“那这就怪了。”最先开口的甲兄道,“那咱们二当家生什么气啊。”

  “我听说啊……”乙兄又左右看了看,“那位杨大人比较倒霉,他无意中看到了二当家的身体。哎呀,你想啊,咱们二当家那个样子……那身体……那位杨大人先前又是没看过的,这一看之下就不免……”

  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人立刻都心领神会的开始点头,他们这些做海盗的,可以不识字可以不会技术,甚至身手也可以烂点,水性却是要求极好的,沈宇就是二当家,也要不时的下海磨练,沈宇的身材,他们是都见过的。

  海上生活苦闷,一大堆男人在一起,有时候也会搞出一些事情,所以当初真是没少有人对着沈宇流口水,直到后来发生了南阳帮的绝杀,这种光明正大的口水才绝迹,但即使这样,每次他下海游泳,众人都会用眼角去扫描。

  那杨毅不知深浅,一见之下失了常态,也是应该的,甲兄道:“可是那位杨大人做了什么?”

  “不是做了什么,而是说了什么。”

  几双眼睛都闪亮亮的看着他,乙兄道:“你们别这么看我,我也不知道,我就知道咱们二当家当天回来的时候还是挺高兴的好像很期待的样子……结果第二天就怒了,好像那姓杨的出尔反尔了。”

  “到底那姓杨的说了什么啊?”

  虽然已经被说不要问了,好奇的甲兄还是开了口,乙兄给了他一个你想呢的眼神。

  杨毅出尔反尔因此惹怒了沈宇,这件事情迅速的在白龙帮传播了开来,关于杨毅到底说了什么那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诸多猜测,正统一点的猜测是,杨毅本许诺和沈宇比武,结果没实现,这个最贴近事实的猜想却被白龙帮上下都鄙视了,人们更乐意想的是,也许杨毅是要送沈宇东西,或者杨毅是要答应沈宇什么条件,而更受人们欢迎的就是,因为杨毅看了沈宇一次,沈宇也想看回来。

  至于为什么沈二当家被他们看了这么久却都没有要看回来的愿望……这还用说吗?这全帮上下,除了二当家,还有哪一个比杨毅长的好的?于是,沈宇爱慕杨毅这件事情,就在白龙帮中秘密的、偷偷的,流传着。

  这件事后来被沈宇知道后更是大发雷霆,亲自将一干当初跟着上岛的人训的比狗还累。

  当然,这都是以后了,此时沈宇只是在折腾着自己,他跳在海里,一掌又一掌的发泄着自己的愤恨,那个杨毅竟然跑了!他竟然敢跑!不,不是,他竟然敢戏弄自己!

  他期待了一晚上,做好了准备。

  杨毅不会是他的对手,这一点他从看杨毅和自己大哥对手的情况就知道。就像杨毅自己说的,他要忙于公务,哪有那么多时间磨练,就算都在“气”这一层次上,也是有高下强弱之别的。

  和一个注定打不过自己的人比试,这种事他过去是不会做的,就算做,也不会充满期待,而那个晚上,他甚至有些兴奋的睡不着觉。他想着怎么将杨毅打败,然后再淡然的指点他,他一定不痛下杀手,但一定要让他明白他们之间的差别,而且还一定要在之后三言两语的指出他的不足,之后再不漫不经心的离开。

  他都想好!但是杨毅却给他来了一句没有时间!

  是的,没有时间,他也是真的没有时间,因为条约双方已经签订好了,再之后就是两边的领头人签字用印,然后这一次的小岛之行就可以结束了,他当然没有时间!

  但是,为什么杨毅还要在前一天答应他?他不知道合同进行到哪一步,那杨毅会不知道?是根本就没想要履行,还是觉得和他的比试可以随便应付?不管是哪一种,都令他咬牙切齿痛恨不已,偏偏他还没办法发作。

  “真是抱歉,昨日已经说了若有机会要和沈先生切磋一下的,可今日实在是没有时间了,杨某离开已久,不得不回去看看,好在你我两家,情义深长,以后有的是机会。”

  看看那姓杨的说的话,多在理多动听,他若不让他回去,就是耽误他的公务,他若现在就硬要比试,就是两家的情义不深长了!众目睽睽之下,当着双方有头有脸人物的面,他能怎么做,吼回去吗?

  啪!

  又一掌拍向海面,这次响动比先前更大,海浪成卷的掀起,然后重重的落下,轰轰的声响简直如同瀑布,沈宇自己也是一惊,不相信这一掌,是他打出来的,他应该没有这么厉害吧,还是被杨毅气的了?

  杨毅当然不知道,沈宇被气成了这个样子,此时她正惬意的躺在自己的舱室内,半眯着眼养神,回去后她就又该忙碌了,这一点闲暇的时间她还是很珍惜的。想着这几日的美好时光,她也不禁的遥想,什么时候再给自己放个假。

  下一次,要比这一次更轻松,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是单纯的吃吃喝喝,睡睡玩玩,这样想着,她自己也有点囧,在现代的时候,她基本过的就似乎这样的生活,不过那时候,她却没有太多的幸福感,反而在发现当年欺负她们母女的那个同行在面对她是带着讨好的时候,隐隐的有些失落。

  难道我上辈子是斗鸡?

  想到这里,她笑了起来,然后不免的,想到了沈宇,想到他在听到她说来日方长时那瞪大的眼,她更是愉快,这一位才是斗鸡眼,看那眼,那神态,活脱脱的啊。

  这么愉悦的想着,她慢慢的睡着了,她几乎是一觉睡到巨岗才醒,此时已经是夜晚了,码头上的灯火也不是太多,不过他们这边,自然已经有人在迎接了,有亲兵给她送来大氅,她披上,然后吸了口气,向那已经点起了灯笼的地方走去。

  假期结束了!

  八日后,巨岗两个营的兵力分乘四艘船出海,领队的是杨刚。每船五百人对于中等船来说有些太挤了,不过他们只要出了近海,就有魏瞎子的船只接应。十三日后,十二艘船抵达却越,却越迎来了灭顶之灾。训练有素的紫竹军如同高效率的收割机似的收割着那些甚至连金属都没有多少的却越人,也有聪明些的企图以地形周转,但这个世界,在哪里都是不缺奸细的,而且,对付这种在山林中窜来窜去的敌人,紫竹军也有的是经验。

  他们不慌不忙,按部就班,被他们扫荡过的地方保证再无敌手。白龙帮的人一开始也没有在意,等到发现这种情况后也惊悚了起来,他们这次是由魏瞎子亲自带队,同样出兵两千,相比于巨岗,他们的兵士勇猛有余,后劲不足,纪律上更是无法相比。

  “如此兵力,若有二十万……”

  看着紫竹军规整的动作,郑玄叹道,他后面的话没有说,但在场的哪有不明白,这样的兵,若有二十万,天下可去。

  魏瞎子没有说话,他这次会亲自跟来,与其说是怕却越这里出意外,不如说是来看紫竹军的,虽然三年前已经看过了,但这次人数多了二十倍,更加震撼。三年既如此,若是再有……

  “只可惜没有时间了。”

  郑玄又叹了口气,魏瞎子也跟着缓缓的吐了一口气,在这一刻,他也说不上是遗憾,还是松了口气。

  是的,没有时间了,在却越差不多被攻陷的同一时间,仁和帝吐出了自己的最后一口气,但是至死,他的眼睛都没有闭上,他愤恨的向上瞪着,不知道是在怨恨一生的对手,还是不给他时间机会的老天。

  不过不管是什么都不重要了,他死了,大赵,乱了。

  

  第106章 变化(上)

  

  仁和帝要死了,仁和帝活不长了,大赵快不行了,天下要乱了……这些事,不说位高权重,但凡有点位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但是在这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大赵上下,还是免不了要震动,南北明王几乎在同一时间就向京城赶去。

  他们两个都是一方大员,手握重兵,但是按照规矩,无宣召,两人是不得入京的,就算要去,随身的侍从兵马也有规定,不过在这个时候,两人不约而同的忘记了这一点,双方都是点了大军同行,原本都站好了队的也就罢了,此时还听命于中央的各级政府只有连连向中央发文征询,这两位主子来了,接待还是不接待?接待要以什么规格?不接待……不接待又要以什么借口?

  这其中也有忠贞不二,想要为大赵留一段佳话的忠臣,可这样的人毕竟不多,而这样的人,往往也到不了什么位置,他们甚至有可能根本就见不了两位王爷,更不要说什么当面训斥了。

  无数的官员后悔了,他们后悔自己为什么当初没有早早选择,他们若是一早选择,现在也不用这么为难了,虽然说现在也可以选择,可是被招纳和主动投诚,那是有区别的,都待价而沽到这时候了,总不能在最后的时候功亏一篑啊。不过没过两天,他们的后悔就变成了一半更后悔,一半庆幸,还有一小部分急匆匆投靠了北明王的更加悔恨,内阁给南明王发了宣召!而同时给了北明王一个申斥!

  这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中央或者内阁选择了南明王!

  有了宣召的南明王可以光明正大的进京,而就在同一时间,北明王立刻宣称内阁大学士太子太傅一等公苏方搏谋杀了先帝,玩弄朝政,是一等一的大奸臣,内阁发给南明王的宣召是伪召,同一时间,北明王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

  战事,一触即发。

  虽然离的较远,但是凡州也被席卷了进去,扎马港口奢侈品的交易量直线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粮食、布匹生铁等生活物品,而与此同时,一些大家世族也开始安排自己的子孙到昊国避难,一时间,扎马的港口倒是更欣欣向荣了。^

  不过扎马繁荣也好,萧条也好,对于普通百姓一时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于一般人来说,更重要的是,税收的加重。南明王还不算太黑心,只加了一成的税,真的来说,老百姓们勒勒肚子倒不是过不下去,可是三年前才经历过那样的天灾,这两年虽然说缓过了一些,可撑死也不会有多少余粮,这一成的税一加,顿时就艰难了起来,若再遇上个天灾,那可以说没有半点抵抗力。

  人们茫然着,无奈着,有一些胆大的就上了山,再有一些有门路的,则下了海,还有干脆想把自己卖到大家族里的,可是这时候那些大家族收人也是很谨慎的,吃食放在一边,忠诚度安全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

  而这时候,杨毅则忙着把自己的人挪到却越,自然不能说移民,虽然这时候就算是曝光了,也不见得有人来管她,不说这时候,就算是过去,一块海外的小岛……依照大赵,或者中原朝廷的态度那是从来都不会放到眼中的,在内陆,你就是院墙超出了一些就有可能有人说你居心叵测,但在海外,你就是给自己封个王爷当当,只要不称帝,那些大臣们都不会认为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就算是没人在意,杨毅也不想落人口实,何必呢?出那个风头又不会多一两银子,因此她对外宣称的就是招工,只是招工的条件比较出奇。首先,有家庭的优先;其次,会种地的优先;再其次,最好还有一门技术,就算自己没有,家里人,比如婆娘有也行。

  这个条件虽然奇怪,却是很容易达到的,经过这三年,过去的那些单身汉也在努力的成家,巨岗内的婆娘少,外面的可不少,虽然巨岗有诸多要求,可是对于男人娶老婆管的却不严,巨岗生活条件优越,一般人只要肯干就绝对有收入,当然,巨岗的物价,也比别的地方稍微高点,可是只要不浪费,总是能存住钱的。

  当然,三年随便也存不多,可是巨岗还有银行,这是紫竹军成立的,成立当天有杨毅亲自出面,虽然没有对外直接宣称什么,但巨岗城内的老鼠都知道,这银行其实是杨毅的钱庄,而杨毅的信誉他们是都信得过的,平时有了结余也愿意放到这里,而如果要做什么事缺银子的话,也愿意来这里借贷。

  银行的利率不算高,但也不算低,不过这个银行顶的全巨岗的钱庄都没脾气,根本不需要杨毅给他们什么小鞋,普通百姓就信杨毅,就愿意到他这里来借贷,虽然银行的借贷很麻烦。

  一般的借贷是要有担保人,而银行的借贷则要有东西,要不要有房产,要不要有工作,巨岗城内不见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产,但大多有工作,而借贷的数额也是按照每月的月薪来说的。

  普遍来说,巨岗城内的月薪是一两银子,拿到这个数的人最多可以借五十两,分二十年偿还,每月扣四百文,这也就是说二十年后,要多还三十多两,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巨款了,但还是有人愿意借,外面的女人便宜,五十两差不多就能买个年轻力壮的,要好看那不一定,但保准能干活,咱们穷苦人家的婆娘能干就行了,要那么多做什么?

  婆娘娶回来,有个人帮着做饭生娃不说,过上一两年,符合了要求,也可以去申请工作,那纱厂里的女工,做的好的,比男人还赚呢!那当初借的,一下子就都回来了!

  因为有着这样的条令,巨岗内的成家率急剧上升,现在城内还是单身的,那不是要求高的再给自己攒劲存钱,就是那种浪荡子身上存不住钱的。

  至于说种地,那可以说是庄稼人的本能,逃亡到巨岗的,大多都是当年的庄稼人,虽然来到这里后不是每个人都分到了地,但过去干了十多年甚至一辈子的营生也还是会的。就连最后一条,现在谁家的婆娘不学门手艺?就算不到纱厂里工作,在家也是要弄了个纺车做点营生的。

  当然,咱们大赵人恋家,这巨岗虽不能说是故土,却也习惯了,要突然换个地方真不是太愿意,但这薪水给的可真高啊!

  一个月三两!

  这也就罢了,关键那上面说了,满五年,就给一块地,这地大小好坏,完全看这五年在那里干的如何,干的好了,那就有好的大的,干的不好了,那就次一些,小一些,可都有!

  若是那地足够大足够好,甚至可以换成巨岗内的!虽然这种交换的比例很大,但众人还是趋之若鹜。土地,那是赵人的命根,家中没有几块地,就算有工钱有婆娘不缺吃喝,心中也是不踏实的,可是巨岗内的地,那是军爷才有的,而且普通的军爷也不见得能分到,他们这些人若没有天大的机缘,就更不要想了,现在到外面打工五年就能得到一块地,众人都觉得很划算。

  当然,要到海外有危险,可公告上也说,是会给危险保证金的,就是说,万一碰上了海啸海难什么的,也会有补偿。至于其他的,众人都觉得不用担心,杨大人的信誉可是好的很,说过的,从没有不兑现。

  所以公告一出来,家家户户就开始就这个问题商量了起来,有手快的,第二天就去报了名,有人带头,后面更是从者如云,半个月后,第一批符合要求的就被送走了,之后是第二批、第三批。

  这些人走了,巨岗的空缺也出来了,虽然就算少了这些人,一个小小的县城也不会运转不起来,可既然有位置,杨毅自然是不想浪费,于是当初帮着巨岗修路的也有了条件。

  现在附近几个县城的都知道巨岗的生活好,虽然地少,可是能吃饱,当初召修路的还有那么多要报名,此时要去城内成巨岗人了,更是一个个想法设法的要钻进来,只可惜巨岗也不是谁都收,给巨岗干过活的优先,其他人则要先审核。

  在知道仁和帝死了的时候,杨毅只是挑挑眉,她对仁和帝没什么感觉,也不知道这个皇帝做过什么事更没有感情,现在死了,她只是有些可惜,她希望这个皇帝能再坚持两年,若是再有一段时间,她能把底子打的再厚实一些,却越也能经营的有点规模了,那时候就算有个万一,也有更强的冲击力了,可是现在那皇帝死都死了,她也只有加快步伐干自己的事,至于其他的,也就是给夏卓敬送去一份银子。

  她不知道夏卓敬缺不缺银子,按说他现在的位置,手指头缝里漏一点就不少,可是这份银子不见得要有什么实际作用,更多的,要有一份表态,表示就算再怎么乱的环境,她还是夏卓敬的人,还会老老实实的给夏卓敬干活。

  杨毅也真没想过背叛夏卓敬,不管怎么说,他这面大旗一直都算有用,将来他若是好了,她靠着这个大山只会更好,若是坏了……她给他一条退路也不算什么。

  

  第107章 变化(中)

  

  内阁的宣召令南明王一派喜出望外,虽然不是这宣召令一出就万里江山尽在掌握了,但却是有了大义的名份,若南明王能在短时间内赶到京城,大可拥立一个年幼的宗室为帝,再过个一年半载让那皇帝自动退位,就能兵不血刃的坐了那个位置了。^

  当然,这个想法是比较美好的,可是,这内阁的宣召令也是一份重礼,南明王这边先前没有半点准备,这完全就是一个惊喜。这就像一个人要去参加比赛,他已经做好了赤膊上阵的准备了,突然有人送来了一把锋利的刀……虽说要打的架还是要打,可是多一把刀,那感觉可就完全不同了,一时间南明王上下是人人振奋,个个精神,只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就算是北明王那边指着鼻子开骂了,他们也能混不在意——这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症状啊!

  不过不管下面人怎么兴奋,南明王本人却表现的很平淡,不是那种端着的无所谓,而是在南明王看来,这就是一个裹了蜂蜜的刀子,在收到宣召令的同时,他就长长的叹了口气。

  “父王好像不怎么高兴?”

  夏卓英慢慢的开口,南明晚看了他一眼,没有马上答话,虽然外面人传说,他的大儿子常年卧榻不受重视,但不说嫡子嫡孙,只是从才能上来说,他的这个儿子也是最优秀的。

  三岁认字,五岁学策,比起外面的天才,夏卓英毫不逊色,容貌方面,也继承了长久以来的优点,外面人都说夏卓敬有一副好样貌,但那只是因为夏卓敬能活蹦乱跳的出现在外人面前,若是他的这个儿子也能……

  想到这里,他心中微微一叹,虽然他也可以说是早就接受了现实,但每次想到,他还是会有些叹息,夏卓英什么都好,有才能有品格有气魄,唯有一点,没有身体,这种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虚弱,是多少灵药都弥补不了的,因此,也就注定了夏卓英不能出现在众人面前,同时,为了保证他不出现任何意外,他哪怕是没有病,也要躲在房间中。

  “父亲不高兴,是不是怕做了朝廷的刀子?”

  南明王冷哼了一声:“刀子倒还不至于。^”

  如果没有这个宣召,他会和北明王一起进京,虽然仁和帝死了,但到目前为止,他们共同的敌人还是大赵朝廷,而现在有了这么一个宣召,那他就不得不先和北明王对上了。比起如狼似虎的北明王,虚弱至极的大赵朝廷当然更好对付。

  当然,在大赵彻底的倒下之后,他还是要和北明王相对,但若是那样走的话,也许冲突就不会那么大,他们两个都在京城,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互相争夺拥立之功,以及朝廷的各种资源,此外就是明枪暗箭,可是不管怎么说,那都是他擅长的,而两军相对……从他本人来说,并不擅长。自然,以北明王的狡猾,就算没有这个宣召,他们还是有可能打上一场,可是,在后有册亨的情况下,时间拖的越久,对他其实是越有利的,更何况,这场仗还有很大的可能打不起来。

  比军力,比将才,他这边也许比不过北面,但若是比高手,却是不一定了。

  夏卓英笑了笑:“这个宣召,倒的确是一个好策略,但如此一来,父亲的正统也就没有问题了。”

  由上面直接让位,自然会省掉很多麻烦,可是隐患却没有消除,比如说过去的世家、过去的官员,这些虽然会动,却不见得会大动,这些人,特别是那些世家,大多是墙头草,在两方相争的时候,不仅要拉拢他们,还不能逼迫,而他们常做的,则是在局势差不多分明之后再表态,如此一来,就算没有功也没有过,若要收拾,就算能做到,也会惹来非议。

  但是不动这些人,有功之臣又要如何赏?就算有别的办法弥补,也埋下了隐患,若是能有个十多二十年来慢慢梳理也就罢了,就怕还没梳理干净,就有什么风吹草动,到时候很可能就又要让位了。

  前朝,并非没有这样的例子。

  这个道理,南明王自然是知道的,他叹了口气道:“正统性也就罢了,最怕的是养虎为患啊。”

  虽然没有明说,但两个人都知道说的是谁,在说这一句的时候,南明王也是有些感叹的,虽然他从不承认,但其实内心中是有些后悔当年的放纵的,若是他当初管一管,再下一些功夫,不让发生那件事,就算夏卓敬后来自己心大了,也总多些缓冲,少些防备,现在这样,就算彼此都保持着表面的和睦,但心中都知道,是都在互相提防的。

  “这一点,我想父王还不用担心,那一位,就算是个祸害,也只是个狼,而不会是虎。”

  他说的这么肯定,南明王抬了下眼:“怎么说?”

  夏卓英笑了笑,道:“那一位是一个将才,而从不是帅才。是的,在布阵领军中他有天分,可是以天下风云为局,他所能看到的,就不全面了,这样的人,就算是做大了,也是可处理的,父王若担心,儿臣愿领这个任务。”

  南明王也笑了起来:“若你有这个心,那就由你来做吧,不过时机要把握好。”

  “是,父王放心。”

  这一段谈话当然是只限于南明王父子的,外人不可能知道,夏卓敬自然更听不到这方面的风声,他现在正忙着排军布阵,同时带些忐忑的带些期待的接受着新到手的势力。

  这一股势力接受了之后意味着什么他非常清楚,只是到了这一步,他也不能只想着将来如何躲避,那个位置,他过去没有多少期望,可是走到了这里,那却是他最好的归宿。

  仁和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北明王手下第三军不顾瑞县千户所的阻拦强行破城,瑞县沦陷;仁和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内阁宣布北明王为叛军,通令天下共诛;仁和十八年六月二十七日,夏卓敬带兵向北挺进,二十九日,先头部队和北明王的前锋军交手,这场被世人关注的大战终于拉开了序幕,不过这场战争并不向世人所想的那样一打就来个天翻地覆,两军在第一次交手的时候,只是稍稍一碰,就停了下来,然后就是长达三天的对峙。

  而在此时,却越的第一批移民也全部到位。

  在杨毅的计划中,要往却越是要分批次的,太少了显然不行,太多了,管理上也会有问题,虽然他们做这种事也算是有经验了,可海外毕竟还是不同,当地的气候、水土都还是和巨岗有区别的,物资的周转也会不一样,虽说有白龙帮做帮手,可也就是因为多了这么一个帮手,也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虽然按照当初的合同,却越的布置规划都有他们来做,可毕竟不是从巨岗出来的,又是一群海盗,要真那么听话就出奇了。

  所以在第一批移民到位后,杨毅就对巨岗族又发动了一次号召式攻击,现在江浩带着人投诚,而且诚诚恳恳,老老实实,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是再把他的族人逼的没有退路的话,不说他内心中会怎么想,表面上也是没有给人家面子。

  可若是就这么放任,杨毅也怕在巨岗族听到消息后有什么想法,不是她小看巨岗族,而是以紫竹军现在的实力,巨岗族就算全族同下,也不在话下,可是在这个时候,能少一点麻烦,自然还是少一点的好,所以,就有了这次号召式攻击,也就是该打还是要打,只是在打的同时还进行招募,让江浩这些巨岗族出来的去宣传投诚的好处。

  江浩带着一批族人下山后,巨岗族的日子好过了很多,但这只限于愿意给巨岗县交易的那一部分人,死顶着和巨岗作对的,日子过的都不怎么样,山上的出产是不少,但也只限于野味皮毛,像其他的谷物铁器布匹都有限,过去就算有积累,这几年消耗的也差不多了,虽然可以绕路到其他地方去交换,但是一般的小县城换不出什么东西。

  这就像一个古董,你在地摊上摆是一个价,在商店里摆是一个价,到拍卖行里,有专家点评一下,又是另外一个价一样,巨岗县附近的几个县城都不怎么样,虽说也收购皮毛也有商铺,可是他们自己过的都不怎么如意,哪还有可能给巨岗族高价?所以一块皮毛,在巨岗能换一石粮食的话,到其他地方恐怕只能换半石,而且还要多绕远路。

  打,打不过;拖,拖不住。

  在江浩等人想办法和一些巨岗族的联系的时候,原先的一些死硬派也都有些软了,有一些识时务的,当下就偷偷摸摸的下了山,有一些矜持的还要提条件,那条件报到杨毅这边,杨毅只是看看,随即就丢到了一边。

  她给巨岗族的条件不差,江浩他们当初下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分得了一块地,不愿意种地的,则可以换成工作,巨岗族人过去是猎户,虽说后来也是向赵人学习,但一般都不怎么喜欢种地,这次巨岗族的还要要地,而且要更大的,当然,这是要更好的职位,可是,怎么可能?

  

  第108章 变化(下)

  

  先不说自己这边有没有更好的职位,就算是有,又凭什么给你们?就因为你们的骨头更硬点,投降更晚点吗?若真是给人这样的印象,她以后一大堆硬骨头出现吧!

  窃国者侯,这种事情她一点也不想出现在自己的掌控内。^

  为了避免麻烦,节省成本,给原本存在矛盾的对方一点利益达到双赢的事情她不介意做一做,可若是仗着自己是硬骨头就漫天要价,她也不介意去敲一敲这根骨头,就算是费了功夫,也是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因此,在她临走前,就把江浩叫到了自己的书房里。

  江浩投诚后,杨毅就将他安排到了内务局,主管医疗、粮食,这个安排,看起来是有些冒险的,其实却很安全,江浩是进了内务局不错,但内务局却不是他一家独大,里面着实有几个紫竹军的老人,还有一个是姜宝。

  当初杨毅带人走的时候,带走了范恒,却留下了姜宝,虽然比不上杨刚,但姜宝也是紫竹军少有的忠心耿耿的,而且箭术也好,虽说有夏卓敬在,她也留有足够的粮食银两,但也要有个人能撑大梁。

  这几年紫竹寨虽没有什么进步,但也没出什么大事,姜宝来后,她就将他安置在了内务局,虽不是军队系统,也是实权地方,也算是他这两年辛苦的奖励,此人虽说不上多么聪明,但做事踏实,内务局的运转也都有条例在,每过一个月书记处还会抽查,每过半年,她还会自己翻翻,若在这种情况下,江浩还能玩出什么花样……那她是真佩服他了。

  不过以江浩的才智,估计也不会这么玩,他应该知道,若是没有一棍子将他们紫竹军从上到下都打死的能力,那还是什么都不做的好,否则等他们缓过气,那就真是巨岗族的亡族灭种了。

  当然,江浩这人聪明识时务又善于隐忍,若有这种心思倒不是做不到,可是这种事单靠巨岗是完成不了的,附近周围又有谁能给他们配合,白龙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