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就回家告诉你家老太太,田家的下人到了闻家,需要守闻家的规矩。”褚韶华打发她,“你回田家去吧。闻家容不下你。”一个眼色,玉嫂就把孙妈推出去了。

褚韶华皱眉,对闻知秋道,“不要再让田家人教坏雅英,她是你女儿,瞧瞧让田家人挑唆的。她对我误不误会没关系,我毕竟不是她生母,这样下去对她没有好处。昨天那样喜庆的日子,她不出现对我没有损失,可是,她是你的女儿,出身这样的家庭,多见些世面难道对她不好?田家人要是真为她着想,不会把她接走,不让她出现在我们的婚礼上。”

“田家一直疏离我与雅英的关系,如果他们聪明就应该明白,雅英与我关系好,对她没有坏处。”褚韶华不喜欢田家,是因为这是一家目光极为短浅,心胸极端狭隘的人家,为了给褚韶华带来麻烦,不惜教坏闻雅英。而且,是以爱的名义来教坏一个孩子,这种行为,简直令褚韶华作呕。

褚韶华并不需要继女如何亲近于她尊敬于她,如果她与继女有亲近的缘分,自然好。如果没有,做到礼貌相对,头脑清醒,也是一种难得的才能。

褚韶华欣赏有才能的人。

第257章 亲戚见面

在褚韶华看来, 闻雅英绝对是被家里宠坏了, 简直没有半点规矩。褚韶华与闻知秋明媒正娶, 那么,在名义上,她便是这孩子的母亲, 你当然可以不叫我母亲, 我也不缺你这个女儿。但是, 你不该表现的这样愚蠢。在亲戚们陆续登门时,闻雅英依旧没下来。闻太太只得让她在房间冷静一会儿。闻太太不能守在楼上无限止的哄她,亲戚登门,她得招待亲戚。

是谁把这个孩子教养的这样没有理智, 不懂礼数?这失败的教育。

褚韶华对着闻知秋一扬眉, 闻知秋有些讪讪,轻声说,“慢慢来,孩子还小。”

“十来岁的孩子, 还小?”褚韶华十来岁时, 祖父去逝,家业被父兄折腾得一干二净, 褚家迅速进入赤贫, 褚韶华已经在忧心自己的未来。闻知秋十来岁时, 也是日日苦读, 期冀将来能靠读书改变命运。

两人没再多谈, 因为门铃声响, 钱嫂子出去开门,赵表姐赵姐夫一家第一个到来。褚韶华给玉嫂使个眼色,玉嫂上去请闻太太下楼,然后立刻去厨房将准备着的茶水端上。

闻知秋褚韶华起身相迎,赵表姐赵姐夫带着儿女孙辈一起过来,客厅立刻热闹起来。褚韶华对赵氏夫妇最熟,儿女辈已是差上一些,孙辈只是在结婚礼时见了一面,难得她竟都记得,亲切的问孩子们喝果汁还是牛奶?

赵表姐见褚韶华待人亲热,心里很高兴,一摆手,“他们什么都喝。”

褚韶华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俯身同孩子们指了指放果汁的玻璃温壶,“自己去挑吧,有好几种,喜欢哪种就挑哪种。”

时下规矩甚严,一般来别人家做客,孩子们都是规规矩矩的,不要说自己挑选,都是主人家给什么就喝什么。便是不喜欢,也不能说。

看祖父母微微点头,几个孩子乖巧的跟着玉嫂去挑选果汁,都是家里早上新榨的,多喝一点没关系。

闻雅英在闹脾气,不然,招待亲戚家的小朋友便是她的责任。

赵家也带了个老妈子过来,跟过去帮着一起照顾孩子。大人们在客厅坐着说话,无非就是说昨天婚宴如何热闹,赵表姐圆圆的脸上满是笑,“我等闲不看报纸,今早报纸上就登出你们的婚宴消息,都说的特别好。上面登的那照片也好,你姐夫还说,等闲明星都不如你们好看。”

褚韶华笑,“亲戚们看惯了,当然觉着自家人好。”

“不是,是真的好。韶华你尤其上相。”赵表姐道,“知秋相貌也好,尤其那身材,你瞧你姐夫,也没比知秋大几岁,这肚子圆的。”说着拍丈夫的圆肚皮一记。

赵姐夫笑,“还不是你见天给我做好吃的,给我补的。这不能怪我。”

待闻太太下楼,又是一番打招呼寒暄。姜家也来得很早,只晚赵家一些,姜二舅一家四口,儿子姜达居长,尚未娶妻,姜亚小几岁,也是二十出头的大姑娘了。闻知秋的相貌与姜二舅并不相似,倒是姜二舅与闻太太颇有姐弟相,姐弟二人都是圆脸,灵巧的个头,有着南方男性特有的精明细致。二舅妈一样的小巧玲珑,相貌更加轻灵,姜氏姐弟皆肖其母,白面皮大眼睛,姜达精明外露,姜亚身上则带着一股未散的学生气息。

姜太太极喜说笑,拉着褚韶华的手,亲热的说,“先前就一直想见你,偏总是不凑巧,昨儿个一见,我就说,真不枉秋儿等你好几年,果然是个大美人。”

姜二舅接过闻外甥递过来的茶,同姐姐不吝赞美,“秋儿媳妇多么出众,一众晚辈媳妇里,秋儿媳妇是个尖儿。”

儿子终于肯娶妻,闻太太亦极是欢喜,笑道,“二弟二弟妹过奖了。哪里有你们说的这样好,也只是比秋儿略强些罢了。”很不谦逊的谦逊着。

姜达姜亚上前,口称表姐。

二舅妈看了一圈,笑问自己的大姑姐,“大姐,雅英不在家,怎么没见她?”

“她有些不舒服,在楼上休息。”闻太太替孙女遮掩,可当场的纵不是人精,也能明白,什么样的不舒服在这样的场合都不出现,约摸是心里不舒服吧。

二舅妈拉着褚韶华的手说,“你进门就好了,你婆婆上了年纪,家里有你照应,你婆婆也能轻松些。”

“母亲还年轻,我以后还要母亲多指点。”

二舅妈亲热的说,“你表弟是做生意的,听说秋儿媳妇你生意做的很大,还得你多指点他。你表妹明年大学毕业,跟你比不了,你是国外名牌大学,不过,她也是大学生,你们在一处说说话,定能聊得来。”

“哪里,二舅妈你太客气。我听说表弟生意做的很好。震旦大学也是一流名校,我虽刚去做老师,也听闻过表妹在学校素有令名。”褚韶华端起茶喝一口,人情往来,言语对达,褚韶华是顶级高手。

闻家本族的亲戚来的最晚,九族兄一家尚好,六族叔一家姗姗来迟,且颇有托大之嫌,听闻太太说闻雅英不舒服,六族婶便抬着下巴同褚韶华道,“知秋每天要忙衙门的事,你婆婆也有了年纪,照顾雅英的事就得你来。你本就不是亲妈,更需事事谨慎,处处小心,莫叫旁人说出不是来。咱们闻家,可是几百年的世族,不比寻常小户人家,怎样随便都无妨的。”

在场来人男士都是西装大衣,女士则是旗袍外套,唯六族叔一家长袍马褂裙袄装扮,六族叔本人身后还拖着个猪尾巴似的小辫子,头上戴着瓜皮帽,鼻梁着架着茶色的圆眼镜,一副刚从坟里爬出来的学究样。六族婶梳着过时的老式发髻,插一二金簪,对着褚韶华指点江山。褚韶华淡定地,“倒是听知秋说过,闻家发迹是在明中期,自立家谱也传了两三百年。”

“可不是么,要说我们祖上,公卿宰相也没少出啊。如今知秋虽瞧着也是个捕头局长,比起老祖宗来还是大有不如的。”六族婶感叹着,钱嫂子端来红茶,六族婶一看,皱眉摆手,“咱们苏州书香传家,向来是吃六安茶的。”

褚韶华随口吩咐,“我们直隶褚家倒没这许多规矩,给六族婶换六安茶。”

钱嫂子双手按在腹间雪白的围裙上,为难,“前些天六安茶吃完了。”

褚韶华还没说话,六族婶愈发皱眉,斥钱嫂子,“大喜的日子,你说的叫什么话。什么有的没的,不吉利。”

闻太太与钱嫂子道,“叫小刘外头买去,买最好的来,别委屈了六太太。”

褚韶华瞥玉嫂一眼,玉嫂也跟着出去。

“罢了罢了,我委不委屈的有什么要紧。五嫂子你有新媳妇进门,虽是续娶继室,也是喜事一桩。”六族婶没茶吃,舔舔嘴唇,继续同褚韶华说,“秋儿媳妇,你虽是寡妇进门,人也这把年岁,还是得跟你婆婆学一学咱家的规矩,不然以后回老家祭祖,叫族人笑话。”

闻太太气的,“秋儿媳妇是国外留学回来的,什么规矩不懂?大学校长都要请她去学校讲课做老师的,不是我吹牛,我这个媳妇论起学问来,与秋儿不相上下。比我们这些只略识几个字的都要强的。”

六族婶一哂,“咱们闻家可是几百年名门大族,焉能一样?”

闻太太简直是与这等人说不明白,褚韶华接了六族婶这话,轻轻一笑,“六族婶说的,我都明白。想我们直隶褚家,传家一千五百多年,族谱自东晋武昌太守褚洽时起,说来倒比闻家历史要略长个一千两年余年,族中论起来公卿大夫都是寻常官职了。我家规矩更多,还有流传下来的还有一本《褚氏家训》,虽不比《颜氏家训》有名,也是我们褚氏后人行为举止的法则。”

“我虽以前守过寡,向家族禀明要嫁给闻先生时,族长也是看闻先生求娶心切,才勉强应下这门亲事。我们直隶褚家,江南世族只知王谢,倘不是我结识了闻先生,族中人真没听说过苏州闻氏。”褚韶华掩口轻笑,“不知族婶出身何家何族,族谱记载自何年时起?族中贤达者是何名讳?”

六族婶给褚韶华一套话说的目瞪口呆,六族叔轻咳一声,“昨儿倒没见侄媳妇的娘家人来?”不听说娘家没人的破落户出身么。

“族人远在直隶,未得令家族族长亲得拜访,何敢轻扰。我们直隶褚氏,最司进退,无礼而登门,岂不做了恶客?”

褚韶华笑嘻嘻的说着。

六族叔听褚韶华指搡骂构,登时气恼交加,冷笑一声,“不知道的还得以为侄媳妇是骂我们闻家礼数不周呢?”

“六族叔多心了,你们闻家好歹也是三百多年传世之家,怎么可能礼数不周呢?上海有六族叔这样知礼的长辈在,纵别人这样以为,您一定不必这样想。我心里再清楚不过,就算礼数略有缺失,您也是个大好人。肯定不是故意的,对不对?”褚韶华笑悠悠的说着,端起茶盏呷口茶,不再理会六族叔一家。

九族嫂连忙圆场,“这葡萄可真新鲜,这个季节不多见。六婶子您尝尝,味道又甜又水灵。”他们一家不喝什么六安茶,有什么茶喝什么茶呗。看六族叔一家子渴的,又对人家新媳妇挑三说四,嘚啵这么久,嘴巴起皮,嗓子冒烟了吧。赶紧润润喉吧。

闻家亲戚对褚韶华其实多是只闻其名,对她本人并不够了解,只知褚韶华是报纸上常客,国外留学回来,厉害当然是厉害的。不是厉害人物,她一个女子,如何能在上海有这偌大名声。只是,未亲眼所见,不知她这般厉害。赵表姐立刻岔开话题,别好好的亲戚见面闹僵了。赵姐夫姜二舅也都是人精,大家闹哄哄的说起别个事,直接把六族叔发挥的空间挤到一丝不剩。只是,等到中午,小刘才把那六安茶买回来,说是星期天,南京路上出了事故,堵车。

不待六族叔说话,褚韶华先瞪眼斥小刘,“真个没用,就是堵车,把车扔路上,两条腿跑去也该先把茶叶买回来。道歉也没用,罚一个月工钱。”

午饭时,玉嫂过去悄悄同小刘说,“小姐说这月发你俩月工资做奖金。”

一脸郁闷的小刘立刻咧嘴笑了,午饭都多吃一碗饭。

第258章 内助

刚进门的新媳妇, 亲戚们又各有脾性, 受些刁难什么的, 原就在褚韶华的预计当中。不过,聪明人不会去为难褚韶华,褚韶华已经不是十七八岁的少女,因为一无所有,故时刻幻想八方周全。年纪越大,越会明白,人活在这世上, 靠的是自己双手,不是别人的观感。所以,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再加上褚韶华断不是个肯自己吃亏受气的,六族叔一家刚摆谱就被她整的不轻。好在, 六族叔心里明白能在上海立足靠的是谁, 何况,闻知秋现下仕途大好, 昨天婚宴来的那些个人, 皆非富即贵,六族叔还指望秋侄以后提携自己儿孙,自不敢得罪太过。

只是,依旧对闻家未请田家人不满。还有, 昨天结婚, 亦未请田亲家一家, 也很不像话, 不是他们书香人家的规矩。

奈何褚韶华统一回复都是,“田家曾雇凶杀我,恕我不能释怀。谁要劝我释怀,恕我只能将此人视为田家一并对待。”

为此,六族叔道,“哎,秋儿媳妇,你这心胸可不大宽阔。”

褚韶华一扬眉,闻知秋先道,“六叔,孔圣人都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便是。韶华正是遵圣人教诲。”

六族叔气,“田家毕竟是你岳家。”

“我与岳家情分往来依旧,但我们不能逼韶华做出谅解,这不道德,也不符合圣人教诲。”

六族叔气上加气,“哦,我不道德?”

“这是六叔自己说的,与我无干。”闻知秋口气转淡。

六族婶把新沏好的六安瓜片给丈夫放在手里,说,“尝尝这茶,我吃着不赖。大喜的日子,别说这些叫人不高兴的事了。”

“是啊,知秋和韶华成了亲,我们就再等好信儿了。”姜二舅实在受不了闻家这位六族叔,简直不知所谓,这是你家吗,你就这样拿大?你不过一个族叔罢了,还没完没了起来。

闻太太笑道,“婚前我去给他俩合八字,静安寺的大师都说是上上大吉,多子多孙的好八字。”

二舅妈立刻说,“静安寺的送子观音最灵,大姐,你什么时候带着韶华去拜拜,明年春就有好消息。”姜二舅在闻知秋这个年纪,儿子都上中学了,闻知秋现在膝下只闻雅英一个闺女,这年代,有儿子才算有后,于是,闻知秋一成亲,大家就说起生儿子的话来。

褚韶华只管含笑听着,心里却是想生个女儿的。当然,闻家缺儿子,这是明摆的事实。可他们也不是只要一个孩子,可以先生一个女儿,后头再生儿子。

眼下,最急的事还不是生孩子,倒是先寻个法子让张市长主动下台,也能再让闻知秋由副转正。当然,张市长不下台,警察局长的位子也不错。可经王局长一事,督军府对上海的军事武装只有捏在自己手心儿才能放心的。倒不如赶紧给陆三腾地方,闻知秋做了市长,陆三无甚大才干,一样可以节制陆三。

中午的家宴请了饭店的厨师过来掌勺,除了六族叔皱眉挑了挑毛病外,大家都夸宴席很好。

待把亲戚们送走,明天再休息一天,闻知秋带闻雅英去田家走动一回,晚上在田家吃的晚饭,结果,去了孙妈,又带了个刘妈回来。

晚上洗漱后,闻知秋靠在床间捏着眉心,同褚韶华说,“你不知道岳母说的那个可怜,我简直不带这刘妈来就跟后爹似的。”

褚韶华掀被一角上床,笑道,“你不是后爹,我是后娘。”

“别这么说,你是好妈妈。”

褚韶华笑笑,没再多提刘妈的事,闻雅英又不是她生的,田家爱怎么管怎么管呗,只要不碍她的事,她才懒得理。

褚韶华事情太多,委实顾不上田家那些小心思。同闻太太商量记者采访的事,闻太太怪不好意思的,“见到记者,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呀?”

褚韶华笑,“基本上是知秋的事,公公很早过逝,妈你把知秋拉扯大多不容易,供他念书,教他明理,他才有今天。有什么说什么就行。”

闻太太还是发怵,“这要万一说错了,我怕给秋儿添麻烦。”

“妈你放心,新闻稿发出之前,我会让助理去审稿,有不合适的地方会让他们删掉。”褚韶华耐心的鼓励闻太太,“记者过来,我在妈身边。”

闻太太深深的舒口气,“行,那我就放心了。”

闻太太笑,“有时我看你们出现在报纸上,心里很为你们高兴,觉着可真有本事,这样会说话。我就是担心说不好。”

“妈你以后多见见记者就无妨碍了。”褚韶华和闻太太在廊前一人一把沙发椅晒太阳,难得没有风,几只麻雀在枯黄的草坪上跳跃啄食,冬天中午的太阳晒的人暖洋洋的舒服,“待程辉把礼金的账理出来,要准备捐款的事。先前在报纸上做过承诺,待捐款后,需要把捐献凭证在报纸上公示。知秋刚做局长,要用新闻为他造势,这对他将来的仕途有好处。”

闻太太点头,其实对把礼金捐出的事有些心疼。闻太太说,“那这样何不让知秋再上报纸,也让人们都知道他。”

“我们结婚的事上过好几天的报纸了,民众看多了我们的新闻,难免产生视觉疲劳。再说,高官的新闻,远观则罢。大家更愿意看到寒门学子奋斗不息改变命运的故事,换个角度给他们看,他们会有同理心。”褚韶华细细的解释给闻太太听,“许多父母都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让他们知道,知秋出身贫苦,自幼不易,吃了很多苦,怀着报国的理想,辛苦努力奋斗才有今天。天道酬勤,只要努力必有回报。这样会增加市民对知秋的好感。”

闻太太明白记者采访时要说什么了。

闻太太欣慰不已,“要不老话都说,贤内助贤内助,说的就是韶华你这样子。”

“妈你过奖了。”善意得到回报,褚韶华笑,“知秋的才干,不会止步于警察局长的位子。”

闻太太瞪大眼睛的看着褚韶华,悄悄说,“能做局长已经很好了,你不知道,自打知秋做了局长,多少请托的人。张市长还打发人送了两箱葡萄来,说咱家这几天客人多,用得上。你说,市长官儿多大,知秋一直跟着张市长,这人倒是不错。”

“妈你别被姓张的类型了,知秋跟着张市长多少年了,张市长都干两任市长了,知秋一直在秘书长的位子上没动弹。眼瞅明年张市长任期就到了,按理应该提前给知秋安排个实职,他倒好,弄了个副市长兼林业局长。这是在上海,又不是乡下,哪里有什么林业?那不过是明升暗降,亏他做得出。”褚韶华哼一声,“知秋能任警察局长,可不是张市长提携。张市长与前王局长是亲家,您不知道,原本王胖子的闺女是张市长家的长媳,王胖子一倒台,这王家女立刻就被离婚了。张市长送葡萄,是因为他知道他先时对不住知秋,他也知道,知秋眼瞅要起来了,而他则要从市长的位子退下去,现在往回笼络知秋罢了。”

“竟是这样?知秋也不同我讲,我先前还以为他市长是升官儿呢。”

“他约摸是怕您担心。”

闻太太一叹,很明白儿子的孝心,瞅瞅褚韶华,越发满意这个儿媳妇,“幸好有你,以后你能帮衬着他些。我是想帮都帮不上了。”

“怎么帮不上,政务上的事,知道不必人操心。现在也不是女人不能出门的年代了,妈你本就心善,每月都会资助育善堂,这就是在帮知秋了。”

闻太太其实不太明白。

褚韶华却极为拿捏其中的分寸,这一次的礼金着实不少,除了给育善堂红十字会的捐助外,褚韶华将剩下的钱分作四份,两份捐助小学,两份捐给了大学,震旦大学和圣约翰大学。

将捐款单公示的前天,褚韶华安排闻太太接受记者采访。就如同褚韶华所说的那般,这次的新闻效果很不错,闻太太主要讲述了当初供给长子读书的不容易,闻太太说,“我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就觉着读书明理,孩子只要读,我卖嫁妆卖田地都供。”然后,讲述当初艰难,家里一年一年的舍不得吃肉,每年开春就到田里摸螺狮,便当是荤菜补身体了。待到闻局长年长,想出国读书,闻太太担心的一宿一宿睡不着觉,不敢撒手,家里也没钱,如何卖田卖地凑钱,如何亲戚们帮衬着凑钱,也只凑出一张船票的钱。待到英国,全靠闻知秋自己打工挣钱读书,待过一二年,竟从英国寄了家用回来。至今说来闻太太都是热泪盈眶,心疼儿子吃的苦。

闻太太的口才很不错,说的又是真情实感,险把记者说哭。

待记者告辞,闻太太还让钱嫂子装了一袋桔子给他带着,让他带回去吃。

果然这次采访效果很不错,待第二天报纸出来,闻太太仔仔细细的看了好几遍,感慨的同褚韶华说,“这人家做记者的,就是会写,写出来的事就仿佛当年一般。”

褚韶华笑,“是本来就很感人。妈你不容易,知秋也没辜负你的期望。”

闻太太把报纸抚平,放在膝上,仍是留恋的抚摸着上面的墨字,像是在抚摸着自己艰难的前半生,而后对褚韶华说,“只要儿子有出息,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如今瞧着知秋,我就觉着以前的苦都是值得的。”

褚韶华哈哈一笑,“妈你是不是在委婉的催我和知秋赶紧生儿子。”

给人道破心思,闻太太也笑了,把报纸一折又一折,同褚韶华说心里话,“你公公去的早,你没见过他,不是我夸知秋,真是比他爸爸强百倍。你与知秋都这么出众,生的孩子肯定出色,不管儿子还是闺女,都好。咱家又不嫌孩子多,我只愁孩子太少。只有雅英一个,终是太孤单了。”

说到闻雅英,闻太太不禁发愁,与褚韶华说,“雅英这孩子,我总是想她母亲去的早,家里只她一个,也多疼她些。她母亲在时,就常带她回娘家住,哎,后来她母亲去逝,她外祖母舍不得,一直带在身边。这孩子,被惯的有些小性子。韶华,你和知秋成亲,就一样是雅英的妈妈,该管束的地方,你一定当她是自己孩子一般管束才好。”

褚韶华想了想,“我性情严厉,对自己要求高,对孩子要求也高,管得严了,未管激起这孩子的反叛之心。”褚韶华不愿意接这烫手山芋。

“怎么会呢,我知道你是好心,秋儿也知道。”

褚韶华笑笑,“我会要求孩子出众,如果有能力,应该担负起在家庭中应有的责任。譬如,据说雅英的功课一般,我小时候只读过几年私塾,在私塾里也没做过第二名。后来读大学也有奖学金。我当然不会要求每个孩子都拿第一,要都是第一,就没有第二名了。可是,我会要求孩子尽力而为。从没看她在功课上如何用心。还有,知秋以后会在仕途上越走越远,家里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只是亲戚间的交际,同僚朋友的请人家过来,如果有小朋友一起来,需要她出面招待,她要有应有的礼貌。这不只是她的责任,可能这些小朋友以后也会成为她的朋友,对她以后会有好处。”

“这些在我看来都是最基础的事,她并没有做好。”褚韶华一五一十的直接说道。

闻太太认真听了,拍拍褚韶华的手,脸上绽开一个微笑,声音里似乎都染上冬日暖阳的温度,“咱们慢慢来,孩子还小,总能教好的。”褚韶华真是好心,哪个继母能这样为继女考虑,褚韶华甚至没说闻雅英不肯叫她妈妈的事,只是希望闻雅英能在学业上有更好的成绩,更有礼貌,担负起闻家长女应有的责任而已。

第259章 继母女

闻太太认为, 儿子不枉等褚韶华这些年, 也不枉在第二次婚姻上蹉跎这些年, 哪怕闻太太再如何想像,最好的儿媳也就是褚韶华这样了。于内,很尊重闻太太这个婆婆,闻太太能感觉出,褚韶华在渐渐的引导她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对闻雅英也都是好心。于外,亦能对闻知秋的仕途有所助益,实际上, 闻太太得承认,虽则褚韶华不是那种一天十二个时辰在家服侍婆婆的类型,可是,褚韶华的交际对儿子对家庭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闻太太不是刁钻婆婆, 孩子们在外面忙, 她就把家管好。有什么公益事务,譬如去育善堂看望孩子们, 或者长期资助几个孩子的事, 闻太太都是很愿意的。再有就是缓和闻雅英与褚韶华的关系,对闻雅英的功课也开始关心起来。

原本闻太太对女孩子要求不高,这是基于闻太太以往对闺女闻春华的教育理念,反正只要有个有本事的兄弟, 以后说个好婆家, 再生个好儿子, 一辈子舒舒服服的也就过去了。但是, 与褚韶华接触的多了,闻太太觉着,年代也不同了,就亲戚里外甥女姜亚是读了大学的,赵侄女家的闺女明年也要考大学,自家孙女自然也要多读些书的好。再加上褚韶华对孩子是有所要求的人,于是,闻太太也希望闻雅英能把学习学好。她倒不要求孩子第一,第二第三也是行的。

年前的事务格外忙,褚韶华闻知秋都有不少交际要走动,年礼要互赠,褚韶华三个私人助理,都忙的团团转,程辉是总揽,倪清、闻言都各司一摊事务。如果是两人共同的朋友,那么年礼便合在一起走,如果是各自的朋友,就各自的助理来安排。

褚韶华早上锻炼回来,就要听程辉说明一天的安排。闻知秋也差不多,年下是警察局最忙的时间,明年市长换届,闻知秋更不肯出半点差池。

其实,褚韶华要更早就开始忙碌,圣诞前一个月,她就开始准备给国外朋友的圣诞礼物了。再有,国外寄来的各种资产清单,朋友的书信,生意的报备。年前又有一批美国和欧洲采购的外文书籍到岸,得找个妥当的地方安放,冬天需要防潮防湿。

其中一份是褚韶华要的,另外数目更为巨大的,是褚韶华采买过来准备明年春天捐给上海两所大学的。

还有王胖子活着时采买的那批军火,亦在某一天悄无声息的到了岸,陆督军亲自派长子过去将这批军火拉到军火库,陆督军和许次长验看过后,陆督军笑,“都是上次咱们嫌贵没能多买的,褚小姐做事倒是知情识趣。”这份礼不轻,倒不枉都督府出面把王胖子替她干掉。

许次长的手指抚摸着机枪冷灰的线条,心下颇觉畅快,“王胖子死的也不冤。”

时下与国外军火商交易,如陆督军这样的一方军阀,现在都是自己去找军火商买,上次通过褚韶华是因为关外军大肆购置军火,何况,褚韶华报价不高,陆督军与许次长商量后,遂派许次长和陆大公子到美国与褚韶华相谈生意。后来发现,褚韶华做生意很公道,非但没有以往那些军火买办吃了买家吃卖家的滑头事,更难得的是,经褚韶华买的军火,绝对没有缺斤短两的情况出现。

说到这事,当真是无奸不商。

国外军火商也不是什么好鸟,花大笔钱买的枪药,往往数目不足。但是,这枪药一出港口,军火商便认为没他们的责任了,交易已完成,时常把军阀们气的骂娘。

褚韶华不知是怎么同军火商们沟通的,凡经她手做成的生意,都很有诚信。

王胖子这单军火亦是如此,军火商亲自着人押送货物,到港口后由买家验货。如此一来,也能保证买家的利益。

陆督军对这个义女倒是越发满意。

褚韶华过年也给督军府准备了重礼,尤其是陆老太太、陆督军、四太太、陆大公子这几处,另则,许次长家也要同样重视,还有上海工商界的年节酒会,褚韶华因为在备孕,酒是不再沾的,但是,许多场合她都要与闻知秋一起露面。带有年前市政厅的舞会,褚韶华也需要陪闻知秋一起参加。

两人忙的脚不沾地。

这么忙的当口,关外胡少帅打发人给褚韶华送了年礼过来。褚韶华久不见胡少帅,险把此人忘了。过来送礼的副将抬了好几箱的上好皮毛,还有参茸之物,都是关外特产。褚韶华受宠若惊,想胡少帅可真是太客气了,急令程辉置办一份相当的年礼让副将一并带回,褚韶华也要亲自写一封拜年的信给胡少帅。

这位副将当然不是专门来给褚韶华送年礼的,军阀之间甭看三天两头的打,其实彼此都有交情。胡家算不得北洋一系,但与北洋系关系也不错。副将主要是过来替胡大帅给陆督军拜年的,说来,给褚韶华送年礼也是胡大帅先提的。胡少帅近日新得一小妾,乃是天津赵次长家小姐,风流名声从关外传得上海都知道了。

胡大帅骂儿子时说,“甭他娘的成天跟这些没用的娘们儿混在一起,无非是为你这身份。先前帮咱家买军火,还给你钱的那个小姐不赖,你倒是多联系着些。只看你给娘们儿花钱,什么时候娘们儿给过你钱。给你钱的这个不错,你问候问候。”

说来话长,当初褚韶华帮胡少帅把军火生意谈下来,其实不只是德国人的订单,德国的订单最大,其中还有技术支持的范畴,故,谈的时间最长。但那次军火买卖,胡家还买了美国的枪支、法国的飞机,这些生意,也有褚韶华的参与。

褚韶华在事前就说过,不会从胡家的生意里赚钱,这些军火商把提成给褚韶华后。褚韶华将钱从美国花旗银行转给了胡少帅,胡少帅不收,褚韶华就用这些钱同美火商买了一批军火运到了大连港。

胡少帅便不能不收了。

胡大帅都觉稀奇,想他这儿子在女人身上不知花费多少,当然,胡大帅东北称王,自不在乎这仨瓜俩枣。可从没见女人这么仗义,他觉着这女人不错,要是儿子喜欢,可以正式纳到家里来。

胡少帅哭笑不得,“爹,褚小姐已经有未婚夫了。”

“没有的东西,只是有未婚夫,又没结婚。”胡大帅这一观点倒是与杨将军相仿。

胡少帅想到褚韶华为人做事,当真世间好手,便令副将多置一份年礼给褚韶华送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