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老太爷和老夫人的面,丫鬟把所有的事都招了。

的确如沐氏猜的那般,是方姨娘给她下的蛊毒,蛊毒是大太太派人送进府的,用一小锦盒装好,还有一封信,只要她把蛊毒下在苏氏身上,靖宁伯夫人的位置就是她的。

方姨娘抵抗不住诱惑,再加上她本来就巴不得沐氏死。

那些天,她抄了好几百篇佛经,让丫鬟送去给老夫人过目,她想见见老夫人。

她一番孝心,老夫人准了。

方姨娘去长晖院给老夫人请安,陪老夫人说了会儿话,沐氏就来了,方姨娘起身不小心踩到裙摆往地上一摔,那一回还把老夫人和沐氏吓的不轻,以为会撞到沐氏。

不过方姨娘只碰到了沐氏的裙摆,有惊无险。

这件事,老夫人也知道,沐氏就道,“那天,我觉得脚肚子被什么东西咬了一下,一点点的刺疼,我也没有注意,就是那时候给我下的蛊毒!”

那天之后,方姨娘就很安分的待在院子里,再也不抄佛经,也不求出门给人添堵。

她只要等,等沐氏生产一尸两命就够了。

本来计划的很周全,可是谁也没料到明澜会用自己的血救沐氏,而且还救活了。

丫鬟知道的都招了,方姨娘看着顾涉黑的发光的脸,还有老太爷冰冷的脸色,就知道谁也救不了她了。

方老夫人知道方姨娘犯的错太大,她求老夫人看在几十年的老姐妹份上,让她把女儿带回方家。

沐氏不同意。

差点要了她的命,就这样轻松的带回家,她的命还没有那么不值钱!

老夫人没说话,她差点,甚至可以说她就是方姨娘和大太太害沐氏的帮凶。

顾涉和老太爷盼了许久,才盼来那么一宝贝疙瘩,险些被方姨娘给害了,岂能饶她?

老太爷不想听方老夫人叽叽歪歪,直接让人送她回方家,以后不许再踏进靖宁伯府半步。

方老夫人能怎么办,她只能走啊,方姨娘拉着她不让,一拉一扯之间,方老夫人撞到了桌角,直接晕了过去,等她醒来,嘴歪了,话都说不清楚,幸好方家大太太陪着来的,否则方老夫人在靖宁伯中风,又是一场扯的官司。

方姨娘罪不可赦,杖责四十大板,贬庄子上去了,走的时候浑身是血,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就看她运气好不好了。

处置完,沐氏就回幽兰苑了,顾涉和她一起走的,老太爷不想和老夫人待在一起,也走了。

老夫人坐在那里,觉得身子都凉透了,就那么一直坐着,半天之后,王妈妈去扶她的时候,老夫人脚抬不起来了,完全不听使唤。

之前大夫就叮嘱过,老夫人切忌伤心动怒,否则有中风的风险,方姨娘是她娘家侄女,早些年有她护着,没少挤兑沐氏,结果她就是那么回报她的,明知道她盼望沐氏早点帮她添一白白胖胖的孙儿,她还敢动歪心思。

一伤心,一愤怒,就应了大夫叮嘱的。

第七百三十一章 父皇

青杏说完,一阵风吹过,明澜伸手接了一朵梅花。

她脸上没有愤怒,也没有喜悦,很平淡,平淡的青杏都反省她刚刚说的是不是别人家的事。

青杏盯着明澜半晌,才听到她道,“挑点补品,送去给老夫人。”

青杏眨眼道,“世子妃不亲自回去看看吗?”

“回头再说吧。”

明澜不想回去,她怕看到老夫人躺在病床上的样子会心软。

老夫人有今日都是她自找的,如果不是她一次次护着方姨娘,护着长房,硬朗的身子骨不会弄到今日地步。

闹这一通也好,方姨娘贬去庄子上,顾玉澜出嫁,老夫人中风,靖宁伯府没有人再烦扰沐氏了。

而顾涉剿匪,误打误撞发现赵家和太后在崇州的阴谋,立了大功。

只因这事还没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所以皇上还没有封赏顾涉,等到灭了赵家和太后,少不了顾涉一个侯爵。

摘了一枝梅花,明澜回了锦华轩。

走到珠帘处,明澜就看到楚离坐在床上,她挑了帘子进来,走近就看到他手里拿着一碎玉阙,眉头皱的紧紧的。

明澜笑道,“你怎么把碎玉阙从皇上那里拿回来了?”

楚离抬头看着明澜,道,“这不是留在皇上的那一块。”

不是?

难不成是另外一块?

这不可能啊。

那一块碎玉阙,性子活泼的令人发指,整个就是一闲不住的主,整日里东张西晃,不是有消息告诉她,就是缺血了,否则它都不回来。

而且就算回来,它也不可能这么乖的任由楚离捏着它,随着她血液增强,楚离打不过玉阙了。

明澜走近,楚离把玉阙递给她,明澜吃惊道,“还真不是,你从哪儿得来的?”

“被子上。”

“…。”

之前那一块就是从床板里扣出来了,也是自己找来的,明澜习惯了。

她挨着楚离坐下,道,“那你怎么一脸臭表情?”

楚离看着明澜吹弹可破的皮肤,双眸清澈,看不见一丝黯淡和担忧,他不知道明澜是真的没有想那么多,还是故作轻松不告诉他,他道,“你有没有想过这玉阙一次次找来,最终的目的?”

明澜老实承认,“想过,但是想不通。”

她把玩着碎玉阙,道,“这玉阙砸不碎,毁不掉,是什么让它四分五裂的,又该怎么合而为一,刺客费尽心思找它的目的又是什么,它为什么叫神玉,还有什么神女…。”

一连串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解开。

但唯一确定的是她的血碎玉阙喜欢,只有喂过她的血,玉阙才会找来,比起他们,刺客更迫切的想找到其他玉阙,无需他们动手,在家等着玉阙掉床上就行了。

见楚离神情凝重,明澜笑道,“想那么多做什么,玉阙找来了,刺客迟早会寻来,到时候不就知道了。”

她就是这么想的开,这么轻松的心情,大概和她知道自己死不掉有关。

楚离被明澜的心宽给打败了,把玉阙往床上一丢,伸手去捏她的琼鼻,外面,四儿跑进来,看到这一幕,连忙背过身去道,“世子爷,皇上传你进宫。”

明澜把楚离的手扒拉下来,道,“皇上找你进宫做什么?”

“应该没好事。”

明澜嘴角扯了一下,推他快些走。

楚离捏了捏明澜的脸颊,方才起身离开。

等他走远了,明澜才道,“出来吧,别躲了。”

嗖的一下,玉阙从窗外飞进来,方才她拿到碎玉阙的那一刻,她就感觉到玉阙在窗外了,这是她第一次感觉到玉阙。

这应该和玉阙魂魄强大了一点有关,其实玉阙找来是好事,玉阙魂魄不全,才没有记忆,等所有的玉阙都聚齐了,玉阙就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玉阙是做什么用的了。

玉阙绕着明澜打转,很诧异明澜居然能感觉到它,连楚离都感觉不到啊。

明澜看着它,问道,“你有没有想出点什么?”

玉阙上下晃荡,然后转圈圈,见明澜扶额,它在纸上写下一行小字:我好像真的是一位皇子。

明澜吃惊,玉阙一直以本皇子自居,他它说它喜欢本皇子三个字,听起来很霸气,没想到他还真是一位皇子。

“哪国皇子?”明澜追问。

玉阙:不知道。

明澜:…

不知道,那你笃定你是一位皇子?

玉阙生气:我脑袋里多了一点记忆,一间宫殿,比你们大周皇帝的寝宫还要气派,龙床上躺着一位君王,一个少年扑在那里哭。

虽然只看的到背影,但是它能感觉到,那少年就是他。

他喊龙床上的人叫父皇。

他不是皇子,他还能是谁?

可他再怎么想,脑子里都想不起来任何东西了。

以前,他无所谓,但是现在,他想去找其他碎裂的玉阙,等玉阙都聚齐了,他应该就能想起自己是谁了。

多给我点血,算是帮我践行,虽然我可能溜达一两天就回来。

玉阙在宣纸上写道。

字里行间有那么点无奈,谁让他只能在明澜方圆三百里的范围内溜达,多一厘都不行。

喂了血之后,玉阙嗖的一下就飞了出去。

明澜闲来无事,做针线打发时间。

半个时辰后,楚离就回来了,明澜问道,“皇上找你什么事啊?”

楚离给自己倒茶,猛灌了一口,才回道,“北凉来给太后贺寿,皇上把迎接使臣的任务交给了我。”

而且,还推脱不掉。

本来最合适迎接使臣任务的是太子,可是太子去了崇州,皇上想来想去,就楚离的身份最合适了。

离王世子,身份尊贵,能彰显大周对北凉使臣来贺的欢迎,又显出那么一点点的轻蔑,毕竟楚离还没有入朝为官,没有官职在身,闲人一枚。

就是闲人两个字扎人啊,他一天忙到晚,哪里闲了?!

明澜知道楚离不喜欢管这些事,以他的身份,几时迎接过别人啊,别人迎接他,还要看他乐不乐意被人迎接,不由得笑道,“一般使臣来贺,见面之时,难免有杀大周威风的可能,皇上是怕其他人招架不住,才委以重任的。”

楚离冷冷道,“不请自来,盗离王府陵墓,我不刁难他们就不错了。”

第七百三十二章 归来

这一天,天气晴好,天空明净的没有一丝云彩。

楚离率礼部尚书等七八位大臣骑马出京,在距离京都十里的迎客亭迎接北凉来贺寿的使臣。

本来算好的时辰,等上约莫半盏茶的工夫,北凉使臣就到了,可是等了足足两刻钟都不见有人来,楚离就没什么耐心了。

觉察到他的不耐烦,怕他掉头走人,礼部尚书忙道,“世子爷再等等,北凉使臣一会儿就到了。”

话音刚落,那边有声音传来,“我听到马蹄声了,跑的很急!”

礼部尚书就道,“肯定是北凉使臣到了。”

一边安抚楚离,一边让大家做好准备,不要懒懒散散的,叫北凉使臣们瞧了笑话。

大家严阵以待,不知道的还以为要打仗,不消一会儿,马蹄声越来越近。

习武之人,耳聪目明,远远的,楚离就看到有一队人骑马过来,很明显不是北凉使臣。

其实想也知道,北凉要是真那么急,就不用他们在这里一等半天了,人家还要一路欣赏大周美景,激发下吞并大周,将万里河山收归囊中的雄心壮志。

等人走近了,礼部尚书看清为首之人,眼睛睁大,“太…太子?”

可不就是太子,那一身象征太子身份的蟒袍,阳光下不能更扎眼了。

看到有人,骑马的队伍慢了下来,太子面无表情,可是他身后跟着的将军却大为吃惊,“只是剿匪归来而已,皇上竟派这么多大臣来迎接太子归来?”

来了好几位朝堂大臣,官阶比说话的将军还要高的都有,离京十里相迎,也不怕往自己脸上贴的金片太厚了!

礼部尚书下马道,“皇上派离王世子率臣等在此迎接北凉使臣。”

太子点点头,一夹马肚子就跑远了。

身后一群将军和官兵尾随,马蹄踏踏,掀起一阵灰尘。

顾涉也在迎接的队伍中,皇上怕礼部尚书劝不动楚离,所以把顾涉安排一起,顾涉是明澜的亲爹,楚离好歹要给自己的岳父几分薄面。

可是一群官兵骑马路过的时候,其中一人盯着他看了好几眼。

顾涉也注意到了,他身边的大臣问道,“是靖宁伯府旁支小辈?”

“不认得。”

顾涉摇头。

要是靖宁伯府旁支小辈,他肯定让他投在沐阳侯麾下,怎么会跑王将军军队中去呢。

顾涉没有多想,把这事抛诸脑后,他怎么也没想到,就这么一个小兵,差点给他惹上杀身之祸。

离京不过十里,而且是平坦的路,骑马很快就回京了,太子带了两位将军直奔御书房,向皇上禀告崇州情况。

彼时皇上正在批阅奏折,公公进来禀告道,“皇上,太子回来了,还有王将军麾下两名得力干将,在殿外等候召见。”

皇上愣了下,道,“让他们进来。”

这些天,崇州没有奏折送来,皇上也不知道崇州的情况。

他将手中奏折合上,太子昂首阔步的进来,他和两位将军跪下,给皇上见礼。

“平身。”

皇上声音醇厚,听不出喜怒。

太子起身,那两位将军还跪着,哽咽道,“皇上,王将军被人毒杀了。”

皇上不着痕迹的看了太子一眼,然后道,“这么大的事,怎么没有派人送奏折禀告于朕?!”

吴将军请罪道,“太后寿辰在即,太子怕送奏折进京,闹的人心惶惶,故将此事压下,等太后寿宴之后,再让人将王将军的尸骨送回京。”

王将军是赵家心腹,也同样是太后的心腹,在寿宴之前折损了这么一员大将军,太后怎么可能有心情过寿?

皇上点头道,“太子这样安排无不妥,此番剿匪有功,都有赏!”

太子和两位将军谢圣恩。

两位将军许久没有回京,想念家中妻儿,皇上让他们回去,留下太子问话。

太子连王将军都杀了,知道多少都禀告皇上,“崇州果然有问题,那些山匪训练有素,比军中将士还要军规严格,儿臣只暗查,没敢轻举妄动。”

不妄动是对的,皇上道,“王将军死了,两心腹将军都跟随你回了京,如今军务谁在管?”

太子回道,“是王将军麾下副将周成将军。”

周将军?

皇上仔细想了想,才想起这么一号人来,性子粗狂,孔武有力,似乎和离王还有两分私交?

不管怎么样,能断赵家和太后一臂,太子就立了大功。

有过则罚,有功当赏,太子能弃赵家,皇上倍感欣慰,自然不吝啬赏赐。

太子望着皇上,道,“父皇,母后她…。”

皇上眉头一沉,“你要给淑妃求情?”

太子心口一痛,那毕竟是他的母后,可是她做的那些事,实在不配母仪天下。

太子低敛了眉头道,“儿臣不敢。”

对于太子的识时务,皇上很满意,摆手道,“退下吧。”

太子恭敬的退出御书房,他本来是打算直接回东宫的,想了想,还是去了找了赵皇后…不对,应该是赵淑妃。

皇后已经从住了十几年的凤鸾宫搬到了长乐宫。

这宫殿是李贵妃帮赵皇后挑的,原本叫长春宫,李贵妃觉得这名字不好,请皇上更名叫长乐宫。

皇上准了。

长乐宫…

看到这几个字,长公主就会想起女儿的封号,长乐郡主。

长乐郡主可是因为清柔公主死的,没见一次,就会心痛一分,也更恨赵皇后和赵家。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

迈进长乐宫,看到赵淑妃一脸憔悴的模样,太子心疼,可很快就被那股恨意取代,“儿臣不过离京几天,母后怎么把后位给丢了?”

赵皇后拳头一紧,道,“这事不要再提!”

太子果然就不提了。

赵淑妃望着他,道,“王将军怎么死了?!”

消息还真灵通…

父皇都不知道,母妃在后宫里居然知道,真是讽刺。

太子摇头,“儿臣不知,将崇州山匪收编军中,儿臣将山匪打劫的家财和粮食原物奉还后,王将军打算离开崇州,儿臣摆酒替他践行,当时有不少将军在,喝的正高兴,王将军突然七窍流血…死了。”

想到那场景,太子浑身都哆嗦了一下,仿佛受惊不轻。

“儿臣怕有人行刺,安排好军中事务,就回京了,吴将军和刘将军率亲兵护送儿臣回京的。”

太子说的和赵淑妃知道的没有什么初入,赵淑妃道,“你这一趟去崇州,倒没什么不好,把山匪上缴的东西还给崇州百姓,收了民心,树了威望,对你稳固储君之位是好事。”

太子聆听教诲,但再也不会向以前那样放在心上,言听计从。

他很清楚,自己在赵家人心中的分量远远比不上赵翌,何况还有太后。

他靠不了任何人,他只能依靠自己。

第七百三十三章 使臣

再说楚离,在官道上等了足足一个时辰了,北凉时辰就是不见人影。

他的忍耐力也到了极致。

要不是顾涉劝说,他早回京了。

“再等最后一刻钟!”楚离冷冷道。

别说楚离了,就是礼部尚书和顾涉,等的也没耐心了。

不是说北凉使臣在驿站落脚的吗,三十里的路程,半个时辰足矣,怎么这么久还不到,爬来的呢。

礼部尚书端茶轻啜,平复烦躁的心情。

眼看着一刻钟就要过去了,楚离把茶盏放下,正要起身,那边一官兵过来道,“北凉时辰到了!”

礼部尚书问道,“这回没错吧?”

官兵回道,“没错,北凉大旗看的清清楚楚的。”

总算是等到了。

过了没一会儿,就看到北凉使臣的队伍缓缓走过来,走的是真慢。

依照礼仪,楚离他们是要往前迎几步,以示热烈欢迎,可是楚离没动,礼部尚书轻声道,“世子爷?”

楚离淡淡道,“就这样吧。”

礼部尚书决定听他的…不听也不行。

楚离起在马背上,脸上带着紫金面具,深邃的眸子浩瀚无垠,阳光下,俊朗如神祗,有一种与身俱来的贵气,睥睨天下。

他的眸光盯着北凉使臣队伍,其中一人披着狐毛斗篷,头发微白,一双眼睛闪着犀利光芒,一看就是不好招惹的人。

而且他骑的马是紫金盔甲,站的位置,无一不在告诉大家,整个使臣队伍里,他的地位最高。

礼部尚书吃惊,“这是…北凉国师?”

怎么会是北凉国师亲自来给太后贺寿呢,这怎么可能?

礼部尚书心底惊骇,其他大周使臣也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北凉在弄什么。

唯有楚离一人,镇定的看着北凉国师,“不知北凉国师亲自来我大周给太后贺寿,有失远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