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文!”司敬文脸色大变。秀文这个毛病还是没改,此事父亲也只是刚刚得了点消息,正在暗中调查,为了避嫌连袁家都不曾告诉,秀文怎么就说出来了!

许碧本来已经打算见好就收,柔柔弱再谢一谢司敬文的体谅,就可以跟着沈夫人往下一处殿里去了。碰到司秀文虽然惹了点麻烦,可也算借机把沈云殊剿匪受伤的事宣扬出去,结果并不算坏。

谁知她还没说话呢,司秀文就蹦出这么一句来,让她猛地站定,紧紧盯着司秀文:“司姑娘说什么?”

☆、第70章 教导

杀良冒功, 这可是个大罪名!这个罪名一出来,沈云殊不但剿匪的功劳全部被抹了,还得背上罪名, 被杀头都是应该的!

司秀文话一出口, 自己也后悔了。这事儿是来给司俨治伤的王御医偷偷跟司俨说的, 说是他在外头医馆里看人治病的时候,听人说起的。

这话司俨是不信的。这王御医的来历他也清楚,知道他在袁家住了有小半年呢。再说这样大的事,怎么他没事去医馆站站就能听见了?若是那样, 早该传得满城风雨才对。这分明是袁家得了消息,借王御医之口来告诉他罢了。

杀良冒功是极大的事, 司俨最恨的就是这个!一得了消息,他立刻就叫人去查了。

他才出京城没多远就身子不适,硬挺着赶路到杭州, 就病得更重了。他又不要袁家派人来伺候, 袁家没办法,只得悄悄通知了司夫人,于是司夫人留下长子在家中,带着次子和女儿就赶了过来。

人过来, 司俨是打算给撵走的,但司夫人看他这一路断断续续腹泻, 虽然王御医说不是什么大病,可人仍旧瘦了一大圈,那是根本就不肯走的。一边在驿站里住下来给他熬药炖汤, 一边还惦记着往寺里来拜药师菩萨,求菩萨保佑他的病快些好。

司俨撵不走她,只得罢了。他确是吃不惯杭州这边的口味,司夫人来了,按他的家乡口味给他做饭,他吃了就觉得受用好些,连水土不服的症状都轻多了。究竟是为了避免闲话而把夫人赶回去,从而继续病得起不了身耽误巡查;还是宁可叫别人议论他带着妻儿出行,却能赶紧好起来办差?司俨在这种问题上,从来不犹豫。

何况子女也素来是他的臂膀,儿子能帮他在外头应酬一二,女儿则能帮他整理些东西。所以沈家杀良冒功的事儿,司敬文和司秀文也就都知道了。

原本这种大事,在未有实证之前谁也不该往外透露一个字。不说别的,万一沈家晓得事情暴露,抹去了痕迹,这事儿不就查不出来了吗?

司敬文狠狠瞪了司秀文一眼。这个妹妹自幼聪慧,有些事上反应比他还快,父亲一直引以为傲,说她若是男子也能做个出色的御史。可到这会儿他才发现,或许父亲真不该这么说的,妹妹毕竟是妹妹,她或许有做御史的才能,但做御史还需要很多东西,父亲却并没有教过她。

当然这也不是司俨的错。司秀文一个女子,怎么也不可能真的出仕为官,所以父亲没有教她那些——有些东西也是教不会的,必须是自己出外与人交际,慢慢摸索而来,可司秀文一个女子,除了在家中与父兄谈说之外,又哪里能与别的男子随意来往,自然就更不必说别的了。

所以妹妹是个闺中御史。这是父亲的原话。妹妹当时听了很高兴,但闺中,就是闺中。妹妹脱不了闺中女子的习气,比如说眼下,就为了在沈少奶奶面前落了下风,她就忍不住把自己认为最锋利、最能打击沈家气焰的武器搬了出来,却没想到这消息是不能现在说的。

“司姑娘方才说什么?”许碧紧盯着司秀文,又问了一句。

司敬文额头上微微渗出了汗,司秀文也讷讷不知如何回答。

司夫人一直在那里站着,一句话都没说过。这会儿忽然抬手按住额头,一言不发地就往后倒了下去。

幸好司敬文就在她身侧,后头还有丫鬟跟着,连忙七手八脚扶住了,连声呼唤。

司秀文的声音不算大,听到的人也不算多,但知客的僧人就站在一侧,当然是听见了的。此刻也是额头上有些冒汗,不知该如何收场,一见司夫人倒了,如释重负,连忙道:“这位夫人怕是在日光下站得久了,快送到禅房去歇一歇罢,小僧这就着人送一壶凉茶过去。”

这都八月初了,哪还需要喝什么凉茶。但司敬文哪里会反驳,反而顺着便道:“家母的确身弱怯热,多谢师傅了。”

司夫人这会儿才慢慢将眼睛睁开一条缝,有气无力地道了一声谢,被儿女扶着往后头禅房去了。

似灵隐寺这样香火旺盛的寺庙,那禅房要进来都是需要香油钱的。只是今日情形不同,知客僧人听见是钦差大人的妻女,哪还要提什么香油钱,忙忙地寻了一处僻静禅房,将人送了进去。

僧人才走,司敬文就忍不住斥责司秀文:“你方才说的是什么?父亲平日里是怎么教我们的呢?《太公金匮》你不曾读过?”

《太公金匮》里说: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司俨教儿女们读书时,就曾拿着《太公金匮》给他们重点讲过这句话,便是说言语出口无法收回,因此必须谨慎开口。此刻司敬文拿出这《太公金匮》来问,司秀文就知道他问的是这一句,不由得满面羞惭:“二哥,我,我错了…只是那许氏实在是太会装相,我——”

司夫人进了禅房就再没半点病相,一直倚着禅床床头默坐,这会儿才忽然道:“你这时再□□又有何用,还是赶紧回去告知你父亲,看后头要如何行事才好。”

司敬文只得将未说完的话咽了回去,先扶着母亲出了灵隐寺,赶回驿站。

谁知进了驿站,却听说司俨正在与同来的人议事,关起门来不许打扰。司敬文虽是他的儿子,身上却并没个一官半职,自不能随意进去,便先扶了母亲回房,等司秀文告退回了自己房里,才埋怨道:“母亲也不能这般袒护她,她这次实是犯了大错。”

司夫人却冷笑了一声:“我袒护她做什么?只是她这错是怎么犯的?你以为你就无错,你父亲就无错?”

司敬文被她说得怔住了。司夫人冷冷道:“当时在药师殿前,她听说里头是沈家人在上香,就在殿外吵闹,你为何不阻止?”

“沈家人拦着不许别人入殿——”

司敬文一句话还未说完,司夫人就打断了他:“若在京中,多有勋贵为家中女眷上香而令寺庙闭门谢客,你可见你父亲上奏折弹劾过?又或者皇上驾临大相国寺,必封闭全寺,方圆数里之内不许人靠近,你何不去问皇上为何不许百姓同去烧香?”

司敬文哑巴了。司夫人淡淡道:“无非是你们看沈家不顺眼罢了。若是袁家女眷在殿内,必然也要先拦一拦外头的香客,那你们可也要去吵闹?还说什么菩萨面前众生平等,在你们心中,沈家与袁家可平等?”

“儿子,儿子——”司敬文只觉得明明是凉爽的天气,后背上的汗却在一层层地往外冒,头都抬不起来,“儿子错了。只是,只是沈家无耻…”

“沈家无耻无行,欺瞒圣上,杀良冒功,自有你父亲查清实情,上本弹劾。”司夫人仍旧是淡淡地道,“到时自有国法裁处,该杀该流,自有定论。如今你父亲还在着人四下打探消息,不得实证都未敢具折参奏,你们却怎么就先给沈家判了罪?”

“父亲也说沈家——”司敬文不自觉地吐出这句话来,说到一半就觉得不对,赶紧咽了回去。

说到司俨,司夫人就默然了片刻,才淡淡地道:“你父亲也只是御史。”

御史有弹劾之权,却并没有判罪之权,那是刑部和大理寺的事儿。

司敬文虽未出仕,但那是因为司俨觉得他学问还不够扎实,压着他不许他现在就去春闱。但朝廷诸事他却是都知晓的,一听司夫人这话就明白了,低头道:“儿子——错了。”

这句话说得倒是真心实意。司夫人却并未就此停下,反而接下去道:“何止你错了,你父亲也是错了。”

司敬文吓了一跳。他从未听母亲这般明确地说过父亲有错,不由道:“母亲——父亲…错在何处?”

司夫人瞥他一眼:“朝廷上的事我不懂,也不打算掺言,我说的,都是后宅儿女之事。你父亲错就错在,不该让秀文做什么‘闺中御史’,更不该在她面前谈论什么朝堂之事。一个女儿家,若真有心让她知政事,就该下狠手教导。你与你哥哥,小时候你父亲是怎么教导的?”

司敬文立刻记起了一句话说得不对就在手心里挨戒尺、小腿上挨竹鞭,甚至屁股上挨板子的日子,喃喃道:“可秀文终究是个女孩儿…”女孩儿,哪能那般下手去打呢?

司夫人嗤笑道:“既知道她是个女孩儿,又做什么‘闺中御史’呢?岂不是笑话!如今她倒是养成了御史的一张利嘴,却还是闺中女孩儿使气斗胜的眼界,又岂能不出乱子?”

司敬文呆了半晌,才道:“母亲怎么——”怎么从前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呢?

“我为何从前不说?”司夫人轻轻一笑,不无讽刺,“连你兄长反对你尚且不满,何况我是嫡母…”

司敬文只觉得脸上仿佛被人狠狠抽了一巴掌,火辣辣地作痛,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儿子错了…”

他知道司秀文在母亲眼里其实是一根刺。父亲与母亲少年夫妻,身边并无他人,唯是生他之后,母亲伤了身子,有几年都在家中养病。恰巧那时父亲换了任上,母亲不能跟随,等父亲任满归来,身边便多了个妾,以及才降生不久的庶女。

母亲不曾问过那妾的来历,甚至在那妾病死之后,还痛快地答应了父亲,将司秀文记在自己名下。但她对司秀文最多也不过是时时叮嘱丫鬟奶娘们好生伺候,与她亲自对两个儿子嘘寒问暖是不同的。尤其司秀文开始读书识字,司夫人就立刻给她单独安排了一处院子。

司敬文知道此事,但总觉得男人家三妻四妾也是寻常,司俨官至右佥都御史,只在孤身上任时有过一妾,数遍朝堂也是数得上的,实在算不得负心。何况稚儿无辜,司秀文又是尚未记事便死了生母,只将司夫人当做亲生母亲一般,便是有什么气也不该撒在她身上。

故而当初司秀文十二岁时,司夫人提出不让她再跟着父兄读书,他便不同意。母亲那里他自是不敢顶撞,却因为兄长赞同母亲而与兄长口角了几句。

最终司秀文当然是继续在前院书房里念书了,而且还得了父亲的夸赞。他自以为是替母亲周全了这件事,却不想原来母亲的意思竟在这里。

司夫人叹了口气,伸手把儿子拉了起来:“起来罢。其实你也没什么错。我虽不曾存心想着坏秀文的前程,却也不能拿她当亲生女儿看待。我只说了我该说的话,听与不听,随你父亲。至于你,你是我儿子,我却是不能怨你的。”

司敬文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司夫人叹道:“不用这般模样。秀文如今犯错,比将来嫁了出去再犯错要好得多。去与你父亲说,既是还拿她当女孩儿养,就叫她安份过女孩儿该过的日子。如今扳回来,为时未晚。”

司敬文有些恍惚地答应着,从司夫人房里走了出去。他走到司俨房外,就见司秀文带着个丫鬟站在廊下,满面不安之色。

“你怎么在这里?”司敬文下意识地问了一句,微微皱起了眉头。

若是往日,他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司秀文是自知犯了错,来寻父亲坦白的。

可是刚才与母亲谈了一番,他才忽然发觉,司秀文一个女儿家,原不该就这么大喇喇走到这里来的。别说父亲房里如今还有随行的人,就算没有,司秀文也该先叫人来回禀,得了父亲的同意再过来才是。

“你快回去,这里不是你该站的地方。”司敬文压低声音,脸却板着,“若是被人看见不好。”

“我来向父亲领罚…”司秀文敏锐地察觉到司敬文的态度有所改变,心里顿时更虚了。

“那也该等父亲得闲时再来。”司敬文沉着脸摆摆手,“赶紧回去罢。这是驿站,不是咱们家里。”司家有规矩,便是司秀文在前院书房里,也不会轻易被人撞见。可这里是驿站,钦差虽指定是司俨,却也不可能让他一个光杆前来,自然还有随行之人,都在此地出入,说不定几时就遇见了。

司敬文这会儿有点后悔了。司夫人原是不想带司秀文来的,是他想到司秀文一片孝心要来服侍父亲,就点了头。可这会儿看来,便是司秀文没有今日嘴快说错了话,也不该叫她来这里。女孩儿到底是女孩儿,若是被外男冲撞了,对她的名声不好。

“快回去!”司敬文听着父亲房里有动静,似乎里头的人要出来,无暇多说,像赶小鸡一般挥手,“以后不要随便来这里。快走快走!别叫人看见。”

司秀文从来没有看过司敬文如此疾颜厉色,怔了一怔才小声应了声是,扶着丫鬟转身就走,才一走到司敬文看不到的地方,眼泪就忍不住涌了出来。

她的丫鬟小红还没见过自家姑娘这样流泪呢,忍不住慌了手脚,也顾不得看究竟走到了哪里,只忙着掏帕子要给司秀文擦泪:“姑娘,姑娘,二少爷不过是怕姑娘被人看见罢了…”

今日她也跟着去了灵隐寺,只是还有些懵懂,只隐约知道姑娘说错了什么话,却不知晓究竟错在何处,能惹得二少爷这般发怒,只得拿好话来安慰司秀文。

司秀文捂着脸只管疾走,直到自己再也忍不住哭出了声来:“是我错了,可,可我是无心的,方才也只是想要去向父亲请罪…”

在寺中之时,二哥虽然想要教训自己,却并没有如此严厉。不,不止是严厉,简直是有些嫌弃一样要赶她走了。前后不过这一会儿时间,二哥怎么会转变如此之大呢?方才,方才二哥也不过就是在母亲房里呆了一会儿而已啊…

难道是母亲说了什么吗?是了,母亲一向不喜欢她跟两位兄长相处太多,早几年就说过她不必再去前院书房与兄长们一起读书。那时她以为母亲是怕她耽误两位兄长科考,但如今看来,也许只不过是不喜她与兄长们太过亲近罢了。

司秀文双手掩面,根本不辨方向,才拐过一处墙角,就跟人撞了个满怀。幸而那人及时伸手轻轻扶住她的肩头,待她站稳又连忙放开:“抱歉,是在下不曾看路——司姑娘?”

“袁二少爷?”小红一眼就认了出来,“二少爷怎么在这里?”

“我来看望司伯父——”袁胜玄目光关切地投在司秀文身上,“司姑娘这是怎么了?”

小红这才发现走的方向不对,连忙把帕子塞给司秀文,将自家姑娘挡在身后,勉强笑道:“姑娘身子有些不适…”

这借口烂极了。袁胜玄眉头就微微皱了皱:“是谁让司姑娘受委屈了?”

司秀文拿着帕子,躲在小红身后匆匆拭了拭脸,低头道:“并没有。只是昨夜不曾睡好,今日有些头痛…”

她这么说,袁胜玄就不再追问了,柔声道:“司姑娘是担忧伯父的病吧?不必担心,王御医已说了,伯父不过就是水土不服有些腹泻,如今眼见着一日比一日轻,再有几天就可痊愈了,断然不会有事的。司姑娘尽管放心。”

说到这里,他忽然顿了顿,脸上带出一抹羞涩:“我,无论如何我也不会让伯父有事的…”

其实他今日过来,是为了来探司俨的口风。王御医那个笨蛋,不知从哪个下人处听到了一点沈家“杀良冒功”的消息,居然就跑去司俨面前通风报信,还洋洋自得地回来向他表功。殊不知他们现在还没有把七星礁上的事打扫干净呢!

他的计划,原是先把七星礁上的血战痕迹悄悄清扫些,再将岛上的房舍烧去,使人无法从岛上的痕迹分辨出究竟有多少人,这才能把杀良冒功的话传播出去。到时候谣言已成,司俨再去查看时只能按历年当地官府上报的公文来核对,沈家也就辩无可辩了。

奈何王御医这个蠢货,竟然为了在他们袁家这里卖好,自己先跑去与司俨说了。他也是才知道,司俨动作快得很,一听到这消息,立刻就派了随行的人往七星礁去了。

虽说钦差就只他一个,可随行诸人却不少,而且里头有些是皇上从宫里拨出来的侍卫,行动起来迅捷隐蔽,等他们接到消息的时候,这些人居然已经雇了渔民出海往七星礁去了。

若是袁胜玄在营中,他会立刻派人将这一行人全部杀掉,然后推到海匪身上。如此一来死无对证,二来还能反驳沈云殊“尽歼杜氏匪帮”的战绩,纵然司俨会起疑,可他没有证据,又能怎样呢?

只可惜,为了应付司俨,他得留在杭州城里,而父亲和大哥,却未能下这个决心,以至于司俨派去七星礁的人手,已然有人回来报信了。

既然如此,灭口已经没有了意义,看来这个杀良冒功的计划多半是不成了。袁胜玄心里恨恨,却又不能埋怨父亲和兄长,只得往驿站这边来,以探望司俨的病情为借口,想着再打探一下消息。

说起来他运气还算是很不错,还没到司俨的住处,倒先撞上了司秀文——跟着司家人的探子已经把上午司沈两家在灵隐寺的冲突报上来了,只可惜那探子离得远,不知怎么最后就是司家落了下风。

不过这时候他当然是要装做并不知情了,因此只管微微低着头,仿佛有点局促不安地道:“司姑娘别担心,都有我呢。”说罢,又抬起眼睛,大胆地看了司秀文一眼。

这一眼看得司秀文心里猛地一紧,仿佛忽然钻进去一只小兔子似的,蹦个不停。她不得不把目光避开,细声道:“多谢袁少爷了。”

袁胜玄顿时就笑了起来,一脸高兴的模样:“姑娘这么说,我就惭愧了。”

他笑得一脸阳光,就好像这八月初的天气,晴朗得晃眼。司秀文悄悄抬眼看他,只觉得方才的满腹委屈似乎都随着他的笑容飞走了,令她也不由自主地微微笑了起来…

☆、第71章 连环

许碧悬着一颗心跟沈夫人上完香, 一回沈府就把九炼拎过来了:“杀良冒功是怎么回事?这是哪里传出来的消息?你听说过吗?大少爷那里知道吗——”

她一连串话还没有问完,就看九炼一脸淡定,丝毫也没有要跳起来的意思, 顿时出口的话就一拐弯:“大少爷知道了?”

九炼嘿嘿一笑:“回少奶奶的话, 大少爷早料着袁家会用这法子了。”

“早料到了…”许碧略一沉吟, 不由得问道,“这传言不会就是他传出来的吧?”

九炼一脸叹服:“大少奶奶真是聪慧过人!竟跟大少爷是心有灵犀呢。小的还没说,您就先猜出来了。”

许碧一颗心悬了一上午,这会儿才算落地, 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少拍马屁。这事你怎么不早说?”

九炼挠了挠头。其实这件事,上次沈云殊传信报捷的时候就嘱咐过了, 不管外头有什么传言,叫他们都不必紧张,他已经料到袁家必会设法抹了他的功劳去, 那就正好趁这个机会在司俨那里凿一道口子出来。

谁知他兴高采烈跑来报喜, 却被少奶奶一连串地拿少爷的伤来打岔,最后只收获了三个白眼,郁闷得他一时竟把这事儿给忘记了。结果这下可好了,连少奶奶都赏他一个白眼, 正好凑成两对儿。

“罢了。”许碧也不是真要罚他,只要知道沈云殊早有准备就行了, “外头可有这样的话在传?”

九炼笑道:“袁家当然是想把这话传得人尽皆知。百姓多数是不知真相的,若是他们听了这消息,便是后来再说大少爷并非冒功, 他们怕也不信的。不过大少爷先叫人往司御史那里透了消息,估摸着这会儿司御史的人已经查到了实情,袁家若不想叫司御史揪住狐狸尾巴,就得赶紧把这些消息给抹了。”

许碧觉得不是很满意:“那袁家也没有什么损失。”所以说袁家当坏人当得这么痛快,因为他们做坏人并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九炼嘿嘿一笑:“可是钦差大人会起疑心的,因为给他送消息的人,可是袁府送过去的呀。”

“是谁?”许碧一时想不出来。

“就是王御医喽。”九炼笑嘻嘻地道,“估摸着这一回,王御医可以安心回京城了。袁家既不会再怀疑他,也不会想留他在府里住了。”

许碧长舒口气:“这么说,八月十五大少爷是能回府来过节了吧…”

九炼还打算讲一讲大少爷英明神武,如何料定袁家会把杀良冒功的帽子往他头上扣,又是如何运筹帷幄料敌于先的,结果还没开口少奶奶就又把话题给带到另一边去了,噎得他险些翻了白眼,只得蔫蔫地道:“若是没什么事,大少爷多半是能回来的。”

他回完了话,耷拉着脑袋从许碧的院子里退出去,才到前院就看见了沈卓:“干爹!你怎么得空回来了?”

沈卓手下十好几个干儿子,都是如九炼这般是沈家收养的孤儿,不过九炼最机灵,也最讨他喜欢,看他低头耷脑的就笑了一下:“怎么了,跟霜打的菜似的?”

九炼诉苦:“刚跟少奶奶回事来着。这不是今儿在灵隐寺撞见了司家人,那司家丫头借机生事,少奶奶跟她辩驳的时候听见她说大少爷是杀良冒功——”

他正要说说自己如何想夸赞少爷而不成,就听干爹截了他一句:“司家姑娘生事,大少奶奶跟她辩驳了?怎么辩驳的?”

九炼滔滔不绝的话再一次被堵了回去,只觉得生无可恋,有气无力地将许碧当时的反应描述了一番,不过说着说着就有点兴奋了:“那司家的丫头真是舌尖嘴利的,连灵隐寺的和尚都拉扯进来,就想着扣咱们家一个仗势欺人的帽子!那会儿我都觉得怪难的,不管怎么说,这罪名好像都跑不了似的…”

沈卓微微点头:“那大少奶奶是怎么做的?”

“大少奶奶就把眼睛一抹——”九炼捏着三个指头比划了一下,被沈卓一巴掌抽在了脑袋上,赶紧放下手,“大少奶奶那一哭,说是大少爷剿匪受伤,她担心得不行,灵隐寺的和尚是可怜她,才特意给她行方便,让她单独上香拜菩萨的。”

沈卓眼里就露出了笑意:“少奶奶说的是。”

九炼接着往下描述。他记性极好,几乎把许碧说的话一字不差都复述了出来:“少奶奶一边示弱,一边就把司家跟袁家交好的事儿给扯出来,结果逼得那司家丫头没话可说,就说大少爷杀良冒功了。这不,少奶奶一回来,就提着我去问这事了。”

沈卓微微眯了眯眼睛。之前他跟沈大将军谈起过沈云殊这门亲事,那时他还有些担忧,也是担忧沈云殊年少慕色,会被许碧的容貌吸引,但现在看来,这位少奶奶着实有些精灵古怪,绝非传闻中那样一无是处。

“怎么,你之前不曾跟少奶奶说这事儿?”

“那,那不是——忘记了嘛。”九炼一缩脖子躲过沈卓拍过来的巴掌,苦着脸道,“实在是少奶奶总不耐烦听我说完…”

他趁机倒了一番苦水,却见沈卓脸上笑容更深了,抬手又给了他一巴掌:“傻小子!”少奶奶哪里是不耐烦听你说话,分明是关心大少爷呢。别人听了只称赞沈云殊机智勇猛,她却惦记着沈云殊有没有哪里受了伤,这才是真正心疼他的人呢。如此一来,这个儿媳妇,大将军至少也能放下一半的心了。

九炼到底还是挨了一巴掌,简直要冤死了。大家一向都说他聪明伶俐的,这会儿却被安上了傻小子的头衔,真是…他忍不住嘀咕了一句:“我看司家人才是傻的…”这么大的事儿,就让司家那丫头一句话给说了出来,要不是他们大少爷这战功是实打实的,非打草惊蛇不可!

司俨也是这么想的。他从书房出来,一听司敬文说了今日在灵隐寺之事,脸色就变了:“秀文呢?”

“父亲。”司敬文轻声道,“秀文,以后还是不要再让她来听这些了吧…”

司俨默然。在外任上纳了妾对他来说可算是一辈子的污点了,从此在司夫人面前都有些内疚之感。可是他当时确实为黄氏的灵秀而心动,在黄氏死后,他对黄氏乃至司秀文也有了歉疚——若他不纳黄氏为妾,黄氏或可自嫁良人,司秀文也就不必做个庶出之女了。

带着这三分歉疚,且司秀文又的确继承了黄氏的聪慧,司俨不知不觉地对她就有了格外的宽容,但现在儿子这么一说,他才发现,司秀文把从他这里听到的事说出去,其实已经不止一次了。

不过从前他没觉得怎样。他身为御史,弹劾众臣是本职,且他的弹劾绝非诬告,并无不可对人言之处,司秀文便是在外提起这些也无妨。可是上次她与佑王府小郡主去游湖,就曾与沈家女眷争执过一次。那一次,她脱口说出沈云殊□□母婢,可这件事他与两个儿子虽然提起过,却因终是后宅阴私之事,且以谣传难于定罪,故而未曾写进弹劾折子里。

然而御史的奏折不是谁都能看的,除了皇帝和几位阁老重臣之外,没人具体知道他的奏折里都写了什么。于是因着司秀文说过那句话,就有人以为他连这等阴私也写了进去,于是纷纷跟着上折,弹劾沈云殊帷薄不修。

那一次司俨虽略有些不悦,但也不曾深究。主要是因为此事不过是涉及他本人,而他素来是不惧人言的,只要大方说出自己不曾在折子里以阴私之事为据,别人信不信,他是不在意的,以他的名声,只要他说出的话,人人都知道可信度极高。

但这次却是不同了。若不是他动作快,一听到王御医透露的消息就安排了人前往七星礁,恐怕司秀文这次便真是要打草惊蛇了。

若因此让沈家有所提防,及时抹除了杀良冒功的痕迹,那他要如何向那些无辜横死的百姓交待?岂不是要愧疚一生!

“你说的是。”司俨终于缓缓开口,“秀文心思虽灵慧,却太过跳脱不稳重,这些事,的确不该再让她听了。”

“她年纪也不小了。”司敬文顺口提了一句,“该先把亲事定下来,然后让她收收心才好。等大哥娶了妻,便该让她出嫁,也免得因为儿子这里不娶,倒耽搁了她。”

司俨再次默然。这个女儿与一般闺中女子不同,从前他是颇为以此自得的,觉得司家女儿不逊男子。然而现在想起来,他的夫人为长子所挑选的未婚妻子,似乎与女儿是完全不同的,在外素以稳重温和,不多言多语的形象示人。而他也觉得,这样的女子堪为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