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十年后,萧桓和萧桢上皇家学院的时候。萧庆之已经成为了布鲁克林文学院的副院长,他开设的东方文学课也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玉璧开的烹饪教室也很成功,连王后和王妃们都时常光顾。

“哥。你打算选哪个学院?”萧桢见他哥看了半天皇家学院的简章,都没拿定主意,就出声问他哥。

萧桓捧着简章,犹豫不决地反问:“你选哪个学院?”

对萧桢来说,这压根就不是什么难题:“当然是医学院,师傅在医学院学了四年,走的时候跟我说一定要上医学院。”

听弟弟说医学院,萧桓点点头。他弟爱学医这个他早就知道了,不过他真的没想好学什么:“二弟,你说我去美学院学建筑设计怎么样。”

本来对这事儿不置可否的玉璧连忙阻止:“千万别学这个啊。这是一条不归路,真的。”

想想自己学城市规划,捎带学了点建筑设计。顶什么用。不管是大西洋帝国还是万里之外的家乡,做为一个贵族,都不能操持这活计,学了也白学,尽浪费时间。

“妈,我要上音乐学院。”萧楠嘀咕道,她要明年下半年才能进皇家学院学习,现在只能说说而已。

“嗯。”只要不学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之类的就行,玉璧完全不干涉儿女们的选择。至于萧庆之,捧着一本书看得正入迷,这位安安心心地做了这么些年学问之后,愈发显得沉稳儒雅起来,浑身的书卷气不用看,几公里外都能闻得出来。加上保养得好,这十年的岁月在他脸上一点痕迹都没留下,玉璧都快妒忌死了。

一家人正等着萧桓做选择的时候,令武走了进来:“爷。”

萧庆之这才从书里抬起头来,看着令武说:“来了,家里怎么样?”

“回爷,一切都好,梁医官现在是太医院的院判,在陛下身边尽心侍候着,陛下身子也一直很舒泰。陛下还让小的给您捎来了书信,估计是问你预备什么时候回去。”令武其实也挺乐意待在这个大西洋帝国的,主要是这里那种平等的氛围让令武很喜欢。俭书现在也在布鲁克林学院教书,东方文学的教授。令武则不时来回奔走,眼界越来越开阔了。

抽出信笺来,萧庆之只看一眼就笑了:“玉璧,你看看。”

“非要老子死你才肯回来看老子一眼吗?”玉璧心说陛下真是越来越幽默了:“不是跟陛下说了等桓儿和桢儿他们大学毕业我们再回去,还有四年呢,等过了这四年就行了。”

“陛下还是希望你们早点回去,大概就是这几年,陛下打算禅位了。”令武觉得这事儿有点不可思议,谁都以为陛下是不想放权的,没想到都说起禅位的事儿来了。

“这事不重要,等他们几个毕业了再说吧。”萧庆之不得不承认,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长大,三个孩子眼界都十分开阔,不是一味做文章写词赋,而是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这些年虽然没有刻意去教导什么,但是他们几个都长得很好。

尤其是女儿,大西洋帝国的国王陛下不止一回称赞萧楠是最耀眼的明珠,如果不是萧庆之说不与外族通婚,只怕女儿早就被人给惦记走了。萧楠也很争气,不是那眼根子浅,被几句花言巧语就能哄骗走的。

见父母在说家乡的事儿,萧桢忍不住插了句话:“我这几年医学院怎么都要学的,如果不是爹和娘亲说我们一定要回国去,我都想修八年的课程。爹,娘亲,我是真的很想学好医术,你们看能不能这样,大学毕业后我们回去一趟,然后我再来继续修剩下的课程。”

“我也喜欢这里,爹,娘亲,这里的儿郎只能娶一位妻子呢,法律是保护我们的。而且,女子在这里更有地位,我不是不喜欢自己的国家,只是我更热爱男女平等的地位。”萧楠不愧是在大西洋帝国长大的,受了这里的教育影响,加上她身娇肉贵,谁见了都是彬彬有礼的。

“不是真的不允许你嫁给大西洋帝国的男孩儿,只是你不能在这里定居,你喜欢的人只要能经得起我和你娘亲的考验,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但我们有一条要求,必需跟我们回国去。”这是萧庆之的底限,其他的都可以接受,他独独不能接受最喜欢的女儿要远离自己身边。

萧楠也知道她爹平时什么都顺着来,但到了节骨眼上却很坚持,好在这也是她能接受的,所以她很高兴地搂着萧庆之的脖子,在她爹脸上献上香吻,娇笑道:“谢谢爹,爹是全世界最好的父亲。”

“爹是说,我也可以娶大西洋帝国的女孩儿吗?”萧桓嘴贱地问道。

只见萧庆之轻飘飘地看他一眼说:“你试试看。”

看着笑眯眯的爹,萧桓揉了揉鼻子道:“看到了吧,小楠妹妹,爹只有在面对你的时候,才是全世界最好的父亲。”

一旁的萧桢一边点头一边笑:“知足吧,你站在罗兰**窗前拿着玫瑰花唱歌示爱的时候,爹没打断你的腿对你来说就已经是全世界最好了。”

扫视一圈,萧桓叹口气低下头,作苦脸说:“我果然是家里最没有地位的存在,娘亲啊,我一定是你捡来的对不对,要不然为什么我要受尽欺负。我决定了,我要学哲学,不是使人灭亡就是自我疯狂!”

“儿子,你考虑清楚呀。”玉璧一想到哲学俩字,心肝儿就颤起来了,哲学学完,不是疯子傻子就是大圣大贤,玉璧一直这么认为。

“你确定?”萧庆之问道,哲学是个什么大概范畴,萧庆之很明白,儿子要真学,他倒也不会阻拦,不过学哲学真不是什么好选择。

“我考虑清楚了,真的。爹,《君国论》的作者就是学哲学出身的,《神行》的作者也是学哲学出身的,《创世纪》的作者还是学哲学的,哲学有一部分来自于政治、文学、神学、历史,所以我觉得它真的很有用。”萧桓被爹妈一说,愈发表现得认真起来,心里却乐开了花。他只是随口一说,没真想学哲学。

“好像真的是这样,庆之,你怎么看?”玉璧把决定权扔给萧庆之,她可不拿这麻烦的主意。

本来萧桓只是开玩笑,结果萧庆之认真一考虑,说:“行,那你就学哲学吧。”

萧桓脑袋瓜子很明亮,在学习上萧桢这个重生人士都拉他大半截,所以萧庆之认为萧桓这脑子,不学哲学都浪费了。

这叫自己挖坑埋自己,可怜的萧桓同学,就此被钉在了哲学的十字架上,从此走上了一条“新学”大家之路。

第二一九章 顾弘川的到来

大西洋帝国1762年,麦尔斯十六世因病去世,麦尔斯的大儿子继承了王位,但这位实在太过荒淫无道。一年半后,麦尔斯的第三个儿子发动政变,在斯特林公爵的帮助下,麦尔斯十七世成功加冕成为大西洋帝国第三十一位国王。

在这场政治风波里,萧庆之扮演着幕后大推手的角色,他一手促成了斯特林公爵和麦尔斯十七世结盟,麦尔斯十七世是萧庆之在布鲁克林皇家学院的学生,因为斯特林公爵和麦子斯十六世的缘故,和萧庆之一家走得很近。

出于对这个学生的了解,萧庆之在麦尔斯十七世抱怨兄长的不作为时,不着半点痕迹地鼓动了麦尔斯十七世发动政变。并利用贵族之间的利益链,把斯特林公爵推到前台,使贵族和麦尔斯十七世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政变只持续短短的三个月,麦尔斯十七世的大哥就被逼退位。虽然这一切都看似是斯特林公爵的功劳,但麦尔斯十七世心里清楚,他的老师萧才是真正的功臣。于是,在麦尔斯十七世上台之后,麦尔斯在王宫里为萧庆之举行仪式,册封萧庆之为公爵。

穿着西式礼服从王宫出来,萧庆之十分不满地跟玉璧说:“你非让我做这什么公爵,迟早我们都要回去的,受这罪做什么。”

玉璧才不告诉他,她就是为了过一把穿公主裙的瘾呢,仪式的排演加上正式的仪式,她着实满足了少女时代曾经有过的公主梦。穿着及地的纱裙,行走在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城堡里,跳交谊舞,和贵妇人们吃点心喝下午茶:“就当是为了孩子呗,也是为自己找一条退路,我们不来,桢儿是肯定愿意来的。到时候把爵位传给他,他也不至于在这里孤立无援嘛。”

一想也是这么回事,萧庆之就没有再说什么,侧着脸看向马车上正向外看的儿子女儿:“桓儿,你是不是真的很喜欢罗兰**?”

正看着车窗外景色的萧桓疑惑地“啊”一声,然后恍然大悟。笑得颇为开怀:“爹,你说什么呢,罗兰**都已经订婚了,我要是真的喜欢她,怎么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只是几年前。很喜欢罗兰**,舞跳得好歌唱得好,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所期待共度一生的女孩儿不是这样子的。”

玉璧顿时间八卦了,凑到萧桓身边问道:“儿子,在家乡,你这样的年纪已经可以结婚了。不如,我们来商量商量,到底应该为你娶什么样的女孩儿。”

这事儿,萧桓一点也不害羞,当年好意思在人家窗外拿着玫瑰花唱歌。现在就好意思说出自己心目中理想对象的样子:“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教养,能陪我去游遍千山万水,也能和我一起秉烛夜谈。我们要有共同的理想和爱好。最好,像娘亲一样,能做一手好菜。嗯,这一点最重要。”

“桓儿呢?”玉璧忽然想到,萧桓重生前三十多岁了,肯定是有家有室的,只是不知道他上辈子的婚姻是否幸福,他是不是还愿意娶他曾经娶过的女子。

“我的事不急,等哥定下来了再说。”萧桢并不想在这件事上谈下去,他有自己的顾虑和过去,他也正在思考这件事。

说半天,都没有问萧楠,萧楠像百灵鸟一样笑起来,捧着花儿一样的脸蛋说:“我要嫁给像爹一样的人,娘亲,告诉我怎么样才可以遇上像爹一样的人吧。”

果然,女儿是爹前世的情人,这小情人儿这会儿就来讨教来了。萧庆之听罢无比舒心,把女儿揽在怀里,特得意地挑眉看着玉璧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心中充满自豪的同时,萧庆之又感激玉璧带着他们到了大西洋帝国,要知道如果不出海,在家中父女之间也不能像现在这样亲吻拥抱。

“噢,那很简单嘛,你只要站在原地,看着哪个家伙无声无息地就把你占为己有,用的还是极为光明正大,又无可推托的手段。那时你就会知道,就是他了,憋着满肚子坏水儿的就把你给关进他的小黑屋里了。”玉璧说完也挑眉看向萧庆之,心道,当初你丫就是这么干的!

萧庆之凑到玉璧脸颊上啄了一下,看着儿女们满脸笑意地,又有些微羞地眼神,他十分可耻地笑道:“那又怎么样,只要能达到最终目的,我不介意再多冒一点坏水。”

“爹,晒幸福是很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在我们几个尚未成年的儿女面前。而且,爹,再过两年我们就要回去了,你要是不收敛一点,御史言官们会把你掺成筛子。”萧桢凉嗖嗖的话效果十分出色,萧庆之立马收回手手脚脚,道貌岸然地坐好。

关于婚姻这件事,萧桓和萧桢及小楠妹妹私底下都已经达成了共识,娶大西洋帝国的女子是不行的,这里的女孩儿太过奔放豪迈,但嫁大西洋帝国的男子是可以的。不是说大西洋帝国的男孩儿有多么出色,一夫一妻受法律保护,连国王都只能有一位王后,至于在外边养情妇这种事,那就看小楠妹妹的眼光和能力了。

萧桓在人文学院的哲学系已经提前一年半修满了学分,萧桢的学分其实本来也该早修够了,不过医学院的实习过程很长,实习过程没有结束之前这一部分学分是拿不到的。萧桓现在在准备毕业论文,萧桓的选择是《政治应有道德与政治无道德》,玉璧看了一小段,果断放弃。萧庆之看完后一句话没说,但几天后萧庆之和萧桓在书房里谈了整整三个小时,出来后,萧桓果断放弃了原有的论文选题,而是选择了《东西方人文文化的异与同》。

“你为什么不让桓儿写他原有的选题,在这里应该没有这样的顾虑啊!”玉璧虽然看不懂,可是他觉得萧桓写得很好,某些方面讲可以媲美那本巨著《君主论》了。

“玉璧,要回去了,有一些观念应该转变过来,我们身份太特殊,有些事不是我们的身份所能去议论的。如果桓儿愿意定居在大西洋帝国,我会支持他写原来的选题,但是他想回国去,就不能写原有的选题。”萧庆之可不相信这里的事会一点传不回国内,如果想要回国,就必需谨慎一些。

“好吧,我能理解,不过这样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很压抑。”玉璧心生怜惜,在这样自由奔放的教育环境下长大,最终却要回到那样严格的君主集权制环境里去,必需小心翼翼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萧庆之看着玉璧满怀忧虑,玻璃窗外的春光在她的侧脸上烙下一层淡淡清辉,他的小玉璧还是清新美好的像一朵带着露珠的山茶花:“这是他们的选择,我并不要求他们一起回去,玉璧,他们其实什么都懂,不要总把他们当成小孩子。在大西洋帝国他们是未成年人,但是如果我们现在还在京城,他们可能都已经成家立业了。”

说到成家立业,玉璧不得不说起俭书来:“俭书和莱文是真的决定在这里定居不回去了吗?令武呢,令武也应该不打算回去了吧,令武现在是男爵呢,大小也是个贵族了。”

这个问题萧庆之略略想了想,道:“他们在这里过得好,不回去就不回去吧,在这个地方,他们可以不再做仆人,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主,这样也很好。我并不希望他们跟着我回去,他们已经放眼丈量过这世界了,我倒不愿意他们再回去受到种种束缚。”

春假结束后,萧桓的论文得到充分肯定,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拿到了他的哲学学士学位。同一时间,布鲁克林学院向萧桓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够留校任教,萧桓向校方说明了他将要回国的事,并婉拒了留校任教的邀请。

这天,萧桓一个人在家里,仆人端上点心和下午茶的同时,带来了访客上门的消息,萧桓让仆人把人请进来,一看却是个有些陌生,又莫明熟悉的人。萧桓起身行礼,问候道:“您好,请问您是来找家父的吗?”

“桓儿?”

“是,您认识我,不知道是哪位长辈?”萧桓有些奇怪,在大西洋帝国待了这么多年,他们从来没有接待过来自家乡的客人。

“顾弘川,叫我六叔吧。”顾弘川是受淳庆帝所托,来把这一家子带回去的,淳庆帝虽然身体还像从前一样好,但却越来越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长子一家,顾弘川自然也已经知道了全部的事情。

“啊,我记得六叔,六叔快请坐。安德鲁,快点给我叔叔上茶,再准备一份水果和点心。”萧桓吩咐完才和顾弘川一起坐下,不免有些好奇地打量着自家这位六叔。

虽然顾弘川有点不适应萧桓的衣着,但是还是能感受得出来那份熟悉感,血缘到底割舍不断:“你爹和娘呢,怎么都不在家?”

萧桓遂向顾弘川说起自家爹妈的事业,等讲解完,萧庆之他们也快要回来了。先回来的却是穿着骑马装,一身服贴利落打扮的萧楠和萧桢,下午学校里有马术课,这两位估计是骑着马回来的。

大约是看萧桓的装扮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看到身着**和白衬衫,曲线尽现的侄女,顾弘川已经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这是自然,如果连服饰都难以接受,又怎么能接受这样一个平民都可以很容易见到国王陛下的大西洋帝国。

第二二零章 嫂子,你果然是有大智慧的

萧庆之回来时,马车上不仅有玉璧,还有麦尔斯十七世及其王后。麦尔斯一点也不觉得无耻的蹭饭行为可以追溯到他还是萧庆之心爱弟子的时候,一顿饭吃得麦尔斯惊为天人,打那以后这位在蹭饭这一项上就没脸没皮了,哪怕他已经成为国王,也丝毫不妨碍他的厚脸皮。

城堡前的草皮上种满了来自“中国”的各种植物,有可以吃的蔬菜和用来观赏的各类植物,最让麦尔斯十七世着迷的是竹子和莲藕,那么美丽迷人的植物,居然还同时兼具食用价值。这让麦尔斯无限度地开始对中国着迷起来,甚至想着要找个机会进行一下他亲爱的师母所说的友好国事访问。

下了马车,麦尔斯恭敬地略略落后于萧庆之,出于对老师的尊敬,麦尔斯在萧庆之面前总是恭敬地礼让着请老师先行:“老师家中的花园还是这么美味!”

瞥一眼他的学生,萧庆之早已经把麦尔斯和萧桓都归到一个大类里了:“亚瑟,西南行省的赈灾进行得怎么样了,你现在有时间来蹭饭,是不是说明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

亚瑟是麦尔斯十七世的名,简名是亚瑟.麦尔斯,全名十分之长,萧庆之到现在都还不能完整准确地拼出来。

“噢,我亲爱的老师,您要相信您的学生,我虽然做不到先天下忧,后天下乐,但也是一个合格的国王。舅舅已经前往发往粮食和救灾物资了,舅舅做事老师应该放心。”麦尔斯对萧庆之一直怀有敬畏之心,因为不论什么时候,他这位老师永远以百姓为重,就像关心他一样关心着他的子民。

“亚瑟。”萧桢先看到了麦尔斯十七世,起身点头致意并喊了一声。

萧楠却小步跑到麦尔斯十七世面前,笑眯眯地说道:“亚瑟,我今天通过马术三项测试,你说过我通过马术三项测试就奖励礼物。那么,我的礼物呢?”

“噢,no!楠,你让我没有丝毫准备,这样吧,明天我再把礼物送给你。”亚瑟很喜欢这萧楠这个妹妹。大部分时候比萧桓和萧桢还要纵容萧楠,按萧桢的话来说,这就是个以宠坏萧楠为目的的家伙。

“爹,娘亲,六叔来了。”还是萧桢先说明情况。要不然顾弘川会很没存在感地在一旁看着。萧桢说完又转身从屋里把顾弘川带到爹妈面前,同时向亚瑟和王后介绍顾弘川。

萧庆之还没什么反应前,亚瑟就先上前给顾弘川来了个大大的拥抱:“欢迎你。来自东方的王子。如果在来之前得知王子的到来,我一定会在王宫给您举行盛大的宴会,为此我感到很抱歉。这样吧,明天晚上我在王宫为王子举行欢迎宴会,请王子一定要赏光。”

亚瑟跟萧庆之学了中文,而且学得不错,亚瑟的语言天赋比不上萧庆之,但几年下来。日常的对话已经不成问题了。所以顾弘川虽然被抱了个尴尬脸红,但还是很合乎规矩风度地完成了他的礼仪:“谢谢,我很期待。”

“贵国的王子真是太让人喜欢了。老师,你们国家的王子都是这样英俊而又高雅吗?”王后还以为萧庆之是特例,可一看人家的王子也是这样出色。虽然初来乍到不懂大西洋帝国的礼仪,但是举止从容有礼,让人看了觉得很舒心。

“老师?”顾弘川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个国家的国王在萧庆之面前这样亲切随和,而且明显是恭敬有礼地陪在萧庆之身后。顾弘川等一干皇子们也是很尊敬授课恩师的,但他们不可能做到这份上。

“是啊,萧是我的老师,你们的国家有句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的父亲已经去世了,现在萧就是我的父亲。不仅如此,老师还是我指路的明灯,是我见过最睿智的人,他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智慧。”亚瑟说完自来手的挽着顾弘川的手臂,他对顾弘川可是很感兴趣的。

因为他听萧桢说过一些关于中国的事情,所以对那里的局势还算了解,他知道眼前这个比他大一点的人将很快成为那个国家的君王。做为一个有意进行国事访问的国王,亚瑟觉得自己有必要好好跟顾弘川亲近亲近。

当然,亚瑟像他的老师一样,有一些事他是绝对不会承认的。他难道要告诉另一个国家的君主,他是为对方国家的美食而倾倒,所以才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国事访问吗?玉璧总是跟他说各种美食,但因为食材的限制,很多美食都无法在大西洋帝国吃到,所以亚瑟对中国的向往由来已久。

等亚瑟和王后吃完饭离去时,亚瑟和顾弘川简直就像认识了几十年的老朋友一样,热情地拥抱道别。

“弘川,你是来找我回去的?”喝着茶,萧庆之问道。

虽然有些不太适应眼前的兄长,但顾弘川并不觉得有什么隔阂:“是,父皇派我来请你回去,父皇希望在我继位的时候,看到哥在朝堂上。”

看来是真的要进行权力交接了,萧庆之这些年都帮过学生玩政变,对于皇权,倒也不再那么谈之色变,但敬畏之心从来没有少过一分一毫:“我们要明年才能回去,桢儿和小楠的学业要明年上半年才能完成。”

“我知道,父皇让我来,不仅是找哥回去,也想让我来看看这里到底是什么样的。令武带回去的消息有一些很令人吃惊,有一些则让人很受启发。哥,你了解我的,我并不热衷于那张椅子,但是我是最好的选择,只有我去坐那张椅子,你们才都能平平安安的过下去。”顾弘川这时候已经和淳庆帝共同拟好了那纸诏书的内容,但还没有写下具体的人选,毕竟萧桓和萧桢这十几年来都在海外,淳庆帝并不能确定谁才是合适的人选。

萧庆之半晌没说话,只是拍拍顾弘川的肩说:“弘川,不要为这件事而耿耿于怀,如果你不想做,不要让任何人勉强你。如果担心我们会不平安,至多在这里定居。你也看到了,在这里我很安全。”

当然看到了,不但安全,而且受人尊重,连君王和王后都能来蹭饭,并且那么恭敬有礼:“哥,我相信你在这里能过得很好,但是人心思故土,我不希望因为那点事让你们背井离乡。这里当然很好,但是又怎么比得上在家,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嫂子说的话我还记得呢。”

眯眼一笑,萧庆之很欣喜地看到,虽然顾弘川什么具体的事都没说,但他的身上已经具备了一国君主的责任感和气魄。

第二天晚上,萧庆之和玉璧领着一家子陪顾弘川参加亚瑟在王宫举行的晚宴,参加宴会的人都对这位来自东方的王子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好感。这来自于亚瑟对萧庆之的尊敬,也来自于萧庆之会做人,当然也因为顾弘川是一位王子,一位将要继承一个大国的王子。

“亲爱的顾,你们国家的美食和丝绸瓷器太吸引人了,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去飘洋过海去看一看你们的国家,当然能带回更多的丝绸和瓷器就更美妙了。斯特林公爵这个无耻的家伙,垄断了丝绸和瓷器的买卖,挣起钱来和抢没有任何区别。”王室贵族们对顾弘川更大的善意来自于利益,顾弘川现在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会移动的金库,浑身上下散发着宝石的光芒。

因为大西洋帝国离“中国”太远,一船只做近海域国家交易的商船都在亚州徘徊,还没来得及开拓更远的商贸区域。所以,大西洋帝国的王室和贵族,千万分地想要跟顾弘川打好交道,因为萧说了,在中国,通商是需要国王陛下准许的,能跨这么远的海洋来到大西洋帝国的也只有这位国王陛下的商船。

在宴席上,没有人提到关于交易的事,只是一个劲地赞美着他们去都没去过的那个国家。自然,顾弘川也看到了他想看的一些东西。

第二天,亚瑟就派了商务大臣来和顾弘川带来的一位外交省官员进行洽谈,商谈关于两国贸易往来的一些详细条款。因为直接用金子进行结算,外交省的官员十分满意,这样就不存在货币结算的问题了。

“老师,你们这位王子好像对帝国的制度很感兴趣,如果不是他,我都快忘了我们两国之间在制度上还有不同。提醒老师一句,王子对君主立宪制和议会了解得十分详细,我派去的大臣解释得也很详尽,只是我不知道,老师是不是希望我这样做。”亚瑟挺无所谓的,顾弘川又不干涉什么,只是了解得很详尽,看在他将带来的商机和他本身的身份上,下面的大臣对顾弘川十分热情周到。

立宪制和议会…萧庆之忽然有点懵,难道顾弘川想在他有生之年将国家带入虚君共和时代?

玉璧比萧庆之还懵呢,她真没想到老顾家这有这样的主儿,真是魄力十足。

他们都不知道,顾弘川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就算他完成不了这个过渡,他也将尽全力为他的继任者铺平道路,他现在已经打算写信让一部分年轻官员飘洋过海来接触西方的文化。

玉璧听完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她对虚君共和制一点也不了解。

但顾弘川很坚定:“嫂子,你曾经说过的让市井百姓有选择的权利,其实就是自由与民主对不对,嫂子,你果然是有大智慧的。”

…不关我的事!

第二二一章 回归

在萧桢和萧楠进行他们最后一年的大学课程同时,顾弘川拖着玉璧一起走遍了大西洋帝国以及周边几个国家,越看得多,顾弘川的眼界就越开阔。做为一个即将要君临天下的成年人,顾弘川比任何人都更能知道这一年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站在比旁人更高的地方来看待大西洋帝国和自己国家的区别。

至于玉璧,全当旅行,萧庆之这家伙就知道专心做学问,哪有工夫陪他旅行。

“嫂子,你说以后我们能不能平稳地走到这一步,如果君主集权必需要走向虚君共和,怎么才能在这个过程中避免战争的发生。”顾弘川隐约间知道怎么去避免,但想法还不是很成熟,所以他向他认为有“大智慧”的玉璧发出诘问。

抱着一小筐熟透的浆果,玉璧不时往嘴里塞几颗,对于顾弘川的话题,她一点也没往心上去,全副心神都放在台上的话剧上。至于顾弘川的问题,她不过是随口答了一句:“殿下,你不觉得议会和内阁其实起着同样的做用吗?如果想平稳过渡,慢慢的把权力下放给内阁就可以了。至于内阁,殿下只需要在将来担负监督内阁就可以了,理论上来说,内阁的所有奏疏还是需要经过您,但您只需要写个已阅就行了。”

如果玉璧认认真真跟顾弘川说这个话题,她八成说不出来,因为她对这个真的不熟。她所说的其实就是明朝的内阁首辅制,她虽然知道得不清不楚,但是她只是启一个引导作用。如果她不是全副心神都在话剧上,绝对不会这么随意地回答,因为这是要决定一个时代走向的重大决策,她怕担责任。

就是这几句话,让顾弘川更坚信他的嫂子是有“大智慧”的,本朝在世宗时期有了内阁,现在顾弘川想想觉得内阁和议会还真的是很相似。不过现在的内阁完全在皇帝的掌控之中,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嫂子的意思是,可以把决策权交给内阁,皇帝仍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但大部分时候。只需要看着就行了。”

“嗯,这样说就差不多了。慢慢的进行,几代下来估计就不用看了,但在政务上还要保留一定的提议权。以后就可以用参议院、众议院、国会等来相互掣肘,做皇帝的隔岸观火就可以了。”玉璧说完往嘴里塞了一把浆果。舞台上的话剧已经进行到了高潮的结尾――贵族女孩儿与心仪的平民男孩儿私奔,在女孩儿家里的围追堵截下,他们还是被抓了。

但结局却是这样的。女孩儿家中的家长感慨于他们之间的感情之深,终于同意了他们在一起,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狗屁,这什么结局嘛,娶则为妻奔为妾懂不懂。好吧,就算这是大西洋帝国,姑娘你没脑子吗?你不觉得自己被小白脸儿占走了便宜吗?那小白脸儿会什么,会画几笔破画。会写几首酸诗,就爱慕他的才华…那跟庆之私奔的都能从这儿排回京城去了。都说夫荣妻贵,他这是借攀高枝。借着你踏上青云路呢!”玉璧开始还真觉得这样的故事挺好的,可赖不住看得太多了,大西洋帝国的话剧基本上全是这个套路。看多了就觉得虚假了。

再说,写那几句破诗,那几幅破画就叫有才,钟山书院里早私奔扎堆儿了!

看着他嫂子彪悍的样子,顾弘川好半天没言语,好不容易找回声音时,却弱弱地说了一句:“嫂子,涵养涵养。”

玉璧本来期待个不一样的结局,结果还是这样,她还涵养个鬼啊。瞥了顾弘川一眼,她把装着浆果的小筐子一放,凑上去气场空前地说道:“殿下,大西洋帝国什么都可以学,就是这破戏文不能学,这破风气更不能学。我一想到自家女儿将来可能跟个傻小子私奔,我就想把写剧本的全吊起来抽死。”

陪着笑脸,顾弘川递了杯水给玉璧,说道:“嫂子,小楠不是那眼根子浅的,再说不是还有哥和嫂子看着嘛。”

可能真是有女儿的原因,玉璧从前看这类题材的戏剧真没什么感觉,在现代莎翁的话剧她真的很喜欢的。但是现在,这类似莎翁戏剧的话剧她完全受不了:“嗯,接下来咱们还去哪儿,如果你不急着回去,我们可以继续去下一个国家。”

顾弘川摇头,看着台上正在谢幕的赏,他觉得自己的周游列国之旅也可以圆满谢幕了。既然想要找的答案已经找到了,又何必再四处奔波下去,最关键的是,把嫂子拐走这么久,他怕回布鲁克林之后他哥得提刀来剁他:“不用了,嫂子,我们回布鲁克林去。准备准备,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启程回去了。”

“嗯,我陪着你走这么多地方,你不能白白让我陪你对不对。殿下,我记得你文章不错的,写篇戏剧怎么样,不要这种私奔题材的,要反私奔题材的剧本。”玉璧决定就算要走了,也不能白白助涨这样的风气,当然她也确实是看腻味儿了。

“啊…嫂子,这个真不是我擅长的,要不请哥给你写一个。”顾弘川一想到要写儿女情事这点东西,就觉得头皮发麻,这种哄女人的东西,还是留给他伟大的兄长去写吧。

“也行,反正《西游记》他都写了,难道就不能再给我写个剧本。”玉璧一想到这里,就恨不得能插上翅膀飞回布鲁克林去。

一回到布鲁克林的城堡里,玉璧就和萧庆之腻在一块儿,大半年不见了,这俩真没分开过这么久,这会儿一见恨不得天天脸对脸对好。结果,等玉璧一说写剧本的事,萧庆之就不干了,天天跑得比脱缰的野马还顺溜,只要玉璧一说这个,他就没影儿了。

某天早上,玉璧看着骑着马飞奔去学院上班儿的萧庆之,捂着胸口恨恨地道:“萧庆之,有胆儿你别回来!”

“娘亲啊,你说的那种故事,爹怎么可能写嘛,《西游记》倒还罢了,这种闺阁戏剧爹不可能动笔的。”萧楠在准备毕业论文,所以休息在了家里,对于父母之间你追我赶的戏码,她真是看足了。

听见萧楠的声音,玉璧忽然两眼放光,凑到女儿身边递上一个香吻:“楠楠呀,我记得音乐学院也有舞台剧的相关内容是不是,楠楠,要不你来写这个故事好不好。”

本来就是用来给女儿看的,如果这个故事能由女儿来执笔,那再好不过。

对于她娘亲的热情,萧楠有点扛不住,连连告饶道:“好好好,娘亲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横竖不找我你还得跟爹天天叨叨,做为女儿,我就替爹分一回忧吧。不过,娘亲,我的文章可比不得爹,没有预期那么好你可不要怪我。”

搂着女儿修长洁白的脖子,玉璧笑眯眯地道:“只要是楠楠写的,那就是最好的。”

几个月后,萧楠写的话剧《野蔷薇城堡》在皇家大剧院开幕,上演之后,很是引起了一番讨论。因为是反私奔的题材,最后有位贵族**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如果真有那么才华横溢,为何不在功成名就后光明正大来求娶,而是在穷困潦倒时教唆私奔。”

“这才是真谛。”玉璧现在总算放心了,萧楠能写出这样的剧本来,又引起了大西洋帝国上上下下的讨论,不但萧楠不会再被小白脸骗走,还同时挽救了许多无知少女呀。

《野蔷薇城堡》上映得最火热的时候,萧庆之和玉璧已经带着一家子踏上了归程。十五年的时光过去,萧庆之和玉璧都在想,当他们回到京城时,会是什么样的一番光景。问顾弘川时,顾弘川始终是但笑不语,只让他们回去亲自看。

在离开大西洋帝国时,顾弘川和亚瑟商议好了两国之间的访问时间,将由亚瑟和王后带领一支队伍访问“中国”。顾弘川直到上船后,才想起问玉璧:“嫂子,为什么他们都称我朝为中国?”

“位于世界中心的国度,你觉得这个解释怎么样。”玉璧总不好说,她一出国,就下意识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所以当亚瑟问起她所在的国家叫什么名字时,她毫不犹豫地说“中国”。后来萧庆之也默许了,他们就一直这么称呼了下来。

顾弘川以为是大西洋帝国对当朝的尊称,所以也没放在心上,解释也不错,顾弘川咂着嘴说:“那就叫中国吧,不过大西洋文里,为什么用china这个词,这个词不是瓷器吗?为什么为是tea,为什么为是silk。”

“这个…我也不清楚耶。”玉璧才不会说这是从她嘴里流传出去的呢,反正抵死不承认就对了。

萧庆之也不揭穿她,只是笑吟吟地看着她,这样的问题他也曾问过,不过玉璧完全是搪塞过去的。萧桓和萧楠则很兴奋地描绘着故乡的样子,他们都很好奇,自己出生的国度是怎么样的景致与风俗,在那里他们又会遇上什么。

只有萧桢似乎有些魂不守舍…

第二二二章 归来朝天子

在海上走了三个多月,除了偶尔停靠补充水和食物之外,大家都在船上生活。某天早晨,玉璧还在睡梦里,就听到了耳边响起一阵欢呼,有人在喊着“看到陆地了”,也有人在问“那就是海州的港口吗”。

玉璧揉了揉眼睛,一看萧庆之早就起床出去了,她梳洗了一下换了衣服走到甲板上,果然看到了地平线,而且正在越来越近:“能看到海州了?”

“嗯,先去吃早饭吧,起码还得再走几个时辰。”萧庆之看着玉璧揉眼睛的样子,忍不住就想低头啄一下她的脸,却被萧桢轻咳一声阻止了。

萧庆之看着萧桢十分不满,萧桢摊手很无辜地说:“爹,这里已经不是大西洋帝国了,注意言行举止。”

闻言,萧庆之不免觉得有些郁闷,叹了口气,搂着玉璧往船舱里走,到底忍住了亲吻自家小玉璧的冲动。却禁不住有些闷闷地看着玉璧,声音沉沉地说:“早知道还不如不回来呢,至少在大西洋帝国,我在学院门口亲你,也没人会觉得不可以。”

捂着嘴眉开眼笑,玉璧说:“可是,这里才是家,庆之,不要告诉我你真的不想回来,其实你心里早就想回来了,只是桓儿他们几个的学业没完成,这才绊住了你。如果我没有安排他们几个去上学,你啊早就会喊着回来了。”

那倒是真的,不过萧庆之不后悔这十四年在大西洋帝国的日子,舒心平静得像一首十四行诗:“但是我不后悔,从出海到现在十五年过去了,这十五年,是我们最生活得最没有忧虑的十五年。而且,桓儿他们真的学得很出色,如果我们没有出海,他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幸福快乐、自信大方。”

“嗯,明白我的苦心就好。”

其实。玉璧每每想到要回京再重新面对那里的一切,就觉得挺压抑的。不过她也清楚,她那点压抑,跟萧庆之肩头的压力比起来,压根不算什么。她现在要做的就是站在萧庆之身边,支持他。帮助他。

从海州到京城十几天的车程,萧庆之、玉璧和顾弘川、萧桢倒还好,萧桓和萧楠却整天叽叽喳喳个不停。这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实在太新鲜了,等到京城时。两小的已经完全被迷住了。与大西洋帝国完全不同的建筑和衣着,那宽袍大袖行走在中式建筑里的情形让他们惊艳不已。

“哇,哥。这里太美了,我现在知道为什么爹总说布鲁克林就是个光秃秃的石头城了。哥看街上的荫荫垂柳,看那些陡角飞檐和燕子,看盛开的花朵和衣衫飘裾的行人,美得就像一幅画卷。”萧楠一路走来,早就被这样的景致折服了,就算她是在大西洋帝国长大的,但是自从双脚踏上祖国这一刻。她就被她迷住了。

“舅舅。”萧桢忽然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