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面色忐忑地道:“我也只听了几句,便被冰儿支开了。听丫鬟与我说的意思,是冰儿要跟祖母借一笔银子应急。”

第103章

叶浔斟酌了一下,笑笑地道:“这事我不能干涉。”说着已转身,“我去看看庭旭。”

赵氏倒也反应很快,即刻笑着让近前的丫鬟带路。

叶浔想着,赵氏大概早就看叶冰不顺眼了,将方才的事告诉她,是想让她出面给叶冰难堪吧?毫无益处,还平白让祖母、祖父面上无光。

祖母先前私下给了她那么多银子,如今便是再给叶冰一些梯己银子,她还能反对不成?至多不过是怕祖母的银子打了水漂为老人家不值。

“祖母,”内室的叶冰正搂着叶夫人撒娇,“我看大姐帮柳家五小姐开的那间香露铺子很是赚钱,便也起了心思,想多点儿进项。可是…您也知道,我并没多少傍身的银子,要成事太难,除非跟婆家、娘家摘借些银子。我爹娘这两年不嫌弃我已经难得,怎么肯帮我呢?我走投无路,只好来跟您借银子。”

“开香露铺子啊,”叶夫人淡淡地瞥了叶冰一眼,“那可不行。虽说走动得少,可叶家和柳家是亲戚,既然是亲戚,就不能抢自家人的生意。尤其阿浔和柳家的表小姐亲如手足,您这么来一出,不是叫她难做人么?”

“那…”叶冰转转眼睛,“您说我该怎么样才能多点儿进项呢?您是不知道,我上面有个处处与我攀比的妯娌,平日没少窝火。妯娌门第不如我,可傍身的银子却不少,我倒是想挺起腰杆做人,可手里拮据,总少了几分底气。”

“我已不怎么管这类事了。”叶夫人和蔼地笑着,拍了拍叶冰的手,眼中却已有些不耐烦,“跟你娘说说去,她若是同意,你便让她帮着琢磨个营生,给你选个地段不错的铺子,到时候她出力,我尽量帮衬你一些银两——手头虽说不宽裕,只拿得出几百两,可总归是我一点儿心意。”又抬手扶额,“真是上年纪了,到了午间就乏得厉害,你难得回来,去外面陪着你娘说说话。”

在一旁服侍的丫鬟看出叶夫人的用意,忙笑着上前去,“夫人快歇息吧。”

叶夫人由丫鬟服侍着去睡了。

叶冰沮丧得很,却也只能称是退出。

迎面遇到了王氏。

王氏似笑非笑地对叶冰招一招手,“跟我外面,交代你几句话。”

叶冰一听就知道母亲已经听说了她的行径,勉强扯出一抹笑,点了点头。

母女两个在院中的蔷薇花架前站定,王氏一贯地直来直去:“你爹和世淇两口子都跟我提过,问你是不是手头紧缺钱用,若是那样,他们会私下贴补你一点儿银子。可我看你这样子,还是过几年再说吧。钱财给了你也是用来巴结人打水漂,犯不上。”

叶冰面色由白转红,低声辨道:“我与人来往难道不对么?我是为了谁?不还是希望夫君来日仕途平顺些——你们又不愿意帮我,我可不就得自己出面帮他铺路么?”

“你帮他铺路?”王氏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叶冰,“我倒是从来都不知道,你竟然这般能干。”又低不可闻地轻哼一声,“明明是自己好高骛远贪慕虚荣,让你一说竟是这般光明正大。”

“不帮我也就算了,还这般的冷嘲热讽…”这到底是不是自己的母亲?叶冰险些就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了。强行按捺着情绪,她愤然转身,“大不了往后不来了!”

“巴不得呢。”

叶冰险些就哭了。

王氏看着女儿倔强的背影,无声的叹息。这孩子,不吃点儿落到实处的亏,是不能安分了。心痛、生气,却是没法子。女儿出嫁前她都没能管教过来,如今已不能时时在自己跟前,已经没办法悉心教导了。可别惹出大事来才好。

等叶浔等人道辞各自回府之后,王氏忙与婆婆说起叶冰的事:“别听她乱说,她要是手头真周转不开,我就会帮她了。今日竟到了您面前说这些…都是我的不是。”

“你也不容易。”叶夫人笑容宽和,“四个孩子都需要你照顾,难免有顾及不到之处。你可比我当年能干得多。”是自来就知道二儿媳精明能干,生平出过的岔子,也只有叶冰这一节。可是孩子大了,又岂是父母能真正左右的。

“看娘说的。”王氏讪讪地笑着,虚扶了太夫人,“我近来是按倒葫芦起了瓢,颇觉力不从心。”心里倒是长舒了一口气,婆婆没有帮衬叶冰的心思就好。

不是她这做娘的心狠,是不想女儿在长辈的帮衬下错得越来越离谱罢了。

知道这件事的满打满算不过几个人,并且没人往外声张,可江宜室还是很快知情了。叶世涛留在叶府的眼线细细告知了她。

到了今时还留人在府里,兴许有失厚道,可叶府对于叶世涛来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不足以形容他的感触。江宜室明白他的顾忌,自是不会反对。再说了,日子偶尔平静至无趣的地步,听说点儿新鲜事只当调剂了。

听说这事情之后,不大确定叶浔清不清楚,串门时就说了,还讲述了结果:“祖母和二婶都懒得理会,这件事也就揭过去了。我只是担心冰儿日后还会惹祸。惹到软柿子还好,碰到硬茬可怎么办?”

“她碰到的硬茬还少么?”叶浔笑道,“孙太太、罗氏都不是纵着她的人,不然她也不会这样了。”

“那倒是快些把她收拾得老实下来啊。”江宜室比孙家的人还着急。

叶浔笑道:“那你帮她们出出主意。”

江宜室斜睇叶浔一眼,忍不住笑,“你这小妮子,从哪儿看出我有那个本事了?”又有些唏嘘,“只是盼着冰儿早些让二婶省心些。”

“二婶有分寸,我们还是当做不知情就好。”

江宜室赞同地点了点头,转头去抱庭旭,很快将这件事放下了。

时光流转至漫长炎热的夏天。

叶浔除了得空就去燕王府、柳府消磨半日,闲时还如以往,安心留在家里。谁要有事,来府里找她就行。

夏天最担心的就是庭旭起痱子,每日她和太夫人都亲自给庭旭涂上防止起痱子的药粉,让小家伙清清爽爽的。

再让叶浔记挂的,便是江宜室的身体。打听了几位有名的妇产千金大夫,亲自拿着江宜室的药方去登门拜访,证实自己给嫂嫂调理的章程适宜,这才放下心来。

每次她与江宜室去叶府给二老请安的时候,都是尽量带上庭旭,让二老如愿多看看多抱抱孩子。

比起叶浔的喜静,太夫人倒是如她所愿,平日来往频繁的人又多了两个,也是每次赴宴或是设宴时结缘交好的。是以,整个夏季,叶浔差点儿忘记设宴请客这一茬,太夫人倒是让她吩咐下人准备了几次,平日来府中找太夫人的不断,找叶浔的还是来来去去那几个。

庭旭过了百日后,小脸儿的轮廓慢慢清晰了,肤色也是越来越白皙。叶浔和裴奕闲时一大爱好,就是用手指摩挲孩子的下颚、唇角,见孩子轻勾唇角漾出笑容,便也会随之自心底笑开来。

至于朝堂上,皇上和一干大臣腻歪了几个月,还是不顾反对,往西域拨了银子、增派将领,意思已很明显了,早晚要在那边用兵,把西夏长达百年生事作乱的这笔账找补回来。

杨阁老及一众言官依然强烈地反对——只要用兵或准备用兵,便迟早是劳民伤财的事。谁都不会怀疑皇上用兵布阵的能力,可问题是那边好不容易消停下来,西夏又自来是不乏骁勇善战的名将——何必折腾这一番呢?

这种问题,在历朝历代君臣都不可能心思一致,从来会分为主战和不战两方。如今亦然,否则也不会争论这么久了。

可皇上还是拍板做了决定。

做了决定,部署下去,他就和皇后去山中消夏了,让柳阁老、孟阁老等人帮他收拾烂摊子。

柳阁老和孟阁老只好帮皇上安抚反对皇上这番作为的人,再大的脾气,都要被一干没完没了纠缠的官员磨没了。

叶浔之所以知道这些,还是看着裴奕常常下午很早回家觉得奇怪,问起他才知道了原委。他在家里的时间,庭旭就不需要她照看了。这人不论是出于对她的体贴,还是因为对孩子的喜欢,都恨不得只要在家就让她一边儿凉快着。

她也乐得轻松,一心一意地帮太夫人把建造在竹林里的屋宇布置起来。

怀孕到底是耽误了不少事,尤其这一桩。今年开春儿,她有心让工匠尽快完工,可太夫人却是极为谨慎,不想外面的人出入府中,担心会横生枝节。所以屋宇建好之后,到如今都没好好儿布置。

再不抓紧,这件事恐怕就又要无限期地拖下去。

叶浔打量着五间房里的格局,让工匠照着她和裴奕的心思完善细节,至于一应陈设,是她最乐于做的事情之一,常常在库房亲自挑选,不知不觉就会消磨大半天的时间。

忙碌多日,工匠们又时常赶工,房子终于竣工。再过些日子,去去潮气,就能入住了。

这一桩事了了,叶浔又开始帮太夫人抄写经文。

抄经这回事,最能让人心静平和。虽然民间有些个别的寺庙之中,总是出一些龌龊事,可佛经中却包含诸多至理名言,也是很多人不常去寺庙却在家中潜心礼佛的原因之一。

太夫人从头到尾地看着儿媳为自己忙碌,满心满意地感动。等叶浔抄写完一部经文,就如何也不让她再继续了,“好好儿照顾庭旭,平日听听琴、会会友,别做这些费眼睛的事。”

叶浔称是,转头便又找到了新的事由,慢吞吞地给孩子、长辈做衣服鞋袜。这一次,自然是将祖父祖母那一份也算了进去。

这天,江宜室来了,落座后犹豫片刻,还是将听说的一件事告诉了叶浔:“冰儿那个糊涂的,和妯娌越闹越不成样子了。还是她的贴身丫鬟回叶府时与人说的,我这才听说了——她妯娌罗氏固然也是个厉害的,如今却也深受其害,两个人都没好日子可过了。”

叶浔有了好奇心,“出什么事了?与我说说。”

“唉…”话刚开个头,江宜室便已是满脸苦笑,“妯娌两个斗法,各买通了对方房里的妾室通,甚至大丫鬟都开始在自家房里的爷们儿跟前献媚了…”

“都有妾室通房吗?”叶浔讶然,“我对冰儿婆家那边一向是不闻不问,不晓得这些。”

“那你以为呢?当谁都像世淇、侯爷不成?”江宜室笑着打趣一句,这才继续道,“也不知两个人怎么就闹到了这情形,我那时再不济,可身边的丫鬟却从不敢生出这般妄想,唉——”她又忍不住叹气了,“眼下可好了,罗氏房里的一名大丫鬟有孕了,关键是她和小妾、通房还没动静呢。出了这样的事,罗氏已气得病倒了。”

“…”叶浔想想,罗氏也真是够倒霉的,被房里的丫鬟钻了这种空子,心里得是个什么滋味?“丫鬟只能打发掉了,日后防患于未然。这样的事…”其实不见得需要跟孙家大少爷说明白,可要是说明白会更好一些吧?起码能让他学会约束自己。

“事情到了你手里,自然是简简单单的,可到了别人手里,哪儿有那么容易?”江宜室苦笑道,“罗氏既恨冰儿,又恨丫鬟,最恨的还不是枕边人?眼下恐怕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她到底是孙家主母,主持着中馈,有这桩事在前,冰儿怕是没好日子过了。”

“那依你的意思——”

“冰儿是自找麻烦,我只是替二婶难过罢了。”江宜室道,“二婶这段日子只顾着教赵氏主持中馈,不爱理会冰儿,冰儿呢,这阵子也没回去过。我心里犯嘀咕,就是担心二婶还不知道,想着要不要知会她一声。”

叶浔想想,还真是如此,却不能满口赞同,“你要是把这件事说给二婶听,她会不会连带的察觉出你和哥哥在府里有眼线啊?要是那样,不大好吧?”任谁发现这种事,便是待人再宽和,心胸再开阔,也总会有些意难平。

“这一层我竟没想过…”江宜室懊恼地蹙了蹙眉,“你哥哥要是知道我不声不响地把他卖了,少不得生气。”

“那你跟我哥商量商量?提醒二婶是好,可怎样说,还要斟酌一番。”

“还真得听听他的说法。”江宜室更加恼火叶冰,“你说她安生一些就不行么?总让别人跟着她上火,着实恼人!”

是这个理,可叶冰是带着一股子火气度日的,别人还真没法子。作为旁观者,江宜室都要斟酌一番,叶浔就更不能拿主意了。到底是今时不同往日,不便干涉二婶身边的事。

送走江宜室,叶浔想着,自己也只能等个回信了。却没料到,罗氏来访。

以往罗氏也曾递过几次帖子,叶浔每次都是给个回话,说自己不得闲,便应付过去了。今日罗氏分明是反常的,难不成是越过叶府到她跟前数落叶冰?

是非是越躲反而越演越烈,那就不如一早做到心里有数。

叶浔命人将罗氏请进来。

两人在东次间落座,寒暄几句,罗氏说起来意,未出声便已泪盈于睫,“我这阵子被气得病倒了,思来想去,觉着那些堵心的事直接闹到叶府去总是不好,便想着您是我二弟妹的长姐,前来与您细说原委,请您评评理。”

“不急,你慢慢说。”叶浔客气地笑着,“不管什么事,我也只能尽力而为。我们都是嫁出去的人了,关乎娘家的事,总是不好置喙。”

“是,正是夫人说的这个理。”罗氏频频点头,用帕子擦了擦眼角,“我要不是被气得一佛出鞘二佛升天了,也断不会来打扰夫人的。”

叶浔啜了口茶,静待下文。

罗氏话里话外,倒是与江宜室先前的说辞大同小异,指责叶冰的错,也没忽略自己的过失。看得出,是个明辨事理的。

“丫鬟不懂事,自然是因我管教无方,说到底还是我的不是。这些我都认。”罗氏语声有些哽咽,“可每日里被二弟妹戳着脊梁骨说成婚这么久还没生个一儿半女,还说我迟早会落得个被休弃的下场…这又是何苦呢?我便是平日待她再刻薄,也不需这般的咒我啊…不懂事的丫鬟我已打发出去了,也跟夫君提了两句,他也是有些歉疚的,不论是对我、对那丫鬟,还是无法出生的胎儿,都很是歉疚,要我整顿房里的风气,说自己也不会再重蹈覆辙了。我这心里总算是好过了一些,这才能下地,如常料理家务。”

要是真的,叶冰的嘴还真是歹毒。这话让叶浔听了兴许不当回事,要是让江宜室这种和罗氏同病相怜的人听了,怕是会恼恨上叶冰——生孩子是自己想有就有的事吗?

“我清楚,这些都是我不对,不该跟二弟妹争长短,这才自食其果,日后是再不会如此了。”罗氏捏紧了手里的帕子,“我能有这般心思,我那二弟妹却是大相径庭。我起先也是想着,去和娘家或是叶家人说说这些事,可终究是太上不得台面了。再者,世子夫人这段日子都很是忙碌,连我二弟妹都没空见,更别说见我了。这到最后,还是只能找您说说这些,还请您给我句话,也能让我知道如何处事。”

叶浔能给罗氏什么话呢?给外人出主意整治叶冰?那样的话,别说叶冰一辈子再也抬不起投来,连带的自己也会搅入这样的浑水之中——事情万一声张出去,别人会怎么看待叶家的人?姐妹出嫁之后还相互拆台…那样的处境太难堪了。

“这样吧。”叶浔分析了方才听闻的一番话,给了罗氏一个安抚的笑,“我只能是尽力而为,你说的这些话,我难辨真假——我和冰儿到底都是叶家嫁出去的人,也一向觉着她聪慧懂事,心里不免偏向她几分。”话违心,却不得不这么说,“你要是不介意的话,我就跟我二婶说说你这次过来的事,让她明白原由。你也该明白,不论我是怎么个想法,都没置喙的余地,只得让长辈操心这些是非。”也是听得出,罗氏是想将这桩事捅到二婶面前,二婶却是连叶冰都不见,更别说孙家别的人了。即便是稍稍有种让人如愿的恼火,于情于理还是要这样做。

罗氏本就做了两手打算,要么是成功地利用了叶冰和叶浔之间不睦的情形,将这些龌龊事闹大,让叶冰脸面尽失,再不能在她面前趾高气扬;要么就是眼下叶浔这打算,不论怎样,让叶府的人得知这些事也就足够了,世子夫人是个明白事理的,总不会不闻不问。

由此,她站起身来,曲膝行礼,语声诚挚:“多谢裴夫人帮衬。”

“不必客气。”叶浔笑微微的,“日后少出这种事才好。便是事情闹大了,你也是伤人八百子孙一千——这就要看叶府这些姻亲到底愿意帮谁了。”软话说完了,硬气的话也要摆到明面上。

罗氏连忙应声:“是是是,夫人教诲的是。”

叶浔又客气两句,端茶送客。随后,分别命新柳、新梅去了江宜室、王氏那边传话。让江宜室不必心烦了,她就能利用罗氏前来的由头告知二婶,另外就是让二婶心里有数,适度地敲打叶冰一番。

但是到底是有些火气的,最讨厌的就是帮人收拾烂摊子这种情形了。况且以罗氏的一番做派来看,那可不是个好相与的,叶冰要是还不知道深浅,日后可有的受了。

第104章

王氏那边听说了叶冰的事情,对前来传话的新梅道:“家里的事,却闹到了你家夫人面前,回去替我跟她赔个不是。我是懒得理那个不成器的女儿了,这件事会交给世淇媳妇料理,我年岁不小了,该享享清福了。”

新梅听了,险些就忍不住笑出来。心说您才三十多岁,怎么好意思说这种话的?却也多少看得出王氏的不易,恭声称是,回到府中告诉了叶浔。

叶浔得知后,莞尔一笑。

这种小辈人之间的纠葛,又是不光彩的事,长辈亲自出面的确是不合适,交给小辈人交涉的确是最妥当。

说起来,赵氏是叶府的宗妇,大事小情理当让她学着出面,不论是龌龊还是光彩的事,从中磨砺一番,日后才挑得起一个府邸。

太夫人听说了罗氏前来的事,有些担心,不免问起。

叶浔便和婆婆说了,无奈地道:“我也只能和稀泥,做个传话的。”

太夫人却目露欣赏地看着她,“我们阿浔都会和稀泥了,着实不易。”

叶浔故意小小的得意了一下,“您整日里耳提面命的,我哪儿敢再做不管不顾的愣头青啊。”

太夫人被逗得呵呵地笑,又好奇罗氏的心思,“她要是实在气不过,只管将事情直接闹到叶府去,却怎么来您这里说起这些家丑呢?”

“她有她的计较。这种事,与其被人当成笑话提起,倒不如自己先跟外人诉苦,到时她不但不会担上管家不力的名声,还会得个贤名。”叶浔笑道,“我这也只是猜测,担心她还有后招。”

“这样的孩子,心思怎么都用在了这些无谓的事情上?与其到现在还在筹谋,当初不和妯娌置气不就行了?”太夫人不是庆幸的,“幸亏是你嫁了过来,换个那样的媳妇,我就没清静日子可过了。”

叶浔只是笑。心说要庆幸的话,只能庆幸裴奕没有兄弟,不然哪,谁都没真正清静省心的日子可过。

这天裴奕照旧早早地回家来了。皇上不在宫里,官员们差不多是心安理得的偷懒,他公务上又已经游刃有余,自然是乐得随大流。

天气太热,他回来换下官服,先去洗了个囫囵澡,清清爽爽的了才去看庭旭。

庭旭正是特别贪睡的时候,到现在一天起码也要睡足八个时辰。这会儿他躺在小凉床上,一只小胖手落在一侧枕畔,漆黑浓密的睫毛静静垂下,被光线打出小小一道暗影。

奶娘和丫鬟一左一右地轻轻打扇。

裴奕俯身看着儿子,拇指摩挲着他的脸颊,笑意便不自觉地到了唇角。

阿浔有喜时,他盼着孩子出生。

眼下他又盼着孩子快些长大,特别想看到孩子跟阿浔学识字描红的情形。

真不知那该是怎样美好的画面。

算算时间,依照之前的习惯,庭旭要到黄昏时才醒。

他便转去了花园,先漫步到了水竹居——竹林里的屋宇建成之后,母亲已给这儿命名。

穿过林荫笼罩的采石路,到了林子中间,入目的是绿叶映衬之下的各色鲜花。可以想见得到,等到春和景明或是秋高气爽时,坐在此处听着林间风声品茗赏花,不知有多惬意。

踏上石阶,撩开竹帘,步入厅堂,凉爽宜人的气息铺面而来。抬头环顾,见前后镶嵌着玻璃的门窗都打开了。

要说最凉爽舒适的,无疑便是这样的过堂风了。

厅堂和两个次间,以竹木材质为主,别有一番韵味。

东面三间耳房布置成了一个小佛堂。转到后面,便是在此照料屋宇的下人住的后罩房。

后面的一块平地开辟成了一块极富野趣的小花圃,植着很多种颜色种类不同的不知名的小花。

别说母亲,他都很喜欢这儿。

阿浔前前后后折腾这么久,也真难为她了。

随后他去了马厩。

骏马到了夏日,和人一个毛病,总是打蔫儿,提不起精神。给几匹马亲自加了些草料,这才转回到正房。

进门就听到叶浔正在吩咐丫鬟:“晚间做凉拌面——过一次水就行,臊子多备几样,另外再用芥末、辣椒油给我拌两个凉菜,嗯…再做一个炒虾,做两份,给猫一份不辣的,我要一份辣炒的,还有菌类好几种到季了,让厨子看着做个汤…”

小吃货,爱吃,也能吃,就是不见长肉。裴奕腹诽着去了里间,拿出一幅堪舆图细看,命人备了笔墨,不时在上面添减一笔。这是他和叶世涛要从速着手的一桩事。

一如他所料,黄昏时,庭旭醒了。他便收起手边东西,转去抱着儿子,唤上叶浔一起去了太夫人房里请安。

庭旭对父母祖母的依赖是一样的,三个人不论谁抱着他,他都乖乖的,只是随着一点点长大,小手会有意无意地抓一些东西。裴奕还好说,男人么,身上也没几样佩饰,最不济是让孩子抓到玉佩把玩片刻。太夫人自来是通身只簪钗一两样首饰。只叶浔比较麻烦,偶尔心情好,认真打扮一番,庭旭随意抓三两下就让她啼笑皆非。耳坠是早就不敢戴了,虽说孩子的力气只一点点大,耳坠被揪住的滋味也是很不好受的。

这晚,天气阴沉沉的,闷热得厉害。一家人吃完饭,太夫人便让儿子儿媳快些回房,担心等会儿下起雨来电闪雷鸣的在路上惊吓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