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仰头看了眼浩瀚星海,大唐从开国来,总是兄弟、父子相残,长安城中每一寸地都是自己人的血。今夜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接下去又会如何?

皇姑祖母在世时,每日惶惶不安,是怕皇姑祖母的猜忌赐死。每日只是盼着,李家武家的纷争一过,或许会好,如今才发现,更是惶恐不安。让他利用血亲手足,甚至到最后与亲兄弟争权,他又何尝好过。

不知道为什么,眼前又浮现那夜,李成器和李隆基生母为保东宫所有人,不约而同认罪受死,她们要看到今日,或是日后那一争,不知在天上会作何感想?

想的多了,越发热了起来。

“娘亲。”身后有软软的声音,是嗣恭。

他如今已能独自走,摇晃着,向我而来。

夏至怀中的念安,似乎很不快哥哥能走到我身边,急得嘤嘤哭起来。真是……我无奈一笑,何福紧张地跑过去,护着嗣恭的小身子,一时间所有人的心思都放到了两个孩子身上,反倒稀释了刚才的愁绪。

无论如何,我相信他一定能做好一切。

如同当年在太液池边,他揽我入怀,只为护我周全。

第77章 七十六 宫变(3)

“永安,宫变虽落败,但天命已偏李成器这一脉。若不出所料,三年内你一定会再回长安,本该日夜盼着再见日,如今算来,怕也是我的死期了。不要蹙眉头,生生死死,你早看得开,我又何尝计较?

我知你想问此次宫变内情,事已至此,务需深究。

潞州虽小,神鬼俱全,保重。”

我刚才合上绢帕,夏至已上前燃烛,我看了李成器一眼,把信凑在火上烧成了灰烬。

那场宫变,我只知道结局。

武三思死于太子李重俊之手,可太子带重兵杀入宫中时,将士却倒戈,在陛下的感召下放下屠刀……总而言之,败的极仓促。

我起身,走到李成器身侧,抽走他手中的书卷:“婉儿说,潞州虽小,神鬼俱全,要你我当心。”他微微笑著,看了眼夏至,房中人忙躬身告退,剩了我二人:“你还是想问那晚的事?”我点头,在他身侧坐下。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可还记得宜平?”我被他一说,心忽然跳了下,脱口道:“她可还活着?李重俊被杀后,成义可把她安排妥当了?”李成器背对着我,摇头道:“死了,在宫变时,隆基手握重兵,却没有去救武三思,而是劫走了李重俊府中家眷。不能说李重俊为美人放弃宫变,但却为即将临产的宜平,错过了时机。一时误,即是生死大事,我与太平也无能为力。”

李成器说的简单明了,可那夜的凶险,又岂止这三言两语能说尽。虽然这么多年来,我与宜平从未再见过,就连她身怀有孕的事,也是从婉儿处听到的,可她终究是我年少最快乐时的玩伴。

她是如何与李成义暗生情愫,从我身边离开,进入了当时危危可岌的东宫,又是如何丢掉了自己第一个孩子,却仍留在李成义身侧,不计生死。可又是如何无奈,被李重俊夺走,改嫁入太子府……

就如同婉儿所说,不是每个人都该坚持,都不会被温情相待打动。

可委曲求全不是错,我看不到李重俊与她的点滴岁月,或许真有了夫妻情份,又有了共同的血脉。而后呢?仍旧逃不过一死。

我心头隐隐钝痛,问道:“那李成义呢?”李成器回身看我,压低了声音:“那时他在百里之外,压制重兵。”我没再出声,这天下除了李成器,任何人的感情我都无权说话,无论他是不愿管,还是真的无力回天,都已成事实。

念及至此,我抬头看他。

他恰好也看向我:“可还记得我给你的字?”我微怔了下,才恍然他说的是调兵的字:“记得,仙慧被赐死的时,我曾想用你给我的这个方法救她。”他看着我,神情忽然凝重起来:“倘若日后有人拿此威胁你,记得我的话,在我眼中,兵权皇权都不及你重要。”

我心忽然沉了下,因为他的话,也因为他假设的情景。

“记下了。”我轻吐口气,努力让语气轻松些。

“隆基来了。”他看了眼窗外,渐缓和了神色。

李隆基?

我看他嘴角的笑意,不禁也想到了一直以来的传闻,笑著附和道:“听说此处有个舞姬姓赵,颇得临淄郡王的宠爱,方才坊主还在说我们来得巧,今天正是她最后一次献舞的日子。”

说完,唤夏至开了内窗,卷起了珠帘。

潞州虽小,却极重享乐。

此处菜品毫不比长安差,歌舞娘的技艺更是小胜洛阳,若能小住几年,不去管李家内的刀枪剑影,也算逍遥。

只可惜,不知是天意,还是人为。

我们才住了不到三两月,宫里就下了圣旨,繁文冗长,都不过是赞誉李成器等兄弟护驾有功,加官进爵。其实明眼人都听得出,圣旨最后几句才是重中之重:封李隆基为潞州别驾、李隆范为陇州别驾、李隆业为陈州别驾,即日启程赴任。

除却李成器,他三个弟弟都被调任,远离京城。

看来陛下真是怕了,将年轻的李家子弟都送的远远的,免得再惹祸上身。而我们与李隆基也因这圣旨,又在潞州重逢了。

此时李隆基正大步而入,楼内颇有些身份的忙都起身,笑颜相迎。我远看着他就在正中落座,不禁对李成器道:“太平和你,两个对皇位最虎视眈眈的人,却在圣旨上只字未提,整日在外逍遥,你说陛下在想什么?”

“想什么不重要,”他看了眼楼下,平淡道:“三年之内,我们会重返长安。”我顺着他的视线去看楼下,李隆基左右已落座两人,看着生疏,却颇有武将气度:“婉儿也这么说,三年后,我们会在长安再见。”

至于那后半句,我没有告诉他。

他明白我和婉儿的情义,若有可能,必会如此次宫变一样,尽力保住婉儿性命。

高台中,渐起了乐声。

我与姨娘早约了进香,小坐片刻后,便起身离了房。岂料方才走出坊门,就迎面撞见个妙龄女子,见到我微顿了下脚步,待深看一眼后竟忽然就躬身行了礼。我仔细打量她的容貌,确是未曾见过,只好略颔首,上了马车。

李成器不在潞州时,我常与姨娘在一处。

姨娘改嫁的夫君王毛仲是个高丽人,无巧不成书的是,他正是李隆基来到潞州之后,格外重用的一位武将。起先因李成器的原因,姨父已待我极为小心,一次我在他府上与李隆基偶遇后,更是处处显得谨慎。

也因这关系,我在他府上颇不自在,渐不大登门,只和姨母约在外相见。

这一日,我正和姨母闲走过德风亭,恰就见了一个略有些熟悉的人影。

姨母见我停下脚步,不解看我:“永安,怎么了?”我看了眼远处,那个女子已走入重兵中:“没什么,看到一个人。”说也说不清,我只和她在歌舞坊偶遇,却并不知道她的姓名身份。姨母想了想道:“你是说赵姬?”

我默念这个名字,才彻底明白过来。

原来她就是那个人。

既然她在此处,李隆基应该也在。

我怕多生事端,轻挽住姨母的手臂,道:“走得有些累了,不如回去吧?”姨母是个通透的人,立刻道:“你不说还不觉得,走了这么久,也该回去了。”我笑了笑,刚才和她走出两步,就见个青年武将走过来,抱拳一礼道:“夫人。”

姨母停下脚步,道:“起来吧,我只是路过,无需特意上前请安。”那人直起身,道:“临淄郡王听闻夫人路过,想要见夫人一面,”他看向我,接着道,“还特意说,请这位小夫人也一同饮茶消暑。”

姨母看我,似是拿不定主意。

我知姨父也在,而李隆基不过是要借此由头见我。

我无意让姨母为难,略一点头,随她进了德风亭。亭中有不少或生或熟的面孔,大多是潞州名士,有的还曾到过我府上拜会李成器,我看他们脸上难掩的惊异、猜测,不禁暗暗苦笑,李隆基还是曾经的李隆基,毫不在意他人想法。

“原来是大嫂,”李隆基起身,笑吟吟走来,“方才远见背影,不敢相认,没想到竟是如此凑巧。”我忙行礼,道:“郡王。”他点头,将我迎到一侧落座。

这么两三句的寒暄,他不再刻意和我说话,倒是继续和这些潞州名士、幕僚、好友赏景作诗、谈论国事。起先众人还有些拘谨,见我只低头喝茶,也渐放松了,高谈阔论起来。

赵姬始终陪坐在一侧,偶尔与李隆基低语两句,却总会若有似无看我。

我不知李隆基究竟想做什么,也只得佯装未见。

当众人谈及治国方略,远大抱负时,李隆基也仅是静听着,我正琢磨借口告辞时,他却忽然看向我:“永安,你可听过‘大风歌’。”我略沉默片刻,才笑道:“汉高祖大胜项羽后所做的歌,幼时在宫中听到过。”

他手中把玩着玉觞,忽然放在一侧,就如此起身,吟唱起汉高祖的《大风歌》。以前我也曾在玩闹时,听他吟唱过一些曲子,却从未有今日的气魄。

此举看似随意,可偏就是刘邦踌躇满志,取得天下后所做的曲子。

在场人都不觉噤了声,惊异于他的直白抱负。

“我唱的如何?”他收了音,看向我。我点头笑道:“不错,很好听。只是当年刘邦吟唱此曲时,虽已是胜者,却也大多是表示胜者的忧虑,”我顿了顿,又认真看他,“拿得天下,却找不到贤将去守住天下。”

他直看着我,轻声道:“江山易打,却难守。”

众人寒颤若噤,他却恍如未见。

我暗叹口气,刻意避开了他的话:“今日如此良辰美景,郡王何须为古人的一首曲坏了心境?”说完,便起身告辞,“府上还有些琐事,就不多陪了。”李隆基眯起眼,略上前两步,声音又刻意轻了几分:“永安,我想去看看嗣恭。”

他的神情,像极了曾经无忧无虑,尚被皇姑祖母重新,众人捧在手心的小皇孙。

刚才那个吟唱大风歌的人,离我很远,而现在的他,却让人不忍去拒绝。

第78章 七十七 一晌贪欢(1)

自那日后,李隆基才又见了嗣恭,不知他为何待嗣恭如此亲厚,抱着他到处走时的欢喜,绝不比我这个亲娘少。

数月后,赵姬怀了身孕。因为李隆基的盛宠,临淄王府上姬妾都有意为难这个烟花女子,她倒是经常来我这里闲坐。起初我还有意回避,可看她孤零零的又怀有身孕,不觉有些心软,偶尔还遣人去请她,闲话些育儿的经验。

这一日她正在我这处说话,李成器忽然回了府。

赵姬惶恐起身行礼,李成器只是笑著看她,没有说任何话。

待赵姬走后,我才认真看他:“郡王是不是有什么话说?”刚才他看赵姬的神情,只有那么一瞬的凝重,却已让我心惊肉跳。李成器摇头一笑,轻握住我的手:“没什么,我只是忽然起了爱护妻儿的念头,或许是忧虑过甚了。”我了然,笑著揽住他的手臂:“我也只是看她可怜,隆基宠爱太过出格,又不能天天将她带在身侧,人后自然难免被欺负。一个女人要整治另一个人,总会有各种办法不落下把柄,即便是隆基想要治罪也无可奈何。”

李成器听我絮絮叨叨说了半天,才一副好笑神情:“听起来,你似乎极有感触?”我叹了口气,正想继续说下去,才恍然明白他话中的味道,不禁笑道:“听别人说多了,自然就明白了。永安承蒙郡王宠爱,偌大王府却无其它女眷,何曾有这种麻烦?”

他随意靠在书案旁,日光透过窗子照进来,在他身上落下了斑驳光影。

这一瞬,仿佛回到年少时,温润如旧。

我笑著看他,他却忽然道:“永安,是我疏忽了,你年少时在皇祖母身旁总有婉儿相伴,如今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心中还念着他当年的模样,他如此一句话,倒是让我啼笑皆非了:“原来你是想到了这里,如果你当真心中有愧,就让我见见婉儿吧?”

话中有笑,笑中又何尝没藏着话?

今时今日,我不敢要求什么坏了他的大事,可是自我十几岁入宫伴驾,婉儿就处处指点,处处维护。如今究竟是友是敌?我不想深想。

只是心头总有种感觉,再不见,就再难见了。

李成器似乎毫不意外,静想了片刻,颔首道:“我会安排。”

我心头一喜,不禁拉住他的手,玩笑道:“夫君大人,多谢你对妾的恩宠。你猜我刚才看你,想到了什么?”他顺势将我拽到怀里,低笑道:“什么?”

我忽然有些脸热,却还是坦然说了出来:“想起了你我在宜都房中的偶遇。这么多年,我一直盘算着画出那日的你,却终未能落笔。叹只叹,纵是年少风流可入画,却也自成风骨难笔拓。”

“纵是年少风流可入画,却也自成风骨难笔拓?”他兀自念了遍,眸中渐涌起些温意,“倒是与张九龄调戏舞娘的话有些相近,用韵、平仄、对仗毫无讲究,可算是一无是处,本王为保住王妃的颜面,仅能将此句记在心里了。”

我愈发不好意思,有意咳嗽了两声,没再理会他的调笑。不过说到张九龄,却又想起一事,“如今张九龄仕途得意,可还记得当年三阳宫的婉儿?”

那夜,婉儿亲自请了圣俞,让张九龄对出了精妙句子。

众人看到的是张九龄的才华,却无人看出那句“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中隐晦的情谊。当年那桩情事可算一波三折,甚至累及我与李成器的安危,而如今仙蕙已不在人世,婉儿虽是恩宠在身,却也是一脚踏进了黄土……

如今听闻张九龄已有了妻儿,不知他可还记得婉儿?

若能留些相知的情份,对婉儿必然有利。

李成器微微笑著,替我拢起脸颊边的碎发:“既然你开了口,我一定照办。”我诧异看他:“办什么?”他笑:“这种事你让我如何问?自然是让他们见上一面,解你心结。”他明白我所想,我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这种事果真是讲私心的,若有人来托你护着当年的红颜知己,恐怕我会计较。”

他笑意满满:“本王一贯薄情寡意,何来红颜知己?”

景龙四年六月初六,圣驾至三阳宫,重开“石淙会饮”。

明黄绵延二十余里,一眼望不到边际。我坐在凉亭中,紧盯着李成器,他却好整以暇,毫不在意地品着茶,待我实在忍不住笑了,他才回头看我:“怎么了?”我有意叹气:“郡王可真是费尽心思,将陛下都请来了。”

他仅是笑著,摇头无奈道:“婉儿如今是宠妃,张九龄又是朝中重臣,除非此种方法,绝难出宫一见。”我抿嘴笑:“多谢郡王。”他微微笑道:“这几日你只需尽兴与婉儿叙旧,余下的事不要多想。”我嗯了声,又想了想:“此番太平和隆基都在伴驾之列,莫非也是你的安排?”

李成器摇头,没有解释,只是重复了一句:“余下的事不要多想。”我看他神色认真,也没再继续追问,只是想到明日婉儿会到,就不自禁地想笑。

所谓“石淙会饮”,早没了当年皇姑祖母在时的风流畅快,群臣似乎兴致都不大高。次日婉儿来时,我正在凉亭给念安喂糕点,她悄然走到我身后,一把抱起了念安,咯咯笑道:“好看,虽不及她哥哥好看,却也是人中凤品了。”

夏至、冬阳一见是婉儿,立刻躬身退出了二十步。

我被吓了一跳,立刻又笑起来:“人都说嗣恭像极了我,你如此吹捧他,可是在变着法子夸我?”说完,替念安拭干净嘴角,接着道,“可都是我的孩子,你若要夸我,也不用拿念安来说吧?”

她眯着眼,无声笑著。

那眼角一道细细的纹路,终是显出了岁月痕迹。

念安似乎感觉到这个姨娘的特殊,也是咿呀摸着她的脸。

直到嗣恭进来,看到婉儿很是呆了一呆,我对他招手:“来,叫姨娘。”嗣恭有模有样走过来,笑著摸了摸婉儿的手:“姨娘。”婉儿先是笑了笑,一见亭外人,立刻把念安递给我,款步迎上:“寿春郡王,张大人。”

李成器颔首一笑,走近接过念安,我对他眨眨眼,很是满意他的安排。

张九龄初见婉儿,尚有些错愕,婉儿却始终笑得云淡风轻,倒是很刻意地瞥了我一眼。我佯装未见,继续给念安喂食,听着他们三个闲聊,仿佛又回到当年的曲江宴。那年他尚是未有官职的少年进士,而婉儿却是皇姑祖母身侧最得宠的女官,彼时此时,却已是天壤之别。

水车不停将水‘车’到亭顶,自亭周挂下了轻薄的水帘,水流潺潺,引得嗣恭很是欢喜,不停伸手摸着水帘。我和李成器皆是笑著看,毫不以为意,反倒是几个婢女颇是紧张,始终在一侧护着。

“永安,”婉儿无奈笑道,“不怕他受了凉?”我摇头一笑:“他玩的欢喜就好,男孩子就该放出去养,若是怕这怕那,日后如何有胆色上马杀敌?”她轻叹口气:“也对,宫中那些个皇子都太娇宠了,就连走路也怕跌倒,比那些个叔伯差的远。”

“嗣恭也太被娇宠了。”李成器有意看了我一眼。我笑:“好,晓得了,下次郡王再教他马术,我绝不去看。”他摇头一笑:“养尊处优,并非是好事。”

婉儿哈哈一笑:“永安,你可算是悍妻了,郡王想要教亲子骑马,也要你来首肯。当年郡王可是少年成名,文韬武略,马术剑法都备受推崇,否则怎会让突厥大军不战而逃?”我笑:“当年大明宫中可不止一个李成器。”

何止是他,当年宫中那些皇子皇孙,哪个不是起起落落,李家的皇子皇孙,从未有负过盛名。只不过,很多都命丧在大明宫的阴谋中,不再有机会一展抱负。

婉儿了然一笑:“是了,孝敬帝李弘,章怀太子李贤,甚至是如今避世逍遥的相王,哪个不是令人神往?”

她毫不避讳,提及了陛下的三个亲兄弟,偏就独独不提那皇位上的天下君王……我摇头笑,不再接话。李贤啊李贤,你辞世久矣,可预料的到当年那个自掖庭而出的少女,痴恋你的少女,经历了多少风雨,在两代帝王身侧论政行法,所做的早已远超于你?

可惜李贤本有天子之能,却生在武家最得意的时候。

如今随着武三思的死去,武家已再无机会翻身,可李家呢?我抬头看李成器,怪只怪李家的人都太优秀了,不论是太平还是他,或是李隆基都无不承继了皇姑祖母的帝王心。

日光在他身上镂出了一个轮廓,明暗不清,虽看不清他脸上的神情,却有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他离皇位越近,越要狠下心。当年是为了保住父兄亲眷而狠心,如今为了他自己,可还做得到?

念安忽然伸手,搂住他的脖子,亲了下他的脸:“父王。”

李成器哑然失笑,轻扬眉。张九龄和婉儿亦禁不住笑出了声。

第79章 七十八 一晌贪欢(2)

月落渡口。

我抱着琴,坐在李成器面前,忽然心有些慌。

他一袭青衫玉带,眸中映着月色,微仰头喝下杯酒:“不是说学了新曲子,本王可是候了半个时辰。”话中带着笑,摆明了是要看我笑话。我见婢女和侍卫都远在几十步外,也顾不得什么仪态,对他挥了下拳头:“先说好,不许笑。”

他似是看出我真的是没把握,郑重颔首道:“本王不笑。”

明明说的是一板一眼,眼中的笑却更盛。我道:“婉儿说这首曲子,是当年小乔为周公瑾所抚,”我看他欲言又止,忙道,“我自然晓得是婉儿杜撰,不过这曲子的确听来新鲜,便学来给你听。”李成器微微一笑:“公瑾风流,与小乔情深相守十数载,的确值得一听。”

我深吸口气,手抚上琴弦起了音。

我想说的是公瑾出征,小乔忧心抚琴,他却有意曲解,只说那美人英雄的旖旎情事。李成器,李成器,你可是看出我的犹豫,让我不要阻拦你?

指尖是峥嵘曲调,心中却已纷乱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