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鸾眯起眼睛:“现在我们也不能找娴嫔的麻烦了,她和太皇太后在一起,总不能当着宫中人的面儿,当真带人冲进去踏平了慈宁宫吧?如果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倒也无妨,可是瞒不过人的耳目就不能如此冲动。”她翻个身咬了咬唇:“急也不急在这两天的,太皇太后不能收容娴嫔一辈子,娴嫔也不会缩在慈宁宫一辈子。”

“再说了,太皇太后岂会平白让娴嫔住进慈宁宫?我们只要等,就会有好机会的,当然是我们的耐心比较大,嬷嬷说是吧?”她把手抚过肚子,眼睛弯成一道月牙。

宫嬷嬷点点头:“只要事能成多等几天没有什么的,至于贾太嫔那边老奴盯着呢,还有惠妃娘娘你放心就是,她们暗中动不了什么手脚的。贾太嫔那里,依老奴这两天所见,她对花草之性非常的熟悉。”沉吟了一下她认真的说:“以她对花草的了解,只是用来弄茶实在是有点大材小用之感。”

红鸾闻言眼皮跳了跳:“那还要麻烦嬷嬷注意些容太妃和静太妃,看她们和贾太嫔是不是交往甚厚,或是有什么私秘之事。有劳嬷嬷了,这几天让嬷嬷连个安生饭也吃不成,更不要说是好好睡一觉了,实在是我之过。”

宫嬷嬷一笑起身:“娘娘自管忙你的,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不论什么时候身边也不能离了人,知道吗?选秀的日子要到了呢,老奴要尽快的把事情弄清楚,回来守在娘娘身边才能放心。”她说完穿窗而过走了。

红鸾起来梳洗完,就听到皇太贵妃和贾太嫔到了,眉毛微微动了动笑着让人请了她们进来。

834章定王的差事

太皇贵妃一进来看到红鸾正准备用早饭笑道:“有喜的人就是贪睡,本宫就说来得早些,偏贾太嫔说你向来是个勤快的,断不可能会起得太晚。”她随意的坐下:“你吃你的,我们只是过来瞧瞧你身子还好吧,只要你多吃些我们也就放心不必再多问了。”

贾太嫔笑着让人把东西送上来:“这是一些有养血壮体功效的花儿,泡了喝也成,煮汤放进去也可以,或者是把它们装进香袋里放在床头也可以。不是药,所以对胎儿无害却能养身。”

红鸾谢过她们坐下边吃早饭边和她们说笑,直到红鸾把早饭用完又饮了两盏有助消食的茶,太皇贵妃才收起笑脸来轻轻叹气。

贾太嫔倒是对红鸾饮得茶有了兴趣,拿到手中细看后问出自何人之手:“所用之物倒也平常,却巧在搭配得宜,很适合你此时服用。我和太皇贵妃原本还奇怪你为什么没有反胃,原来是得宜于这茶。”

红鸾淡笑:“不过是皇上的旨意御医院奉上来的方子,这些日子一直喝这茶,原也没有喝出什么特别的地方来,听太嫔一说才知道原来有这妙用;回头我倒要对皇上说,要重赏献方子的人才是。”

贾太嫔听说是御医院所奉点头笑道:“果然是医道圣手们的手笔,自有妙处啊。”她说完看向太皇贵妃陪她一起长叹:“该来总是要来,是福不是祸是祸也躲不过,对不对?说吧,相信纯贵妃自有计较的。”

太皇贵妃摆手屋里伺候的人都退了下去:“你对我们两个说,你的喜脉确认没有?”这话问得委婉,其实就等人在问红鸾你到底有没有怀有龙胎。

红鸾轻轻点头:“出了什么事儿,看太皇贵妃和太嫔的脸色,好像事情不小呢。”

“当然不小。太皇太后请了高僧来宫中为你腹中的胎儿祈福,听说同时那高僧还是个医道高手。”太皇贵妃仔细的看着红鸾的脸:“我和太嫔看你接连几天不是气就是怒的,生怕你有点闪失,想劝你叫御医们再来请脉,免得到时候生出什么误会来,落人话柄。”

红鸾浑不在意:“没有想到太皇太后还能为我如此着想,明儿定要好好的叩谢太皇太后。今儿刚刚宣了御医过来,我的身子都很好,不过明天让高僧再给瞧瞧更稳妥些。”她有宫嬷嬷弄来的药,可以让人误以为是喜脉,但是眼下却用不着了。

贾太嫔闻言细细看一眼红鸾:“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却不能无。你还是要当心些才好,做人要开心当然凡事要看到好的一面,可是做事要求一个妥当就要看得全一些。”她说完看向太皇贵妃:“我还有事儿,就先走一步,您是坐会儿还是由妾伺候您回宫?”

太皇贵妃嗔了她一眼:“跑来跑去的你不嫌累吗?不就是定亲王要来探你,是什么天大的事情,说得好像你有多忙一样。纯贵妃也不是外人,是定亲王的皇嫂呢。且定亲王还没有行冠礼,我们又在这里也不怕人嚼舌头——就让他过来得了,我们在这里热闹热闹,免得纯贵妃闷得很。”说完给贾太嫔使了个眼色。

今儿天知道太皇太后和娴嫔会不会打发人来,她们留在清露宫中免得红鸾怒上心头再大闹一场:上元节刚刚过去,大家累得不轻,宫中还是安静些的好。

贾太嫔听明白了看向红鸾笑道:“只是不知道纯贵妃嫌不嫌我们吵,定亲王到底已经不小…”她有些不好意思。

红鸾笑道:“定亲王才多大啊,再说原本就是在宫中混熟的人,皇上知道了非但不会责怪反而高兴呢。平常要请两位娘娘和定亲王都不见得能请到,今儿我就来尽这个地主之宜。”她叫了杏儿进来吩咐备酒席,又叫小顺子和贾太嫔的人一起去请定亲王。

要知道,她对定亲王现在可是很有兴趣,能有这等机会长淡她岂能放过。

贾太嫔谢过红鸾后,又和太皇贵妃说些让红鸾千万注意的事情,像是太过激动什么的要能免则免;至于太皇太后和娴嫔再无人提起,明天的高僧更是被抛到了脑后,只是红鸾知道在高僧没有说出她有喜来之前,这宫中对她有喜生疑的人绝对不止眼前这两个。

只是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假的也能变成真的。红鸾全无担忧的相陪太皇贵妃两人说笑,听到小顺子引了定亲王进来,她们才正经的排了座次:到底定亲王已经不能算是孩子家了,如此也是对他的尊重。

定亲王向红鸾道贺:“改日本王也送贺礼,那几个匠人正在赶工,现在本王还拿不到东西自然也不能送给娘娘。”

红鸾客气两句:“定亲王费心了,居然还要现做东西,倒真得让本宫有些好做好奇。”

“不过是给本王的侄儿备张小床罢了。”定亲王笑着饮了口茶:“咦,这茶和往常不同呢,不是出自母妃之手吧?”话就这样被带开了。

接下来不过是说些趣事儿引得大家一笑,却都是些红鸾不感兴趣的事情,她正核计着如何能把话引回那几个匠人身上时,就听到太皇贵妃道:“听说开春定亲王就要和工部的人巡视天下大江大河,代天子出行当真是至上的荣光。”

贾太嫔笑得合不上嘴:“那也是皇上看得起定亲王,妾只是担心王爷担不起如此大任。”

“不过是例行之事,有什么担不起的?”太皇贵妃接话:“隔上三五年总会有这么件事儿,王爷们几乎都领过这差事,无风无雨的时候能看出什么来?让定亲王借此机会出去历练,倒真是桩好事儿,回来后你就不会再当他是个孩子看。”

红鸾心头一动:“如此说来要有半年多见不到定亲王了,这出去不比宫中辛苦多了,定亲王还要小心身子。”这定亲王的第一桩差事是碰巧呢,还是专门挑拣的:“怎么说这差事时间都太久了些,皇上也当真舍得,就没有其它差事可以给定亲王的吗?回头本宫向皇上进言。”

“不用了。”定亲王和贾太嫔几乎是异口同声的拒绝,母子二人有些不好意思的对视一眼后,由定王再开口:“差事还是本王磨了皇上好些日子才磨下来的,贵妃的好意本王心领。”

835章骗银子

太皇贵妃都奇怪的看了一眼定王:“这差事说起来虽然没有什么难做得,可是想做得好得个功劳也不容易,又因为时间太久向来没有王爷愿意去的,你这第一份差事怎么就挑了它呢?”

定亲王摸摸自己的头:“主要是想出去转转,也用不了多久,因为我年纪不大只巡视一半,另一半由另外的王兄代我去。”

“那有什么好玩的?”太皇贵妃看向贾太嫔:“这个你也由着他?全是水定亲王又不是个会水的,有个什么,呸,呸,我这是说什么呢,大正月里的,真是被你们母子气糊涂了;那可不是好玩的事儿,听本宫的还是由纯贵妃给你辞了的好,要玩再过三五年去也就不会让本宫担心了。”

贾太嫔看一眼定亲王:“哪个愿意让他去呢,他自小就是这个脾气认定的事情八头牛都拉回来。多安排几个人,相信皇上允了他也有安排,不会有什么的。不让他去,像当年他郑亲王叔一样偷跑出去,九死一生的回来岂不是更要人的命?”

“也是。”太皇贵妃叹气:“虽然只是一半,巡到哪里回来啊,不要巡得太远了。”

定亲王欠身抱拳:“原本也是要问太皇贵妃和贵妃有什么要本王捎的,本王正好巡到两位娘娘故土就回转呢。不管是捎个信过去,还是带人带物回来都成,本王定为两位娘娘把事情做得妥当。”

红鸾听得心头又是一跳:“本宫离乡多年,那里早已经物是人非,无信可捎过去也无物可思,就不必麻烦王爷了。倒是太皇贵妃可有什么事情相托吗?”她很怀疑定亲王挑这次的差事是什么用心。

难不成当年的事情和定亲王有什么关系?她再看一眼定亲王,想到八九年前定亲王还是个小她两岁的小孩子,把心中的疑惑又压了下去,收回目光时不经意看到贾太嫔心中却是一震:定亲王当年是个小孩子不可能支使人做出丧尽天良的事情,可是贾太嫔可以啊!

她怎么就忘了贾太嫔呢:她是定亲王的母妃,可能是为定亲王图谋什么,也可能是因为她自己的什么事情而动了杀机;于加上那个时候她的兄长还在她的家乡做知县:再怎么着当年的大水和贾太嫔也脱不了干系。

好像,原本贾家也是依附于上官家而活的,现如今虽然和上官家已经没有什么关系,心头转过无数念头后,红鸾又加了一句:“听说那里遭过大水,太皇贵妃就是有所想的人,只怕也未必还在世了吧?不然岂有不进京寻亲的道理。”说完她自己也轻轻的一叹:“那边本宫也没有什么知近的人,那场大水还是听太皇贵妃提起,本宫都差点要忘了还有过一场大水。”

太皇贵妃一笑:“我倒是没有什么亲要寻了,物件嘛,有什么当地特别的小玩意给本宫带几个回来吧,多少是个念想。”

定亲王看向红鸾:“本王也替贵妃带几个回来吧,虽然离乡多年,年幼离开不复记忆,但到底是家乡的物件,就如太皇贵妃所言,是个念想。”

红鸾点头谢过:“那就有劳定亲王了。”

一顿饭吃得还算痛快,慈宁宫无人过来太皇贵妃也放心了,终于和贾太嫔母子一起离开,让红鸾能有片刻的清净:当年那高如小山的大水再次出现在她的眼中,大水之后隐着的就是上官家、贾家之人吗?

晚上皇帝来到清露宫,看到红鸾就一把抱住了她:“给我生个儿子吧。今天听到小顺子送来的消息,几次都坐不住要来看你,还是被古安平和刘得荣劝住了。太好了,实大是太好了,老天真得有眼。”他说完低头看着红鸾:“以后你只管安胎…”

“皇上,就是因为现在是真得有喜了,所以更要小心在意,更不能容一些人在宫中猖狂乱来。”红鸾依在他的怀里:“你说是不是,皇上?”

皇帝想了想道:“朕有个好法子,选秀也要出了正月,朕对皇后也实在没有耐心了,不如降她为妃,让她移居清月宫。到时候,自然没有人盯着你而会去盯着那个空出来的皇后之位。”他捏捏红鸾的脸:“你呢在清露宫中看好戏就是。”

红鸾沉默半晌后道:“皇后就这样废掉是不可能的,朝臣也不会答应。”

皇帝看着红鸾:“她在坤宁宫中做不出错事来,可是放她出来她第一个容不得人就会是你及你腹中的孩子。”微微皱起眉头来:“还真是有点麻烦呢。”

次日一大早红鸾就打发人请了韩氏入宫相伴,不多时就如太皇贵妃所言太皇太后打发人来请红鸾到慈宁宫去。

韩氏扶着红鸾小心翼翼的:“应该坐辇的,你万一滑倒可怎么办?”她就像杏儿等人一样担心,只要红鸾动一动她们立时就能紧张万分。

“依姐姐所言妹妹就躺在床上不要动了。”红鸾笑着拉起韩氏的手来:“你不也一样有孕?怎么没有看到义母这样担心你,也没有见你有太大的担心啊。”

韩氏伸出手来握拳:“你能和我比吗?我娘,她天天在家里念经出来装得没事人一样,为我们两个她天天念经到半夜才睡呢,哪个说她不紧张了,她就是不好意思让人看出来罢了。对了,今天你叫我进宫,是不是慈宁宫让我们姐妹俩踏平它?”跃跃欲试的样子,恨不得现在就冲过去把慈宁宫的人拉出来暴打一顿。

红鸾摇头:“你是有喜的人,这种动手动脚的事情还是等你坐完月子再说吧。今儿,我们可是要见高僧,让他为我们姐妹的孩子祈福。”她看着韩氏笑得神秘:“虽然不用手动脚,却一样能让姐姐开开心心回去。”

韩氏泄气不高兴的道:“你大闹清平宫的时候也不叫我,这种听和尚念经的无聊事你叫我来做什么?我儿子有我这个娘保护他,没有人能动他半根汗毛,哪里用得着听和尚嘀咕还要被他骗银子走;我告诉你妹妹,和尚都是来骗银子的,信他不如信自己。”

836章找到了

“阿弥陀佛,女施主,贫僧有礼了。”就在前面叉路口立着一个人,之所以是说他是个人是因为红鸾和韩氏猛然间不能确定是男还是女,细细一看才发现他是个男子,也就是和尚。

韩氏完全没有背后说人坏话被人捉到的尴尬,指着年轻漂亮的不像话的小和尚道:“这就是你说得,太皇太后请来的高僧?看,我没有说错吧,和尚全是骗银子的,还不如你陪我回去吃点东西呢。”

红鸾也惊异不定的看着小和尚:“你就是高僧大师?”还真得不像。

小和尚的脸也红、脖子也红了,合什立在胸前的双后也有点颤,头低得快要碰到他的手指了:“不是,师傅在慈宁宫里和太皇太后说话,小僧被人自殿中带出来,可是干坐着无聊,再加上四周都是、都是女色,小僧还是认为出来走走的好。”

韩氏看着他,走过去围着他转了两圈:“因为都是女色,所以你没有让人跟着,可是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对不对?”

“女施主怎么知道的?”小和尚抬头正对上韩氏的两只大眼,差点脸红得要发紫了,后退两步嘴巴里飞快的念起经文来。

红鸾扯过韩氏不让她再为难小和尚:“那些公公呢?为什么不让他们为你引路?”

小和尚摇摇头:“什么叫公公?”

红鸾懒得再说了,叫小顺子带上小和尚:“你师父的医术很高明吗?”

小和尚沉默了好一会儿,脸红脖子粗的道:“我师父佛法很高的。”答非所问让红鸾和韩氏都翻了个白眼,不再和小和尚说话了。

到了慈宁宫看到须发皆白老和尚,红鸾和韩氏便知道这位才是有道行的高僧;不过红鸾看到高僧身边小几上堆积如小山的财物,微微的皱眉开始相信韩氏的话了。

皇帝看到红鸾后笑笑,赐了座给红鸾韩氏并没有多说什么,不过他的目光在老和尚身上停留的时间可不算短。

太皇太后开口道:“祈福还要等吉进才可以,先麻烦大师为纯贵妃请脉吧。”

老和尚欠身道:“请脉诊病之事还要小徒动手,老纳在医术上不如小徒很多。”

太皇太后看向那个年轻漂亮的小和尚:“他?”显然是不相信的老和尚的话。

老和尚站起来行礼:“出家人不打诳语,老纳治病救人不及小徒,还是请太皇太后下旨,由小徒请脉的好。”

太皇太后无奈的看看皇帝又看看和尚师徒:“你们两个一起请脉吧。”

红鸾和韩氏却想起了小和尚的答非所问,都有点相信老和尚的话却没有开口,只是把手放在了几上。

小和尚诊脉前诵了好长时间的经,把手指搭在红鸾胳膊上时他的脸居然没有红,神情专注的让红鸾当时就相信这个小和尚的医术定然不错。

结果当然是出乎太皇太后的意料,红鸾和韩氏腹中的孩子都很健康:也就是说红鸾腹中真有孩子。太皇太后看向老和尚:“出家人不打诳语,那大师答应本宫的话呢?”

老和尚低眉顺目:“老纳当然言而有信。只是今日诊脉的人是小徒,老纳医术不如人自然不应该献丑,当然没有违背老纳答应太皇太后之事。”

“是什么事情?”皇帝开口笑得如同佛陀:“说给朕听听吧,大师说过出家人不打诳语的。”

“是,皇上。”老和尚居然真得开口竹筒倒豆子:“太皇太后打发人来请老纳时言明赏老纳重建寺院的银两还有地方,但是要老纳仔细给纯贵妃诊脉,如果不是喜脉自当言明,如果真是喜脉,让老纳不要直言。”

太皇太后脸色猛得变了:“哀家以为你是个行道的高僧,不想却是个妖孽,信口胡说离间皇家骨肉你可知是死罪。”

老和尚却平平静静的答一句:“出家人不打诳语,太皇太后叮嘱的老纳并没有违背,只是您不曾吩咐老纳不可对人言,现在皇上相询老纳不说岂不是欺君?”

红鸾听到这里看着老和尚笑了,悄声对韩氏道:“并不是所有的和尚都是骗银子的。”

“是,有的要骗得是整座的寺院。”韩氏嘴巴上还是不肯认输,不过她对这对和尚师徒已经没有半分恶感。可是她的话刚落下,就看到老和尚看了她一眼,让她吓了一跳:“你说,那个老和尚不会听到我们说话了吧?”

红鸾看过去:“不太可能的,你是做贼心虚了吧?”取笑韩氏两句后她轻轻的道:“看来今天不用我们姐妹开口了,佛祖保佑佛祖显灵了。”韩氏看一眼老和尚这次老实的没有开口胡乱说话。

太皇太后脸拉长:“来人,把这对骗了世人的师徒拉出去问罪斩了。”恼羞成怒想杀人灭口。

皇帝没有阻止反而取了茶来吃,看也不看那对师徒一眼;而韩氏和红鸾都站了起来,当然是不忍看到老和尚师徒被太皇太后杀掉,因为红鸾对皇帝有所了解所以并没有着急开口,而韩氏却大喝道:“住手!”伸手拍向腰间就要动手。

老和尚微笑着向韩氏:“谢谢女施主。”他转头看向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老纳杀不得,小徒也杀不得。”

娴嫔一直没有开口终于忍不住喝道:“天下有几人是太皇太后杀不得的,你们好大的口气。”

“我们师徒就在杀不得的几个里。”老和尚就算是被人按倒了,依然是微笑着平心静气的说话:“老纳乃是孝明皇帝的佛前替身,而小徒却是当今皇帝的替身,当真是杀不得。”

皇帝及王爷们当然不能出家,可是体弱多病或是多灾的、或是信佛的皇帝和王爷就会送个替身去庙里出家,视作是他本人去伺候佛祖,以求佛祖的保佑。

孝明是先帝父亲的庙号,是当今天子的皇祖父。太皇太后吓了一跳看看动也不动的皇帝:“有何为凭?”“出家度牒。”老和尚答得极为干脆。看到明黄封面度牒太皇太后沉默良久摆手让人退出去,看向皇帝:“你找到了?”“找到了。”皇帝回视太皇太后平静的看着太皇太后。

837章土崩瓦解

太皇太后听到皇帝肯定的答案后合了合眼:“皇帝有什么不放心,当今天下正是盛世,为何要去寻那种东西?!要知道狼子野心,怎么能信得过?皇帝,你不会是已经使了人出去吧?”她看着皇帝眼中全是不甘心。

皇帝轻轻的点头:“早已经使人送出去了,狼子有野心是肯定的,可是最不济我还有性命在;在这皇宫之中,在我的身边都是骨肉至亲对不对,可是却比那狼子还毒的心思,换作太皇太后是我会怎么做?束手待毙甘愿受死?”

太皇太后看着皇帝终究吐出一句话来:“你不会那么做得,这江山在你心中比什么都重。”她说得极为肯定。

“那并不一定。”福王缓缓自殿外进来,看着太皇太后道:“不做皇帝时当然会以江山为重,要是做了皇帝后你让他还有退路吗?要么继续做他的人君,要么就只有死——太皇太后,都是您嫡亲的孙子,你何以忍心再祸害一个?康王年纪小不懂事,你就饶过他吧。”

太皇太后放下脸来:“是你把东西给皇帝,让他寻到这对师徒拿到了那信物是不是?”

“是。”福王立在皇帝身侧不远微微弯腰:“是太皇太后逼得我不得不如此。”

太皇太后阴冷的看着他:“你如此说话大逆不道,且还把你母妃和同胞弟弟送上绝路,当真是心狠之极?所图就是你眼下的亲王吗,只怕未必。”她说完看向皇帝:“你有什么可以给他?要害你的人不是哀家,皇帝你还不肯相信吗?”

红鸾叹气:“您不用再挑拨了,他们兄弟所为并不是为了那张龙椅,是因为他们是血肉相连的兄弟。福王不是在害他的母妃、他的胞弟,他是在救他们以及胡氏一族,福王不能看着胡氏一族和上官家联手而不闻不问。”

太皇太后脸色连变几变:“都是你这个狐媚迷惑了皇帝,迷惑了福王,让他们以为哀家要害他们!上官家岂会和胡家联手,你几次三番的妖言惑众,真以为哀家不能动用家法治你的罪。”她没有想到福王会如此做,原本以为丽太贵妃已经安抚好福王——福王顶多是两不相帮,最后关头他会帮得人当然是他的胞弟康王。

红鸾指指自己的肚子:“至少八个月太皇太后是不能对妾用家法的,八个月之后嘛,谁知道是什么样子,妾一向不为将来发愁的,眼下无忧已经足矣。”

太皇太后闻言脸色变换几次终究只是冷冷一哼:“不知惜福一心妄念的人,不会得老天的眷顾。”

红鸾点头:“太皇太后说得好,原来您懂得这个道理,只是时常会忘吧?年纪大总是记性不好,要不要妾请人写下来挂到太皇太后的寝宫里?或者由皇上写下来赐给上官一族也不错,十分适合上官一族,尤其这话还是出自太皇太后之口。”

喝红鸾大胆,或是斥红鸾之罪?太皇太后的瞳仁收缩后放弃和红鸾置气,因为有皇帝在根本就不会容她动红鸾一根头发,她吸气后看向福王:“你的所为不止是害了皇帝,而你的话更是害了你于亲之人,无情无义世人之中当以你为最。”

“谢太皇太后的盛赞,孙儿知道孙儿正在做什么,而在这里此时说得每句话只是说说而已,步出这里皇帝不会提本王也不会认,如果太皇太后想追究娴嫔一人不能为证呢。”福王答完过去扶起韩氏来:“太皇太后,胡氏一族绝不会和上官家联手。”

“康王是我弟弟而皇帝是我兄长,谁要伤害他们我都不会答应的,有些事情就是像玩火,最好是莫要碰,不然太皇太后你点起了火来扑不灭,百年之后如何去见先帝先祖?!孙儿的妻子有身孕在身不宜劳累,小王夫妻就先告退了。”

皇帝轻轻点头:“不要太着急走,出去找个地方歇一歇,古安平会给你点东西,安胎之用。回去的路上小心在意些,不要让马车走得太快。”

韩氏笑道:“我不坐马车,我喜欢骑快马。”

“弟妹,这次朕可不会依着你,就如你妹妹所言,在将来的八个月里朕都不会允你骑马的。”皇帝含笑看向福王,兄弟二人不必言谢:“照顾好弟妹还有我的小侄儿。”

太皇太后看着福王夫妻走出去冷笑几声:“皇帝要问哀家的罪吗?”

皇帝摇头:“当然不会。”

“那哀家乏了,请皇帝和纯贵妃回宫吧。”她说完扶着娴嫔的手站起来,看也不看皇帝就离开了。这次皇帝没有问她的罪是因为无凭无据,如果被皇帝拿住证据的话会是什么下场她很清楚。

上官家不想谋逆,而她也只是想扶持一个听话的、有为的皇帝而已,现在的皇帝实在是太过胡闹,完全不理会各大世家的利益,长此下去绝对会引起天大的乱子来;她不能看着她儿子的天下败在孙子手里。

她也不是非要立个新君不可,眼下她还没有这个心思,所为不过是想逼得皇帝清醒过来,不要再和上官家、和天下的世家名门为敌。但她太过小瞧了皇帝,现在皇帝的手段实在是防不胜防。

上官家刚刚和胡家谈妥,两大家主还没有真正定下契约就土崩瓦解了,想要让皇帝低头乖乖听话,真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但是要另立新君的话,实在牵扯太大她不到万不得已不想试。

看一眼身边的娴嫔,她在心中叹气:宫中真得需要一个能为她分忧的人,这人还不能在飞上枝头之后独大才成。娴嫔,显然是不成的,选秀要快些进行才成。

娴嫔见太皇太后看过来微笑:“太皇太后何必气恼,妾早在知道纯贵妃请了福王妃入宫后,就着人告知了丽太贵妃,相信此时福王和福王妃肯定被责备的不轻,也算是为太皇太后分一点点忧。福王妃,其实交给丽太贵妃对付最好,您又何必同她一般见识。”福王夫妻再如何,也不能把丽太贵妃放在眼中。

“哀家不在意那些,此时担心的是胡氏一族,唉。”太皇太后长叹:“没有想到皇帝会找到孝明帝的替身,实在是让哀家措手不及。得了外族相助的皇帝,胡家是绝不会轻动的。”

“不是还有我们赵氏一族。”娴嫔笑着开解:“我们赵氏一族唯太皇太后之命是从。”

838章婆与媳

太皇太后笑着拍了拍娴嫔的手:“哀家知道,赵氏一族是好的了,你更是哀家贴心之人,不过独木难支你也需要几个帮手,才能在宫中有立足之地,和纯贵妃能相衡。你在哀家这里,纯贵妃不敢把你怎么样,可是你在慈宁宫住得越久岂不是越和皇上生疏?哀家知道你的孝心,所以哀家也要为你打算才成,如果你在宫中不是一个人的话,纯贵妃也不会如此大胆。”

娴嫔温柔的笑着点头:“谢太皇太后为妾着想,能伺候太皇太后就是极大的荣宠。”她转转眼珠:“但是妾总要为将来的皇后做点事情,不能让这种独木难支的事情发生在新皇后身上。依妾看,这次的选秀就是个好机会,不如我们看看有什么可造之材,将来能和妾一起伺候皇后和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拉起娴嫔的手来:“你果然就是个贴心的,嗯,这法子很好。至于可造之材…”她眯起眼睛来:“总会有的。”

今天的太阳被云遮了起来,就算是近午的时辰阳光依然是昏黄的,没有平常的明亮。

福亲王和韩氏携手走在园子里低声的说笑着,显然刚刚和太皇太后的交锋并没有真正影响他们夫妻的心情,就算是不太好的天气也丝毫不影响两人的笑脸。

这些落在丽太贵妃的眼中要多刺眼就有多刺眼,她刚刚得知福王夫妻进宫是为助皇帝,而且就是因此胡家失去了上官家之助,因为胡家有一半的收益来自于外族,也因此他们胡氏一族有一半的人都在边关上活动:现在皇帝手中的那个信物,就是扼住了胡家的脖子。

而她的儿子会如此做全因为他的王妃韩氏,自从这个韩氏进门就没有过好事儿,今天她已经是忍无可忍,当下急行几步显出身形来,等着福王夫妻过来请安:往常给儿子面子,今天谁的面子也不给,再不好好的收拾韩氏就真让她把儿子、把胡家给害死了。

福王看到丽太贵妃后手微微一紧:“你行吗?”

“我娘我都对付得了,太贵妃又不是老虎有什么不行的;只是会有些冲撞,你真得不会在意?”韩氏看着不远处的丽太贵妃,一派的轻松写意,根本是本丝毫也不惧。

福王有些苦涩的笑笑:“不管你怎么做,倒底都是为了我、为了母妃、为了胡氏一族,为了我们一家人好,我岂会怪你。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你尽管去做,最后有我给你收场,你不必担心我会生气。母妃,我们现在如果一味的以顺为孝,就真得害了她、害了三弟,也害了我们自己和胡氏一族。走吧,过去请安。”

韩氏跟着福王给丽太贵妃见礼,只换来丽太贵妃冷冷的一哼:“你们的礼本宫还真得不敢当,现在本事大得连太皇太后都不怕了,眼中还有我这个母妃?应该是本宫给你们见礼才对。”她连讽带刺的说完还不忘瞪韩氏一眼。

福王行了一礼:“母妃,儿子还要去御书房有差事要做,先让英儿陪母妃,儿子去去就回。”他说完再行一礼当真转身就走,把韩氏自己留了下来。

丽太贵妃虽然气儿子见她就避开,可是见他把儿媳妇独自留下来正中下怀,当下也只冷冷的道:“差事比天大,和母妃多说两句话不成急成这个样子,不知道还以为你做了什么对不起母妃的事儿,就好像鼠儿见了猫一样这么快溜掉。”

她看向韩氏:“跟上,本宫正有话要对你说。”她是半点好脸子也不会给韩氏的,如果不是看在韩氏肚子里有了孩子,她恨不得现在就让福王休了她。韩家现在摆明是皇帝那边的人,她当初做主为福王定得这门亲事时一准儿是眼睛不成,不然怎么就没有看出韩氏一家子都心怀鬼胎呢。

韩氏欠身:“媳妇也正有话要对您说。”

丽太贵妃斥道:“你能有什么正经事儿还是闭上你的嘴巴为好,不是因为你我们母子会落到如此地步?你知不知道你所做得事情把福王、把本宫、甚至是胡氏一族害惨了,今天还想迷惑本宫不成!”她看着韩氏真想给她两个耳光:“以后你给我闭上嘴巴,本宫还能容你在福王府,不然你就等着休书吧。”

韩氏站定:“娘娘,这事儿媳妇不能从命,王爷也不会从命。我韩氏嫁进福王府,就生是福王府的王妃,死也是福王府的王妃。至于闭嘴的事情,这个难以从命,因为夫妻一体,我可不想看着王爷往死路走。娘娘,有些事情现在收手还来得及。”

丽太贵妃看向韩氏:“有没有规矩,这就是你和本宫说话的态度?不要以为你会武,这宫里上上下下都怕了你,有本事你也给本宫几鞭子,看本宫的傻儿子还会不会把你当心肝似的捧在手心里。”

韩氏想了想:“首先,不是特别的事情我不会用鞭子抽你,如果我真得抽了你王爷也绝不会怪我。”看着丽太贵妃想开口她摇了摇手指头:“休书的事情娘娘还是不要提得好,就算是娘娘什么也不看,也要看在我父现在是是边关的大元帅而要三思啊。我听说,胡家运往关外有不少的盐,要出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娘娘知道的吧?”

“你,你居然敢威胁我?”丽太贵妃没有想到向来在她面前还算恭顺的韩氏,今天会翻脸说出这番话为:“真是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韩氏看着她一双眼睛清澈如水:“我所为是在为娘娘好,为胡氏一族好,今日娘娘不领情他日娘娘定会对我感激不尽。”说完她行礼:“没有其它的事情,媳妇我就告退了,您要对王爷说什么的话请便,只是说之前要先想一想我父亲。”

“倒底,胡家不是送一批盐出关就算了的,以后来来往往的还有很多,不是吗?”她说完笑了笑:“娘娘自当想得清楚倒也不用我来多话,媳妇就告退了,娘娘多多保重凤体,改日媳妇再来给娘娘请安。”

839章皆为御女

做婆婆的丽太贵妃只能看着那个嚣张的儿媳妇扬长而去,她有一肚子的话要骂可是想到韩将军她真得只能闭上嘴巴;看到不远处赶过来的福王,她的嘴里也只有苦涩:能对儿子说什么呢?这个该死的韩家居然捏住了她胡家的命脉,她也只能暂时忍上一忍。

“气死本宫了!”她倒底怒气无处发作,忍不住顿足又喃喃的重复一句。

她身边的宫人安抚她:“娘娘,福王妃已经对你很恭敬了,她可是打过皇妃、气过太皇太后的人;倒底在您面前礼法上没有乱了半点,心里还是把您当成了婆母。”

“闭嘴。”丽太贵妃气得一掌打过去:“不要以为本宫不知道你收了福王的好处。”看到儿子走近,她再哼一声调头就走,懒得和这个儿子多说了——说了也是白说,她这个母妃的话在她这个儿子面前远不如那个福王妃管用。

一场宫中诸人认为的大风波就这样悄悄过去了,除了太皇太后和丽太贵妃吃几剂清肝火宁心神的药之外,上元节之后的日子倒真得平静下来。

慈宁宫的事情渐渐由娴嫔代太皇太后传话、理事,出了正月的时候娴嫔已经成为太皇太后最贴心也最宠爱的妃嫔,而娴嫔因此身份也自不同令宫中不少妃嫔为之侧目。因太皇太后之故,太妃们都待娴嫔越来越亲厚,慢慢的她在宫中的根脚再次站稳,如果再有助力的话便当真不惧红鸾,可以离开慈宁宫而独居了。

选秀也终于到了日子。

早有准备,且这次选秀人数不过几十人并不算多,不过二三日后就定下了留在宫中的人,其它秀女又到各王府的、也有各回各家的。其中最为出色的几人都不是京城人氏,黄秀女最为娇俏,吴秀女最贵气,杨秀女最漂亮;但是名声最为响亮的并不是她们,而是有一手上佳女红的丁秀女。

留在宫中的不足十人,都是由娴嫔选出的,而最后要定名份却要经红鸾之手:原本是要由她呈给皇后折子,再由皇后下旨的;但是现在皇后幽居在坤宁宫中,所以她要上奏给太皇太后。

今天的太阳出来的也特别早,就好像是早春的草芽很有此迫不及待。而新近的秀女们比太阳醒得还要早,梳洗打扮之后由人引着来到了清露宫。

众秀女都听说了红鸾的大名,知道她是一由宫奴而升为贵妃,是这些秀女极为想见到的一个人;反而皇后和太皇太后等人,秀女们并不是很在意。

红鸾穿得极为平常,端坐在椅子上看向九个秀女,目光并没有特别的停在谁的身上,就算她和娴嫔有血海深仇,也不得不承认娴嫔挑上来的人当真是极不错的。

她在打量秀女们的时候,秀女们也在打量她,当看到红鸾并不出众的样貌时,众人眼中都闪过了不相信,也让其中几人眼中闪过了希望与轻视。

红鸾并没有多说什么,见过之后两句话就打发秀女们离开,她给太皇太后和皇帝的奏折极为简单:“都封为御女,侍寝之后由皇上再行定名份高低。”虽然她没有认真的察看秀女们的优劣,可是这样的奏折还是很合太皇太后的意思,所以很快就准了。

此事传到秀女们耳中,互相看看谁也没有说话:这当然算不是纯贵妃的恩典,尤其是对其中心气高的几位,更认为这是纯贵妃给她们的下马威——怕了她们才会给下马威的,倒激起几人的心劲非要在这宫中争份荣宠来光宗耀祖。

太皇太后倒是赏了九位御女不少的东西,皇帝却是连着数日依然宿在清露宫中,并没有要新进御女侍寝的意思。如此过去一月有余,太皇太后再也等不及而新进御女们也都对纯贵妃充满了怨气:史上就没有见过如此霸着皇帝不放手的妃嫔。

当然不能由着皇帝的性子来,太皇太后还是想提点皇帝一下,现在宫中只有纯贵妃一人有喜,于皇家基业来说远远不够。当然不能只是照顾那几个御女,还有娴嫔也不能忘了,所以太皇太后打发了娴嫔去御书房请皇帝过来:“你去请皇帝吧,说起来你也应该离开哀家的慈宁宫,为我们天家开枝散叶尽份心力,不能只是天天围着哀家转。”

娴嫔羞红了脸离开慈宁宫,皇帝虽然没有来见太皇太后当天晚上却临幸了娴嫔,次日一早就传旨封娴嫔为娴贵妃。一下子宫中无人不震惊,还有不少人等着看好戏,所有人都猜到红鸾不会就此罢休。

太皇太后早上起来听到皇帝的旨意心情极好,让人去弄极为费事的梅香补益汤来吃,对尚仪道:“一会儿只怕哀家这里要极为热闹呢,快去让人准备着,不要到时侯慌手忙脚让人笑话。”她看看镜中的自己:“戴朵红花吧,今天是个有喜气的日子。”

就如太皇太后料想的,不久之后皇帝就陪娴贵妃来到了慈宁宫中请安,并且为昨天未能奉太皇太后的旨意一事解释两句:“昨日朝中有要事走不开,今天早来就为听太皇太后训示。”

太皇太后笑着摇头:“哀家这里能有多大的事情,还是朝中之事重要。嗯,这样就不错,哀家本来想提醒皇帝的事情,皇帝已经做了开始,哀家又哪里来的训示?不过自秀女们入宫、学规矩到册封到现在足有一月余,天气已经转暖了,皇帝怎么还没有见见她们?哀家想问问皇帝哪天有空,你来陪陪哀家,也叫上她们过来热闹一番。”

皇帝把玩着手中的茶盏:“其实,朕只要宠幸女红极好,现在和静太妃走得极近的丁御女,明后天的召吴御女和杨御女侍寝,就算朕不来陪太皇太后也不要紧的,是不是?”

太皇太后闻言眉头微一皱:“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如果是怪哀家多管闲事,那哀家不说就是了。听说这两日皇帝正在替哀家安排礼佛的事情,皇帝真得有心了。”她有些惊疑不定,看向娴贵妃想知道倒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840章拱手相让

皇帝抬头看向太皇太后把茶盏缓缓的放下:“给太皇太后准备去礼佛的事情,那是孙儿的孝心,太皇太后早就决定的事情,也不是一次说过宫事烦扰,想去礼佛图清静。现如今要安排春耕了,再过段日子就当真是春暖花开,孙儿早早准备就是怕太皇太后到时会心急,事有匆忙再有疏漏。”他说完顿了顿:“难不成太皇太后对朕的安排不满?”

太皇太后的脸阴睛不定:“那哀家真得要谢谢皇帝。”她没有自娴贵妃那里得到半点暗示,心下有种不妙的感觉。

皇帝收起了所有的笑意来:“孙儿的孝心太皇太后知道就行,孙儿是一心盼着太皇太后能清清静静的长命百岁。至于朕的意思,朕想太皇太后很清楚,九个御女朕要召谁来侍寝太皇太后会很高兴?如果朕今晚召黄御女的话,太皇太后会不会有点失望,如果明天朕封了黄御女为昭容的话,太皇太后是不是会有点着急呢?”

太皇太后的脸拉长了:“皇帝这话说得是不是有点过了,哀家是为了我天家的江山能后继有人,才会提醒皇帝不要忘了新入宫的几位御女,这也成了哀家的错。”

“如太皇太后所说当然不是错,那是皇祖母对孙儿的关心,只是这份关心如果存了私心,就让朕无法不多想深想了。”皇帝不急不燥的慢慢回道:“丁御女的姑祖母是上官家旁支的妻室,吴秀女的姐姐和上官家旁支的女儿是妯娌,杨秀女嘛,她们祖上原本就是上官家的家仆,只是后来上官家还了他们的身契还助他们买了个小官吏。”

“太皇太后,这三位御女,不知道您有什么可对孙儿解释的?”他看着太皇太后目光炯炯:“原本孙儿应该问太皇太后看哪个御女不错,再把她们的身世说出来,不过出色的御女里除了一个黄御女外,其它都和上官一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问了太皇太后说出其中两人的名字就会有一个是上官一族的人。”

皇帝取了茶喝:“朕相信朕的皇祖母不会不承认这些事情的,因为您可是天家最尊贵的人。”

太皇太后闻言猛得看向娴贵妃,此时才发现自她进来后就一直立在皇帝身后,并没有像原来一样过来殷勤的伺候她,眼睛猛得收缩起来:“娴贵妃,你好本事。”她此时再明白不过来就当真白在宫里这么多年。

娴贵妃行礼:“太皇太后夸奖了,妾也是太皇太后调教出来的,不敢当此盛赞,如果妾有点末功也是太皇太后之劳,岂敢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