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霍蔚到底年长,却是早就看出了端倪。

元秀皱眉:“确实有这个缘故。”

“大家这是不欲阿家远嫁河北,但当日之事既然已经传遍了长安,那些庶民不知道,难道朝中各位大臣都不知道吗?在这时候大家欲为阿家赐婚以便日后拒绝贺家求娶,朝中岂会不懂?但河北三镇同心,其势甚大,恕奴直言,阿家身份尊贵,但朝臣却未必敢为了尚主的荣耀,去得罪河北。”霍蔚慎重道,“只怕皇后今日才提此事,宫外许多郎君已经想方设法的避免被召到蓬莱殿了!”

采绿怒道:“他们好大的胆子!”

“今日此时在这里的都是阿家近侍,是一心为阿家打算的,奴也不说泛泛之语。”霍蔚平静道,“驸马出色固然重要,最紧要的还是合家都尊重怜爱阿家才好,本朝初时新城公主之辙不可或忘,固然五郎待阿家不同当时武后一手遮天使高宗皇帝被蒙蔽疏忽幼妹,必定为阿家挑选品貌俱佳的伟儿郎,但若驸马心怀不忿,相敬如三尺之冰,奴说句实话,到底是没有意思的。”

殿中顷刻之间沉默下来,新城公主,乃是本朝太宗皇帝与长孙皇后幼女,和元秀一般嫡出,与高宗皇帝同父同母,长孙皇后去后,太宗皇帝亲自抚养高宗之余,对新城公主未尝不是怜爱万分,新城幼年还是高宗皇帝一直陪伴长大的。

可是这位公主的婚事却是极为不顺,初许直臣魏家嫡长子,却因政事受阻,后嫁后族出身的长孙诠,因此得封新城郡长公主,原本与长孙也算是琴瑟和谐,然不久后因武氏之故长孙诠流放巂州,旋即被杀,新城公主忧愤之中罢梳洗、去脂粉,默然寡居,后其姊东阳公主悯之,为其说媒下降韦氏子弟韦正矩,然而韦正矩待之失礼,致公主病亡时年仅三十!

固然高宗后来流放了韦正矩全族,但新城长公主的经历对李家之后的公主来说未尝不是一个警告——人都死了,又要哀荣复仇何用?何况金枝玉叶活着的时候难道就少了尊贵荣华了吗?

“他们不想尚主,难道当本宫姐妹嫁不出去么!”元秀越听脸色越难看,忽然道,“着人去打听下贺夷简的情况!”

采蓝和采绿都吃了一惊,慌忙道:“阿家,那贺夷简当街阻拦阿家车驾,纠缠不休,可见其人重色且性情轻薄,而且他乃魏博节度使独子,不可能久留长安,阿家若下降于他,少不得远嫁河北,到那时候远离五郎照拂,岂不是处处艰险?”

“谁说本宫要下降他了?”元秀厌烦的道,“没见过世面的小儿!才到长安看什么都新奇,他不是到现在都对本宫感兴趣吗?多打听打听他喜好,回头去平康坊里挑几个他喜欢的送去,他自然就不来纠缠本宫了!”

说着一拂袍袖,进了内殿,采蓝和采绿忙追进去,采橙迟疑道:“这…贺夷简既然是使君爱子,显然是个不缺钱的主儿,好歹也在长安这些日子了,平康坊的魁首,他若有兴趣,怎么还会惦记着阿家?”

“呸!”采紫瞪了她一眼,“阿家是被气糊涂了,你也糊涂了?怎么能拿魁首比阿家!”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五十一章 嫂子

[更新时间] 2012-03-25 21:34:28 [字数] 2598

“阿家何必生气?霍蔚能想到的五郎乃是天子还想不到吗?”采蓝追着元秀看她在寝殿靠后窗的矮榻上闷闷坐下,才出声劝说道,“如今五郎既然已经吩咐皇后开始择人,自有后招,何况阿家青春美貌又身份尊贵,怎知没有第二个贺夷简?难道这长安郎君的眼光还不及一个河北不成!河北固然骄横,这天下的主人可还是李家!”

元秀哼了一声:“霍蔚说得其实一点不错!你们没有听见今日蓬莱殿上五嫂是怎么劝说八姐莫要选择郑纬的吗?”

“郑家是个特例,这也是长公主太不争气了些…”采绿道。

元秀冷笑:“这里是本宫寝殿,你们说话何必还要藏着掖着?郑家固然不想再尚公主,可就连本宫姐妹的嫂子,怕也是这个想法,又凭什么去怪别人呢?”

采蓝尴尬道:“原来阿家也看出了皇后的心思?”

“不管是郑家先托了五嫂她帮忙还是五嫂自己想卖这个人情,她若是真心只是出于为八姐考虑,何必当着众侍的面来说?这样无论八姐与本宫心里怎么想的,单是为了一口气也不会再考虑郑纬了,否则岂不是叫人背后笑话堂堂金枝玉叶挑个驸马还要兄长拿圣旨压?”元秀厌恶道,“如此五嫂倒是提醒了外面那些人了!”

“奴本以为阿家未曾注意,打算回头禀告五郎呢,没想到阿家自己看出来了,阿家也莫要难受,皇后到底是太原王氏之女,哪有不为关中望族考虑的?何况郑家郎君奴听说也并非最出彩的一个,又有先前长公主的事,确实不是佳缘。”采蓝叹气,“这也是先帝的后妃去得都太早,连昭贤太后也去了,如今长公主闹成这个样子,竟没个长辈出来说一说她,还不知道承仪郡主回去了会怎么样?”

她提到此事元秀倒想起来了一件事:“那天七姐去带本宫和蛮儿刚回来,在蓬莱殿与五嫂说话的时候遇上了赵芳仪去求皇后,七姐不想理会后宫之事,就带着我们先走了,不知道赵氏到底闹得哪一出?这段时间她似乎倒安稳了许多?”

“说到这个,阿家可注意到今日曹才人装作头晕打岔时,皇后搂着卫王安慰,曹才人担心的样子么?”采蓝道。

元秀摇头:“那时候云州正缠着本宫,哪里会去注意?”

“韩王銮因为其师张明珠要求过严的缘故屡受笞责,赵芳仪求了几回五郎,因为她轻慢阿家惹了五郎不喜,如今也不像从前那么宠爱她了,反而觉得张明珠之苛刻于韩王有益,免得被其母教坏,遂不许芳仪再插手。”采蓝与采绿对望一眼,解释道,“赵芳仪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听来的谣言,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宫至今无所出,所以看膝下已有两子的她不顺眼,故意挑唆着阿家并平津长公主在五郎面前谗言,为韩王挑选严师,意图叫五郎以为韩王愚钝不堪大用…”

“她可真是个糊涂的,韩王再不好也是本宫与大姐的侄子,更是五哥亲生长子,不喜欢的话冷淡些是有的,怎么可能故意去害他!”元秀皱眉,“这谣言却是从什么地方起的?分明就是故意坏本宫与大姐的名声!”

采绿笑道:“阿家放心,这等胡言乱语也就赵芳仪这般浅薄之人会相信…她因为几次求五郎为韩王更换老师不成,又当真以为韩王处境危险,所以思来想去,便要把她的幼子魏王鉴过继给皇后,如此一来得了嫡子名份,日后大有作为,二来却是希望皇后会因此去替她为韩王向五郎求情,照芳仪的想法,那是这样两子才能都保住。”

“她这是什么意思?五嫂比五哥还要小一岁,也才比她赵氏大上两岁,赵氏如今还怀着身子呢,就以为五嫂不会有所出了?”元秀冷笑道,“五嫂可是没答应她?”

“皇后自然不肯,魏王好歹也有四岁开始记事了,又已经被赵氏宠出骄横的性.子,再说赵氏当初可没少得罪皇后,这宫里又不是只有赵氏才生下子嗣,皇后怎么会叫她的儿子得去嫡子名份?”采绿掩口笑着道。

元秀若有所思:“难道皇后因此注意上了卫王吗?”

“奴听宫里说,从搬回大明宫以来,皇后时常传曹才人和卫王去蓬莱殿,对卫王极为疼爱。”采蓝见四周并无第四人,也大起胆子,低声道,“奴想着,皇后该不会因至今无子,惧怕会有昔年高宗废后之祸吧?”

元秀皱起眉。

高宗皇帝元后王氏,亦是太原王氏之女,更为太宗皇帝之姑同安公主侄孙,为太宗皇帝做主许与其时的太子治,李治继位后立为皇后,主持六宫,封其母柳氏为国夫人。起初也是帝后和谐,恩爱异常,但王氏久不孕,高宗遂幸萧氏,王氏为争宠,主动接太宗皇帝时才人武氏入宫,以分萧妃之宠,由是后生武周之祸,王氏下场极惨,不独自己身死,姓氏被改为莽氏,更牵累家人。

武氏未进宫前,高宗皇帝膝下本已有一宫人所出之子,时有人劝王氏过继以为依靠,然而王氏出身大族,尊卑之别看得极重,以其母卑贱拒绝,许多人认为若王氏有子,未必会落得后来的下场。

如今蓬莱宫中的皇后,又怎会不格外留意不重蹈了这位同族祖先的复辙?

“曹才人的父家似乎也不高?”元秀喃喃道,“若过继了卫王,卫王依靠五嫂处实多,五嫂自也不担心卫王将来会苦待自己,只是高宗皇帝与五哥的皇后都出身王氏,怎么偏偏全是子息艰难?难道我李家与王氏不合么?”

采绿嘴唇动了动,采蓝忙瞪她一眼,采绿这才把昭贤太后也出自王氏的话给咽了下去。

元秀自语半晌,终是叹了口气:“对了,问过采紫没有,我们去清忘观后,大姐是否进宫与五嫂谈过?”

“长公主倒是隔天就进了宫,的确禀退宫人与皇后单独说过会话。”采蓝想了想,“据采紫说,长公主离开后,听说皇后脸色很不好呢。”

“唉,若是寻常人家,自有礼数家法拘束,族老盯着,嫡子生晚一些,倒也无妨。”元秀娥眉蹙着,“可皇家不比民间,韩王都启蒙了,岁数差这么大,再无嫡子,就算五哥不想起来,朝臣也会请立储君,以安民心!”

“奴看皇后虽然透露出收养卫王的意思,可曹才人却不太情愿呢。”采绿道。

元秀也想起来王氏赏赐卫王文房四宝时曹才人的紧张来:“她大概也是觉得五嫂还年轻,现在就过继了卫王,将来万一再诞下真正的嫡子,卫王会陷入危境吧?”

“只是五郎现在只有三子,赵氏与皇后交恶,皇后自不想要她的儿子,而卫王也有了五岁,不是亲子,自然是越早接到身边来教导将来才越亲近。”采绿叹道,“只盼着皇后早早自己有孕,便没这许多事了。”

元秀深以为然,采蓝见她神色已经不似先前郁闷,便笑着问:“说起来错金带到珠镜殿也已经有两日了,阿家忙来忙去还没亲自调教过,这么下去可不成!”

元秀奇道:“错金是谁?”

“就是阿家从蓬莱殿挑回来的猞猁,名字是郡主起的,说它身上花纹犹如金错银般,自然,如今郡主已经回去了,猞猁到底是阿家的,阿家若不喜欢,换个名字也好,早早让咱们叫顺口就成。”采绿笑着接口。

当日元秀惦记着平津的事,加上郑蛮儿又是养过一只飞郎的,自告奋勇帮她挑选,她自己还真没注意,此刻听到这个名字,顿时来了兴趣:“抱来本宫看看!”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五十二章 封邑

[更新时间] 2012-03-26 22:42:36 [字数] 2189

猞猁酷似家猫,但比猫要大上许多,成年猞猁乍一看去很像豹子,其实胆子却不大,御兽园那边送过来的都是幼崽,若不仔细观察,活脱脱就是一只花猫。

元秀饶有兴趣的拎着它颈后的皮毛观察着,郑蛮儿替她挑选的这只猞猁褐黄底儿上布满了黑色花纹,直耳尖端又各生了一簇黑色立毛,乌黑的眼珠溜溜直转,瞧着倒是十分精神。

“错金这名字倒也贴切。”元秀盯着它半晌,道,“就叫这个吧。”

“御兽园的人说,阿家最好每天亲自教导它片刻,这样狩猎时才会有默契。”采蓝在旁提醒。

“本宫自己都没好好的在猎场上驰骋过,哪里知道该怎么教它?再说如今到秋猎时间也不多了,至少今年这一回,它还派不上用场吧?”元秀怀疑的一弹错金耳朵,错金低低的叫了几声,抓住了她膝上衣裾,想要挣扎逃走。

元秀却一把抓住它的前肢不放,采蓝看着她稚气的举动,忍笑道:“阿家莫要太用力,错金如今骨头还软着,别不小心弄断了。”

“阿家!”元秀正在低头折腾错金,外面采紫忽然面带喜色跑了进来,三人皆诧异抬头:“怎么了?”

“阿家,薛大娘使人来报信,最迟三日大娘就可回宫,如今行程已经到了距离长安只有百里的地方!”采紫兴冲冲的道,“大娘走时阿家吩咐跟去照顾的姚石已经在外等候!”

“本宫这就出去!”元秀一下子把错金丢到一边,两眼放光的站了起来!

姚石原是兴庆宫中花萼相辉楼的内侍,去年年末元秀封邑晋阳上呈帐目不清不楚,昭贤太后派心腹宦官并薛大娘一起亲赴晋阳查帐时,元秀心疼薛大娘为自己奔波,所以将他点了去伺候,如今薛大娘正好先打发他回来禀告。

元秀三岁时生母去世,昭贤太后虽然说是抚养她,但王惠妃其事代掌六宫,又岂能时时刻刻如乳母般陪伴在旁?所以对乳母薛氏的感情极深,此刻听到薛大娘打发的姚石就在殿上等候,如何不喜?连衣裳也不换了,提起裙子就奔了出去。

姚石比于文融长了数岁,眉目清秀,话语不多却透露出一股忠厚,他一路风尘仆仆,进宫来打听清楚元秀如今的宫殿直奔此处,采紫才问了一句就忙不迭的进寝殿报喜,却把他晾在了殿上。

见到元秀进来,姚石忙行礼并惊讶道:“阿家为何如此清减!”

“此事等等再说!”元秀哪有心思为他解释,在上首坐了,念姚石路途辛苦,也叫采绿替他搬了一只月牙凳上来,迫不及待的问道,“薛娘这段时间可好?”

“大娘甚好!”姚石简短四字回答了她的问题,脸色却肃然起来,“只是,阿家,晋阳的帐目却不好!”

元秀早已猜到:“昭贤太后自本宫母后去世,便以惠妃之位代摄六宫,皇家的产业如皇庄之类的帐目也是管熟了的,她既然觉得本宫封邑的帐目不清楚,甚至到了需要派人去查的地步,自不会错。”顿了顿,元秀见自己这么说了,姚石还是脸色难看,不由诧异道,“莫非瞒报数量极多?”

“阿家。”姚石迟疑着,却叹了口气,“确实是瞒报,只不过,与昭贤太后并大娘早先预计的相反,不是报少,而是刻意多报!”

元秀一怔:“什么?”

“以大唐如今的地力,寻常情况下,亩产约为一石,最高不过二石,后者自然是风调雨顺的时候了,而阿家的封邑晋阳地处广平,又有汾水经流,原本不说多,亩产一石四五分,总是有的。”姚石接过采绿递上的茶水润了润干渴的喉舌,细细说给养在深宫的小主人听,“前年的时候报上来的帐目已经是按着一亩一石,比往年都少了三成,那时候昭贤太后就怀疑过,只是当时先帝去世尚不足年,太后心神恍惚一直没来得及处置,到了去年,竟变成了一亩九分!太后担心阿家吃亏,这才叫人过去查!”

“那么晋阳那边如今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元秀蹙着眉问。

姚石面露不忍:“今春整个关中雨水不足,耕种艰难,粟种撒下也难以存活,晋阳那边犹以为甚,实际上,从前年起,亩产就已经只得八九分,而去年更少,今年…若不是大娘过去亲眼看到,怎么也不信,偌大的原野上,就算是上田,竟也只有稀疏绿意!若是原本就瘦且干旱些的下田,却是一片荒芜!照这个势头看,秋熟的时候平均下来未知能否收足五分?”

采绿吃惊道:“既然遭了天灾,那边为阿家打理田产食户的人为何不据实禀告?难道是怕阿家惩罚他们才隐瞒的吗?”

“绿娘说的不对。”姚石摇头,“奴路上听大娘说,这是因为为阿家打理封邑之人早些年就有贪贿之举,原本阿家年幼,因晋阳离长安略有距离,他又做得一手好帐,故此一时间竟无人察觉,原本他们以为阿家深受大家疼爱,就算下降开府,以大家对阿家的怜爱依旧会叫阿家住在长安可以时常见面,只要阿家不去封邑,而帐目清晰,他们在晋阳自然可以高枕无忧,谁想到从前年起雨水一直不足,去年冬末之时汾水甚至露出了两岸的河床!因此造成亩产降低,若据实以报,长安自要去人处置,少不得撞破他们的罪行!所以他们竭尽全力的凑足与往常相似的数目送上,以图混过,哪知连续三年如此,委实掩盖不下去了…”

元秀听着,怒气逐渐凝聚至眉心:“凑足?他们不是连本宫之物都敢贪吗?难道为了蒙混竟然舍得拿出自己家私来凑足?”

“奴才和大娘并昭贤太后身边的齐总管到晋阳时,正见到他们打着庆贺阿家及笄的名义向封邑中的百姓按人头收取银钱。”姚石低声道。

“哐啷!”

雨过天青绘月下寒梅开放的茶碗被怒不可遏的摔在地上,元秀气得差点没晕过去:“该死!”

“这些人当真是好大的胆子!私下吞没阿家财货不说,居然还敢污蔑阿家清誉!”采蓝和采绿亦是怒容满面,正要上前劝慰元秀,却见元秀猛然站起,拍案大怒:“你辛苦一下,先别休憩,跟本宫去紫宸殿,本宫要当面将此事回五哥!请朝廷派御史并能吏前去晋阳,彻查此事!”

姚石将空了的茶碗放下,起身拱手道:“奴遵命!”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五十三章 王子瑕

[更新时间] 2012-03-26 23:56:26 [字数] 3039

春日晌午紫宸殿拖出了大片阴影,元秀带着采蓝采绿并姚石踏进其中时,竟没来由的觉得一冷,到了殿门处,得到快腿宫人进去禀告的鱼安源笑容满面的迎了出来,口中一连串的道:“阿家来了?可真不巧,几位阁老正在前殿与大家议事,阿家莫如先到偏殿等候,一会若有机会,奴再进去为阿家通禀。”

元秀沉着脸点了点头,鱼安源暗暗将她面色记在心里,分外仔细小心,引一行人去了偏殿,奉上茶水,鱼安源这才走到偏殿门口,招手叫过一个小内侍低声叮嘱几句,那内侍点了点头,悄悄的去了。

鱼安源回到元秀下首侍立,元秀呷了口茶水,略略定神,随口问道:“今日又是韦相在吗?”

“不只是韦相,卢侍郎,崔侍郎并王中丞也在。”鱼安源早得鱼烃耳提面命对元秀须另眼看待,何况元秀问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便笑着回道。

“哦?却不知道在说什么事,要多少时间?”元秀听了,若有所思道,“王中丞怎么也在?”

鱼安源道:“奴方才进去为几位阁老奉茶时,听他们正在说春耕,似乎今年雨水太少,只怕入秋之后收成不好,因此前来禀告大家。”

元秀眉头一皱。

鱼安源觑了觑她面色,小心道:“至于王中丞…却是朝会散后,大家开口留下的,只是跟着韦相等人就寻了过来,奴也不知道缘故。”

采蓝和采绿对望一眼,心中均想起那日蓬莱殿上皇后所言丰淳相中的驸马人选里,亦有王子瑕在内。

元秀也想到此节,虽然她估计丰淳的意思应该是先为东平定下驸马,而且丰淳当日在甘露殿斥退宫人时分明表现出了对王家的警惕和厌恶,又岂会将元秀再许到王家?不过如今宫内宫外怕都知道了东平公主与自己正在物色驸马,为防被误会,元秀遂不再开口。

如此过了约一柱香,元秀正等得沮丧,方才鱼安源叮嘱过的小内侍可算跑回门口,对鱼安源点了点头。

本因元秀沉默而只得呆头呆脑侍立在旁显得尴尬的鱼安源立刻面露微笑:“阿家,阁老们已经议完了事,此刻都走了,奴去为阿家禀告。”

“去吧。”

不多久,偏殿门口明黄色衣袍一闪而入,却是丰淳亲自过来了,他身后除了照例跟着的鱼烃、鱼安源外,还有一人,着绯红圆领官袍,佩银鱼袋,头带双翅幞头,容貌温润儒雅,正是在御史台任御史中丞的王子瑕。

王子瑕是皇后王子节之弟,其父王展位列三公之一、正一品的司徒,在宪宗时亦是一员能吏,宪宗正因爱惜王展才华,又认可太原王氏的家风,才为丰淳娶了王子节为太子妃。只是丰淳因昭贤太后之故,对王家始终不大信任,王展不过四旬年纪就做了司徒,空自清贵而无实权,委实郁闷,却因儿女之故只能勉强留在长安,专心指点着王子瑕,因此此人虽然只是从四品下的御史中丞,在政事上却颇有见地,丰淳不用王展,对年轻的王子瑕倒一向和蔼。

因着昭贤太后与其是同族,曾数次召见过王子瑕的缘故,元秀对他并不陌生,见王子瑕进殿后向自己行礼,便摆手道:“二十二郎不必拘礼了!”王子瑕在王家的大排行正是第二十二。

王子瑕含笑直身,丰淳一边走向上殿一边问道:“看你神色愤然,可是谁惹你生气了?”

“正是有件大事要请五哥做主。”元秀闻言,立刻敛了笑容,正色道。

王子瑕一听他们兄妹有事商量,忙识趣道:“微臣告退!”

“不必,此事说不准还需用到二十二郎。”元秀却叫住了他,见丰淳已经在上座坐好,对姚石道,“你把晋阳的事情说与大家并二十二郎听听!”

姚石点了点头,言简意赅的将方才告诉元秀的事大致说了一遍,丰淳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不待他发作,王子瑕却已面上变色,毫不迟疑的掀起袍角跪下道:“臣家有罪!”

元秀一怔,见丰淳任凭王子瑕跪在地上而神色依旧震怒,这才醒悟过来王家出自太原,可不就是晋阳那里?想到此处,元秀不由暗自抿了抿嘴角:养母昭贤太后,亦是太原王氏出身…难道当真只能从帐目里看出晋阳的贪污,却没有家族告诉她么?但若昭贤要帮着晋阳那边隐瞒,又何必在去年派人带着自己乳母一起去查帐?

“当初去晋阳查帐的除了已经殉了昭贤太后的齐总管外不是还有阿煌你的乳母薛氏么?怎么没把她也带来?”丰淳半晌才阴着脸问。

元秀苦笑道:“大娘还在离长安约百里的地方,说是三天才能进宫,不过是先派了姚石来报信。”

“薛氏如今不过三十余岁,兀自盛年,又是精擅弓马不弱于男儿的,区区百里竟然要走三天?”元秀养在深宫不谙世事,并不清楚轻车独骑之下一日到底能赶多少路,是以姚石拿“大娘甚好”四个字加上神态并无焦虑便把她糊弄过去,丰淳却是宪宗一手调教出来的,自不像元秀那么好哄,闻言立刻冷笑一声,目光如电,看向了姚石,“说罢,薛氏还活着么!”

元秀被他这一问骇得大惊!下意识的跪直了身子,差点没跳起来!

姚石战战兢兢的俯伏于地泣道:“大娘确实身负箭伤不能骑马,只能乘车缓慢行进免得伤口崩裂,因此才遣奴骑快马赶回禀告阿家!大娘担心阿家牵挂,故临行前再三叮嘱奴不得泄露大娘受伤之事!”

“箭伤?”元秀以袖掩面,心惊胆战道,“伤在了何处?”

姚石头越发低了下去:“…伤在心口旁寸余处!”

殿中三名女子皆苍白了脸色,静了两息,元秀怒不可遏的望向丰淳:“五哥——”

“传邱逢祥!”丰淳明白她的意思,点了点头,简短吩咐下去。

不多时,邱逢祥至,丰淳不待他行礼,便道:“你速领一队人马出通化门沿晋阳方向寻找元秀公主之乳母薛氏,记住,薛氏受了箭伤,找到之后,护送其回宫!”

“奴遵旨!”邱奉祥也不多问,干脆的欠了欠身,退出殿门,只听他脚步声飞快的离去。

见元秀依旧心神难定,丰淳安慰了她一句:“薛氏既然将姚石先派回长安,必定已无危险,何况邱逢祥此人做事精细,武功也不弱,定能平安带回人来!”

“大娘是如何受伤的?”元秀定了定神,盯住了姚石问道。

姚石这回再不敢隐瞒,全部都说了出来:“先前奴跟随大娘并齐总管去晋阳时,齐总管言晋阳呈上的帐目与往年如此悬殊,若真是突如其来的灾祸倒也罢了,若是人为只怕此行有凶险,因此最好乔装而入,必要时再亮出身份,这样也便于打探到真实情况,免得上当受骗!”

“然后呢?”

“齐总管年纪与大娘相仿,加上奴三人恰好扮成一家三口,而令侍卫远远相随,进入晋阳后,果然发现有人败坏阿家名誉,但就在这时昭贤太后没了,齐总管要回长安,奴与大娘本也要回来,可当时刚刚查到些端倪,总管让奴等继续留在那里查清楚,也算是为阿家最后尽一份力…”姚石的眼眶渐渐红了,“晋阳打着阿家名义作恶之人虽然许多人都知道可奴等却没证据,大娘说若就这么回长安禀告大家,朝中派出御史去了平白浪费奴等在晋阳的时间,说不准这一来一去之中露了风声,反叫他们有了准备!因此大娘孤注一掷,觑了个机会潜入其中一人的书房搜查,侥幸寻到暗格里的帐薄,然而出来时却被那人收买的护院射了一箭,幸亏大娘身手敏捷,千钧一发之际躲了一下,又带着奴费尽心机逃出晋阳,一直到过了黄河才甩掉追兵!”

元秀咬牙切齿道:“五哥,这些人谁也不能放过!若大娘有什么三长两短,我定要叫他们一个个赔命来!”

丰淳还没回答,一直到现在还跪在地上请罪的王子瑕眉头一皱,正色道:“薛氏伺候贵主多年,又为贵主之事奔波劳苦,不惜以身涉险,实乃义士,而贵主怜恤乳母,亦属常理,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贵主封邑所托非人固然可恨,梦唐律中对此等行径却自有处分,还请贵主莫要以私己喜恶,使律法成一纸空文!”

说着,王子瑕高举象笏,要丰淳允诺不被元秀左右。

元秀性格骄傲,如今又为薛氏的缘故正在气头上,被王子瑕这么一堵,更觉得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干脆从跪坐的矮榻上起身,跺脚大怒:“本宫偏要杀了他们!”

“兰台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而中丞为之贰。”王子瑕平静道,“贵主虽然不在百官之中,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身为皇室中人更该以身作则,还请贵主以国法为重,勿为私怨冲昏了头脑!”

丰淳面沉似水。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五十四章 薛氏(上)

[更新时间] 2012-03-27 20:36:38 [字数] 3179

邱逢祥的办事能力确实不错,没用三天,第二天的傍晚,还因为王子瑕不合时宜的劝说余怒未消的元秀就在珠镜殿前迎来了伤势未愈的薛氏。

薛氏是文华太后之父郭守旧部的女儿,因为幼时父母早丧,郭守担心她无兄弟阿姊庇护会受族人欺凌,将她接到郭家与文华太后姊妹一道抚养,她比文华太后小十岁,比郭家最小的女儿还要小一些,故此在郭家很受疼爱。薛氏虽然是女郎,却自幼爱武,性格机敏泼辣而又精明能干,只是命途不佳,元秀出生时,薛氏恰好夭折了刚刚半岁的遗腹子,极为悲痛,整日郁郁不乐,文华太后的母亲进宫探望郭氏,便带上她散心,那时候薛氏奶.水未绝,胸前的涨疼越发让她满腔慈母情怀无处寄托,见到元秀连眼珠都移不开了,到了离宫的时辰竟还恋恋不舍。

文华太后深为怜恤,问过她的意思,就禀告宪宗,将薛氏留在宫里照料元秀。

因为薛氏本是官家女儿,不可以奴仆视之,所以郭氏让她做了正五品的尚仪。

梦唐后宫,尚宫、尚仪、尚服皆为各二人,因此薛氏虽为尚仪却并不插手六尚之事,只是专心哺育元秀。郭氏本有意在元秀断奶后令其回家再嫁,哪知此事未成…有人翻出铁证,指郭氏勾结西川节度使意图不轨,在宰相杜青棠的坚持下,宪宗不顾郭氏妊娠在身,下旨严处,而与郭家关系密切的薛家,也跟着受到牵累,再然后郭氏难产而亡,元秀被王惠妃收养,薛氏便再未提离宫二字,此番去晋阳,还是她头一次离开元秀这么久。

箭伤虽然凶险,好在薛氏到底只有三十余岁,从车上被扶而非被抬下来,让亲自忐忑出迎的元秀大大松了口气,亲手扶着她进入殿内,采绿早已机灵的拿过软垫铺上,一起让薛氏慢慢坐下,这才有功夫仔细打量。

薛氏容貌甚是端庄秀丽,修眉俊眼,鼻梁挺直,此刻脸色有着大量失血后无法避免的苍白,然目光明亮,精神却不错,乌黑的发挽成利落的盘桓髻,因带伤赶路的缘故,只斜插了两支铜钗,几缕没挽好的碎发散在额角,显出几分柔弱。

她身上穿着交领宝蓝短襦,下面是一条普普通通的绿罗裙,耳上一对玉兔捣药银坠子,腕上却光秃秃的没有任何装饰,单看这身装束俨然是一个寻常民妇,元秀只瞧得伤心不已,拉着她手回头问采蓝:“耿静斋呢?怎么还不过来!”

话音刚落,却听身后有个略显苍老的声音不卑不亢的回道:“下官已经在此,还请阿家让上一让,容下官为薛娘把脉。”

耿静斋医术高明而性格倔强,言谈之中便有几分抱怨元秀只顾亲近薛氏而忽视自己的意思,元秀担心薛氏,倒也不计较,忙让开位置让他上前诊治。

薛氏先笑着对耿静斋点了点头——她身上伤势未愈,起身无力:“劳烦耿太医了!”说完又嗔了眼元秀,“九娘不要担心,大娘的底子好,而且箭伤已经开始愈合,如今又到了宫里,还有什么好牵挂的!”

她说得轻松,元秀眼眶儿却忍不住一红道:“若早知道如此凶险,当初大娘不去也罢!”

“又胡说了,那都是先帝赐给九娘的产业,岂能容一帮蠹虫贪了去还要败坏你清誉?”薛氏嗔道,“再说大娘吉人自有天相,这不是有惊无险么?”

说话间耿静斋已经收回手,元秀忙问:“如何?”

耿静斋却没理她,径自走到一旁准备好的文房四宝面前,略一思索,提笔开方,元秀接连在他手里碰了两个软钉子,顿时有点恼了,采蓝担心她发作,忙道:“耿太医,庖下采橙正在亲自看着炉火熬牛骨汤,想替大娘补一补,不知可有冲突?”

“薛娘骨骼并未受伤,如今虚弱是因为气血不足的缘故,牛骨汤有什么用?还不如多食几枚红枣!”耿静斋闻言,不冷不热的回道,“或者阿家这边有上好的阿胶却比红枣更好的。”

元秀立刻吩咐:“去把东阿进贡的阿胶都取了送到庖下去。”

阿胶在东汉时已有记载,以东阿最为出名,据《神农本草经》所记载,东阿阿胶从春季就开始预备,特特挑选纯黑无病的健驴,饥饲狮耳山之草,渴饮狼溪河之水,如此精心喂养经年,冬季时宰杀取皮,在当地的狼溪河中浸泡四五日,刮毛涤垢,漂洗干净,更用桑柴火昼夜熬煮,去其渣滓,滤为澄清,再用银锅金铲,加参、芪、归、芎、橘、桂、甘草等药汁,熬成胶状,成品光洁清香,乃是滋阴补血的上品。

此物虽然珍贵,元秀身为公主,自不会缺少,采蓝答应着亲自去了,这时候耿静斋也已开完药方,招手叫过采绿,大致叮嘱了几句熬药时注意之处,便收拾药箱告退。

“大娘的伤势如何?”告退时元秀特别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