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正要离开,不打扰太妃与七姐说话了。”东平和元秀这会哪里还不知道杨太妃赶过来的意思?便都识趣的道。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七十五章 长生子

[更新时间] 2012-04-06 21:24:55 [字数] 2407

翌日,元秀正在练习拉弓——薛氏按着她的年纪与力气挑了一张一石的弓,又将珠镜殿的一间偏殿收拾出来竖了靶子,元秀正在兴头上,倒比习字还要费心思在上面,这时候杏娘又来了。

“阿家练多久了?”待元秀注意到她,放下弓箭走过来,杏娘笑着行了礼,等元秀叫免才起身,凑趣道,“怎么只控弦却不射出?”

“不过刚开始学,这几天啊胳膊都是又酸又疼,都要采绿拿药膏揉上大半个时辰才能好。大娘说本宫臂力不足,不急着中靶。”因为练习的缘故,元秀穿着男装,茶黄色对鸟菱纹窄袖圆领袍衫,蹀躞带,长发也拿一顶软幞裹了,乍一看去仿佛是一位翩翩小郎君,额角隐隐有汗渍,采蓝拿帕子替她擦着,杏娘端详了片刻,抿嘴笑道:“阿家这般装扮在宫里也就罢了,若是出宫可要小心了!”

“哦?这是为何?”

“奴听说长安贵女里多有喜欢掳去路上美郎君的…”

杏娘本是巧妙的称赞元秀美貌,却不期然的勾起了元秀的心事,她神态有片刻的深思,随即笑道:“才一进门就说起了好话,定然没有好事,说罢,五嫂着你来做什么?”

“今儿却被阿家猜中了一半,确实有件事情,皇后殿下着奴来问问阿家。”杏娘听了,收起笑容正色道,“玄鸿元君要阿家回清忘观去一趟。”

元秀愣了一愣,才道:“三皇姑?她要我回清忘观?这是为何?”

“奴也不知,今早瑶光道长就带着玄鸿元君的亲笔书信进宫求见皇后殿下,说要接阿家去清忘观小住,皇后殿下苦问无果,所以才叫奴来告诉阿家。”

薛氏在旁道:“瑶光道长现在可还在蓬莱殿?”

“回尚仪,在的。”

薛氏便代元秀允道:“既然如此,九娘沐浴更衣后就过去瞧瞧罢。”

“三皇姑怎么会忽然想起我来?莫不是她真当我要出家?”杏娘走后,元秀狐疑道,“大娘,我可不想再回那个地方去住,清忘观里可也太清苦了点。”

“如今你却又不想出家了?既然如此当初又何必闹那么大?”薛氏瞪了她一眼,“清忘观好歹是皇家道观,周围还有皇庄供应新鲜时蔬,只是不能食肉罢了,九娘你都受不了,你以为不在红尘的日子人人都能过吗?”

元秀面上一红,拉着她袖子:“大娘做什么老要记得我这些事!”

“你若想我不记得,以后做事前可想想好了!”薛氏板着脸,“水可备好了?”

采蓝忍笑道:“都准备好了。”

沐浴之后,元秀换回女装,上着湖绿底暗绣郁金纹短襦,下系丁香色底隐花裙,臂上搭着绛色百鸟合鸣长帔,长发擦干后,采绿利落的为她挽了双螺髻,登上仪车向蓬莱殿而去。

进了蓬莱殿,便看到着胭脂色金鱼戏藻暗纹宫装的王氏下首正坐着一袭石青道袍、手持拂尘、闭目等待的瑶光。

“五嫂。”元秀向王氏欠了欠身,王氏点头,命她坐下,这才对瑶光道:“道长,阿家已经来了,玄鸿元君为何忽然要唤阿家前去清忘观暂居,不知道长是否可以说了?”

“观主是阿家亲姑姑,难道还会谋害阿家吗?”瑶光清冷道,“所谓天机不可泄露,贫道也只是奉观主之命前来,阿家若执意不愿前去,贫道也无话可说。”

元秀皱眉道:“三皇姑难道没告诉你原因吗?”

王氏叹了口气:“既然如此,那就请阿家和道长都再等一等吧,本宫已经派人去请示大家了。”

元秀看了眼薛氏,薛氏沉思片刻,忽然问道:“瑶光道长,玄鸿元君是九娘亲姑母,自然不会对九娘不利,她要道长亲自前来接九娘去清忘观,必有原因,只是不知道要九娘几时前去,又要不要收拾衣物等随行之物?”

瑶光淡淡道:“都不需要,只要今日抵达清忘观,用不了多久就可返回。”

元秀微微一怔,对玄鸿的意图更加不明白了。

好在这时候梅娘从紫宸殿回来,凑到王氏耳畔低声说了几句,王氏眉头一皱,略带惊讶的看了眼元秀,点头道:“阿家,大家让你随道长走一趟。”

“…好。”元秀一头雾水,但既然丰淳如此说,她自不担心。

瑶光催促的急,她连衣裙都不及更换,带着薛氏和采蓝就登车出了宫。

“大娘,三皇姑这是做什么?”因瑶光来时另外乘了清忘观的马车,所以此刻与元秀不同车,她大可以直接把疑惑说出来,“我还以为她一个人住着闷,想叫我去陪她解一解闷,怎么却是叫我去一下就可回来?”

薛氏若有所思道:“五郎既然叫你去,想来不是坏事。”

“我也这么想…”马车辘轳,元秀又一直在练着挽弓,她猜测了几句后,很快感到疲惫,偎在薛氏怀里,不知不觉的睡着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被薛氏拍醒,发现马车已经停下,薛氏嗔道:“清忘观已经到了,九娘快整理下仪容吧,若是还困,等会回宫再睡。”

元秀忙坐直了身子,采蓝忍着笑半跪在她面前,替她理了理衣襟,又取出篦子重新梳好鬓角,端详着没有发现不妥之处,这才拉开车帘跳了下去,回身扶着元秀下车。

瑶光已经在观前等待,见她们下车,照例叫于文融等在外等候,这才在前引路,看方向,正是玄鸿的静室。

进了静室,元秀三人顿时一怔,只见静室内,此观的主人玄鸿恭敬的侍立在下首,主位上却坐着一个着白色道袍的道人,这道人满头华发,头顶莲冠,一支竹节碧玉簪横插而过,更显得白绿纯透,然而他的容貌却分明正当韶华,生得眉长入鬓、目灿若星…

“三皇姑?”元秀走进静室,被这道人一眼扫过,不自觉得背上一寒,下意识的叫了一声。

“九娘你可算来了。”玄鸿元君看了眼道人,才轻轻道,“这是长生子道长,快过来行礼!”

元秀一怔,虽然说出家人跳出六界不在红尘之内,梦唐皇室也因为始于道家始祖李子的缘故对道教格外看重,道士在梦唐一朝素受尊崇,可在皇室面前,让他们免去俗礼已经不错了,至于反过来叫公主给一个道士行礼…

她正在犹豫,身后薛氏听到那道人道号,却抽了口冷气,暗中拉了她一把,催促道:“照玄鸿元君说的做!”

元秀一头雾水的对那位长生子欠了欠身,长生子淡淡看了她一眼,没有理睬,却转头问玄鸿:“就是她?”

“这是贫道俗家的嫡侄女,封号元秀,排行第九,单名一个煌字。”玄鸿毕恭毕敬,俨然是晚辈之于长辈般,“她的生辰是在七月十五,因今年才及笄,所以暂时无字。”

长生子唔了一声,对元秀道:“你上前来。”

态度随意,似乎招呼的只是一个寻常女郎。元秀皱眉,站在原地,任凭薛氏推她,动也不动。

…………………………………

今天心情好差,有人说个笑话安慰我下么?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七十六章 穆望子

[更新时间] 2012-04-07 20:55:23 [字数] 2594

回长安的路上,于文融心惊胆战的赶着车,即使在车辕上,他也能够感觉到车内近乎凝滞的气氛。薛氏很生气,非常生气。

往常她虽然只是尚仪,但因为元秀是她一手抚养长大的缘故,看到薛氏生气,总会让步,但这一回,元秀却理都没理她。采蓝看着相对而坐皆是面沉似水的两人,开始觉得头大了。

她本是元秀身边除了薛氏外最亲近的大宫女,但也不敢在这时候贸然打圆场。

这种僵持一直持续到回了珠镜殿依旧没有改善,王氏遣了杏娘过来打探玄鸿元君忽然请元秀去清忘观的原因时,见珠镜殿中人小心翼翼,杏娘赶紧敛了脸上笑意,小声问采紫:“这是怎么了?”

“不知道,阿家回来时脸色就不好,大娘也是,蓝娘叫我们不要多问。”采紫做了个手势,杏娘顿时站住脚步:“那我明天再来?”

“也好。”采紫点了点头,杏娘悄悄转去。

寝殿里面元秀沉着脸吩咐采蓝:“去烧一炉安息香来。”安息香能助眠,并有舒缓情绪之用,不过如今正逢春日,珠镜殿又靠近太液池,池上清风徐来,见池边初放春花的馨香自然带进殿里,所以自从搬到珠镜殿后,元秀便未再主动要求焚香过,此刻忽然提出要求,还指定了安息香,显然元秀心绪激动,已经到了需要香料来帮助克制的地步,采绿默不作声的去了,不多时捧进一只狻猊金炉,取了香料投入,馥郁而使人昏昏欲睡的奢靡气息传出,催人欲睡…

这种僵持到了第二天也没什么改变,薛氏没有来催促她起身,更不必说监督元秀习字挽弓,元秀也不急,一直到了辰初才懒洋洋的扬声唤采绿捧水进内伺候梳洗,又让采蓝开衣箱,挑了一身黛绿底绣紫棠牡丹对襟宽袖春衫,一条郁金裙直系到腋下,配杏子红底山水画帛,采绿照着吩咐替她梳了双螺髻,饰上宫花翠羽,唤来仪车去了蓬莱殿。

王氏显然没想到元秀会亲自过来,又见薛氏不在身旁,微微有些惊讶,但很快笑着招呼她坐下。

“九娘怎么忽然过来了?”王氏让杏娘端上一盏扶芳饮。

元秀接过呷了一口:“五嫂,上回大姐那件事,那个娈童可是送过去了?”

王氏呆了一呆:“这倒没有。”

“哦?为什么?”

“那件事情九娘也知道,为了平津公主的面子也不方便多追究,原本大家发话后,我也想把人交给平津公主就算了。只是不巧,就是阿家去常乐坊的时候,似乎平津公主府里就…总之,当时公主无暇料理此事,所以托我暂时把人关在掖庭宫里。”王氏已经知道元秀昨日似与薛氏在斗气,今日就跑过来向自己索要这娈童,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元秀道:“那么这回大姐回封地,也没带他走吗?”

王氏摇头:“平津公主似乎把他忘了。”

就算没忘,平津公主也不会在这时候提起此人,丰淳先削了她的长公主之衔,跟着又把承仪郡主指给卢家最出色的嫡长孙,两道圣旨同时降下,清楚明了的说明了丰淳的态度,平津若还要不识趣,昭贤太后梓棺出宫之日秽.乱宫廷…反正她已经够丢脸了,万一丰淳再狠一点,她连公主衔都不知道能不能保住?

“那把人给我吧。”元秀想了想,忽然道。

王氏大吃一惊:“什么?”

“我有点事想问他。”元秀皱眉道,“五嫂想到哪里去了?”

王氏勉强笑道:“九娘不要误会,我只是想,这娈童来历不明,说不定有什么危险…”

“我又不是一个人见他,有什么好怕的?”元秀不以为然道。

“九娘,那件事情虽然知道的人不多,但这娈童的身份知道的人却不少…九娘忽然召见他,若叫其他人知道了…”王氏委婉的劝说,“只怕会有所误会,到时候坏了九娘名声就不好了。”

元秀嗤笑一声:“有五嫂治宫,能有什么坏我名声的话传出来?”

王氏无话可说,只得转头对梅娘道:“你去一趟掖庭宫,叫他们把人送来。”

梅娘点一点头去了。

掖庭宫在太极宫之西,距离大明宫不过是过几重宫门穿过一个西内苑的事,元秀在蓬莱殿等了大半个时辰,人就带到了。

这个在昭贤太后梓棺出宫前一夜以暖情香勾引了平津公主而被关押掖庭宫多日的娈童居然很是清爽,也不知道是王氏吩咐善待还是梅娘在带他来之前特意着他沐浴梳洗过一番。俯伏在殿下的人年纪看起来和元秀差不多,他身上穿着一件青色交领窄袖春衫,乌发木簪,苍白的面色让他显出一种犹如女子般的楚楚之态,一言不发的行礼,动作好似行云流水般赏心悦目。

“阿家,就是此人了。”梅娘轻声回禀。

元秀收回打量的目光,想了想,对王氏道:“五嫂借个偏殿给我。”

王氏见她不打算带此人回珠镜殿,心下一松,忙道:“你看这里怎么样?我叫人退远些。”

“好。”

王氏立刻吩咐下去,自己也寻了个借口离开。

殿中只剩了采蓝、采绿侍奉元秀左右,这娈童看着柔弱,她们倒也不担心,只是均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元秀为什么会忽然要见此人。

“你叫什么名字?”元秀沉默了片刻,见那人俯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开口问道。

“卑贱之人不敢辱没先人名姓,阿家想叫什么都行。”那人显然从梅娘的称呼里已经猜出了她的身份,自嘲的笑了笑,清声回道。

元秀皱眉:“说!”她声音不高,却明显含了怒意。

那人不想惹怒她,只得有些无奈道:“我原姓穆,名望子。”

“听说你是杨太妃从教坊司中挑选过来的?”

“我本是左教坊舞部中人,虽然低贱,但也是靠舞技在教坊中得一席之地,太妃…”穆望子自说出名姓后便未再俯伏,而是直起了身,此刻可以清楚的看到他面上闪过的讥诮之色,“太妃要我做什么,我岂能反抗?阿家不必多问了,穆望子自知罪该万死,只求阿家赐下鸩酒一杯,了此残生!”

元秀盯着他,淡淡道:“既然如此,也不必鸩酒,掖庭宫中自有梁柱,本宫瞧你腰间束带虽然朴素却极为牢固,为何还要拖到今日?”

穆望子一怔,随即叹道:“蝼蚁尚且贪生——能多活一时,总是好的。”

“杨太妃从教坊挑了你本是打算送给昌阳公主的。”元秀理了理袖子,淡淡道,“后来因为昌阳公主偶然之间听到长安崔风物的名声,召进宫里一观之后一见钟情,你便没了用处。本宫奇怪的是,昌阳公主赐婚还是先帝在时的事情,这中间近三年时间,怎么杨太妃一直都留着你在宫里么?”

“阿家说笑了,太妃召我后不久,昌阳公主下降清河崔氏,我自然是回了左教坊所在的延政坊。”穆望子轻声道,“那之后不久,先帝驾崩,天下缟素禁丝竹宴乐,一直到了昭贤太后崩逝前,太妃才复召我进宫,谋算平津公主。”

“照你这么说,一切都是杨太妃指使你的?”元秀蹙眉问。

穆望子肯定的点了点头:“一切都是太妃的意思!”

“那太妃为何这么做?”

“我不过奉命行事,如何能知?或许是因为当年卢妃与杨太妃素来不和,所以太妃恨乌及屋,想要借此让大家厌恶平津公主?”穆望子淡淡道。

元秀哼了一声:“这天下能够叫平津公主看上的人多的是,杨太妃会愚蠢到非要找一个与她有关的人来做这件事?何况你还用了暖情香?”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七十七章 糊涂

[更新时间] 2012-04-07 21:57:39 [字数] 2708

穆望子平静道:“阿家随便怎么问,我总是这般回答的。”

“这不一样。”元秀摇了摇头,“凭你所作之事,此刻就算还没死,舌头也该绞了,可你还能过的不错,不必说我也知道,必然是有人在保你,这个人不可能是杨太妃,你诬陷了她,她想你死都来不及!而且她虽然就住在安仁殿,侍奉先帝这许多年,身边多少该有几个心腹,但还不至于能够在皇后的眼皮子下把手伸到掖庭宫里去!也不会是平津公主,如今平津公主已经去了封地,三五年内都未必会回来,何况她也未必在意你的死活。至于皇后,本宫想不出来她为何不灭你口?不管别人怎么问,你都这么回答,这是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活下去,是么?”

穆望子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沉默,元秀盯着他,冷冷的笑了:“问过你的人,至少有皇后、长公主并杨太妃这三人吧?你不怕她们,或者说保你的人,不怕她们…可本宫不一样,本宫不擅刑讯,但本宫可以保证,你若敢有一句虚言,本宫立刻就着人当殿行刑,将你活活打死!无论谁来求情都没用,哪怕是…”她轻轻吐出两个字,“大家!”

见穆望子眼中飞快划过一丝惶恐,元秀的心却沉了下去,她无力的扶住了手边的矮几,望着他喃喃道:“真…真是大家?”

“阿家…”穆望子深深叹了口气,“阿家这是何必?”他慢慢道,“有些事情,装糊涂反而比较好,不是么?”

采蓝、采绿噤若寒蝉!

“你们都出去!”元秀闭了闭眼,再睁开时,森然说道,采蓝、采绿不敢违抗,乖乖退出殿外。

足足过了小半个时辰,她们才听见元秀传唤,进去时,却见穆望子已经起身站在一旁,元秀端坐在榻上,面色苍白若死,眼睛却亮得可怕,见采蓝和采绿进来,只简短道:“去请五嫂来。”

王氏来的很快,她进入偏殿时,元秀已经收拾了情绪,神态平静道:“五嫂,这个人给我如何?”

“九娘?”王氏讶然。

“我想送他出宫,回头大姐从封地回来了,就烦五嫂告诉她,穆望子已经死了,怎么样?”元秀懒得解释,直截了当的说道。

王氏立刻敛起眼中的惊讶,和气道:“九娘既然这么说了,五嫂岂好意思不答应你?”她瞥了眼穆望子,“出宫的事情,便交给我吧!”

“不用了。”元秀摇头,“我亲自送他出去。”

马车辘轳的出了大明宫时,杏娘为王氏斟上了一盏热热的酪饮,王氏掩袖,将一盏酪饮一饮而尽,才觉得心口好过了一些。

杏娘有些忧虑道:“皇后的心口疼是不是又发作了?”

“倒没有,只是方才告诉九娘穆望子还活着并且就在掖庭宫时心里到底慌了下。”王氏叹了口气,“喝些酪饮好多了。”

“大家吩咐过若九娘询问此事就说穆望子早就被平津公主带走处死了,为何皇后还要和阿家说实话?”杏娘担心的道,“若大家知道,怕对皇后更加不喜。”

“我事事照他的吩咐做难道他就会喜欢我吗?”王氏苦笑着摇了摇头,“左右他都不会喜欢我,让我住这蓬莱殿也是因为我是王家女儿,而他要制衡韦杜,少不得要借助我五姓七望之力罢了。既然如此,我怎能不为自己考虑考虑?这穆望子如此棘手,一直留在掖庭宫里迟早成我心头大患,可却因为大家的叮嘱,偏偏不能拿他怎么样,难得今日九娘开了这个口,我怎能不巴不得把人送到她手里去?她是大家胞妹,就算把事情砸了,左右也有大家去心疼,不能全怨在我一个人身上!”

杏娘皱眉道:“奴就是想不明白这一点,元秀公主为何会忽然来索要此人?”

“昨天清忘观的事情还没有打听出什么消息吗?”王氏问道。

“没有!听昨日跟着元秀公主一行的人回禀,因清忘观是玄鸿元君独自修行之处,外人根本难以靠近,昨天只看到元秀公主带着薛尚仪与采蓝随瑶光进观,过了没多久,元秀公主便盛气而出,竟似拂袖而归!而薛尚仪紧跟在后,却看着比元秀公主还要生气些,采蓝则十分惶恐,就这么一路回宫,到此刻也未和解。”杏娘躬身禀告。

王氏皱眉:“我听母亲说,当初文华太后还在闺阁时将薛氏看成了亲生幼妹,疼爱有加!后来薛氏因为夫子俱死,心灰意冷之下因随文华太后之母入宫探望,移情九娘,从此一腔心思都寄托在了这位公主身上,平素教导倒比昭贤太后这个真正的养母还要苛刻些,九娘对她虽然呼为大娘,其实也当成了大半个生母看待…若有一刀砍来,只怕薛氏想都不想就会挡在九娘前面,究竟是什么事情会叫她们两个赌气成这样?”

“昨天元秀公主一行离开清忘观时,观中无人相送。”杏娘提醒道。

王氏思忖良久,没有头绪,只得叹了口气:“算啦,希望和咱们没关系!”说是这么说,她回想着方才元秀的举止,却怎么想都不放心,“就算九娘觑破了大家借此事来辖制我,可她为什么要插手?大家又没吃亏!吃亏的,到底还是我…她要走了穆望子其实是在帮我,难不成我这五嫂在她眼里竟比她五哥还要亲近不成?”

王氏有点哑然失笑,杏娘不确定道:“奴也不知道阿家为什么这么做…”

“穆望子…”王氏总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似乎疏忽了,她沉吟良久,蓦然脸色一变,“是了!这穆望子…他居然没死!”

杏娘不解其意,道:“皇后,他自然不会死,大家不是亲口叮嘱了皇后照拂他,寻着借口莫要将他交给平津公主,好好的关押在掖庭宫里吗?大家暗中使他在昭贤太后出宫前夜勾引平津公主,正是要以此拿住皇后治宫不严的把柄,以敲打王、卢两家,这穆望子乃是人证,大家怎会让他轻易死去?皇后为了不落一个杀人灭口的罪名,也未对他下手,他怎会不活得好好的?”

“大家只是敲打,并非真的要废我,至少现在还不到废我的时候。”王氏蹙着眉,冷静的思索道,“杜青棠固然被迫致仕,但他得先帝宪宗皇帝信任有加多年,当初怀宗皇帝沉迷于炼丹之术久不问政,宪宗皇帝从做太子时就代为听政,固然因怀宗皇帝的缘故多有牵制,却也非诸王可比,在宪宗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杜青棠相善,登基之后更是言听计从,甚至在郭氏之事上都听从了杜青棠的建议,郭氏满门只留了一位小郎君,这还是念在了文华太后的份上!足见杜青棠在前朝的影响,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大家登基才三年,如今杜氏不过是看似被逐出庙堂,其实杜青棠依旧在背后对朝政有所影响,这一点连我一介妇人都能看出,大家焉会不知?所以他如今再怎么不喜欢我,也不会动我的。”

杏娘咬着唇:“皇后的意思是,大家设计此事只是为了警告王卢两家?并无留下穆望子作为人证之意?”

“宫闱阴私,怎能明白公诸?”王氏苦笑,“这穆望子不管是谁指使的,原本早就该死了,他不但没死,而且还活得好好的…只怪我想得太慢——分明是因为他另有成竹在胸,叫大家也不敢轻易要了他的命啊!”

“他一个教坊中人出身,被杨太妃引见给昌阳公主做娈童的卑微之人,居然能够威胁到大家?”杏娘吃了一惊,王氏也觉得好奇:“方才真不该贸然答应九娘,这个穆望子,到底有什么秘密?”她喃喃道,“莫非九娘要走他,就是知道了什么?”

想到这里,王氏吩咐:“去打听九娘到底把人送到什么地方去了?若是可以,把穆望子悄悄弄回来!”

“是!”杏娘恭敬的答应一声,悄然退下。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七十八章 苏律儿

[更新时间] 2012-04-08 20:20:12 [字数] 2357

马车上了丹凤门大街,于文融低声请示:“阿家要去什么地方?”

“先去西市。”元秀低声道。

西市与东市一般,照例由纵横如井字的街道划为九块,因是长安最繁华的所在,也被称为金市,相比连城珍宝次第出的东市,西市的胡风更重,如波斯邸、珠宝店、货栈、酒肆等地方,不时可见当垆的少女深目高鼻、肌肤如雪,与中土人士大相径庭,甚至有些行人或车马之畔,还有肤黑如炭、身材矮小的昆仑奴亦步亦趋的跟随。

于文融将车停在了市口:“阿家想要买什么?”

“你带两个侍卫去寻中人,买一间独门独户的小院,价钱高些无所谓,但必须快,回宫之前要把事情做好。”元秀吩咐采蓝取出几片金叶子递了出去,“就记在你名下!”

于文融心头嘀咕,莫非元秀当真看中了同车的穆望子?但他嘴上可不敢多说什么,领了命径自去了。

西市果然不愧繁华之地,于文融去了不过一个多时辰,便带着一个四十余岁的男子回来:“娘子,这位就是中人,他说在旁边的居德坊就有一处符合娘子要求的房屋,若娘子有兴趣,可以现在就去看。”

于文融说完,他身后跟着的男子便上前一步,一手按胸对着车帘深深一躬,行得却是胡礼,声如洪钟道:“苏律儿在这西市做了二十多年中人,一向诚信可靠,西市附近几坊的房屋租赁,向来都是由苏律儿经手,苏律儿那里还有另外几处符合要求的宅子…”

“我的要求不高,也不用太大,居德坊的宅子是什么样子?”元秀问道。

“那是一处两进带一个小小花园的院落,原本住着一对大食来的父子,已经住了足足十多年,因为他们的生意即将转移到泉州去,所以才打算出售。”苏律儿笑着说道,“我建议娘子如果方便的话,就买下它,因为那对大食父子将房屋保养得极好,就在年前,还刚刚重新上过漆,并且他们走得很急,在价格上要求不高,甚至比如今的市价还要低一点。”

元秀隔着车帘道:“那就去看看吧。”

居德坊就在西市旁,苏律儿跳上车辕,指点着于文融路线,不多时就停在了一条幽静的巷子里。从车帘里看出去,只见两扇院门紧闭,墙头却露出了一丛桂树的枝叶,软风拂过,带来院内草木发生的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