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12-05-27 23:47:09 [字数] 4515

“阿家为何要邀李家女郎指导阿家骑射?”送走了李家姊妹,采蓝吩咐锦梳盯着小宫女们收拾着厅中,自己跟上元秀走进内室,疑惑的问道。

元秀随手褪了长帔,懒洋洋的道:“在这山里待得腻了,八姐和十妹又不在,寻个人说说话罢了,再者听说这李十娘骑射确实是不错的。”

“虽然如此,但这李十娘曾与七驸马…”采蓝说到这里住了声,元秀淡然道:“不就是她与崔风物自幼相善么?那算是多大的事情?先说连婚约都没有,单看她这会在绿园就晓得是被特意打发过来的,这件事情长安知道的人也不多,就是外面听见了,如今七姐已经下降,这件婚事还是父皇生前许的,人人只道是谣言,咱们这里先避讳起来倒是叫人以为是真的了。”

采蓝道:“奴只担心若昌阳公主知道阿家亲近李十娘,怕是会误会了阿家。”

“她虽然是我七姐,但就是昭贤太后生前也没有这样管过我的,我帮着她是念姐妹情份,但也没有为了她就要委屈我自己的道理。”元秀淡淡的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五哥打算弃了任秋对不对?你怕她因任秋之事迁怒到我头上来,抓住了此事朝我发作?不会的,七姐不是糊涂人,从我在她大婚次日就避出长安便该知道此事与我无关,更何况那任秋别说只是一介私生子,还是一个晚辈,哪有为了他来寻我不是的道理?”

“阿家既然想到了此节奴也不多嘴了,只是…”采蓝皱着眉,顿了一顿才小声道,“只是那燕九怀这几日忽然不见,却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他可还会回来?”

元秀听到燕九怀三字先是眉头一皱,顿了一顿才恢复了淡淡的态度:“他有事回长安去了,咱们回宫前他是不会出现的。”

采蓝明显的松了口气,趁机道:“禁军都是男子不能过月洞门,奴等虽然就近服侍阿家,可是实力着实太低,如今燕九怀既然离开,阿家莫如还是叫大娘住回来罢。”

“…”元秀抿着嘴,半晌才道,“你让我好好想一想。”

见采蓝默默屈了屈膝,她犹豫了下,到底问了出来:“大娘这几日好吗?”

“饮食清减了许多,精神倒还好,只是阿家这几日忽然变了许多习惯,厨下的人在大娘面前咀了舌头,大娘嘴上没说,但心里究竟着急…”采蓝话还没说完,元秀便冷笑出了声:“大娘怎么说也是我的乳母,虽然轻信了那起子背后咀舌的小人议论,寒了我的心,这才叫她单独住出去专心休养,但也断然没有随随便便的东西就可以在她面前放肆的道理!”

元秀毕竟是宫闱之中长大的,采蓝那番话看似在说薛氏关心她,其实却是表明因元秀令薛氏迁出竹楼,别院上下不免因此对薛氏有所轻视——元秀是薛氏一手带大的,如何不知道自己这乳母性情果敢,最不喜的就是私下议论是非,若是往常,这样的话谁敢到她面前去多言?采蓝说的好听,恐怕这些时候薛氏被发到旁边楼里去住,原本见还有小宫女跟去服侍,也许还不敢放肆,见隔了两日都没有被元秀召回,一个个都认为薛氏待元秀太过严厉,怕是要从此失宠,从前薛氏在元秀身边的时候,包括采字辈的大宫女都被她管得不敢越雷池一步,更别说小宫女们,许是几个眼皮子浅的以为得了报复的机会…

采蓝小心翼翼道:“奴都已经处置过了,虽然是那起子人不好,但奴也有疏忽处,还请阿家降罚!”

“你这个月的月例就不要拿了,另抄一遍宫规!”元秀对身边人素有宽厚之称,然而也是极讲规矩的,尤其薛氏对她而言更不相同,沉着脸,连最贴身的宫女也不客气的罚了,又道,“管着别院的也不是你一个,叫郭旁来见我!”

元秀亲自召见,郭旁来的很快,等他到了,见元秀一脸怒色,不由一惊,偷眼看了采蓝,却见采蓝递过一个稍安勿躁的眼色,只得先行行礼。

元秀也不叫他起身,只是冷冷的问:“本宫没来别院前,不知这别院中上上下下有多少人?”

郭旁不明其意,如实道:“回贵主,原本别院中连仆在内有六人,另有小人的子女并几个山中短工帮手。”

“那么本宫来后别院里有多少人?”

“贵主一行除了贵主外,随行侍从连禁军士卒共有百人不到。”

元秀眯起眼:“对比之下,这增加的确实太多了,也难怪郭总管会有点顾不过来!”

郭旁听到这里总算明白了大概的缘故,他先跪下请罪:“是仆无能!”复问,“不知何事疏漏致贵主动怒?”

元秀见他并不推脱,才敛了些怒色,淡淡道:“薛尚仪因惧夏,在到别院前在宫里用多了冰,身子难免暂时弱一些,这竹楼风凉是风凉,薛尚仪却有些受不住,因此本宫才特特让她去住了旁边的木楼,又另遣了人去伺候!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别院里竟传出来尚仪的非议,竟然有人跑到尚仪面前去说三道四,叫尚仪添烦?”

郭旁心里委屈得紧,先不说薛氏究竟为什么被赶到隔壁去别院上下心里都清楚,那几个跑到薛氏面前挑衅的人,他不是不清楚,然而他只是别院总管,还是郭氏旧奴,元秀身边随便一个粗使宫女,都是宫里人不说,却是比他更代表着元秀的体面,他又怎么敢说什么?能够私下里叫女儿透露给采橙,转叫采蓝知晓已经是尽力。

没想到这会儿事发了,元秀还是要迁怒到自己身上。

但他也知道此刻不是顶撞元秀的时候,便忍着气低头道:“是仆的不是。”

“自然是你的不是。”元秀哼了一声,“那起子不长眼的东西你可知道都是谁?”

郭旁踌躇了下,见采蓝站在元秀身后微微点头,这才道:“仆…知道。”

“那很好,宫里也不缺这几个人,从这会子起,就留着别院里罢。”元秀冷笑着道,她对近身之人,轻易不罚,当真惹她恼了,却是半点也不含糊,哪怕采蓝已经罚过了,她也不肯再用,听了这话,郭旁一惊,采蓝也急急道:“阿家,那里面还有两个锦字辈的…”

梦唐的规矩,宫女一般都是二十五岁上才放出宫,最多是在三十左右放人,有特别愚笨或者特别得了恩典的,才会提前,采蓝这几个人如今都已经快到了年纪,是绝对不会陪到元秀下降的,她们教导的接手之人就是锦字辈,近身大宫女那都是先凭着眼力从一群小宫女里先挑了出来,再带在身边一点一点的观察,认为合格后还要方方面面的言传身教,方能合格,可谓是来之不易。

尤其是这一批锦字辈当初更有昭贤太后与薛氏共同掌过眼的,其他那些小宫女也就罢了,一下子去了两个,可不是两三年可以轻易补上的。

更何况宫女总是在宫中侍奉的,哪怕是冷宫或者掖庭宫,甚至是行宫,紫阁别院不过是一座别院,还是文华太后陪嫁,连皇庄都算不上,叫几个正式进宫的宫女留在了这里,实在是处境尴尬。

元秀冷冷道:“锦字辈的?”这句话问的采蓝心头一寒,立刻什么都不敢说了。

却是郭旁犹豫着开口:“贵主,恕仆直言,几位宫人究竟是宫里头的人,这儿却是别院…”

“那么你说该如何是好?”元秀扫了他一眼,冷冷问。

“仆以为既然是宫人犯错,自然当交由掖庭处置。”郭旁道。

采蓝也赶紧附和道:“莫如明日就使于文融送她们回掖庭!”

元秀这回考虑了半晌才哼了一声,道:“既然你们两个都这样想,那便就这样吧。”

采蓝和郭旁都松了口气,复替人谢了恩,郭旁正要告退,元秀却叫住了他,道:“这几日的菜式听说都是你妻子指导采橙做的?”

“蒙贵主见问,贱内因久居山野,略知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也是给贵主吃个新鲜。”郭旁赶紧道。

元秀微微皱了下眉,片刻才道:“你们是本宫母后的陪嫁,听说郭家当年也是关中豪门、太原望族,你们是郭家旧仆出身,比寻常人懂得多些也是应该的,本宫不过随口一问,何必如此紧张?”

郭旁讷讷无言,元秀转头吩咐采蓝:“那套头面呢?”

采蓝亲自进去取了一方锦盒出来,打开却是一整套的赤金头面,手工精巧,分明是宫中尚宫局中司珍房的手笔,郭旁并不敢接,采蓝取笑道:“早几日阿家就命把这套首饰翻出来要赏下去的,再说又不是给总管的,总管做什么不敢接?”

听她这么说了郭旁才小心的接住,替妻子谢了恩,他下去后,元秀问道:“郭旁的妻子你可见过?”

“奴去庖下寻采橙时遇见过两回,他说的没错,那妇人年纪与郭旁差不多,面上确实有破损,瞧着像是早年被烫伤过,看轮廓与霜娘是很像的,做事也很麻利。”采蓝屈了屈膝道,“只是面上伤痕狰狞了些,阿家赏下的首饰虽然珍贵,奴想多半也只能做霜娘和雪娘将来的陪嫁了。”

元秀淡淡道:“这个无妨,左右是她们母女的,我是奇怪,郭旁虽然不叫这妇人到我面前来,但有意无意却总会叫我知道她…”她微微蹙了眉。

采蓝对紫阁别院的往事自也知道,这会一惊:“难道是郭家当年…”

“郭家当年与王家同为太原望族,虽然底蕴不及后者丰厚,怎么说也是钟鸣鼎食的人家,若当真是我的姨母或者其他什么人,断然没有委身奴仆以求全身的道理。”元秀沉吟道,“何况母后虽然是长女,但我比五哥小了九岁,西川事发时,最小的一个姨母也出了阁的,就是如今在山南的那一个。按梦唐律,已文定的女儿都不需担家族之罪,何况是她们?后来郭家之事又牵累到了姻亲们,才有两位姨母不幸…那两位姨母都是锦绣堆里长大,受不得那样的打击投了缳,再说当时几家人家都被禁军先围住,我那些姨母固然不柔弱,但如大娘这样身手的也就大娘一个人,想要跑到紫阁别院来,就是有人接应也难…”

采蓝想了想,道:“奴觉得那妇人虽然做事利落,但比之久居明堂的大家贵妇究竟不同,或者寻个机会阿家亲眼看一看?”

“这个就不必了。”元秀摇头道,“只看大娘到别院来有没有特别与她见面就知,我那些姨母,除了大娘,哪一个我还记得?”

“大娘…奴听那几日留意大娘行踪的锦水说,大娘对那妇人并不甚关心,倒是曾与郭总管密谈过一回,郭总管离开时脸色很不好看。”采蓝低声道。

元秀嗯了一声:“这别院是四舅舅精心营造,又送给了母后做嫁妆,留守在这里的人定然也是心腹,郭旁虽然不是头一任总管,却是那位老总管之子,总是会知道些内情的。”

采蓝见她面色迟疑,大着胆子问:“阿家可是想知道郭家族没之事?”

“我原本一点也不想知道。”元秀闭上眼,有些疲惫道,“人人都说族没乃杜青棠力谏所致,但就如同方才我故意要把那几个冒犯了大娘的宫人留在别院,逼着你和郭旁求我罚她们去掖庭一样…留在别院其实说是受罚,郭旁却绝对不会当真委屈她们什么,毕竟曾是我身边的人!但去了掖庭,那边的手段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尤其是我不开口说从轻处置!郭旁怕麻烦,而你担心不合规矩,这样罚她们去了掖庭变成了你们的主意…”她睁开眼睛笑了一笑,“回头宫人议论起来,定然会认为你们直接进言所致,却不想若我不点头,你们难道还能直接把人送到掖庭宫里去吗?”

采蓝郑重屈膝道:“奴知道,阿家不是怕担了苛刻宫人的名声,只是担心宫人因此更加嫉恨薛尚仪,奴也是尚仪教导出来的,有道是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奴帮尚仪说话,总比阿家直接出面好。”

“父皇若当真要留郭家,杜青棠再怎么坚持谏议又有什么用?”元秀淡笑着摇头道,“只看六哥就知道了,若杜青棠能够做主,那时候郭家已经族没,母后去世,五哥除了一个嫡子的名份,上边二哥乃崔太妃所出,本身也学问也是极好的,三哥是平庸了些,六哥那么讨父皇欢心,他和杜青棠无怨无仇,反而极尊敬杜青棠,杜青棠岂有不期望他继位的道理?”

她此刻说的涉及前朝储君之位,采蓝顿时噤了声不敢接话,好在元秀也不以为意,自顾自的说下去道,“这是杜青棠不想插手此事吗?无非是因为他早早看穿了父皇虽然有所摇摆,但到底没能狠下心来罢了——他之所以坚持对郭家的处置,不是他定要与郭家为难,而是因为,这是父皇的意思,父皇那样英明的人,杜青棠若不是能够处处对他的意思心领神会,又岂能在前朝那样的蒙信任?”

“郭家固然是我外祖家,但父皇何尝不是更亲近?”元秀悠悠道,“这是大娘数次在我面前提起此事我都不想继续说下去的缘故…然而如今却是由不得我了!”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二百零五章 仙奴

[更新时间] 2012-05-27 23:47:39 [字数] 2000

李十娘初为人师,兴致极高,前一天她走的时候与元秀约好了,翌日一大早就精神抖擞的过来叩门,因说好了这日先练骑术,她穿一袭赤红如火的男子袍衫,乌黑的长发以一支竹节顶簪挽住,摘了耳坠,只拿两根白玉短针穿住,面上淡施一层脂粉,又将眉刻意描做了英气勃勃的剑形,蹬着小蛮靴,拿了同样赤色的长鞭,笑眯眯的进了月洞门,与得了讯正要出去的元秀险些撞到了一起,惹得两人身后随从都是一阵惊呼。

“臣女参见贵主!”李十娘没想到元秀已经出来了,连忙脚步一顿,才免了撞上去,她因今日作男子装束,礼也是俏皮的行了个男子的礼仪,元秀定睛上下一打量,见她浑身上下朝气蓬勃,也不禁起了顽心,眼波流转,就递了一个媚眼过去,嘻嘻笑道:“这是谁家小郎君?生得这般俊俏,也不多带些侍从就敢出来,难道不怕被人路上掳了去么?”

元秀今日却未作男子装束,她梳着双螺髻,髻上分缠着拇指大小的珍珠串,面上未施脂粉,却在眉心贴了翠钿,描远山眉,唇上染丹,穿了橘色襟袖绣有瑞锦纹的胡服,虽然尚未完全长成,看着却已经亭亭玉立,眼波一飞,自有一股风流之态,李十娘在长安贵女里不只是骑射拔尖,就是口舌上也素来不输人的,听了元秀故意调笑,不假思索,顺势把自己当做了男子,拱手笑道:“若是小娘子你,何必掳人?只须笑上一笑,小生说什么也要跟着走了!”

“既然如此,那便请小郎君跟过来罢!”元秀掩嘴格格笑道,她身后于文融也跟着凑趣道:“李家娘子这身打扮,若是离远些看了,还真要当成了郎君。”

“她啊,不是打扮。”元秀背着手,笑吟吟的望着身旁略略落后的李十娘道,“十娘子眉间有英气,哪怕是做女儿妆,也比常人多出几分爽朗。”

李十娘自嘲道:“想是臣女自幼跟着兄长一起舞刀弄枪多了的缘故,兄长做梦都盼着臣女能够添几分闺阁女儿的贞静之态呢。”

“做兄长的总是多操心些。”元秀倒被她这话勾起了同感,“本宫少时临帖,喜学魏碑,一开始的时候今上见着了总要夸奖一番,到后来总算写得有些样子了,今上却又叫我得了空也临摹临摹卫夫人簪花体,说是女儿家的字纤秀绢丽总是动人些。”

“贵主说的真真是一点儿也没有错!”李十娘拍手道,“当初才学骑射时,兄长惟恐臣女学不会,教导得极为上心,待臣女如今都会了,他却后悔起来,直嚷着说早知道今日当初绝对什么都不教臣女,好让臣女死了心去学女红针线!”

元秀认真看了看她,叹道:“本宫实在想不出来,十娘子拿针线是个什么样子?”

“贵主这话可算不得取笑,就是臣女自己也想不出来那是什么样子!”李十娘朝她眨了眨眼,两人边走边说,居然聊得极为投契。

……………………………………………

河南,平津公主府。

藕花水榭本就是在湖上筑起,借着近水的清凉,又另放了许多冰盆,饶是如此,平津公主还是感到一阵阵的躁热,被她瞪了一眼的两名宫女都是一惊,赶紧加大了打扇的力度,只是力气用大了,宫扇带起的声音也大了起来,平津公主听着心烦,正欲出声打发她们下去,水榭的门却被人推开,看到来人,两名宫女顿时松了口气。

平津公主不必回头也能听出来人足音,果然脸色略略和缓下来,转过头,道:“仙奴?”

仙奴着一身宽大的紫袍,以他的身份,原本是无资格穿朱紫之色的,即便要穿,也当是舞衣,但这一身紫袍虽然刻意做得宽大,却是仿了魏晋时候的古风而为,非是正三品上的官员皆可不穿。

他肌肤甚是白皙,被衬托出一种近乎皎洁的光泽来,见平津面颊微赤,鬓发蓬松,先摆手叫宫女退下,复到旁边倒了一盏凉茶递上。

平津取过喝下,问道:“蛮儿这会在做什么?”

“我方才问过了蜻蜓,她小睡还未醒来。”平津到了封邑,因未曾带卢涣过来,便将这边上上下下都交给了仙奴打理,这仙奴虽然是娈.童出身,但在长安的长公主府里看了多年,照着卢涣的行事,居然也管束得当,平津由此越发信任他,此刻听了回答便温言道:“你多有辛苦了。”

仙奴目光脉脉的望着她,眼波流转,他本就面目秀美,此刻似嗔似怒,越发风情无限:“替娘子分忧是份内之事,娘子这么说却是对我多有不满了?”

梦唐的风俗,宫禁中称公主为阿家,其余通常情况下都呼为贵主,娘子却是寻常人家呼以女主用的,平津公主的家令因为出身其母卢丽妃同族,当初平津刚开府,对他多有倚重,便让他唤自己做娘子,以示亲近,仙奴亦然。

自到封邑后,仙奴打理诸事,陪伴平津的时候却少了许多,今日他忽然前来,虽然打扰了自己小憩,平津心里到底有些惊喜,此刻见他不依,便笑着携了他手赔罪道:“这是本宫的不是了!”

仙奴这才正了正脸色,简短道:“长安出事了!”

“嗯?”平津公主握着他手,才起的一点旖旎心思顿时熄灭,微微变色,“任秋一案有变故?都有谁被卷进去了?”

“目前还不清楚,但——主审此案的孟尹遇刺!”仙奴皱起眉,“如今已是六月中,偏生元秀公主的笄礼距今只得一个月,长安忙成一团,却不知道圣人还会不会召娘子回去?”

平津公主食指点着香腮,肃然道:“你把事情说详细些,说不定…”她勾起嘴角,“恰是如此,本宫才更容易返回长安呢?”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二百零六章 太乙池

[更新时间] 2012-05-28 21:35:42 [字数] 3982

终南山秀峰丽肌、翠屏千面,虽然山间道路难与长安坦途相比,却胜在了景色上边,李十娘自恃骑术了得,但因元秀身份尊贵,到底还是选了条相对平坦的道理,这条山道却是往翠华山去的,翠华山峰奇洞异,上有清池古庙,尤其有一口太乙池,乃是本朝天宝年间地动形成,是山间天然下陷的一处湖泊,四周俱是高峰环列,池上碧波如镜,山光水影映入湖中,说不出的旖旎秀丽。

元秀听李十娘介绍得有趣,驰骋之间便问道:“十娘子对终南山倒是熟悉,本宫听说你在城中名声响亮,只当你鲜少离开长安。”

“贵主不知,臣女虽然不似薛尚仪那样夏日里恹恹到了一动不能动的地步,但素来也是怕热的,长安宅子里面固然有冰盆驱散暑气,可整日里关着门户闷也闷死了,这翠华山上除了太乙池,更有一处风洞,虽盛夏也是凉风飕飕,寒意沁人肺腑,风洞之北,更有一处冰洞,这会子里面还存有坚冰,当得起寒气逼人四字!”李十娘得意道,“从我八岁起,每到入伏都要到终南山来避暑,最爱跑的就是翠华山,便是觑中了那两处地方,只可惜翠华山上好些的地儿都建了道宫庵观,再往下却又不能避暑了。”

听她言语之中,很是遗憾不能在此山上有一座避暑别院。

元秀眯了眯眼,淡笑道:“这是你挑剔,这些地方也不是不能借宿。”元秀虽然没有到过翠华山,却也知道翠华山下有太乙、翠微二宫,其中后者还是本朝太宗皇帝时所建,本就是做避暑的行宫用,太宗皇帝大行便是在翠微宫中含风殿上,可惜元和中,翠微宫便废弃为寺,所谓践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圆,固然从玄奘西归后,此处成了密宗胜地,信徒如云,香火旺盛,但对比太宗皇帝时候的昌盛,究竟是一种物在人非的惆怅。

“这时候还好,若是本月初的时候,就是想借宿也有些难,须得提前与看中的观里招呼方可。”李十娘没有察觉到她心绪,扬着马鞭指着远山道,“翠华庙会连开三日,从本月初一到初三,最是热闹不过,去年臣女随七姐和兄长过去,还买了许多乡野趣物,可惜今年错过了。”

“本月初?”元秀略想了想,就知道李十娘为什么本月初会错过了——那时候她正卧病在床,不无遗憾道,“七娘也真是,若与本宫说一声,本宫也去瞧一瞧热闹呀!这会错过了,下一回难道要等到明年不成?”

李十娘嘻嘻笑道:“七姐一向不爱热闹,去年还是我硬拖了她去的,今年怕是自己也忘记了,这才没有提醒贵主,不过她就是想起来也不敢说的,贵主没有去过,不知道庙会上面人有多少——不提终南山中居住的山民并附近县中人氏,就是长安也有许多人会特特过来烧头几柱香,毕竟翠微寺的香火一向传说极为灵验,去年七姐为着她夫婿姑母的身子还特特去求了回签呢!”

元秀不免问道:“这郑家娘子身子很弱么?只是为何只得卢家姊妹陪着她来别院住,她的夫婿并其他子嗣呢?”

“这位郑家姑姑就是生卢家二十六娘时难产才坏了身子,冷不得热不得。”李十娘随意道,“卢家二十六娘还有一个同母的兄长,按着排行该是卢十八郎,只可惜丰淳元年时,卢十八郎因病逝世,郑家姑姑由此大受打击,她本是卢家六房的长媳呢,那之后什么都不想管了,就是自己院子里也都交给了卢二十六娘,二十六娘那会年纪小,多亏了堂姐卢二十五娘手把手的教导,去年的时候,六房次子的长子娶了妻,郑家姑姑便索性把事情交给了才进门的新妇,专心养病,这一回到紫阁峰,说是调养,其实啊多半还是为了叫她能够散一散心。”

“怪可怜见儿的。”元秀叹了口气,想起不久前长安传来帝后和谐的消息心里到底松了口气,“只是卢二十六娘可有其他异母兄弟吗?”

“郑家姑姑这场病也和这个有关系,原本卢十八郎在,六房长子长孙的名份也没什么可争的,郑家姑姑就这么一个儿子,这会卢十八郎去了,六房长支总不可能无人继嗣,卢二十六娘另有三个异母兄长,下面还有一个异母弟弟,姊妹且不去说——按着郑家姑姑的意思,她是想要挑那个最小的郎君到自己膝下养,那三个年长的待成了婚便都打发出去,留着幼子看家,偏生卢家世伯要循古礼,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想要把最年长的卢十九郎记到郑家姑姑名下,两下里争了几句,郑家姑姑原本性.子温和,自卢十八郎去世便急噪了些,说着说着便僵了。”李十娘道,“上一回臣女陪七姐过去探望她,她还提到了这事儿呢,就是不知道卢家世伯可点了头。”

卢家的家务事,元秀并不插话,只道:“卢家二十五娘并二十六娘听着排行正好相接,看为人处事,二十五娘却比二十六娘要稳重许多,听你说着她们关系极好,不是一个房里的吗?”

“二十五娘是八房的,不过其母与郑家姑姑同族,加上年纪相仿,是一起长大的,关系倒是比亲姊妹还要好些。”李十娘指着前方看似不远处的一座山峰说道,“贵主请看,那一座就是翠华山了,咱们得把马寄在山下爬上去。”

元秀低下头来看了看自己足上的靴子,抿嘴笑道:“这个不怕,这时辰山上该有斋饭罢?”

“臣女最不爱的就是这一点。”李十娘抱怨道,“翠华山因是道家盛地,山上不见荤腥,那些素斋做的再好,说什么引得许多长安富贵子弟争相来尝,臣女吃过几回,到底鲜美不足。”说完又看了眼元秀,自嘲道,“臣女粗鄙,让贵主见笑了!”

这一点元秀也是深以为然,不过端着公主的架子,她却不能像李十娘这样说得直白,只道:“偶然一回,且忍耐下罢。”

虽然翠华山的山影近在眼前,山路曲折,到底又跑了小半个时辰才到了山脚,两人分别下了马,又留了人在山下守着马匹,袁别鹤打量了下山高,皱着眉对元秀道:“贵主这会登山,若还要在山上游览片刻,恐怕回别院时天将暮,山间道路黑暗,马却是走不得的。”

他们来时的山路虽然是修葺过的,然而许多地方都是一侧靠山,一侧危崖,再者山高林密的,胡乱蹿出了一头猛兽,仓促之间误伤了元秀,禁军上下都难以交代。袁别鹤再愚笨也不敢冒这个险,此刻便流露出阻拦之意。

李十娘在旁听了,见元秀面有踌躇,便道:“其实山上也是可以借宿的,翠华山风景秀美,如今又恰好是庙会散去之时,贵主不如索性在上面住上一晚,待明日再回别院。”

她说的轻松,袁别鹤等身负戍卫之责的人却不赞同,跟来的采绿也道:“十娘子早些没有说到这样的打算,奴什么都没带,阿家若是住在这里,旁的不说,连换洗的衣裙也没有呢。”

“这…”李十娘虽然性.子直了些,究竟不笨,听出采绿话中有所暗指,赶紧分辩道,“臣女可没打算叫贵主在山上住,只是听了统军使的话,想叫贵主玩得尽兴些,或者咱们先不上山去,就到旁边翠微寺或太乙宫去瞧一瞧?”

元秀可不想去这两个使她缅怀盛世喟叹今时的地方坏了自己的心情,便道:“本宫很想看一看你说的风洞与冰洞,行快一些的话,想来是赶得上的。”

见她坚持,袁别鹤等人虽然为难,但也不敢阻拦,只好同意。

翠微山在终南群峰之中并不算高,山势也非陡峭,秀丽却是数一数二的,元秀虽然是女郎,但数月的骑射练习下来,又有李十娘陪着一路指点风物,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累,转过浓翠浅碧掩映的山道,眼前豁然开朗,但见一泓碧水悠悠,湖平如镜,倒影出群峰秀影,并蓝天白云,四周鸥鹭翩飞,当真如同世外桃源般!

元秀站在湖畔吐了口气,赞道:“太乙近天都——这太乙池当真如天上落下一般!”

“贵主看那边。”顺着李十娘指的地方看去,却见是几艘小舟,“泛舟湖上不希奇,可这太乙池是山中地动水出形成,舟行其上可穿行于峰峦之间,飘飘然如欲乘风归去,上几回都是人多时来的,难以体会那等闲趣,这一回…”她正说的兴高采烈,忽然采绿用力咳嗽起来,李十娘看着元秀大感兴趣的目光这才醒悟过来,赶紧住了口。

只可惜元秀已经在问了:“那些舟船都是哪里来的?是附近山民放在这儿专门供人泛舟的吗?”

“这倒不是。”李十娘见她问了,只得继续解释下去,“别说贵主这样的身份,就是臣女,这样的舟船,轻易也难踏上去的,这上面的舟船只有少许是山民放在这里捕鱼用,其他一些,要么是附近观庵中所置,要么就是有的人家特特买了使人放在这里,等来时候用的。”

她道,“臣女兄长就为臣女与七姐买过一艘,只是平素不在这里,贵主若想乘坐,不如臣女使人去叫过来,那小舟倒还干净。”

察觉到袁别鹤和采绿的怨念,李十娘赶紧解释:“风洞和冰洞都在池之西北,从咱们这儿过去,乘舟比行路其实也慢不了多少,更能看些风景。”

“你家舟船在什么地方?”元秀问道。

“贵主请稍待,臣女这就使人去问。”李十娘吩咐了自己的使女,那使女立刻向着某处匆匆而去了。

元秀注意到她去的方向,不由道:“那儿似乎有些房屋,不是说这里寻不到合适做别院的地方么?”

“贵主不知,早先翠微宫建在这里,乃是笼山为苑,谁敢把别院修到这里来呢?”李十娘解释道,“后来翠微宫废弃为寺,倒是可以了,但玄奘法师自天竺取经归来,密宗在此大兴,香客络绎不绝,却也不怎么选得出宅基所在了。”

风水之说元秀并不精通,但李十娘话中之意已经明显,便点了点头。

李家的小舟来得倒是极快,划船的船夫虽然年纪已长,两鬓斑白,却面目端正,看着很是忠厚老实,他把小舟停到了附近,跳上岸来,先对李十娘行了个礼,叫道:“十娘子带了贵客来?昨天小老儿刚在山间猎了一头獐子,一会可要去尝一尝?”

李十娘瞧着与这老者倒是极熟的,未经元秀准许,也未透露她的身份,只道:“这回看了风洞与冰洞就回去,下一回再尝罢。”说着对元秀道,“易丈的媳妇做野味是极好的,绿园那边的厨子还特特向她讨教过。”

易丈复向元秀行了礼,他不知道元秀是谁,只当是与李十娘差不多的身份,笑着招呼道:“小娘子可也是十娘子左近邻舍?下一回过来若是如十娘子般不喜素斋,不妨去小老儿家用些,旁的不敢说,山中野味总是有些的。”说着指了指山下某处,“就是那边椿树下。”

元秀抿嘴笑了笑道:“若下一回来倒确实要去瞧一瞧。”

赵郡李氏的女郎说好,她还是有些相信的。

“贵主,他这小舟…”袁别鹤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低声提醒。

被他这么一说,元秀才发现,李家放这里的这艘小舟,精巧干净都有,只是连上了艄公易老丈,怕能载的也就那么五六人…元秀与李十娘自然是要去的,加上两人的使女,这小舟就差不多了,但,李十娘子或许还不要紧些,袁别鹤又如何敢叫元秀公主就这么跑去游览那两处洞穴?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二百零七章 再见长生子!

[更新时间] 2012-05-28 23:11:24 [字数] 3800

“小老儿这舟船确实不足以载诸位过湖。”易老丈听了元秀的疑虑,却并无为难之色,而是一指附近那几条小舟,笑着道,“不过那边的舟船也还算干净,只要要委屈几位郎君了。”

元秀看了眼李十娘,李十娘会意,拉着她到旁边道:“贵主且放心,先不说咱们今日到这里来是一时兴起,上几回,臣女家的护卫也是另租了小船跟在旁边的,这易老丈世居附近,为人甚好,臣女的兄长才托了他照拂这舟船,何况翠微寺附近多是密宗信徒,惧怕上苍报应,不敢说都是整日里吃斋念经的修士,品性都还尚可。”

“你既然敢打包票,那便叫袁别鹤他们另外登舟罢。”元秀想了想,道。

袁别鹤却执意要与元秀在一起,他与禁军今日都穿了便服,但因他为统军使的缘故,年纪略长,气质也更沉稳些,易老丈见他坚持不肯和元秀分开,却是想左了,不免好奇的看了几眼元秀,却是拿她和袁别鹤当做了一对。

元秀自是不知易老丈的想法,这太乙池本朝才现,却声名鼎盛,舟行其上,越发觉得水碧如玉,镜如镜,但远处波光粼粼,恨不能投身其中,时或见游鱼穿梭过舟旁,元秀禁不住俯近了船舷去抓,小舟随之一晃,袁别鹤忙道:“贵…九娘子小心!”

小舟地方不大,他这么一叫虽然声音不很大,易老丈却听得清楚,爽朗笑道:“那位郎君且放宽了心,这湖上无风无浪的,小娘子们就是活泼些也没什么,小老儿早年在河上待过,如今年岁大了比不得当年,操条小舟倒还使得。”

易老丈自信,袁别鹤可不敢全信了他,元秀被他打断,只得悻悻收回了手,问道:“风洞是哪边?”

“就是那里。”李十娘指给她看,却见远处绿树之中露出了两块高大的山岩,李十娘所指的方向正是岩石中间。

易老丈见元秀不再对太乙池感兴趣,暗自加快了摇橹的速度,小舟箭也似的划开湖面,不多时,就到了风洞前,他择了一处干燥稳固的池岸,自己先趟着水踩了上去,试了试地面,方重新回到舟上,搭好了跳板,请众人登岸。

袁别鹤先命两人的使女上了岸,李十娘问元秀:“九娘子可要我扶你一把?”

元秀朝她摆了摆手,她才踏上跳板时虽然摇了摇,但很快站稳,轻松的跳了下去,一行人都上了岸,却见另外租的两条小舟还有些距离,元秀见风洞就在眼前,已经可以感到四周明显比湖上更凉爽,便道:“咱们先进去看看。”

不待袁别鹤阻止,她已经举步向洞中走了去,李十娘自然也跟上,绕过了外面的几丛碧树,但见这风洞恰是夹在了两座巨岩之间,整个洞穴高约六丈,深处因无灯火,影影幢幢,看不分明,才到洞口,便觉一阵冷风卷出,一行人都穿了夏衫,此刻身上都是一寒——元秀忍不住道:“果然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站久了其实也冷的。”李十娘惬意的拨了拨鬓发,笑着道,“幸亏咱们乘舟过来,方才爬山出的汗都干了,若不然孔窍未合就过来被这风一吹,身子弱些怕是要就这么染上风寒的。”

“这风洞已经这样凉了,也难怪冰洞在这时候还能存住了坚冰。”元秀感慨道,“造化当真奇妙。”她见洞中黑黝黝的,便先不进去,而是站在洞口问,“里面都有些什么?”

因易老丈在湖边看着小舟,这时候众人便恢复了原本的称呼,李十娘道:“臣女第一回来时也很好奇,兄长特特让人下山去寻了一个气死风灯来照亮周围,其实就是那么一个洞穴,里面什么也没有…哦,有时候也会有些附近的山民,拿些容易坏的东西过来暂时放着。”

听她这么一说,众人顿时也没了进去的兴致,采绿探头看了一看,笑道:“这地方说起来也是常有人来游玩的,怎也无人做一做好事在里面点一盏灯?”

“你却是忘记这洞叫什么了?”闻言李十娘不禁抿嘴一乐,元秀嗔她道,“就算是气死风灯,你瞧这里的风上下左右的吹着,指不定就灭了,而且里面反正没什么景物,附近山民还有借它储物的打算,难道点着灯叫你看清楚了好顺手牵羊么?这样子黑黝黝的如咱们这样在洞口看看就是,反而不会进去动他们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