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之,王玉溪与周如水不约而同看向对方,四目相对,会心一笑,都是点了点头。

眼看天清气朗,这舞板桥灯已是板上定钉。又鹏城的规矩,是每户都可抬一桥的。遂己时,已有衙役挨家挨户去问众人,家中可要抬桥?

问到驿站时,王子楚正握着笔要给自个的兔儿灯提字。却他愁的很,小眉头早已蹙成了一团。

一桥板上可支三只彩灯,遂他们也恰是三人均有,真未有亏待谁的。

王子楚亲手扎的兔儿灯就在最中,被周如水与王玉溪的彩灯一左一右护着,长长的兔耳贴着红彩纸,别提多喜庆。

只方才提字之时,王玉溪所提,乃是“一生所寄”。到了周如水,又提了“乐在其中”。

这直将王子楚看傻了眼,小童面上懵懵,左瞧瞧自个兄长的彩灯,右瞧瞧自个阿姐的彩灯,再瞧一眼不远处等着伺候的夙英,圆乎的小脸上,神情也是十分的严肃。

想着夙英教他,板桥灯便是天增岁月人增寿,祈福祈天祈平安。往年里,提的都是甚么风调雨顺,八方进宝,五谷丰登,万事其昌,千祥云集的。再瞧一眼王玉溪与周如水提的字,他窝着小拳头握着笔,脑袋瓜里忽的甚么吉祥话都没了。

好在他也聪慧,虽是被闹了个为难,倒却未真被难住,不一会就提着笔趴去兔儿灯旁,悉悉嗦嗦比划了起来。

待小人儿再抬起脸来,直是成了花猫,满脸的墨色,像是街边卖的芝麻包。却他一脸的喜气洋洋,别是神气的指着自个的兔儿灯道:“提好啦!”

周如水先一步凑上前去瞧,这一瞧也是失笑,问他:“你这是画的甚?”

王子楚得意地扬起下巴,指着那兔儿灯道:“这是阿姐,这是三郎,这是小五,还有这!”王子楚怪不好意思地瞅周如水一眼,肥嘟的小脸仰起,别是可爱,弯着眼睛道:“这是阿妹!”

“阿妹?”

王玉溪看他一眼,来了兴致,凑近了些瞧他的灯笼。阳光下,他清俊的面容如是阳春白雪一般,衬得那本当平平无奇的灯笼都价值连城了起来。

他这么一问,王子楚才露出些许羞意,瞅着周如水,怪不好意思道:“娘亲生的孩儿,自然就是阿妹啦!”

闻言,周如水面靥生娇,直是轻咳一声,面上装的是淡定非常,实际广袖下的手指早就微微倦起,羞道:“这也太乱了些!”

一旁,王玉溪挑了挑眉,望着她们二人,面上的笑意真是越来越浓。他沉静的目光瞥了一眼那兔儿灯上被牵在中间的两个小人儿,半晌,却未多言,不过勾着唇揉了揉王子楚的脑袋瓜,嗤了他一声:“顽劣!”

这日未时,城中传来了三声铳响。响声一停,板桥灯所需用的龙头龙尾便披着红布,在敲锣打鼓声之中被簇拥着请了出来。

随之,家家户户都放起了炮仗,谓之祈安,谓之接福。

再至申时,城中百姓皆是自发跟随祭司一道,敲锣打鼓,祭司土地,敬天,敬地,宣告今夜将出灯的喜讯。

又至酉时,宋几亲自做了龙头手,与一长者一齐率先撑起了龙头。紧接着,锣鼓声响,家家户户都点亮了自个板上的彩灯。孩童们从四面跑来,在一阵“日吉良时大吉昌,今日出灯最相当,风调雨顺五谷丰,国泰民安丁财旺。”的喝彩声中,脆生高唱:“龙嘴一呀张,财喜进家!”“龙头一呀搭,保国又保家!”

就在这一声声喜庆无比的叫喊声中,家家户户的板桥灯都拼接在了一处,大伙以肩扛板,很快,城中的队伍便蜿蜒了起来。

因着王子楚实在小,论个儿压根扛不住板,这时,待夜里锣鼓声响了,他便只好跟在王玉溪与周如水中间,倒如他自个画的兔儿灯似的,小小个人儿被护在最中。

呼呼啦啦的板桥灯队伍一路往前,队伍所经,但凡有宅舍的,家家户户都会放响炮杖,有的甚至还在家门前点起了香烛迎接,不论是谁,口中喊的都是,“天佑吾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有所谓,春为岁之首,烛乃光之源。鹏城百姓心手所持,做活龙轻舞,不过是为这最朴素,亦也最诚挚的夙愿,天地泰和些,叫风调,叫雨顺。家国不受外扰,有安居之所,有仓粮可食。

烛光所到之处,璀璨夺目,蔚为壮观。一盏盏彩灯绕城一周,飘忽旋转,时暗时明。

当所有人都在喊,“天佑吾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时,周如水却觉眼中酸涩,不觉便放慢了步伐。

她忽就觉得,过往一切皆是无错。过往的那种种,她做过的事,吃过的苦,受过的罪,均未有错。她前世抱憾终身,盼的就是如今这生机勃勃的周土。哪怕如今有外敌之患,哪怕她曾无数次的迷茫,却看见今日这一幕,她仍觉得值得。

既是值得,便该无所怨。

她下意识地抬头去看就在她身前的王玉溪,他们的肩头都扛着板灯,他始终在她身前,却又配合着她的步调。

队伍之中,有的妇人已是汗流津津,十分疲累。却她丝毫也不觉着累,就像腿边无忧无虑嚼着糖龙放肆奔跑的王子楚一般,她的肩头其实未有甚么重量,所有的沉重,从一开始,就都被王玉溪给扛了起来。

他独自扛走了所有的重担,就如他所言,若是未解,便会叫你恨我一辈子了。

她并不傻,只是有些痴。因着有些痴,便就会遁入迷洞。只因那是与她前世一般的痛,只不过前世那痛是真,如今这痛是假。

他亲手布下了迷局,他为她,为她周家,为这鹏城百姓,为这天下百姓扛下了一份重担,却无人知他所为,无人谢他深恩。

彼时,她怨愤犹在,她不住问他:“若是我永不谅你,你悔么?”

彼时,他望着她,眉目如画,眼中含情,他是巍峨的高山,他是云端的智者,他是她多情的郎君。却那一刻,他依旧无有犹疑,他道:“不悔,哪怕只为一时的太平。”

他还有的话未说出口,却他今日写在了灯笼上,他写,一生所寄。

他一生所寄在何处?不难猜,在她,在她所愿之昌盛周土。他与她所求,从来都是一致。

世道变得太快了,快到往昔的记忆都几乎要变得模糊。她这才想起了那年赏花宴时,地动山摇,哀声遍地,他去而复返,在众人的慌乱之中燃起了烟火。那烟火轰然而起,照亮了夜空,照得昏暗的峡谷亮同白昼,照得她的心暖如泡在温水之中。

他问她:“知危难避,却迟于自救,小公主不怕枉送了性命么?”

她泪水汪汪,又是依赖,又是委屈,亦是低低反问他:“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三郎何故去而复返?”

彼时他道,“皆因阿念在此。”他还道:“百年琅琊王家,本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回首看去,从始至终,他都未变过。

只是她,不知他深情。

满城的灯火如龙般游走,就在这喜庆的欢呼祈愿声中,周如水却是泪流满面了。泪水自她眼中簌簌落下,她的视线都变得模糊。

终于,脚下一趔趄,她直是要摔倒在地。

这一摔,惊得王子楚下意识就喊:“莫要踩我娘亲!”

王玉溪更是须臾就回过身来,搂住她,抱着她摔坐在地。他用自个的身躯护着她,直是一把将她抱起,又不忘牵住王子楚,一面往无人之处避去,一面焦急问她:“阿念,摔着哪儿了?”

周如水就怔怔在他怀中,听了他的话,泪水愈涌愈凶。

她这般哭,他的眉头更是蹙起,又是急急问她:“哪儿疼了?”腿边,王子楚也在一旁急得跺脚,一声声阿姐,阿姐,全是心疼的叫唤。

泪止不住,想笑,却也笑不出,她就这般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的望住王玉溪,哽咽道:“未摔着,不疼。”

“真不疼?”王玉溪看她的目光带着心疼的审视。

“不疼。”

“那便莫哭了。”见她眼中含真,王玉溪这才松了口气,回过神来,先是安抚地摸了摸王子楚的小脑袋瓜,才又望住周如水安慰道:“阿念怕是不知,摔了反是吉事。这一摔,便不光是拜了龙神,就也拜了土地翁。是老天爷赐福,会家国安康的。”

他声音徐徐,全是叫人安定的力量。

周如水望着他清晖如月的眸子,心中酸楚涌胀。

她抬起手来,轻轻地抚上了他的眼眸,泪水涟涟,软软地,低低地说道:“三郎怕是不知,你夜夜为我支更之时,我都想唤你进屋。既知这太平日子,得一日就算一日,我又何必枉费?毕竟你不是旁人,你是我的夫君,是我的夫君呐!”

第223章 机关参透

这般脱了队, 三人也未再追上,索性牵着王子楚回了驿站, 兀自逍遥。

按照鹏城的惯礼,这各家的灯板在今夜用过了, 便会摆在高处, 等着来年再用。而他们自然不会常居鹏城, 遂, 亲手做的灯板用过一次,便已是无用的了。

只三人都舍不得扔,王子楚更是瘪嘴道:“阿姐!小五把它扛回去,来年咱们再来!”

“这多费事?“周如水摇摇头, 编贝般素齿比月光还皎洁,又在王玉溪怀中笑话他:“你可扛不起。”

知是如此, 王子楚更是急得跳脚,小短腿可实在地在石板路上蹬了蹬,和撅蹄子的马儿似的, 撇一眼后头炯七手中的灯板,满心不服气地挺了挺小身板, 耍滑头道:“说不定能成呢?小五力道可大了!宫里的杏树都被小五推倒啦!”

他是童言童语,别样神气,周如水听来却是一怔, 神色沉了一瞬,才又笑眯眯睨着王子楚道:“这可真不巧,只是此一时彼一时, 若真要扛回邺都,可是够呛。”

说着,还推了推王玉溪,扬了扬下巴,端的是天香国色,诚心挑事问他:“三郎以为呢?”

暖香在怀,触手一片温热腻软,王玉溪睨一眼大眼盯着他满是期盼的王子楚,全不顾自个的阿弟,勾了抹笑,与周如水一唱一和道:“是太沉了。”

他这话落在王子楚耳中便如五雷轰顶,小童鼓起脸来,真真是气得鼓鼓。须臾,直是跑上前来,围着王玉溪周如水就做起了鬼脸,声东击西,呱呱乱叫道:“阿姐阿姐羞羞脸!郎君抱来不粘地!”

巷子里空落落的,板龙灯已是舞向东城门去了,家家户户门前的灯笼都还亮着,与天幕中的星辰辉映,明亮而又静怡。

王子楚的声音,稚嫩至极,顽皮至极,周如水因他这话,极致的丽颜不禁拂上红潮,红着脸自王玉溪怀里探出头瞅他,软声声辩:“阿姐是崴着脚了!”

“阿姐羞羞!阿姐都道不疼了,怎的又会崴着脚?阿姐定是想三郎了,就赖在三郎怀里不起来!”王子楚才不理她辩,这时刻,小人儿门儿精,双手叉腰,像个胖葫芦。虎头虎脑的,却实在振振有词。

王玉溪听了直笑,那笑温柔至极,比天上的明月还要叫人挪不开眼。周如水却是连耳根都红了,眼见前头就是驿站,索性将脸埋进王玉溪胸前,一言打倒一片,闷闷道:“你们兄弟二人真磨人!”

哪想这声也被王子楚听了去,就听他奶声声笑嘻嘻道:“小五可是像阿姐多些的!贪食又磨人!”

听到此处,王玉溪才终于出言,翘着嘴角望着小童道:“你阿姐可未有你好食!”说着,摸了摸怀中周如水毛绒绒的发顶,漆黑的眸子一闪,曼声说道:“那路边的酸李,她可是不食的。”

这话一出,周如水彻底红了脸,软绵的粉拳直是砸在了他硬邦邦的胸前,真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了。

好在说话间便入了门,更在外头跑了一阵,回了驿站,夙英直是入了庖厨,准备起了吃食。见又有好食的了,王子楚一劲就跟着夙英跑了,倒是把周如水这茬给忘的一干二净了。

他这一跑,真是给周如水寻了空当。她忙是从王玉溪怀里下来,耳根都透着胭脂红,一溜烟跑就去院里的秋千上坐稳,一脚蹬起,秋千便在空中慢慢地摇,她悠哉悠哉地晃着脚,嗔一眼王玉溪道:“你也是不害臊!”

说着,才又看了眼左右,朝隐在暗处的炯七招了招手,说出心中的疑惑,问他:“阿七,小五怎的却推倒杏树了?”

当年,王兄一夜之间命奴仆将他自个院子里的老槐树都砍了,全都换植成了杏树。那以后,春日一至,仁曦宫中便成了杏花海,胭脂万点,占尽春风。便是君父斥责他玩物丧志,他也不改此喜。平日里,她也总喜去仁曦宫赏杏花,偶尔调皮,摘了王兄的杏花。王兄虽是不言,眼中却总有惋惜。

彼时,她尚不懂那惋惜,也不知王兄偶尔盯着那杏花,所喜为何。直到后头谢釉莲死了,她才恍然明白了这一切。只是这恍然大悟之中,有太多的唏嘘感慨,实在难以言说。

总以为有些人变了,变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但实则,她半点也未变。她被命运无情的剥蚀,她血泪涕流,悲不胜禁,却她伤透了自个,到头来,仍是剔透。

作为谢氏女,谢釉莲从未对不起谢家。作为谢蕴之谢永之的嫡亲阿姐,谢釉莲从来都力所能及地护着他们。作为深爱着周沐笙的女人,谢釉莲到死又护了他一程。

谢釉莲说到底是为王兄而死的,然名义上,她是个罪人,也必须是个罪人。遂她到死都被冠着协谋篡逆的罪名,虽是身死仍是被贬为庶民,不过一张草席被扔去了乱葬岗。

而这一切,不过是因对她而言王宫便是牢笼。王兄如此才能放得了她出去,才能叫她的家人暗中为她收尸。

在世之时,身陷囹圄。浑浑到死,总当海阔天空。

那以后,仁曦宫便被封了。除了阿兄,谁也不得进,更莫提碰倒里头的杏树了。遂王子楚道自个将宫中的杏树都推倒了,真是叫周如水惊奇又诧异。

她这么问,王玉溪与炯七皆不觉奇怪,炯七早便理顺了说辞,这时刻,便一股脑说了出来。

周如水离宫也有一段时日了,先是与王玉溪隐居山林,再是遭逢变故流离失所。又因早先心中有结难解,好些日子未过问过王兄,更就不知宫中之事。如今听炯七讲来,她抿了抿嘴,又抿了抿嘴,到底是叹了口气。

原来,当日道是送谢釉莲的尸身去乱葬岗,由谢永之暗中接应,将她揽入棺木,葬回谢家祖坟。却,谢永之抱着谢釉莲的尸身却不肯撒手,更不肯上谢氏长老备好的车舆。

彼时,新君也在场,谢永之全不顾尊卑,一手死死拉着覆着谢釉莲的草席,一手死死拽住新君便道:“君上今日下秘旨,叫得阿姐能入家中祖坟。然,除却家中长老,家中众人不知,世人亦不知。遂,她的墓地只会是一座土包,不会有墓碑可记。更进得祖庙,也不会有牌位可念。来日,我与兄长即便祭拜,也是偷摸如贼,不得叫外人知。更若一日,家中族人若知这千古罪名之人竟还污秽祖宗之地,定会刨坟掘墓,不容其留!彼时,君上当如何自处?阿姐又当如何自处?”

说着,谢永之堂堂丈夫,也是嚎啕大哭。

他全不顾谢家众长老在场,竟是歇斯底里,全无顾忌地哑着嗓又道了声:“更况,堂堂谢氏如何又不是逼她至此的罪魁祸首!她归家了又如何?九泉之下,真能开怀么?”

谢永之的话,叫在场的谢家人面上都有些挂不住,然新君在场,便是谢家长老也不好发作。

好在新君从不是闻忠言便耳逆之人,听了谢永之所言,他的神色虽是冷峻,却未见怒。须臾,就在众人以为他将发怒之时,他竟是心平气和地看住谢永之,问他:“那你以为,孤当如何?”

堂堂天子,竟如此屈尊下问。

闻之,谢永之陡然望住新君,面上终于勾起一抹释然。他坦坦荡荡松开了手来,施施然地站起了身。

他对着新君便是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他无比郑重地说道:“阿姐曾也想逃,曾也能逃,却她到底死在了宫中,为的,不过就是君上您!她这一生,悲惨至极,稀里糊涂。一生所盼,不过君上。如此,小民斗胆,请君上给她一个去处!既是生莫能相伴,死后能与您作伴,才是她心之所向。”

听到此处,周如水即是感慨,也是咂舌。

当年,她难得与谢釉莲好言相对,便是想叫她借势叫谢蕴之归族。哪想彼时,谢釉莲却笑的凉薄,竟然幽幽问她:“兕子,你当是背着这除族之名活着可悲?还是背着家族之重生如棋子可悲?”

可想,谢釉莲若在天有灵,怕是真如谢永之所言,是不愿归去谢家祖坟的。

再又想,当年因是党争,谢浔一心想送谢永之来天水城守边。因是道不同,她满心都是万分的唾弃,全不信谢永之有博爱苍生之坦荡。却如今,想他往日所遭,也不得不道一句谢家真是歹竹出好笋,这谢永之真真是个男儿大丈夫。

“遂如何了?”周如水从秋千上下来,踏着木屐就去了王玉溪身侧,心事太重,沉着眉,便将半个身子都倚靠在了王玉溪身上。

王玉溪看她一眼,抬手温柔地松了松她的眉头。索性就摆摆手叫炯七退下,亲自与周如水说道:“你兄长怕也有些旧情难忘,爱恨恩怨夹杂难明,谢釉莲又已死。便就成了心上疤,总是难除。”

“遂王兄应了?”有些出乎意料,却又好似合乎情理,望着廊下仍在亮着的那三盏彩灯,周如水舔了舔唇,低问:“那她被葬在了何处?”

“王陵。”王玉溪顺着她的目光看向那三盏彩灯,神色一软,继续道:“以王后之礼。”

周如水愕然,手都抠在了一处。见王玉溪点了点头,才慢慢松开手,问道:“那嫂嫂?”

“鲁国入春以来便未开市了。”外头又传来了一阵阵喧哗之声,众人高喝之声喜气连连,相比之下,王玉溪的声音却透着极冷。

“入春以来便未再开市?当年鲁太后将自个的亲侄女嫁来给舅父,为的便是交周鲁之好。从那以后,吾周的垅城与他鲁国的忻城隔半月便开市一回,全不设防,致周鲁之民,聚天下之货,是从未断过的!如今,周后都是她们鲁人,却怎的贸易反是断了呢?”这就真的出乎周如水的意料了,她眯了眯眼,下意识问:“难不成,是嫂嫂沉不住气了?想要以此来施压兄长?若是如此,可真是愚不可及!”

却说到这,周如水又是一顿,她咬唇略一踌躇,忽的就想起彼时芃苒所言。

她记得芃苒道,她对兄长的爱,并未比谢釉莲少多少,亦是春蚕到死,蜡炬成灰。她道她斗不过一个死人,遂她不争,她只等日久见人心,只做她自个。

如此决心,如此通透,怎会如此愚蠢,周如水拧了眉心想着,不待王玉溪发话,已是先一步摇了摇头,喃喃笃定道:“非也,非是嫂嫂之故。”

第224章 机关参透

“自然非是芃苒所为。”王玉溪温柔地抚着周如水的发, 垂下眼,望着她继续道:“衡阳芃氏确是鲁地数一数二的名门旺族, 更芃萩高居太后之尊,芃氏一族也是位高权重。然, 芃苒之父芃贺在世之时, 虽贵为鲁国上将军, 却也饱受鲁君猜忌。早年, 芃苒与她兄长被强留在宫中,都是做质子的。你当晓得,质子意味着甚么?”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周如水眯了眯眼, 对此倒是十分的诧异。她往日只知芃苒曾养在鲁国宫中,深受鲁国太后喜爱, 却不知道,其实她不过是个肉质。

由此,周如水杏眸微睁, 不禁犹疑道:“既是往日里鲁室曾有亏待于她,那如今, 鲁国闭市,可是因了忌惮往日恩怨,怕她挟怨以报么?”这话不过是个推据, 却周如水说着又是摇摇头,小手掐在王玉溪袖上,娇娇地晃了晃道:“鲁君不至于愚钝至此, 王兄也不至于愚钝至此。如今嫂嫂已是周后,但凡有些脑子都会再来交好,怎会有一言不合便就闭市的道理!”

“娄安重病,已是下不来塌了。”王玉溪表情淡淡地看向周如水,幽幽道:“据我所知,芃苒方至周土投奔娄府时,孤身一人,路途艰难。却她一路安然无虞,实在难得。”

“此事我知,也与表哥去过信了。道是舅父积劳成疾,西疆贫瘠,不好调理,想是要请命归邺。只是朝中少将,也不知舅父这一走,谁能坐的稳西疆。”说着,周如水瘪了瘪嘴,低问:“难不成,你是道嫂嫂替婚并不单纯?可既是不单纯,鲁国为何不坐收渔翁之利,反是在明面上翻了脸?”

说这话时,周如水已是蹙起了眉,饶是十足聪慧,这时也是浑沌不清,索性摇着王玉溪的手臂,瘪着红唇,微靡问道:“三郎,你便直说了罢!这糊里糊涂,没头没尾的,我是愈往深里想,便愈是脑仁疼。”

这世间的辛秘实在是太多了,譬如早前她全不会想到风浅楼便是柳凤寒,郑氏便是谢永清。遂如今再触着这弯弯道道,她忽就有些意兴阑珊,若是嫂嫂一番情意全是假意,她真会觉得世事无聊。如此,想着想着便再懒得想了,只觉做个愚人反是海阔天空,真是不愿再多废精力。

见她这般模样,王玉溪也是哑然一笑,抓着周如水的小手,慢慢道:“并未有人护她,芃贺早在三年前便已身故,她那兄长又是个银样蜡枪头,愣是被鲁太后养废了,未有甚么本事,也与她也十分疏离,遂是全不会护她的。她长途跋涉,之所以安然无恙,便是因她有一条可见血封喉的玲珑碧蛇。那玲珑碧蛇是鲁太后所赏,一路护她长大,由她带至邺都。却在替婚之前,她将那毒物送回了鲁国,送还了鲁太后。”

“这是一刀两断了?”

“彼时她并不知今日局面,却已与家族母国撇了个一清二楚。”言至此处,王玉溪不由眯了眯眼,明是白衣胜雪,飘然若仙,却他的眸中深晦难明,冰冷至极,他继续道:“是人便有弱点,有七情,有六欲。更爱之一字,可深似海,亦可涛若浪。你或许不知,芃苒至今仍是完璧之身。她心中或是以为,不在乎,亦不可在乎。却当谢釉莲以王后之礼葬于王陵,她死后又该魂归何处?她承不住了,才是人之常情。”

“遂是她砍了满宫的杏树?”

“然也,她下命砍树,全不顾你王兄阻拦,只一心泄愤,双目泪流。”

“那鲁是为何?”

“她被封后不久,鲁太后再次将玲珑碧蛇以国礼赠她,却她拒而不受,又退回了。不光如此,又她曾跟随其父在边疆多年,对鲁国边域知之甚深,如此,才深受鲁君忌惮。再娄安重病之况,旁人不知真假。遂一时之间,倒是莫敢开市了。”

王玉溪所言,周如水哪能不明白。如今重重之重,虽在鲁国,也在王兄与嫂嫂。王兄与谢釉莲是情债缠缕,如今人死灯灭,将谢釉莲以王后之礼葬入王陵,便算是表了情,亦算是还了情了。然,往日谢釉莲所受之苦是苦,今日芃苒所受之苦又如何能够无视?更芃苒深知鲁国国情,于公于私,王兄都不当再漠视眼前人了。

遂周如水瞥一眼王玉溪,不由睨他:“三郎所指,可是我应去劝谏王兄,逝者已矣,于公于私,都当惜眼前人?”

她正问着,王子楚已是颠颠跑了来,小童满脸雀跃,肉手中端着个白玉碗,里头已是装满了肉糜。就见他笑眯眯凑上前来,小身子直往二人腿边拱来,非要贴在一处,可亲昵道:“阿姐,这肉糜可鲜美啦!里头有才摘来的青豆,又嫩又甜,可美味啦!”

“你怎知那青豆是才摘来的?”周如水凑上前一瞧,果然闻着一阵鲜香。不由也有些贪嘴,故作怀疑地睨着王子楚,笑弯了眼道:“真鲜美么?阿姐尝尝!”说着,就伸手去接王子楚手中的白玉碗。

王子楚本事十分护食的,更莫提如此香美的肉糜了,又他夜里跟着舞板桥灯的队伍跑了一阵,如今也是腹中空空。却见周如水伸过手来,他睁着水汪汪的大眼,舔了舔唇,嫩声声道:“我瞧着那青豆上还有露珠呢!”说着,又颇为懂事道:“阿姐慢些尝,有些烫的!”

他这一言,倒叫周如水有些做羞,捏着白玉碗抬起脸来,便见一大一小都静静地望着她,一个眼含温柔,一个眼含期待,叫她发自心底觉着踏实安稳。

再见王玉溪勾着唇朝她笑,她咬咬唇,极绵软地朝王子楚道:“阿姐只尝一口。”说着真就轻轻抿了一小口,肉糜入舌,鲜甜糯美,确实是人间好滋味。

她不由笑开,先是将白玉碗递还给王子楚,再就朝疱厨喊道:“阿英,快些来!肉糜可香甜,叫我口齿生津。”

她这般喊着,王子楚已是急不可耐地低头埋进了碗里,才尝了一口,便笑的见牙不见眼,也跟着奶声声朝疱厨喊:“阿英!快些!快些!可香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