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带着人一走,顺婶子也提出了告辞。倒不是识趣,只是从罗氏身上问不出什么来。有李氏和小李氏在,有心想要多问几句呢又有些忌讳,倒不如转移八卦地点,去找别人打听去。

“榔头媳妇,你刚才说远慧怎么回事?”外面的人背影都还没消失完,小李氏就迫不及待扯了罗氏一把。

云英拍了拍额头,赶紧到门口四下看了看,她可不想待会儿之后消息就传遍李家村连带的她和曼儿都成别人的笑柄。还要被李氏和小李氏怀疑记恨。

“六姐,我和胡蝶去地里锄草去了。”曼儿见了云英的眼色,忙在罗氏回答之前溜之大吉。

罗氏才不在乎有多少人听到乔远慧的丑事。要不是李氏在场,她非得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给说出去;小李氏这么一问正中她下怀,习惯性一拍大腿就埋怨道:“大嫂,咱们家一定得让远贵和远福两个上李家讨个公道!凭什么他李三少爷都答应了收远慧做妾转眼就把远慧塞给一个四十多岁的小老头当妾室。四十多岁啊,比大哥都要大上两岁

小李氏一时没反应过来。茫然望着罗氏呐呐又追问了一遍:“讨什么公道?什么四十多岁?”

罗氏见小李氏那样就觉得心里莫名的爽快!娘的,昨儿老娘在镇上因为你女儿被李家丫鬟气得都快挠墙了,今天也该让你尝尝这滋味有多难受。明明眼角眉梢都带着幸灾乐祸,语调却是激越愤慨,

“那李家少爷不是在远贵和远福的秀才酒上说要放了远慧回家么?呸,听他胡说,原来他是想让咱们远慧给他做妾。只是…唉。不知远慧是咋想的,咋就会和个四十来岁的掌柜睡到一处去了呢?这下子,碍于面子,李家少爷只好把远慧送给了那掌柜;好在那掌柜还是边城一家客栈的掌柜,远慧那么漂亮,肯定得宠。趁着年轻也好多给家里找点进…项。”

最后两个字都还没说完,上首一直关注这边话题的李氏就受不了这打击,哎哟了一声就往地上栽,云英见势不妙两三步上前扶住了她,罗氏这才大惊小怪扑了过来:“婆婆这是咋啦?”

李氏却是依然呆愣在原地。似乎在想为什么乔远慧会让李长海安排给一个四五十岁的老掌柜,这个年纪的老掌柜家里必是有一家子人的,自己女儿去算什么?就是给李长海做妾李氏都不怎么愿意,要不是看乔远慧一颗心都系在李长海身上,李氏根本就不会接下李长海拿的银子。可是现在?女儿身在什么地方?还有没有希望赎回家?五十两银子都在乔远贵手中,难道不让儿子去京城考科举而去赎回女儿?

“我的慧儿啊…”李氏倒是看得更清楚些,乔远慧怕是回不来了;一份卖身契都已经够了,小李氏一家可还多收了一份“买断钱”,原以为乔远慧有本事做了李长海妾室自然有本事继续照顾家里;可这下子,摆明了就算李家少爷不甘心被套,故意给乔远慧下的套,偏偏她还一厢情愿往里钻。

幸好没事!云英偷偷松了一口气,这还是新房子,要是李氏在里面有个什么万一,今后住着可就留了阴影。想想乔远慧的际遇,云英觉得罪有应得外也有些为乔远慧惋惜,李长海那人不坏,明明给了你大好机会的你不去把握,反倒尽弄些歪门邪道,不整你才怪。

惋惜的是一种“同病相怜”的叹息。这个时代,不管女人再怎么机关算尽也逃不过嫁人这关。乔远慧是设计不成反被设计,可她自己呢,虽然有设计关平一家帮她得了自由身,但关平娘俩也得了实惠。可是这娘俩似乎觉得实惠还不够多,总是想方设法地要逼她去关家做妾。

李氏他们今天进门的派头云英就知道是为啥?关平回村之前,珍味居就来过无数趟,要不是刘二掌柜和云英有些交情在,云英才不会给他们指了李长海那条路子。只是刘二掌柜也给云英带了个消息,那就是关平曾经私底下找过刘大掌柜,声称会在年前定下和云英的亲事,请刘大掌柜借五百两银子给他。当然,这亲事肯定不会是让云英做妻,只是一个比通房丫环地位高一些的妾!也不知道关平娘俩哪来的笃定。

不管她们是拿来的笃定,但绝对是给云英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凡去过关家的人之所以来云英家转一转,话里话外无非就是想告诉云英,不管关平怎么前程远大,人家都是个纪念旧情的人,哪怕你云英的爹和后娘再不堪,人家关平都愿意诚心接纳你,你就别矫情了。

云英还就矫情了,送走了李氏婆媳三个后就主动出门找上了村长夫人,直言不讳地说了自己要等把弟妹养大成人才成亲。

村长夫人和杨氏关系好,对云英姐弟三个也是照顾有加,闻言吓了一跳,远根和曼儿如今才十岁,等她们长大成人了云英都啥年纪了?连连摆手拒绝道:“这个不行,要说你不想给关平做妾我还能理解帮你说项,可要是耽搁那么些时日嫁不出去怎么行?”

说到这儿,村长夫人还挺神秘左右看了一遍,忧心忡忡道:“你还不知道吧,你远慧姐在镇上被人传得多不堪,我看你啊趁着这事情还没在村子里传开之前赶紧定一门差不多的婚事,不然等事情传到村里那才叫遭了。”

村长夫人甚至还打包票要去乔三妮家看是把云英说给李虎子还是李东子,云英忙打消了她的好意,慢说她对李家兄弟俩毫无感情,就是“表亲”两个字也不敢迈过那条道啊。

好像事情还嫌不够乱似的,乔金蛋也带了好消息回村:他要成亲了!更狗血的是,他成亲的对象竟然是曾经在春草纺和罗氏打架的丫鬟!而且来村里第一天,这彪悍的丫鬟便再次和罗氏干了一架,结局以两败俱伤收场。

随着这丫鬟的到来,乔远慧的事情算是兜不住了,十里八村的人很快便知晓了乔远慧的劣迹,越传越离谱的当然还有对于乔木头之死的猜测,连带的,云英姐弟三个几乎成了人人见面绕道走的典范。

当然,这只是几乎。杨氏在外村收账时听到别人讨论说李家村有个乔家,乔家女儿名声太臭,千万别和那家的女子成婚;打听清楚消息前因后果后,杨氏连帐都不收了,风风火火就赶到了云英家,人都还在老远,声音就震得木门嗡嗡作响:

“云英,你没事吧?”

胡三转头望了眼在二进院子里侍弄花草的云英,撇撇嘴,外面倒是沸沸扬扬,他却是看云英好像一副自得其乐不以为然的模样,都不知道她心里想的什么。

云英想的很简单。嫁人什么的太遥远,谣言就是谣言,等两年不就散了,找不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相公那就不找,反正和李长海合作的收益足够支撑一家子生活,那便行了。

正文、180 立夏回归

云英想的倒是简单,可事实上形势比她想象中严峻许多。杨氏为何要丢下收账的大事匆匆赶回来?当然是愈传愈烈的谣言太过离谱,而且不知怎么回事,谣言的矛头竟然从乔远慧那儿转移到了云英姐弟三个的身上,这才是重点。

“怎么会这样?”云英挖空了心思也猜不透为什么明明是乔远慧爬床,为什么到了最后会连累自己姐弟三个。

“怎么不会?”杨氏拉了云英坐到凳子上,将胡蝶送上来的茶水给一饮而尽,“你都不知道外面传得多难听,说关家退亲也是因为你品行不端,还说曼儿和远根生得不好,不但克父克母还克亲生姐妹,还说什么关家退了你就被李家看重,以前分明是你挡了人家鸿运。十里八村的人如今提起你们姐弟三个都一副敬而远之的模样。”

“那三婶婆你有没有被克住?”云英这时候都还有心情开玩笑,这些子虚乌有的闲言碎语对她这个无神论来说根本不会有什么影响,反倒是觉得荒谬好笑。

“你还笑,你知不知道三婶婆这趟出去原本都给你打听了几户稳妥的人家,待得年后就能找人帮忙说亲去,可是现在传成这个样子,谁还敢上门娶你,难不成真的要逼着你给关平做妾不成?”

杨氏也是恨铁不成钢,起初两年许是愧疚占多数,然这么几年下来,懂事的云英和娇憨的曼儿在她心里就和亲孙女无异,谁料她才没在村子里三两天就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情;她听说后悔得肠子发青。用脚底板也能想出来,这事即使不是李氏婆媳搞出来的,怕她们都在中间煽风点火不知道加了多少柴。

“呃,做妾当然不行。这一点三婶婆不是早就知道么?”之前杨氏就问过云英对另一半的要求,云英很坚决就说了,宁做穷人妻不做富人妾。宁愿一手一脚奋斗一辈子,也不愿和人争争抢抢做那后宅里冤死鬼。

“我倒是知道。这不是担心你们姐三日后的生活么。你这做姐姐的不嫁,下面的弟妹就不好说亲,这是每家人的规矩。你上面没爹娘管束虽然是好事,可到底没个做主撑腰的人。万一是你爷爷、奶奶强着要给你做主,我们这些外人哪里敢怎么插手。”按照法律,云英家如今当家的是乔远根,但远根年纪尚小,做祖父的、亲伯父的完全可以代为做主。

云英都还没回应,门外就传来罗氏独特的大嗓门:“三婶说得真对,可不是这个道理嘛!”

“怎么是你?”见着罗氏,不但云英没起身没叫她一声,就是杨氏也没什么好气,细想了下刚和云英的谈话。抿抿嘴不开口了。

“三婶,瞧你说的什么话,我可是苕花姐弟几个的亲大姨,难道三婶你这个‘外人’能来,我这个又是大姨又是伯娘的不能来不成?”罗氏扭着屁股自动自发拖了根板凳凑到桌子边上。抓了桌上的葵瓜子就磕了俩,瓜子壳随口就吐在了地上,又接着啧啧了两声:

“苕花的日子过得也不差啊,瞧这茶水和这零嘴,都能值当你远宏哥家的日子了。”

桌上不巧正放着曼儿和胡蝶早上没吃完的零嘴,还真别说,日子好过了些。云英一点都不愿亏待了自家人。葵瓜子、红薯干就成了家中常备的零食,曼儿那吃货姑娘总是走一路吃一路的。

“榔头媳妇,你不在远宏家里享福,回村干什么?”杨氏说着话,反手拿了别在腰上的鞋底纳了起来,暗示云英可以把吃食先收起来。

云英倒是不吝啬那点子零嘴。可罗氏那不住往袖袋里装的动作也实在太难看,止不住皱眉伸手端了盘子往回拉:“二伯娘,这可是我们家用来凑脸子的东西,要是给你吃完了我到你家要去。”

罗氏被云英这么一抢白,想起前来的主要目的。嘿嘿傻笑了一个,道:“大姨家的东西你想吃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么。”

有问题!云英和杨氏对视了一眼,特别是云英,脑海里瞬时就浮现了她以前不过就是拿了罗氏放在外面的木盆用了会儿都被打得脸肿了好些天,要是信了才怪。

许是罗氏都知道这话说得太假,表情从讪讪转成了义愤填膺:“苕花啊,大姨今天可是背着你奶和你大伯娘来的。她们两个真是被猪油蒙了心,也亏她们想得出来,给人做妾算什么活路?得了人二两银子连亲孙女都不顾。”

云英听她这么说,猛地想起前日正是李氏和小李氏想开口说什么的时候罗氏跳出来曝出乔远慧的丑事的,难不成她是受了什么刺激?还是…别有所图。

杨氏显然也有这个怀疑,蹙眉顺着她的话接了下去:“是啊,云英这妮子也是知道给人做妾没啥活路。都想着关平日后发达了云英跟着沾光,却是没想关平要娶的女人是谁,李家的人是咱们这些庄户人家女子能招惹的么。”

罗氏瞬时犹如见到了知音,拖得凳子“吱嘎”一声往杨氏方向凑了凑:“还是咱们心里牵着苕花啊;眼瞧着远根考上了童生,曼儿又生得水灵,要是苕花这儿的婚事不顺畅他们两个怎么办?”

“我不是也发愁这事儿么?只是原本给云英看上的几个都因为咱们家这烂摊子打了退堂鼓。”杨氏时刻注意这罗氏的反应,她这侄儿媳妇的性子可没这么好,担心云英姐弟三个?当别人都没睡醒的吧。

罗氏浑然不知已经让杨氏和云英心里竖起了警报,犹自兴奋地拍手赞道:“可巧了,我这儿倒是有个人选挺合适的。乡里乡亲的,苕花是啥样人难道还不知道不成?而且之前苕花不是说了要招赘帮着把远根和曼儿供出来吗?这家子人就舍得让儿子上苕花家入赘来着。”

据云英了解,这个时代的人以生孩子越多越好为骄傲,以中晚年之时身边子孙绕膝为乐事,就算谁家日子真过不下去了把儿子送到别处做漫无天日的学徒工也不愿让儿子入赘。入赘就像是改名换姓似的,对做父母的完全是个耻辱。以前云英敢那么明目张胆地说要招赘,想的便是止住别人胡乱说和便成;果然,之后那些人就偃旗息鼓没提过这茬了。更何况,就是胡三这样无家可归的人都不愿入赘。哪里还有奇葩敢于争当“先进”!

“入什么赘?这家里还有远根呢。”杨氏眉头一皱首先反对。就是胡三那么能干的人她都反对让人入赘云英家,谁知道会不会招一个白眼狼来。据胡蝶所说,他们兄妹俩可是有爹有娘的人,只是暂时走散而已;要是胡三入赘云英家。以后他们家爹娘、亲戚什么的上门来难道胡三还能不管?到时候,这乔家的房子、乔家的土地可不都改姓了胡!

“远根不是还小吗?我可是听说了咱家五妹夫买下了对面李家那些肥田交给苕花和三妮家种,家里添个壮劳力帮着做事不是更好?”罗氏不以为然掰着手指头继续细数云英招赘的好处,末了终于说出了她给云英提到的是什么人:“再说了,罗九壮和苕花好歹也沾亲带故,亲上加亲也是喜事一桩。”

乡下人家都喜欢拿排行起名字,而且夭折的必然不算在其中,单单是听“罗九壮”这个名字就能想象他娘多能生。亲上加亲?云英还怕生出个畸形儿来,刚想直接推拒了此事,杨氏却是给她使了个眼色。代替云英给罗氏打起了哈哈:

“真亏得榔头媳妇操心了。这事儿啊可不能急,招赘毕竟说起来不好听是吧。”

“还不着急?苕花这丫头转年就十四了,现在议亲定下来,明年八月孝期满了就能办喜事,有咱们看着。后年她十五岁及笄圆房正好。”罗氏一副为云英细致打算的模样,让杨氏频频皱眉。

无他,罗氏这人就属于个夹缠不清的,要是她心里打了什么主意,就是撒泼打诨也得给你实现。现下李氏和小李氏眼见是收了好处要把云英送给关平做妾,罗氏还是对付她们两个的主要力量,暂时不能得罪。否则云英就真的不好嫁了。想了半晌,杨氏也有些发愁,只得好言安抚了罗氏,让她等远根回来后商量了再看。

罗氏前脚刚走,后脚胡蝶和曼儿就领了个年纪四十来岁的体面妇人回来。

“六姐,这婶子在桥头打听咱们家。我们直接就领她过来了,婶子人真好,还给我们吃点心。”曼儿扬着手上包装精致的点心,看样子还没拆封,云英微微松了一口气。她没因为贪嘴就卖了姐姐。

“这位婶子是…”云英和杨氏对望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解。

“我啊,是岐山下西村的易三娘,今儿是给云英小姐道喜来了。”来人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刚刚坐定连水都不曾喝一口就曝出个让云英和杨氏都莫名其妙的来意来。

“这怎么说的?”别说是易三娘的名头,就是“岐山”,杨氏都没听过,惊得立即站了起来。

“嫂子可是不知道我易三娘给人做媒的名头,边城那么大,我易三娘也是名声响亮。这次啊,主要是为云英小姐说亲来的;男方不是旁人,正是咱们岐山上的花匠哥儿立夏,大名风独幽来的。”

岐山云英知道,花匠立夏云英也知道,可失踪都四年的人了,怎么突然就出现了?

正文、181 立夏提亲

云英都还在想立夏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前几日上望月谷不是都还只有胡伯一家人在么?

那厢,杨氏就耐不住好奇问了易三娘,“大妹子,你说的岐山是哪?边城那么远,你又是怎么知道我们家云英的啊?你刚才说的立夏,叫…风独幽的吧,又是什么个情况。”杨氏想了想,又添了一句:“大妹子一路来没听说点什么吧?”

有人来给云英说媒可是件好事,别还没弄清楚情况就被流言给吓跑了。

易三娘说的西村云英知道,正是岐山山脚下的小村子,比李家村大多了。她还保存的那些地契大部分都是这个村子的,西村的绝大部分村民,都租种着岐山山脚下属于岐山别庄的田地,别庄收的租子不高,西村人的日子过得还算富庶,她也很好奇易三娘怎么会来的李家村。

说实话,易三娘走这么一趟也不容易。从西村到边城,又从边城到朝日城,再到百家集李家村,这一趟可就走了足足三天多,好在一路上有舒适的马车,也有一笔丰厚的报酬到手,并且还能还岐山上两位管事一个大人情,这才让她能一路坚持下来。听得杨氏问话,她自己其实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既然接下了这差事,回答对方一些刁钻问题也在意料当中,不由神秘地指了指门外冬日阴沉的天空:

“老嫂子你有所不知,这可就是天意了!你说边城岐山到你们这儿天远地远的,指不定咱们一辈子都见不着面。但说来就有这么邪乎,立夏那孩子从去年就一直做同样的梦,梦里有个老神仙就告诉他要来朝日城百家集李家村来娶一个叫乔云英的女娃,这不…,立夏家里人原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让我来看看,谁知道…啧啧,还真的有这么个女娃。”

说到这儿。易三娘不得不仔细打量了一番云英。论长相只是中等,身子倒是看上去挺结实好生养的,想着立夏虽然不是奴仆下人但毕竟只是个养花种花的,年纪也是在大了些。这么算一算,还是能相配的。

易三娘的话让云英头一次知道为什么总有人说“宁信蛤蟆三条腿,莫信媒婆那张嘴”了。易三娘这话简直漏洞百出,也只有迷信的杨氏这样的人才会觉得惊奇不已,并深信不疑。

“大妹子,真是难为你走这么远一趟了;也难为那孩子家里人有这份心。只是说了这么久,大妹子你是不是该把男方的情况给我好好说说。”杨氏都已经觉得这老天注定的事情就该遵循的,可临头总算是想起还啥都没问呢,堪堪忍住赞同问道。

“这个,咱们大人说事儿…”易三娘觉得云英这妮子落落大方看上去还不错。但都摆明了说她的亲事,她咋还大咧咧待在原地的,要不是辛离送她上来李家村的马车时多叮咛了几句,她都要以为这妮子有些呆傻了。况且刚才在村口带她到乔家的两个小姑娘现在都瞪着眼睛竖着耳朵等她回话,咋都这么不知羞呢?

“对对对。瞧我也是被大妹子的到来给高兴坏了。云英,带着曼儿和胡蝶后面喂鸡去。大妹子,云英呢如今没爹没娘,我这个做婶婆的少不了要帮着做些主,还请你原谅一二。”杨氏说这话其实也是在提醒易三娘要先想清楚乔家的情况需不需要了解了再说。

谁知人家易三娘在来之前就有辛离和辛震殷切吩咐过此事,当即摆了摆手道:“来的时候立夏两位叔叔就说了,他们家立夏娶的是你们家姑娘。不管姑娘娘家什么情况,只要没嫁人没许人,他们家立夏就娶定了!有什么需要他们做的,婶婆只管告诉我便是。”说到这儿,易三娘又有些羡慕云英的好运道了,辛离和辛震在岐山别庄是干什么的易三娘并不太清楚。但说到出门,这两人就立刻找来了两匹马的高头大马车,随手给的报酬都是整锭的银元宝,早就听说镇西将军高价钱养着几个种花能手,她却是头一次知道养花也能赚大钱!

“这么好。那你说的立夏是个什么条件?人没什么缺陷吧?”杨氏偷眼见着云英虽然赶了曼儿和胡蝶走,她自己却是躲在了门边听得专心,看上去比说关平和那个所谓的罗大壮专心多了。忙帮着问了两个云英可能最关心的问题。

其实立夏现在就和辛离、辛震住在百家集唯一的客栈里,不过立夏一路上都心事重重的样子易三娘连话都没和他说上一句,之前又完全不认识,哪里知道他的具体情况?想着辛离抛出来关于成事后的丰厚奖励,免得不睁着眼睛开始说瞎话来:

“要说这立夏就得先说边城,嗯,是整个大西北最有权势的那个人!”

杨氏已经瞪大了眼睛,“镇西将军!”连个大字不识的乡村妇人都知道的大名,可想而知镇西将军有多得民心。易三娘就住在岐山山脚下,曾经远远看到过镇西将军的英姿,说话之时都觉得自己高端大气许多,见了杨氏惊奇状很是满意地点头“嗯”了一声,接着道:

“镇西将军那人最喜欢的莫过于栽种奇花异草,为了养好花草,不惜重金从温暖潮湿之地请来了多位能人异士,立夏便是当中一位…”想是突然想起立夏的年纪,易三娘话锋一转:“一位能人的高徒,如今已经能独当重任,被镇西将军奉为上宾。”

“哇…,这样的人会看上我们这些村里人?”杨氏单单只是听“镇西将军”、“能人异士”、“上宾”这些词汇都觉得心跳极快、头晕目眩,就像是天上突然掉馅饼砸中了似的难以置信。

“呃…”易三娘觉得似乎夸大了太多,忙收敛了点,“也不是那么神气啦,至少这养花种草的不比将军手底下那些当官的当兵的,说到底只是个花匠。”

“那这孩子多大年纪?爹娘如今何在?家里都有哪些人?要是娶妻了会不会分家?有没有房子住?一月能攒多少银钱?”涉及到成亲事宜,最现实的几个问题杨氏干脆一并都给问了。

这几个问题很重要,易三娘当然有问过辛离,添点油加点醋,真真假假也都给杨氏报了出来:“立夏今年十九,人长得可俊了。爹娘都在京城住着,听说家里弟妹虽然好几个,但都不会要他养着。他从小就跟着师傅在外奔波,娶了妻自然也都住在岐山别庄里,一月最少得有这个数。”凑到杨氏身边,易三娘伸手指比了个“五”扬了扬。

“能有五两银子那么多?”杨氏不由心花怒放,云英也是养花种草一把好手,和那个叫立夏的倒是能夫唱妇随,也能让人家轻省点。

易三娘得意地端了桌上茶水一饮而尽,就像是她家一月能收入那么多似的:“还不止这些。我可是听说,要是给镇西将军养出稀罕的花草来还有额外的奖赏;住在镇西将军养花的庄子上不用花钱吃喝穿着,这一年下来能攒多少银子啊。”言罢,很是羡慕地咂咂嘴:“我家小子种庄稼都不怎么行,更别说给人种花种草了。”

种种看来,大名风独幽,小名立夏的小伙子还是上上之选!离得远不至于被流言蜚语影响,收入高云英日后生活无忧,现在的关键是家里远根和曼儿怎么办?没了云英,有胡三和胡蝶帮衬着倒也算能过得去。

杨氏想到这儿意动不已,只是就这么干干脆脆的应下来会不会有些显得迫不及待让人看轻了去啊?可要是不应,这么好的女婿跑了怎么办?思来想去,杨氏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下意识看向了一旁门缝边光明正大偷听的云英。

易三娘顺着她眼神看过去,云英已经躲到了一边,便什么都没发现,只是以为杨氏遇上这种莫名其妙上门求亲的事情觉得太过荒谬,一时难以决断,忙大大方方退了半步道:“我呢也知道这个事情来得太突然了,也该让你们一家子商量着来,这样吧,我待会儿呢就去镇上住着,后天再来你们家问话你们看成吗?”

当然成了,杨氏巴不得能有个缓冲的时间,具体要怎么办她还得找村长夫人琢磨琢磨;而且,这些事情云英是个什么想法还得再问问。念及此,杨氏就觉得稀奇,这才是,姻缘不来便不来,怎么关平这一逼婚,罗氏那边来了一宗,这儿又是一宗,让人都不知道怎么挑了。

于此同时,百家集李府李长海院子书房内,李长海一手撑着头随意翻阅着账册,一边问门口恭立的小猴子:“怎么样?现在乔云英是不是想嫁都嫁不出去了?”

小猴子只觉得背后冷汗涔涔,少爷这一招釜底抽薪也忒狠了,弄得人臭名远扬,不过少爷倒是估算错误了,人云英小姐的行情还不错,“少爷,听说关公子执意要纳云英小姐为妾,这事情都已经让云英小姐祖母和大伯母做主了;云英小姐的二伯母还给她找了位愿意倒插门的女婿,要是云英小姐想嫁,随意挑一个便是。”

正文、182 李少算计

嘭——

一声闷响,李长海面前的账册和算盘一起飞到了地上,他撑着书桌靠向了身后高高的椅背,“难道你都没告诉小姐,她这是低嫁,就别装什么贤惠了。”

小猴子上前两步蹲下身子收拾地上东西,低声应道:“小的不敢讲。”

李长海也知道李银凤的脾气并不若表现出来的那么好,要是小猴子贸贸然去讲这话估计下场凄惨,当下摆了摆手:“罢了,待会儿我抽空过去和凤姐聊一聊,你现在就去让人查一查胆敢在这风口浪尖上打云英主意的是个什么样的货色?”

这个倒不用李长海刻意提醒,跟了他这么些年,小猴子还是很清楚李长海行事风格的,在败坏云英名声的同时,小猴子就很注意收集云英身边的一些细节变化。罗氏那人生就一副喇叭开花到处宣扬的性子,在罗家岙应下了什么事稍微一打听便能知晓。

“怎么,还不快去?”李长海见小猴子听了他的话竟然敢站在那不动,眉头一扬就要开始骂人。

“少爷,小的都已经打听清楚了。”小猴子忙在李长海发飙前回道:“云英小姐的名声在十里八村的的确是坏了,之前乔成铜家的人为她物色的那些人家全都找了理由推了杨氏,有的干脆赶在杨氏上门前重新定了亲事。”

李长海微微点了点头,这正是他要的效果,而且家里那碎嘴的丫鬟也“安排”到了李家村,没想到罗氏被春三娘赶回村子那么短短的一截路还能出了岔子。示意小猴子接着说,李长海重新在椅子上坐定,抽出了四季随身带着的玉骨柄折扇在手掌上轻拍起来。

这是李长海心里掂量事情的标准动作,小猴子知道这次办的事儿算是入了少爷的眼,回应起来也越发的认真:“乔榔头家的被春三娘赶回李家村时回了一趟娘家,罗家岙是整个百家集出了名的穷困村,村里人大多都姓罗。找上乔榔头家的说来也不是外人。是云英小姐的五姥姥。这老婆子的大儿媳妇忒会生了,足足生了十个儿子,这中间愣是连个女儿都没有。十个儿子除了一个夭折的全都长大成人了,前面五个都娶了媳妇分了家。这后面不是还有四个没着落吗?”

说到这儿,小猴子有些口渴,可惜在李长海的书房没他喝水的地方,只得狠狠咽了一口口水,没想到上面等着听消息的李长海这下子倒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推了一把书桌上幸存的茶盏:“拿去喝了赶紧得继续说,本少爷知道这次你辛苦了,回头本少爷给你补上跑路钱。”

小猴子人如其名长得带着猴像,闻言乐得差点蹦起来,自家少爷出手那可不只是些散碎银子。当即不客气地端了茶水咕咚咚一口气喝到见底。随意抹了抹嘴唇继续道:“那叫罗九壮的算是老幺,人长得斜眼歪嘴不说,脑袋还有些糊里糊涂,今年十五岁都还不太会自己穿衣裳,更别说帮着做些家务事了。那乔榔头家的罗氏也不是东西。本来拿着乔远慧的丑事抱怨一通的,谁知被罗老五家的多问了几句,不知怎的就把云英小姐种着常老板的几十亩地说了出来,还说云英小姐家都修上了砖瓦房,就算是不嫁人日后怕也能吃饱穿暖。那罗五家的正发愁今后傻儿子没着落,想是听说了云英小姐照顾关姑爷母子俩还算尽心,就打了云英小姐的主意。乔榔头家的看在三两银子的谢媒钱份上竟然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

终于说完了,小猴子不由自己添了茶水再次一饮而尽,再看上首坐着的李长海一副深思模样,咂咂嘴,不敢开口去惹恼他,默默退到了一边等着李长海下命令。

有些话李长海能够在心里想。却是不能对外人说。之所以起心利用乔远慧这件事把云英牵连进来并大加抹黑,还不惜放了收买了府上一个碎嘴的丫鬟送去李家村做内应,他为的可不是单单只是好玩或是报复;而是从云英身上看到的巨大价值!

关平母子若是没有云英根本不可能有现在,珍味居没云英也不会开遍腾云和望月两国,他没有云英偶然的几个点子。不会有朝日城那么好的朋友圈子、不会有做生意的第一笔款子、更不会有如今蒸蒸日上的车马行诞生。

旁人都说他是经商天才抓住了车马行这个新兴行业的龙头地位,却是不知这只是多年前云英的一次小抱怨和小设想,或许连云英都忘得一干二净,他却是靠着这个积攒了大笔银钱。

四年后再次相遇,玉米、西瓜、松花蛋、辣椒酱…,太多的惊奇重新勾起了他对云英这个人的兴趣;这么一个“宝物”若是蒙尘在外岂不可惜?特别是云英竟然让罗松那么敬佩喜爱,李长海的心思动得更快了。云英这“宝物”若是落在旁人手中,有朝一日这“旁人”做了敌人,那时候他真的没把握能赢,基于这个基础,他决定将“宝物”收为己用。

一个女子,收为己用最好最稳妥的办法当然是收为枕边人了。他的妻子人选早已有所定论,那可是一位牧场主千金,家有良马千匹、良田千倾,只等对方十五及笄成亲;云英这样的身份收在身边做个妾室都还嫌有些不够,但他又隐隐知道云英的心气高,思来想去,这才有了抹黑的招数。

这么一来,依着罗家的门庭,就是罗松打算纳云英为妾,怕罗家也是不会同意此事,但他不同,商户人家只要正妻能门当户对,才不会管妾室出身何地呢。只要抹黑了云英,再趁机而入,相信云英会觉得他雪中送炭,今后还不是死心塌地帮他招财纳宝。

罗家倒好,竟然还想着从中截胡!还有那关平母子,都让他们如愿以偿娶到李银凤这金凤凰了还贪心不足,真是欠打压啊!

在书房坐了会儿,李长海又觉得坐不住,不知道是最近算计云英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她温婉中带着笃定的眼神,以及总像是隔着云端的笑容总在脑海里浮现,算一算。好像应该去李家村看看未来姐夫的新房布置得如何了,顺道的,也该去把罗家五少爷接回百家集送到朝日城去。

第二天,李长海到李家村的时候正赶上曼儿到地边上叫胡三几个回家。见着“心地善良”的李三少老远就挥手打起了招呼:“三哥,你怎么都是赶着我们家饭点来啊?是不是你们家都没饭吃的?”

李长海拿着扇子装斯文准备玩笑两句,前方胡三就冷哼了一声:“人家这是去走亲戚,哪是到我们家去的。”

罗松也扛着锄头走上了田边,帮远根将临路的密实篱笆墙给关上,顺着胡三的话嘲道:“李兄,你不会是真的打算来和我抢饭吃的吧?”

远根这时候走了上来,和李长海打了招呼后忍不住悄悄问曼儿道:“曼儿,六姐有没有想好应哪家的亲事的?”

不怪远根心急,实在是前几天忧心过度。现下突然多了两家来提亲的,他作为一家之主怎能不急?今天在地里做事都觉得不得劲,老是挂心着家里还会不会有媒婆光临。

“六姐又不和我们说,三婶婆说要去问问齐叔罗家岙罗九壮的事情也还没到家里来,真是要把人给急死。”曼儿嘟着嘴一副苦恼的模样。扯了扯远根的衣摆,低声说道:“六姐可不可以不嫁人啊?”

“曼儿,你怎么能这么自私。六姐不可能在家护我们一辈子的。”远根毕竟是男孩子,虽然想法和云英都一样,却是强忍着没和她一起幼稚,只是眸光遗憾地往胡三背影瞟了好几眼。

曼儿和他不愧是双胞胎,单单从他一个眼神就能知道他心里都想的是什么。她可不像远根学会了内敛,而是三两步追上已经下了河坎的胡三,跑到他前面伸直了双手拦着他:“胡管家,要不然你入赘我们家吧?现在我们家有好多的田地,还和李三哥做生意,不会再让你和胡蝶吃苦受累。等我们找到五个姐姐后。她们都是你的亲人,五个姐夫会帮你和胡蝶打跑抢了你们家的坏人。”

“不行,我不会入赘。”胡三口气很坚决,只是想到云英的艰辛和坚强又觉得心底隐隐作痛。

“那我六姐嫁给你成吗?”曼儿仰着头,她和远根一样。都崇拜会武能打跑坏人的胡三,小小年纪知道得不多,但至少知道有胡三在,就安全感十足。

“…”胡三皱眉,长腿一迈,从曼儿身边绕了过去。在他身后,罗松笑嘻嘻凑了上来:“曼儿妹妹,我娶了你六姐好不好?每天都能吃到你六姐做的饭菜,还能和你六姐一起种花种地。”

曼儿很严肃打量了细皮嫩肉的罗松,坚决摇头道:“不行,你家太远了。而且你都不做活儿挣银子,不能自力更生,六姐有嫁给你的不如就让她嫁到边城那个立夏哥家里去,人家一个月还能挣五两银子呢。”

罗松摸了摸鼻子,“好吧,我就是个没本事的。”其实他也知道家里不会同意他娶一个乡户人家出身的女子,说来说去,都是身份害死人啊。

“边城?立夏?”唯一还不知道有易三娘提亲一事的李长海抓到了问题的重点,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期待有人为他解答。

正文、182 步步为营

在人人都说云英嫁不出去的时候,同时有两个人来求亲,算上贼心不死的关平竟然足足三个人选供挑选,对于曼儿来说也算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这样的好事要是不宣扬就对不起她直率的性子了,想想李长海也算是“好人”,便刻意退后了两步,和李长海走到了一块儿,眉飞色舞就开讲:“李三哥还不知道吧,昨儿有人有人给我六姐说亲了。”

“曼儿,慎言。”远根虽然也心里高兴,但好在知道一个女子的亲事可不是随随便便能拿出来和个年轻男子讨论的,忙拉了曼儿一把,对李长海歉意道:“李三哥,真是不好意思,曼儿尽和你说一些不沾边的废话。”

不是不沾边啊,简直太沾边了!可惜李长海想听,远根却是打死也不让曼儿继续说,还特意陪在曼儿身边,兄妹俩小声说起了别的事情。 让李长海只能在一旁和自己生着闷死,罗九壮是个什么情形就能想像那突然冒出来的立夏是个什么玩意儿,还边城,天远地远的也不怕被人给卖了,跟了他李长海他还能保证云英今后断然不会有什么苦日子。

不知不觉,他竟然跟着罗松一行人就进了乔家,云英和胡蝶正忙着往桌上放菜,见着李长海一起到不由开了个玩笑:“今天有太阳从西边出来吗?李三少也有空到乡下来?”

胡三和罗松在一边洗手,撇撇嘴:“李三少爷是去关的吧?路在旁边,不送。”

“既然都摆饭了,那我就吃了再过去。”脸皮不厚又怎么能谈成一笔又一笔的生意,对于怎样说出别人想拒绝都无从拒绝的话,李长海自认第二绝少有人敢说是第一。

一句话说罢也不管别人都是什么表情,径直坐到了八仙桌旁,大咧咧取了一套餐具在手中,“不错不错。还有我最喜欢吃的水煮鱼,这鱼是上次胡管家买回来的吗,都能做这道菜了?长得真快。”

云英家旁边原本就有个池塘,修新房子的时候多花了些功夫把池塘圈进了院内。腾出来后云英琢磨了立体养殖,在池塘边种了桑树,院里养了鸡鸭,前些日子让胡三出去找了一趟鱼苗,中间少不得要租用李长海手底下车马行的车子,想不到他还挺上心的,只是了解得还不够透彻。

云英当即翻了翻白眼:“没有知识你要有常识好不好,就是吃膨大素鱼苗也不可能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变成三四斤重的大鱼吧?要是这么厉害,安澜河里早就肥鱼遍布,还需要我们大老远跑去江口镇买么。”

和李长海说话你要学会别和他客气。客气多了能气死人不偿命。这是云英和李长海做生意来最大的心得,和李长海说话其实也轻松,根本就不用花心思去算计,因为你怎么算计都算不过他,倒不如破罐子破摔。反正这人出手还算大方,有得赚就行。

“膨大素是什么?鱼吃了就能迅速长大吗?”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李长海抓的主题根本就和常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