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斗是一种长柄香炉,一端供持握,另一端是个小香炉,其中薰烧香丸香饼,是在礼佛或出行时宫人手持使用。新春将至,太妃亦要外出进香,嫌以前的香斗样式旧了,吩咐尚服局设计些新式的来,这事蕙罗也知道,如今见守门的小黄门这样说,忙问那为首的内人是谁。小黄门回答:“就是常来送香药的冯香积。”

既知事关尚服局,蕙罗本已颇感忧虑,听说是香积更加紧张,立即赶往尚服局探视。

香积一向勤恳,人也和善,在尚服局人缘极好。蕙罗还未进尚服局大门,便听见里面哭声哀戚,入内一看,见一群内人及尚服局诸女官围着香积,有人在连声劝慰,有人唉声叹气,有人不发一言,但看上去都是忧心忡忡的,而香积双颊红肿,早已哭成泪人。

蕙罗上前去,唤了声“香积”,香积泪眼看她,立即双手搂住她,泣道:“蕙罗,我被赶出尚服局了。”

蕙罗惊讶之下转顾一旁的周尚服,周尚服叹道:“这是梁都知授意卢尚宫下的命令,我们亦不能违抗。”

“那香积要去哪里?”蕙罗问。

周尚服不语,林司饰替她答了:“遣往尚食局,做烧火拾柴之类的事。”

香积闻言哭得更伤心了。蕙罗心里酸楚,想劝她又不知该如何说,只得紧拥着她,自己的泪也掉了下来。

这时有个小内人建议蕙罗道:“沈姐姐现在受官家器重,不如去向他求情,请他下令,赦免冯姐姐之罪。”

蕙罗尚未反应,周尚服便道:“不可。且不说官家是否会答应,香积因冒犯十二大王获罪,命令是梁都知下的,蕙罗避开梁都知、十二大王及圣瑞宫,直接请求官家下令赦罪,宫中诸人将会如何看待蕙罗?如此一来,香积未必能脱罪,而蕙罗受到的影响或许还比香积的严重。”

“那…若我们一起去恳求梁都知呢?”林司饰轻声问她。

周尚服摇头:“梁都知的性情,你们不是不知道…”

梁从政对待下属一向冷酷严苛。当年赵煦元配皇后孟氏的养母燕氏曾联络尼姑法端、供奉官王坚为皇后祷祠祈福求子,郝随是当时婕妤刘氏的亲信,得知此事后禀报赵煦,说孟皇后在宫中行巫,意在祸乱宫闱,赵煦遂命梁从政制狱查办,捕逮了皇后宫中宦者、宫女三十多人,严刑拷问,手段残酷,屡次毁折宫人肢体,还有断舌之事发生。此“巫蛊”事件成了孟皇后被废的导火索,而梁从政也因此建立了他那令人闻虎色变的威信。对处罚宫人这一点,梁从政向来说一不二,要他改口难于上青天。

林司饰亦沉默了。又有人问:“可以去求求十二大王和圣瑞宫么?”

“遣往尚食局,便是圣瑞宫的决定。”林司饰叹叹气,又道:“十二大王是香积冒犯的正主,何况以他的脾气…”

提到赵似的脾气,众人也都无语。多年来,他一直是一副桀骜不驯、冷漠高傲的模样,对寻常宫人都难得有好脸色,更遑论要他饶恕冒犯他的人了。

这日尚服局内人的商议并没有理想的结果,香积哭过一回后亦渐渐认命,回到自己房间,开始收拾要搬走的物品了。蕙罗跟在她身后,怔怔地看了半晌,忽然转身出门,朝圣瑞宫奔去。

守门的小黄门见她回来,含笑问:“姐姐是有事要见娘娘么?容我前去通报。”

蕙罗摆首,道:“我有要事,想求见十二大王。”

片刻后,有赵似殿阁的内臣出来,把蕙罗带到了赵似的书斋。

赵似正在里面看书,见蕙罗进来施礼,抬起眼帘略看她一眼,简洁地发问:“何事?”

蕙罗垂目道:“奴婢听说,司饰内人冯香积冲撞了十二大王,将被遣往尚食局服役。”

“这就是你说的要事?”赵似一哂,反问:“那又怎样?”

“大王认识香积么?”蕙罗问,见赵似不语,她继续道,“宫中内人有好几千,大王未必个个都认识,香积大王恐怕也不会有印象。但对香积来说,大王却是她相当重视的人,因为大王日常所用的龙脑香,便是由她亲手检验挑选的。”

赵似依旧未说话,但听到这里,本来落于书卷上的目光又移到了蕙罗脸上。

蕙罗问他:“奴婢斗胆请问大王,龙脑是什么形状?”

赵似蹙了蹙眉,有不耐烦状,但还是回答了:“片状,色如冰雪。”

“大王说的这种是上品,名为梅花脑。”蕙罗说,“但是,龙脑并不都是这样子的。还有一些很细碎,状如米粒,名为米脑,而晶体与木屑混在一起的,则叫苍脑。大王用的龙脑,是色如冰雪的梅花脑,片大整齐、香气浓郁而无任何杂质,这是因为,送给大王的龙脑香积都会亲手检验,哪怕是内藏库中的梅花脑,她都还会一片一片地挑选,剔出其中的微小米粒和残存的一点木屑,所以大王看到的龙脑不会有任何细碎颗粒和杂质。”

赵似道:“她负责检验香药,这些不都是她应该做的么?”

蕙罗答道:“虽是职责,但也不必工细至此。内藏库中的梅花脑,在入库时已经检验过,品质是没有问题的,司饰内人在使用前检验,只须看其有无变质,而运输中碰撞产生的颗粒和微乎其微的木屑原本可以忽略不计,并不会影响到香料使用时的效果。香积为大王挑选龙脑香片,常常劳作到深夜,我们曾劝香积说,不必花这么多时间,因为无论片大片小,放进香炉,焚出的香气都一样,又何必细心至此呢。而香积则说,大王独爱龙脑,平日焚香,必然会注意观察香片,乃至品赏把玩,看到细碎颗粒和木屑一定不喜,所以有必要精心挑选,让大王看见的龙脑香片都形态完美、品质纯净。”

“你是想说,她是个忠于职守,既敬业又尽心的人?”赵似抛开手中书本,面向蕙罗,正色道,“可是一位内人的职责,并不仅仅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宫中做事,自然应该行止庄重,严守礼仪法度。如此肆意嬉闹,乃至冲撞亲王,难道不该受到惩罚么?”

蕙罗颔首道:“是的,此事香积确有过错,不该乐而忘形,在宫门前冲撞大王。但这完全是她无心之过,她那时尚未步入圣瑞宫门,亦不知大王会突然出现在宫墙转折处。她素日在尊者面前都是十分恭谨的,言行从无逾礼之处,只有跟姐妹们在一起,才会有说笑嬉戏的举动。她虽是在宫中做事的内人,但却也只是名十六岁的姑娘,偶尔言笑,是出自天性。大王也很年轻,想必也有几个可以交游的朋友罢?跟他们在一起时,也会跟在官家面前一样么?”

赵似没有回答她的问题,但凝视她的目色加深,若有所思。

蕙罗顿了顿,又说:“适才大王说到职责,那么,奴婢敢问大王,大王你的职责又是什么呢?”

“我的职责?”见她如此直言提问,赵似颇感意外,少顷,如此作答:“作为亲王宗室,我不会有任何实权,我所领受的官职全是虚衔,无人要求我做任何事,除了对皇帝保持绝对的忠诚。”

“不,除了忠君爱国,对我们这样服侍大王的人,大王也有自己的职责的。”蕙罗道,“大王与官家一样,是在受万民供奉。我们也像奉养自己的双亲一样尽心竭力地侍奉大王,例如香积,惟恐有一点做不好,会令大王不高兴。她忠于大王,就如孝敬父母一般。儿女孝敬父母天经地义,父母对他们是否也应怀有一些关爱之心呢?小时候读书,尚仪师傅曾跟我们说过,古代的贤王态度谦恭,像关心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平民百姓,庇护无依无靠的人,从日升到日落,都勤于政务,甚至忙得顾不上吃饭,目的就是为了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奴婢不敢以此比拟大王,但大王身份既与古代诸侯一样尊贵,一样受万民景仰爱戴,那像那些贤王一样,对我们这些身份卑微的人稍加庇护,难道不是大王的职责么?”

赵似神情冷肃,问她:“你是在跟我说‘徽柔懿恭,怀保小民’的道理?”

蕙罗摇头:“奴婢读的书不多,并不知圣贤书上是怎样写的,当时只觉尚仪说的有道理,就记下了。”语罢,郑重地朝赵似敛衽一福,再道:“香积服侍大王如此尽心,如今冒犯大王并非有意而为,所以奴婢恳请大王对她略加垂怜,像父母对偶尔犯错的孩子那样,略施惩戒足矣,但不要把她逐出尚服局,让她去干她既不喜欢也不适合她的粗活——那样无异于完全摧毁了她的生活。”

赵似锁着眉头重新审视她,既未答应也未否决,良久后,才开口道:“你要我怎样做?”

蕙罗轻声道:“命令是梁都知下的,大王可否跟他说说,请他饶了香积?”

赵似沉吟须臾,然后问蕙罗:“那犯错的内人名字是什么?”

蕙罗目中一亮,忙不迭地回答:“冯香积,芳香的香,积累的积。”

赵似默然提笔,在一页信笺上写下一行字,旋即拈起信笺,向蕙罗展示。蕙罗凝眸看去,见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一行字:“无心之过,冯香积诸罪可免,勿加责罚。”

蕙罗喜道:“这是大王写给梁都知看的么?”

赵似点点头,蕙罗如释重负,再度施礼谢恩。赵似待字迹稍干,取来信封,准备封缄,蕙罗忽于此时提醒他:“大王尚未落款。”

赵似闻言抽出信笺,援笔在那句话后加上“简王似”三字,看了看,又盖了个印章,提起来让蕙罗看了,再面无表情地问她:“够了么?是否需要我摁个指印?”

蕙罗掩袖一笑,又一福道:“够了。谢大王恩典。”

赵似把信笺封入信封,唤来一位小黄门,吩咐他把信送与梁从政。小黄门领命,迅速带信出门,赵似再看蕙罗,冷冷道:“现在你可以走了。”

蕙罗答应,施礼告退。赵似重又拾起原先看的那卷书,不再顾蕙罗一眼。

蕙罗低首倒退而出,转身朝福宁殿走去。默思赵似今日所为,心想他虽然始终拉长着脸,但也还肯听她这卑微内人进言,宽恕了香积,终不失君子风度。一壁想着,一壁薄露笑颜,直到忆及他在信笺上写的歪斜的字,才有一点疑惑掠过心间:他是亲王,必然也与十大王一样从小习字,精于翰墨,怎么字迹却是这样?

左思右想当时情景,才陡然记起,他原是用左手写的,而拾书、翻书也都是用左手,右臂则一直垂着,除了封缄时右手压了压信封,就完全没有动过。

他的右臂动不了,像是受伤了,难道香积那一击力道竟如此之大,令他右臂伤到提不起笔的地步?但香斗是提携所用,并不厚重,香积又是女子,手无缚鸡之力,无论如何撞击,当不至于重伤赵似至此。

蕙罗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目光触及自己手腕上方,一处旧年香饼灼出的伤痕,才有了一并不确定的猜测:莫非他右臂原本有伤,香积那一击刚好撞上伤口,他才痛不可遏?

(待续)

隐情

蕙罗低垂着头,微蹙双眉,边走边思索。出了圣瑞宫,还在想得出神,忽闻身后有人唤了声“沈姑娘”。蕙罗愕然回首,见唤她的是一位中年妇人,容长脸面,慈眉善目,衣饰不俗。两人目光相触,她对蕙罗呈出温和微笑。

蕙罗不认得她,不知如何称呼,便先欠了欠身。那妇人走近两步,自己介绍道:“我姓陆,是十二大王的乳保。”

蕙罗遂又敛衽施礼,向她道万福。陆氏颔首道:“姑娘不必客气。”然后又浅笑道:“适才我听说姑娘求见十二大王,也不知是何事…大王年轻,性子直,行事说话常得罪了人还不自知,不过他绝无恶意,若刚才对姑娘说了重话,还望姑娘海涵,勿对官家提起。姑娘有何要事,但请告诉我,我回头好好跟大王说。”

蕙罗忙道:“大王宽仁,我的请求他已应允,并没有说过什么重话。”

“是么?”陆氏问,“那姑娘因何不乐?”

蕙罗顿时明白了,原来陆氏是看见了她颦眉而行的模样,误以为赵似斥责了她,怕她回去后在官家面前抱怨赵似,故而特意追来解释。遂对陆氏微笑道:“我只是想起了一些别的事,与十二大王无关的。”

陆氏这才放心,笑道:“以后姑娘若有需要帮助之处,不妨也告诉我,但凡能帮上忙的我一定会帮。我的居处就在姑娘授课的院子之后,异日姑娘授课结束,若还有空,就来我那里小坐片刻,喝点茶罢。”

蕙罗道谢。陆氏又说在窗外听了她今日所讲合香之法,获益匪浅,对她技艺多有赞誉,蕙罗应以谦辞,两人又闲聊几句,陆氏始终面带微笑,语调温柔,令蕙罗颇感亲切。

少顷,陆氏向蕙罗道别,说炖好了些甜品,还要给十二大王送去。蕙罗才留意到她手里还有个炖盅,双手端端正正地紧抱着,既像是防止糖水侧漏,又像是以衣袖手肘为炖盅保温。

这景象看得蕙罗心中一暖,只觉面前这陆氏倒比朱太妃更像赵似的慈母。待陆氏转身走了数步之后,蕙罗想起赵似手臂的情形,忍不住又开口唤住了陆氏。

陆氏止步回身,依然微笑着静待她说话。蕙罗走上前去,轻声问她:“大王右臂,可有旧伤?”

“没有。”陆氏旋即睁目,很紧张地问:“姑娘何出此言?”

蕙罗踟蹰道:“我是见大王的右手…似乎有些不便…”

陆氏了然,道:“谢姑娘提醒,我这就去看看。”

从圣瑞宫出来,蕙罗先去了尚服局看香积。片刻后果然有消息传来,梁都知收回了之前的命令,香积可继续留在尚服局。蕙罗方才安心回到福宁殿。

约莫一个时辰后,陆氏亲自到福宁殿蕙罗居处找她,关好门,握着她双手,恳切地说:“好姑娘,大王的右臂果然受伤了,是今日受的剑伤,他还不跟任何人说,自己随便包扎了。幸亏你及时提醒我,我回去强撩开他衣袖看才发现,否则,不知道后果会怎样…”

“剑伤?”蕙罗一惊,立即想到了赵似要与赵佶舞剑之事,脱口问道:“是十大王刺伤他的么?”

陆氏摆首道:“不是十大王,是十二大王的一个随从,陪他练剑的。今日他们两人私下在宫墙角楼里练剑,那随从一时不慎,刺伤了大王右臂,鲜血淋漓的。随从又惊又急,欲唤人来料理大王伤口,却被大王止住。后来大王从中单上割下一条布帛,就这样硬生生包扎住伤口,脱下练剑的衣衫烧了,又让随从抹去地上血迹,他自己换上备用的襕衫回来,还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偏偏又在圣瑞宫外被那冒冒失失的冯香积撞了一下…”

蕙罗方才明白此事前因后果,再问陆氏:“大王这样,是不想让那随从因此获罪?”

陆氏叹道:“可不是么…若有人来,发现这事,那随从必将受到严惩,轻则逐出宫去,重则押送至大理寺,判他个谋逆罪都是可能的。他跟随大王许多年了,两人说是主仆,实际如同兄弟密友,大王自然要百般掩饰以庇护他…他知道是你看出他手臂上有伤后就要我来跟你说,千万别把此事泄漏出去,尤其不能让官家和太妃听到半点风声。”

蕙罗答应,从陆氏所言事联想起赵似宽恕香积之善举,不由感慨万千,心想他外表如此冷漠,不想竟会如此重情重义,难怪听自己言及情义之事,便开始原谅了香积。一念及此,遂对他油然生出几分钦佩与敬仰之意,再想到他为掩饰剑伤还须装作一切如常,不躺下将养,仍去书斋看书,乃至用左手为她写下给梁都知的信,蕙罗更为动容,对他又多了两分怜惜之情,愈发关心他的伤势,再问陆氏:“那大王后来可曾上药?”

陆氏道:“唉,我还在为此事犯愁呢。我那里只有少许常备的金创药,刚才都给他用了,准备再去药房要一些,大王还不许我去,说一旦要药,御药院必问因由,乃至派太医诊视伤者,届时不好应对。他那伤口不浅,必须每日换药,这可该怎么办呢?”

蕙罗略一思忖,有了个主意:“这样,用降真香。降真香可止血、定痛、消肿、生肌,治疗折伤刀伤。圣瑞宫中应该也有罢?可取了来,就说大王焚香要用。然后用磁瓦刮下研末,把粉末掩在伤口上,会很快结痂,据说痊愈之后连瘢痕都不会留。”

降真香又名紫藤香、鸡骨香,是黄檀植物根干部的芯材,纹理致密,香气浓郁,也是宫中常用的香料。

陆氏听后将信将疑地问:“真的?”

蕙罗郑重点头,道:“我们学香道之前必须先熟悉各种香药的药性,降真香的这种药效是记载在唐人《名医录》里的,我记得很清楚,不会错。”

陆氏一叹:“既如此,姑且试试罢。若药效不佳,大王伤势加重,我就一定要请太医诊治了。”

蕙罗亦赞同她的决定,又道:“先试一次。明日我去圣瑞宫就讲需要加降真香的妆品制法,你们也可以此为由问内藏库和尚服局要更多的降真香。”

蕙罗奔波大半日,又一直惦记着香积与赵似的事,心神不宁之下愈感疲惫。这日夜间,如常伺候赵煦盥洗毕,蕙罗正欲告退,尽早回房歇息,赵煦却对她说:“这两日我觉得帐中香的气味过浓,今晚你去调调罢。”

帐中薰香之事原本是司寝女官做的,蕙罗既见皇帝吩咐,也只得答应,与司寝一起扶赵煦进入寝阁卧室,赵煦在帐前坐下等待,蕙罗便取出香具,打开一个个帐中悬挂及床上放置的鎏金银香球,把点燃的香饼和调好剂量的香药放进去。

香球有三对,两对悬挂于床帷之间,一对搁于锦被下。这种银香球外壳镂空呈花鸟纹,设计精妙,内有两层同心圆环,中心是一个盛香饼和香药的小香盂,圆环与香盂之间以轴承相连,与浑天仪同理,无论香球怎样碰撞转动,内部的圆环都会相应滑动,辗转调整,使香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而炭灰香药不致倾倒而出。

蕙罗这日加的香药是按南唐方剂所配,以沉香、白檀、龙脑、麝香及牙马硝和蜜炼成的香丸,名为“李王帐中香”。先把点燃的香饼置入香盂,在上面覆以云母隔片,再加上香丸,扣好香球,须臾,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气便透过香球镂空之处,丝丝缕缕地飘扬而出了。

蕙罗把帐中悬挂的和薰锦被的都一一安置好,然后转身准备告退,却闻赵煦对室内其余女官内人们说:“你们都出去罢。”

诸人答应,相继退出。蕙罗寻思着这“你们”也应该包括她,便随之往外走,不料赵煦却又道:“蕙罗,你留下。”

留下?蕙罗一愣,僵立在原地,眼睁睁地看着其余宫人退出,卧室中只剩下她与赵煦两人。赵煦外披的褙子衣带已散开,是随时可登榻就寝的样子。他此刻正凝视着她,双眸应着跳跃的烛光闪着幽亮的光,而那李王帐中香的柔婉暗香还在连绵不绝地飘入她鼻中…这诡异的气氛令蕙罗忽然想起了朱太妃日前的问题:“官家衾枕之间用的是什么香?”

(待续)

密友

许多零碎的画面和旁人说过的语句在脑中如电光闪过,例如朱太妃凌厉的眼风,向太后冷峻的神情,初见皇帝时他的病态,以及香积向她说起的魏典饰的遭遇…然而奇异的是,最后浮现而出,并顽固地占据她所有思维的竟是赵佶:在那寒冷的夜,他如何飘然出现在她身后,温情款款地展开大氅将她拥入怀中,耳鬓厮磨,用和风细雨般温柔的声音唤她“妹妹”…

蕙罗一阵心酸,两泊热泪涌了出来,她艰难地控制着,那温热的液体便在眼中打转。

赵煦皱了皱眉,朝她微微抬手,目示床榻的方向,命令道:“扶我过去。”

蕙罗低低地答应了一声,却是带哭音的,而双足犹如被钉于地上一般,纹丝不动。

赵煦唇角一勾,似笑非笑:“你在怕什么?”

蕙罗噙着泪,咬着唇,没有回答。满心里想着的仍是那春衫翩翩的十大王,留存在她记忆里的他的温言软语、轻颦浅笑在这一刻分外分明,萦绕于阁中的李王帐中香的味道似乎也随着她的思绪悄然改变,转化成了他中单上散发的龙涎香,那芬芳似凝结了百花精髓,却又另带一种神秘气息,与他和暖体温相结合,在不知不觉间,已摄去她心魄。

近乎不带希望地,她发出了一声虚弱的请求:“官家,我可以出去么?”

赵煦不应,但盯着她的眼睛,说出了他的猜测:“你不愿伺候我?”

这一语令蕙罗不堪重负,双睫微颤,两滴泪珠便坠了下来。像展开那柄高丽白松扇那样,关于赵佶的记忆仍在心中徐徐展开:长因蕙草忆罗裙,绿腰沉水薰…月下笛声,绿萼清芬,和着那少年谪仙般身影,一幕幕如翻动的书页,连接成一幅流动的画卷。记忆如斯美好,她却于这美好中闻到了绝望的味道。面对咄咄逼人地凝视着她的赵煦,她既委屈又伤心,决堤的眼泪奔涌而出,她以袖掩面,开始抽泣。

赵煦目色冷了:“你知道忤逆我的后果么?”

逐往瑶华宫,或者赐死?蕙罗没出声回答,心里只是想,这些后果跟眼下状况比都不具威胁性了,“大不过一死,死便死了罢,反正我就是不愿意。”她索性不加掩饰地痛哭起来,让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对“伺候”他的抵触。

她像个小孩一样肆无忌惮地扬声哭着,在外侍立的宫人们闻声而进,好奇地探看着,而赵煦脸一沉,厉声朝她们喝道:“滚!”宫人大惊,立即缩回去,手忙脚乱地把门掩上了。

蕙罗依然哭得肝肠寸断,就算小时候做错事受到尚服局女官的体罚,她都未曾这样伤心过,那种如罹大难的绝望倒与幼年丧母时的感觉依稀相似。

赵煦冷眼观察她许久,才又说了话:“扶我到床前,这么简单的事,你都不愿意做么?”

蕙罗怔了怔,反复思量他这话,不由重复道:“扶官家到床前?”

“对。”赵煦道,“我累了,想躺下跟你说话,所以让你扶我过去。”

蕙罗似逃出生天一般,以手抚胸,乍惊乍喜,却还不敢确定,又试探着问:“只是这样?”

赵煦不动声色:“你还想怎样?”

蕙罗顿时羞红了脸,忙拭干泪痕,深垂着头走到赵煦身边,双手小心翼翼地扶他至床前,整理好衾枕,请他躺下,又为他掖好被角,然后迅速退开数步,在一自觉安全的角落侍立着。

赵煦侧首看她,哑然失笑。须臾,叹道:“虽然我从没想过,也不打算要你侍寝,但如今见你如此不情愿,我心里居然还是大不痛快。”

蕙罗这才彻底放心,回想他这句话,亦浅浅笑了笑,轻声应道:“奴婢既丑陋又笨拙,不配服侍官家。”

“这话听起来很耳熟…哦,小霓也这样说过…”赵煦双目轻阖,思绪飘浮,沉默片刻后,又道,“福宁殿中,不愿意做我嫔御的,大概也只有小霓和你。”

听他提崔小霓,蕙罗随即想起小霓为赵佶整理衣帽的情景,又是一阵惘然,好半天才应道:“崔姐姐那么美,奴婢怎能与她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