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木香姐跟我说,绷簧用的铁跟寻常铁器的铁是不一样的,那绷簧不是用坏的,是本身制造时锻铁不到家。”李玉华道,“那个圆筒一次能发射三支暗箭,绷簧的问题,就是那个送暗器来修的人都能知道,特意过来,就是让木香姐帮着锻造出适合绷簧的精铁,木香姐不懂这个,也怕惹事上身。这年头除了上等兵刃,用不着精铁。”

“更吓人的是,有一天正下冻雨的时候,外头还刮着西北风,树上的叶子都掉没了,眼瞅就要入冬了,那人给木香姐拿了好几本锻铁的书,放下一包银子,请木香姐帮着想想法子。”李玉华说的活灵活现,“那一包银子足有百两,把我们吓的,心惊肉跳的,小九叔都想悄悄去县城报案,生怕是哪里来的强人。”

“后来怎么着了?”穆安之听着也悬,不禁好奇。

“木香姐一翻那几本书就入迷了,你不知道她那个人,斗大的心眼儿也就三两个,成天就知道瞎乐呵,还爱看些稀奇古怪的书,她还托小九叔招待那人住下,她是织机也不管了,生意也不管了,就窝家里看书,还成天要吃炖肉。那人可大方了,木香姐要吃炖肉,立刻就拿银子叫我们去给她买。过了一个多月,木香姐弄了些生铁在家咣唧咣唧的指挥着那人打铁,反正我也不懂打铁的事,折腾俩月才把那绷簧弄好。那人又放了一包银子,就告辞走了。”

李玉华说,“有这两百银子,我们就多置了几台织机,一下子生意就做起来了。”

“锻造精铁的方子也给那人了?”穆安之追问。

“给了呀。”李玉华莞尔,“我说木香姐斗大的心眼儿也就三两个,不过都是把心眼儿用在大事上。她说锻铁的方法很多,她只是给那人一种最普通的,虽能用于绷簧,却不是最好的。她从那几册书上学到很多,这方子就当报答那人给她的几册书。”

“还有这样的奇遇。”

“你以为完了?还没完哪。”李玉华接着说,“等快过年的时候,我记得是腊八,那天在喝腊八粥。那人又来了,这回给了木香姐一本手记,上面的字我也都认识,就是合在一处不知是什么意思。瞧着既有刀剑铸造,也有一些兵器图纸,画的很简单,也不像墨迹所画。这人请木香姐帮他修一件暗器,也是圆筒状的,那一头密的跟蜂巢似的,那是一种一次能射出许多硬针的暗器。要是谁挨一下,立刻就能射成马蜂窝。”

“也修了?”

“哪儿敢不修啊,能拿出这种暗器的人,要是不修,还不把我们都捅成马蜂窝。”李玉华道,“木香姐还跟那人特聊的来,她特别傻大胆,我就在我家看着村里妇人咣当咣当的织布,她在她家研究修暗器,这人倒是很大方,也给了修理费。”

穆安之听着不禁道,“这样看来,这些人不缺银子,却缺一个懂暗器的人才。为什么没把木香姐带去他们那里专门给他们修暗器呢?”

“我当时也怕这个,就想打听一下那人的来路。结果叫人看出来了,那人直接跟我说木香姐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若木香姐不愿,他不会强求。木香姐怎么可能愿意啊,我们在自己村儿多好,那人虽有钱,一看就是跑江湖的。”

穆安之道,“这样机敏果断,怕不是寻常江湖人。”

“肯定不是的。木香姐后来跟我说,她看到的那本手扎,肯定是个聪明非常的人写的。后来小九叔出门跑生意,木香姐请县里的铁匠给小九叔打了一把乌漆嘛黑的短刀,你不知道有多锋利,我拿着那刀,轻轻在桌角这么一切,就切下了一块桌角。”李玉华手掌斜斜一切比划道,“后来都有人出五百两买这刀,小九叔都没卖。”

李玉华说,“如今我们生意做的这么大,主要就是靠木香姐的技术,她其实做生意一般,还很心软容易被骗,可要没她的技术,凭我跟小九叔再会张罗,也做不到现在的生意。”

通过玉华妹妹敬仰了一回木香姐的天人之姿后,穆安之亦认为,他老友裴如玉娶了一位奇女子为妻,虽则这位奇女子先时在帝都的风评很有些一言难尽。

穆安之问,“那手扎还在吗?”

“不在了,就给木香姐看了看,待暗器修好,人家就收回去了。”

这次北疆既有战功,朝廷自然有所封赏。

这些事自有底下人去做,穆宣帝带着太子、穆安之去看了一件铁甲。

穆宣帝的寝殿之内,铁甲穿在十字木桩之上,铁片如鳞片般覆盖,偶有阳光落下,漾出一抹生铁森冷寒意。

穆宣帝取过案上放的强弓,张弓引箭,一道锋锐箭光射出,却是叮的一声,箭簇只是在铁甲上留下一记白点,便颓然落地。

不论太子抑或穆安之都面露惊容,穆宣帝道,“这是陆侯在乌依格尔的老家搜到的,秘密送到帝都。倘北疆叛匪这样一支铁兵,朝廷就要危险了。”

乌依格尔部落便是先时北疆谋反逆王的部族。

太子过去摸了摸这铁甲,冷铁寒意透指而入,太子那张四季如春的美丽面孔上罕见的出现一抹忧色,“这样一件铁甲总要有四五十斤,北疆人着铁甲再骑马冲锋,数目不会太多。能压制骑兵的便是强弓劲弩,若对付这样的铁甲,必要一柄强弓中的强弓。父皇手中的三石弓都不能透甲,蹶张弓一直有使用不便的不足,一个弓手也只有一射之力。”

“何况,上次平叛北疆叛乱,多赖蹶张弓之力,若再有反叛,未偿没有准备。”

“陆侯折子里亦是担忧此事。”穆宣帝道,“这件铁甲,送到兵部让他们研究对付这种铁甲的兵器,看可有好的法子。”

穆安之的唇角动了动,太子敏锐的问,“三弟有话只管说。”

穆安之道,“兵部这些年,并没有称得上神兵利器的兵器制造出来。与其给兵部,不如给木香姐。”穆安之补充一句,“就是裴太太白氏。”

太子点头,“三弟这话也在理,父皇,裴太太制做的连弩精巧难得。兵器制造一途,有人一窍难通,有人天生通百窍。倒不如让裴太太试一试。”

穆宣帝道,“她一个妇道人家,织布纺纱或者在行,难道还能比兵部工匠更精通兵器制造?”

太子望向穆安之,“三弟虽说举贤不避亲,却也从不是无地放矢的性子,今天敢荐裴太太,”太子沉吟道,“想是对裴太太的才能知道的比我们多。”

竟然又被这奸鬼说中!

穆安之极厌恶太子,却也得承认太子这种见微知著的本事。穆安之简单的说,“我是听玉华妹妹说的,裴太太对锻造之事也略通一二。”

太子立刻追问,“听说裴太太出身乡间,寻常县城有个铁匠能打个菜刀锄头铸口铁锅都难得,裴太太如何会精通锻造之事?”

“这事我要单独回禀陛下,不想让你知道。”

时常被太子气到的穆安之,终于成终的噎了太子一遭。

绯色唇角如春花般轻绽,太子再次露出那种洞悉一切的笑容,对穆宣帝优雅的微微欠身,“儿子先行退下,一会儿老三不在,父皇再告知儿子也是一样的。”

太子永远都能把穆安之的敌意化为兄弟间亲昵的拌嘴,这等神奇功夫,穆安之拍马不及。

作者有话要说:ps:晚安~

☆、一八零章

穆安之对于裴太太木香姐的本事私下同穆宣帝介绍了一回, 穆安之说话, 向来有什么说什么, 并无夸大。但对于木香姐乡下女子出身, 却能给江湖人修理暗器,铸造短刀,可见的确在兵械一道有些天分。

不然寻常姑娘家哪里会锻铁锻刀呢?

“果然是艺高人胆大。”穆宣帝自案上捡本奏本递给穆安之, “陆侯在奏章中说, 裴太太想跟朝廷要个官儿做。”

穆安之迅速看过陆侯奏章,陆侯对裴太太的才干也赞赏有加,对于裴太太想做官的事也郑重向朝廷申请, 希望朝廷能赏功赏能, 重赏裴太太。

“虽说朝中许多年没有女子为官, 不过女子为官也早有先例, 冯侯府的爵位便是传自江行云江侯爵,江侯爵下嫁冯将军, 方有冯家爵位。裴太太既然希望能做官,便赏官。若兵部能研制出连弩,一样会赏赐升官。只要有所作为,何需分男女。”穆安之道。

内阁中人对于给裴太太赐官之事还颇有争论, 尤其礼部宋尚书很看不惯,奈何裴相一力支持为裴太太赐官, 宋尚书还与裴相吵了一架,说裴相存了私心,为自家人谋官。

卓御史一句话就把宋尚书噎死了, 只见他眉眼睥睨,居高临下的望宋尚书一眼,道,“漫说自古就有举贤不避亲一说,宋尚书你家儿孙做官的时候,你也没谦逊的替他们把官位让给旁人哪。裴相跟裴如玉早就恩断义绝,两不相干,裴太太白氏娘家祖父与裴相有恩,难道要裴相不认恩人之女?再说,你家孙女要有这本事,我也替你孙女求官求赏,你家不是没这人才么,也不用眼红旁人。”

宋尚书指着卓御史的鼻子怒斥,“一丘之貉,爪牙走狗!”

“放心,就是做走狗也不去您门下!某看不上!”

宋尚书简直气的七窍生烟,韦相劝道,“都少说两句,陛下让咱们议赐几品官合适,这都扯哪儿去了!”

宋尚书道,“其夫不过七品,夫为天妻为地,自古未闻地比天高之理!”

卓御史道,“仁宗皇帝时,江侯爵官爵都较冯将军要高,当时也没人说过未闻此理的话!裴县令虽有剿匪战功,连弩却是国之重器,裴白氏之官,不能低于五品。”

宋尚书两眼冒火,“以后裴县令见裴白氏,莫不是还要从下官见上官之礼,简直岂有此理!”

“你管人家行什么礼,人家正经夫妻,说不得裴县令就愿给裴太太行礼哪。”卓御史毒舌宋尚书,“您老还是礼部尚书,还是周公,管人家夫妻行什么礼?”

宋尚书骂,“你也是读书人,竟说出这等污言秽语!”

“不知道周公哪里污秽了,您不污秽,您哪里来的满堂儿孙。”卓御史嘀咕道。

韦相拉着裴相去商量给裴如玉夫妻授官之事,对于裴如玉的剿匪之功,裴相轻描淡写道,“剿匪原是任内外官份中之责,做职责之事,从未听闻要给赏的。”

“倘这样论,从前安邦定国的将军岂不都不该赏了。裴县令剿匪人数上百,且他是文官,理当重赏,依我说,越品提拔未为不可。”裴如玉今为七品,韦相的意思是擢升六品。

裴相道,“太过了,赏赐些田地便可。便是提升,半品足够。先时他官评考核仅为中评,原该降职留用的,今不过戴罪立功。”

“今年裴县令治内粮税充足,星点不差,虽则上官考核最终为中评,吏部因其治下之功,定的是中上。”韦相道。

两人斟酌一番,才说到白木香的功勋上。裴相韦相的看法与卓御史相同,有连弩之功,破格封个五品绰绰有余,为难的是白木香做了五品官,可封个什么官呢?

总不能真给她辟个衙门去做掌印官吧?

这又不是当年江侯爵。

最后两人商量着,还是让白木香研制兵器,五品衔也不假,与知府平起平坐,除了兵器之外,旁的事也不劳她。

待宋尚书与卓御史吵完,裴相韦相已将事情定了下来。

宋尚书都怀疑是不是上了姓卓的调虎离山之计。

裴相倒是私下说卓御史,“宋尚书有些迂腐天真,你也太霸道了。他是官场前辈,你如此不客气,落在人眼里叫人怎么想?”

卓御史摇摇扇子,“这不是帮韦相个忙么,韦相守孝回来,虽则入阁,朝中却无实差。老师领户部且不说,吏部有杜尚书,兵部杜国公,刑部黎尚书,工部夏尚书,哪一个都不是易与之辈,韦相怕也看不上我这御史台,听说宋尚书先时在行宫出了个昏头主意,被三殿下抓住话柄,一顿排揎直接厥了过去。韦相断不会放过这等时机,必要取宋尚书而代之的,咱们何必挡他的路,先送个人情吧。”

“你这风别朝我扇,眼瞅要入冬,你这扇子还摇个不停,不冷啊。”裴相轻斥一句,卓御史便收了折扇,听裴相感慨一句,“我倒是更喜欢宋尚书,他其实是个有什么说什么的性子,并不是针对谁。”

“我也喜欢跟他没事吵上两句。可如今哪里还容他在内阁,杜尚书是韦相门生,当初三殿下排揎宋尚书的事怎么传出来的?听说当时御前仅四人,除了三殿下,就是杜尚书、陆国公、宋尚书。”卓御史眼神冰冷,“三殿下那爆竹性子,平时厉害归厉害,这样的人寻常做不出背后说人是非人,一般都当面畅所欲言了。宋尚书受此羞辱,总不是他自己昏头说出去的吧,剩下两人,杜尚书陆国公,杜尚书有理由,如果是杜尚书做的,也没什么,人之常情。”

话至此处,卓御史捏着扇骨的手微微用力,扇骨摩擦哔剥哔剥响起来,听卓御史清冷的声音,“倘如果是另一人所为,那就太可怕了,老师。”

裴相半睁半阖的眼眸中陡然闪过一抹锐色,半晌,喉咙里说一句,“这也只是猜测,此言不要再说。”

“是,我明白。”

裴相道,“原本教导太子的两位翰林师傅上了年纪,都上了辞官回乡的折子,先时陛下秋狩,我曾辅佐太子理政。陛下想给太子指两位先生,陛下的意思,是自内阁选人,你有个准备。”

卓御史犹豫,“那另一人,是杜、陆、还是韦?”

烛火倒映在裴相平静的眼眸内,而那平静无波之下,是卓御史都无法揣度的深不可测,“韦相不谋宋尚书之位,便是韦相。若他谋宋尚书之位,便是陆国公。”

北疆赏赐之事,穆宣帝特意派了兵部吴侍郎做为钦差,亲自去北疆行赏。

穆安之与李玉华说了裴如玉李玉华双双升官的事,李玉华十分喜悦,尤其听闻蓝太后召裴夫人进宫,李玉华还特意进宫陪着说了会儿话。

以前她对裴夫人可是爱搭不理的,那不是她家三哥跟裴相不大合么。再说,以前木香姐给她写信也说裴家除了裴相还成,其他人待她都一般。

她刚来帝都就听说裴相把裴状元赶出家门,恩断义绝了。

那会儿要是跟人家拉关系,不是情等着碰满脸灰么,现在此一时彼一时,裴状元在北疆立功,木香姐也要做官儿了,官位比裴状元还高。

李玉华的人生经验就是,世间无人不势利。

现在,她有些筹码去跟裴家拉拉关系了。

蓝太后一直偏爱李玉华,拉着李玉华的手跟裴老夫人说,“老姐姐你不常进宫,玉华先时也腼腆,她可不是外人。自小跟如玉媳妇一道长大,亲姐妹一般的。”

“是啊,木香姐出嫁时我在老家照看生意,不得来帝都送嫁。后来木香姐可没少给我写信。”一写信就说你家待她不好。李玉华笑道,“时常说她跟裴状元拌嘴的事,说您老这做太婆婆的,可没少偏心裴状元。”

裴老夫人哈哈直笑,“刚开始做太婆婆,没经验。如玉和木香刚成亲的时候,那真是冤家一般,三不五时的就要拌几句嘴,我是替他俩着急,想着怎么总是吵架。后来想想,这才叫不是冤家不聚头哪,越拌嘴情分越好。以往我给如玉卜卦,法师就说他有媳妇福,可不就应了么。”

李玉华连忙问蓝太后,“皇祖母,你有没有给三哥算过?”

蓝太后忍俊不禁,“算过算过,你三哥也一样,有媳妇福。”

裴老夫人也说,“三皇子妃一看就是旺家旺夫旺丁旺子的面相,以后必然福寿绵绵,无事不顺,无事不遂。”

“我也觉着跟三哥特别好,我在天祈寺摇签,连着三次都摇到了大牡丹的上上签。”李玉华道,“我听人说,天祈寺的签再灵验不过。”

“是。我也是在天祈寺给如玉问的。”

一群女人就说起求签卜卦之事,裴老夫人是个性情很开朗的老夫人,说起裴如玉白木香口气都很亲近,完全没受到裴相将裴如玉赶出家门的影响的模样。

李玉华跟穆安之念叨起此事时,穆安之道,“除了如玉,一家子都是装模作样的老狐狸!”

“怎么了?”李玉华问。

“宋尚书上了年迈辞官的折子,陛下再三挽留,宋尚书去意已决,陛下已经准了。韦相接掌礼部,兼礼部尚书位。”穆安之道,“同时辞官的还有太子的两位师傅,陛下指了陆国公、卓御史兼任太子宾客,陆国公为太子讲习兵法,卓御史为太子讲习史学。”

李玉华皱眉,“卓御史不是裴相的学生么?你与裴状元莫逆之交,卓御史到了太子身边,这是裴相的意思么?”

“不是他还有谁?”穆安之道,“不然凭卓御史未到不惑之年,如何能与陆国公并立任太子宾客!两面三刀的老狐狸!亏得如玉对他多年仰慕,到头来也不过他手中一粒棋罢了!”

自小到大,李玉华没少见识人情冷暖,但也是到帝都后方知人心真可冷寒彻骨。为了官位前程,结发夫妻可弃,血脉子孙可断。

李玉华握着穆安之的手,将来这双手,翻云覆雨之时,会不会也变的同样的冰冷酷烈?穆安之冷冷的交待李玉华,“听到没,以后不准再跟裴家女眷来往?”

李玉华悬着的心扑通便落回肚子里,哎,我三哥这样的人,看不上谁那是跟他一家子都不来往的。正义成这样,一辈子都不会辜负恩义的就是这种人。

穆安之看李玉华不答,以为她不乐意,又问她一遍,“听到没?”

“听到了,我又不聋。”

于是,李玉华再次在慈恩宫见了裴老夫人一句话都不说了。蓝太后都觉着稀奇,问李玉华,“平时你最热闹,今儿话怎么少了?”

李玉华这才张了张嘴,老老实实的跟蓝太后说,“三哥说了,让我不要理裴相家女眷,我不能不听。”

蓝太后:……

裴老夫人:……

东宫。

太子妃都觉着这事稀奇的不得了,问太子,“你说三殿下这脾性,多叫人捉摸不透。三弟妹更奇,三殿下怎么交待,她就怎么说,以前看她可不是这么傻的人。前儿还跟裴老夫人套近乎套的热络哪!我都说我们妯娌三人,没一个比她更会钻营的了。”

太子感慨,“夫妻同心,就是如此。他们夫妻都不是什么讨喜的人,三弟妹更是泼才一个,哪怕真是蠢事,两人一起做也就没那么蠢了。何况,这事非但不蠢,简直聪明至极。”

裴相这样的政客,只会根据形势改变立场,他绝不会因为子孙的偏颇决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哪怕那个孙子是一直钟爱的嫡长孙。

裴相是不会倒向老三的,老三也深知这一点,既如此,何必要拉拢裴家,倒不如切的干干净净。将来若老三真能扭转乾坤,有裴如玉在,裴相倒戈易如反掌。即便裴相不倒戈,有裴如玉在,裴家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老三怕正是清楚这一点,方直接与裴家反目。

作者有话要说:ps:晚安!

☆、一八一章

蓝太后说了李玉华半日, 让她规劝着穆安之一些, 裴家原不是外人, 何需这样生分。李玉华也奇, 平日里跟个八哥一般,话多主意也多,平时瞧着更不是没主见的人, 偏生对穆安之的话言听计从。

李玉华道, “家里的小事我说了算,大事都得听三哥的。”

这也是为啥穆安之有空就来慈恩宫接李玉华,平日里对李玉华百依百顺, 蓝太后还无二话的原因。蓝太后真心觉着, 李玉华着实是给穆安之降伏住的。看这听话的, 穆安之说一, 李玉华都不说二。

简直听话的要命!

难得这样听话,还特会过日子。

李玉华现在生意做风生水起, 晋国公夫人现在鞍前马后的奉承李玉华,无他,她闺女穆惜今现在可是李玉华手下的得力大将,那是哗哗的往家弄银子。

现在大户人家不流行穿绸了, 流行穿棉,三皇子妃的织坊里织的上等棉布, 价钱比上等丝绸还要贵三成,硬是供不应求。

穆惜今自从巴结上李玉华,宗室贵胄家的这些生意多是她做的, 李玉华按生意额给她分红。穆惜今立刻升级为家里最有钱的大户,连带穆惜怡也在刑部谋了个差使,八品小官儿,却是个踏踏实实的实缺。尽管晋国公夫人自己也是胆战心惊,生怕儿女以后受了三皇子府的牵连,可眼下儿女都一根筋的跟着三皇子夫妻,晋国公夫人也没旁的选择了,里里外外的跟着李玉华,就盼着三皇子府形势好转,以后能跟着沾光。

“这梁太太说来也命苦,她是林大将军的长女,嫁的帝都有名才子,当年的状元郎梁状元,成亲三载,梁状元就因病过逝了,梁太太奉婆母扶陵回乡,如今是梁老太太过逝,梁太太方回帝都。”穆惜今道,“我和阅姐姐去静心庵,遇到梁太太到庵中跟师太打听戴发修行的事,她见到我跟阅姐姐身上着的衣衫,就说这料子没见过,听说是新时兴的棉布,让阅姐姐送些素雅的过去,她挑些做衣裳。”

李玉华说,“不是说林大将军方年过五旬么,他家长女能多大年纪,至多也就三十来岁,这就要戴发修行,不嫁人了?”

“梁太太对梁状元用情极深,听我娘说,当初梁状元过逝,梁太太膝下又无子女,原本林家是想梁太太归家另嫁的,梁太太不肯,硬是奉婆母回夫家守孝,如今婆母过逝,她才回的帝都。”穆惜今感慨,“咱们东穆向来不禁女子改嫁,梁太太对夫家当真称得上有情有义。”

李玉华心说,这算什么有情有义,要是遇着真心人,哪怕那人不在了,也是不会另娶另嫁的。不过,李玉华还是顺嘴儿赞了一回梁太太,同穆惜今道,“旁的料子都好说,今年的斜纹料都定出去了,是半点都匀不出来的。”

穆惜今压低些声音,凑近李玉华说,“娘娘,梁太太极得大将军钟爱,这次她回帝都,大将军把郊外御赐的田庄都给她做别院。旁的不及梁太太的女眷人家都有,独不给梁太太,是不是不大好?”

“旁的人家订的早,梁太太定的晚,今年的都定出去的,自然是没有了。”李玉华盘着腿,抚一抚膝上的裙子,“再说,林家是什么人家,林大将军是禁卫大将军,那是父皇的心腹,旁的臣子示好拉拢都无妨,不要去拉拢林家,那是在撩虎须。”

穆惜今惊的嘴都合不拢了,她自认聪明伶俐,但在朝政上的见识远不及跟着穆安之学习的李玉华。

穆惜今有些羞愧,“我险给娘娘闯下祸事。”

“你不是来问我了么。”李玉华很耐心的指点穆惜今,“你年纪尚小,多经些事就知晓了。”

“那阅姐姐去梁太太那里,我就不与她一道了。”穆惜今说。

李玉华说,“你跟朱阅很合得来?”

穆惜今眉眼弯弯,“是啊,她人很聪明,我们也合得来。”

李玉华面料生意做的大,她手下掌柜来往各大家族,不知不觉,消息也格外灵通。二皇子置外室的事,险没把穆安之吓着。

“你这是说真的?”穆安之险险的将茶盏放到几上。

“当然是真的。”李玉华把那茶盏扶正,“置的那宅子就在楚世子家长孙的外宅隔一条街的春风巷,那妇人一个月光衣裳上的花销你猜有多少?”李玉华伸出五根手指,“这么多!”

“一个月置衣裳就得五百两!二哥这是置了个银人儿啊。”

“亏得三哥你还是皇子,”李玉华鄙视穆安之,“是五千两!”

穆安之堂堂皇子,如今自己开府,阖府大小开销加起来,一月也没这些数目。五千两,便是在帝都繁华地界儿也能置处不错的宅子了。

“你这消息真的准?”

“再错不了的,是严琳亲口跟我说的。”李玉华道,“你不晓得,这位外室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衣裳就做了二十套,账是从二殿下在朱雀街的当铺走的。还有二十套男子的衣裳,那身量尺寸与二殿下相仿,不是二殿下能是谁?难道不相当的人二殿下能给她付账?”

穆安之心下算了算,问李玉华,“咱家铺子,一套衣裳要百多两银子啊?”

“不是啊。我说的五千两是外室自己衣裳的开销,加上二殿下的,得一万多两。”李玉华跟穆安之算,“你瞅瞅咱家用的料子,那是寻常的料子吗?那是挑的顶顶好的大棉桃织出的顶顶好的上上等的料子,织这一寸料子你知道得用多少工?你去瞅瞅咱们料子那光泽那贴身那舒坦,咱家做衣裳的绣娘,哪个都是十年以上的老绣娘,那做工那绣工,能是寻常有的?从里到外一套四五件衣裳才二百多两,这贵吗?”

李玉华拍着手跟穆安之算,穆安之连忙说,“不贵不贵。”

“就是啊。”李玉华也觉着不贵。

穆安之说,“二哥这不是被人骗了吧?”甭看穆安之在权贵圈看来所行所为都非正常人能理解的,但穆安之当真是个传统男子。

穆安之对女子的审美一直是李玉华这样的,厉害、好强都没关系,能聪明明理当然更好,但最主要的就是人品端正,上能孝敬长辈,下能管理内闱、生儿育女。穆安之对李玉华也很大方,俸银家业直接就交给李玉华打理,花用都随李玉华。

虽说经常不够用,但借钱什么的,也是穆安之出面,他从不让李玉华犯难。

不过,穆安之绝不是个穷奢极侈的性子,衣裳用度,舒服就好。

两百多银子一套衣裳,在穆安之看来绝对是冤大头。

穆安之再次问李玉华,“这消息真准?”

“绝对准。你都不知道那宅子的来历,是何家送给二殿下的,知道何公子的营缮郎怎么来的吧?”李玉华不屑的撇撇嘴,“算着日子是二嫂做月子的时候。”

“这事你可别跟二嫂说。”穆安之道,“叫二嫂知道该不痛快了。”

李玉华挑眉,“我倒不是那多嘴的人,只是这事难道能瞒过二嫂?眼下二嫂不过是要带孩子抽不出手,就那位外室这种花钱的速度,一年十万打不住,不用旁的,二嫂难道不过问家里的账?”

“这就不干咱们的事了。”穆安之与诸兄弟情分都寻常,只是同太子格外恶劣,倒显着跟旁人好似的。穆安之觉着有趣,不禁道,“你这生意做的,消息倒比我还灵通三分。”

“底下掌柜都知道我爱听些新鲜事,所以他们听到什么事也爱跟我说。”李玉华摇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原本当年太子妃给太子安排人,我还觉着二殿下人品出众哪,如今看来,倒不如太子大大方方的把事做在明面上。”

穆安之不以为然,“我看就冲二哥在黄白之物和美色上的偏爱,他迟早得栽这上头。”

“不管他们,”穆安之一李玉华的手,“咱们吃咱们的饭去!”

结果,因着二皇子这事,整个年都没过好。

作者有话要说:ps:晚安!

☆、一八二章

就如李玉华所言, 凭二皇子外室那花钱如流水的模样, 二皇子妃只要扫一眼家里的账就能看出猫腻。便是二皇子妃看不出, 二皇子妃身边陪嫁的侍女嬷嬷们, 哪个都不是吃闲饭的。

这年头,便是李玉华这被许家匆忙接来顶缸嫁穆安之的,陪嫁的两个大丫环云雁云雀也各有所长, 庄子上的管事也称得上精明干练, 何况二皇子妃这太后娘娘嫡亲的侄孙女。蓝家陪嫁是陪嫁的一整套人手,有司账务的,有擅管内务的, 有贴身服侍的, 也有打理外头生意的。

二皇子妃进门分府就直接掌内闱事务, 二皇子府在外头的生意二皇子妃也会过问, 用二皇子妃的话说,从没听说过当铺有不赚钱的!

二皇子妃这样圆脸爱笑不争不抢一团和气的人发作起来也够二皇子喝一壶的, 二皇子妃直接就告到二皇子生母林妃与蓝太后面前,“殿下也是,自打我有了身孕,也不是没给他安排美貌的使女, 人都是经母妃过目的好人,偏偏他一个不喜。如今遇着可心的, 既不告诉我,也不带回府里,只在外头住着。这算什么?皇祖母、母妃是知道我的, 我岂是那嫉妒不容人的?”

“我知道此事,十分自责,连忙打发嬷嬷把人家姑娘接到府里,打扫出院子来好好住着。如今我进宫来,就是回禀皇祖母、母妃一声,这是殿下心爱之人,是不是赐个封号,也有个名分。”二皇子妃问。

蓝太后听着脸已是沉了下来,林妃连忙道,“这什么不知根底的妖精把二郎迷惑了,好阿囡,你也叫那妖精给骗了,这样的妖精,直接处置了就是,哪个就配进王府呢?”

二皇子妃道,“那可是个金贵人,在外头俩月就用了三万银子,殿下这样心爱她,花些银子也不算什么,我们府里节省着些也够了。”

林妃险些厥过去,倘就是个侍奉人的女子也就罢了,如今听着,竟真是个活妖精!林妃捂着胸口,脸色铁青,“把二郎叫来,告诉他,他要跟那妖精过去,就别再认我这个母妃!”

连二皇子都得了穆宣帝几句训斥,“你媳妇又不是不容人,倘她选的你不喜欢,你自己挑几个喜欢的放身边,想来她也不说什么。何需这样偷偷摸摸的不成个体统!”

穆宣帝顺带把何二的官职给撸了,这个更不成个体统,做亲戚长辈的你给晚辈送女人,还有半点长辈的尊重没?

何老夫人好些天没敢进宫,怕被蓝太后训斥。

蓝太后既生妹妹家的气敢恼怒二皇子不长进没见识,不论太子抑或穆安之,都不是这等眼皮浅会被个不知好歹的狐狸精迷的晕头转向的。

二皇子满脸灰,还要跟二皇子妃赔礼道歉。

二皇子蹑手蹑脚的进去,二皇子妃正在轻轻拍着女儿入睡,二皇子行至近前,二皇子妃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二皇子望着闺女柔嫩的小脸儿,心下也有几分柔软。

待将孩子哄睡,两人方去隔间说话。

接过侍女奉上的温水,二皇子妃呷了两口,放下方道,“枫林苑那边儿都安排好了,殿下过去就行了。皇祖母、母妃还有些气恼殿下未禀明长辈就将人纳了,名分还未定,待长辈们消了气,我带她进宫磕个头,过了明路也就是了。”

“你这样,我愈发无地自容。”二皇子满脸愧色,结结巴巴的跟二皇子妃解释,“那天,何二叔非要拉着我吃酒,我吃多了几杯……等醒后,我说不要她,她就寻死觅活的……哎,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就怕你伤心,只得暂且将她安置在外头,你怎么还把她接家来?随她在外住着,给些银钱,待有合适的人将她发嫁出去,我觉着倒也是个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