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样的决定不是狱中的魏老将军的决定, 而是寄居族人家的魏老夫人的决定。

白肇东不负魏老夫人之望, 一回帝都便先往刑部打点了一回, 再为魏家未入狱的女眷提供了住宅, 总在族人家寄住不是个法子。不说旁的, 嫡支吃了官司,旁支战战兢兢,一直供养这些女眷,诸多财物开销,脸色也不大好看。

而魏家这些女眷是被服侍奉承惯了的,纵知今不比往,一时也难以适应。

总之是两厢的不自在。

魏老夫人看着这处干净小院, 屋内摆设虽不华贵, 也透着整齐, 不禁拉着白肇东的手道,“有劳你了。”

“老夫人客气了, 老将军于我有恩,我原当报答。”白肇东坐在魏老夫人左下首, 魏老夫人身边还或坐或站几个儿媳孙媳,白肇东道,“这宅子是三进, 不大,还算干净。我在帝都也有大宅子,只是眼下这个风头,不知多少御史宿敌盯着魏家,一旦搬入大宅,怕要有人暗中使坏。如今只得请老夫人、夫人、小姐们暂委屈一二。”

“这已是很好了。”魏老夫人,“我就是记挂老将军、阿胜他们,听说你去了刑部,可知如今他们怎样了?”

“没见到。”白肇东话音一落,魏老夫人脸上便浮起浓浓的失落,叹口气,“能进刑部已是很好了,以往他们去打听,刑部大门都难进一步。”

魏胜之妻魏夫人也急着说,“白兄弟,不知东西能不能送进些去。如今天气冷,我就担心牢里无衣无被吃食粗陋……”

“大夫人放心,虽见不到人,吃食棉被我都央人送进去了。另则,听说并未用刑,你们可稍稍放心。”白肇东道。

果然,诸女眷纷纷欢喜起来。

魏老夫人更是说,“还得劳你多打听着些,倘有什么我能相帮的地方,你一定要说。倘能将老将军救出来,魏家列祖列宗都承你的情。”

“您这就客气了,便是您不交待,我也会用心。”白肇东温声道,“眼下就是这么个情形,你们只管安住,丫环使女都是用惯的,我还安排了两个内管事,张嬷嬷赵嬷嬷。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她们,外头有总管张叔,也是最稳妥老到的。”

说完这些事,白肇东便起身告辞,魏老夫人留他说,“你这回来,咱们这一家子总算有了主心骨,留下来一起吃个晚饭,咱们也说说话。”

“今晚约了刑部程侍郎,难得他肯赏脸,吃饭的事待救出老将军不迟。”白肇东说。

“好。那就不耽搁你了。”魏老夫人见他果然极肯尽心,心中很满意,亲自起身相送。

白肇东客气的请女眷止步,自己离开了。

晚风凛冽的刮过脸颊,侍从张洁站在马车畔,见他出来,连忙上前服侍。白肇东道,“怎么把马车都带来了?”

“晚上风冷,爷还是坐车吧。”

“总觉着坐车气闷。”

“杜二爷冬天也是坐车的,气闷也就这冷的几天。”张洁说,“车里备了点心,晚上怕要吃不少酒,爷你先垫一垫胃。”

白肇东上了车,张洁与车夫一道坐在车辕外,马夫甩一声鞭哨,吆喝着骏马出了街区,往北城合欢楼而去。

白肇东坐在车内,取了食盒中的糕点,先倒一盏温水,抿抿唇喝了。

他给魏家女眷安排屋舍,打点官司,说来连口热水都没的喝。高傲惯了,也尊贵惯了,大概觉着他是理所应当要帮魏家的吧。

今天除了程侍郎,还有魏家大奶奶的父亲,永安侯府的旁支,光禄寺李寺卿。

世上也并不都似魏家那般傲慢,李寺卿就很客气,来的也早,先是谢过白肇东帮着魏家寻宅子的事。李寺卿道,“原本我城中也有处宅子,亲家老太太、太太婉拒了。我这心里一直记挂,咱们私下说句不当之言,虽说魏家旁支正经是魏家一家子人,肯定比咱们近,可眼下还是先说过日子的事,一大家子女眷,老的老小的小,也没个能当家做主的,你不记旧事,能回来主持大事,真真大丈夫心胸。”

白肇东道,“我远在闽地,一则不知帝都事,二则先前将军府有言在先,脱籍后不要再回帝都,我不好违誓,便一直没有回来。前些天见到老夫人的亲笔信,才连夜过来。将军府与我有恩,将军府的事,我自当尽心。”

李寺卿连声道,“好,好。”

李寺卿较白肇东年长十来岁,颌下三缕美须,为人随和。他是永安侯嫡亲的堂兄,虽如今算不得永安侯府嫡脉,但也是近亲旁支。李寺卿跟白肇东打听,“你怎么约到的程侍郎,以往我与他也算认得,自从魏家的案子,因我厚颜托了他两遭,他现在见我都躲着走。”

白肇东心说,魏家这案子原是起于千户冯刚之事,冯刚开赌场、置外室享乐,这都不算什么,也不会惹得龙颜震怒。但冯刚色贿文官,文武勾结,犯了大忌,直接将魏家牵扯下水。魏家案是刑部尚书主审,上头还有三殿下,三殿下能在朝中拼出一条血路,靠的就是雷霆铁面、阎王手段,倘是旁的事情,程侍郎不会不给李寺卿三分薄面,可这个案子,断然不敢循私的。

李寺卿三番两次托情,难怪程侍郎避而不见。白肇东道,“我是想着,倘有案情能帮得上忙的地方,还请程大人开口。眼下案情如此,就不必想着脱罪逃罪之事了。拖得太久,反是于案子不利。该是魏家的罪,魏家不逃。倘是有人栽赃,咱们也能帮着分辨一二。满堂儿孙,总不至个个有罪。”

白肇东这话不大好听,却是大实话,李寺卿点头,“是啊。”他的长女嫁的是魏家长孙,那孩子年轻,纵是有罪,也不是什么大罪。

两人说些魏家官司上的事,程侍郎就到了。白肇东与李寺卿出门相迎,大家打过招呼,请程侍郎上座,程侍郎谦逊了一番,方则坐了。程侍郎李寺卿都是帝都为官,自然认得,倒是白肇东,程侍郎望着他感慨,“这一晃得十年了吧。”

“可不是么,自我离开帝都,整整十年了。”白肇东笑,“程大人风采更胜往昔。”

“什么更胜往昔,老啦。还是小白你,风华正茂。”程侍郎含笑说笑。

真是得托白肇东少时名声,还有他在冯侯身边数年,帝都权贵官员他认识的不少,虽则没啥交情,起码见面认得。像程侍郎,十年前只是低品官阶,白肇东也是认得的。当然,人家瞧不瞧得起他是另外一回事。

程侍郎肯过来吃酒,可见也没有太瞧不起他,当然,他托杜长史给魏家父子送东西的事,想来程侍郎也心知肚明。

大家坐着一起吃酒说话,白肇东说了不少海外之事,还有自己的一些生意,“倘不是碍于先前同将军府的承诺,我早回帝都了。这次老夫人写信让我回来,也正是我报恩之机。程大人您别误会,我不是托情,我是想问问,有没有我能帮得上忙的地方。不瞒您,老夫人她们先前住在旁支族人家里,我瞧着不大妥当,就请她们搬到我的一所小宅子里。倘有什么事要打听,您只管吩咐,我可以帮着问一问,或是劝一劝老人家,有时也比过堂要快。”

程侍郎立刻道,“那以后怕是少不得小白你帮忙。”

“我必然全力以赴。”白肇东道,“一回帝都就听闻刑部刚直不阿的名声,这案子能速审,对魏家亦有好处。”

“谁说不是哪。”程侍郎对白肇东的话大加赞同,这席酒吃的也无比痛快。

白肇东送走程侍郎方与李寺卿告别,回了自己在帝都的住所。因是腊月快过年的时节,白肇东令管事置办了不少年礼,他依着先前一些尚可的几家旧交走动一二。

今年雪大,白肇东又令管事买了三万斤粗粮,一万斤送到天祈寺,一万斤送到帝都府,也都是用来救济穷人。最后一万斤送到静心庵,让静心庵帮着施舍。

白肇东亲自押送粮食到庵堂,刚到静心庵的山脚,就见一排大汉站在路边,灰衣黑带长刀,这是冯侯府的侍卫。

带头的是位一身青衫的中年人,那中年人腰悬一柄墨色弯刀,望之四十许人,其实,这人十年前就是这相貌,十年后依然,听说当年老侯爷在的时候,还曾在老侯爷身边听用。具体什么年纪,白肇东也弄不清。

但,武功之高绝,是白肇东平生仅见。

这季先生平时都是在冯侯身边,今日他出面,白肇东只得在山脚止步。

“季先生,多年不见,您好。”白肇东厚着脸皮打招呼,“这是送往静心庵的粗粮,今年雪大,也能救济些家境不丰的百姓。既是先生在,我们就不上去了。劳先生跟师太说一声,倘粮不够,只管知会我,我再买粮送来。”

季先生一句话没有,骈指向外一挥,白肇东望一眼前方蜿蜒向上的山路,远处积雪皑皑的山树,以及那望不见的庵堂和庵堂里的那个人,叹口气,识趣走人。

回家后,白肇东让管事再备份年礼,一份他亲自给冯府送去,冯家是礼没收人也没让进。虽料得如此,真正碰一鼻子灰,白肇东也唯有揉揉面颊,再给自己贴上一二脸皮,转头让侍从张洁把这年货给魏老夫人她们送去。

不论曾经多么富贵的人,见到礼物也是欢喜的。魏老夫人看到年礼,问了几句白肇东的话,便打发管事退下了。

晚辈们退下后,魏夫人过去服侍婆母,尽管白肇东早便打发人送了衣料首饰梳洗之物,此时瞧着婆母案上放着的蜀锦吴绫,仍是忍不住眼睛闪了闪。

“母亲,我瞧着白公子是真的肯尽心。”魏夫人说。

“是啊,难得他还记得家里的好。”魏老夫人感慨着。

论辈份,白肇东算魏老夫人的庶子。其实,魏家并非没有庶子,不过,魏老夫人颇有心计,三个庶子都养的平常庸碌。当年白肇东想请魏家帮忙脱籍,魏老夫人不愿帮忙,未尝没有白肇东颇为出众的原因。也不知冯侯是发了什么颠,把这小子带身边调理好几年,可只要白肇东在乐籍,就一辈子翻不了身。一旦脱籍,谁知道会掀起什么风浪。

可如今,不论嫡庶,成年男丁都被抓进大狱。旁支也没有太出众的人物,亲戚们也帮不上忙,眼下在旁支家寄居,那旁支媳妇的脸色已渐渐难看,有些言语也不大中听。还是有个旁支堂侄儿说起白肇东如今做起好大生意,在帝都也有几号买卖,家资豪富。魏老夫人这才想起白肇东。

魏老夫人道,“待这案子了了,肇东的事咱们也要商量着办一办,毕竟是咱家的骨血。他又是这样的好孩子,待老将军回府,这个儿子,是要认下的。祖宗祠堂那里,得告诉一声,族谱上,也得有他的名字。”

魏夫人也只是稍稍有些吃惊,闻言连忙道,“是啊,也该如此。”

魏家已兵败如山倒,纵是父子几人能平安回家,家业也是败了的。这个时候,若能有白肇东的财力扶持,魏家东山再起,也不是不可能。

作者有话要说:PS:第一更到,午安~~~~~~

☆、二一九章

白肇东虽出身有些妨碍, 却也自小在帝都长大,更兼他当年颇有名声,颇识帝都权贵豪门之事。

即使许多人都看不起他的出身,可白肇东也不见得多瞧得起那些人。尤其是平日里自尊自贵的体面人, 真正做出的事都够看的。

魏家略有些本事的都进去了, 剩在外头的族人过的日子说句提心吊胆不为过。他们以往也是有些脸面的, 奈何随着魏家倒台, 往日的脸面也不大顶用。只有些零星散碎的消息, 正经如程侍郎这样正管的堂官,他们是见不到的。

所以,白肇东虽则只安置了魏老太太一家子女眷孩子,余者魏家人他理都未理,却仍是有魏家人打着各种旗号找上门。

那些摆谱抬架子的,白肇东见都不见,直接令管家撵出去。倘有出言不逊的, 他家里也有的是壮仆, 打出去就是。

如此收拾了两三拨, 再过来的无不恭恭敬敬,客客气气。

瞧, 这尊贵之家也不过如此。

花几上的白茶开的清艳,白肇东手里握着一盏茶, 微微低垂着眉眼,似是有些出神。魏五悄悄打量着他的神色,唤了声, “贤弟?”

“接着说。”白肇东抬头瞥魏五一眼。

魏五笑容中带了些讨好,见白肇东有继续再听,便继续说了:

“昨儿九叔家的小十二被抓了进去,说是三年前的打人官司,人家告了,传他过堂。这一过堂,就没回来。如今九叔九婶拿钱打点,银子用的海了去,帝都府那里却是不见动静。”

魏五算是魏家旁支的出头,因在族兄弟中排行第五,外头便叫他魏五。前几拨过来说话的都没得白肇东好脸色,魏五拿捏的姿态不错,白肇东还愿意听他说说话。

魏五叹口气,“且不论三年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三年前的事,这苦主怎么三年前不告,偏如今来告,这不是落井下石么?”

他的身子斜向白肇东倾着,口气也是商量的,“哎,我也是无能,如今咱家这般,以往能说上话的,现在也不敢理我,生怕受了咱家的连累。贤弟你说,这事可怎么着?”

手中的茶有些温了,白肇东放在一畔几上,“先说这案子为什么三年前不告,三年前就是告,凭魏家门第,他也告不赢。如今知道魏家失势,自然要告。哪怕官司赢不了,魏家也要出大破一笔钱财。衙门什么样,不用我说,五爷也知道。”

趁着眼下魏家失势,帝都府必然要捞一笔的。

魏五连连叹气,“这不是趁人之危么?”

“不趁人之危,难道趁人之盛,那不是找死么。”白肇东道,“若是有冤,我还能帮忙说说情,若人证物证俱在,这情说不来。”

听白肇东这样说,明显不想管,魏五脸色一暗。

白肇东继续道,“我劝你回去跟家中人提醒一声,倘有先时做过恶的,都拜一拜菩萨。老将军入狱,官场多年,难保没有仇家,如今趁魏家势颓,必然要一鼓作气清算魏家的。若未料错,这还只是个开始。”

魏五脸色顿时雪白如纸,他心中焦切犹如置身火炭之上,白肇东这没生炭火的屋子里,魏五竟生生急出一头的汗,竟忍不住猛的上前握住白肇东的手,央求道,“贤弟,你可不能不管啊!”

窗外风雪声渐起,白肇东感受着魏五手上的力度,“不是不管,是管不过来。我说了,这也只是个开始,将军府的事查清楚,罪名不够,必然要清算旁支。魏家这样的大家大族,在帝都的旁支子弟上千,不必人构陷,谁就敢拍着胸脯保证说自己就真的干净洁白?你敢吗?”

魏五不敢说那个“敢”字,他问白肇东,“那现在如何?”

白肇东叹,“不知道。要对付老将军,必是会将整个宗族拖下水的。”

魏五脸色再变,白肇东却是将话一转:

“不过,说句良心话,什么九太爷家的小十二三年前打死人命,跟老将军有什么关系?老将军教子甚严,哪个长辈会对晚辈说你出去打死个把人,我给你担着。老将军不是那样的人吧?”白肇东问。

“自然不是。”魏五连忙答道。

“我说句不中听的话,这些年,贵家族旁支没少沾将军府的光,可如今,将军府落难,当年你们做下的一桩桩案子,虽则如今要自己担着,可在朝上,怕也要被御史说一声,驭族无方。”白肇东望着魏五难堪的神色,不留情面道,“你们连累了将军府。”

其实,白肇东也不知魏家旁支怎么想出的跟将军府分割的法子,总之是有族老过去寻魏老夫人商议了,魏老夫人气的不轻,找了白肇东过去商量。

“这些年,依着将军府,他们赚了多少好处。如今见老将军入狱,旁人还没怎样,他们倒先吵吵着分宗立户。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魏老夫人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家中巨变未能击垮她,桌子依然能拍的砰砰作响,可以想像昔日何等威风。

白肇东一身灰布棉袍,平静的坐着,平静的等魏老夫人拍完桌子,平静的,完全没有半点要开口的意思。

魏夫人只得上前劝道,“母亲莫急,这不白兄弟到了,咱们妇孺孩童拿不得主意,这样的事,不妨问一问白兄弟。”

白肇东露出个吃惊神色,魏老夫人知他不想沾这分宗之事,倘是以前,白肇东就是想沾也沾不上。只是此一时彼一时,魏老夫人道,“是啊,阿东你素有见识,不妨说说看。”

“这样的事,我也不懂。”白肇东想了想,“眼下帝都陆家是分了宗的,以前读书时读过,幽皇帝当年,李九江李文忠公曾与永安侯府分宗。我知道的就这两桩,到底怎么着,还是得老夫人拿主意。”

人家这两桩分宗事,不论陆侯还是李文忠公,不论当年还是如今都是一代人杰,魏家么……

魏老夫人精明厉害,利眼一眯,盯着白肇东,“这么说你支持分宗?”

“我根本不懂这个,说不上支持还是不支持。要是您老没主意,不妨问一问老将军。虽说如今不能到牢中探望,请程侍郎帮着递个信儿应当不难。”白肇东无所谓的模样。

魏老夫人思量,白肇东即便认祖归宗,也不过是个舞伎所出庶子,分不分宗对他的影响本就不大。再者,到底是商贾见识,如何能知这大家大族的好处。

白肇东根本没理魏家女眷会怎么想,这些女人与他何干。

不过,白肇东出了个好主意。

凭魏老夫人现在,旁支族老既然敢到她面前提分宗的事,就不惧她。魏老夫人已经镇不住那上千族人,这个时候,问老将军拿主意的确是上策。

魏老夫人道,“那就劳你,托人带个信儿,问一问老将军的意思。”

“好。”白肇东一口应下。

魏老夫人欲言又止,想说的话终归没说出口。白肇东看她无旁的事,便告辞了。

程侍郎简直是让白肇东坑死了,这分宗立族搁谁家都是大事,因着白肇东言而有信,在魏家的官司上极是配合,还真帮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忙。因就是带个口信儿的事,程侍郎也就帮忙了,未料到魏老将军竟然被这起子忘恩负义的族人刺激的当场吐了血,直把程侍郎吓的不轻,还请了回大夫。

白肇东得知魏老将军病重之事,花十万银子买了穆宣帝身边大太监的一句话:

“见过忘恩负义的,没见过这么忘恩负义的。”

穆宣帝令太医到狱中为魏老将军诊治伤情。

作者有话要说:PS:第二更到,大家晚安!!

☆、二二零章

第二二零章

陛下亲谴太医为魏老将军诊治。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赵侍郎唉声叹气的告辞。

暖笼中炭火正旺, 时不时发出轻轻的哔剥声。程侍郎有些烦燥的解开颈间的暗扣,搁下笔,端起手边儿茶水刚一入口,便唤了小厮进来, “茶太烫了, 换凉茶。”

小厮以为自己听差了, “凉茶?老爷, 外头冰天雪地的, 您要凉茶?”

程侍郎捏捏皱了一早上的眉心,摆摆手,“不用了,你去吧。”小厮刚走到门边,又被程侍郎叫住,“拿大氅来,我出去一趟。”

程侍郎系好领间暗扣, 穿好大氅, 问小厮一句, “如何?”

小厮道,“大人神清气朗, 气度不凡。”

程侍郎到穆安之那里求见,胡安黎请他进去说话, 杜长史也在。小易端来热茶,赵侍郎道声谢接了,方道, “刚赵侍郎到臣那里唉声叹气了半日,陛下着太医给魏老将军诊治,这案子怎么审,我俩都没着落了?”

“没着落?”穆安之有些不明白,“不过是让太医看病,又没有赦魏家之罪,怎么会没着落?”

“殿下有所不知,先时帝都府接了好几桩魏家旁支的案子,如今也不再接了。”程侍郎觑着穆安之的神色说。

杜长史感慨,“帝都府可真会观风向啊。”

穆安之讥诮道,“这么会观风向,怎么不去钦天监当差。”与程侍郎道,“该怎么审就怎么审!我不管旁的,这案子交到我手里,具体如何,审理清楚就是!帝都府不接,刑部接!”

程侍郎吊在半空的一颗心总算落回肚里,他起身道,“有殿下这句话,臣这就去审案了!”

“去吧。有什么为难的,只管来找我。”

程侍郎更是心下大定,一脸轻松的向穆安之告辞,走时对杜长史使了个眼色。

杜长史中午找程侍郎一道用饭,程侍郎瞧着杜长史带过来的午饭,笑道,“明儿我得跟尚书大人说,你们跟在殿下身边,也是咱们刑部的人,如何还要单独送饭,就在刑部用饭就很好。”

“你可别出这馊主意了。就刑部这饭食,如何能跟我们皇子府的比。”杜长史笑,“我们是承皇子妃娘娘的关怀。”

其实,刑部的饭食不坏,只是自三殿下驾到,叫三殿下这一干属官比的,杜长使一个长史,饭食比尚书大人的都要精致。更让人生不得气的是,这是三皇子府给属官的例饭,旁人便是挑也挑不出理来。

程侍郎想到一事,“说起三皇子妃娘娘,听说帝都府接了桩案子,就跟三皇子妃的织布作坊相关。”

“什么案子?”杜长史连忙打听。

“不是什么大案。听说是娘娘那织布作坊,年下给女工们发了好些过年银子,有个妇人也是在作坊干活,拿了上百两银子,回家就不跟男人过了,要和离。他夫家不干,死都不和离。这不,两家就闹帝都府去了。”程侍郎是贫寒出身,“这纺纱织布的活,一年能有个二三十两的赚头,就是极勤快的妇人了。娘娘那作坊,真发那许多银子?是给掌柜的吧?”

杜长史也不知道他家娘娘的作坊是给手下发了多少银子钱,不过,杜长史说,“你想想那白家布,极受追捧,这样的料子,材料好,织工也得好。这种好织工想来也不常见,就好比店铺里的大师傅,必然是拿得多的。”

也是这个理。

在衙门不敢饮酒,两人醒是沏的好茶,杜长史道,“你头晌给我使眼色,是有什么事?”

“就是想跟你打听一下白东家,听说你们交情不错。”程侍郎说。

杜长史立刻道,“也就是认识,十年没见了,以前觉着他人是不错。哎,程大哥,你先时也觉着他不错吧?”

白肇东坑程侍郎坑的,原本程侍郎在刑部已展峥嵘,估计也是没提防,就替白肇东给魏老将军传了个口信儿,谁晓得魏老将军气性那么大,就吐血病危了呢。一下子惊动陛下,程侍郎这传口信儿的就先得落个不是,这不坑程侍郎的前程么。

程侍郎笑,“这是我行事不谨。可我自认也这把年纪,不瞒小杜你,我怎么看白东家也不是孝子贤孙那一类。”

杜长史尴尬陪笑,程侍郎目光如矩,“难不成他是?还是想借此机会认祖归宗?”

杜长史嘟囔一句,“您看他都把您得罪成什么样了。”白肇东若对魏家有半点情分,就不会这样得罪程侍郎。程侍郎的确是没提防,魏老将军这一病危,陛下顾念君臣旧情,难免要怜惜则个。可程侍郎是主审官之一,得罪了他,魏家绝不会有好果子吃!白肇东这一手的确漂亮,但他也绝对没把魏氏子弟放在心上。

当然,魏氏子弟如何,与白肇东是否认祖归宗半点关系都没有。

程侍郎道,“既然小杜你与他交情寻常,我心中就有数了。”

“您只管放心审,不管我是否与他有私交,都不会在案情之上。”杜长史说话相当痛快。程侍郎笑应一声,“好。”

程侍郎能亲自跟杜长史说一声,当然不是看杜长史的面子,而是冲着穆安之方对杜长史客气三分罢了。

杜长史也觉着白肇东此举有些不地道,不过话说回来,程侍郎还真是好骗。纪然亲自送来的证据,杜长史都会一项一项的核实,就怕里头夹私货被纪然坑。程侍郎叫白肇东忽悠的,竟然替白肇东给魏老将军传口信儿,这可真是,个大好人。

白肇东年下往杜长史那里走年礼,杜长史也高高兴兴的收了,白肇东倒是主动说,“我实在是想不出旁的法子,正好有这么个机会,老将军人也机伶,立刻就吐血奄奄一息了。就是对不住程大人。”

“你们这不是里应外合么。”

“充其量只能算心有灵犀。”

“你真要给魏家脱罪?”程长史问。这罪可不好脱。

“他们自己做的孽,我有那本事?”白肇东道,“原想昨儿就过来,偏赶上魏家分宗,这与我不相干,可魏老夫人非要我在一边儿做个见证,还请了帝都府尹大人,也都到了。折腾了一整天,总算把宗给分了。”

杜长史惊异,“陛下都谴人给老将军诊治了,魏家旁支还要分宗?”这不是傻么?

白肇东微微一笑,“他们如何能知道陛下谴太医之事呢?”

杜长史立知此事白肇东必然瞒了魏氏旁支,望着白肇东的笑脸,杜长史一时也揣摩不透白肇东的用意。

魏家旁支胆小如鼠、忘恩负义是不用说的,可家族代表的是一种整合的力量,旁支再不成器,一颗大树也需要无数根系扎进土壤汲取养分。那些个不成器的族人,可能在某个时候就有意想不到的用处。

白肇东这不仅是让魏家分宗,而且,令分宗出去的族人打上忘恩负义的烙印。那些人现在分宗出去,起码这一代人想再跻身帝都是难了。便是回了老家,将军府已倒,老家的产业又能保住多少呢?

魏家分崩离析,白肇东便是主谋,可白肇东为什么要襄助魏家的案子呢?

若魏家能脱身,再整合家族也不是不可能。

白肇东的事一时猜不到,杜长史也未多用心,他着人到帝都府打听了一回那个三皇子妃作坊里织布女工的官司,大致案情如程侍郎所言。

不过,该女工不是拿了百多两过年分红,足有两百两。至于和离的事,这妇人也是出名的要强,据说是成亲后与婆母不合,因她娘家贫寒,颇受婆母奚落,赶上织布作坊招人,索性赌气去了织布作坊干活。结果,这妇人忒个能干,这一年便挣了不少银两。人有钱,心便活了,想着这男人软趴趴似滩泥,婆母也是个夜叉,如今手上有钱,不如另嫁。便想和离,夫家看她能赚钱,不肯放人,便闹了起来。

这只是件小案子,但事关皇子妃娘娘的私产,而且,程侍郎特意提醒了他。杜长史第二天一大早先去皇子府,待穆安之出门上朝时禀明此事。穆安之当差这两年,已是今非昔比,知道此事虽小,却也容易被人拿住兴风作浪,与杜长史道,“去帝都府打听一下,看这样的事多不多?”

“是。”杜长史还有件事便一块禀了,“殿下,陕甘□□案的犯人死在牢中,给他验尸的仵作回了乡。我打发人去那仵作老家去打,听他老家人说,却是没见他一家人回去。”

穆安之微微颌首。

真不枉杜长史一大早过去通风报信,早朝时便有御史提及此事,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区区银钱便搅得家宅不宁,因这作坊是三皇子妃的,还得请三皇子妃约束作坊中的妇人,让这些妇人明白为人妇的道理。

都不待穆安之说话,穆宣帝直接斥这小御史无事生非,小题大作,把这事揭了过去。

但,就在穆宣帝年前封玺的前一天,帝都府出了件极震动的案子,一个妇人,挥刀把丈夫捅死了。

也不知怎地那样巧,这妇人也是在三皇子妃的作坊里做工的。

这下子,嫉妒三皇子妃开织布作坊发大财的人瞬间少了一大半,如今大家都在幸灾乐祸看笑话:

皇子妃娘娘您开的这是织布作坊,还是悍妇作坊啊!

作者有话要说:PS:晚安~~~~~~~~~~~~

☆、二二一章

第二二一章

谁也没料到就出这么大的事, 这件事出来,帝都府尹那里没有耽搁,立刻打发个嘴紧的人知会了杜长史一声。杜长史知事不妙,立刻告诉了穆安之。

穆安之道, “那些个碎嘴子御史又得聒噪。”

杜长史道, “说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平常多少丈夫恶待妻室, 致其死亡的, 也不见御史在朝上啰嗦。无非就是夫杀妻常见,妻杀夫稀罕,就一惊一乍起来。”

穆安之忽然有了主意,召杜长史近前,低语吩咐数句,杜长史道,“殿下这主意, 果真极好。我这就去找老郑问一问。”

穆安之傍晚回家也跟李玉华知会了一声, 这事不大却足够震动, 倘有人在慈恩宫嚼舌,玉华妹妹得有个说辞才好。

李玉华问, “什么时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