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绣眼眸微闪,低低哦了声。

宋氏当她是好奇,也没往心上去,谁知当晚,女儿就做了件出人意料的大事。

......

施家大少爷在秋闱二场考试结束时遭劫持的事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不知皇上是何心思,当天晚上将施正霖和苏锦绣都召进了宫。

施尚书带着施正霖,苏承南陪着女儿,在殿外等候召见时,两个当官的父亲相互寒暄了几句,施正霖抬起头,对上了她的视线。

脸颊还是稍许红,笑眯眯的望着他,简单到无需猜测,一双极为清澈的眼眸,不加修饰,如此坦诚,流露出见面时的愉悦,像是在说,她很高兴再见到他。

施正霖看向她的左手,衣袖出露了些纱布的边,她看起来不甚在意,晃了晃后放到了身后,身子朝前微踮了下,关切了一句:“你没事吧。”

施正霖一怔,这话不是应该他问她才对。

殊不知这时,苏锦绣眼里望着的,都是他从容淡定的样子,嗯~比马车内见他时还要俊。

苏承南这一转身,就看到了女儿这般不矜持的看着别人,轻咳了声:“锦绣。”

“爹。”苏锦绣回神,显得特别正经。

不好当着施尚书父子的面教导女儿不该这么看着人家,苏承南便低声道:“这是宫里,不能没规矩。”

苏锦绣点点头,答应的尤为认真:“我记住了!”

苏承南对女儿这个表情太熟悉了,心中顿时有了点不太好的预感,可又觉得自己多虑了,女儿再胡闹在大事上还是很有分寸的。

边想着,殿内走出来一位公公,将他们请了进去。

一刻钟后,苏承南心中的预感应验了,虽说不是什么坏事,却一样让他惊了一额头的汗。

金銮殿上,当皇上问及要什么赏赐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苏锦绣,向皇上求了道赐婚圣旨。

作者有话要说:嗯,蓁蓁还是这个蓁蓁,但是,要天真许多~

第181章 181:前世因(二)

苏锦绣说完之后, 殿上很安静,苏承南刚才预想过许多, 唯独没想到这个,作为父亲,这会儿也不知道该摆什么样的表情才好, 尤其是对面还站着施尚书他们。

皇上却是乐呵呵着神情,望着苏锦绣问:“你想让朕为谁赐婚。”

苏锦绣扑闪着大眼睛,答的又清脆又快速, 半点儿犹豫都不沾:“臣女想让皇上为我和施少爷赐婚。”

皇上一愣, 随即殿内响起了他的笑声,皇上看向施尚书他们:“施爱卿, 正霖这孩子可有婚配?”

对施尚书而言, 这突如其来的意外状况让他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他转过头看儿子,此时,施正霖看的却是苏锦绣那方向。

刚刚皇上问的时候, 苏锦绣跟着扭过头来看,对上她的视线, 笑意盈盈的神情里, 那一双眼眸尤为闪亮, 干净清澈,简单的不用猜就看得出她在想什么,又如此直接。

施尚书见儿子未作声,便答道:“回皇上的话, 小儿暂未有婚配。”

皇上笑呵呵摸了摸胡须:“那正好,朕看这丫头也十分的喜欢,今日就做了主,为这两个孩子赐婚,你们看如何?”

皇上都开口了,他们能说不么,苏承南和施尚书即刻跪下来谢恩。

苏锦绣那一声谢皇上说的尤为真心实意。

进殿时两家人还什么关系,出去时这就成了亲家,苏承南看着自家“胆大包天”的女儿,再看施尚书,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两个人道了别,明天施正霖还要参加最后一场考试,苏锦绣轻踮着脚,笑眯眯的目送他。

出宫的一路上,苏锦绣浑身上下都透着欢喜劲儿,还冲着苏承南乐呢,到最后,当爹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抬手摸了摸她的头,满是无奈。

与这情绪不太一样的是施正霖这边,回去的路上,马车内父子俩未作交流,等回到施府见到施夫人后才提及赐婚的事,施夫人在那儿足足愣了有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看了看丈夫又看了看儿子,末了催促儿子快回去休息,拉过丈夫问道:“苏家大小姐,这才多大?”

“听苏大人说起,十二岁了。”

施夫人沉吟了片刻:“正霖说了什么没?”

施尚书摇头,就是因为儿子什么都没说,他才回尚未婚配。

施夫人乐了,没觉得什么不好:“是个热心肠的好姑娘,年纪小一些也没什么,过几年娶进门,正霖的职务也稳定了,先立业后成家也好。”

最关键的是,她儿子没反对啊,她之前还担心儿子整日捧着书,她送去的姑娘家名帖看都不看,这下可好了。

想到此,施夫人就很快有了计划:“本来只准备了谢礼,等圣旨下来,我再亲自去一趟。”

枫院那儿,施正霖坐在书桌前,手里执着书,生平头一回,看不进去了。

竹官端了茶过来,小心将烛台挪了挪后劝道:“少爷,您还是早些休息吧,明日还要早起呢。”

施正霖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苦茶,继而置在手掌中轻轻摩拭,抬起头看向窗外,从容的神色下,眼前恍若是她笑眯眯的样子。

......

入夜回去的晚,苏承南也就只告知了妻子,等到了第二天一早,圣旨到的时候苏老夫人才知道。

这本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施家的家世不错,施大人又任礼部尚书一职,官居二品,施家大少爷年轻有为,尚未入仕就已经有了功绩,而苏承南就是个五品官,怎么说都是苏家高攀了。

宋氏心里想着的是那施家简单,虽说婚事定的早了,但又不是即刻成亲,施家上下就这么几口人,没有世家大族的繁杂,将来女儿嫁过去,也不会觉得难。

而苏老夫人,在接完圣旨之后,听闻这婚事是孙女开口和皇上求的,那神情就不大高兴了。

她却也没说什么,由刘莞儿扶着回了荣园。

苏锦绣没有注意到祖母的不高兴,她在接到圣旨之后,就一直处在雀跃的状态,拿着圣旨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扭头就找宋氏:“娘!”

苏承南和宋氏对看了眼,笑了,宋氏将她拉了过来,摸了摸她的头,昨日从丈夫口中听闻这件事时,她吃惊不小,那会儿才想起白天女儿问她那些话的用意,可谁能料到这丫头胆儿这么大。

“娘,我喜欢他。”苏锦绣微红着脸,看了宋氏后又看苏承南,这下把宋氏给逗乐了。

她就见女儿喜欢舞刀弄枪,几时听到她说起过这样的话啊,随后轻拍了下她的额头:“姑娘家要矜持。”

苏锦绣噘嘴:“您不是还绑过爹。”说完之后,苏锦绣怕挨打,赶紧溜了。

————————————————

秋闱过后,皇上给施正霖御赐了个侍卫叫林牧,功夫很好,在之后的日子里,保护了施正霖许多次。

而无需再去训堂的苏锦绣,更多的日子里就是去找施正霖,还闹出过不少糗事。

有一回,严华寺后山上,施正霖正和南药他们在一块儿商议事情,苏锦绣趴在墙头偷偷看他呢,谁知被个小和尚发现了她爬墙,情急之下,苏锦绣就直接从上面翻了下来。

她身手好,倒是没受伤,就是撞到了施正霖,两个人又齐齐摔在了地上,施正霖还当了垫背,等她手忙脚乱的起来,南药他们站在旁边,每个人脸上都有笑意。

“你没事吧。”苏锦绣看他起来,有些心虚。

施正霖抬头看那高高的墙头,再看她身上沾着的叶子:“你在这儿做什么?”

“我来看你呀,但是怕打搅到你。”苏锦绣拍了拍身上的叶子,忽然神情一顿,抬起眼帘,他的手正好从她头发上收回,手里捏着一片枯叶。

苏锦绣眼神闪闪,心跳加速,脸又红了。

施正霖松开手,枯叶掉到了地上:“这么高的墙,下回不要爬了。”

苏锦绣望着他骨节分明的手点点头:“好。”

施正霖指了指一旁的位置:“坐。”

几个人坐下来,继续讨论尚未说完的事,苏锦绣对邺池水患的事了解不多,但只要是他说,就听的津津有味,她喜欢他,还崇拜他。

竹官在旁给未来少夫人倒了杯茶,苏锦绣捧起杯子抿了一口,眉头微皱,朝着施正霖那儿看去,见他喝的也是这个,便又喝了一口,苦!

一个时辰后,施正霖送苏锦绣上马车。

看着马车远去,站在他身旁的南药笑着评了句:“苏姑娘,可真是一位奇女子啊。”

施正霖没有回他,而是道:“我先入宫一趟。”

这日过后,苏锦绣还是会时常去看他,知道他喜欢去沂园,还知道他喜欢喝苦茶,努力去靠近他,与他更近一些。

原本,这样下去,所有的事就都该是美好的,但隔年入秋,宋家发生了一件大事。

关北门外,塔坨族来势汹汹,宋家军不敌,伤亡惨重,苏锦绣的两个舅舅皆战死了,外祖父重伤,送回上都城时已是奄奄一息,没多久抱着遗憾离世。

而就在外祖父过世没多久,生下苏锦绣后一直没什么动静的宋氏再度有了身孕,这件事冲淡了些宋家出事的悲伤,可就在宋氏怀有身孕时,一天清晨,隔壁厢房内,苏承南被发现与刘莞儿同屋,睡了一夜。

苏承南根本没有刘莞儿进屋的印象,这一晚他睡的特别沉,尽管能确认自己没做过什么,可对着苏老夫人的怒意,刘莞儿的衣衫不整,苏承南的解释不能被接受。

苏老夫人让苏承南纳刘莞儿为妾,苏承南不答应,苏老夫人便“劝说”当时已经两个月身孕的宋氏,要以丈夫的仕途为重,不能因为这件事坏了承南的名声,传出去的话,刘莞儿没法做人之外,苏承南身为朝廷官员,对刘家也不好交代,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她纳妾。

这是最好的补救办法。

这时宋氏才意识到这是老夫人使的计,可她却不得不答应。

尽管纳妾后苏承南没有去过刘莞儿的院子,可这件事在宋氏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她怀有身孕的时候,在宋家落败,她没有依靠的时候,老夫人竟能这样设计他们。

整日怀有心事的宋氏,原本就不利爽的身子,每况愈下。

一日清晨,苏锦绣前去芳泽院时,亲耳听到刘莞儿对娘说了一番话,没多久,宋氏腹痛难忍,小产了。

两个月后,宋氏抑郁而终。

苏锦绣无忧无虑简单快乐的生活好像到那天为止就结束了,那是十二月末,大雪纷飞的日子,苏锦绣呆呆站在屋外,连门口不敢进去。

雪粒落满了她全身,她冷的浑身发抖,清竹和冬罄她们跪着求她都不为所动,任谁来劝都没有用。

她就这么呆呆看着进进出出的人,看着如墨她们红着眼眶。

一顶伞罩住了她的头顶。

她好半响才转过身,看到了他,僵着神情,眼眶顿时泛了红。

跪在那儿的清竹和冬罄见小姐有了反应,忙起身,给她套上披风,又急忙去拿了暖炉过来,哭腔着求着苏锦绣,不要再站在雪地里。

苏锦绣却看着他问,嘴唇还僵紫着:“我娘和你说了什么。”

宋氏临死之前见了许多人,最后见的两个人,是施夫人和施正霖。

宋氏拜托施正霖,按着圣旨上的日子把女儿娶回去,不要让她为自己守孝三年,不要让她在苏家再留三年,若她不肯,就劝着她。

施正霖低头看她,声音轻缓:“你娘让我好好照顾你。”

作者有话要说:前世故事虐肯定是虐的,按顺序交代嘛~(你们可以砸点小黄瓜和小番茄什么的~)

明早十点开新坑《皇后难为》

【一个消极怠工的皇后和一个致力于爬凤床的皇上】

第182章 182:前世因(三)

苏家办丧事的那几日, 苏锦绣把自己关在屋内,谁进去劝都没有用, 送过去的吃食动也没动,直到出丧那日,宋司杰赶回来, 在屋内陪了她一个时辰,几日来没说话的她,抱着四哥大哭了一场。

宋氏下葬之后, 苏锦绣就大病了一场。

病了数日, 高烧反反复复,清竹她们日夜守着, 施夫人也来看过好几回。

一日清晨, 苏锦绣醒来,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过那般,恢复了往日的样子。

但在她身边伺候的清竹她们都觉得小姐有些变化,虽然小姐一直呆在如沁轩中守孝, 但她再没有去荣园那儿请过安,也不曾叫老爷一声爹。

清竹她们知道, 小姐这是将老爷和老夫人他们都恨上了。

宋氏过世之后, 苏家整个气氛都不太好, 苏承南在工部寻了机会前往邺池监工水渠的进度,能不回家则不回家,苏老夫人想管管孙女,却连见面的机会都落不着, 苏锦绣不是称不舒服就是不见人,更别说刘莞儿。

三月守孝后,已经是隔年开春,施正霖时常派人请她出去。

大多数的时候,她都是安静坐在旁边,听他们商议国事,偶尔,他还会带她去踏青散心。

那些日子,是宋家和苏家遭逢巨变后,苏锦绣过的最快乐的时光。

不过这样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很久,半年之后,在张家一次秋宴上,苏锦绣听到了一些事。

苏锦绣一直以来都不太喜欢这样的宴会,以往以苏家的家世,张国公府未必会给苏家发帖子,但因皇上赐婚,苏家和施家是姻亲,张家给苏家也发了请帖。

到了苏家之后苏锦绣就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呆着,没多久她就睡着了,不知过去了多久,迷迷糊糊间,她听到不远处有人在说话。

就在这藤架外的小亭子中,刚才她来的时候还没人,这会儿坐了好几位小姐,苏锦绣这儿有厚厚的藤蔓遮掩,倒是没人注意到她这儿。

向来无心听人家说话,苏锦绣换了个姿势又眯上眼,耳畔传来了她的名字。

这些人在聊自己。

苏锦绣再度睁开眼,石栏的缝隙间看出去,似乎,那几位小姐的神情颇为愤愤?

先是一声愤愤:“苏家都那样了,她哪里配得上施家大少爷。”

再是另一声:“就算那苏家和以前一样,她也配不上,宋家再厉害也只是她的外祖家,她又不姓宋,再说了,她就是个野丫头,我大哥都被她揍过,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入的了施家大少爷的眼。”

“所以我说她心机重的很,这分明就是挟恩图报,赐婚圣旨都下了,就是不愿意也得愿意。”

这是越说越气愤了,仿佛苏锦绣不嫁给施正霖,她们就有希望似的,明明与自己无关,说的却如此义愤填膺。

“若不是皇上赐婚,我想施家大少爷应该是有另一段姻缘的。”一道柔和的声音响起,与她们的不同,语气多了些遗憾,“就是可惜了。”

另两道声音急忙追问:“子秋,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藤架这儿,原本神情松散的苏锦绣,也专注了几分。

亭子这边,张子秋缓慢倒着茶,只微笑着也不做声。

“哎呀你倒是说呢。”两个人等不及了,催促着她,“这说了一半的多难受。”

“就是!”

张子秋无奈看着她们两个:“不是我不说,而是不能说,这要是传出去,可是要坏人名声的。”

“就我们三个知道,绝不会乱传。”

在两个人的再三保证下,张子秋妥协了,若有似乎朝藤架那儿看了眼,随后凑近一个人的耳畔,轻轻说了几句。

那人顿时瞪大了眼捂住了嘴:“真的假的!”

之后另一个也知道了,同样是一副不可信的样子,但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这么说起来,确实是青梅竹马。”

“要我说,这身份才称得上是门当户对,那苏锦绣不就是夺人所好。”

说罢,又是气愤的很。

但几个人始终是没有透露出是谁。

苏锦绣靠在那儿,直到那亭子内的声音消失,人都走光了,她才从藤架内出来,眼神微晃,有些迷惘。

而苏锦绣这直来直往的脾气,很快就向施正霖求证了这件事。

她问他,赐婚之前是否有意中人。

他说没有。

苏锦绣相信他。

然而,上都城中忽然多了不少这样的流言,新皇登基之后,施正霖的身份跟着水涨船高,而她还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苏家小姐,她学不好刺绣,不会下厨,她觉得自己离他越来越远。

上都城的天很快又入冬了,宋氏去世快周年,距离苏锦绣出嫁的日子也没剩下多久。

苏承南终于回来了,再怎么不想回家,妻子已经不在了,女儿出嫁他必须亲自操持。

但苏锦绣不愿与他多说话。

最高兴的莫过于苏老夫人和刘莞儿,但那芳泽院,刘莞儿进不去。

高兴不过几日,苏家的气氛又陷入了僵局。

过完年之后苏家就开始准备苏锦绣出嫁的事,苏承南就这么一个女儿,除了宋氏所有的嫁妆之外,他还为苏锦绣准备了一个匣子,钥匙是亲自交到苏锦绣手里的。

几年后苏承南过世后苏锦绣才打开那盒子,那时她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

但现在,她碰都没碰,都让清竹收起来了。

时光过的很快,转眼就是三月,按着施夫人的话,这是最好的日子,春暖花开,欣欣向荣,苏锦绣要出嫁了。

出嫁前几日苏锦绣收到了一份贺礼,十分的贵重,是宫里的娉婷郡主送的,一副鸳鸯戏水图,还有一尊玉兔摆件,祝愿她和施正霖百年好合。

苏锦绣和娉婷郡主并不相识,最多也就是远远见过面,连招呼都不曾打,这一下收到这么贵重的贺礼苏锦绣还有些懵,前来送礼的人却道,郡主和施家大少爷是朋友,认识多年,为苏锦绣添嫁也是应该。

这件事没有影响什么,几天之后苏锦绣出嫁,不是很热闹,但她却很高兴,期盼着和他在一起的生活,能够长长久久。

不过似乎老天爷觉得她前十三年过的太过于顺遂,难题倒下来时,是一件接着一件的,成亲当晚她来了月事,月事才刚干净,胶安水患,施正霖临时被派去了那儿,等他回来已经是七八月份。

而这近半年的时间里,苏锦绣听到了很多事。

身在宫中身子羸弱的娉婷郡主千里迢迢去了胶安,说是出游,倒不如说是追着她的丈夫去的,还在他生病的时候照顾了他,这体贴的模样,她更像是他的妻子。

娉婷郡主和子凛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子凛以往做太子伴读时经常入宫,那个张家小姐口中的青梅竹马,原来就是娉婷郡主。

苏锦绣很不安。

......

从胶安回来后的施正霖,发现妻子变了,她不像之前那样喜欢黏着自己,总是出神的想事情,起初他以为是她太惦念苏夫人的缘故,后来在她不断向自己求证和娉婷郡主的关系后,他察觉了不对劲。

这件事查起来也很快,从娉婷郡主去胶安开始,上都城中就三五不时传出那些流言蜚语,他一瞬就想明白了其中原委,很快入宫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