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她们走了,兰花才用手按住胸口:“哎呀呀,这两人穿着打扮,真是比我们还富丽,当初爷还活着的时候,我也曾招呼过来家里问安的人,可没有打扮这么富丽的,这位朱老爷家,想必十分富有。”

绿丫脑子里还在转着,这位朱老爷是个什么来历,听到兰花这话,忙笑着道:“是啊,我也从来没见过。”可心里的不安开始萦绕,很多事情,自己是不是想的太简单了。

兰花的心思和绿丫的心思不一样,虽说张谆现在和绿丫好,可现在瞧着,张谆这一年在外头定是有遭际的,到时若被人看中招了婿,那也不亏他这么些年的辛苦,绿丫的话就有些难办,她待谆哥儿的心自己是看得见的,可若看着谆哥儿的大好前程就这样因为绿丫被阻拦,兰花又觉得不好。

但看着绿丫的笑脸,兰花又觉得自己对不起绿丫,可男人在外头,有人帮着总比一个人打拼的好,思来想去,兰花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张谆推开门,脸上笑容疲惫:“兰花姐,绿丫,你们午饭做什么好吃的,我饿了,这一路去店铺,都是被人招待茶水,越喝越饿。”兰花急忙跳起来:“今儿来了客人,倒忘了做饭,你等着,我把昨儿剩下的鱼汤和鱼丸煮了,下个面条,很快的。”

来了客人?张谆拿了绿丫搬出来的点心吃了两块,觉得舒服些就问绿丫:“来了什么样的客人呢?你们连饭都没做?”

绿丫把那张大红全贴拿出来:“说是一个什么朱老爷遣来的,还多多拜上。而且,”绿丫瞧着张谆,不知该不该说出口。

“而且什么?”张谆接过帖子看起来,见绿丫有些犹豫就问,绿丫终于把话说出口:“兰花姐从来人走了后,就有些心神不宁。”当日在屈家的时候,兰花其实并不是很高兴自己和张谆在一起的,往事又浮上心头,毕竟张谆和自己,是不一样的人。

张谆已经把帖子放下,瞧向绿丫道:“朱老爷就是我说过,在路上遇到的,正好还是乡里。他为人热情,既然他家女眷在,等过几日,你和兰花姐去拜访,也是常理。”

真的?绿丫的眼顿时闪出喜悦,张谆笑了:“当然是真的,绿丫,你是我的未婚妻子,以后这些来往应酬,会越来越多的。”说着张谆站起身仔细看着绿丫:“不过这衣衫旧了些,可是我们现在也没有钱置办好衣衫。”

“不,不怕的,只要心里不卑不亢,那有怕什么呢,谆哥哥,你说是不是?”绿丫已经雀跃开口,张谆笑了:“不卑不亢,说的好,绿丫,你真是聪明姑娘。”

被心上人这么一夸,绿丫的脸忍不住红起来,在外面听了半响的兰花不由一叹,谆哥儿这么想是他为人厚道,不忍绿丫的心旁落,可能有人帮一把就帮一把。

听到叹气声,张谆走出来,瞧见兰花站在那就接过她手里的托盘:“兰花姐,怎么饭做得了也不叫我们。”说着闻闻碗里面条的香味:“真香,不过兰花姐你是不是忘了放蒜?”

“我去取蒜。”绿丫蹦跳着去厨房取蒜,兰花也开口道:“谆哥儿,我晓得你是忠厚人,可是做生意不容易,有人能帮衬就帮衬。”张谆怎不明白兰花话里的意思,当日兰花可是时时不忘让自己取一个能帮自己的媳妇的,他抬头瞧着兰花:“兰花姐,我明白,可是我若真是那种人,当日就已经辜负你了。”

这话里有双重含义,兰花听懂了,想再劝竟觉无法开口,绿丫已经拿着一碟剥好的蒜进来,张谆夹两个蒜放在面里面拌下,点头道:“真好吃,兰花姐,我张谆,不会是一个见了好处就忘了旧日辛苦的人。”

兰花瞧向绿丫,见绿丫脸上笑容十分欣喜,叹口气道:“是我枉做了恶人。”绿丫上前拉住兰花的胳膊:“兰花姐,你不是枉做恶人,你是盼着谆哥哥过的越来越好,我总觉得,你把谆哥哥看的,是比天还大的,为他思前想后,这样的人,哪是恶人呢?”

“你不怪我?”兰花有些惊讶地问。

“怎么会怪你呢,兰花姐,喜欢一个人,是不一样的,你不是说过吗?”兰花把眼角的泪擦掉,谆哥儿已经长大了,有主见了,自己还替他担心什么呢?绿丫已经端起一碗面吃起来:“嗯,兰花姐做的面条,就是比我做的好吃。”

“那你要多和兰花姐学学,不然等兰花姐出嫁了,我啊,连一口好饭都吃不到。”张谆已经把一碗面吃光,故意伸筷子去夹绿丫碗里的面,绿丫把碗故意抬高,两人都笑起来。

兰花也端碗开始吃,两个人只要好,就够了。而且绿丫嫁了谆哥儿,自己的日子其实比谆哥儿娶别人要好过些。兰花思前想后,心里终于笃定。

吃完午饭收拾一下,三个人坐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说闲话,张谆在说这途中见闻,绿丫和兰花边做针线边听他说话,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张谆唇边露出笑容,能得今日的日子,自己就已够惜福了,况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总好过攀捷径被人踢下来的好。过日子,还是要踏实些。

兰花的喜日子快到了,街坊邻居都到刘家帮忙,张家这里,就请了周嫂和吴嫂来扶新人过去,大家都不富裕,不过就是那日摆上四五桌酒请请邻里,放一挂炮,再把新人搀扶过去,拜了天地就算完。

张谆也过去刘家帮忙,不免被人取笑两句,还有人笑着问张谆什么时候和绿丫圆房,到时可要请下大家。张谆都有些招架不住时,一个小孩子蹦跳着进来,对张谆道:“张大叔,你家里来了客人,兰花姨让你赶紧回去招待客人呢。”

朱家那边,张谆在第二日已经回拜过,并且说这几日要忙着姐姐出嫁,并不会再去,这又是哪里来的客人?张谆心里奇怪,突然想到廖老爷,现在一年之期已将到,自己这一年虽没赚到千两银子,可七八百两是有的,更何况还增长了见识,难道说是廖老爷来了?

想到此,张谆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飞快地跑到家门口,在家门口停住稍微整理一下就推门进去,院子里站了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瞧见不是廖老爷,张谆有些失望,但还是上前行礼:“见过刘叔父。”

来人是此前曾见过的刘老爷,见了张谆他把头一点:“你这两年的行径我都听说了,不错,你这样做,颇有你叔父的风范,令叔九泉之下,闻你如此,当为你欢喜。”

张谆忙又谢过,请刘老爷往里面坐,刘老爷头一摇:“不必了,我瞧你这家里也忙的很,我们出去找个茶楼坐坐,我和你说些话。”张谆忙应是,请刘老爷先走,自己在后跟随,两人出了小巷,往大街上来,也没走远,看见一个茶楼就走进去。

茶博士过来请问要些什么茶?刘老爷点了一壶香片,四样就茶的小吃,又要了一份黄鱼面,点完才对张谆笑道:“我过来的匆忙,还没吃饭,贤侄你可要再要些什么点心?”

张谆忙道自己已经用过,等茶上来,先给刘老爷斟了一杯,这才给自己倒了杯茶,刘老爷见张谆礼数不缺,点头道:“看来你虽经过磨折,可这些教养都没忘得,的确不错。”

张谆忙恭敬应是,黄鱼面已经送来,刘老爷拿了筷子,让一让张谆,也就吃了起来,刘老爷这碗面吃的也快,吃完了漱过口,喝杯茶荡荡油腻才对张谆开口道:“我听你说嫁姐姐,还吓了一跳,记得你叔父并无子女,你哪里来的姐姐。等打听过,才晓得是昔日你叔父买的那个灶上,这些年亏她跟着你,你把她当姐姐一样嫁出去,足以见你忠厚。”

张谆又应是,刘老爷又喝一口茶才道:“你在路上遇到的朱老爷,这么些年我们也常打交道的,昨儿我去拜访,和他说起你的事,他赞了你总有半顿饭的工夫,说这样的年轻人已经少见。就想托我一件事。”

见刘老爷面色有些为难,张谆的眉挑起:“朱老爷为人热情,又是乡里,他有什么事小侄可以效劳的?”

刘老爷摸下唇边髭须:“说来也是好事,朱老爷在家乡虽有妻儿,在这京里乏人服侍,于是又娶了一房,当做两头大,这样事情也是常见的。这位朱太太虽十分能干,却艰于生育,连流数胎,才得了一个女儿,爱若珠宝。这女儿今年已经十五了,从她没满十岁,朱老爷就为她的婚事操心,担心嫁了个中山狼,到时自己眼一闭,家乡那边的兄长是指望不上的,于是精挑细选,见你十分不错,这才托我来说个媒。贤侄,我也不怕告诉你,朱老爷在这京中做生意,也有二十来年了,这边的产业足有两万余金,全当做这位朱小姐的嫁妆不说,连以后的孩子都可以跟女婿姓,只要奉养朱太太就成。”

条件确实丰厚,张谆只淡淡一笑:“多谢刘叔父和朱老爷的好意,只是叔父想也知道,我已经有未婚妻子,若抛她另娶,那算怎么一回事?”

刘老爷摇头:“贤侄你说笑了,当日你和杜家的婚事,杜老爷早已退掉,之后并没听说你定亲,哪里来的未婚妻子?要知道婚姻大事,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了这几样,纵你生下儿女,也不过一个外室,说不得嘴响。”

张谆的手忍不住握起:“刘叔父此言差矣,男女之间,相敬相爱,因此许下盟誓,当着天地神佛做了见证,四邻皆知,哪里说不得嘴响?岂不闻王状元负桂英,于是被鬼神捉去,终究偿了她命。”

“天地神佛?”刘老爷重复一下这四个字就笑了:“贤侄,有些时候,神佛也是不顶用的。”

“可我不能对不起我的心。”张谆的眼神清亮,看着刘老爷一个字一个字地道。

“罢了,贤侄,你既不肯负那个姑娘,这有什么难办,等你娶了朱小姐,再把这姑娘纳为妾室,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你看如何。”这样的条件还真诱惑,张谆有一瞬间有些动摇,可自己这样做了,又和那些欺负绿丫的人有什么区别?

绿丫对自己,有恩啊,若不是她的关心,在屈家或者自己就活不下来,就算活下来了,也不过和那些小厮一样,每日想着吃酒赌钱,从此堕落,而不是依旧和原来一样,而且有了一颗这样坚定的心。

张谆缓缓摇头:“叔父这提议,若换了别人,定然觉得十分之好,可在侄儿瞧来,这样提议,是对我未婚妻子的羞辱,她待我恩重,若没有她,我或者早已堕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妾者,立女也,我的恩人,怎可以为妾,怎能受我妻子的驱使,而我在旁说,这是做妾的人应当做的。”

刘老爷不料张谆竟说出这样一番话,倒呆了一呆,接着叹道:“你倒是有你叔父的几分骨气,可是贤侄,骨气当不得饭吃。再者说了,朱小姐为人温柔贤惠,到时你过去,就说这是你的恩人,朱小姐定会待她十分好,不会以寻常妾侍相待。”

张谆还是摇头:“叔父好意,小侄已尽知,旁的事,叔父尽可吩咐,可是这件事,小侄不能。”不能辜负兰花,当然也不可辜负绿丫,况且做男子的,就该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吃饭,得一个嫁妆丰厚的妻子,是一步登天的捷径,可是这样的捷径会让人变懒,甚至会让人自卑。

看着张谆的眼,刘老爷的眉没法松开:“贤侄,我晓得少年人总是会觉得,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可是等再过些年,你就晓得,很多事是做不到的。”

这下张谆舒心地笑了:“刘叔父,您可能已经忘了,我已经经历过父死母亡、族人逼迫,叔父收留,接着叔父也过世,然后险些流落街头的事了。我还有什么样的心,以为这个世上,什么事都任由我做呢?”

刘老爷是真的忘了这茬,端起手中的茶杯把残茶一饮而尽,再次劝说道:“贤侄,你也不用回绝的这样斩钉截铁,或者再等两天,等你忙完这里的事,我再来问你。”说着刘老爷唤茶博士来会帐,数了钱给茶博士起身道:“我还有事要忙,先走一步。贤侄,好好想想。”

张谆伸手摸一下肩,方才刘老爷拍这一下,真是饱含了对自己的无限期望,可是自己的决定不会改变了。张谆淡淡一笑,起身回家。

等他们都走了,隔壁茶座才传出人声:“没想到来喝个茶,还能听到这么一出好戏。”声音很淡,立即有人道:“在下和廖老爷相交这么多年,竟不晓得廖老爷对这些事如此感兴趣,难道说廖老爷寻回了甥女,就对这些感兴趣了?”

靠在茶座里的正是廖老爷,他坐的位置正好在张谆身后,只隔了一道木板,因此听的清清楚楚,听到对面的人这样说就淡淡一笑:“这个小哥,也算我们熟人,没想到在这遇到了。”

哦,对面的人了然一笑就道:“老朱在京里的产业,何止两万两,光一座绸缎铺子,一年就五千两的出息。这小哥竟能回绝这样的诱惑,真是难得。”廖老爷也点头,想起和张谆当日说的话,不如,顺着刘老爷的话再试一试,毕竟银子的数目不同,对人的诱惑也不一样。

张谆回到家里,兰花自然要问刘老爷说了些什么,张谆避重就轻地说了,又和兰花商量起,让兰花带十两银子做嫁妆的事,兰花的脸不由一红,正要推辞就听到门外有人问:“张小爷在家吗?”

绿丫上前推开门,见面前的人有几分眼熟,只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那人已经对绿丫拱手:“这位大姐记不得我了?我家老爷姓廖,去年来过这里。”原来是廖家的人,绿丫急忙往屋里招呼,这里就笑着问:“也不知道榛子,不,杜小姐可好?”

绿丫的话语变化管家听出来了,只是笑着道:“小姐她很好,原本还要给您写信呢,可是嬷嬷教的功课繁重,小姐就没法写,只好托我带个口信,说一切都好,让您别惦记。”

这一口一个小姐而不是表小姐,足以证明榛子过的不错,绿丫把管家让进屋里,兰花已经给他倒水:“杜小姐过的好就好,只是这嬷嬷教的功课是什么?”

那管家并没有坐在上面,而是搬个凳子坐在门口,接过茶笑眯眯地道:“老爷请的嬷嬷,是专门教小姐读书识字琴棋书画的,小姐学的很认真。”

“果然是大家闺秀的做派,榛子刚来时候,我就瞧着她不错,不过暂时落难,现在好了。”管家笑着应是又给张谆问过好才道:“还想问张小爷一声,去年我们老爷说的话,张小爷得了多少利息?”张谆原本信心满满,可此时见了管家,不觉又心虚起来,咳嗽一声才道:“连货物带现银,共总八百银子。”

“这就是说,缺了两百两,张小爷,我们老爷可是个丁是丁卯是卯的,您要是只缺了一二十两,那也不算什么,可这缺了两百两,张小爷,那就抱歉了。”

虽然已经料到会这样,可听到管家这样说,张谆还是感到深深失望,自己的资质还是不够吗?

“能不能帮忙通融一下?”兰花已经开口问。

“办法吗?不是没有。”管家一笑:“我们老爷还有三天就到京城,只要等三天后凑齐一千两就够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文写的真过瘾,果然穷苦老百姓什么的,才是我的爱。话说越来越喜欢舅舅了,肿么办,捂脸。

、第45章诱惑下

两百两,这要怎么去凑?兰花的心已经纠成一团,绿丫的眉也皱着:“谆哥哥,我先去帮你在这街坊里问问,能借多少借多少。”兰花被这话提醒,连连点头:“嗯,我先去问问你姐夫,他在这从小住着,要借也比我们方便些。”

众人拾柴火焰高,即便这柴看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张谆心头闪过感激:“兰花姐,绿丫,我竟还要连累你们。”

“说这些做什么,我们是一家子,都想想办法,哪有过不去的坎儿。”兰花已经穿起外衫,张谆也一起走出:“我也去相熟的几家铺子问问。”

看着张家三口人各自出去,一直守在拐角处的管家这才点一点头,快步转身离去。

“他们这家子,倒是有趣。”听管家说完这些,廖老爷才点一点头。

“是,老爷,这家子虽说穷了些,可照小的瞧来,却是规矩斯文有礼向上的,只是老爷,小的并不明白,您并不缺这两百两银子,为何要设这样难题?”小厮呈上一盘桔子,廖老爷示意管家给自己剥一个才淡淡地道:“人在绝境时,要有人给你抛给绳子,但条件是,丢掉你视若珍宝,但在别人瞧来,不过是负担的东西。你会怎么选?”

管家把桔子放到空盘里呈给廖老爷才缓缓地道:“老爷,您这提法,实在是让小的为难。”

廖老爷笑了,只有这种时候才试得出一个人的心性,而不是别的。管家瞧着廖老爷的笑容,想起在山东的那位小姐,不由暗自思量,老爷不会真的要张小爷做姑爷吧?如果这样的话,那对张小爷可要多好些。

张谆三人在外奔波了足足两日,还是兰花在老刘那里凑到三十两,这还是老刘的同僚们各自送上的贺礼和老刘这些年的积蓄全都算上。至于街坊这里,就更少,全是碎银子,中间还夹着些铜钱,满打满算,加起来也不超过十两,这还是周嫂亲自出面,说张谆和绿丫也要圆房了,这两好合一好,大家多送些喜钱才是。

两头加起来,也不过四十两,离着数额还差一百六十两呢,至于张谆那里,就更是一无所获,好的还说一句近年关了,家家关账,这时候只有收银子的,哪有借银子的?差一些的竟是不等张谆开口就鼻子里冷哼一声连少陪都懒得说句就走了。

明日就是廖老爷来的日子,张谆三人坐在灯下,看着这些碎银子,每个人的心都感到沉重。

张谆手握成拳抵着额头,自己的能力还是不够。兰花见他难受,给他倒碗茶:“谆哥儿,你也别伤心,不管怎么说,你也趁了六七倍的利息呢,到时这八百多两,我们也能去找间小铺子开开。”

张谆苦涩一笑,绿丫明白,张谆并不是为银子凑不到而难受,而是因为这个机会,或者永远失去了。绿丫垂下头,手忍不住握成拳,低声说:“谆哥哥,其实,你还是有法子的。”

什么法子?张谆抬头看绿丫,绿丫的笑容在昏暗的灯下有些苍白:“这个家里,最值钱的就是我了,谆哥哥,你把我卖了吧。”说完,绿丫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兰花已经过来抱住绿丫:“你疯了,这样的话也说,我们就算再难,再失去机会,也不能把你给卖了。”

可是,谆哥哥已经没多少机会了,自己不愿看着谆哥哥这样难受,绿丫的心里同样如刀割一样,想说话,可眼里的泪已经流到嘴里,那样苦涩,让绿丫什么都说不出来。

傻子,当张谆醒悟过来时,忍不住骂了一句,接着把绿丫的手握在手心:“绿丫,你是我的未婚妻子,永远都不会变。再说今日的处境已经好过原来许多,若我遇到困难的事就想着把人给卖了换一步退路。今日卖了你,哪来日呢?绿丫,人活在世上,哪有这么顺遂的,总会遇到坎儿的。”

可是,绿丫已经哭的浑身发抖,说不出一个字来,自己不愿意谆哥哥伤心啊。

张谆抬起绿丫的下巴,伸手把她脸上的泪慢慢擦掉,重新露出一张娇俏秀气的脸来。绿丫看着他,两人的眼都那么清亮,张谆的手很暖,近乎发誓地说:“绿丫,我是男子,是男子就要护住你,而不是反过来让你庇护我。”当初在兰花的庇护下自己才平安度日,但兰花受到的侮辱,自己一辈子都不能忘,现在已经比原来好很多很多,怎样也不能绿丫这样做。

兰花用手摸一把脸,把脸上的泪给擦掉,抱绿丫抱的更紧些:“傻子,你这个小傻子,哪能这样说,以后这样的傻话,永远都不许说,我们是一家子,一家子就要齐心过日子。”

绿丫的头靠在兰花的胳膊处,对兰花点点头,兰花想笑,但眼里的泪还是更先一步涌出来。

张谆看着她们,也许,自己该去寻刘老爷,这是最后一丝希望,如果没有了,那就不再想这件事,以后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次日一早,张谆让兰花和绿丫在家等廖家的人上门,自己收拾一下就去拜见刘老爷。

天还太早,又是冬日,张谆这一路来,竟还没遇到店铺开门,等来到刘老爷的下处时,才有两个守门的在那打着哈欠出来开门。张谆忙上前陈情,说自己要见里面住着的刘老爷。

那两人仔细瞧瞧张谆,见他打扮也不像那样十分穷的,让张谆在门前坐了,就进去里面报信。

张谆越坐越冷,况且刘老爷下处是个会馆,渐渐也有人出入,张谆一个人坐在门前不大像样,索性站起来走动走动,也让身体暖和些。

又等了好大半日,太阳都升的老高,笼罩在天际上的那层薄雾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才看见方才报信那人出来,对张谆道:“刘老爷说了,有什么事让你直说,他没空见你。”

张谆都能猜到刘老爷这样说,但此刻是自己求人,忙对那人连连作揖:“确是有急事,还请通传一二。”说着张谆从袖中拿出十来个铜板:“来的急,没带荷包,这些就当给你买杯茶。”

这十来个钱,真是打发叫花子,这人刚想把这十来个钱掀开,会馆里面就走出一个小厮,这人忙从张谆手里抢过那十来个钱,嘴一呶:“这是刘老爷身边伺候的,你不如去求求他。”

张谆忙谢过,两步就赶上那小厮,对小厮道:“小哥还请暂留步。”

那小厮转过身瞧见张谆,咦了一声:“我认得你,你是张家的那位小爷。我们老爷那日见了你,回来就发了一场大气,今儿能见你才怪。”张谆急忙伸手扯住小厮,连连道:“今儿确实有急事,还请小哥帮忙。”

这小厮眼转了转,张谆想往袖中掏,可袖中实在是掏不出什么,对小厮一脸不好意思:“今儿出来的急,没带荷包,若…”那小厮鼻子里哼了一声:“谁稀罕那几个铜板买果子吃,罢了,看在我们老爷还曾去见你份上,我就进去帮你问一声。”

说着小厮就往里去,张谆用手擦一下额头上的汗,安心等着。

小厮一路进了屋子,对刘老爷道:“老爷,张家小爷又让小的进来传信。”刘老爷唔了一声,对身边的朱老爷道:“朱兄,这孩子,真是放着好路不走。”

朱老爷哈哈一笑:“这孩子,能不忘旧情,也是个好的,那日你说过后,内人连道,若真如此,这样的人才更能嫁,还和我说,若张小哥不答应,她就让人去说服那姑娘,给那姑娘许一份嫁妆,再挑一户过得去的人家,充做义女嫁了,这不是两好?免得那姑娘做妾,总有些…”

刘老爷把手里茶碗放下就点头:“嫂子这爱女之心,真是可表。朱兄你瞧,你要不要回避下?”朱老爷摸下胡子,起身往后面去,刘老爷咳嗽一声,示意小厮前去叫人。

哪得一盏茶的工夫,张谆已站在刘老爷面前,刘老爷举目一望,张谆相貌的确出众,再加上人品不错,难怪朱老爷夫妇认定了他。想到此刘老爷声音就放缓一些:“贤侄今儿来寻我,可有什么事?若是朱家的事,这件事你回绝的太快了,只怕转不了圆。”

张谆是真没想过朱家的事,听到刘老爷这样说心不由一跳才对上作揖:“朱家的事,小侄已然忘切。小侄今儿来此,有个不情之请。”

已然忘切,刘老爷的眉一皱:“贤侄,这事并不是我们害你,而是为了你好。要晓得,那样丰厚一笔产业,嫁谁不是嫁,不过是我想着令叔昔日在时,我们相处的好,这才竭力为你周全。”

“刘叔父的好意,小侄铭刻在心,只是当日对刘叔父说的话,小侄并不敢忘。小侄来此,是为另一件事?”

张谆这话让刘老爷的眉头一皱,接着就笑了:“这是年关,你来此,想是为借钱,贤侄,我只得一句,没钱。”这话张谆已然猜到,听到刘老爷这话并没有特别失望:“既如此,小侄也就告辞。”

见张谆就这样走了,后面的朱老爷有些坐不住了,急忙走出喊道:“张小哥留步。”

张谆转身,瞧见朱老爷倒有些赧然,对朱老爷作个揖道:“朱老爷盛情,小可记得,但朱老爷的好意,小可还是不能领。”俗话说丈母娘瞧女婿才越瞧越欢喜,可朱老爷此时瞧张谆,也是十分喜欢,拉着他的手就往椅子上放:“虽说世上少见女方家赶着做亲的,但我这个女儿,我爱若珍宝,哪能轻易嫁掉。张小哥你也别急着反对,我晓得,你待那姑娘是有情的,不愿辜负。这样罢,让她做妾定是不能,内人那日有个主意,说要收这姑娘为义女,备份嫁妆寻个人家出嫁,到时她得了好处,我得了佳婿,岂不两全其美?”

见张谆又要摇头,朱老爷按住他:“张小哥,岂不闻婚姻大事总要男女喜欢,这种事,总要遣个人去问问。”

兰花和绿丫见张谆一去就去了这么久,也不知道刘老爷能不能借银子,两人都心急如焚,看着到了午饭时候,也没有做午饭的心情。绿丫拿着一张帕子在那绣来绣去,那针脚全是乱的,兰花在给老刘做衣衫,可是几次下剪都剪错了,索性把剪子放下,再剪错,就没布做了。

“其实。”兰花和绿丫见对方都坐立难安,忍不住双双开口,又住了口,都想让对方说,门外就响起说话声:“大姑奶奶在家吗?”

又是大姑奶奶,这是什么人?兰花上前打开门,见来的是朱家那两个婆子,忙请她们进来:“我弟弟不在,还不知什么事?”这连婆子今儿待兰花更客气些:“大姑奶奶,今儿啊,我们不是来寻您的,是来寻绿丫姑娘的。”

寻自己?绿丫忍不住放下手里的帕子站起身来,这两婆子已经满面笑容地走上前来,一个拉着绿丫的手,另一个就在那夸:“绿丫姑娘细一瞧,长的真是水灵灵的。”

“就是这身上穿的衣衫不大好,不然,和我们大小姐站在一起,就和姐妹似的。”两人一唱一答,绿丫糊涂起来:“两位寻我,到底有什么事?”

什么事?“喜事!”一个婆子已经拍掌,另一个婆子急忙道:“就是喜事,我们太太那日听我们回去一说,对绿丫姑娘特别喜欢,说想收绿丫姑娘为义女。特地吩咐我们来接。等进到里面,拜了我们太太为娘,您啊,就是我们太太的义女,以后啊,这嫁妆什么的,我们太太都会为你承担。”

义女?兰花倒面上喜色现出,这要真成了,绿丫从此就得享福了。但绿丫心里还存着一丝清醒,见那两个婆子要扶自己走就推开道:“做你们太太的义女,是不是从此就要听你们太太的话,比如说,我要嫁谁,也是你们太太下主意。”

这两婆子对看一眼,本以为绿丫年纪小,好拿捏,等进到朱家,朱太太几句好话一哄,从此不得见张谆的面,到时让人出去和张谆说,绿丫不肯嫁张谆,那张谆不就成了自家小姐的姑爷。等那头定下亲,这边再给绿丫找个管事的嫁了,以后丰衣足食地过去,等木已成舟,再想反悔,那就谁也悔不了。

谁知这如意算盘此时打不响,两婆子忙道:“这话说的,太太到时疼您,您想嫁谁,那还不是去找太太撒个娇,就成了,难道太太还忍心看您伤心不成?”

一个说起,另一个急忙在旁边帮腔。

两婆子说的越热闹,绿丫越不敢相信。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秀儿当日可是说过,自己笨,有些事,要仔仔细细想过了,再做。这么一想,绿丫更不肯走:“还请两位代我回去说,这辈子,我只肯嫁谆哥哥一个人,换了别人,就是皇帝我都不肯嫁的。”好大的口气,有个婆子已经明显不耐烦了,忍住鼻子里将要哼出的冷笑道:“姑娘这话说的,婚姻大事,总是父母做主,自己私自定了,就是私相授受,说出去都会被人笑的。”

“私相授受是什么,我不懂的。但我只晓得,我和谆哥哥两个人,都是发过誓的,若背了誓,那就是一辈子,不,下辈子都还不清的。”绿丫挣脱两人的手,后退一步和兰花站在一起,十分认真的说。

发誓?这两婆子脸上的不耐烦此时已经真切露出,有个婆子冷笑道:“姑娘这话,我们不得不驳一驳,发誓这种事,不过是愚夫愚妇才会信的,真要誓言得灵,那地狱都被挤满了。”

绿丫脸上还是那样认真:“誓言灵不灵,我不晓得,但我只晓得,这是从我心上说出的话,如果,连自己的心都要违背,那有什么意思。两位回去,还请多多致意令主母,收义女这种事,到底是好是坏,我也不晓得,但我只晓得,若要我背弃谆哥哥,我不肯的。”

怎么说都说不通,两人对看一眼,甩开手道:“我们太太本是一番好意,谁知被你当做驴肝肺。罢了罢了,我们这就回去回禀太太,你啊,落的一生一世受穷。”

绿丫垂下眼不去看她们,等两婆子都走了,兰花才上前扶住绿丫:“我活了比你多这么多年,可今儿怎么就昏了头,一心盼着你去过好日子?”绿丫觉得自己的腿都是软的,顺势靠在兰花身上:“我也不晓得为什么,那时突然就听见秀儿的声音,她说,绿丫,你笨,凡事要多个心眼,想想再做,不然就被人骗了。”

兰花听绿丫提起秀儿,忍不住擦下泪:“也不知道秀儿好不好,但愿她好好的,这孩子,才是真命苦。”

绿丫嗯了一声看向外面,谆哥哥,我为了你,已经回绝了,你呢,你会不会辜负我?

“不,朱老爷,您的盛情我明白,但这些事,不是说给她一个好去处我就会高兴的。”张谆看着朱老爷,依旧平静地说。

不过一个女人,朱老爷沉吟一下:“贤侄,你要晓得,不过一个女人罢了。”是,绿丫不过一个女子,可是这也是自己在这个世上,最依恋的人。张谆笑了:“但她是不一样的,朱老爷,您当初在京中别娶一房,这么些年,想必也没把这位朱太太带回家乡,为的,就是这位朱太太是不一样吧。”

朱老爷的脸不由一红,有些口吃地道:“老夫老妻,她又为我操持家务,生儿育女,我怎舍得让她回去,在别人面前立规矩。”旁边的刘老爷忍不住咳嗽一声。

“那就是了,朱老爷,当初您在家乡娶原配时,只怕为的仅是侍奉父母,并不因的你心里喜欢。而这位朱太太,才是你心里喜欢的,所以你不舍得委屈她,宁愿委屈家乡那位原配。纵然外面人讥笑商家的两头大不合情理,你也毫不在意。朱老爷,绿丫与我,就如这位朱太太与您一样,而令爱,即便我娶了她,也不过是如您家乡的那位原配与您一般。您疼爱令爱,愿令爱嫁个好男子,可您有没有想过,即便是好男子娶了令爱,又怎会如您疼朱太太一般,纵然名分所关,不会休妻,可有些事情,是不一样的。”

朱老爷的嘴忍不住张大,这些年下来,已经习惯了,从来没仔细想过,仔细想想,的确是这样的,自己怎舍得京里那位回去家乡被自己的原配立规矩,名分所关,很多事不能做,但人的心,又怎能被这些名分禁锢住?所以才会为朱太太百般谋划,怕的是自己一旦身死,家乡的妻儿会把她赶出门。

张谆站起身,眼神清亮地看着朱老爷:“承蒙朱老爷厚爱,纵然,绿丫她在朱太太的说服下,今日负了我,但我也不会…”朱老爷缓缓站起身,心里伤心这么一个好孩子不肯娶自己的女儿,伸手拍拍他的肩:“罢了,罢了,我也不是那样不通情理的人。异日,若我死后,那边有什么事,还望张小哥帮我看顾一二。”

张谆忙对朱老爷作揖应下,朱老爷摸一下胡须:“你和你那位未婚妻子,倒真是一对,方才她们已经回来说了,那边也回绝了。我方才听说,你来是来借银子的,要借多少,百十两我还是拿得出来。”

这真是意外惊喜,张谆忙说了数字,朱老爷沉吟一下,吩咐人拿了一百两出来:“你我的交情,能借你五十两就够了,这多余的五十两,是看在你说那番话上,至于剩下的,你就自己去寻吧。”

“朱兄这样说,那我看在你死去叔父的份上,再给你助二十两,多的,就没了。”刘老爷也开口道。从一两没有到有了一百二十两,张谆忙对两位连连作揖,看着日头已经偏西,拿了银子就匆匆往家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