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一听这话,也只能摸着鼻子,什么也不说了,确实这事儿有些理想化了,有些不太现实。

“对了,大舅哥这次来信说了,他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好些外头没有的珍本,说是问我想不想要,若是想要,他就找人给誊抄一份,你也看看,这是清单,有没有喜欢的书?”

“就是拿来了又如何?如今我是不敢看的,嬷嬷说了,这多看了容易伤了眼睛,还容易把孩子伤着。”

“那就存着,以后给孩子,我看了这些书名,都是些不常见的,就是江南那几个书楼都不一定有,我当初子啊翰林院的时候,怎么就没看到呢,我还以为我抄的够全了呢。”

“这有什么可稀奇的,每年总有些新的增加呗,再说了翰林院书库这么大,你那里能看全了?就是大哥,皇上给了一年的时间,大哥都说绝对不够的,若是想要把这里头要紧的书看全了,没有三五年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是抄书了,他如今恨不得把二哥也抓进去,一起抄呢,母亲来信说,大哥都快要魔怔了,整天除了书还是书,抄写的手都发抖了,都不肯停。”

“真是没想到,大哥居然还是个书痴?”

“什么书痴,母亲说,大哥一个劲的在那里说,这都是珍本,珍本,外头没有的珍本,抄写好了隔上两三代,到了他孙子那一辈,那就又能成为古董了。”

“哎呦,大舅哥,大舅哥,这不是书痴,是古董痴。“

“可不是。还有啊,二哥也让他带坏了,如今。。。。。。”

赶紧的把话题扯了过去,两口子又就着书本的事儿,开始了新的讨论,八卦似乎刚才的事儿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般。只是回家这么一个话题已经被这二人埋在了心里,时时刻刻的埋伏着,等待着时机合适的那一刻。

第32章

最终,那生了孩子后,回京城探亲的美好愿望还是没有能够实现,倒不是林如海不肯,也不是别的,而是因为林家的老太太没了。

就在贾敏十月怀胎,一朝临盆,熬过整整一天一夜,差点血崩的情况下,生下了六斤三两,林家嫡长子之后不过是三天,刚堪堪熬过孩子洗三,那林家老太太就再也没有了呼吸。时间巧到这样的程度,若是让外人知道了,只怕那孩子很是容易被人说是什么克着了祖母之类的名头。这让贾家来参加孩子洗三的人很是着急。

好在或许这老太太也知道自己的情况,心疼自己的孙子,生怕因为自己的缘故,让孩子背负上什么不好的名声,所以就在洗三的宴席上,强撑着自己瘦弱的只剩下一把骨头的身体,对着来参加洗三宴席的宾客们讲道:

“我硬是吊着这么一口气,不肯闭眼,就是为了这个孩子,几年了,现在总算是等到了好消息,真是太好了,林家有后了,贾氏有大功于林家啊,我总算是能笑着去见老爷,去见林家的列祖列宗了。这可是第六代了,五代单传到了这第六代还能这样传承下去,不容易,真心不容易啊!”

就是这样,虽然当天晚上,这老太太就断了气,可是这一番话还是被传了出去,让所有人都知道,这老太太的意思是什么,不是孩子克着了大人,相反,是大人因为没有见到孩子不肯死,直到看到了孩子出生,这才算是含笑九泉。那什么不好的名声一概没有不说,还因为是林家数代单传之后,第六代第一个男孩,还是林如海二十五岁,几乎是人家孩子能打酱油的年纪才生的第一个孩子,而被说成是林家积善行德,求来的香火。

林如海没有了老娘,那是必定要守孝的,二十七个月的孝期怎么都不可能躲过,他还不是什么高官重臣,也没有什么被夺情的资格,所以立马就给京城去了折子,要求回乡守孝,在收着衙门等着新的接任官员的时候,林如海一家操办了老太太的丧事,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贾敏好歹还是见到了娘家人。

先头孩子出生,洗三,贾家还是来了人的,只是因为如今贾家的男丁,成年的几乎不是在当官,就是在上学,所以派来的人不过是京城族里的代表,比如贾蔷他爹,毕竟那是宁府嫡支,是贾代化兄弟的孙子。还有就是两府的大管事,压着一车车的重礼。

而到了这秦家老太太过世,这事儿就不是这么一个旁支小辈能代表的了。即便这贾家的男人还是有些紧张,可是贾珍和贾瑚还是在学馆请了假,直接过来了,这可不仅仅是因为贾敏,更是贾家的脸面,规矩,礼法。要是没人来,那可以要被戳脊梁骨的。

这会儿,贾瑚这个孩子已经是十二岁了,也能算是个半大的小子了,又是贾家未来的袭爵人,这样的身份,那是妥妥的能充当贾家荣府的代言人的,而贾珍更是不用说了,这娃可是族长一支的未来少族长,自然更是身份贵重。

最要紧的是如今这贾珍也不是以前的贾珍了,就在贾敏生孩子之前,贾珍已经通过了户部的算科考核,明年只要争气,能过第二次的选拔,就很有可能成为户部的一名官员,即使不过是从八品的最低品级的官员,可是好歹那也是个正紧的官职,是上进的路子,自然没有人能小看他。二十一岁的他,如今也是当爹的人了,贾蓉也快一岁了,比这贾敏生的孩子辈分小,年纪却大了将近一岁,这不得不说大家族的无奈之处了。

看到这里,或者有人会问,贾瑚还活着?他居然没有夭折?看看这话说的,贾母都在了,她能随便让自家孙子就这么没了?怎么可能!不过要说这一点危机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就在这贾瑚十岁的时候,那时候贾琏不过是两岁,正是刚会走路的时候,牵扯了张氏太多的精力,对着贾瑚关心就少了些,这孩子又是个懂事的,就是自己感觉身子有些不舒服,也不肯多嘴,生怕给自家母亲添乱。

若是按照剧情走,或者这小病就这么慢慢的拖成了大病,甚至可能因为其他的一些乱七八糟的因素,比如后宅的问题啊,比如其他的一些丫头的忽视啊,贾瑚很有可能就阴错阳差的送了命。

可是如今不是有贾母在嘛,她可是每日都要把孩子们往自己身边巴拉的,就想着自己这里热闹些,所以很快就被发现了不妥当的地方。

作为生养过孩子的母亲,作为一个祖母,对于孩子的状态那是相当的敏感的,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那就是孩子不装病,也就是说孩子身体的状态是能很明显的反应在他的脸上,精神状态上的,即使他有心隐瞒,或者强撑,遮掩的也绝对不会到位,粗心的人或者会忽视,但是像贾母这样,天天就是围着孩子转的人却不会,所以立马就是一叠声的喊人,请太医,教训丫头婆子奶娘,等到确证是有些发热,又马上安置贾瑚休息养病。给出最合理的安排。

她这么一个家中最权威的人这么折腾了,那么其他人自然立马也就跟上了,张氏更是自责的不行,只觉得是自己往日里因为小儿子的事儿有些忽略了大儿子造成的,虽然婆婆什么都没说,也没有怪罪自己的意思,可是她自己就已经很是懊恼了,所以更是尽心尽力。

再说这家中的下人,因为贾母在守孝之初就清理了好些人出去,对于这家中其他的下人来说,那神经基本上就是紧绷着的,生怕一个不好,就被主子赶出去,所以还算是尽责。也因为他们的尽责,所以在贾瑚有些不舒服的时候,虽然瞒的很好,可是多少也有了一点察觉,所以穿衣,吃饭上多了几分注意,也正是这样的注意,倒是稳定了一定的病情。

而在贾母发飙之后,更是反应迅速,做事很是有章法,也让整个治病的过程缩短了好些,对于太医的吩咐更是一板一眼,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心想要让小主子快点好,生怕因为这次的事儿让自己也跟着倒霉。

病症其实真心不大,这样的发热其实是孩子中最是常见的病症,左不过是贪凉少穿了衣裳,或者是吃了太多的凉食什么的,只要在一开始注意到,细细的养着,就没有养不好的,自然贾瑚的病症也就没能扩大,不过是第三天,整个人就恢复了往日的精神,而且因为这一病,张氏对着这大儿子也不再忽视了,想想这好容易养到这样大的儿子,若是有个万一,她就感觉自己也不想活了,后怕的不行,那里还能放松半点。

贾母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病症,或许就是原著里导致孩子夭折的缘由,因为发热这样的病,若是拖得久了,就很容易变成肺炎什么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肺炎,那绝对就是绝症,别说是孩子了,就是大人,在这个时代,能在这肺炎的病魔下病愈的,都像是一个奇迹。

而贾瑚可以说这一次那绝度是脱离了原本的命运中的死劫,顺利的转入了他人生的坦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就是这么说的嘛。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这之后,或者是各方面的人对他关心注意的多了,这贾瑚居然连着几年,一点的病都没有得过,身子一年比一年好,到了如今,十二岁了,长身体的时候了,那个子猛地就开始往上窜。当他出现在贾敏面前的时候,她都不敢置信,这居然是自家大哥的大小子!那个她出嫁的时候,刚开始读书写字的那个孩子?

看到自己的侄儿过来,贾敏很是激动,这都多少年了,她终于又一次看到了娘家的血亲,当然贾珍也是侄子,可是这毕竟是宁府的,和自家总是有些区别,只是不管怎么说,人家都是因为自家的事儿来的,她都要好生的招呼着,而林如海呢,在看到这两个的时候,也很是欣慰感激,京城离着滁州可不是短距离,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派来人,足可说明岳家对于他的重视了。

在看看这两个晚辈的谈吐,言行,他更是感慨不已,往日里还曾想着这岳家是武将人家,和自家不是一个路子,若不是因为岳父和自家老爹的交情,未必会联姻,可如今看,这岳家也越发的像是个书香人家了。

等知道了贾珍如今的情况,他更是感觉贾家那些老一辈,绝对一个个都是老狐狸,是不凡的,算科,这个不知道被那些书香世家抛到哪个犄角旮旯地方的学科,如今居然成为了贾家承上启下,度过这最艰难的转型期的一步妙棋,成功的将贾家的这些孩子们变成了读书人,虽然因为不是正紧的进士科,很容易让人小看,可毕竟也算是科考出来的人了,只要自己有本事,还是比武将转文,或者是那些萌荫官,捐官更容易得到读书人的接纳。

至于这样的科考上升渠道比较狭隘的问题,贾家好歹也是世勋,比寻常人总多些上进的可能,在一个即使上去不容易,最多只能到五六品,可是这贾珍好歹也是有世袭的爵位的,即使到时候可能不过是二品虚爵什么的,也足够让人看重了,虚爵加上实职,那妥妥就是朝中能臣干吏的调子,稳扎稳打,想来只要坚持上一二十年,等着下一代起来,贾家必定又将是朝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分析完这贾家老一辈的盘算,再想想原本想到的贾代善对于贾赦的安排,他越发感觉,这贾家人每一步棋的玄妙,真是到了巅峰,也越发确定了自己要和岳家多多亲近,将来好让自己的儿子和这岳家的孩子相互扶持。

林家什么都好,清贵,富庶,人脉广,可是有一条很是致命,那就是血亲太少。说一句不好听的,不是血亲,到了关键时刻,谁知道会不会倒打一耙,把你当成垫脚石?林家子嗣稀少,三代里连个闺女都没有,自然联姻也少,真说起来,林如海如今真的能相信的亲友,除了自己的舅家,也就是贾家了。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他不重视贾家都不可能。

贾家的两个王字辈亮相很是完美,在帮着林如海操办了好些琐事儿之后,等着林如海的接任的官员到达,他们这才返回了京城,而另一边因为孩子实在是小,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着想,林家人还是要在滁州在住上一段时间,直到这孩子过了周岁,一家人这才往苏州去,开始正式的祖宅守孝生活。

这一去,一直到他们守孝结束,一家子回到京城,林如海到吏部交出孝折子,贾母才算是见到了贾敏,这个时候,就是那个孩子,林家的嫡长子林澈,也已经足岁两岁半了,已经能满地走了。

看着眼前这个二十多岁,一身风华的少妇,贾母擦着眼睛,细细的端详,这是她这个身体的闺女,最疼爱的闺女,从她穿越过来至今第一次见到的闺女,穿越过来多久了?快七年了吧,居然还是头一次见到,贾母深深的为这个时代的交通无语。

“母亲,不孝女回来看您了。”

贾母无语,人家贾敏却不是,梨花带雨是什么样?说不清,但是这会儿贾母却看到了,就是贾敏这样演绎的,让人心碎,心酸,又带着无限的美感,反正贾母的眼泪是让她给勾出来了。

“你这个狠心的孩子,你这个狠心的孩子呦,娘还以为这一辈子都见不到你了呢,呜呜呜。”

好吧,贾母演技也很不错,转眼这眼泪也一起下来了,虽然这满脸皱纹,带外松弛的皮肤,双下巴一抖一抖的,实在是有些不像样,可是好歹她自己看不到,哭的也算是有点水平,让人感觉有些很是有点喜极而泣的样子,一把搂住了贾敏,遮掩一下自己稍稍有些尴尬的生疏,然后等着别人劝。

这是老套路了,不用想她都是能猜到的,这不是这会儿张氏就过来劝了:

“妹妹刚回来,老太太这样是想把妹妹哭走了不成。快擦擦泪吧,别让林妹夫以为,咱们娘几个欺负了妹妹。”

“浑说,这是她娘家,哪有欺负她的事儿,我倒是担心,她让林如海那小子欺负了呢。”

一脸老小孩不愿意的样子,贾母趁势收起了眼泪,只是一只手还是紧紧的抓着贾敏的胳膊不愿意放松。她也是当娘的,自然知道一个母亲在见到多年未见的孩子之后会是个什么状态。

虽然她是个穿越的,和这几个名分上,身体血缘上的孩子在感情上确实有些生疏,毕竟不是自己亲自生养的,可是既然是她的孩子,那么她自然也要有个母亲的样子,是绝对不会让孩子们感觉到不得母亲喜欢的。这也是她在这个世界多年,却从没有孩子怀疑过她的原因之一。

也正是因为她这样的做派,虽然她穿越过来之后,确实有一些和以前的贾母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可是这些感受到她浓浓母爱的孩子们,包括儿媳们,也下意识的总是为她辩解,把她所有的不一样推脱到了是因为这贾代善过世的缘由上去,更因为这个,越发的感慨贾母的不容易,对她越发的孝顺,可以说这如今贾家母慈子孝,绝对是贾母用人心换人心自己换来的。

一点一点的,贾母在慢慢的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这个家,也同时让这些孩子们接受着自己,像是如今这样,带着一些老小孩的不讲理,贾家的孩子们如今就很是习惯,还学会了这么符合着说话,让老太太高兴。

“是了,是您疼妹妹,一天八遍的想,一个月一次的派人问,就这样还担心妹夫欺负妹妹,当您的女婿还真是不容易,也就是妹夫大度,不然估计还以为,您这是想把妹妹抢回来呢,不和您拼命才怪。”

张氏这话说的贾母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就你会作怪,这样的编排我,小心我以后不理你,哈哈哈。”

原本有些伤感的气氛因为这么一出,倒是一下子一扫而空,全场都笑了起来。贾家的其他人对于这样的情况已经是习惯了,就是王氏也不过是捂着嘴笑,没有多一句的嘴。

倒是贾敏忍不住侧目看了大嫂一眼,在她的印象中,大嫂最是贞静,哪里像是能说出这样笑话的人?更不用说在她的记忆中,似乎母亲对二嫂更加看重些,对着大嫂却有些冷淡,如今怎么感觉有些倒过来了?也不是,看着母亲对着二嫂也很是喜欢的样子,只是这样的喜欢似乎和对大嫂不一样,大嫂能劝着母亲,二嫂却只能符合着打趣,有一种等级在里头。

不管是怎么样的变化吧,贾敏毕竟是出嫁女,即使看到了,感觉到了,也不可能堂而皇之的问出口,这样可是容易造成两房不和的,她毕竟是贾家女,娘家和睦才是她最想看到的情况。所以她权当什么都不知道,转手,把自己的儿子给提溜出来,给众人见礼,顺带收了一堆的见面礼。

“看看,看看,这小子,胖嘟嘟的,真是可爱的紧,你还别说,人家都说,外甥多似舅,可不就是这样嘛,你两个哥哥,小时候也是这样,腮帮子上全是肉,你大哥最胖的时候,那下巴都是三层的,那时候真是差点没把我给愁死,生怕以后变不回来了,一直是个胖子,要是那样,这娶媳妇可怎么办?直到十来岁这才放心了,好歹还有个人样子,你再看看瑚儿,就不一样,除了五六岁的时候稍稍圆滚滚了些,其他时候都是这清瘦模样,到是和他张家那几个舅舅一般,可见这道理是妥妥的,你也要多注意了,到时候这小子也和你大哥小时候那么胖,还有你大哥小时候有些难伺候,日日都要穿新衣裳,也不知道你这孩子是不是这样,啊,对了,还有你二哥,打小就不爱动弹,让他走上几步路就差没有求着他了,到了十岁,又立马换了个人一般,连去上学,都能跳着走,若是这小子真的跟着他舅舅走,可有的你操心。”

当娘的,最容易聊起来的就是这育儿经,贾母毕竟是头一次和这闺女见面,一时半刻不知道说什么好,所以立马就把这必杀绝技给祭了出来,果然立马让贾敏全神贯注起来,虽然听到两个哥哥以前的事儿,特别是糗事,她有些忍俊不禁,还偷偷的打量两个嫂子微红的神色,可是耳朵却是竖的尖尖的。

“母亲也知道,如今老太太没了,女儿真是寻不到什么能帮着教养孩子的长辈,也没处问去,若不是您上次送来的两个嬷嬷,这孩子也不会如此的康健,所以您这会儿也别顾着这孩子像谁的问题了,先给闺女说说,这养孩子的事儿。”

她也发现了点什么,感觉母亲和以前似乎有很大的变化,不过再怎么变化,都是自己亲妈,所以说话也很是直接,想什么就说什么,这倒也好,符合了贾母的想法性子,立马对着她就开始念叨这样那样的。等到要吃饭了,这二人居然还没有说完。

林家在京城也有老宅,还是当年的侯爵府邸,所以吃完饭,林家一家人还是要回到老宅居住的,即使贾母很想把他们留下来,可是毕竟这是出嫁的闺女,是林家人,要顾及到林家的体面,所以最终还是放了他们去。

就在送他们出门的时候,贾敏终于有机会问张氏有关于贾母的事儿。

“你是不知道,自打老太爷过世之后,老太太人就变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猛地少了一个人,感觉孤单了,特别的喜欢热闹,整天整天的要孩子们在身边她才安心,要是哪个孩子去上学了,到了下学的时候,她都能在门口就这么张望着等孩子回来。”

话说道这里,贾敏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她已经开始脑补了,脑子里尽是些贾母一个人孤零零的守着原本属于父母两个人的房间,整个人落寞的样子,怎么能不让她心酸。

“单单是这样还不算,她还因为孩子说了一句禾苗是什么样的,就让人把花园里的花草给拔了,让人种上菜蔬,粮食,就为了让孩子看看,这农桑是怎么一回事儿,要说宠孩子,那真是把孩子都宠上了天,我那时候都操心,要是把孩子宠的没法子管了可怎么好。好在老太太毕竟是睿智的人,即使这般了,还是能忍着心疼,对着孩子好生管教,在学业上,从没有半分的放松,每次看到孩子被先生打了板子,她宁可自己一个人能躲在屋子里抹眼泪好半响,也从不说一句偏袒的话来,真真是让人敬佩。”

整个贾母的形象鲜活了起来了,贾敏的脑子里忍不住又想到了往日自己学习的时候,那个时候母亲也对自己很是严格,再心疼也从不放松。没想到如今对着孙子也能这样。再想想往日里自己听到了那些个疼孙子疼的没有了原则的老太太们,她感觉自家老娘那与众不同的一面。

“母亲从来都是这样的,对着这些上进的事儿,最是上心不过了。越是严格,就越是疼爱。这是为了孩子们好。“

说道这里,贾敏又想到了往日在考校自己之后,满脸得意,很是欣慰的父亲,眼泪像是断了线的珍珠一般。

“瑚哥儿很好,如海考校过和我说,就他这个年纪来说,也是上等的才学了,过上几年,去考秀才,那是稳稳的。若是父亲能活着看到,那该多好,该多高兴,他最是喜欢读书好的孩子了。“

这一说,就是张氏也想抹泪了,公公确实很偏疼贾瑚,谁让这个孩子是长子嫡孙呢,即使贾赦不讨贾代善喜欢,也不妨碍他喜欢孙子。只是这会儿她可不能让贾敏继续沉浸在这事儿上,忙又把话题返回来,说到了贾母身上:

“老太太如今年纪大了,或许是和孩子们在一处时间长了,倒是有了些老小孩的脾气,前些日子,掉了颗牙,愣是不高兴的一天不肯吃饭,最后还是老爷想出了一个招,说是他前些日子也磕着牙了,这牙齿是和咱们家杠上了,不是她一个人吃亏,这才气平了,就这还愣是又让老爷爬了一次屋顶,说是那掉的是下面的呀,要丢屋顶上才是正理,咱们家屋顶太高,丢不上去,就要自己放上去,他是儿子,还是长子,就该他干。生生看着牙齿上去了,这才高兴了。“

听了这么一桩事儿,惊得贾敏下巴都要掉下来了,她是真不敢想,自家老娘这作起来,居然能成这样,与此同时,也深深的同情自家大哥,这可真是折腾啊,就大哥这年纪,如今也是而立之年,连儿子过几年都能娶媳妇了,居然还要为了哄老娘高兴去爬屋顶?!这在外头还不知道被笑话成什么样呢!

“大哥他。。。。。。“

似乎是知道贾敏想的是什么,张氏微微一笑,随即说道:

“这是孝道,有什么可说的,也没人敢说不好。“

这确实是实话,就为了这么一个事儿,如今京城谁不知道贾家的大老爷贾赦,那是个十足的孝子。其实这事儿吧,也是贾母有点刻意为之的,这几年,贾赦虽然在皇帝的关照下,是做了实职的官职,只是因为确实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才能,所以总是在一些需要抄抄写写的部门转悠,这官职,到了如今也不过是刚到了五品,和贾政堪堪持平。若是一直这么下去,这贾赦即使到了四五十岁,估计也不能改变皇帝对他固有的印象了,就是做的再好,这抄抄写写的事务能做到什么程度?最高能到什么地步?所以贾母一心给贾赦再造一个让人侧目的品行出来。

就是这么巧了,碰上这孝子自己凑上来了,那么她自然顺势而为,就这么给贾赦又笼上了一个孝子的外衣,你还别说,在这事儿上,这老小子还真不是假装的,是实实在在的孝顺,所以贾母造势配合的很是愉快。

也正是因为这个孝子的名声,让皇帝又一次的注意到了贾赦这个人,原本想着让贾赦升到五品也算是对得起这贾家一门忠良了,毕竟这职位不是随便能挤出来的,好位置还是要给那些有能力的人坐的。

可是在这个孝子无大恶,在这孝道治天下的时代里,这名声实在是太好,太容易让人放心了,所以皇帝也忍不住想着是不是自己有些忽视了这个人,是不是其实他还是有一个合适的,需要他的位置的。

几经思考,终于又给贾赦重新定位,有了新的任职可能,就贾母最新的小道消息表明,这皇帝已经有心让贾赦去给他看库房了。别以为这库房管事是个不好的差事,在内务府,管着库房,管着登记,鉴定,这几个职位的那才是皇帝心腹中的心腹。所以贾母这会儿其实很得意。

“母亲这样多久了?可有让太医来看过?“

虽然贾母自己玩的很高兴,可是头一次听到这样的事儿之后,贾敏除了想要偷笑之外,还有一点点的担心,生怕这样的变化是不好的征兆,好在立马张氏就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请了,一个月一次平安脉,这是怎么也不会拉下的,太医说,这也不奇怪,很多夫人寡居之后,性子就会有所变化,像是母亲这样,不过是自我调节的结果,她这是自己给自己找点乐趣,打发时间,也有不想要我们担心的原因在里头,太医还说了,只要心情好,身子就不会出什么问题,让我们尽量顺着些。“

这么一说,贾敏也总算是放心了,随即她对着张氏慎重的行了一礼,

“多谢大嫂了,大嫂辛苦了,母亲心里不舒坦的时候,我这个闺女没能在身边,若不是大嫂安慰,只怕母亲还不会如此开朗。“

“这是什么话,我是贾家的媳妇,这都是我该做的。好了,也不多说了,再说下去,妹夫在门外都要等不及,以为我这是把你给绑票了呢。“

“噗嗤,大嫂如今变得如此促狭,倒是真没想到。”

“这你可怪不得我,我这是和老太太学的。“

姑嫂两个原本感情就不错,如今这么一溜的说下来,不知不觉,似乎这中间隔着的几年时间一下子全都消失了,两人又回到了往日亲热的时候。

“你们能在这京城住上几日?“

“不知,相公说,怎么也该有半个月才能有信呢。“

“那也好,正好过来多陪陪老太太,孩子也带来,让他们兄弟姐妹的亲香亲香,到底是血脉至亲,总不能远了去。“

定下了明日过来为他们一家子办接风宴的事儿,贾敏终于走出了贾家的大门,一个转头,她注视着那重重大门,似乎看到了贾代善在不远处微笑着看着她,让她从心底浮现出一丝的笑意。

真的很好呢,她实现了当初出嫁的时候对父亲说的话,带着丈夫孩子,回家看看,只是父亲,我回来了,您却不在了,女儿好委屈。

另一边的贾母,这会儿正闭着眼睛,靠在软榻上,心随着丫头有规律的敲打,不知道飘到了哪里去,她心里真的是很满意,很高兴。过来不过是七年,她改变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贾家有了生机,那几个原本会死的人,没有死,就是隔壁的贾代化也依然顽强的活着,虽然御医说,就贾代化的身体,已经撑不过一年了,可是这又如何,如今的贾家,已经不是七年前的贾家了,贾敬已经能完全的代替贾代化,成为贾家另一个领头羊,奋勇的往前走,不会消极避世出家的贾敬,用进士的身份,在朝堂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贾赦贾政也一样在京城有了自己的位置,就是下一代的孩子们,一个个也能看到他们的努力。说一句不好听的,只要这些孩子不自己作死,去想什么从龙之功,贾家就能安安稳稳的再这么继续下去。

张氏活着,这荣府就一切安稳,没有二房逆袭的可能,贾瑚活着,这袭爵的位置就不会被人窥视。贾敏生了儿子,再不会担心成为林家的罪人,想来也不至于不到四十就病逝,如此林家也没有了家破人亡的可能。

一切都很美好,真的让人太舒心了。

第33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清宫戏就成为了电视中的主角,从某个给大明武官当继子的野小子开始,一直到清末的娃娃皇帝,一下子满眼都是半个月亮头的长辫子,真是不知道这发型到底好看在哪里,怎么就有这么多人拍呢!难道是让老美的莫西干发型给刺激了,也想找个本土的另类发型展示一下?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电视剧中有好些还是拍的很不错的,或者说挺精彩的,比如那什么大帝,什么王朝之类的,虽然想要活上五百年这个有点假,有点让人不感冒,不过还是得到了不少的支持率,像是四四粉什么的,就很是不少,即使那史书上就是个刻薄寡思的人物,也不妨碍有人站在一定的高度,心疼他的不幸,最容易让人引起同情的,就是那娃没能有一个好妈。被亲妈厌弃什么的,果然是最赚人眼泪的事儿了。

阿丹也是个四四粉,为了满足她心中四四能有个好妈的迫切愿望,不知道看了多少同人小说,可惜大部分的书里,那四四都是可怜的被虐的角色,甚至老妈不是她亲妈,佟佳氏才是的论调都出来了,这真是让她很有些无语。

不过马上她就没有了无语的机会了,因为一个早晨,当她再一次猛地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的是雕梁画栋的屋子,脑子里猛然出现的居然是一个包衣奴才努力向上的励志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就叫乌雅氏。

老天爷,她竟然成为了乌雅氏?再细细的想想,居然还是刚生完四四没有多久,孩子被抱给佟佳氏之后没有多久的乌雅氏,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老天爷感觉自己粉的太厉害,所以有心让她实践一次?要真是这样,这玩笑可真是不小了。

最要紧的是,这脑子里还有很多往日她所不知道的,或者是没有想过的事情,比如在这清代的皇宫里,四四这样被抱给别的人养实在真不是什么大事儿,因为这里本身就是这么一个规矩,亲妈是不能养自己的孩子的,特别是位份低的,更是如此,一来是因为生怕龙子龙孙被低等级的母亲养歪了,二来也是一种防止亲妈对孩子影响过大,从而造成未来外戚权重的一种抑制手段。

当然嫔以上还是能争取一下自己养孩子的权利的,批不批什么的,就在皇帝的手里,而乌雅氏这会儿不过是个贵人,能有什么权利?

说起来,乌雅氏其实也是一个很可怜的人,她出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那个时候,正好是顺治朝最是折腾的时候,比如先是顺治最最心爱的第四个儿子死了,接着又是董鄂氏死了,宫里到处都是乱哄哄的,一会儿一个事儿,时不时就会有人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被伤心的有些失常的顺治皇帝给收拾了,而作为内务府包衣,乌雅氏家里也在这样的风雨中很是飘摇。所以她的出生,并没有能引起家中什么重视,甚至因为是个女孩子,几乎没有人在意她的生死。甚至因为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就遇到了国丧,顺治死了,导致她还在襁褓就要开始守国孝,很是吃了一番苦头。

等到她开始慢慢的长大,开始懂事,这会儿康熙又开始闹了,一会儿是和鳌拜折腾,一会儿是三藩之乱,别以为这些都是外头的事儿,好像和宫里的这些包衣世家没有什么关系,恰恰相反,因为这内务府包衣是皇家的奴才,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就像是皇宫里那些主子们的出气筒,更甚着在鳌拜嚣张的时候,还容易成为这些顾命大臣和皇帝掰腕子的牺牲品。

这样的动荡中,包衣世家遭受了不小的打击,就是家族成员也一点点的减少,有好些在敏感职位的人,甚至每一天出门都需要鼓足了勇气,每一天回家都会偷偷的庆幸自己又过了一天。

也正是在这样的压抑情况下,包衣世家的人们,特别是内务府包衣世家的家主们,开始想到了建立自己的势力,开始团结起来,谋取新的出路,而这一条出路再他们几经谋划之后,确定了就是从宫里开始,要全力的培养那些即将被选入宫的包衣女子,希望有一天,有一个能上位,哪怕是到嫔位也是好的,如此他们包衣世家,才算是能有一个有力的靠山。至于什么有一个皇子,当什么皇帝,这一点那真是没有在他们的概念中出现过。这怎么可能?要知道这所谓的包衣,说白了那就是以前被打败的俘虏的后人,有汉人,也有其他不用部落的人,但是有一点就是,都不是被信任的人,敌人的后代,这样的身份的人,即使成为了皇帝的女人,生下的孩子,怎么能得到那些宗亲贵胄的认同?

或许有人说,只要皇帝愿意就成了,说这话的人,那绝对都是没有脑子的人,他们可都是从顺治朝过来的,就是董鄂妃那么受宠,不也是最终什么都没得到嘛。他们不是外头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宫里头的消息别人不知道,他们这些做奴才的却清楚的很,最后到底怎么死的?那四阿哥又是怎么死的?就是那个贞妃,董鄂妃的妹妹,都受到了牵连,可见这宫里头想要受到什么独宠会是个什么样的下场了。

所以说,在乌雅氏七岁之后,她的生活就彻底的改变了,她的身上开始背负起家族的重任,那就是入宫,获宠,然后想法子给包衣们提高地位,若是做不到,那么还有一条路,就是想法子让家族抬旗,成为正紧的满人,这就是她的目标,入宫的目标。

康熙十二年(1673年),那一年,乌雅氏十三岁,虚岁十四,终于在一次小选中入宫了,就这还是家里出力的结果,因为她长得太漂亮了,宫中小选,那都是娘娘们管的,她们怎么可能让有可能威胁到她们地位的美女入宫?所以为了能顺利入宫,家族真的是全力以赴,一方面不停的打点,一方面请了专门的嬷嬷过来,把她的容貌进行了修饰,尽量显得平和不显眼些。

也正是因为这样,她终于有了入宫的机会,然后在接受了将近一个多月的培训之后,又被家族打点了无数的银钱,送到了太皇太后身边,即使刚过去的时候不过是个最低等的粗实宫女,可毕竟那是整个皇宫最安全的地方,能保证让乌雅氏安全的度过最初的一二年,好生的学会在宫中生存的手段。

等过了两年,乌雅氏满了十五岁,又被运作去了佟佳氏所在的宫殿,不为别的,就因为在那里更容易见到皇帝,毕竟佟佳氏是皇帝的嫡亲表妹。而那个时候,佟佳氏还不过是个刚刚入宫不久的新人,在这样新入宫的妃子除了因为是妃位入宫,能带上几个家里出来的人之外,其他的人都要宫中调配,而这调配中,从太皇太后这里出来的,显然更加的有优势,更有可能被看重。

乌雅氏很好的抓住了这个机会,用自己的寡言,勤劳,还有本分获得了在佟佳氏宫殿中走动的机会,等到佟佳氏顺利的在十六年封了贵妃,水涨船高的,乌雅氏也慢慢的成为了大宫女。虽然依然不如佟佳氏身边那些从家里带来的人受到信任,可是在其他人中却也是第一份。

也许是佟佳氏对于自己贵妃的身份很是自得,或者是她感觉自己能把自己的宫殿掌控的很好,所以即使她不是最信任的那一个,也获得了能时不时见到皇帝的机会。也正是这样的机会,让她在一次皇帝驾临,而佟佳氏身体不好的情况下,被选作了替补。

也正是这个替补,让乌雅氏一次中标,直接有了身孕,这才是天大的幸运,因为这个时候的后宫,侍寝的女子不一定有怀孕的机会,在侍寝后,若是皇帝不愿意让这个人有自己的子嗣,通常会直接让太监给上一碗避孕的汤药,避免麻烦,像是乌雅氏这样的包衣出身的宫女子,大半都是这样的命运。

不过乌雅氏显然不是这样的,她很知道在什么时候展现自己,柔顺,安静,顺从,还有那低眉顺眼的姿态,让皇帝显然觉得这个女子可有可无到了极点,作为一个强势的帝王,最喜欢的或许就是这样的女子,因为那能让他越发的感觉到自己的强大。

年轻时期的康熙还是有些少年心性的,毕竟那个时候,他也不过是二十刚出头,正是最好强的年纪,所以他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所以让乌雅氏留了种,或者当时不过是一个姿态,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可就是这么一个姿态,却让乌雅氏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怀孕了。

有了龙嗣,乌雅氏自然不能再做什么宫女子了,很快已经统摄六宫事,在十七年二月,孝昭仁皇后去世后,就代替了皇后,执掌宫中的佟佳氏就直接给了她名分,一个常在,全宫里,所有皇帝的女人中,位份最低的存在,不知道这是因为她包衣出身的缘故,还是因为那是在她宫里被临幸的原因,佟佳氏在这个时候,显示的是她不够大气,很是吃醋的一面。

其实有时候被吃醋也不一定是坏事,比如乌雅氏,因为被吃醋,她反而受到了皇帝的注意,一来二去的,反而是她隐忍,顺从的形象越发的深入皇帝的心中,所以,当康熙十七年(1678年)年底十月三十的时候,乌雅氏战战兢兢的生活了九个月之后,终于在疼了一天一夜之后,生下了皇四子胤禛,生一个儿子,在多子多孙多福气的时代里,是绝对能受到重视的,所以康熙立马就加封了她贵人,虽然依然是一个低等的身份,可是却已经能脱离和人挤在一处的尴尬,而佟佳氏也不失时机的给了她新的住处,好让她不用在她眼皮子底下膈应她,所以乌雅氏很快就搬到永和宫的一处偏殿住下了。

只是她人过去了,孩子却没有能带着一起走,因为她只是贵人,不是嫔,是一个不能抚养自己孩子的低等妃嫔,而阿丹就是这个时候过来的,或者说这个时候,已经过了一个月,她已经出了月子,虽然天依然冷的很,快十二月过年了,可是再冷也没有乌雅氏的心冷,刚出月子,就被人赶出来,这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出来的,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忍受的住的,而做出来的人是佟佳氏,那个曾经的主人,所以乌雅氏没有任何可以开口的余地,除了默默忍受,还是默默忍受,甚至不能往那被刻意抱着出现在门口的孩子身上看一眼。这可是冬天,孩子才刚满月,居然就这么抱出来了,这是什么意思?是警告她,有这样一个人质再她的手上吗?

要说这当娘的,不想自己亲生的孩子那是不可能的,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也是不可能的,疼了一天一夜生出来的孩子,即使再不喜欢,也会下意识的关注。可是她能怎么办?她没有任何可以反抗的权利,也没有任何的力量,对她来说,在宫里活下去,才是最主要的事情,她没有任何的办法保护自己,自然也没有任何的办法保护孩子,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被抱走。

最最关键是,她还有一个看着她不顺眼的佟佳氏在那里等着看她笑话,她想要看什么?看自己因为失去了孩子发疯?还是想要看到自己失魂落魄从此失去了宠爱?不,绝对不能这样下去,在这个宫里只有狠得下心的人,才能活下去,她有太多的责任,她有家族的期望,一定要活下来。

所以她只能让自己放下,权当没有那个孩子,不去多想,不去多看,不然只怕没有多久,一个心怀怨望什么的罪名就会到自己头上。或者,只要让佟佳氏以为,这个孩子不可能成为牵制自己的筹码,自己也好,孩子也好,才有可能顺利的活下来,在宫里,想要一个孩子死亡实在是太容易,太容易了。

或许这才是乌雅氏对四四不怎么亲热的根本原因,因为从一开始,在最应该培养母子感情的时候,这现实就不得不让乌雅氏抛下了那一份感情,全力的为了自己活着而努力,至于后来为什么会分裂成那样?这只能说,或许是造化弄人了。或许这里头有太多太多不可说的故事,不过这时候阿丹来了,那么一切的一切都不可能发生了,她成为了乌雅氏,即使依然处境很艰难,可是她的目标不再是那种全力为家族出力,而是成为了保护孩子,当一个好母亲。

作为看过无数的同人文,看过太多的后妃简介的阿丹,即使不能背出所有人的履历,不能说出所有人生死时间,可是有一点她却是知道的,那就是乌雅氏在生完四四之后,好像是接连升了两次,一次是成为贵人,一次是成为了嫔,按照时间上来说,这事儿快了。所以阿丹难得很是安心的就这么稳稳的呆在自己的宫殿里,期盼着新的身份的到来。

康熙十八年(1679年)新年开春的时候,果然,躺在床上的乌雅氏,阿丹,还在做着窝冬,准备好生调养身子,为未来做准备的阿丹,等来了又一封圣旨,乌雅氏从贵人被晋封为德嫔。这个消息有多及时,可能只有乌雅氏自己知道了,嫔和贵人的份利可是很不同的,毕竟到了嫔,那就是已经到了高等嫔妃的等级了,就连身边伺候的宫女之类的,也有了大大的不一样,当然,乌雅氏最想要的是,这嫔的身份带来的其他便利,比如看大夫这方面,从此她可以动用的保养身子的药材,都会上一个等级,多好些珍贵的东西,这才是最根本的东西啊!

虽然这正紧的册封,按照规矩来说,很可能要等到十月份,整个宫中整理一年册封人数,品级,然后才能给出册封册子,上宗人府的名册,可是这有了这一道圣旨,她就能提前想用这个等级的福利了,就为了这,阿丹也觉得心里舒坦的很。

至于这个位份是怎么来的?她就是不去探查,也有足够的各个包衣世家的人,帮着她探听消息,然后告诉给她,毕竟乌雅氏,如今可以说是整个内务府包衣世家中,最有出息的闺女了,这些饱受前十几年,几十年折腾的内务府包衣们,可是把未来的安全问题指望在她的身上了,怎么可能不尽心?

在各种各样的消息汇总中看来,这或许是皇帝的补偿,或许是皇帝借由她在敲打佟佳氏。不管是哪一种,乌雅氏都是占了便宜的哪一个,只是这个便宜不是没有代价的。

是的,是敲打,谁也想不到,康熙会敲打自己往日最疼宠的表妹,可事实就是这样,帝王永远都有自己的想法,立场,而这一次,确实也是佟佳氏自找的,因为就在阿丹刚刚接收的记忆中得知,那个四四,那个她的原身生下的孩子,才两个多月,居然病了!

出生的时候好好的孩子,健康的孩子,在佟佳氏那里不过是一个月,居然就病了,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佟佳氏对那个孩子是真的一点都不关心,所以皇帝怒了,不管表妹这关系有多亲,也不管康熙因为生母的关系,对舅家有多亲近,都比不上自己的血脉重要,那孩子可是他的儿子,康熙是个很疼孩子的父亲,最起码在他还年轻的时候,对孩子很上心。当爹的听到自己孩子病了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至于说康熙对孩子上心?没法子不上心啊,若是真的说起来,四四其实已经是康熙十一个孩子了,可活下来的呢?到他这里不过是第四个,从康熙六年九月二十日,第一个爱新觉罗.瑞开始,到了如今十一年半的时间,生生死了七个孩子,就这还只是儿子,要是加上女儿呢?到如今有五位公主出生,可是只活了两个,也就是说,还有三个公主死了,这样一加,就是十个孩子。

才二十六岁的康熙,生生受了十次的丧子之痛,这对于一个满心热血的帝王来说,是怎么样的打击?所以他对于孩子那真的是很是珍惜,珍惜每一个孩子。这会儿的康熙可不是那个孩子多的让他头疼的老年时期,他恨不得每一个生下来的都能活下来,反正又不是养不起。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他知道,那个出生的时候,人人都说很是健康,很可能养大的老四,居然生病了,还是因为忽视的原因生病的,你说他会是怎么样的愤怒?

只是佟佳氏毕竟是他的表妹,即使他不给佟佳氏面子,也要给舅舅家面子,所以不好直接训斥什么的,总要给这个用妃位迎进来的表妹留点余地,所以他用了另外的一种方式,那就是给老四的生母抬名分,直接给一个嫔。

在这个时候,到了嫔位那可是可以自己养孩子的,即使因为乌雅氏是包衣的身份,在教养上,让他很不信任,不觉得这个女人有多少本事能养好自己的儿子,也没有真心想要让乌雅氏真的自己养孩子的意思,可是却也不妨碍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他希望能让佟佳氏意识到,即使这孩子不放在你这里也是可以的,人家生母在名分上,已经可以把孩子接回去了。

这一招真的是很好使,效果据对是属于立竿见影的,或者说佟佳氏身边有高人,给她支招了,让她意识到了皇帝这封赏中蕴含的意味,知道要是这下去,很可能她就会失宠,所以很快,宫里就到处流传说是这佟佳氏怎么怎么看重四阿哥,怎么怎么疼孩子什么的。

乌雅氏听到这个消息也放心了,只要能传出这样的话来,那么这佟佳氏即使是做样子,也不会对四四忽视的那么厉害了,好歹总要让四四平平安安的,才能展现一下她的慈爱不是。想到这人总算是能好好的养孩子,不再瞎折腾了,乌雅氏觉得,即使是让她再受点罪也值得,即使是把这德嫔的名分收回去,她都甘愿。只要孩子能不受罪,什么都是假的。

只是阿丹其实心里更清楚的是,即使她愿意,这孩子也不可能被送回来,谁让她出身就在那里摆着呢,这个时候真的是等级分明的厉害,阿丹为四四心疼,也为自己今后的日子心疼。跪的容易什么的,真心就该发明出来,想想记忆中一次次在石板路上重重跪下的遭遇,阿丹就感觉有点老寒腿发作,而如今虽然她穿越过来之后,已经是个有身份的宫妃,可是对上皇帝,还是只有跪下的份。

至于对四四心疼,那更是不消说的,融合了乌雅氏的智慧和阿丹无数宫廷剧的见识,她很清楚的知道,这佟佳氏再上心,毕竟不是生母,要说这佟佳氏能多疼这个孩子,还真是不一定,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这佟佳氏这会儿是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养这么一个孩子对她来说,也能算是一个争宠的手段,毕竟有这么一个孩子在,皇帝去她那里机会也会多一些,既然如此,何必和孩子过不去?在一个,或者她也能意识到另外的一点,那就是若是这个孩子养的亲近了,反过来和生母生分什么的,也是一个很好的打压,打击乌雅氏的方式。

用自己作为一个鱼饵,去引着佟佳氏针对,然后让她对着自己的孩子好,这真心不是什么好主意,可是这会儿阿丹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了,或者她也该毫升的想个法子,让家里通通关系,弄个参谋什么的到身边,好歹让她也有个好商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