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弟跟唐老太表决心,下回再撞见坏人了,一定更用力的打他们。

  宋佳期在一旁不敢吭,等唐老太出去了赶紧拉过招弟交待,以后打人就往腿上招呼。“又不出事,还能把人给逮住!别往头上打,容易出人命!”她可真怕这傻孩子哪天在院子里敲死个人。

  唐老太笑眯眯的出去看看关大哥,怎么说也是在自家出的事。不过老太太绝口不提打人的事,只是抱着他的头摸了几下,脑袋上三四个大包。

  唐老太啧了两声:“真是个可怜孩子!一会儿大妈给你摊烙饼吃!”

  既然误会说开了,大家就还是好朋友。

  唐宣笑呵呵的拉着关大哥去洗漱。唐老太叫招弟就把饭桌支在院子里,西屋是儿媳妇住的,正屋里六六还睡着,老太太自然不肯让个外人闯进去。

  早饭就是馒头加咸菜,老太太特地给关大哥烙了两张饼,疼孩子似的亲手给他包了咸菜递到手里:“吃吧,孩子。”

  宋佳期拉着招弟端着她们的饭躲进了西屋,孙婆婆把六六也抱过来,三个大人哄着孩子吃早饭。

  六六不老实,吃了两口就想往外跑,看到院子里还摆了张桌子,稀罕的就想出去看。

  孙婆婆赶紧拉着他说:“外头有客人,等客人走了你再出去啊。”

  六六听到客人更想出去了,孙婆婆一个人拉不住,招弟放下筷子也过来抱他,宋佳期赶紧把嘴里的馒头咽了,跳下炕拧着这小祖宗回来,把他往炕里一抱,鞋脱了放到外屋去,当娘的像拦路虎一样坐在外面挡着他。

  “你给我好好吃饭!喝半碗汤,再吃半个馒头!把这鸡蛋也吃了!”宋佳期黑着脸,喂药一样把早饭都塞到这小子肚子里去。

  等哄着这小祖宗吃完,招弟把碗盘端出去后看到关大哥已经走了,乐得立刻就笑了,腰也挺直了,也不躲躲闪闪溜着墙根走了。

  唐老太用两张烙饼把这个事给抹了,唐宣一等吃完饭就把人拖出家,好声好气的送出半条街才回来。

  一家人转眼就把这事给抛到脑后了,哪知没过两天,关大哥又提着东西上门了。穿着干净的衣裳,头发梳得溜光,胡子也剃干净了,手里还提着两块布,挺正式的登门了。

  这个架势不像是来找唐宣喝酒的。宋佳期隔着窗户瞄了一眼他手里的布,要是来喝酒的就该提着酒了。

  唐老太见他这样也看出来不是找自己儿子的,就给让到正屋去了。老太太以为人家是来看自己的,特别是在关大哥把布送上之后,更是觉得这是儿子的朋友啊,把她也当成长辈看,特意来看她的。

  老太太就像关心自己侄子辈那样嘘寒问暖了一番,问到成家了没有啊,有儿子没有啊的时候,关大哥鼓足勇气说自己还没成亲。

  “家穷,找不着媳妇。”关大哥摸着后脑袋挺不好意思的说。

  唐老太上下打量了他几遍,点头承认像他这样的,是不怎么好找人。年纪大,长得又不好,看着也不像自己儿子那么本事,至少这院子是唐宣自己买的。上回见他穿的就是这件衣服,怕是就这一件能见人的。

  老太太自己有儿媳妇有孙子,也愿意多做点好事,就问他:“那你想找个什么样的?”

  关大哥诚恳的说:“我就想找个能过日子的。不用多漂亮,能干活会生儿子就行。”

  唐老太满意的夸他:“行,你这孩子倒实诚。就是嘛,那长得好的有什么用?媳妇还是要娶能干活的才行!”

  其实唐老太一直觉得唐宣会娶宋佳期,有半数是瞧人家长得好了,看着倒是白嫩,可要是她当时在,一看这孩子那双手就知道不是个干活的料。

  唉,这会儿后悔也没用了。左不过儿子喜欢,再说人家肚皮也争气,头一回就生了个大胖小子。

  想起六六,唐老太不自觉的就笑了,对关旦说:“你要有看上的,就跟大妈说!大妈替你去跟那一家提亲!”老太太在心里把这条街上的人转了一圈,觉得街口那家卖馄饨的寡妇不错,家里虽说有两个小子,可她自己有手艺,饿不着自己也没饿了儿子。像关旦他们这样的,还是要找个能撑起家里的梁的。

  可不能像香儿媳妇那样,要不是她在这里震着,唐宣前脚走,她后脚就能带着儿子跑回宋家。

  唐老太自觉不能害了人家孩子,要给人找个合适的。

  可是不等她开口提那卖馄饨的寡妇,关旦听了她的话后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大妈!我今天就是来提亲的!”关旦一个头磕下去,唐老太跳起来了。

  “你个兔崽子!你欺负我们唐家没人啊!”老太太左右找不着东西,抓着自己的鞋照着关旦头顶一顿狠抽!

  关旦正跪着,又是来提亲,姿态自然要放低些,拼着挨了几下想把话说清楚,可唐老太根本不给他开口的机会。

  他只得爬起来逃,唐老太鞋都顾不上穿在后头追,两人从屋里打到屋外,正撞上招弟去把唐宣叫回来。

  刚才关旦来的时候,唐宣正好在外面。宋佳期就让招弟去把人喊回来。

  两边这么一撞上,唐宣这次一眼就认出了关旦,当然要当去拦着,唐老太看见儿子回来了,站定了指着关旦对唐宣说:“香儿!这兔崽子没安好心!你把他按住!咱们把他送官府去!!”

  唐宣一听这话严重了,不再拦唐老太,转身盯着关旦,嘴里问唐老太:“娘,你这是从何说起?”

  招弟悄悄的在后头把大门关了,举着棍子从后头拦着,准备只要唐老太一声令下,她就从后面给关旦来一下狠的!

  孙婆婆两手抱着六六不让他跑出去凑热闹,一边叫住想出去看看的宋佳期:“姑娘,听听再出去。”孙婆婆觉得唐老太这话里意思不对,这时候自家姑娘还是别出去的好。

  关旦涨红着脸,又喘又气,像让人剪了舌头似的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会拼命叫:“误会!误会了!!”

  “误会个屁!”唐老太一口啐在地上,举着鞋又打过去。

  唐宣费了吃奶的劲才把两边都劝住,又都劝到屋里去,扭头把招弟撵走:“去守着你奶奶!”

  招弟进了西屋,孙婆婆赶紧问她:“刚才是怎么回事?怎么又打起来了?”

  招弟什么也不知道啊,摇头又点头:“我看那人就不是个好东西!”看看,他来唐家两回,两回都让人追着打,还能是个好东西吗?

  这边唐老太、唐宣和关旦进了正屋,各自坐下后,唐宣先问关旦的来意。

  关旦经过这一场风波已经是问什么说什么了,对唐宣直说道:“大兄弟,我也不瞒你。你知道我一直想找个媳妇。上回在你家,那个叫招弟的,我看着好,回去就买了东西准备上你家来提亲了。”

  唐宣明白了,转头再看唐老太。他不知道关大哥想娶招弟,为什么唐老太会打他?

  唐老太这里才知道是误会了,她满头热血一落,也想明白了,就是眼前这小子真瞧上了香儿媳妇,应该也不会那么大胆的上门提亲。

  刚才她只想着有人这是欺她孤儿寡母没人撑腰,所以才连已经过门的儿媳妇都有人上门来抢。这不是打老唐家的脸吗?就算唐宣他爹跑了这么多年,她也没让人这么欺到家里来过。

  可这会儿让老太太承认她打人是以为人家掂记上了自己家的儿媳妇,这话说出去就是自己打了自己家的脸,香儿媳妇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一个人,名声就坏了。

  这边两人都等着,唐老太绞尽脑汁半天,憋出来一句:“招弟这孩子我看着好,早年已经认了当干闺女了!我早给她看好了人家!”话说出来就理直气壮,老太太特意扫了关旦一眼。

  “大侄子,你今天这一出可是打了两家人的脸!出去人家还说我一女许两门呢!”唐老太反倒扣了人家一顶大帽子。

  关旦本来挨打挨得冤,这一听,只得承认是他事先没打听清楚。

  “大妈,这次是我错了,你别给我计较。”关旦灰心丧气的说,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合适的姑娘,以为是唐家买来的丫头,他娶走了,既是自家兄弟家里的人,想必聘金不会多要他的,两家也可更近一步。多好的事,没想到人家已经说过人家了。

  唐宣没听过他娘说起过要把招弟嫁出去的事,不过现在不能当着外人的面说,只得再陪着笑脸送关旦出去,又陪他喝了一通闷酒。这次可不敢再喝多了,只寥寥喝了两壶他就催着关旦回营了。

  等他回了唐家,跟唐老太说:“娘,招弟嫁了,家里的活谁干呢?你年纪这么大了,六六又那么调皮,佳期和她那个奶娘也帮不了什么忙。我看,这丫头也不用急着找人家,她卖给咱们家是死契,爹娘都不要她了,你就不用多操这份心了。”

  唐老太没好气的白他一眼:“我那是哄你那兄弟的!”

  唐宣更不明白了,好好的哄人家这个干什么?

  唐老太不好说自己想左了,道:“还不是你媳妇!那丫头她疼得跟什么似的,真让你兄弟娶走了,她还不跟你哭啊!”

  唐宣一听是宋佳期的关系,立刻什么也不说了,连夸老太太做得对,做得好。只是回屋再一想,不对啊,就是为着佳期,娘也犯不着打人家啊,还是用鞋底打,这是多大的仇啊。

  第 42 章

  宋佳期喜滋滋的把墙上的洞再给填上,她把黄金和珍珠还弄成了泥疙瘩,在西屋卧室的墙上掏了个洞藏进去,再用泥把洞原样糊好,外头再挡上柜子,就一点都看不出来了。掏地洞什么的她嫌技术含量不高,再说这一招知道的人也多,不那么安全。

  得了这笔意外之财后,她也想过要怎么用。抛头露面的就算了,唐宣一年一多半的时间都不在家,六六还没有炕沿高,除了他们家里就剩下女人了,开店做生意之类的不适合,而且她活了两辈子都不认为自己有商业细胞,回头赔光了哭都来不及。

  何况那些黄金珍珠看着贵重,可是拿到当铺去只能当回十之一二来,可惜不说,像他们这样的人家,一下子拿出这种宝贝来也太引人注意了。

  想来想去后,她跟唐宣商量买点地放着,可以先让人种着,日后也可以留给子孙。

  可唐宣很简单的就打破了她的美梦,他说京城附近的地都让当官的占去了,他们这种小门小户的根本买不到良田。

  “别说地了,附近的山都没了,都让那些贵人占去建庄子了。你要想买地,咱们只能回老家了。”不过唐宣还是大力赞扬了宋佳期的这个好主意,说以后他不当兵了,就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当地主。

  宋佳期刚想英明神武一回就让人打击得不轻,后来再想想,宋家从爷爷那一辈到现在至少当了三代的兵了,家里有银子也只是藏起来。

  老一辈的智慧还是有用的。所以她也把黄金珍珠藏起来了,放在外头说不定哪一天就让六六翻出来了。

  过了五六日,家里来了个人。穿着丝绸长衫,脚上一双官靴。举手投足那叫一个有派头,人家不进门,只在门外站了站把唐宣喊走了。等夜里唐宣一身酒气的回来,带回了一百五十两崭新的官银锭和一把寒气逼人的刀。

  六六一看就双眼发亮,嗷嗷叫着扑上去抓刀,让宋佳期提起来扔给孙婆婆抱出去了,把招弟也赶出去后,家里三个大人小心掩好门户,赶紧细细逼问唐宣,谁知这人早醉迷糊了,问什么都只会笑呵呵的说再来一杯。

  一百五十两的官银不是个小数目,摆在桌子上也是一座不大不小的银山。唐老太早吓白了脸,看她的样子大概以为唐宣去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差事。

  关键时刻还是宋佳期胆气壮,上前仔细翻检一番。这一百五十两银子中有一百两是二十两一个的官银锭,元宝底部有户部的篆刻。剩下的五十两是五两一个的,没有官印,但成色也是上好的。

  至于那把刀,刀把和刀鞘上还有鎏金镶宝呢,这东西与其说是刀,倒不如说是个玩物、摆设。

  宋佳期把刀拔出一节看了一下,刀倒是好刀,就是看着太扎眼了。

  她舒了一口气,对唐老太说:“娘,你别担心。我看这东西应该是有人赏给他的,上回我记得他提过遇上贵人了。”

  唐老太也想起来了,捂着心口过来小心翼翼瞄了一眼,那银子太多也吓人啊。“他是这么说过,说是遇上了个什么贵人的,还说贵人会赏他东西。”唐老太气得狠狠捶了几下一进屋放下东西没说几句话就醉死的唐宣,“这兔崽子可吓死人了!!”

  宋佳期见他醉成这个样,就说今天晚上也不用挪动了,家里谁也搬不动他,就让他在唐老太这边睡,她带着六六睡。

  一夜无事,只是唐老太翻来覆去没睡好,一夜起来好几回看银子还在不在,又给银子挪了好几个地方,觉得放在哪里都不安心。

  一大早,唐宣刚爬起来,唐老太就逼问了。贵人是谁?贵人为什么给他银子?还给了这么多?

  老太太抓着唐宣苦口婆心的劝,香儿啊,咱们老唐家可是清清白白的人家,你可不能给祖宗抹黑啊。

  宋佳期知道今天他起来了唐老太一定要追问昨天晚上的事,所以早上过来的时候就把六六留在西屋了。她不用招弟,自己端着早饭进来的时候这母子两人正在鸡同鸭讲。

  唐宣稀里糊涂的:“娘,你说我爹怎么了?”

  “先过来吃饭吧。”宋佳期过去打岔,把稀饭馒头摆上去,唐宣脸色一青,捂着嘴出去了,不一会儿就听到他在院子里翻江倒海的吐。

  老太太头一回不心疼儿子了,恨恨的说:“该!让他喝!”

  唐宣吐完,漱过口就站在院子里吹风,招弟捏着鼻子过来用土把那污秽盖盖又回厨房了。

  他不敢进去,现在屋里都是饭味。等宋佳期吃完了早饭,把东西都端走,又开窗通气后他才回去,把事情源源本本的告诉唐老太他们。

  这事要从他出征前说起。从三年前的三月份就说要从他们这个营里抽上三、五千人跟着张大将军去打仗。

  张大将军可是个名将,他是吴老将军的徒弟,手下有八万兵马,听说他往那里一站,敌军就屁滚尿流的跑了,从他手里带出来的兵个个升官都特别快,他对兵还特别好,除了军饷,他还自己给兵发钱!

  就这最后一条,他们那个营的人都巴不得被分到张大将军手下去。唐宣也想去,不过他是看准了张大将军爱提携手下这一条上,既然这不是个爱抢下属功劳的,他投到他帐下,出头也会容易点。

  从三月份开始说这件事,一直到九月份也没定下准信说一定从他们这里挑人。 这是常有的事,上头到底要哪一个营的人去,要多少人,不到最后根本没人知道。

  唐宣等到秋天的时候已经觉得这次的事可能不成了,可是很快他们闭营了,闭营不到半个月就把他们这个营里的两千人提走了,是连夜拉走的,事先一点消息都没有。半夜起来的时候还以为只是平常的训练,一路夜行出了城他们才知道这是干什么。

  一路急行军,十天后才见到一小队接他们的人。有人接了手,这才将他们领到张将军的军中,可不等见着张将军的面,一道令下,又让他们拐弯去找另一个吴小将军。

  等见了吴小将军才知道,这位吴小将军是吴老爷将军的小儿子,而吴老将军已经在开打前去世了,这位吴小将军是为了代替老父报效皇恩才请旨出战的。

  吴小将军今年十岁零三个月,穿着铠甲坐在将军的虎座上脚都挨不着地。

  吴小将军虽然人小,可是志气高,身旁一大堆忠心的家将,皇帝对他也是寄于厚望的,不但封了他一个将军,还让他居于后方,纵览全局。

  唐宣他们刚到,吴小将军就在家将的簇拥下亲自出来迎接了,敬了他们三碗酒,当然小将军的全喂到地上去了,然后家将出来训话,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大意是吴老将军虽然人死了,可是精神长存,吴小将军年少英雄,会带领我们走向胜利,我们一定不能辜负皇帝和吴老将军的信任之类的。

  唐宣等人跪在下面,齐声喊道报效皇恩,报效将军。

  最后吴小将军再温言宽慰一番,大意是他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主将,只要大家忠心报国,自然胜利指日可待。

  大家再把吴小将军的名字喊得震天响,这次接待就结束了。

  宋佳期听到这里,大概明白了:“那这三年……”

  “我们一直在追随吴小将军。”唐宣说。当然,保护的可能更大一点。

  总头到尾,吴小将军连战场的边都没摸到,每次战线向他们这边推移了,大营立刻向后挪。每回有什么战功了,自然有战报送到这边大帐来,功劳的大头当然是归吴小将军的,然后由他替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向朝廷请功,皇帝再降旨勉励,说他果然不愧是吴老将军的儿子!将门虎子!年纪小也本领高!如此云云一番后再给下面的人论功行赏。

  吴小将军身旁总是留着一万左右的兵,来去也不由这位小将军做主,有家将在呢,公事什么的也不用他操心。小将军虽然每回都全身披挂齐了坐在将军帐里当摆设,但他发言的机会不多,就是最后盖印用得着他。

  小将军平时没多少事干,公事办完了,他就训练,除了练自己家的功夫之外,还常常去看士兵们的训练。

  唐宣机灵,人又长得好,嘴上也会来事。不多时小将军就看到他了,一来二去,难免起了惜才之心。小将军亲来伏就,唐宣顺杆爬的技术还可以,很快,他就成了小将军身旁的一个红人。

  小将军自有吴家的家将照顾,一个外人突然闯进来,那些家将自然要盘问。得知唐宣家在京城,家里有娘和媳妇,媳妇还大了肚子,再打听媳妇的娘家是宋千总家。宋家虽然不是大贵,但他们一家都是当兵的,在营里的熟人多,一问就都问出来了,听说他们家今年最小的一个儿子也进了军营了。

  唐宣自己除了一个娘,爹和兄弟都没了,人口简单。家将们盘问不出问题来,也就默许小将军收服几个自己的手下。

  小将军求贤若渴,唐宣也推荐了一些认识或听说过营里有本事的人。他一没霸着小将军吃独食,有好事还能想着别人,眼气的人少了,巴结的人多了。小将军也觉得唐宣耳聪目明,是个知进退的人,知道他爱上进,有心让他跟着自己的家将学点本领,日后也好为他所用,但家将说这好处不能一口气都给他,要吊着他来。

  所以,小将军硬是拖了他三年,在这次没给他一丁点立功的机会,除了让他跟着其他的队出去晃荡了几趟,得了点外财,剩下的就是这次的赏银了。不但有赏银,昨天晚上可是吴小将军家的家宴,请的都是亲近之人。

  唐宣一个小兵去了,是个货真价实的兵,头上一个官衔都没有,一进将军府当然有些自惭形秽。可小将军一见他来就请他到前面来,说他有才,请他喝酒,等他喝了小将军给的酒之后已经有些飘飘然了,等他再下去坐下,周围人也没有看不起他,也跟他喝。

  将军府的佳酿灌了几壶后,唐宣脚下如登云般的回来了。

  听唐宣难掩得意和兴奋的说完这些,唐老太已经喜不自禁的说这都是唐家祖宗保佑啊!唐宣这是要发达了!

  她抓着唐宣语无伦次的说让他好好干,听吴小将军的话,好好学本事,好好打几场仗,日后也光宗耀祖的时候,宋佳期撑着兴奋样一起跟着说娘说的对,娘说的是。

  她心里却在嘀咕,吴小将军这个水挺深吧。别的不说,人走茶凉这句话她可是知道的。历史上多少有名的大将军死后,他们的家族被皇帝杀光又背了一堆罪名?

  可是现在说,唐家人肯定听不进去。她也不愿意当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醉的。宋佳期在心里把这个事转了两圈,再看唐宣那乐得合不上的嘴,决定还是看一看再说。

  第 43 章

  家里一口气多了一百多两银子,唐老太紧张了。换了好几个藏的地方后仍然嫌不够,跟唐宣商量抱条狗回来看门。

  听说家里要抱条狗回来,最高兴的是六六。天天说带着狗出去抓贼抓坏人打仗,唐宣听了只会笑:“好,就听我们六六的,抱只大狗回来!”

  六六叉腰做大将军状:“要只厉害的!”

  唐宣附和:“要只厉害的!”

  没过几天,唐老太就从邻居家抱回来一只狗娃,一看就是只土狗,可能在那一家也没吃饱过,两三个月般大,浑身土黄色,一根杂毛没有,小尾巴夹在屁股里,一放到地上就蹲在那里瑟瑟发抖。

  宋佳期宠物情结暴发:“啊,好可怜。”上来抱起来拍拍摸摸,小狗伸着舌头舔她的手。

  六六也挤过来了,伸着头看:“让我摸摸,让我摸摸。”

  宋佳期把狗给他抱着,教他:“不能欺负小狗,不能打它,不能骂它,要爱护它。”六六让他娘教的一会儿就轻声细语的对小狗说:“狗狗,我不欺负你哦,狗狗,你乖乖的哦。”

  唐老太在旁边看着直撇嘴:“它是看门的,不是个玩意!”一把从六六怀里抓过来,拿根绳子栓在驴棚里。那驴欺生,见小狗进了它的地盘就开始尥蹶子喷响鼻,吓得小狗缩成一个小球,躲在柱子后头使劲打哆嗦。

  六六头回看见这种小动物,立刻就把它圈到自己领地里了。他跑过去蹲下继续摸那只小狗,很有爱心的哄它,不让它害怕。家里的驴认识他,一见他来就掉个头站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