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妃讥讽乾元帝,徐氏却不敢接口,只道:“皇后未必有这这样的心胸手段,敢问娘娘,护国公夫人这些日子可来过?”高贵妃想了想,就将柳海叫了过来,只叫他去打听近些日子护国公夫人唐氏可有进宫,又来得几回。徐氏忙道:“再瞧瞧护国公夫人在皇后那里耽搁多久,见过哪些人。”柳海依言退出。

高贵妃看着柳海出去,又同徐氏道:“皇后那里多少眼睛盯着,倒也好查问。只是合欢殿那里,圣上一旬里总有七八日歇在那儿,圣驾所在,哪个不要命的敢去探听?如今竟是一丝儿风声也踅摸不着。”

徐氏脸上就露出笑来,左右一看,见昭阳殿中站着人,便又向高贵妃凑近了些,轻声道:“合欢殿探听不着,还有外头呢。”高贵妃心上疑问,皱眉看着徐氏。徐氏拿帕子掩着唇笑了笑:“原是你哥哥在一家私女昌馆子见着个女孩子,据说才十五六岁,还识得些字,能写会唱的,也是个美人。合欢殿那位的嫂子你也见过,不过中人之姿罢了,人又严肃,且也不年轻了。谢郎中多少也是个才子,想来是不能如意的,所以你哥哥将那个女孩子送到了谢郎中面前,那女孩子果然有手段,一下就将人勾住了,如今已接了家去好些日子了,听着倒是鸦雀无声的,想也站住了脚。”

原来景淳出事以后,徐氏同高鸿两个仔细商量了,觉着李皇后固然十分可疑,可一径说她这一胎是个女胎的昭婕妤也未必清白,便想到了翠楼。

翠楼自叫冯氏赎出之后,高鸿也想知道动静。无奈谢家十分节俭,所用的下人都是阳古城带了来的,平日也不大外出,一时也勾搭不上。卿卿虽和翠楼熟识,可身份低微也不能上门。高鸿与徐氏更是无由开口,只得以卿卿的名义写信去探听一二。

寄给翠楼的信,自然先过冯氏的手,冯氏原样抄了预备着留给谢显荣看,再将信封口给翠楼送过去。莫说翠楼年幼识浅不能分辨信是拆过的,便是她知道了信早叫人看过,她正寄人篱下,也不敢声张的。

翠楼颇爱颜面,不肯说她叫冯氏接回去后只在后院住着,莫说是谢显荣了,便是冯氏的面儿也没见几回。在回信上一概说是谢显荣待她极好,主母冯氏也是个宽厚,如今日子颇颇过得,又谢过卿卿相救之情。

卿卿接着信就把与高鸿看。只这样红口白牙地说着翠楼过得如意,高鸿倒也不大放心,便又引着谢显荣再往卿卿那儿去,又旁敲侧击地探听了一回,谢显荣对高鸿早有提防,他又是看过翠楼信的,故意做个恼羞成怒的模样,拂袖而去,倒叫高鸿信以为真起来,只以为翠楼这个钉子伏下了。

如今高贵妃这里出了事,高鸿等要探查玉娘与此事是否有关,便想起“得谢显荣宠”的翠楼来。翠即楼是外乡来的,倒是好找个妇人,只说是翠楼亲娘,由卿卿带着寻上门去看望女儿。虽说是妾的亲娘不是岳母,到底母女天伦也不是轻易就能隔断的。只消人能进去,多少能问些话出来,若是能住下,自然更好。

高贵妃听了,只把眉头皱起,迟疑道:“若是那翠楼一心跟着谢显荣去了,只跟我们虚与委蛇,甚而扯些谎话,我们又如何能知道。”

徐氏就道:“娘娘所虑甚是。只是合欢殿水泼不进,也唯有从谢家想些法子了。”又笑道:“且人心总是巴高望上的,妾只不信那翠楼是个安分的,能叫她背后做些耗,搅得谢显荣家宅不宁也好。”

高贵妃出身原不高,只擅弄小巧,又靠着乾元帝撑腰才赫赫扬扬地过了十数年,如今不得乾元帝青眼,先是她叫禁足,才放出来没几日,她的长子景淳更惹上了大祸,不免将胆子吓小了些,仔细想了回,觉着虽不能有功,倒也无过,这才答应了,又细细叮嘱徐氏几句,只叫谨慎,万不能叫合欢殿抓着把柄,徐氏满口答应。

在徐氏出宫前,柳海也回来了,脚下匆匆,脸上带着焦急,道是:“娘娘,夫人,奴婢听着些话儿,一时不能作准,因看着夫人出宫的时辰要到了,还是先来告诉娘娘与夫人知道,也好商议商议。”看着柳海慎重,高贵妃与徐氏不禁对瞧了眼,高贵妃因道:“你说。”

柳海便道:“护国公夫人这一个月已来了五回,回回在椒房殿总要坐上一个多时辰,说话时又屏退了左右,连着黄女官与俞永福都不叫在内伺候。奴婢记得,护国公夫人往常椒房探视,一个月也不过两三回,殿中总有许多人在。”在这当口儿一个月多了这么两回,又避了人说话,其中情弊端不问可知。

高贵妃与徐氏也明白,若以实情来说,这会子景淳失了圣意,第一个得利的倒不是合欢殿那位,便是她再得宠,便是她一举得男,只要李皇后还在皇后位上坐着,就没那么容易。前头有景和、景明更有养在皇后膝下的景宁。是以这回景淳失势,她不是得利最大的那个,连着木头一般戳一下哎一声的陈淑妃还不如。倒是李皇后虽无宠爱,却有权柄,,她是个糊涂手软的,奈何护国公夫妇一个是久经战场的煞星,一个工于心计,自然是他们更可疑些。

高贵妃即起了疑心,就将事发后李皇后的种种言行都回想了回,前后一串,脸上就青了,扯着徐氏的袖子道:“如今我明白了,从头至尾都是唐氏那个腌臜短命的老婆子害我!扑合欢殿的那只黑猫便是她的主使,若是当时合欢殿那位小产了,圣上再不能放我过去,我即害了他的心尖子,他自恨我入骨,连着景淳景明两个都不能入眼。不想合欢殿那位命大,竟躲过了,她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竟来摆布我的景淳!”

绿竹那个短命贼叫压在椒房殿,于情于理哪有他说话的地,偏李皇后要叫绿竹解说,分明是故意要使绿竹攀诬景淳,好激得他动手!

徐氏再想李皇后说的那些话,倒像是得意忘形了一般,更是恨得将银牙紧咬,冷声道:“娘娘,这真是人无伤虎心,虎有伤人意了,只恨我们从前心慈手软,以至于养虎为患!”

她们姑嫂两个在这里冲冲大怒,将唐氏与李皇后恨得咬牙切齿,几乎恨不能当面与李皇后撕扯一回,也好出些恶气。却不晓得柳海探听着的李皇后与护国公夫人密谈虽是实情,却是无关与景淳的。

原是护国公夫人看着高贵妃虽失了宠,昭婕妤却是怀着身孕,若是叫她生个儿子,以乾元帝对她的宠爱,一样是景宁大敌。偏李皇后在乾元帝跟前一句话也说不上,唐氏与护国公商议了好一会,要替李皇后寻个有力的外援来。

第119章 有缘

且翠楼手上又不停,不多久,竟又替冯氏做了双鞋,纳的千层底儿,浅褐的鞋面,绣的是嫩黄的迎春花儿,倒也别致。冯氏看着翠楼这样殷勤,就有些心软,又知道她来意,无非是忧心前程罢了,正打算着寻个身家清白的男子,陪些妆奁将翠楼嫁过去,也算是相识一场。

不想冯氏这里满心要替翠楼打算,翠楼这里却是有些运道。

说来谢怀德与齐瑱两个到京备考,冯氏在前院替他们两个收拾了两间屋子出来,两个住下,以安心备考。到底谢显荣是长兄,冯氏是长嫂,冯氏更照应着他们吃住,虽不用晨昏定省,也免不了时要问候一番。那一日谢怀德与齐瑱两个到内院略迟,谢显荣已出去了,他们在冯氏这里略站了息就出来了,正要往前院去。

也是天缘,恰翠楼过来找冯氏说话,在走廊上经过,就叫谢怀德与齐瑱两个瞧见了。

谢显荣是同谢怀德私下提过翠楼的,只说此人面目与玉娘有几分相似,沦落在平康,偏还是玉娘在宫里的对头人的哥哥引与他认识的,为了免得叫人做拿去做文章拖累玉娘,就赎了出来。是以谢怀德见着翠楼面目,便知道是她,不由多看了两眼。

齐瑱原没将走过来那女子看在眼中,因谢怀德多看了两眼,不禁也顺着谢怀德的目光看了过去。也实在是巧,翠楼今日身上穿的是一条翠色细褶裙,恰正与齐瑱初见玉娘时她身上衣衫是一个颜色,偏翠楼面目与玉娘又有几分相像,齐瑱猛一见着,只是格外震惊。

这也是谢显荣过于小心,他只以为翠楼像玉娘这事儿与玉娘来说不体面,且齐瑱同月娘不睦,谢显荣便不能将齐瑱当个自己人看待,故此齐瑱这里是不知道的,若是知道,有了准备,倒还好些。

又说谢怀德往前走了几步,因不见齐瑱跟上,回过头时,齐瑱已跟了上来,而那时翠楼已进了冯氏屋子,便没往心上去。却不料齐瑱因看翠楼依旧是个姑娘装扮,知道她不是谢显荣的内宠,他原就对玉娘有些心思,只以为今生无缘的了,不想老天厚待,又把这个翠裙女子送到面前,不免心猿意马起来,到得晚间走到谢怀德住处,请问谢怀德那翠女子是哪个。

谢怀德把齐瑱看着,片刻才道:“我竟不知道你如此轻看我们兄妹。月娘便是不懂事儿,你一字半句不教就将她撩在一边,我还当你年轻气盛,不大懂也是有的。如今你竟问我旁的女人,由此可见,你心上就不曾将月娘当你妻子。”

齐瑱也知道自己莽撞,话出了口本已后悔,叫谢怀德说了这几句,倒是恼羞成怒,红了脸道:“当日结亲,我只当着是玉娘,若知道是月娘,我也不能答应娶她。”话音未落,脸上已着了谢怀德一拳。

齐瑱也不还手,只是冷笑道:“打小我就立志要娶个绝色的,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心思,看着我与月娘说亲,只冷眼看着我闹笑话,这也是做人好友的?你只说我,可有好好想想你那个二妹妹,无有颜色也就罢了,德容工言,她又有哪样?”说了转身出去,回在自己房中略坐了会,心中知道谢家是住不得了,就盘算着要搬出去住。

谢怀德与齐瑱破口之后,细想了回,总觉得不妥,问着谢显荣已然到家,正在书房,走到书房见着谢显荣就将今日如何撞到翠楼,齐瑱如何意动又说了回:“我只当着他不过是少年心性,如今三妹妹身在宫中,日子久了,他也就歇了心思,不想他倒是情根深种,见着个略像的,就起了心思。这前后院住着,日常天久的,只怕要出事。”

谢显荣听着齐瑱竟是瞧上了翠楼,一时也恼怒起来,将桌子一拍,怒道:“我好心好意留他住着,又引着他见了多少大儒,他就这样回报我吗?莫说是月娘他不在心上,只怕连你我,他也一样看轻!”当下扬声喊了长随来,要他去请齐瑱,“去请姑爷过来。”

长随前脚出去,谢显荣拿起桌上的冷茶一气儿灌了下去,倒是将火气浇灭了,将手指在书案上敲了敲,沉吟了片刻,又抬头瞧了谢怀德一眼,见他脸上还带些怒气,就道:“他比你还小着一岁,又是三代单传,任性些也是有的。你才同他破口,这会子在这里只有火上浇油的,你只管回房,有甚话,我劝劝他就是了。”谢怀德自然答应。

齐瑱听着谢显荣相请,便知道是谢怀德过去将自己打听那个翠裙女子的事说与他知道了,饶是他任性,也有些臊,脸上红红地过来,见着谢显荣长长作了一揖,垂首站在一旁。

谢显荣把齐瑱上下仔细打量了,见他十七八岁年纪,面如傅粉,俊眉修目,果然是个翩翩年少,少年中举,又有这等才貌,骄傲些也是有的。而月娘的品性容貌,便是他这个当亲大哥的也知道,多拿不出手,说不响嘴,也难怪他心上不足。那翠楼虽接了回来,只也不好长关在后院,夜长梦多。若是将她许给外人,先不说翠楼为人有些虚荣,能不能安分,人出了这个院子,便不好掌握动向。若是将翠楼给齐瑱当妾,到底也算自家人,凡事好说,再则齐瑱前程家私品貌,翠楼再不能不愿的。

当下计较已定,谢显荣过去将书房门一关,过来同齐瑱道:“妹夫请坐。”齐瑱预备着谢显荣将自己一顿训斥,不想谢显荣客客气气地,摸不著头脑,就在椅上坐了。谢显荣在他上手坐了,把手搁在扶手上,手指在扶手敲了敲:“我知道月娘性子不好,莫说是你,就是我这个当哥哥的,她也不见得有多尊重。”

齐瑱万不料谢显荣开口先是说月娘不是,倒是一怔,脸上红得越发深了些,却不接口。

谢显荣这话也是故意为之,若是齐瑱替月娘分辩几句,他们夫妇就还有转圜余地,将翠楼送给齐瑱,多少有些对不住月娘。可看着齐瑱沉默,谢显荣便知至少在齐瑱这里对月娘并无半分情谊,即无情谊,齐瑱又年少,绝不能一直素着,总要纳妾,与其纳着外头不知根底的,倒是翠楼好些。当下再无犹豫。

“我听二弟说,今儿你在我房前见着一个女子,为着她还同二弟破了口。”

齐瑱这会子连耳朵都红了,当下站了起来,对着谢显荣道:“这原是小弟失了礼数,舅兄勿怪。若是舅兄觉得小弟在这里不妥,小弟便不叨扰了,只请缓些时日,容小弟寻个下处再搬出去。”

谢显荣脸上笑道:“我还没说什么,你倒是来了一串儿,怨不得同二弟吵起来。我几时说要你搬出去了?你只管跟我说,二弟说的是不是实情。”

齐瑱瞧着谢显荣并无不悦,也就笃定了些:“二舅兄说的是。只是我不过问一声,并无他意。”

谢显荣就道:“我原想替你和月娘说和说和,如今看来,只怕是不成的了。你齐家三代单传,总不能为着月娘就叫你家绝了香烟。你即觉得那女子不错,我这里倒愿意替你同姻伯父姻伯母说一声,将她把你做小星,你意下如何?你只放心,我若是对个与自家妹子相像的女子有心思,可就是畜生不如了。”

齐瑱万没想着谢显荣不独不捏着大舅哥的范儿训话,反肯成全他,一时不能置信,不敢答应。谢显荣这才将翠楼的来历与齐瑱说了,又道:“不瞒你说,我也有私心。这个女孩子到底从无过犯,我也不忍心一世拘着她,若是将她放出去,我也不安心,如今你即有意,索性成全了你,也不怕人借着她捣鬼做耗,你看如何?”

齐瑱这才恍然,又想着翠楼形貌倒是真与玉娘有几分相像,以她出身来说,与玉娘果然有妨碍,倒是放在家里,不叫翠楼见外人,玉娘那里才能无忧,且翠楼也算终身有靠,这才答应。

谢显荣又笑道:“如今你且安心住下,只要到明年你中了进士再能纳她,不然姻伯父姻伯母可不能与我善罢甘休。”到了这时,齐瑱也镇定了,自然满口答应。

又说谢显荣即同齐瑱说好,回来就告诉了冯氏,冯氏心上虽觉着月娘可悯,只谢显荣说的更重要,也就笑道:“如此甚好,妾还忧虑如何替翠楼挑个丈夫,不想因缘近在眼前。”

次日就命丫头将翠楼请了来,将谢显荣的盘算告诉了她,又把齐瑱的年龄出身都细细交代了,只掠过齐瑱是他们妹夫不说,又和蔼地道:“虽是做妾,难得的是年貌相当,齐公子又有前程,你自己想想,想定了再来与我说。”

翠楼虽未见过齐瑱,可听着他是少年举子,家中也富有,已有几分情愿了,回在房中,看着四周局促,再一想齐瑱身家前程,也就肯了。

而谢显荣这里写了两封信,一封写与谢逢春,无非是将他为齐瑱选了个小星的事同谢逢春交代一回,却是掠过了翠楼来历不说。谢逢春从来重男轻女,尤其如今月娘闹得不得公婆丈夫喜欢,谢显荣却是前途大好,两下一较,哪里会替月娘说话。

另一份信则是给齐瑱父亲齐伯年的,这信倒是写得大义凛然,只说看着齐瑱与妹妹月娘不和睦,不忍心他无人照应,冯氏特地选了个女子替月娘分忧,待齐瑱中了进士之后再摆酒开脸。齐伯年顾氏夫妇原为齐瑱不肯亲近月娘烦恼,又顾虑着月娘的妹妹昭婕妤如今如日中天,不敢得罪,忽然见着谢家大公子情愿替妹夫纳妾,自然满口答应。

只谢逢春与齐伯年夫妇只怕月娘闹事,倒是有志一同地瞒得月娘密不透风。

而后冯氏进宫时,才与玉娘闲闲提了一笔,又算着玉娘已将十月期满,将要临盆,自然关切。

第120章 议定

楚御医从合欢殿出来,因心上挂着玉娘那番话,走路时只没留意,竟是与唐氏擦身而过。

引着唐氏的是椒房殿的太监朱文,朱文在椒房殿原也有些体面,认得楚御医,知道他如今专职为昭婕妤诊脉。昭婕妤虽未同皇后当面破脸,可合欢殿暗中下椒房殿面子的事儿却也不少,又有乾元帝偏护着,李皇后竟是拿昭婕妤束手无策。是以朱文这会子看着楚御医目不斜视地从皇后生母、国公夫人身边扬长而过,算是个以下犯上,就要拿他做伐,好在皇后跟前讨好,当下便尖着嗓子喝道:“兀那人,国公夫人在此,你没见着么?”

太监的嗓子本就尖利,朱文这一喊,愈发的刺耳,楚御医叫朱文这一喝醒过神来,回头瞧见坐在肩舆上的唐氏,忙过来见礼请罪:“下官不曾看见夫人,得罪了。”

朱文瞧了眼唐氏,见她脸上不辩喜怒,又道:“你是怎么当差的?只口称下官,谁知道你是哪个?莫不是连具名也不会了吗?”楚御医知道椒房殿同合欢殿素来面和心不合,如今自己算是合欢殿的人了,这会自疏忽,撞在了护国公夫人唐氏手上,总是倒霉罢了,只得又道:“下官御医署御医楚风池见过护国公夫人。”

朱文还待再说,倒是唐氏晓得乾元帝对合欢殿那狐媚子甚为看重,她那胎又到了关键时候,若是处置了替她诊脉的御医,回头那狐媚子拿着这个做借口,撒娇撒痴哭几声,自家女儿又有不是,倒不如放了他过去的好。是以唐氏反将那朱文喝道:“你这奴才同我闭嘴!这位楚大人脚下匆匆,想是公务在身,哪里是你说的目中无人?且楚大人做的是朝廷命官,可不是我私家官儿,你也晓些事儿!”又与楚御医微笑道,“原是奴才无状,楚大人自便。”就催着肩舆往椒房殿去了。

到着椒房殿,瞧见李皇后正拿着串铃铛逗引着景宁往她那儿走。景宁虽是早产,因养得好,如今也白白胖胖的,又穿了一身红衣红裤,看着倒似年画上的娃娃一般。

李皇后也是三十多的岁的人了,好容易得了个儿子,虽不是她亲生,可打落地就养在她身边,又生得可爱,日常天久的,倒是和亲生的差不离,十分疼爱呵护。乳母保姆们看着李皇后爱重这个皇子,自然也跟着宠溺娇养。因此景宁养得颇为娇惯,几次探手拿不着铃铛,便呜呜咽咽地哭起来,保姆们过来抱他,都叫他推了开去,一边儿抹泪,一边儿从指缝里偷眼去看李皇后。

李皇后叫景宁哭得心软,正要抱过去哄,唐氏看着这样,不禁皱起眉来:“殿下!妾从前说过多少回,男孩子总要有男孩子的模样,拿不着东西就哭,日后如何成器,如何顶天立地?圣上看着他这样脾气,又如何入眼?还不都改了。”

李皇后便将铃铛交在景宁手上,命保姆们将他带下去,又同唐氏笑道:“母亲也太心急了,阿宁说是三岁,可按着月份,才十九个月呢,懂什么呢。等大些慢慢教也就是了。”

唐氏就道:“殿下,您别当孩子不懂事儿,他们一个个儿心里明镜一般。他一哭大人就将他要的东西给他,几回一得逞,他就知道拿着哭来要他想拿到手的东西,孩子搁在寻常人家都不能有出息,何况是宫里。您别看景淳废了,可五殿下上头还有两个哥哥呢!便是合欢殿那位,也不是好东西。”

李皇后叫唐氏说得满脸通红,只道:“我知道了,日后改了就是了。母亲今日来是何事?”唐氏抬头将左右看了眼,李皇后便命人退下,这才道:“母亲还想着那事呢?”

唐氏脸上怒色收了些,眼圈儿微微一红,又把帕子抽出来拭了回泪:“若是你哥哥还活着,不独你无忧,便是我也不用操这些心。偏生老天无眼,将你哥哥收了去,你二哥又是个不顶用的,说不得我同你父亲两个老的挣扎罢了。”

李皇后听着唐氏提及在西北一役中战死的大哥李彰武,眼圈也是一红。当时乾元帝践祚已有两年,却是放着她这个原配嫡妻不理,迟迟不立后,若不是她父兄在西北一役中立下功劳,李彰武更是战死,还不知后位会落在哪个手上。

唐氏哭了几声,又一抹泪道:“你哥哥性命都折在了上头,若是日后你做不得太后,莫说你哥哥死也不能瞑目,便是我和你父亲,也不能安心。”又瞧了眼自家女儿,心上隐约有些无奈,总是女儿少了心计手段,是以前有高贵妃,今有昭婕妤,一个比一个难缠。

李皇后脸上通红,轻声道:“母亲休怒,我也知道母亲父亲是为着我们李家。可琅姐儿才十四岁呢,他已二十五了,年纪大不说,性子又冷,怕不是个能疼人的。”

原是唐氏与护国公李源看着李皇后实在撑不住,好容易高贵妃倒了,可新起来的昭婕妤更难缠。

乾元帝待昭婕妤比从前待高贵妃更甚,什么稀罕的物件儿都往她合欢殿送,龙眼大的合浦珠所串的珠帘,毁了一挂便再赏一挂;寸金寸锦的蜀地十样锦拿来与她做常服;进上的鲜果,未央宫中九嫔以上还能见着些,余下的俱都送去了合欢殿,也不管那狐媚子吃得了吃不了,罪过可惜两词在昭婕妤身上竟是看不见的。如今她这胎虽是个女胎,可只要能生,谁知道第二胎不是个皇子?有这等盛宠,再叫她生个儿子,未央宫里还有旁人站的地儿吗?到时只怕李皇后能容得她,她却容不得李皇后母子了。

李皇后若是叫废了,李彰武白送一条性命不说,护国公李源百般图谋要护住的护国公爵位富贵也付诸流水。李彰武夫妇虽身死,却是留下了个女儿,李琅,容貌肖似李皇后当年,也是个美人,将将十四岁,正是该议婚的时候,是以李源与唐氏便把眼光落在了赵腾身上。

父子之情不同母与子。母亲爱孩儿与生俱来,而父子之间的感情,因父亲不曾经历十月怀胎,不曾感受过孩子与他血脉相连,就要日后相处中得来。从前乾元帝宠皇三子景明,那也是因为他常去高贵妃那,经常见得着这个儿子的缘故。

赵腾是乾元帝嫡系,比起护国公府这一路的外戚,赵腾自然更得乾元帝倚重,若是琅姐儿能拢住他,赵腾自然偏向皇后一系。他是乾元帝身边人,只要他肯在乾元帝跟前多提提景宁,好叫乾元帝留心着这个儿子。

虽护国公李源与赵腾同殿为臣,从前却极少有往来,是以贸然提着亲事,怕他回绝。故此护国公与唐氏就想由李皇后出面,虽李皇后不好赐婚,可她身为中宫,召见个命妇,请托了她给自家侄女儿做媒也是名正言顺的。皇后托人做媒,想君臣有份,想赵腾不敢也不能一口回绝。

就这回事,唐氏与李皇后也商议过几回。李皇后也是见过赵腾的,看他镇日一副冷冰冰的模样,行事又一板一眼,做个臣子倒没什么,拿来做夫婿总是不大合适。且琅姐儿是她哥哥前护国公世子李彰武唯一的骨血,如今正是豆蔻年华,出落得又好看,总觉得不太妥当。因此唐氏与她说了几回,李皇后一会子觉得有理,一会子又觉得不分,摇摆不定。

唐氏看着李皇后依旧迟疑,就从鼻子里哼了声:“赵腾有什么不好?上无父母,下无弟妹,这个年纪了,连个房里人也没有,家里干净得很,琅姐儿一嫁过去,就能当家做主。且年纪大有年纪大的好处,娶着个小妻子,自然多疼爱些。”

李皇后颦眉道:“他这般年纪未娶妻还罢了,竟连着房里人也没有一个,别是哪里不妥,误了琅姐儿一生。”赵腾已有二十五岁,寻常男人,便是不娶亲,总不会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到底赵腾是上过战阵的,也受过几回伤,别是伤着了根本,不能人道了。是以不敢娶亲。

唐氏叫李皇后这些话一说,也有些迟疑。

虽赵腾状告生父可谓不孝,首告沈如兰可谓不仁,可看着赵腾年少位高,又无有父母在堂,倒也有不少人家肯把女儿给他,赵腾一概推却。但凡讲究些的人家,看着赵腾做的那些事儿也觉得心寒,是以肯攀附赵腾的,都是门第儿不显的,赵腾不答应那些亲事还好说,无非是瞧不上。可身边一个服侍的女人也没有,细想起来倒也可疑。可转念想道,事已至此,若是李皇后再保不住,长子岂不是白白牺牲,琅姐儿是个孝顺孩子,晓以利害,自然知道怎么做。

当下又劝李皇后道:“你若是不舍得琅姐儿也无妨,待你做了太后,厚厚赏她,许她一生富贵也就是了。何况赵腾也未必有疾。”

李皇后原是个心意不坚的人,叫唐氏游说得也觉有理,便又问:“母亲看着叫谁来做这个冰人的好?”

第121章 弄巧

到得次日,姚氏按品大妆,带了长孙媳甄氏进宫觐见。

婆媳两个进得椒房殿,见李皇后严妆坐在上首,就要拜下,李皇后忙命左右扶住,脸上带笑道:“临安候夫人免礼。我不过闲了无事,想着人陪着说说话,并没什么大事。”又把甄氏打量了两眼,见她生得身量儿苗条,容长脸面,俊眼秀眉,口若含朱,笑时口角边就露出两个笑涡来,倒也可人,就笑道:“好俊俏的孩子。”

姚氏赔笑道:“不过齐整些罢了,当不起殿下夸赞。”又使甄氏与李皇后见礼。李皇后有意借着甄氏因出下头的话来,故此带着甄氏格外和气,挥手将甄氏叫到眼前,执了她的手,问她年岁爱好。甄氏微红了脸,一一细声答了。

李皇后又夸道:“是个懂事有规矩的。”便命赏,一旁的宫人将早备下的一副红宝石头面捧了上来。姚氏忙道:“殿下厚赐,妾等惭愧。”李皇后只笑道:“不值什么,叫孩子带着玩罢。”甄氏这才跪谢,双手接过,垂首退回姚氏身边,两人目光一触,心上都觉着不安。

李皇后就同姚氏叹道:“这孩子我一见着就有些喜欢,眉眼儿酷似我那侄女儿。连着娘也不在了。虽我大哥哥是为国捐躯的,可与孩子来说,丧父丧母,连着婚姻大事也因此叫人挑剔,岂不是可怜。”一面说一面拿着帕子拭泪。

金奋韬同姚氏都以为皇后是为着五殿下日后计,是以联络他们这些勋贵,已决定只做个纯臣,绝不能掺到争储中去:延平年间夺嫡之乱折进去多少勋贵官员,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不想李皇后竟是提起她那侄女儿来,姚氏一时摸不准皇后心思,只皇后说话,她个臣妇也不能不接口,想了想才道:“殿下一片慈母心肠。”李皇后听着姚氏不疼不痒地一句,眉头一皱,把手放了下来,注目看着姚氏:“想夫人一般是做母亲的,也能知道我母亲的忧虑。我母亲前儿进宫来,与我说,倒是瞧中了个人,只我们是女家,没有贸然上门提亲的礼。”

姚氏听道这里,也就明白李皇后与护国公夫人这是想叫自己替他们做个冰人,脸上略略活络了些,请问道:“不知护国公夫人瞧上的是哪家俊彦?”李皇后道:“便是神武将军赵腾。”

听着是赵腾,姚氏不由一呆,若只论赵腾本人,年少权重,身边又干干净净,女孩子嫁过去不至于吃亏,看着倒是个良人。可谁不知晓赵腾是乾元帝心腹,在圣驾面前颇说得上话,护国公肯将嫡长孙女嫁过去,未必是冲着赵腾本人去的。想得明白了,便不敢开口。

李皇后见姚氏果然叫唐氏料着了,就将脸色沉了沉:“夫人这是何意?莫不是也跟外头那些愚夫愚妇一般,瞧不上我侄女儿丧父丧母吗?”这话说得便重了,姚氏哪里敢当,忙站起身请罪:“妾断无此意。”李皇后这才缓了神色,微笑道:“我也知道夫人是个明理的,此事就拜托临安候与夫人了。”

姚氏见李皇后不由分说就将事按在自己头上,心中叫苦,只李皇后请托她夫妇去做个冰人这等事若是一口回绝了,倒真是将护国公一系得罪了。自家虽想着做纯臣,可也没想着得罪人,只得咬牙道:“妾领谕。”李皇后微微笑道:“如此,我就等着临安候与夫人的好消息了。”说了,就端了茶。

姚氏领着甄氏拜退,到得殿外却是脚下一软,亏得甄氏扶得紧,这才没摔着:“祖母,小心些。”姚氏回头瞧了眼椒房殿,将银牙一咬:“回去!”

金奋韬晚间听着李皇后的说话,脸上就阴了,挥手便砸了个粉彩官窑茶碗,冷笑道:“真真好盘算,想借着个女孩子将赵腾那厮收拢不说,还将主意打在我头上,真当我是蠢货,由得他们算计吗?”姚氏就道:“如今可怎么办,殿下说了那话,妾又不能不应,如今可怎么办?”金奋韬却道:“你只管把心放回去,这媒我做一做也无妨,赵腾那里八成不肯答应。话虽如此,只这番盘算,到底可恶。”

到得次日下朝,金奋韬便当着护国公李源的面儿将赵腾拦下,要请赵腾吃酒。赵腾将金奋韬看了看:“侯爷有什么事,但说无妨,酒就不用了。”金奋韬口角带着笑:“本候想说的事儿,大庭广众的不太方便,还请赵将军拨冗,必不叫赵将军失望的。”赵腾略一沉吟也就答应了。金奋韬似怕赵腾半路走脱,又将他的手拉着,两个就出了前殿,往朱雀大街去了。

金奋韬即是在众目睽睽下拦住的赵腾,故此不独护国公父子俩瞧在眼中,便是高鸿兄弟也一样看着,赵腾即能叫护国公府盯着,高鸿兄弟们又怎么会放过他去。从前也多有亲近之举,无奈赵腾此人油盐不进,金银不爱,女色不近,若以权势相逼,赵腾是二品将军,实领着神武营,又在乾元帝跟前说得上话,远胜他们这些外戚,只得枉自嗟叹罢了。今日见临安候强拉着赵腾去吃酒,一时倒也有些羡慕。

赵腾从酒楼出来,脸上一片冷肃,径直就到了未央宫请见乾元帝。

乾元帝听着赵腾求见,知道赵腾今日休沐,忽然过来必有要事,当时就将他宣去了温室殿。

赵腾进得温室殿,就在乾元帝书案前跪了:“臣参见圣上。”乾元帝将赵腾扫了眼:“平身。”赵腾却依旧跪着:“臣不敢。”

乾元帝看着赵腾这样,倒是来了些兴致,将笔一搁,靠在椅背上,抬了下颚道:“你只管起来说话。”赵腾这才站起身,垂着手道:“今日临安候金奋韬要给臣做媒。”

若是以辈分算起来,金奋韬算是乾元帝表舅,是以乾元帝听着这话,倒是笑了起来:“朕倒是不知道,朕这个表舅还有这等兴致。不知是哪家闺秀?实情说来,你倒是早该成亲的了,若是差不离的就答应了罢,朕替你们赐婚。”

赵腾听着这话,又跪了下去:“临安候说的是护国公嫡长孙女。”乾元帝听着这话,果然一怔,道:“哪个?”赵腾将身子又伏低了些:“先护国公世子李彰武之嫡长女。”

乾元帝听着这话,如何不知道护国公一系的打算,无非是看着他信重赵腾,所以宁愿把个嫡长女给他,意图拢住赵腾,日后好为她们说话,就哈了声,把赵腾盯了眼:“你倒是想着来告诉朕?”这话便是乾元帝起疑心了。

赵腾咬牙道:“臣便是终身不娶,也不敢结这门亲。”若是他与护国公府结亲,在乾元帝眼中,他便是护国公府一系的了,而乾元帝从来是卧榻之侧不容他人安睡的性子,如何能容忍身边近臣和外戚扯在一起?莫说他今生本就无意婚姻,就是要娶亲,也不会结这门亲。

乾元帝又瞧了眼赵腾:“昌盛,宣临安候。”

当时临安候金奋韬在酒楼上将护国公一系的意思明明白白地告诉了赵腾,看着赵腾脸上青白交错,知道他果然不愿意,也就笑道:“我只管说,答应不答应的只在你。”赵腾霍然起身说了声:“得罪了。”大步走了出去。

金奋韬当时就命人跟上,片刻之后得了回信,说是赵将军径直往未央宫去了,便知道赵腾那句得罪了是何由来了,原是这人不独不肯答应,还往乾元帝跟前告状去了,不独不恼,反是心下大畅,当即赶回临安候府,等着乾元帝宣召。

又说金奋韬到家不过片刻,昌盛就来传了口谕。金奋韬换上官服随着昌盛进宫,来在温室殿,果然见赵腾站在一边儿,乾元帝脸上却不辩喜怒,当下过来磕头:“臣参见圣上。”

乾元帝微笑道:“表舅请起。表舅今日闲得很吗?倒是有空与人做冰人了。”金奋韬自是口称冤枉。乾元帝便将赵腾一指:“赵卿亲口与朕说的,莫不是赵卿空口白牙地诬陷表舅?表舅只管告诉朕,朕替你做主。”

金奋韬又道:“赵将军所言属实,只臣也是不得已。”便将李皇后如何强逼着他们做媒的事说了,又道,“臣以为,殿下心痛自家侄女儿,怜她少年丧父丧母,婚姻有碍也是有的,只是心急了些。”

乾元帝只是知道护国公府的谋划,自然不喜欢,他也是个小气的,但凡他不喜欢了,总要旁人也跟着一起不喜欢,口中却道是:“朕知道了。”便命二人退下,自己就往合欢殿来。

乾元帝回到合欢殿,玉娘此时一日十二个时辰里大半时候都卧在牀上,所幸乾元帝素来疼她,看着她辛苦,严令她不许走出殿外。玉娘到底不敢托大,依旧在寝殿站着相接。乾元帝看着玉娘脸上不若往常红润,自然忧心:“朕算着也该到日子了,如何一些动静也没有?”玉娘微笑道:“妾问过楚御医,他说是有些人早些,有些人晚些,也没个定准的,想是这孩子性子慢,所以迟了些也是有的。”

乾元帝将玉娘拢在怀里,扶着她到牀上坐了,又叹道:“朕看着你这些日子晚上总睡不稳,如何能安心?”又摸了摸玉娘的手,虽室内温暖如春,玉娘的手依旧冰冷,心上更不安,就命宣楚御医过来。

第122章 发动

楚御医听着乾元帝问出这句要命的话,倒是将头抬了起来,把玉娘看了眼,当时这昭婕妤言辞隐晦地暗示他要将这一胎延过乾元帝万寿,从来瓜熟蒂落,无论是摧产还是延迟产期,都是逆天而为,对母体婴儿都有损伤。以乾元帝对着昭婕妤的爱护,若是她母子有所损伤,他这个御医的性命也未必保得住,故此苦言相劝。不想昭婕妤只瞧着他道:“这事儿你若是依着我,我自能保你平安。你若是不肯答应,只好上奏圣上,将你换了。”这话听起来不过是换个御医,可若真是这般简单,这位宠擅专宫的昭婕妤何至于特特提来说,只怕这话的意思是,叫他脑袋换个地方才是真,故此只得答应了,使出浑身解数来保住昭婕妤这一胎。

如今听着乾元帝发问,楚御医心上如何不怕,事已至次,万不能露出马脚,不然婕妤处以皇嗣安危邀宠,乾元帝不能喜欢,自家这个帮着捣鬼的,只怕先就性命不保,只得强自镇定,辩道:“从来妇人产育,早或迟都有,臣以为婕妤脉象即清且稳,气血和谐,并无大碍。”

乾元帝到底不能放心,又要昌盛再去叫将御医署余下三个御医也宣了来。

玉娘同楚御医两个心上都是一惊。玉娘这胎是楚御医针药并下才拖住的,若是别的御医来一请脉,怕是瞒不住,故此玉娘忙道:“圣上关爱,妾五内铭感。只妾如今并无大碍,圣上若是将御医署四位侍御医一齐宣来,兴师动众,传到外头去,妾又有罪名。”说了就落下两滴珠泪来。

原来大殷朝尚药局下设御医署,设御医令一人,下头分四等,第一等,侍御医四人,秩从六品,只侍从太后皇帝皇后,或是皇帝恩宠隆重指派了与皇子皇女、妃嫔、功勋们问诊;太医十三人为二等,秩从七品,皇子皇女,美人位份以上妃嫔们日常有疾,便是由太医们负责,外头勋贵官员们若是身份体面,或也请得动太医问诊;第三等为医士,共二十人,秩八品,大多为御医副手;末等医生,四十人,赏从八品服色,在御医署内做些抄录脉案,整理药材等的杂活。是以乾元帝使楚御医专职为玉娘诊脉已算是十分恩宠,若是真将余下三位侍御医一块儿,果真好说太引人注目。

是以玉娘这番话说得果然机巧,不独叫乾元帝不好坚持再宣御医,更觉着玉娘懂事温存,更怜惜些,且乾元帝从来看不得玉娘哭,见她落泪,心上先软了,从玉娘手上抽过帕子替玉娘擦了泪,哄道:“好了,你这样爱哭,咱们孩子学了你的样可怎么好。”又问楚御医道:“朕只要你一句实话,婕妤这胎要紧不要紧,若是你没把握,这会子说来得及,朕不加罪。”

眼瞅着乾元帝待昭婕妤这样温存体贴,楚御医愈发不敢说他答应了替昭婕妤将这胎脱过乾元帝万寿,别乾元帝不忍将昭婕妤如何,一口气没处出,就先将他处斩了。所幸到如今他也有六七分把握保得婕妤这胎平安,不若搏一搏,故此只咬牙道:“臣有。”

乾元帝这才将楚御医挥退,又将玉娘拢在怀里,下颌在她云发上擦了擦:“瞧这样,朕的万寿,玉卿多半儿来不了了。”玉娘看着乾元帝肯罢休,也松了口气,微笑道:“圣上可要记得赏妾寿面,好叫妾母子沾沾圣上的福气。”乾元帝听说笑着在玉娘粉面上亲了口:“你们母子日后都是有大福气的,只要玉卿以后都乖乖地。”

在宫中的大福气还能是什么?与妃嫔来说,无非是做得皇后,乃至太后。而若是个皇子,至大的福气莫过于御极,是以这话从乾元帝口中说出,寝宫中服侍的诸人不禁神色肃穆,心上却是不住地雀跃。

玉娘倒是一副毫不萦心的模样,只嗔道:“妾才知道原来圣上觉得妾不乖,还请圣上告诉妾,妾日后都改了。”若是这话旁人说起来,便是冲撞了,乾元帝一冷脸,立时冷落了也是有的。可从玉娘口中说来,乾元帝只觉得这话似笑似恼,含嗔带娇,心中爱怜横溢,不禁哈哈而笑,又把玉娘的云发抚了抚:“朕就知道你这个坏孩子不肯吃这个亏呢。”玉娘只微笑不语。

转眼又是数日,眼瞅着就到了乾元帝万寿,因不是整寿,乾元帝不令大办,又因看着玉娘怀胎十分辛苦,便想起他的生母敬贤皇后来了,写下悼亡诗追忆亡母,万寿前一日亲至太庙祭拜。万寿节当日,乾元帝先至前殿受王公百官朝贺,而后摆驾未央宫,在沧池边的渐台设宴,与寿王、齐王、赵王等诸王,并勋贵近臣们等共乐。

那齐王正是万贵太妃之子,从前险些儿夺去乾元帝太子位的那个,待得乾元帝登基,虽不至于屠戮兄弟,可带着齐王母子再无半分恩遇。莫说万贵太妃叫乾元帝拘在清凉殿里苦修礼佛,直熬得形容枯槁,便是齐王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日日提着心,怕乾元帝忽然翻脸作难,故此虽只比乾元帝大上两岁,也不足四十,却是两鬓苍苍,眼角口唇边满是细纹,倒像是较乾元帝大着十余岁一般。

在场的俱是王公贵戚,若是认真算起来,倒也算是彼此联络有亲,又当着乾元帝的面儿,自然格外要做个融洽的模样,唯有齐王哪个也不理,自然也没哪个去理他来碍乾元帝的眼,只一个人独坐在席上,一盏盏吃酒,酒宴未开已有三四分醉意。

偏皇帝万寿赐宴,领宴的诸王贵戚近臣们多写贺寿诗进上,便是那些武将们,也有使家中幕僚捉刀,再来万寿宴上进上的,何况是齐王。只为着他从前与乾元帝争过太子位,如今万贵太妃又在乾元帝手上,只得忍气吞声,每年贺寿,都是打头一个献诗的,今年亦不例外。

齐王到从前是永兴帝爱子,也是仔细教养,算得允文允武,做这样的应制诗不过是寻常事,只心上不平罢了。争奈形势不如人强,只得起来道:“臣贺圣上万寿。”

诗云:“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还分万寿觞。试听紫骝歌乐府,何如騄骥舞华冈。连骞势出鱼龙变,蹀躞骄生鸟兽行。岁岁相传指树日,翩翩来伴庆云翔。”

齐王到底心上有怨,这诗做得虚情假意了些。可虚情假意又如何?再不情愿也要屈从,乾元帝毫不在意,正要笑夸两句,就看着昌盛匆匆过来,脸上带些忧急之色,就住了口,把双眼盯着昌盛。

到底玉娘已过了产期将近半个月,乾元帝自是挂心,且今日是万寿节,他在这里宴请群臣,李皇后那边也是要设宴宴请内外命妇的,乾元帝只怕万一玉娘有事,李皇后以此为借口,故意拖延,故此就将昌盛留给了玉娘。只说是若是婕妤有事,立刻来报。是以这会子看着昌盛脚下匆匆过来,也就猜着了几分,别是玉娘发动了。

果然,昌盛走到席前双膝跪倒拜了下去:“圣上,婕妤发动了。”

乾元帝听着这话一下就站了起来,脸上顿时带出喜色来,道:“果然发动了?哈哈哈哈,倒是个会挑时辰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