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知玉娘发动了,乾元帝在席上便坐不住,到底身份在这里,再没为个婕妤生产就不顾数十个臣子去守着个偏妃的,不然明儿御史的奏章只怕要将书案都演了,若是皇后还好说,只得勉强在席上坐了。

因乾元帝心挂着合欢殿,不免心神不属,屡次走神,连着贺寿诗也没好生听,又过得一两个时辰,乾元帝再坐不住,命散了,自当下坐上肩舆就往合欢殿去了。

这番举动做了来,在场诸王勋贵近臣们都是亲眼看着的,有事不关己只想着乾元帝果然偏爱昭婕妤的有之;觉得乾元帝太过嬖爱昭婕妤的有之;而护国公李源、高鸿兄弟等外戚等人看着乾元帝这般喜欢,对着昭婕妤愈发忌惮起来。

又说未央宫宫旁的妃嫔们身边都有不能单独开殿的妃嫔附居,唯有昭婕妤,乾元帝私心偏爱,不许人扰了她清静,是以偌大个合欢殿只住着玉娘一个。这会子临产,人就挪在偏殿,地方大且不说,瞧着正气,空气也通透些。

产婆看着玉娘已疼了一阵,就道:“婕妤您别慌,头一回生产都是这样,你忍忍,再起来走两步,产道也好开得快些。”就指挥了跟进产房的珊瑚、辛夷、将玉娘从产床上拖起来,扶着她在殿内挪步。又问人参鸡汤在哪里,趁着这会子不疼喝几口好接接气。

秀云忙将在一旁温着的鸡汤端了过来,奉在玉娘唇边,玉娘喝了口,只觉得胸腹胀满,再吃不下,正摇头推却。产婆们倒是急了,未央宫里哪个不晓得昭婕妤是圣上的心尖子,她平安生下这胎,她们自然有功,若是有什么不好,莫说是功劳了,便是苦劳也不会有,连着性命能不能保住还在两说,故此又苦口婆心地劝导着玉娘又喝了几口。

这才喝了半碗鸡汤,玉娘只觉得腰腹直直往下坠,仿佛有只手要将她下身撕开一般,这一疼来得突然,玉娘不禁叫了声。她这声才落,就听着外头有乾元帝的声音只说是:“玉卿,玉卿,朕在这儿呢,朕陪着你,不要怕。”

辛夷等脸上都有了喜色,只同玉娘道:“婕妤您听,圣上来陪您呢,您抓紧些,若是小皇子和圣上一日出生,可是了不得的大福气。”玉娘细白的牙齿咬着下唇,点了点头。

实在是玉娘觉得乾元帝此人靠不住,他从前带着高贵妃也好算专宠,如今弃如敝履一般,焉知日后不会这样对自己?是以一听着腹中这胎的产期和乾元帝生日离得颇近就拿定了主意,只消和乾元帝同一日出生,就不管她这胎是男是女,不怕乾元帝不高看一眼。这才威逼利诱了楚御医为她所用。

这一波的疼痛来得又疾又长,痛得玉娘两耳嗡嗡,竟是听不见身边人说话,好容易这一波疼痛过去,已是双眼朦胧,却看着听着其中一个产婆急道:“快去回圣上,已两个时辰了,婕妤只开了三指就不能再开。”

第123章 产育

宫妃产育,多有长与千金科与儿科的太医预备着有万一好随时诊治开方的,只他们虽是太医,却也是男人,只好在外头候着,进不得产房。玉娘这里一发动,楚御医与擅长儿科的韩太医早叫乾元帝宣了来,此时也都在阶下伺立。

虽是十月的天气,听着里头昭婕妤的境况不太好,楚御医身上的冷汗已出了一身又一身。这时听着产婆出来求救,楚御医再不敢迟疑,两步过来在乾元帝跟前跪了:“臣请为婕妤请脉施方。”乾元帝握着昌盛的手,注目看着楚御医:“速去。”顿了顿又说,“你同朕听明白了,若有万一,保婕妤要紧。”

这话儿一出,在场诸人都是神色变更。尤其这楚御医,手上也握紧了拳,因有了乾元帝这话,便是皇子皇女保不住也无妨,只消婕妤平安,他便无过。可自家这回若是能保得昭婕妤母子平安,日后自然飞黄腾达,前程不可限量。当下竟是志气昂扬,挺直着背,拎着药箱随着产婆进了偏殿。

阿嫮这个时候神智已有些昏昏,眼前仿佛见着许多亲眷故人,都是一脸笑地对她招手,更有个妇人生得十分美貌,一双眼睛尤其有情,面目与孟姨娘有几分相似,阿嫮便是没见过她也知道,这是生下她便撒手亡故沈如兰的妻子连氏,张了口,喊了声:“娘。”连氏过来牵了阿嫮的手,柔声道:“好孩子,便是叫你报得仇又怎样?他们总是回不来了,你何必苦着自己,随娘去罢。”

阿嫮也听过说若是死了的故人来拉了你走,是断不可跟上的,要是跟了上去,便是性命不保。可这会子她忽然觉得身心俱疲,眼中滚下两行泪来,不独不退让开,反回手握住连氏的手就要跟上。

楚御医进来见着玉娘瞑目流泪,知道不好,顾不得诊脉,先取出金针来,对准玉娘几处要紧的大穴扎了下去。

阿嫮正要随着连氏去,忽然手上一痛,再一看,却是沈如兰将阿嫮拉着连氏的手打开,对着连氏怒目而视:“无知妇人!”又一手将玉娘一推,喝道:“你在这里作甚?还不与我回去!”

产婆们原看着昭婕妤瞑目流泪,气息渐弱,显见得是不成的了,已吓得手脚俱软,却见进来这位御医在昭婕妤身上手上几处大穴扎下金针。金针才入体,昭婕妤竟就张开了眼,气息也渐渐稳了起来,顿时念起弥陀来。

楚御医抬袖抹去额头的冷汗,同玉娘道:“婕妤辛苦了这些日子,难不成就在这当口儿歇气了?岂不是白吃了这些日子的苦?”他这里只拿着玉娘为着将产期延至乾元帝万寿日吃的苦头说话,却不想正触着玉娘心上隐痛。

为着复仇,玉娘可说是屈身事敌,更是百般算计,千种花样,只要占住乾元帝的宠信,好逼得护国公一系自乱阵脚,若是这回死了,前头种种岂不是都付诸流水,成了旁人的笑谈,当下倒是提起了气,转动眼眸将楚御医看了眼,缓缓点头。

楚御医这才半跪在牀前请脉,开出一剂《催生万全汤》来,因知道婕妤这胎的胎胞是养老了的,药力额外加重三分,使人速去熬煎,又叫再切一回参来与玉娘含了。自己在殿中转了圈,看殿中烧着地龙还罢了,还燃着火盆,窗门紧闭,实在气闷,与产妇也不利,就使人背着风将两扇窗都开了一线好通气。

楚御医能说是御医署中千金科第一人果然手段高超,这一番手脚下来,玉娘胸膈之间的气闷胀痛已消退不少,便是精神也仿佛好了些。

片刻之后药已煎了来,事关身家性命,楚御医十分小心,只怕叫人动了手脚,亲口尝了辨过无碍,这才叫人与玉娘服下。自己在牀边跪了,一手按着玉娘脉息,配以金针扎穴,好催动药力发作。

药力顷刻发作,这一回虽是一样的痛,却与方才不同,玉娘只觉身下又多了酸胀下坠,更有股子热流淌了出来。就听着产婆们欢天喜地地道:“好了,好了,又开了一指。”

楚御医听了这句,立时闪在了角落的屏风后,听着产婆们一声声招呼:“婕妤您用力,已看见小殿下头顶了,您吸口气再用力,快快快,小殿下的头出来了,婕妤您再用回力,小殿下就能生出来了。”声音里透着许多欢喜,从来妇人产育,只要胎儿头一出产道,余下的便容易了,是以话音才落,就听着一声婴啼,就有稳婆道:“请银剪子。”

乾元帝等守在门外,听着一声婴啼,又说是请银剪子,知道果然是个公主。看着玉娘转危为安将孩子生了出来,乾元帝自是欢喜无限,哪里还管得男女,只管喜笑颜开。昌盛是个异常乖觉的,已然跪倒砸地,满脸是笑道:“奴婢恭喜圣上贺喜圣上,能同圣上同一个诞辰,果然是福气大的。”乾元帝听了,果然笑得更欢了些,又轻轻将昌盛踢了一脚:“你个甜嘴,一会子领赏。”

叫昌盛这一说,李皇后、高贵妃、陈淑妃等都过来贺喜,虽对着玉娘死里逃生有所遗憾,可看着她这样百般折腾,又挑在乾元帝万寿日生子,偏生了个公主出来,无不称意快意,是以这一回贺喜倒是贺得真心实意。

殿门一开,楚御医这会子已全身湿透,仿佛水中捞起来一般,跌跌撞撞地走到乾元帝跟前,双膝跪倒:“臣幸不辱命,婕妤并无大碍。”

乾元帝听着楚御医也说玉娘无事,这才真放了心,已满口说着好,又因血房污秽,乾元帝是万乘之尊不好进去,就站在窗前嘱咐了回,先叫玉娘仔细保养,又说公主他一样喜欢。里头玉娘身危气弱开不出口,就有珊瑚代为领旨谢恩。

这时孩子已擦洗干净,拿着大红襁褓包了,由产婆抱到乾元帝眼前,笑吟吟地跪倒:“奴婢贺喜圣上,婕妤产了个公主。”

乾元帝这才在产婆手上将才得的女儿仔细瞧了。才出生的婴儿通身红彤彤的的,胎毛也湿漉漉地贴在小小的脑袋上,双眼紧闭,全然瞧不出美丑来,可乾元帝却笑道:“这孩子倒是长得好,给朕抱抱。”

不说产婆听着一愣,就是在场的后妃们也都怔住了,从景淳起,连着早夭的皇四子与这刚落地的四公主,乾元帝到如今共有五子四女,可没见过他伸手抱过哪个。看着产婆小心地将那个孩子放在乾元帝手上,乾元帝哪会抱孩子,手势僵硬,托头的那个手低,抬脚的那个倒是高,这样抱孩子自然不舒服,皱着小眉头哭了起来,乾元帝自是手足无措,产婆身份低微也不敢上前指点,一时倒也尴尬。

高贵妃对着夺了自己宠爱的昭婕妤十分不喜欢,对着她的孩子又如何喜欢的起来,可看着乾元帝将这个孩子看重,自家如今又失了帝心,说不得要献些殷勤,当时就走到了乾元帝身边笑道:“圣上您这样抱四公主才舒服。”一面将乾元帝的手势调整了回,四公主哼哼了两声,果然不哭了。

高贵妃又赔笑道:“四公主可爱得紧,圣上赏妾抱一会罢。”乾元帝将高贵妃看了看,小心地将孩子交在她手上,倒还叮嘱了句:“你小心些。”

这话说得高贵妃脸上的笑险些挂不住,陈淑妃只把帕子掩了掩口角,低了头看自家裙角。李皇后却是将高贵妃盯了眼,又同乾元帝道:“四公主的乳母保姆也都候着了,圣上要瞧瞧吗?”李皇后虽在心计手段上颇为欠缺,处置庶务上却是周到。大殷朝的皇子皇女落地就有四位乳母四位保姆,尤其乳母们,因小殿下是要吃乃的,算着产期,提前几日就进宫了,玉娘这里四个乳母,早在二十余日前就进过一批,是乾元帝亲自过目过的,不想玉娘这胎迟迟不发动,而母乳若是一段日子不吃是会倒回去的,故此前头挑的那四个里已有两个回了奶,是以李皇后又选了批,前日才进的宫。

乾元帝点头,先将孩子还与珊瑚,使她抱回去给玉娘,自己同李皇后到合欢殿正殿坐了,这才命人将乳母与保姆都宣了进来。保姆因有教导之责,年纪略大,乳母们就年轻得多,都在二十上下,眉目端正。这些人进宫时也是受过规矩教导的,进得殿来齐齐跪倒叩首,乾元帝一个个看过,先问了些家事人口,听着一个个口齿清晰,又见举止也算大方,这才同李皇后笑道:“不错。”又训了回话,无非是仔细伺候公主云云,保姆乳母们拜倒领旨。

玉娘生了个公主,未央宫上下倒是无人不欢喜的,乾元帝这里疼惜玉娘,由母及女,自然喜欢;后妃们更是喜欢无限,看着乾元帝当时务必要保住昭婕妤的模样,若是昭婕妤这胎是个皇子那还了得,如今只叫她得个女儿,可说是老天有眼。

只这份欢喜之情才延续了三日,在四公主洗三这日,乾元帝几道旨意,又叫未央宫中裂帛声一片。

第124章 宝康

因乾元帝疼惜昭婕妤,莫说是未央宫上下,便是皇亲贵胄中也是无人不知的无人不晓的,是以昭婕妤所生的虽然是公主,可大伙儿都知道,乾元帝必然会将昭婕妤晋一晋位,九嫔是跑不了的,位次许还能在淑字上,不是淑仪便是淑容、淑媛,旨意下来后,倒又是叫诸人感叹了回。

大殷朝规矩,设一后三妃九嫔九婕妤,昭婕妤位在婕妤,上头还有九嫔,再往上才是三妃,如今贵妃淑妃已全,倒是贤妃位还空着,乾元帝特旨册了玉娘为贤妃,旨曰:

昭婕妤谢氏,赋质温良、丕著芳声、彤管之徽音夙著、禀心恭顺、表仪范于珩璜、以册印、进封尔为贤妃。尔其祗膺晋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赞坤仪、迓鸿庥之方至。钦哉。

虽贵淑贤三妃位次已定,无奈因玉娘有封号昭字,是为昭贤妃,倒是在淑妃之前,与贵妃并肩了。旨意传出之际,人都道这是大殷朝无有二贵妃,不然只怕如今便是昭贵妃了。

这旨意虽使未央宫中诸妃们吃了些醋,到底也算是料着了,不过略出格些,也没甚大不了的,又不是封她做副皇后。

然四公主洗三这日,乾元帝又下了道旨,这回的旨意真真叫众人侧目。大殷朝的皇女们落地便是公主,只是都以排行呼之,待得及笄之后再行封号,四公主洗三这日,乾元帝一道旨意,便赐名景琰,琰者美玉也,景是从皇子排行;更封为宝康公主,不独超脱与她三个姐姐,便是乾元帝四个还活着的皇子也未曾封王,这才三日的奶娃竟已是乾元帝子女中的第一人了。是以从李皇后而下,以至于诸位美人才人,一个个咬碎银牙,又顾忌着乾元帝偏心,不敢砸东西,只好拿着绢帕衣裳撒气,都剪做粉碎。

其中有个刘美人与玉娘是有旧怨的,从前为着玉娘叫乾元帝当着阖宫上下的面儿掌掴过,故此看着玉娘得宠格外不忿,如今更是恨得咬牙切齿。只在背后悄悄地道:“眼也没睁开的小东西就这样抬举,也不怕折了她的福气。”

又因玉娘这一胎生得十分辛苦,大伤元气,一日十二个时辰,有□□个时辰都是睡过去的,连着册她为贤妃的旨意都不曾起身领,刘美人就巴望着玉娘一睡不醒才好。只是如今她一个小小美人还要附居在窦充容宫中,又拿什么与昭贤妃争,洗三时还得忍气前往庆贺,添盆礼也不敢少了,唯恐乾元帝以为她嫉妒不忿,只到底咽不下这口气。

洗三礼是安排在合欢殿正殿,乾元帝亲自坐镇,李皇后在一侧相陪,待得乳母将宝康公主抱出来,诸妃们一瞧,也就明白了乾元帝为着什么格外将这个孩子偏爱。三日下来,宝康公主长开了些,已瞧得出脸模子像乾元帝,偏一双眼又似足了昭贤妃,更何况还同乾元帝一个诞辰,当真是占足了便宜。

看着乾元帝在洗三的金盆中放下他随身带了数年的玉佩时,诸妃们已顾不得嫉妒,无不额手称幸是个公主。这若是个皇子,未央宫中还有旁人站的地吗?只怕都要给她们母子腾位置了。

可当着乾元帝的面儿哪里敢露出痕迹来,不独不敢露出嫉妒来,还得搜肠刮肚地撑着笑脸将景琰夸一番,又攀比着放下些好东西来,唯恐叫乾元帝看出自己的不满来。

好容易洗三礼毕,乾元帝使乳母将景琰抱下去。后妃们也都知机,先后散了开去,其中有个赵才人倒是有些算计的,趁着这个当口想在乾元帝跟前露脸,只做个愁容道:“圣上,妾好去瞧瞧昭贤妃娘娘吗?妾虽少领照拂,也就慕娘娘宽和怜下,看着娘娘这番吃了这样的苦头,妾恨不能以身相代。”一面说一面拿着帕子拭泪。

乾元帝正是十分心痛玉娘的时候,听着这赵才人一番话,倒也动容,正要说话,就听着寝殿里头辛夷道:“娘娘您醒了?今儿小殿下洗三,圣上亲自抱着的,这可是欧诺个没有过的恩遇,只可惜您身子弱,不能瞧一瞧。”

听着这话乾元帝就将赵才人抛在一边,甩袖就往寝殿里头去了,看看玉娘半靠着大红绣金蟒云缎大迎枕靠,脸上依旧没什么血色,白得可怜,粉颊也瘦得凹了进去,模样儿十分可怜,十分心痛,看着她挣扎着要起来行礼,忙上前按住了,轻声道:“你同我还拘什么礼?”

珊瑚辛夷等人看着乾元帝进来,相顾一笑,蹑手蹑脚地退出了寝殿,看着那位才人还站在殿中,珊瑚倒还忍得,辛夷却是从乾元帝身边过来的,眼里从来看不上这些不入品的嫔妾,便是玉娘,也是看着乾元帝偏宠她,辛夷才肯尽心服侍的,所以方才听着赵才人那番装腔作势的话,故意大声同玉娘说话好叫乾元帝听着,果然将乾元帝引了回来。

这回子看这位志向远大的才人还立在殿中,辛夷就上前笑道:“圣上与昭贤妃娘娘有许多话说,才人也想听么?”赵才人脸上涨得通红,泪水凝在眼中,只道:“妾不是看圣上,妾是想给娘娘磕个头。”辛夷扯了嘴角笑道:“娘娘身子弱,见不得闲人,才人若是诚意磕头,在这里磕了也是一样的,奴婢会替您转给贤妃娘娘。”

赵才人脸上红得几乎滴出血来,到底不敢不跪,咬着唇跪倒在地,磕头道:“妾赵氏请昭贤妃娘娘安。”就磕了三个头,咬牙站起,又不敢在合欢殿落泪,脚下匆匆地出了合欢殿,到得殿门外才拿帕子捂着脸,一路哭了回去。遭得这番屈辱,这位赵才人自是和刘美人一样,将玉娘恨得切齿。

又说,玉娘听着乾元帝口中自称的是我而不是朕,也是怔了怔,黑黢黢双眼眨也不眨地看着乾元帝。乾元帝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来,将玉娘的手掌按在脸上:“你这孩子,真真吓着我了。”眼中仿佛有些光亮闪动。

当日阿嫮“身死”后,李皇后也曾请问乾元帝要不要过去瞧一眼,当时乾元帝只觉着心上叫挖空了些,竟是不敢,只吩咐了赵腾好生安葬。后头得了玉娘,与阿嫮“一模一样”的眉眼,甚至笑起来都像得脱个影儿一般,乾元帝便将心思移了些在玉娘身上,玉娘性子可爱,温柔娇怯妩媚时而有些不伤大雅的轻嗔薄怒,就叫乾元帝渐渐割舍不下。赐死阿嫮时,乾元帝虽不忍,到底还是狠得下心,可对着玉娘,乾元帝这会子也不敢想,若是玉娘没熬过来会如何:当时产婆出来说玉娘危殆时,乾元帝当时就觉脚下踩着的是一片虚空,险些站不住脚。是以这会两人相对,乾元帝便不肯对玉娘用朕。

玉娘看着乾元帝这副模样,又是这个语气,嘴角渐渐弯了起来,眼中却是扑簌簌落下泪来。这些日子来,她处处逢迎,时时小意,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仔细谋划过的费尽心思,只要引动乾元帝柔肠,可这回真瞧着乾元帝真情流露,情谊深重的模样,一时间竟是滋味难言,即喜自己苦心孤诣终得偿所愿;又悲自己处心积虑虚情假意全违本性;又恨乾元帝杀了她满门逼得她走投无路。虽知自己该说着几句,只章了张口,却是发不得声。

乾元帝哪里晓得玉娘心思,看着她落泪,抬手将她脸上的泪珠抹去:“傻孩子,保姆没告诉你月子里苦了伤眼。”玉娘垂了眼,定了定神才道:“妾当时以为见不着圣上了,心里怕得很,怕保不住小殿下,白辜负了圣上的恩情。”说这话时,玉娘心上十分挣扎,是以语气迟延,亏得她产后气虚体弱,原就声轻,乾元帝听着也自然,倒是更心疼些:“傻孩子,我疼她是为着你。”

玉娘闻言抬睫瞧着乾元帝,她产后第二日从昏睡中醒来,珊瑚便一脸喜气地将乾元帝保她不保孩子的话说了,又笑道:“娘娘忘了前头凌才人的事吗?圣上说的是皇嗣要紧,到了娘娘这里,圣上就只挂着娘娘安危,一步也没离开过呢。”玉娘当时只以为珊瑚是讨她欢心,将乾元帝的话夸大了说,以皇家惯例来说,后妃们难产,多是保皇嗣的,便是舍不得母体,也是两个都要保住,舍子留母的,可说是凤毛麟角一般,以乾元帝为人,玉娘如何肯信,不想这会子听着乾元帝亲口讲了,他疼孩子只是为着她,这才信了几分。

这一信,玉娘不独不喜欢,反更难受了些,只强撑着不落下泪来。乾元帝从来看不得玉娘哭,见她这样勉强,只好拿旁的话来开解她,又说:“我记得你说过,你父亲不过是个商人,没个见识,不敢叫他如今,我当时也答应了。只你如今已是昭贤妃,除了皇后,谁还能越过你去,再叫你父亲住在阳古城与你名声不利。”

玉娘还待解说几句,却叫乾元帝在唇上轻轻一吻将话堵着了,乾元帝只笑说:“且阿琰是公主了,可外祖父只从七品,阿琰面上也不好看,故此我封了你父亲承恩侯,又赏了座侯府,旨意昨儿就下去了,想来你嫂子明日就要进宫谢恩了。侯府里总要陈设,你看着赏,若是你私库里没的东西,只管问我要。”玉娘樱唇微动,终于说了个“是。”

到底玉娘产后虚弱,又受了这些刺激,再撑不住,脸上露出倦容来,乾元帝亲自扶玉娘躺下,替她掖好被子,自己在一旁看着玉娘睡容坐了回,这才摆驾去了温室殿,而那位在他跟前娇怯怯说着如何关切昭贤妃的才人早叫乾元帝抛在了九霄云外。

第125章 不平

唐氏虽与护国公闹了场,到底还是明白的,忍气收拾了东西,一样遣人送上门去不提。

又说乾元帝即封谢逢春为承恩侯,便要有人往阳古城宣旨,上回去的蓝内侍不知何故犯了些小错,叫陈奉捅在了昌盛跟前。昌盛同陈奉都是乾元帝东宫的老人,多少有些交情,看着陈奉特特地了一笔,昌盛心领神会,就将蓝内侍贬了两级,如今已不好称内侍了,这出外宣旨封赏的肥差自也轮不着他了。

有人降职便有升官儿的,这一回捡着往昭贤妃母家宣旨肥差的是个新提拔上的内侍,唤作张勇,年纪比蓝内侍倒还小了几岁,正是个一心巴高往上肯奉承人的。

若说前回玉娘晋才人、婕妤时前往阳古城的蓝内侍还走得不慌不忙,这回去宣旨的张勇看着昭贤妃如今独占宠爱,皇后淑妃等且不论,连着高贵妃也一概靠后,自然奉承,一路上晓行夜宿地往阳古城赶。

到得阳古城,也不往县衙去,叫个扈从的军士在路上拦着人就问谢府在哪里。如今的阳古城要问着县衙许还有人不知道。可要问着有个贵人女儿的谢府,倒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看着一个官儿领着一群扈从打听,都涌过来指点,其间就有人笑道:“老爷,可是有个女儿在宫中当娘娘的那个谢家?”

内侍坐在高头大马上,将个眼睛往下一撇,见是个三十来岁的男子,做个文人打扮,脸皮微黑,脸上都是麻子坑点,帽子上镶着鸽卵大的一块白玉,青绸圆领长袍,腰系丝绦,丝绦上缀了玉佩,十一月的天气手上还握着把扇子,身后又跟俩个书童模样的随从,倒像个有些身家的,这才略和气些:“正是,你知道谢老爷家在哪里?”那书生只管笑道:“说来也是巧事,谢老爷正是我妹夫哩。”

不想这话才说了出口,街上围的人群便是一阵哄笑,就有个男子笑道:“宋家大少爷好大一张脸,妾的哥哥几时也称舅爷了,这可是头一回听说。”那男子脸上顿时涨得通红,把个扇子一展,挡住了脸。

说来也是巧事,张勇遇上的这个男子正是谢逢春的新姨娘宋巧儿的哥哥宋柯。说来宋家在邻县丰安城也是个富户,奈何宋父名利心甚重,一心要攀附权贵,无如没有门路,看着谢玉娘在宫中做得宠妃,是个有前程的,竟情愿陪送许多奁资田产,把才十五岁的庶出女儿与四十二岁的谢逢春做妾,好同谢家攀个亲。

谢逢春也是个喜新厌旧的,又贪宋巧儿的陪嫁竟然答应了。待得一顶粉轿将宋巧儿接来,看着她有四五分颜色,性子也生得娇,又有妆奁,且孟姨娘如今不大肯搭理他,只一心念佛,是以谢逢春倒是渐渐将宋巧儿抬举起来。

说来宋家既然能做出将个花骨儿一般的女儿送与人做妾的事,自然也不太要脸面,看着宋巧儿得了宠爱,渐渐地倒是以谢家的亲眷自居起来。这样的事,只消别走到人前来显摆,马氏母家又不理会,倒也没人好说甚,宋家自家又是有资产的,渐渐得意过了头。这会子宋柯看着一身气派地上差口称着“谢老爷”,一时心热,竟当众以谢家舅爷自居起来,就叫众人哄笑了回。

好在张勇是打宫里出来的,颇有几分眼色,晓得这事儿无非是昭贤妃之父宠爱小妾的缘故,人再哄笑下去,固然谢老爷脸上无光,连带着昭贤妃也要受人褒贬,当下就道:“阁下即知道谢老爷家在何处,麻烦指引个路,下官要前往宣旨。”

又有好奇的就笑问:“老爷是宣旨的,莫不是谢家三姑娘又升了吗?”张勇有意替玉娘做脸,便笑道:“如今要叫娘娘了。娘娘诞育公主,圣上十分喜欢,封了娘娘为昭贤妃,又赏了谢老爷一个承恩侯。日后你们见着谢老爷可是要称侯爷了。”

莫说是阳古城了,便是东安州顶大的官儿也不过是知州,侯爷这样的人物从来只有戏文上听说过,这会子听着从前不过是个米商的谢老爷成了高高在上的侯爷,无不咋舌,倒是将宋柯方才闹的笑话抛在了一边。自有乡民听着这话,往县衙去与县官报信不提。

只宋柯听着谢逢春如今已是侯爷了,喜心翻倒,再也不用扇子挡了脸,将扇子一收,露出一张满是笑容的黑脸来,道是:“大人请随在下来,不用理这些无知无识的乡民。”说了就做个引路的手势,自家走在前头,张勇率了人跟上。

阳古城原就不大,一行人片刻就到了谢府门前,宋柯就上前拍门,一行喊道:“快去禀告你们老爷,咱们家三姑娘如今是娘娘了。”张勇在马上咳了声,将脸转了开去。

片刻之后中门大开,出来个管家模样的男子,正是谢逢春的长随金保。金保是知道谢逢春心思的,对那位躲在房中不出来见人的孟姨娘到底上心些,且如今三姑娘已做了娘娘,还有宋姨娘,卫姨娘什么事儿,故此对着宋柯视若无睹,只同张勇见礼,又赔笑道:“小人金保见过大人。我家老爷已摆了香案,请老爷随小人过去。”张勇笑道:“有劳。”抬脚随着金保走去了正堂。宋柯见无人理他,却不肯就这样回去,只好自己跟了上来。

谢逢春这里已领过两回圣旨,早有准备,领着马氏,卫姨娘,宋姨娘一妻二妾备下了香案接旨,孟姨娘依旧在她那小院子里呆着。听着内侍读完一道骈四骊六的旨意,前头的听不懂,后头的也不怎么明白,只“册为贤妃”几字倒是明明白白。身为大殷朝子民,如何不晓得皇后之下便是三妃,顿时喜心翻倒,欢天喜地地磕下头去。

而后张勇又将封谢逢春为承恩侯,并在京赏了宅子的旨意也宣了,这道旨意倒是直白,谢逢春字字句句都听明白了。想着自己从个商人一跃而成侯爷,莫说是在阳古城,便是在京都也是有体面的,这欢喜得意那还了得。

待得宣完旨,张勇对着谢逢春已口称侯爷了,又管马氏唤夫人,又堆了笑脸儿道:“奴婢贺喜侯爷,贺喜夫人。昭贤妃娘娘所育的公主,圣上十分喜爱,已赐封号:宝康。”谢逢春只不晓得有封号的公主和没封号的公主的差别,也接不上口,只是笑道:“内侍一路辛苦,待本候摆酒与内侍吸尘。”

张勇自然答应,这时新任的阳古城县令也赶了过来,看着张勇身上六品服色就要过来见礼,还是张勇一指谢逢春:“还不见过承恩侯与侯夫人。”县令听着谢逢春成了侯爷,哪敢轻忽,忙过来撩袍与谢逢春同马氏见礼,又过来见过张勇。

马氏在谢逢春身后,听着玉娘这个小贱种如今成了贤妃,自家也沾着她的光做得了侯爷夫人,一时欢喜一时恁怒,脸上神色就有些捉摸不定。好在张勇与县官儿不晓得底细,只以为马氏是欢喜得傻了,倒也不以为意。还是谢逢春看着了,怕马氏露出马脚来,只同卫姨娘同宋姨娘道:“你们夫人身上不好,还不扶了进去。”

宋姨娘自以为自家年少青春,委屈做了谢逢春的妾,总该叫谢逢春另眼相看才是,不想谢逢春当着颁旨的上差的面儿将自己呼呼喝喝,脸上如何下得来,甩了帕子就要发作,还是她哥哥宋柯在一旁看着,忙过来将宋姨娘扯了,轻声喝道:“胡闹什么,还不扶夫人进去!你再胡闹,仔细我告诉母亲!”

宋姨娘在家做庶女时,宋父是不大管她的,只在嫡母手下讨生活,早被嫡母将胆儿吓小了,听着宋柯这话,哪里还敢多说,同卫姨娘一左一右扶着马氏就下去了,正要回正房,马氏就站下了脚,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来,道是:“扶着我去见见她。”

宋姨娘不晓得马氏所说的“她”是哪个,卫姨娘却明白,马氏这是要去见孟姨娘。

说来孟姨娘在谢逢春后宅也算得颇为风光,一直得宠了十余年,后来接了养在甘露庵的女儿回来,母女两个更将谢逢春哄住,连着马氏也不能占得上风。这样一个处处不能让人,压得马氏气恨难平的人在玉娘进宫后,竟就吃真心实意地起斋来,连着谢逢春也不奉承了,颇叫人意外。

谢逢春只以为孟姨娘是为着玉娘明明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却不能认她的缘故,倒是还好生劝慰了回,孟姨娘只说:“三姑娘在的地方,步步惊心,妾也没什么能帮着她的,只好替她多念几回经,祈祷佛祖保佑罢了。”倒是说得谢逢春动容,且随着玉娘得宠,孟姨娘到底是她生母,日后玉娘问起了不好交代,是以虽如今谢逢春多宠着宋姨娘,可在孟姨娘这里的供奉倒是比从前更精细了。

只在马氏,看着孟姨娘刺眼已有十数年,得了今日这个由头就要来找孟姨娘说话,好出口气。

第126章 糊涂

听着小院的门开了又关,孟姨娘敲木鱼的手才停下,张眼瞧着悬在墙上的地藏王菩萨画像,喃喃道了句:“可怜的孩子。”又闭上了眼手中念珠却是捻得飞快。

又说谢逢春的三女儿如今成了昭贤妃,谢逢春因女得爵做了承恩侯,当今圣上乾元帝更在京都赏下宅子这样的事不消半日在阳谷城就传遍了。齐伯年与顾氏听着这样消息,夫妇俩不独不喜欢,反倒是脸带些愁容:自家那个媳妇,有事无事地还要闹腾一回不肯服管束,如今成了谢逢春做了承恩侯,眼里哪还能有人,正是嗟叹的时候,却听着管家来说,承恩侯夫人有请顾氏,还要带了月娘一起过去。

顾氏听说把鼻子哼了声:“这会子请我过去无非是怪着我从前管束了她女儿,如今要捏着身份弹压我,哪里还能有什么好话!”一旁的齐伯年也觉着头痛,只向顾氏道:“总是如今身份有差,说不得你忍几口气罢了,他们家三姑娘如今在宫里得意的很,若是肯提携一回,倒也便宜。”顾氏只嗟叹道:“如今也不晓得这门亲做得好不好了。”就命小丫头去见月娘,将马氏的话与她说了,叫她换了衣裳,随她往谢府去。

月娘到底是深闺媳妇,外头的消息不大灵通,待得小丫头过来说是谢逢春因玉娘得了爵位还是个侯爵时,自觉如今身份大不同往日,已是侯门嫡女了,便是公婆日后也不能随意拿捏自己,先是十分得意,转而想着谢逢春都得了爵位,玉娘那个丫头岂不是至少也是个妃,因拉着小丫头又要问,小丫头哪里知道,只张着眼把月娘看着:“回奶奶的话,婢子不知道哩。”

月娘照着小丫头的脸就啐了过去:“一家子糊涂东西,使的丫头也糊涂,与我滚回去跟你们太太说,我换了衣裳就过去。”小丫头原以为这是桩巧宗儿,大少奶奶听着这样的消息,还不得厚厚打赏一回,不想不独无赏,还叫啐了一脸,自然委屈,又不敢说,只得委委屈屈回来见了齐伯年与顾氏。

说来这小丫头也是个不懂事的,若是她晓事,月娘说的那些话儿很该略去一二,至少不好将月娘说的“一家子糊涂东西”学与顾氏知道。可这小丫头只看齐伯年与顾氏从前很不喜欢少奶奶,就学了个全,直将顾氏气个仰倒,她也不是无知无识的妇人,奈何叫月娘气得久了,对着她全无耐性,就叫月娘过来教训,又说:“莫说谢逢春是个承恩侯,便是承恩伯,承恩公又如何?还能管着别人怎么教媳妇吗?”

齐伯年虽也一样觉得月娘十分无礼,到底比顾氏见识多,先将小丫头骂道:“好糊涂黑心的东西,你们少奶奶便是娇纵些,也是正经教养的千金小姐,哪里会说这样不孝的话,分明是你对你们少奶奶心怀不满,胡扯八道。”小丫头不料齐伯年骤然翻脸,到底年纪小哪有不怕的,立时就跪了,偏又哭道:“老爷,老爷,婢子说得句句都是实话,老爷若是不信,只管叫了少奶奶房里的几个姐姐来问。”

齐伯年恼得越发厉害,就将顾氏的陪房夏妈妈过来,指着跪在地上的小丫头道:“这东西满嘴胡吣攀诬少奶奶,很不成道理,拉到二门上打十板子以后发落到厨房烧火罢。”小丫头这才知道自己会错意,瞧错了眼色,哭着求饶,齐伯年只沉着脸不听,顾氏看着齐伯年忽然插手起内宅的事,一时也呆了,倒是不敢插口。

齐伯年看着小丫头叫拖出去,这才回身与顾氏道:“你当真是糊涂了,这当口儿和她治什么气?先带着她往侯府去,看过侯夫人如何说再议。”顾氏也不是个分不清好歹的,心知齐伯年说得有理,虽心上依旧有气也咬着牙答应,又与齐伯年商议如何备礼。因他们是姻亲,这礼倒不好轻了,两个商议了一回才将礼单拟定,已过了大半个时辰,看着月娘依旧不见人影,就要命人去催。

便是这时,月娘打扮齐整扶着绿意地过来了,顾氏拿眼觑着月娘,见她头上梳了元宝髻,金钗玉簪戴了多少,双眉描得又弯又长,口上点着朱红的胭脂,若是不开口,也看得过去,可一开出口来便叫人咬牙。

只看着月娘马马虎虎地福了福,不待齐伯年与顾氏说话自顾着直起身,微仰着脸道:“母亲,我已准备好了。”顾氏咬了咬牙才压下气来,反倒还能在脸上挤出些笑模样:“好叫你喜欢,你家三姑娘如今得封昭贤妃,连着你父亲也有恩典,圣上封做了承恩侯,你如今也是侯门千金了。”

月娘听着玉娘已做了昭贤妃,脸上的倨傲之色倒是少了些,凭她再任性也知道,侯门千金与一品妃位中差着多少,更何况自家的爵位还是靠着她来的。顾氏看着月娘脸色阴了阴,这才觉得气略平,又说:“你母亲请了我们过去,想是两家子亲眷聚聚,你这就随了我过去罢。”不待月娘开口,顾氏自家扶着丫头先走了出去,月娘心上恨恨道:‘待见着娘,看你还如何得意。’到底回家要紧,一样跟上。

因顾氏实在不喜月娘,只借口说不忍委屈月娘,同她一人一顶轿子,轿子摇摇晃晃地才到长宁巷,便见巷子里轿子,马车停了一溜,想来都是来谢府贺喜的。所幸长宁巷倒是不窄小,顾氏与月娘的轿子也算不上大,挤挤挨挨地也能过去,又往前走,一转弯儿是一处窄道,却不是通往谢府正门的,顾氏也来得几回,如何不认识,正要说话,就听马氏遣了来的婆子在轿外道:“亲家太太,对不住,我们家大门外头都是人,过不去,只好委屈您走个角门了。”顾氏听了心上虽不喜欢,可看着那挤挤挨挨的人,也只得摔了帘子。

又说自玉娘得宠之后,马氏长女英娘的继婆婆吴氏就不大敢拿捏她,待得玉娘在宫中站稳了身,吴氏叫自家丈夫敲打了几回,见着英娘反倒要客气两分,英娘性子不似马氏也不似月娘,倒是与谢显荣有几分相像,一样沉稳,吴氏拿着她的时候她也不抱怨着恼,只守着本分;吴氏待着她和气了,英娘也依旧同从前一样,并不骄狂,倒叫她公公丈夫愈发的高看了她眼,是以这回谢逢春得封承恩侯,还是英娘公公李茂行催着自家儿子李鹤带了英娘过来,只说的:“到得亲家进京以后他们母女见面也不容易,趁着这会子多亲近亲近。”却不许吴氏过去,只说:“你过去了她们母女说话不便宜。”吴氏从小儿被教导着出嫁从夫,哪里敢不听李茂行的话,只能答应。

是以英娘是由丈夫李鹤送了来的,李鹤过来与岳母磕了头贺了喜之后就往前头去陪着谢逢春应酬客人,留着英娘同马氏说话。

马氏看着英娘如今眉宇舒展,口角含笑也知道她日子舒心,便想着了月娘,不由喟叹起来,捏着英娘的手道:“你虽有个继婆婆不省心,你丈夫倒是好的,只可怜了月娘,丈夫是个不容人的性子还罢了,婆婆又是个狠心的,我在时还好些,待得我离了这里,你可怜的妹妹可不要叫他们母子欺负了去!”

英娘情知月娘是叫马氏成了如今的性子,在家时父母兄弟姐妹能容让得,可出了门子,丈夫能容让一二自是好的,若是不肯让,也是无法,只好从长计较。更有一桩,婆婆又不是亲妈,不能将别人家的女儿当自家女儿一样疼,若是婆婆讲礼自是一双两好,若是婆婆不肯讲理只管以礼相待就够了,便是阳奉阴违也是无妨,只不好有礼无礼地都当面顶撞,倒叫人抓着了把柄去。

只这样的话,英娘情知马氏是听不进去的,只月娘若是留在阳古城,以她的性子早晚闹出事来,倒不如叫她随着父母一块儿进京,左右齐瑱也在京备考呢,当人妻子的服侍丈夫读书,说在哪里都是应该应分的,正要劝说马氏几句,就听着外头脚步声响,就有个小丫头连奔带跑地进来:“夫人,齐亲家太太过来和我们家二姑娘过来了。”

英娘听着顾氏来了,到底是长辈,就要起身相迎,却叫马氏一把拖着了,只道:“你如今是侯府的嫡长女,身份何等尊贵,她顾氏不过是个商人妇,哪里受得起你迎她。”英娘看着马氏这样,心下叹息一声,脸上依旧笑道:“母亲,我是想二妹妹了,也不知妹夫进京了她过得怎样,过去接一接她才是真情。”

说了不待马氏再出声已走了出去,就在马氏正房前将顾氏同月娘接着了。要说顾氏不喜马氏,又看月娘十分不入眼,倒是瞧英娘顺眼,觉着她懂事安静又孝顺,所以见着英娘脸上便笑了笑:“是大姑娘,如今你也是侯门嫡长女了,身份尊贵,劳动你来接,我这老婆子可是有福气。”

英娘就笑道:“姻伯母这话臊我呢,什么嫡长女,自家亲眷,您又是长辈,您依旧唤我英娘就是了。”月娘跟在顾氏身旁,听着英娘这番说话,顿时不平起来,正要说话,就叫英娘拿眼瞪了,只得悻悻住口,抛下正说话的顾氏与英娘自家提裙往房里冲,见着端坐在上位的马氏,月娘眼眶一红,直往马氏怀里扑去:“娘。”

第127章 佩琼

还是英娘笑道:“姻伯母,妹夫在京可有信来。”她这话儿不过是看着顾氏与马氏都没甚话说,寻个话头来罢了,不想这话倒是叫顾氏想起谢显荣给齐瑱安排了个妾室,瞧马氏这模样,想是不知情的,心上痛快起来。到底她不是马氏,还忍得下气,低了头将帕子掩了掩口角,这才抬头道:“倒是有信来,同二舅爷一块儿念书呢,只等着会试了再说,若是侥幸得中,我也就安心,比不得亲母好福气,不独有个贤妃娘娘,便是大姻侄也给亲母争光长脸。”

马氏十分得意,只笑道:“亲家太太客气了,二女婿也是个聪明的,日后给亲家太太挣副诰命也未可知。”顾氏把眼在月娘身上扫过,脸上一笑:“我还罢了,倒是给月娘挣副凤冠霞帔要紧,月娘才有体面些。”待得自家儿子纳了妾,且是大舅哥亲送的,连着岳父都晓得只瞒着月娘一个的事发,月娘可不要脸面无存。

月娘听着顾氏说话,说要齐瑱给她挣凤冠霞帔,先是以为顾氏奉承着自家如今的身份,而后那句“才有体面些”,却是叫月娘以为顾氏是拿着玉娘的昭贤妃来刺她,脸上就有些不好看,待要说话,还是英娘知道她性子,忙笑道:“姻伯母这话可说差,二妹夫若是做了官,先有脸面的难道不是姻伯母吗?教导了个好儿子出来。”

顾氏听说,将英娘看了看,又把月娘瞧了眼,心中不由喟叹了声:说来马氏这个人浅薄势力是有些,却也不是个顶糊涂的人,瞧她几个孩子,其实大多都是好的。长子是个榜眼,次子也是读书聪明,更不要说昭贤妃娘娘了,能宠爱若此,心机手腕可想而知。便是眼前这个大姑娘也是稳重懂事的,独有这个月娘糊涂,偏是她做了自家媳妇,真真是做孽。

便起身告辞。顾氏既不愿同月娘治气,又知道马氏定要留着月娘说话,索性做个人情,推着家中有事要走,又说留月娘下来帮衬马氏招呼客人。顾氏在的时候,马氏的陪房洪妈妈一会子来说哪家的太太求见,一会又说哪家的夫人递了拜帖,已是十分忙碌,看着顾氏要走,也不虚留,还是英娘强拉着月娘将顾氏送至二门,这才折回。

若以马氏的见识来说,以为自家如今是侯爵,总要人来瞧瞧自己体面,听着她们奉承几句才好。还是英娘劝了,这才分了等,寻常走动多的,不拘是官是商都要接待。往常疏远的这会子尽个面子情也就罢了,饶是这样也是一通得忙碌,直到初更时分母女三个才有闲暇坐下来用饭。

马氏这里吃了几口,忽然想起谢逢春与大女婿李鹤来,随口问道:“你们侯爷那里用饭了吗?”正在马氏身后布菜的青梅手上一顿,觑了眼马氏,回道:“夫人,侯爷去了孟姨娘那里。”马氏听着这句,便将筷子往桌上一摔,只冷笑道:“我还当着她真是一心向佛呢!不想竟连菩萨也敢亵渎,也不怕雷劈她!”

英娘也是知道底细的,蹙眉将马氏看了眼,柔声道:“母亲何必恼怒昭贤妃娘娘总是您的女儿,谁还能越过您去?到底孟姨娘一片孝心,为您和贤妃娘娘祈福,父亲去看看她也是应该的。”这话儿看似和缓大度,可在座的谁不晓得,在族谱上玉娘虽是记在马氏的名下,可她的生母确是孟姨娘。当娘的给女儿念几回经文倒成了孝心,若是孟姨娘亲耳听着,只怕是锥心泣血之痛。

马氏听了英娘这番话,脸上才略露了些笑容。月娘也笑道:“她是该多念几回经,修修来世呢!”马氏微笑道:“一会子给孟姨娘送两碗素菜过去罢,总是辛苦她一回。”马氏想着孟姨娘白生了个花容月貌的女儿,挣下泼天的富贵,可与她一丝儿也没干系,十数年来积攒的乌气倒似出了少。

说来谢逢春这人有诸多不善之处,可待着孟姨娘多少有几分真心,这时想着自家如今的富贵都是从玉娘身上而来,可玉娘是孟姨娘所生,连玉娘去参加采选都是孟姨娘亲口提议,又肯将玉娘送与马氏坐女儿,桩桩件件,实在算是可怜得很了,是以待得来贺喜的人都走,谢逢春就往孟姨娘这里走了遭。待看着孟姨娘素髻青衫,脸上一丝脂粉颜色也没有,到底是十数年的情分,多少有些怜悯,只劝道:“你替贤妃娘娘念经是好的,可也不用这样苦着自己,如今娘娘都好了,你也该出来了,随我一块儿进京,我必不待亏你。”

孟姨娘不接话,只替谢逢春倒了盏清水:“婢妾这里如今只有清水,慢待侯爷了。”谢逢春待要去拉孟姨娘,却叫她避了开去:“侯爷,菩萨面前还请尊重些。”

谢逢春看着孟姨娘这样,也自有些难受:“你是恼我将玉娘记在马氏名下还是恼我纳了宋氏?将玉娘记在马氏名下当日我也问过你,你是答应的了。至于宋氏,一会子许儿子,一会子送老子的,不看在她那些妆奁份上,我也不能要她。”

孟姨娘听说,将手上的念珠转了几轮,脸上淡淡一笑,把眼看着谢逢春:“婢妾不随侯爷进京是为着娘娘与您。娘娘虽记在夫人名下,可婢妾的脸却是见不得人的。且夫人从来不喜婢妾,若是婢妾在夫人眼前,万一夫人露了行迹,可不是要拖累侯爷与娘娘,到时婢妾就是死了也不能安心。”

到底谢逢春待孟姨娘有几分真心,听着她这番说话,又劝道:“你镇日在后宅,谁见着你?只管放心就是。”孟姨娘垂了眼道:“若是见着了呢,若是见着妾的又见过娘娘呢?妾落在那个地方脏了身子,万幸侯爷不嫌弃,搭救了妾出来,叫妾过得这些年好日子,妾已万幸,不敢再为妾误了娘娘与侯爷。”

孟姨娘这番做派,看着字字句句都是替谢逢春与玉娘在打算,却又是不动声色地给马氏上了回眼药,叫谢逢春又想起马氏的形容来,也觉得马氏这样的性子脾气,在京中那些贵人眼中只怕是可笑得很,她自己丢人就罢了,倒不能叫她连累了娘娘,总要想个法子才好。

又因孟姨娘所说成理,谢逢春倒也不强着她一块儿进京了,只问:“若是我们进京了,你待如何?”孟姨娘在谢逢春下手坐了:“婢妾也想过了,外头的寺庙庵堂婢妾也是去不得的,婢妾依旧在这屋子里呆着。左右侯爷是要留着人看着祖宅的,就叫他们供婢妾一日两餐也就罢了。”

这番话说得谢逢春这样的薄情人也有些眼红,把袖里的帕子扯出来拭了拭眼泪,把孟姨娘从前的名儿叫起:“胭红,总是你待我有情有义。”孟姨娘微笑道:“胭红是张妈妈给婢妾起的名字,便是孟姓,也是妈妈给的,婢妾在家唤作佩琼,侯爷若是念婢妾的情,还是唤婢妾佩琼罢。”谢逢春叫佩琼这番话说得好奇,又问:“你既不姓孟,又姓着什么?”佩琼转眼看着墙上的地藏王菩萨,双眼发红:“婢妾曾身陷泥淖,不敢有辱家门。”

谢逢春听这话说得十分可怜,又想去抓佩琼的手,佩琼迟疑了回还是叫谢逢春抓着了,只道:“侯爷从前恩情,婢妾铭记在心。若是今生报答不了,来生必报。”就将手抽了回去。

说来谢逢春待着佩琼也算得是好的,花费千金将她从青楼里赎出来,安置妥当,三奴六婢的伺候着,便是接回了谢府也算是周到,没叫她吃着马氏多少苦头。虽送昭华进宫算是她们利用了谢逢春一回,可若是昭华能报得仇恨,到时少不了谢家好处。若是败了,谢家自是有祸,虽也是谢逢春自家名利心重所至,到底也是她负了他,来生再报也就是了。

谢逢春原就心酸,叫佩琼这番话说得眼中落下泪来,直道:“你真真会得叫人刺心!”站起身来,开门走了出去。

谢逢春这里同唤作佩琼的孟姨娘说话,英娘那里也将马氏劝了回。只说是月娘与齐瑱不和睦,如今齐瑱在京都苦读,若是月娘能在齐瑱身边陪伴,多少都能有些情分,若是他日齐瑱真得中了,念着这些日子的情分,月娘的日子才好过。且离了阳古城,没了顾氏在中间,齐瑱与月娘之间也好说话些。

这话儿倒是没避着月娘的,英娘还想劝着月娘收敛些脾气,不想月娘只是不服气,道是:“大姐姐你不知道他那个人,一句话差不得,定要人哄着才好,我可受不了这个气。”马氏倒也叫英娘说动,拉了月娘道:“我的儿,你姐姐说得对哩,你只看看她的日子。刚嫁过去,她那个继婆婆十分难说话,你姐姐处处以丈夫为重,又肯退让,如今不都好了?不独丈夫敬重你姐姐,便是公公也觉得你姐姐贤良,有丈夫公公撑着,那个继婆婆也不好为难你姐姐。你若能叫你丈夫向着你,你那个婆婆也不能拿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