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东阳走到许明珠身前,二女再次手牵着手,拉情无限地含笑互视,约定了再见的日期,然后告辞离去。

想看到的戏码没上演,众人的目光渐渐失望,黯然得欠抽,最欠抽的是程咬金,别人还只是无声的失望,李素隔着十几丈都听到这老流氓重重的叹气声。

游园会很成功,作为新晋权贵,李家这次算是正式在这个圈子里登场亮相,从今往后,李家在长安城也占了一席之地,这次李家办的游园,相当于对长安的权贵圈子发出了一份通告,通告李家的存在。

一个小小的县侯,有什么资格发出这个通告?

就凭今日中秋游园,李家请来了无数长安城的顶级权贵,开国功臣,三省宰相,当世名将,国公郡公,几乎一网打尽。

这就是一个小小县侯的面子,放眼长安,除了李家,哪位县侯还有这样的面子,这便是李家的底气,蛮横霸道挤入长安权贵圈子的底气,日后谁想动李家,第一个念头便会回想起今日中秋游园时的盛况,自问掂量得起李家才会动手,否则,三思而行。

不知不觉已近黄昏,游园会也进入了尾声。

游园不可能整天整晚,到了傍晚便该散场了,今日是中秋,按理中秋是要与家人团聚的,月上柳梢时,与家人围坐藤树下,把酒赏月,怀古颂今,这才是真正的过节。

当客人们不约而同抬头望着天色时,李素与许明珠很有默契地走到园门前,准备与客人们话别。

曲终人散时,谁都没想到,李家迎来了更大的荣耀。

权贵相携家眷刚走到园门口,便听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羽林禁卫将军匆匆打马而来,马还未停稳便翻身下来,大声道:“陛下御驾即至,旨令泾阳县侯接驾!”

李素和权贵们都愣了。

突如其来,毫无预兆,快散场的当口,李世民跑来做什么?

长孙无忌和程咬金等人也愣了,大家都急着回家与家人过节呢,此刻陛下御驾即至,他们是留下呢,留下呢…还是留下呢?

很快,曲江园门外传来整齐有序的脚步声,远远行来一队威武亮丽的羽林禁军,头盔上直插着一根长长的白色翎羽,乍一看就像禁卫军中了敌人神射手的埋伏,整队兵马全都脑袋中了箭似的。

御驾行近,李素率先躬身,长孙无忌和诸臣及家眷们纷纷伏首弯腰。

李世民的仪仗很简单,没有兴师动众,他大概已到了人生寂寞如雪,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境界,已不需要用仪仗来抖自己的威风了,哪怕他不穿衣服光溜溜的站着,那也是…和别人光着时一样伤风败俗,有碍风化。

两百多人的禁卫走过,李世民骑着马,出现在众人眼中,他身着明黄圆领长衫,腰系黑玉锦带,穿戴很随意,见众人行礼相迎,李世民很快翻身下马,疾走几步,首先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扶起,又扶起李绩程咬金牛进达等一众武将,哈哈笑道:“此地非庙堂宫闱,众卿不必在意虚礼,尔等与朕尽可随意…”

说完了这句话,李世民这才抬脚朝李素的膝弯轻轻一踹,哼了声:“你也平身吧,小子何德何能,等朕搀你不成?”

李素苦笑,这差别待遇…太明显了,我才是主人啊,今天我花了钱的,花钱的人就算得不到大爷的待遇,也不能比孙子还差吧?

看似随意的一个动作,不同的人解读出了不同的意思。

李素觉得自己待遇差,不被李世民待见,可李世民当着众臣的面轻踹李素的那一脚落在长孙无忌等人眼里,众人的目光顿时一凝。

亲与疏,内与外,喜与恶,这轻轻的一脚,已经昭示许多了。

第四百八十六章 赏功罚过

人与人交往,态度和动作往往能透露出很多意思。

从小到大的发小,见面骂骂咧咧拳打脚踢,这些举动反而显得亲密无间,反过来说,两人见面不停的行礼说客气话,代表着交情还不够深,没到挖心掏肺的份上,所以客气意味着各自有所保留。

今日李世民对李素的言行,很深刻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亲自扶起的是老臣名将,代表敬重和亲切,对李素轻踹一脚,味道便不一样了,再结合李世民的语气,分明已将李素当成了自家子侄看待,亲与疏的区别就在于此了。

当着满朝权贵做出这个举动,谁都说不清陛下到底是有意做李素的倚仗,还是无意为之,活到这把年纪,混到这个地位,谁都不是傻子,看在长孙无忌等一众文臣武将眼里,众人纷纷一凛,再次望向李素时,眼中多了几分重视。

长孙无忌捋须微笑,心中暗忖,李家…怕是要起来了,如今的李家有财力,有人脉,有圣眷,什么都有,缺的只是一点世家门阀的底蕴,以及能够承继李家爵位的后人,西州一战鼎定大唐西面战局,此功堪比开疆辟土,回到长安马上封侯的圣旨,也很深刻说明了李世民对李素的感激和倚重,那么将来的日子,陛下恐怕要重点栽培李素,联想到李素如今的年纪…

刻意栽培如此年轻的臣子,为的是什么?如今大唐名臣名将数不胜数,多李素一个不多,少李素一个不少,李素本事再大,治国平天下的事怕是还轮不到他,如今重点栽培李素,莫非…陛下欲倚之以托孤重任,为下一代即位的帝王培养能臣干吏?

可是,当今太子李承乾与李素早年交恶,这是举世皆知的事,试问太子将来即位,怎会重用李素?不杀了他已经算客气了,反过来说,李素又怎会甘心对太子效忠?将来太子即位后,李素的第一反应恐怕是立马辞官,携家小远遁避祸才是,陛下今日落下李素这颗棋子,根本是一步废棋,完全没有作用,可是再往深处联想一番…

长孙无忌眼皮猛跳几下,眼中瞳孔迅速缩成针尖,目光不易察觉地透出极度的震惊。

圣明英武的天可汗陛下,说任何话,做任何事,自然不可能毫无目的,所以长孙无忌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李素这颗棋子是一步废棋,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陛下对太子已生不满,有易储之心,将来登临大宝,即九五之位者…不是李承乾!

如此反过来推理一番,李素这步棋就说得通了,既然太子不是李承乾,换了另一位皇子上来,与李素自然没有矛盾,重用李素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当然,陛下也不一定会废黜太子,若是没有废除也没关系,帝王处世总会有两手准备,若将来李承乾仍登临大宝,那么李素这步棋,废了也就废了,一个臣子而已。

帝王无情,天威莫测,这句话不是嘴上随便说说的。

长孙无忌不愧是治世名臣,李世民一个小小的举动,竟被他推理出如此骇人听闻的结论,想到这里,长孙无忌捋须的右手不禁有些颤抖,然后惊觉失态,趁没人发现,赶紧放下手,将手拢于袖中。

李世民来曲江园来得很突然,没有任何预兆,说来便来了,风一样的老男子。

他来了,别人就不敢走了,再怎么急着回去与家人饮酒赏月,只要李世民还没走,他们就得像钉子一样钉死在曲江园里。

李素是今日曲江园暂时的主人,见李世民开始迈步往里走,李素犹豫了一下,迟疑地看了看程咬金,程咬金的反应很利落,一脚踹上他的屁股,把他踹得一趔趄,于是脚步便跟上了李世民,后面一群文臣武将小心地跟着,一大帮人就这样浩浩荡荡朝曲江池走去。

傍晚时分,夕阳的金黄色余晖柔柔地铺洒在曲江池上,水面反射出粼粼波光,池边的杨柳仿佛洒上了一层金粉,映在眼中微微刺眼。

李世民的脚步很慢,闲庭信步般悠闲,走到池边时,李世民回身,见文臣武将们静静地跟在他身后,李世民不由笑道:“今日中秋佳节,众卿都跟着朕做甚?都回去与家人团聚,朕今日批阅奏疏有些乏了,来曲江池随意走走,尔等不必跟着,快回去吧。”

长孙无忌犹豫片刻,与房玄龄交换了一下眼神,于是众人纷纷行礼,向李世民告辞。

行礼过后,众臣转身离去,李素眨眨眼,也像模像样行了一礼,非常低调地混在人群里打算和大家一起走。

刚走出两步,便听李世民冷冷地道:“子正,朕让他们回家,可没说让你走。”

李素神情一滞,还没反应过来,便觉自己左右两边的肩膀被大力金刚鸡爪给拎起,程咬金和牛进达微一使力,李素从人群里踉跄后退,一直退到李世民的身前。而程咬金和牛进达却头也没回,拍拍屁股随着人流往外走。

李素又惊又怒,落井下石,好卑鄙!牛进达也被程老流氓带坏了。

看着李世民似笑非笑的表情,李素叹了口气。

从西州回到长安后,除了李世民当日封赏召见的那天,李素再没与李世民见过面,能躲尽量躲了,倒不是对李世民有什么怨恨,只是纯粹的不想见而已,他很清楚,见到李世民肯定没好事,不说别的,回到长安数月,李世民只给他封了县侯,没安排别的官职,李素这些日子嗨到飞起,若见了李世民,这悠闲的日子怕是过不了了。

李素此刻很想以忧国忧民的嘴脸仰天怆然长叹,没想到今日又落入他的魔掌…

朝众臣的背影瞥了一眼,李世民的笑容有些狰狞。

“李家好大的气派,包下曲江园,遍邀长安权贵老臣老将中秋游园,半个长安城都被你惊动了,嗯?”

李素陪笑:“小子性喜玩闹,亦喜热闹,闲着没事乱请…”

“乱…乱请?”李世民语滞,李素清楚地看到他的脸迅速黑了一下。

李素发现李世民的表情越来越不悦了,心中无比疑惑,搞不清自己又哪里惹他不爽了,吾日三省吾身,于是李素赶紧反省自己,把自己最近的所作所为在脑海里飞快过了一遍,很快得出结论——自己最近安分得跟鹌鹑似的,然后李素挺起胸膛,理直气壮地直视李世民。

我没闯祸你不爽什么?有病吧?

李世民见他这副理直气壮的样子,脸更黑了,想抽他,又觉得皇帝当众殴打县侯不太好,于是神情有些踯躅迟疑。

“长安城的权贵今被你一网打尽,从宰相到老将,该请的都请了,子正啊,朕不太明白,为何子正偏偏不请朕呢?莫非朕在你心里连那些宰相老将都不如?”李世民阴森地笑,雪白的牙齿在夕阳的余晖泛出金光,很恐怖的表情。

“啊?”李素目瞪口呆,原来因为这事不爽?说好的天可汗博大如海的胸襟呢?

“这个…陛下,陛下是真龙天子啊…”李素开始编瞎话。

“真龙天子不过中秋么?不能游园么?”李世民冷哼。

李素朝他竖起中指,是的,中指,反正这个时代的人也不知道竖中指啥意思,在李世民看来,李素则在指着天,于是抬头往天上看去。

“真龙天子,遨游四海,吞吐天地,降雷霆,施雨露,万民敬仰…”滔滔不绝的马屁送上。

李世民皱眉,显然这番真诚的马屁没有戳中他的…那啥点。

“说人话!”

“陛下您在天上飞呀!”李素露出委屈的表情:“臣哪有胆子打扰陛下的飞翔…”

李世民咂摸咂摸嘴,脸色阴晴不定,拿不定主意该高兴还是龙颜大怒。

话呢,是好话,大概是夸赞的意思,可是…这话为何听起来如此别扭加欠抽?

李素说完后垂手屏气,不出声了。

刚才的马屁够真诚了吧?龙族嘛,自然会飞的,不仅皇帝飞,从李渊到太子,全家都特么在天上飞…

迟疑了许久,李世民决定放弃这个话题。

龙目一抬,发现池畔不远处,身着华服的许明珠静静站在十丈开外,李世民皱了皱眉,指着远处的她,淡淡地道:“此女,便是你的夫人泾阳许氏?”

“是。”

李世民嘴角轻轻一勾,深深看了许明珠一眼,道:“朕曾听说,许氏当初为了救你,不惜挟制玉门关守将田仁会,逼其发兵驰援西州,可有此事?”

李素心猛地一沉,完了,要秋后算账了,他一直在奇怪,当初回长安时李世民只封赏,对此事竟一字不提,这段日子他还以为李世民没将此事放在心上,原来在这里等着他。

“确有此事,臣的内人不知朝廷法度,闯下祸事,是臣管教不严,此事臣一力担之,请陛下发落。”

李世民淡淡瞥了他一眼,道:“成了亲,年岁渐长,到底比以前懂事了,还知‘担当’二字,你可知挟制边关守将是何等罪?”

李素笑了:“左右一死而已。”

李世民眼睛眯了起来,阴沉地道:“你料定朕不舍杀你吗?”

“赏功罚过,臣立了功劳,陛下不吝封赏,臣犯了过错,甘领罪罚,这很公平。”

李世民的表情缓和了一些,道:“你夫人挟制守将发兵驰援,朕知她急于救你性命,亦知她是节烈女子,其行可敬可佩,然而,此风不可助长,否则我大唐境内无论谁遇到了危难便效法你夫人来个挟持边将发兵,大唐礼法规矩何在?法度紊乱,朕和臣子们如何治国?”

李素点点头,平静地道:“陛下所言甚是,所以,臣甘领罪罚。”

李世民沉默片刻,缓缓地道:“李许氏千里救夫,节烈可嘉,尔回长安时,朕已封其五品诰命,是为昭彰,然,挟制边将一事恶劣,不可不罚,可收回赐地五百亩,罚俸米三年,泾阳县侯自去大理寺领罪,因事出权宜,可从轻而决,故只需大理寺圈禁十日,以为效尤,为天下人戒。”

说完李世民盯着李素,道:“朕如此处置,你服不服?”

李素垂首叹道:“臣口服心服。”

李世民点点头,道:“既口服心服,明日你便去大理寺自请圈禁十日吧。”

“臣领旨。”

李世民叹了口气,目光望向波光粼粼的曲江池,沉声道:“子正,朕这些年南征北战,治下偌大的疆土,人多了,地广了,治理也更难了,帝王行事,身正言正,不可偏颇,门阀权贵,草芥庶民,在朕眼里都是子民,并无区别,如此,朕每决断一事,必能对得起天下人,对得起江山黎民,所以,朕行事只能倚法度和规矩,纵是朕之所恶者,立了功劳,该赏必须赏,纵是朕之所喜者,犯了过错,该罚必须罚,子正,朕这么说,你明白么?”

李素点头:“臣明白,臣甘领罪,绝无怨尤。”

“明白就好,朕罚你,不是罚你这个人,而是罚这件事,做错了就该罚,今日如是,未来亦如是,这句话你须牢牢记住。”

“是,臣记住了。”

二人一边走一边说着话,后面紧跟着一群宦官和禁卫,不知不觉走进了芙蓉园,李世民抬眼环视一圈,指着一处亭子笑道:“前面有凉亭,走,且与朕进去暂歇。”

李素笑应,隐隐落后李世民半肩,二人走进了凉亭。

凉亭建在芙蓉池中央,四面环水,北面有条狭窄的水榭直通亭内,此时夕阳已渐渐落山,夜幕即临,亭内有些黑暗,早有宦官在亭子四角架起了宫灯。

君臣二人走进亭内坐下,宦官奉上几样瓜果和奶酥,李世民摘了颗葡萄扔进嘴里,看着周围的湖光山色,满意地点点头,眼睛看着风景,嘴里却淡淡地问道:“子正回长安多少时日了?”

“已三月有余。”

李世民哼了一声,道:“你倒是心大,朕晋你爵位,未封官职,太极宫里等了这些日子,也不见你上疏问一声,这三个月里,怕是玩得忘乎所以了吧?莫非你以为朕给你个县侯爵位,你便可以安老终生了?”

李素面色发苦,果断扭头假装看风景,然后露出赞叹之色,一脸沉醉美景不可自拔,浑然物外的样子。

第四百八十七章 封官入省

李素的猜测很准确,李世民不会放任他这么懒惰悠闲下去,说实话,李素这种懒散德行很不符合如今的普世价值观,这个年代的人很纯朴,很勤劳,农户种地,商贩兜售,臣子忧国,武将戍边,就连皇帝也是没日没夜的批阅奏疏,处置国事。

全国人民都累得像条狗的时候,人群里冒出一条懒惰闲散以混吃等死为终生理想的狗,就显得非常突兀了。

于是这条狗难免被人鄙视,处处被人看不顺眼,尤以李世民为甚,他最看不得李素一副胸无大志无所事事整天不知道该做点什么来打发空虚日子的德行,皇帝都累成狗了,你凭什么这么悠闲?

所以李世民每次见到李素时,看着他的眼神总是很不悦的,一个明明可以为大唐发挥更多光和热,立下更多功劳的年轻人,老天给了他一身说不清道不明的诡异本事,却给了他一颗懒得令人发指的心,难怪人在情绪激动时总会跪下双手撑天状,大呼一声“苍天已瞎,黄天当立”什么的疯话…

比如现在,李素故意不接他的话茬儿,假装看风景的样子就很令李世民生气。

“说话!左顾右盼的啥意思?闲散了这些日子,你就没有一丝一毫为大唐再立新功的想法么?”李世民不满地喝道。

李素眼皮跳了跳,忙道:“臣…臣一直想为大唐肝脑涂地,再立新功,随时等待陛下召唤,嗯嗯…”

李世民气笑了,指着他道:“偷奸耍滑也不知跟谁学的,这也算是本事了吧?朕问你,回长安到如今已三月余,这三月里你都在做甚?”

李素睁大了眼,仔细回忆了半晌,最后颓然摇头。

三个月,竟拿不出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来证明自己其实生活得很勤奋很积极,那些看他不顺眼的人简直是瞎了眼,这时李素才发觉,别人看他不顺眼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吃饭,睡觉,吃各种饭,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姿势睡各种觉…总的来说,臣这三个月还是过得很丰富多彩的…”李素脸不红气不喘地道。

李世民愕然:“除了吃饭就是睡觉,没别的了?”

李素眯着眼陷入回忆,然后暗叹一声,点了点头。

李世民也叹了口气,仰头望着漆黑的天空,似乎在检讨大唐的教育体系出了什么问题,以致于一个好好的天才少年不知不觉变成了一头不思进取只知吃饭睡觉的猪…

“书呢?哪怕闲极无聊,看看书也好,这三个月你都读了什么书?”李世民不甘心地问道。

日子过得像猪他忍了,做人总该有点求知心和上进心吧?人和猪终归还是有区别的,不可能真的只是吃饭睡觉。

李素无辜地看着他:“臣…在很多年前便是公认的大唐才子了呀,作出来的诗人人传诵呢,为何还要看书?”

李世民:“…”

一个人的外号叫胖子,他可能其实是个瘦子,一个人穿得很寒酸,他可能其实是个大富翁,但一个人如果看起来很欠抽,那么…他一定真的很欠抽。

“你说你会作诗,今日中秋佳节,你便以中秋月为题,现在给朕作诗一首,若作得不好,朕可不会与你客气,大理寺圈禁十天改为二十天,速速作来。”李世民怒道。

李素叹了口气,突然恨自己嘴贱了,没事说什么作诗呀,他能记得的就那几十上百首,每一首都是他的隐形资产,将来日子难过了拿来换钱的,少一首就少了很多贯钱呀…

然而相比之下,少圈禁十天似乎更重要,虽然他享受大理寺牢房白金贵宾待遇,但是那种地方能不去尽量不去…

“作两首陛下能将圈禁全免了么?”李素试着讨价还价。

“不行,就一首,作得好你便只圈禁十天,十天不能免,你必须为做错的事接受惩罚。”李世民的语气不容置疑。

李素点点头:“臣遵旨。”

站起身,李素面向曲江池负手而立,夜晚的风拂过,脸微凉,凉亭之上,一轮皎洁的满月高高挂在天空,淡黄色的月光均匀地铺洒在池面上的每个角落,摇曳生光。

良久,李素忽然吟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话音落,凉亭内寂静无声。

宦官宫女站在凉亭的角落里面无表情不吭声,李世民捋须的动作停滞,目光呆怔地看着他。

李素有些讪讪,如此佳作,此处应有雷鸣般的掌声才符合逻辑啊…

“好诗!”李素打破了沉默,情不自禁脱口赞道,顺便呱唧呱唧自己给自己鼓掌,掌声非常热烈。

张九龄大大,对不住了,为了少坐十天牢,先借您一首诗,以后…以后恐怕也还不上了。

李世民仍处于呆滞状态没回神。

令李素作诗呢,其实是李世民脱口而出,算是一句气话,因为这小子太狂妄,得了个才子的名头便不思读书,李世民存了教训他的心思,当即令他赋诗一首。

诗这个东西,大半要靠才华的,很多绝世好诗的诞生往往只是诗人心中的一个念头,或是几个很关键很有灵感的字句,靠着这几个关键的字眼慢慢将其拼凑,大部分佳诗的诞生是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要符合心境,意境,要朗朗上口,要不停的翻韵脚,改动格律等等,可是李世民却没想到,李素当着他的面说作便作,而且作出来的这首诗…居然该死的真的很不错!

李世民不得不发呆了,以往李素的诗被他听到,都是外面传扬了很久才拿到他面前的,以大多数诗人的习惯,想必每首诗也经过了好些时光的雕琢修改,外人所吟诵的,自是修改到完美后的成品,今日是李世民亲眼看见他在自己面前作诗,而且是随口吟诵而出,仔细推敲诗里的一字一句,竟无半点可挑剔之处。

李世民想叹气,这小子果然不负才子之名,实在是个妖孽。

“陛下…陛下?”李素小心翼翼的呼唤令李世民回神。

见李素那张脸凑得很近,李世民很嫌恶地将他的脸推远一点:“做甚?”

李素小心地笑了笑,道:“臣已作好了诗,请陛下斧正…”

斧正?李世民苦笑,这首诗…他如何斧正?以他的文才,竟改不了一字半句。

见李世民沉默不语,李素试探地道:“诗作好了,是不是可以把二十天改成十天了?”

等了许久,李世民阴沉着脸,忽然从龙嘴里迸出一个字:“滚!”

“是。臣告退。”李素面露喜色。

“慢着!”李世民忽然叫住了他,冷冷道:“诗才,不过小道尔,偌大的江山社稷,治国平天下可不能靠几首诗就能办到,昂藏男儿丈夫,当有大志向才是。你若无志向,朕帮你立志…大理寺出来后,你便入尚书省,封尚书省都事,参知政事,滚吧!”

李素呆住了。

李世民瞪着他,喝道:“还不滚,等朕抽你吗?”

李素叹了口气,行礼道:“臣谢皇恩。”

看着李素缓缓走出凉亭的背影,李世民的嘴角露出莫名的笑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啧!”李世民低声吟诵李素刚才作的诗,摇摇头,叹道:“诗确是好诗,难得的是这份急才,只是诗中为何似有未尽之意?难道…”

良久,李世民想通了,笑意渐渐化为苦笑。

“这小子,还跟当年的毛病一样,凡事总不肯尽全力,做一半藏一半,连作诗也是如此,此诗分明只作了一半,却拿出来糊弄朕,岂有此理!”

第四百八十八章 东宫生变

数年以前,当李世民与房玄龄第一次见到李素,垂问国策之时,李素便吟过几句诗,那几句诗是为了推销李家浴室桑拿图纸的乘兴之作,“侍儿扶起娇无力”,当时房玄龄便有过推断,此诗掐头去尾,只截取了一部分。

今日中秋,李素又照当年那样来了一出,同样一首诗,掐头去尾截一段糊弄人。

走出曲江园,门前仍有大队禁卫戒备森严。

李家的百名老兵安静地站在园门十余丈处,跟那些铠甲光鲜的羽林禁卫相比,李家的老兵显得很平庸,而且站没站相,穿着一身粗布短衫,腰间马马虎虎系一根布带,看起来就像一群平凡得毫无亮点的老农,一群人聚在一堆小声地不知谈论着什么,不时朝禁卫森严的队列方向指来指去,脸上的笑容分明有些讥讽。

方老五一直是老兵们的头领,老兵们归了李家,方老五仍是头领,见李素和许明珠相携而出,方老五骂骂咧咧几句,然后朝几个不大老实的袍泽踹了两脚,众人这才站好了队伍。

方老五迎上前,先将许明珠送上马车,然后又给李素牵来马。

李素看着他笑道:“刚才你们在议论什么?”

方老五咧嘴笑道:“小人们在说这些皇家羽林禁卫…”

李素本来准备跨上马的,听方老五一说,顿时有了兴致,笑道:“羽林禁卫咋了?”

方老五笑道:“回侯爷的话,没咋,铠甲挺新的,披挂上身看起来威风得很。”

李素眨眨眼,咂摸出这话里的味道,笑道:“只是铠甲新?你觉得这些禁卫武力如何?”

方老五顿时露出不屑的表情:“武力?铠甲再新,穿它的人终究是个样子货,这样的怂包小人可以捉对放倒三个。”

这话声音有点大,园门口值守的禁卫将军顿时朝方老五瞥过来,面露怒色,重重哼了一声,若非职责所在,怕是早就冲过来掂量掂量方老五的成色了。

说起厮杀搏命,李家这百名老兵都当仁不让,若把厮杀当成一门专业技能,这一百人可谓是行家翘楚,干的就是刀尖舔血的勾当,而且一干许多年,实际上他们都是一群杀人杀腻味了才卸甲归田的百战余生之士。

见禁卫将军不满,方老五却不客气,完全不复以往在李素面前的谦恭态度,扬手指着那名将领道:“哼啥?不服气咋?不服气你挑个时候出来练练,说你们是怂货还不高兴,杀过人没?知道刀从哪个地方扎进去能最快要人命?拳脚揍在哪个地方最痛?一刀刺过来避不开,让它刺在自己身上哪个地方能活命?知道不?”

禁卫将军脸色越来越难看,不仅是他,园门口站着的整队禁卫将士脸色都不好看了。

方老五哼道:“穿一身新铠甲就吓唬人了?上了真正的杀阵,手里攒上百十条人命才算,瞧你们站着连下盘都不稳当,唬得了谁?”

李素叹气,哪里都不消停。

按说这些羽林禁卫其实不错,至少在李素眼里看起来很不错,羽林禁卫是皇帝贴身卫士,是从各卫中抽调精锐将士组成的,首先必须政审,很严格的政审,往上数三代必须根正苗红,没有任何把皇帝当仇人的念头,其次,这些禁卫大多数还是上过战阵的,这年头的府兵真不是样子货,特别是皇帝身边的亲卫,没点真本事轮不到他们保护皇帝,只是相比之下,他们经历过的战争或许没有方老五他们那么惨烈,论战阵经验,杀人技巧,或许也比方老五他们差一点点,于是…皇帝陛下的禁卫居然被这一群看起来像老农的老兵们鄙视了。

“闭嘴!走,回家!”李素斥了方老五一句,然后朝那位被气得浑身直抖的禁卫将军报以歉意的一笑。

方老五不甘不愿,悻悻地哼了哼,走时还不忘最后补一刀。

“小人没说错,他们真就是一群样子货,侯爷您看那打头的,不但站不稳当,还不停打摆子,简直是老弱残兵,陛下咋想的,让这群人当禁卫…”

“闭嘴!人打摆子那是被你气的!”

李素上马,方老五牵着缰绳,百名老兵跟在许明珠的马车后面,一行人浩浩荡荡朝城门走去。

此时已是入夜,平日的长安城早已全城宵禁,城门坊门落闸,但今晚是中秋佳节,李世民早已下旨今晚放开宵禁,全城嗨起来,所以李素一行人走得不慌不忙。

众人刚启行,西边忽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一名宦官模样的人领着几名禁卫慌慌张张跑到园门口,这群人一副冲陷敌阵的架势立马引起了门口羽林禁卫的警惕,顿时纷纷拔剑相向。

宦官气得跺脚:“我是东宫的人!快让我去见陛下,东宫出事了!”

宦官这句话声音不小,李素忽然勒住了马扭头往后看,却见禁卫将军正在核对宦官的身份,然后一挥手让他进去,跟着宦官的几名禁卫却被拦在门外。

队伍不走了,方老五很识趣地站在马前,不看也不问,许明珠却掀开车帘,轻声道:“夫君,为何不走了?”

李素若有深意地朝园门看了一眼,笑道:“走吧,咱们回家。”

曲江园,凉亭。

李世民仍独自坐在凉亭里发呆,懂事的宦官奉上瓜果和一壶酒,李世民便自酌自饮,微风拂来,带着几许秋天的凉意,李世民放下酒杯,忽然感到一阵强烈的孤独。

一统江山,宇内称霸,大军横扫天下,举世莫敢敌者,皇帝一生追求的至高境界,他都做到了,可是,今夜此刻,这个举家团聚的美好日子里,为何他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寂寥?

宫中佳丽数千,儿臣公主数十,他们此刻都等在太极宫里,等着与他团聚,饮酒赏月,但李世民却忽然很不想回到那座冷冰冰的宫殿里。

皇帝当了十四年,当年的种种是非恩怨,种种正义的非正义的杀戮,如过往云烟,终究已逝去,李世民不年轻了,他已过了不惑之年,曾经横扫天下,让每个难缠的敌人诚惶诚恐匍匐在他脚下,等待他的宽恕的喜悦,如今回想起来,竟是那么的不堪一提。

这一生,他得到了许多,可是,他失去了更多,至少在今夜这个应该欢庆的佳节里,他忽然觉得不开心,似乎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或许,像李素那样懒散悠闲的活着,与世无争笑看闲庭落花的日子,其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糟糕,跟那个年轻人比起来,李世民都说不上自己和他到底谁过得更幸福,更从容自在。

杂乱的脚步声打破了夜色里的沉静,也打破了李世民伤怀的情绪。

这个时辰,这个地点,脚步声的主人无疑是很不识趣的,李世民抬眼望向水榭尽头,眼中露出几许不悦。

片刻后,一名宦官慌慌张张跪在李世民面前,身躯颤抖着禀奏道:“陛下,东宫出事了!”

“何事?”李世民的表情不复刚才的伤怀落寞,眼中露出熟悉的锐光,像一柄在夜色中吞吐锋芒的利剑,直刺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