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到这里,眼中精光暴射,语气阴沉道:“蜀王李愔?你确定没查错?”

常涂垂头道:“老奴不敢欺君,所言一字不假。”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不敢置信之色,冷冷道:“继续说。”

常涂接着道:“…冯渡自贞观八年始任礼部主事,历时六年,贞观十四年,冯渡调任监察御史,纠察诸官风纪及不法,任内颇有人望,侍中魏征生前曾多次赞誉其不畏强权,敢鸣不平事,直到如今,冯渡仍是监察御史,再无调动。”

李世民皱眉:“他怎会与蜀王扯上关系?蜀王向来不思进取,恣意任性,甚少为朝廷荐才,这个冯渡当初怎会想到投行卷到蜀王府上?再说,朕的皇子们没有一个愿意离开长安,包括蜀王也常称病驻留长安数年仍不走,冯渡上的这道奏疏连蜀王都包括进去了,他是什么意思?”

常涂沉默片刻,忽然道:“要不要老奴将冯渡缉拿下狱?老奴对刑讯颇有心得,寻常人在老奴手下撑不过半个时辰,知道的全都招了…”

李世民狠狠瞪了他一眼,道:“冯渡只不过上了一道奏疏而已,魏征才去世几天,朝中便有因言获罪者,朕若将冯渡拿下狱,你难道想让天下人唾骂朕是昏君吗?”

常涂垂头:“老奴不敢。”

李世民哼了哼,道:“叫你的人密切注视冯渡的一举一动,若有异常及时来报。”

“是。”

“只许监视,不许对他有任何行动。”

“是。”

“朕下旨之后,诸皇子反应如何?”

“诸皇子皆不愿离京,得知是冯渡带头上谏后,皆对其痛骂不已,昨日越王殿下还领着一群功勋子弟朝冯渡的府邸扔了火把,差点烧了他的屋子。”

李世民面现怒色,重重一哼,道:“这些不争气的东西!”

缓缓阖上眼,李世民此刻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

蜀王李愔…竟是蜀王。

可是,果真是他在背后指使冯渡么?

蜀王是个典型的纨绔,性好游猎渔色,性情暴躁跳脱,从来没有参与过朝堂任何事务,在朝中的人脉也几乎没有,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没事去指使冯渡上那道对他自己也不利的奏疏?除非他吃错药,嗑多了五石散。

然而,李世民转念一想,想到一个细思恐极的事实。

蜀王李愔,是吴王李恪的亲弟弟,同父同母所出,若此事是吴王李恪暗中撺掇指使呢?如果是他,他的目的是什么?

一个小小的御史,背后竟牵扯出如此复杂的关系和阴谋,李世民浑身不由有些发冷。

“你先退下,朕…再好好想想。”李世民无力地朝常涂摆摆手。

常涂垂头退出殿外。

殿内只剩李世民一人,这时他才缓缓阖上眼,吐出胸中一口浊气,揉了揉额角,神色无比疲倦。

李世民不是昏君,当皇帝十八年了,这些年将朝堂和天下打理得生机勃勃,百废俱兴,昏君可干不出如此伟业。

这几日发生的事如走马观灯般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所有的一切事端也好,阴谋也好,其实都指向同一件事,东宫储君。

嫡长子李承乾被废了,东宫久悬未立,最着急的不是他李世民,而是朝中诸臣和天下百姓士子,以及那些对他虎视眈眈的门阀世家。

太子未立,后继无人,天下臣民人心动荡,这些都是不稳定因素,更何况李世民正在积极准备亲征高句丽,若不把太子的问题解决,国无储君,监国无人,教他如何放心东征?

“看来…确实该立一个太子了。”李世民喃喃低语。

第八百一十九章 天家父子

李世民很累。

累的不是国事,而是算计人心,算朝臣的心,算皇子的心,平衡左右朝局稳定,还要兼顾教导皇子的为人品性。

太累了,比批阅一千份奏疏还累。

可是再累他也无法跟任何倾诉,这个皇位是他当初冒着天下大不韪,不惜弑兄杀弟逼父才抢到手的,自己抢来的皇位,含着泪也要撑下去。

朝臣容易掌控,朝局不难稳定,李世民真正头疼的是他这十几个儿子。

放眼望去,真没几个争气的,除了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再没有别人了。

自己都不争气,他们哪来的底气和资格暗中觊觎东宫之位?他们疯了么?

李世民发现自己跟年轻人有代沟了,实在不懂年轻人的想法。

疲倦地揉着额头,李世民忽然觉得自己很失败。

在民间来说,他是有福的,总共生了十四个皇子,实可谓开枝散叶,然而,当真正面临继承家业的问题时,那些皇子却鲜有拿得出手的,就算他最疼爱的李泰和李治,他们也有各自的缺点毛病,而吴王李恪原本不错的,可惜他是杨妃所出,同时也是庶出的身份,无法名正言顺。

究竟谁能继任东宫,李世民此刻心里很迷茫。

静谧的殿外长廊传来轻悄的脚步声,一名宦官垂头站在殿门外,轻声禀道:“陛下,晋王殿下觐见。”

李世民从深思中回过神,眼中闪过一抹疼惜的笑意,挥了挥手,道:“宣他进来。”

很快,李治的单薄瘦弱的身影出现在殿外。

“雉奴拜见父皇。”李治规规矩矩在殿门内行礼。

李世民此事的笑容很轻松,语气也松快许多:“快进来,走近些,让朕看看朕的雉奴。”

李治也露出笑容,朝李世民走去。

一直走到李世民的案桌前,李治绕过案桌,直接跪坐在李世民面前。

以前李世民将李治带在身边抚育时,李治也是这么做的,父子之间甚少讲究礼法,李家原本就有北方鲜卑的血统,骨子里有着豪放不羁的性情,没有外人时,往往忽视了中原礼制的许多繁文缛节。

李世民一把将李治拽过来,紧紧搂在怀里,然后狠狠在李治脸上吧唧一下,哈哈笑道:“吾麒麟儿魁壮矣!”

李治十六岁了,被亲爹这么吧唧一口也丝毫不觉得不好意思,反而呵呵直笑。

李世民表达感情的方式很直白,在外臣面前他是雄才伟略的天可汗,但在自家儿子面前,他却表现得像个慈父,当然,仅仅是“像”而已。

当初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杀弟,带着满身的鲜血,领兵进殿见李渊,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径,可李世民却表现得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跪在李渊面前求赦免杀兄弟之罪,李渊迫于李世民的兵威,不敢不赦免,想想亲父子,亲兄弟之间竟落得互相残杀,骨肉崩离,李渊不由悲泣不已,父子二人在殿内追忆当年,说到动情处,二人抱头痛哭,而且不仅仅是痛哭,哭到伤心处,李世民掀开李渊的外裳,竟吮吸李渊的乳头。

“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这个举动且不说味道如何,画面怎样怪异,虽说是鲜卑旧族表达亲情的礼仪,但也说明李家开放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来确实很直白。

相比当年的重口味,现在李治被李世民抱在怀里吧唧已然算得上是清淡如菊了。

李治像儿时般咯咯直笑,李世民就这样搂着他,悠悠长叹口气。

“若能一直这般安享天伦,朕该多么开心。”

李治抬头看着他:“父皇,你不开心么?”

李世民摇摇头,没有回答。

和别的朝臣一样,在李世民的心里,李治仍是个孩子,孩子不懂大人的世界。

“来,告诉朕,雉奴最近做了些什么?宫学里的孔颖达师傅向朕告了好几次状,说你近来疏于学业,整日不知所踪…”李世民的表情渐渐严肃:“身为皇子,怎可不潜心向学?”

李治有些害怕地缩了下肩膀,讷讷道:“儿臣,儿臣…知错了,儿臣近日常去太平村,找…找子正兄玩耍,和他打鸟捉鱼,确实疏于学业了…”

“李素?”李世民哼了哼,不满地道:“这个懒鬼,还没有活活懒死吗?”

李治也笑了:“子正兄确实很懒,儿臣在他家时,常见他没事便躺在院子里晒太阳发呆,就连儿臣去了,他也未待之如客,依旧懒懒散散躺着与儿臣说话。”

李世民脑中闪过李素如瘫痪病人般躺着跟李治说话,连抬抬眼皮都觉得费劲的样子,不由笑了。

“这竖子,明明一身本事,偏偏却…”李世民摇摇头,叹道:“天道不公啊,若将这身本事移到我儿身上,那该多好…”

李治笑道:“子正兄的本事似是天生的,儿臣可学不来,这些日子儿臣常与子正兄闲话,倒是获益颇丰…”

李世民扬了扬眉:“哦?他又说了什么惊人之语?给朕说说。”

李治道:“大多是一些闲话,子正兄总说大唐人眼里的天下,其实并非整个天下,咱们大唐除了周边的一些国家,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好像说什么…呃,美洲大陆,欧洲大陆,还有澳洲什么的,还说美洲大陆有许多农作物,适合大唐生长,那些农作物喜旱,不占良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若能移植过来,可保大唐五百年国祚不衰,还说什么,呃…辣椒,嗯,对,辣椒,那东西能调味,放进菜里无比美味…”

李世民眼中露出深思之色:“听着像是胡言乱语,不过…也不算太离谱,还有呢?”

“还有就是,子正兄说,大唐应该大力发展水师…”

李世民嗤笑:“不学无术的家伙,早在隋朝年间,朝廷便已有水师了,大唐立国后,高祖先皇帝和朕都发展过水师,如今水师战舰已数百,可驰骋纵横于天下水道,未有敌者…”

李治讷讷道:“儿臣刚才说过,子正兄说的‘天下’,不是咱们眼里的天下,他眼里的天下似乎比咱们要广阔得多,按他的说法,他说咱们如今是生活在一个球上,呃,一个土球…”

指了指下面,李治的神情充满了迷茫:“也就是说,咱们踩着的土地下面一直往里挖,挖个几万里,就能挖到球的…对面?”

李世民失笑摇头:“越说越不像话了,怎么可能是个球,人踩在球上,不怕掉下去吗?多半是哄骗你的,雉奴莫信他。”

李治这次没有爽快答应,而是迟疑。

“子正兄说,大唐要发展的水师,是那种很大很大的战船,船上能载几千上万人的那种,那种大船不怕海上风浪,它们才是真正驰骋天下的,有了那些大船,大唐王师可以出海,一直驶往海洋的最深处,行驶数月便可见陆地,那些陆地往往只住着一些茹毛饮血的土著,大唐王师可轻松征服,然后那些陆地,便是大唐的什么…呃,殖民地?到了那时,大唐的国土可就数倍扩充,相比之下,如今周边的吐蕃,高句丽,西突厥什么的,根本不算什么了…”

李世民终于直起了身。

没办法,一旦说到“国土”二字,他的表现就跟后世的房地产商一样红了眼,模样很不堪,李世民痛恨自己的不争气…

“他说的那些陆地…有多大?”

李治想了想,道:“大约…好几个大唐那么大,而且那些陆地物产丰富,地大物博,建上城池,派遣官员,对当地土著抚剿兼用,数十上百年后,就会成为大唐神圣不可分割的国土…”

李世民深吸了口气,良久,忽然失笑:“朕差点被这竖子说动心了,这小混账,总爱故作惊人之语,真不知该不该信他。”

李治眨眨眼:“父皇,自子正兄入朝为父皇效力以来,子正兄可做过任何一件教父皇不放心的事?他说的任何一句话,可曾有胡言妄语之嫌?”

“这…”李世民想了想,然后摇头。

李治轻笑道:“所以啊,儿臣觉得子正兄的话不妨先采信一部分,何况儿臣并不觉得他的话有什么虚妄之处,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咱们若在湖面岸边,看远处的船帆,首先看到的是帆尖,其次是帆身,最后才是整条船的全貌,如此岂不是能证明子正兄所言不虚?正是因为船在一个大球上行驶,有了弧度,所以咱们看见的才是如大车爬坡一般先露尖角,再见全貌。”

李世民欣慰地摸了摸他的狗头,笑道:“吾儿长大了,知道思考了,朕甚慰…”

李世民此刻不知不觉微微动了心。

不得不承认,李素这人确实是有本事的,而且这些年来,李素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从来没让他失望过,如果他真说过离大唐遥远的大海对面有许多未曾发现的陆地,这话…倒确有几分可信。

第八百二十章 假戏真做

李世民委实将李治疼爱到心坎里的,只是与喜爱李泰的性质不同,李泰在李世民心里是真正的成年人,懂事孝顺,博学勤奋,他对李泰的喜爱是父亲对儿子的自豪和欣赏。

可是李世民对李治的疼爱,更多的还是把他当成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处处需要人照顾,疼惜他自幼丧母,欣慰他的乖巧懂事,跟李泰比起来,一个是“喜爱”,一个是“疼爱”,性质就大不一样了。

喜爱出于欣赏,当李世民开始思索东宫太子人选时,李泰是第一个跳入他脑海的候选人,而且是重量级候选人。

然而李治…他只是个孩子而已。

现实就是这么无奈,李世民疼爱李治过甚,却始终拿他当孩子,在李世民的印象里,李治并不足以承担起太子的重任,无论性情,声望,长幼排序,李泰无疑都胜过李治许多。

亲密地搂住李治的肩,李世民笑道:“李素有本事,性情亦温文儒雅,人品也…咳咳。”

说到人品,李世民就没忍心再说下去了,内心强烈的羞耻感告诉他,做人要有底线,完全不存在的东西就没必要胡乱吹捧,比如李素的人品。

“咳,总之,李素确实是有本事的,见识也不错,尽管他说的很多话令人一时分不清真假,不过大多还是能信的,朕以往常召他入宫奏对,每次奏对朕皆觉得获益良多,雉奴不妨多与他来往,人生得一良师,实为大幸。”

李治恭声应是。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世事如棋,人生无常,雉奴还小,若有一位良师益友随你一生,时时为你提点帮助,尔之一生将会少走很多弯路,李素是个很不错的人,惜在有些孤高清傲,看得出他对你也喜爱得紧,雉奴,好好待这位朋友,不论以后你身陷怎样的困境,有李素在,终归不会让你栽大跟头。”

李治应是,随即抬头好奇地道:“父皇为何突发此感慨?”

李世民笑道:“有感而发罢了,不知不觉朕的雉奴已十六岁,是个大人了,稍停与朕共饮几杯,共叙父子亲伦。”

李治笑着答应了,沉默片刻,又道:“父皇,儿臣今日觐见,是想来看看父皇,前些日御史冯渡上疏,谏留京所有成年皇子赴任地方…”

李世民眼睛一眯:“哦,雉奴不想离开长安,对吗?”

李治笑道:“儿臣不敢欺瞒父皇,儿臣确实不想离开父皇,更何况长安繁华,并州清苦,儿臣也不知能不能受得了那份苦,父皇下旨令所有成年皇子离京,原本儿臣心中是颇不愿意的,甚至儿臣还打算长跪父皇膝前,求父皇收回成命…”

李世民似乎听出点别的意思来了,眼中带了几分笑意,道:“后来呢?吾儿想通了?”

李治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其实还是没想通,满腹怨气跑到太平村,找子正兄倾诉,还想请他帮忙想想办法,让父皇把我留在长安,不过子正兄却帮儿臣想通了…”

李世民神情惊讶道:“他如何帮你想通的?”

李治道:“子正兄说,孝者,无违也。为人子者,年幼力薄,无法为父皇分忧尤可恕,但不应让父皇为难,给他多增烦恼。”

抬头看着李世民笑了笑,李治接着道:“父皇一直是疼爱儿臣的,儿臣知道,父皇坐拥四海,儿臣也不知该怎样报答您的养育之恩,那么,儿臣能做的,便是尽量不让父皇为难,尤其是为了我而为难…”

“大唐既有成年皇子戍职地方的律法,那么,就应该按律法来办,这件事里没有所谓的嫡子庶子,父皇理当一视同仁,父皇的威名方不会受损,天下臣民才会齐声赞颂父皇的威德…”

李治笑道:“儿臣想对父皇说的,就是这些。这几日儿臣打理行装,然后便离京赴任并州了,昨日儿臣拜访了李绩大将军,对并州的风土人情和政事军情都有了一点了解,儿臣到了并州后定当励精图治,爱民爱兵如子,不会堕了父皇的威名…”

李治说着说着,脸上仍带着笑,眼圈却泛红了:“父皇,儿臣不在您身边,往后您也要保重龙体,莫以儿臣为念…近来听说父皇常炼丹服药以求长生,丹药终究有其害处,父皇能少吃便尽量少吃些吧…”

李世民忽然忘情地猛然抱住李治,大哭道:“朕的雉奴果真长大了,朕很欣慰,你比那些兄长和弟弟们都懂事,朕…真的很欣慰!”

“往后,朕不能再把雉奴当孩子看了。”

太平村。

李治面色怆然,坐在泾水河边,手里攥着一把小石子,有一下没一下,无意识地将石子朝水里扔。

李素沉默坐在旁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河水发呆。

王直一脸苦笑站在二人身后,想说点什么,张了张嘴,却终究什么都没说。

难以忍受的沉默最后终于被李素打破。

“殿下,到底什么原因,让你决定假戏真做了?”李素无奈地叹息。

李治面见李世民,主动表明自己愿意出京赴任,这本是李素的安排。

以退为进是李素的策略,是破局其中一环,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了李治的主动表明心迹,接下来的所有布局才能顺利推进下去,最后,李泰或长孙无忌布下的死局才能彻底破去。

可是李素没想到,今日李治来太平村找他,劈头第一句话就是决定去并州。

不是做戏,李治是真决定去并州当都督了。

这个决定令李素非常吃惊,同时也有些恼怒。

李素很少主动去掌控什么,他总认为这个世界所有的人和物都应该是自由平等的,在这个阶级等级森严的年代里,李素无疑是一股清流,他不喜欢任何人掌控他,也不喜欢掌控任何人,堂堂正正为自己而活,谁有资格去掌控别人的人生?

可是这次,李素出手主动掌控,只求能够在绝境中逆转求生,究其初衷,是为了救李治的命。

然而李素没想到,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李治却忽然决定离开长安,真的赴任并州都督。

所有的布局被打乱,李素心中的怒火也越冒越高。

生死存亡的关头,却将如此重要的事情当成了儿戏,李素和王直,李义府这些人为了他前后奔忙所为何来?

“一番心血付诸东流我可以不在乎,但你至少该给我一个理由,殿下,这个要求不过分吧?”李素盯着李治的脸沉声道。

李治脸上闪过一丝羞愧:“子正兄,我辜负了你…”

“别说废话!直接说理由。理由能说服我,二话不说就答应你。”李素有些冒火了。

李治垂头,嘴唇嗫嚅半晌,讷讷道:“我…昨日见了父皇,告诉他我愿意去并州赴任,父皇很欣慰,他哭了。”

“然后呢?”

“然后我也哭了,因为父皇哭了。”

李素皱了皱眉。

话说得有点绕,但李素还是隐约明白了李治的意思。

“所以,你愧疚了?”

李治低声道:“是,我愧疚了。这就是我的理由。”

抬头直视李素那张隐带怒气的脸,李治道:“昨日我才发现,父皇真的老了,他甚至都抱不动我了,他的鬓角已染霜华,他的眼角已有了很深的皱纹,他连酒量都只有当年的一小半了…”

“自母后逝世,父皇亲自将我抚育长大,从我有记忆开始,父皇便是极宠爱我的,从小到大,他没有拒绝过我任何要求,他害怕看到我失望的样子,所以他从未让我失望过,我八岁那年冬天,我忽然很想吃西域胡商贩卖的蜜瓜,这是个稀罕物,长安城里很难找,可父皇还是下令禁卫大索全城,问遍长安城里的所有胡商,为的就是买到我要的那种蜜瓜…”

“很可惜,那是冬天,蜜瓜早已过季,我当年不懂事,缠着父皇大哭大闹,父皇没办法,下令派出一支精骑,出玉门关远赴西域,带回我要的蜜瓜,这支精骑快马加鞭,来回整整走了一年,才将我想要的蜜瓜带回来…”

“因为这件事,魏征老大人连上三份奏疏,斥我父皇昏庸无道,动公器而逞私欲,甚至公然在朝堂上严厉参劾,令父皇在朝臣们面前下不了台,待到那支精骑带着蜜瓜回到长安,一年已过去,我都已忘了这事,可父皇却把我叫到身前,双手捧着蜜瓜,邀功似的看着我,我笑了,父皇比我笑得更开心…”

李治说着,眼泪不知不觉落下,泪眼朦胧地看着李素,哽咽道:“子正兄,父皇老了,他在我眼里已不是那位威风凛凛的天可汗,他只是一位孤独而可怜的老人,我…实在不忍为了争储而欺骗他。”

李素听完久久沉默。

李治懦弱,优柔寡断,这些李素都知道,之所以铁了心辅佐他,是因为知道他有一颗仁义宽厚的心,将来他当皇帝,百姓的日子不会太差。

这也算是李素为天下苍生而略尽绵薄吧。

可是当李治说出这个理由后,李素还能如何?

第八百二十一章 回心转意

百善孝为先。

这句话李素向来是很赞同的。事实上李素自己也是孝子,当年那段艰苦辛酸的日子,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咬着牙硬撑过来,李素更明白亲情是何等的弥足珍贵。

从小娇生惯养的李治竟然也有如此孝心,说实话,李素心中其实是很欣慰的。

看着李治泛红的眼圈,李素原本生气的神情不由渐渐松缓下来,脸色柔和了许多。

“李治,你的孝心令我感动,你是个善良仁义的人,事实上这也是我愿意辅佐你的最大原因,我一直觉得一个有孝心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而你恰恰就是这种人…”

李治欣悦地看着他:“子正兄理解我了吗?”

李素笑了:“当然理解。”

“那么,我若离开长安去并州…”

话没说完,李素摇摇头:“这个…恕我没法理解,你冷静下来想想,你去并州以后,你的命运将会如何?”

李治想了想,迟疑道:“或许,争储之事上,魏王兄会占了先机,不过,只是先机而已,父皇告诉我,我若去了并州,就算是给了朝臣和天下人一个交代,我只要在并州待上半年,做做样子,学别的皇子那样借口称病,父皇就会顺势将我召回长安,并且这辈子都不会把我调出长安了。”

李素叹道:“殿下可知,你离开长安的半年里,将会发生多少咱们无法掌控的变故?你觉得这半年里魏王会毫无动作?半年时间,运用得当的话,足够博得你父皇的全心欣赏,你父皇心中储君之位的天平将会彻底倒向魏王,基本没你什么事了…”

“好,先不说这半年的变故,咱们做最乐观的假设,假设这半年风平浪静,没有任何事发生,魏王仍是魏王,圣眷不增亦不减,半年后,当你想回长安时,你觉得你真能想回就回?我敢肯定,魏王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你回长安,我现在都能马上想出十种以上的办法让你不得不老老实实待在并州那个鸟不生蛋的地方…”

“更何况,你父皇东征在即,许多铺垫准备早在一年前便已开始,可以肯定,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内,你父皇必定会发动东征之战,王师大军开拔辽东前,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朝堂和天下的稳定!是万众归心,内无遗患,如此,前方的陛下和将士才能毫无顾虑,奋勇杀敌,稳定天下人心的举措是什么?”

李素看着他,脸色渐渐严肃起来,沉声道:“是太子监国!明白吗?最迟一年之内,你父皇就会决定太子人选,因为他必须决定下来,大唐有了太子,他和天下臣民才能放心东征,而陛下在决定太子之时,你在哪里?呵呵,你仍在鸟不生蛋的并州无聊得数鼻毛,与此同时,魏王在做什么?他在上蹿下跳,博你父皇欢心,你父皇本就对魏王极喜爱,作为另外一个嫡子的你,晋王殿下,却不在他身边,你父皇甚至都快忘了你长啥样了,所以,你猜猜,当上太子的人选,谁的机会比较大?”

李治睁大眼睛看着他,脸色有些抑郁了,良久,不甘地垂下头,叹了口气道:“也许…魏王兄的机会比较大吧…”

李素冷笑:“你说得太客气了,什么叫‘比较大’?根本就是完全碾压你好不好?实话告诉,你,只要你动身离开长安,去并州当那个什么都督,你便已完全失去了争太子的资格…还有,你父皇内心最反感魏王与关陇门阀走得太近,对魏王来说,这并不是什么无法调和的矛盾,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是绝对不会有永恒不变的政治立场的,因时因势而变才是他们的本色,只要你父皇流露出中意魏王当太子的意思,魏王会毫不犹豫斩断他和关陇门阀的关系,转而投其所好,亲近山东士族。”

“到了那时,你父皇对魏王唯一不满的地方消失无踪,大唐太子便铁定是他了,然后,便是咱们聊过很多次的老话题,魏王当上太子,将来继承了帝位,你想想看,作为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对他皇位威胁最大的嫡子,魏王会怎样待你?应该不会祝你万寿无疆吧?”

李治脸色发白,越来越难看,冷汗一颗颗从额头上冒出。

“所以,子正兄的意思是,这场戏我要从头演到尾?”

李素冷笑道:“看你自己如何取舍了,什么叫做戏?你那些兄弟才是真的在你父皇面前做戏,而你,情愿命都不要而去成全自己的这番孝心,谁在做戏?还有,将来魏王即位,你固然难逃一死,但你别忘了,你身后还有许多人在辅佐你,许敬宗,李义府,裴行俭,还包括我,我们自己和家眷儿女的性命,全随着你陪葬,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你想表现一下孝心,我再问你一次,你果真决定好去并州了吗?你一旦离开长安城,你的人生轨迹可以说完全改变了。”

李治脸色苍白,用力地攥紧了拳头,瘦弱的肩膀微微发颤。

李素心中一软,叹道:“晋王殿下,我其实并不想阻拦你的孝心,可是,我也不能拿自己父亲和妻子的性命来成全你,争储之战已经开始,我将自己和全家的身家性命全押在你身上,你…莫让我失望。”

李治浑身一颤,抬头看着李素那双深沉的眼睛,良久,垂头一叹:“一切便依子正兄。”

李治终于改了主意,李素却并无任何欣喜,而是深深地看着他,道:“如今正是内外交困之时,说是‘生死攸关’也不过分,晋王殿下,待你当上太子,大局鼎定之时,加倍孝顺你的父皇便是,这一次,你要为自己挣命,保住了自己的命,才能活着孝顺你父皇。”

李治离开了太平村,走时脸色仍有些抑郁,显然在为自己接下来即将欺瞒父皇的行为而愧疚。

李素默默看着他的背影,长叹了口气。

王直一直站在他身后没出声,直到李治离开,他才忍不住道:“李素,你…真要辅佐这个晋王殿下?我左看右看,总觉得他不是当太子那块料呀…说句不敬的话,这人有点怂,不像干大事的人。”

李素摇摇头,道:“是不是那块料,脸上是看不出来的,我只能说,你看错他了。”

王直不大服气道:“我看错他?那你说,这人哪个地方像是能当太子的人?”

李素盯着渐行渐远的李治的背影,缓缓道:“没有天生就什么都会的人,任何人都有一个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或许很漫长,可是,一定能看到他成熟的那一天,当他肩上有了责任,就不会再青涩下去。”

“晋王会成为一位伟大不逊于他父皇的帝王,威服四海,德被苍生的帝王,前提是,他需要经历一次又一次从青涩变为成熟的阵痛。”

王直似懂非懂,李素的话虽然很浅白,可他却觉得说的是另一个世界的事。

使劲挠了挠自己有些凌乱的头发,王直索性放弃,换了个话题道:“所以,既然晋王这边没问题了,还是按咱们原先商量好的谋划行事?”

李素点点头:“好,但是,行事的人要选好,千万要选那些知根知底的手下,万万不能走漏半点风声,你应该清楚,你手下那股势力早被陛下渗透得跟筛子似的了。”

王直拍着胸大声道:“放心,一切交给我,定选我身边跟随多年的心腹亲信手下。”

李素的模样显然并不放心,反而忧心忡忡叹了口气:“你胸脯拍得那么响,我反而更不放心了…”

转头看着王直,李素严肃道:“行事时你的手下只当绿叶陪衬,真正唱主角的,我另有人选。”

王直眨眼:“谁呀?”

“曾经被你揍得很惨的那个人。”

作为大唐都城长安黑恶势力第一号带头大哥,被王直揍过的人不少,其中被揍得最惨的一个,自然是郑小楼了。

遇到王直也算是命运多舛,明明一身高深莫测的功夫,偏偏被王直这个不会功夫打架毫无章法的粗鲁汉子放倒,还莫名其妙成了李素的头号护院。

有时候李素都忍不住怀疑,郑小楼这家伙到底有没有真功夫,怎么可能就被王直轻易放倒?难道以前被郑小楼放倒的人全是他临时请的托儿?演完给两文钱顺便领个属于死跑龙套的盒饭?

李家前院,李素笑得很灿烂,一脸羡慕地看着郑小楼搬着家里最沉的石磨举高,放下。一身黝黑发亮的腱子肉布满了汗珠,一块块虬结的肌肉随着石磨的上下而颤动着。

“小楼兄愈发强壮了哈,浑身都是肌肉,一看就是不容易被欺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