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结果便是李素亲眼见到的那样,百济守军发现他们越狱,于是追了上去,一路追一路射箭投矛,道昭等人惊惶跑了一路,直到遇见李素大军时,一行人死得只剩二十来人了。

李素听故事似的听完后,一脸啧啧感叹。

“大师受苦了,为了求学竟付出如此代价,实在令我肃然起敬…”李素感慨道:“在我的记忆里,我求学也是被老爹一路抽到学堂的,当年我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同的是,我是因为不想上学…”

道昭神情黯然道:“出家人不打诳语,其实从船只遇到风浪的时候开始,我便已不想求学了,想回家,想寺庙,想方丈主持…可惜那时跑也跑不掉,后来莫名其妙到了新罗,上岸后我仍想回大和国,可惜那时我们没钱,也辨不清方向,最后稀里糊涂闯进了百济国,被人追杀之时,我还是拼命想回大和国,不过那时保命最重要,直到遇到了贵人您…”

李素微笑道:“所以,守得云开见月明对不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对不对?”

道昭愈发黯然:“不,我更想回国了,因为你比百济国的守军更不友好…”

李素瞥了他一眼。

早知道就不救他们了,不但不感激,还说我不友好,把你们绑了喂狼才是真的不好友…

一路加快了速度,李素追上了李绩的中军。

见到李绩后,道昭一行人急忙上前给李绩行礼,其态度之恭敬,比见到李素时殷勤了上百倍,听到李绩的官职和爵位后,道昭等人顿时高山仰止,纳头便拜。李素气得牙痒痒,就凭人家比自己多了一把大胡子,就认为他比自己官爵高,所以你就前倨后恭?

咦,不过这也是事实呀。

队伍继续前行,看到军容严整,旌旗漫天招展的唐军骑兵,无形中散发出震慑人心的威势,道昭等人不由惊呆了。

“这…这就是名震天下的大唐王师?”道昭睁圆了眼睛吃吃地道。

李素懒得搭理他,骑着马独自走到前面去了。

李绩兴许刚才被道昭拜得很舒服,再加上人家是遣唐使的身份,于是笑吟吟地道:“不过是一支偏师而已,主力中军正随着陛下回长安,呵呵,让尊使见笑了。”

道昭脸颊抽搐了几下。

如此威武雄壮的精锐之师,想必倭国的军队,已然如天神下凡一般了,见笑?他哪有资格见笑?

赞叹般啧啧有声,道昭欣赏军容半晌,方才回过神,望着李绩道:“我在倭国尚未启程之前,听说贵国天可汗陛下领军三十万东征高句丽,方外之人久不知世事,不知如今战况如何?”

李绩脸色一沉,又见道昭一脸茫然懵懂,似乎真不知情,李绩的脸色这才松缓下来。

“呃,战况么,当然是大胜…”李绩面不改色给大唐脸上贴金,然后哼了哼,道:“我大唐王师天下无敌,自然将高句丽贼子打得落花流水,贼人宵小望风而逃,王师一路高歌猛进,最后因为大军缺粮,呃,不得不暂时班师回朝,只留下我们这支偏师在高句丽境内袭扰游击…”

道昭顿时露出钦佩之色:“孤军深入敌后,为报效家国甘冒奇险,大唐上国果然都是好男儿!”

李绩哈哈大笑,非常受用。

指了指前方,道昭疑惑地道:“前方应是新罗国境内,大将军为何领军去彼国?”

李绩矜持地捋须,笑道:“哦,前日我等攻破了高句丽的都城平壤,进城肆虐一番后离开了,至此,陛下交托我等的重任已算是完成,我们要回大唐了,借道新罗国而已。”

李绩说得平淡,道昭却无比震惊,身躯都颤了一下。

“贵军…攻破了平壤城?”

“对。”

道昭圆睁双目,倒吸一口凉气:“两万人马,居然破了平壤,唐军无敌之名,果然盛名无虚!”

李绩哈哈一笑,扬起马鞭指了指前方的李素,道:“我等转战千里,牵制泉盖苏文的大军,破平壤城的主意,便是出自此子的谋划,少年英雄,了不起!”

道昭又惊,目光深深地注视着前方李素的背影。

第九百三十一章 入新罗境

倭国的僧人相比大唐的僧人,似乎有些不同。

大唐的僧人致力于普度世人,感化世人,并宣扬行善积德,种善因得善果,用因果循环世世轮回的理论号召世人虔心向善,而倭国的僧人更入世,更融于普通的百姓,他们似乎并不以宣扬佛教为主,而是借佛教之名学习各种典籍文化,倭国的僧人看起来更像是学者,他们努力地学习着一切跟文明有关的东西,并不止于佛经。

当然,这也有很多客观原因,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倭国孤悬海岛,难与世外相通,所以天竺的佛教到了倭国便很难传过去了,倭国的僧人虽然也念经诵佛,但是他们的佛经很缺乏,很多佛教的理念恐怕连他们僧人自己都不甚了了,这也造成了僧人们不得不入世,因为…无经可念了呀。

因为入世颇深,所以道昭这些僧人看起来并不太像僧人,他们似乎对外界的一切都很好奇,什么都要问一下究竟,任何事都要求个前因后果,他们的态度更像一个饥渴的学者在拼命汲取知识的养分,不管什么样的知识,他们都需要。

所以李绩当着他们的面聊起行军打仗,破城杀人等等话题时,道昭并没有表现出僧人应该有的悲悯和厌恶之色,他反而对唐军的战略战术更感兴趣,于是一路上便缠着李绩问个不停。

最初被拍马屁的受用劲儿渐渐过去,李绩终于发觉眼前这个倭国僧人真的…神烦。

问了一大堆问题,李绩头都痛了,偏偏还不得不堆起笑脸,努力维持大唐上国的泱泱气度与礼数,最后尽管还是有问有答,但李绩的回答明显开始心不在焉了。

直到有将士忽然指着正前方的一片营地惊喜大喝“咱们到新罗了!”

全军顿时欢声如雷,李绩也松了口气,找了个我家正炖着汤的蹩脚借口甩脱了道昭,匆匆往前策马而去。

新罗国的边境上驻扎重兵。这里是高句丽与新罗两国的边境,两国向来不合,时有征伐进犯,所以双方都很防备,只是这一次因为李世民的东征,泉盖苏文调集举国之兵与唐军相抗,新罗边境上的守军也被调去了不少。

战争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泉盖苏文调集优势兵力追击李世民时,因为后方的兵力空虚,倒教新罗占了个便宜。

早在李绩攻下平壤之前便给新罗女王金德曼送了信,金德曼女王不愧是大唐的铁杆盟友,见信后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于是当日调集国中兵马,朝北方边境发起突袭,一夜之间便将高句丽守军打得抱头鼠窜,新罗的国境线再次向北方延伸了百里,然后新罗军队便在新的国境线内扎下了大营,等候李绩所部的大驾光临。

大营内的瞭望台上,新罗将士远远见到唐军的龙旗,确认是唐军无误后,兴奋地大叫起来,然后整个大营都轰动了,很快从大营内飞驰而出一小队骑兵,骑兵未执兵器,空着手策马跑到李绩面前,行礼过后用流利的关中话询问了李绩的来路,然后马上有人拨转马头回营,没过多久,一乘黄色的奢华车辇从营内行出,左右伴随着百人左右的仪仗,缓缓向李绩所部行来。

李绩和李素迅速对视一眼,情知这乘车辇内坐着的便是著名的新罗女王金德曼了。

面对高句丽国主高藏时,舅甥二人毫无敬意,不仅将高藏晾了半天,李素还揍了他一顿,可是此刻,李绩和李素交换了眼神之后,二人同时下马,往前走了几步,待到女王的车辇在他们面前停下时,李绩和李素上前躬身行礼。

“大唐英国公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绩,大唐泾阳县公李素,拜见新罗女王殿下。”

车辇的珠帘掀开,露出了金德曼的真容,李绩和李素却不敢抬头看她。

按大唐礼制,女王是王爵,而且是李世民亲自册封的王爵,而李绩和李素都是公爵,论爵位比女王低一级,按礼制,李绩和李素是必须要向女王行礼的。

其实高句丽的高藏也一样是王爵,如果高句丽不是那么皮,与大唐的关系比较融洽的话,李绩和李素也不敢拿他不当回事。

二人行礼一直躬着身,不曾抬头,直到听见一道略显苍老的声音传来。

“二位上国公卿万莫多礼,倒教本王无地自容了,快快免礼。”

李绩和李素这才直起身。

李素现在才敢打量这位新罗女王。

诚如他之前的猜测,新罗女王的年纪确实不小了,虽然精心化了一点妆,看似是个四五十岁的妇人,可李素还是从她眼角额头的皱纹和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里看得出,这位女王殿下至少六十岁以上了。

女王的穿着很隆重,看得出为了接待两位唐国将军,她刻意隆重地打扮穿戴了一番,当然,没有印象中穿着皮衣皮裤挥舞小皮鞭的形象。女王穿着一身华贵的黄色锦绸丝袍,头戴六珠玉冕,宽大的袍服将她瘦弱的身躯完全隐藏起来,看起来威仪十足,可分明却有残念苍老之相,显然治理这个常年忧患不断的国家,已耗尽了她的心神精血。

凤目含威从李绩和李素二人脸上扫过,女王的脸上浮起几许笑意。

“东征战事本王已听说了,不得不说,二位好本事,本王佩服得很。”

李绩连连谦谢。

女王笑道:“既然贵军已到了新罗境内,便请放宽心,将士们一路跋涉辛苦,且进大营歇息,本王已遣斥候打探过了,泉盖苏文并未派追兵,二位上国公卿可安心在大营休养几日,本王再将众将士亲自送去金城港,贵国张亮大将军的水师战船恐怕也得再过几日才能到港。”

深深朝李绩看了一眼,女王笑道:“英国公李大将军,敢率区区两万轻骑破高句丽都城,如此胆气,如此气魄,如此风采,教天下人钦佩震撼,上国王师无敌之名,李大将军不负也。”

一旁李素眨眨眼,这位女王殿下似乎…对舅父很欣赏呀,而且注视他的目光很深沉,难道女王…

想到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眉目传情互送秋波的样子,李素不由头皮一麻,打了个冷战。

噫,画面太美…

李绩倒是没想那么污,闻言抱拳解释道:“女王殿下谬赞了,破高句丽都城的主意其实…”

李素抢在李绩之前把话截断:“…其实是李大将军灵光一现,脑袋一拍想出来的,我等全军将士亦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绩扭头愕然望着他:“…”

李素却很真诚地朝他拱了拱手,表示了一下钦佩之意,然后眨眨眼。

女王笑了,注视李绩的目光愈发欣赏。

随后女王上了车辇在前引路,李绩和李素骑在马上与众将士紧随其后,众人一同进了新罗大营。

李绩拨马靠近李素,轻声道:“破都城的主意是你出的,刚才为何让给老夫?”

李素低声笑道:“外甥只是想把舅父大人衬托得更英武更雄壮一些,说不定舅父大人会有一场异国艳遇呢,实在是可喜可贺…”

李绩气得马鞭一扬便想抽他,李素急忙拨马跑远。

新罗国早为两万唐军将士安排好了营帐,经过两天的策马疾驰,唐军将士和战马都累得不行,将战马照料好了以后,将士们连饭都未吃,钻进营帐便睡了。

李绩和李素也累坏了,幸好新罗女王是个很细心的人,看出众人神情疲惫,没有缺心眼安排什么酒宴,而是让二人沐浴后先休息。

李绩二人也不客气,道谢过后便各自钻进营帐睡了个踏实觉。

这一觉竟睡到第二天的下午,整整睡了十个时辰,李素醒来时日头已偏西,伸了个长长的懒腰,李素睡眼惺忪,满足地舒了口气。

感觉享福的日子又快回来了…

回到长安后哪里都不去,什么差事也不干,就躺在院子里发呆,活活懒死。

营帐外,听到李素满足的叹息声,方老五的声音传来。

“公爷,新罗女王殿下刚才派人传话,若公爷醒来,请往王帐一行,女王殿下设酒宴款待大将军和公爷。”

李素起身穿衣,打着呵欠神清气爽地走出营帐。

方老五迎了上来,给李素的肩上披了件狐裘。

李素瞥了他一眼,笑道:“进了新罗大营后,你和弟兄们没有嘴贱吧?嘲讽新罗国君是女人什么的。”

方老五急忙摇头:“今日看女王殿下的威风,小人等心生敬畏,不敢有丝毫失礼之处,走路都是夹着腚的,惹不起惹不起…”

李素点头笑道:“不错,有此觉悟,五叔你一定会长命百岁的,记住管好你的嘴,一定不要乱说话…”

方老五古怪地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笑而不语。

李素不高兴了:“你刚才这记眼神啥意思?”

方老五小心翼翼地道:“呃,公爷,小人觉得…您才是真正该管好嘴的人呀,您经常一开口便气死人…”

李素哈哈大笑,使劲一推他的肩:“开什么玩笑,你说的是郑小楼吧,我向来谨言慎行的。”

领着十几名部曲,李素朝大营王帐走去。一路走得很谨慎。

这里不是自家的大营,两万唐军将士现在的身份是客人,所以李素很小心,生怕动作稍微激烈一点便会引来漫天箭雨,将自己活活钉死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

一路上遇到不少巡弋的新罗将士,他们大多没有穿铠甲,只着布衣,手执木盾和长矛,遇到好几拨将士后,李素慢慢得出了结论。

看来新罗很缺生铁,看他们的兵器和穿着,很少有那种全身铠甲,手执铁盾长刀的打扮,他们的兵器大多是木制,而且新罗人的个头普遍不高,李素暗暗估计了一下,若新罗军队的样子都是这般,那么若与唐军冲突起来,自己麾下的两万唐军大约两轮来回冲锋便可将新罗人打得溃不成军。

虽然女王殿下很客气,但李素还是忍不住朝最坏的可能去想,自己和两万将士都在别人家的大营里,两国再怎么友好,毕竟还是两个不同的国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是有道理的。

很简单的一个假设,若是等会儿在酒宴上,新罗女王朝李绩暗送秋波,而李绩岿然不动,打死也不从,或者直接来一句“你又老又丑,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什么的,两国的友好关系很有可能在今晚彻底翻船,然后发生流血冲突…

王帐位于大营的正中,新罗国的军队在很多地方都效仿中原王朝,比如扎营的地点,以及营盘的布置等等,新罗的大营也和大唐的营盘一样,在开阔地带呈梅花状散开,众多营帐将王帐如众星拱月般拱卫在正中间。

兴许事前有过招呼,李素一路通行无阻,路上遇到的新罗将士纷纷朝他行礼,神情很恭敬,有种蛮夷小国对上国的仰慕和崇敬。

到了王帐外,方老五等人很识趣地在帐外列队等候,李素独自一人进帐。

帐内铺设很奢华,地上铺着地毯,正中烧着一盆木炭,里面暖融融的,几名美貌侍女跪在地上,见李素进帐,侍女们纷纷恭敬行礼。

新罗女王坐在主位,李绩却早早来了,坐在宾位正与她频频敬酒,二人酒兴正酣,气氛很融洽。

李素眼睛眨了眨,有点犹豫此时要不要转头就走,生平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个电灯泡,而且瓦数不小。

可是李素刚睡醒,已经很饿了…

于是李素决定留下来,两位老人家加起来都一百多岁了,想必不会在他这个青涩稚嫩的少年郎面前干出什么伤风败俗的事吧。

朝新罗女王行了礼,李素安静地坐在另一边,侍女捧着酒壶,给他斟酒。

新罗的菜肴有点怪,只看模样就觉得没有食欲,一份黑乎乎不知道什么材质的东西,两个看起来像肉又像木头的黑乎乎的东西,还有一份同样…黑乎乎的东西。

李素举箸迟疑半晌,终于决定冒险试一试,挟起一块不明物体塞入嘴里,咀嚼了几下,然后神色怪异地抿起了嘴,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然后囫囵着吞了进去。

酸酸脆脆的口感,但味道很怪,难道是…泡菜?

毕竟新罗才是后世正宗原味的棒子国,此国的国宝就是泡菜思密达…

尝了一口后,李素再也不愿动箸了,饿死也要有骨气,不能委屈自己。

端杯遥敬女王,女王浅啜了一口,含笑看着他。

“刚才听李大将军说了,原来破高句丽都城出于李县公的谋划,本王倒是看走了眼,错失少年英雄。”

李素咧嘴笑了笑,朝李绩投去一个“你很不争气”的眼神。

“女王殿下客气了,我只是灵光一闪,脑袋一拍…”

李绩忽然咳嗽起来,李素笑了两声,住嘴不语。

女王看着李素,道:“两万兵马奇袭敌都,这等气魄胆量教天下人钦佩敬畏,大唐上国英杰辈出,一代还比一代强,本王欣见上国人才济济,盛世可期矣。来,我等三人齐饮,为大唐盛世贺,为天可汗陛下圣武贺!”

李绩二人急忙端杯,面朝北方恭敬饮了一杯。

搁下酒盏,女王笑道:“从新罗国的立场来说,本王也要感谢二位奇袭高句丽都城之举,这一战打乱了泉盖苏文的布局,二位派兵在都城内诛尽朝臣,令高句丽国朝堂一空,而致国事不畅,军心不稳,二位给高句丽造成的打击,高句丽少说三年都缓不过气来,我新罗国自然也得到了一个天赐的良机,说来本王更应感谢二位…”

说完女王端杯又朝二人敬了一杯酒。

李绩和李素却一愣,二人飞快交换了一下眼神。

别的话都是废话,可她刚刚说新罗国的“天赐良机”,这话可不寻常了。

三人共饮了一杯后,李绩搁下酒盏,试探问道:“女王殿下刚才说‘天赐良机’,不知…”

女王笑道:“二位是上国公卿,新罗国向来奉大唐为宗主,所以本王也不瞒二位,如今高句丽国中大乱,本王麾下十万将士可北进矣。”

李绩疑惑道:“我等不过只是破了都城,泉盖苏文若回到平壤,花费些时日必能安抚臣民,殿下何言‘大乱’?”

女王笑得愈发灿烂了:“二位与众将士日夜兼程赶路,恐怕还不知道高句丽国内已生巨变了吧?”

李绩和李素闻言一呆,李素眼中光芒一闪,忽然道:“国主高藏起事成功了?”

女王看了他一眼,目光满是赞许:“看来此事李县公也参与其中了,少年英雄,果真不凡,叹我新罗为何没有如李县公这般的人才…”

摇摇头,女王接着道:“不错,高藏起事成功了,高句丽王宫的宫门前,高藏埋伏下的棋子一刀斩下了泉盖苏文的首级,群龙无首之下,城内城外十五万大军纷纷向高藏宣誓效忠,如今高藏已接管了高句丽的军政大权,正在清洗泉盖苏文的逆党余孽。”

李素睁大了眼睛,神情震撼地喃喃道:“原来真让他成事了,我还以为那两千五百两黄金多半要打水漂呢,这下我发了,不用当官了,抱着这些黄金能过一辈子了…”

第九百三十二章 女王夜宴

确实发了,二千五百两黄金,围起来能绕…

其实哪里都绕不了,连绕李家大宅一圈都有点底气不足。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笔钱绝对是一笔巨款,对李素这种大富之家来说,二千五百两黄金都是巨款。李家一辈子算是吃喝不愁了,往后不需要费尽心力舍了脸皮满世界捞钱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

谁去高句丽一趟把钱要回来?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高藏拿得出这么多黄金吗?毕竟高句丽的都城刚被唐军从里到外洗劫了一遍…

失魂落魄般坐在王帐内不言不动,李素中了邪似的似笑似哭,目光呆滞,神情木然。

女王和李绩无语地看着他。

大家好好聊着天,怎么说着说着就走神了?

“咳咳!”李绩咳嗽几声,不满地瞪着发癔症的李素。

李素回过神,自觉失礼,朝女王尴尬地笑了笑。

“女王殿下恕罪,刚才您说高藏在泉盖苏文身边埋伏下了内应?是那个内应一刀斩了泉盖苏文的首级吗?”

女王点头:“本王的探子回来后是这么说的。”

李素搓了搓下巴,看来高藏是个很有主意的人,也或许自己给他的震天雷并未派上用场,总之,诛杀泉盖苏文的过程与他和高藏的谋划脱了节,不过变故之下仍将泉盖苏文斩了,高藏的本事不小,这个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将来大唐与高句丽的关系,大抵只能维持一二十年的和平,待到高藏缓过气来,国中积蓄了实力之后,两国友谊的小船怕是说翻就翻。

李素暗暗决定…二千五百两黄金一定要在两国友谊小船翻了之前要到手,不然就真的打水漂了。

李绩朝女王拱了拱手,道:“刚才女王殿下说天赐良机,不知是何意?”

女王笑道:“高句丽大乱,高藏新君掌权,忙于清洗逆党余孽,掌控军队和臣民士子之心,国中军队的战力恐怕会打个大大的折扣,本王欲趁此机会领兵北伐,将贞观六年高句丽和百济侵占我们的国土重新夺回来!”

李绩沉吟片刻,点点头:“可以,说来这确实是个好机会,待到高藏缓过气来,军队也有了战力,那时情势又不一样了,高藏想必也不敢轻举妄动…”

女王欣然笑道:“如此说来,李大将军也赞成本王举兵北进?”

李绩笑了笑:“夺回故土自然无可厚非,不过我想请问女王殿下,您率领大军北进,果真只是夺回故土而已么?”

女王的笑容一僵,深深看了李绩一眼,道:“若大将军为主帅,见此良机,不知大将军会做到哪一步为止?”

李绩沉思片刻,道:“我若未帅,只会将故土夺回为止,高句丽国中虽乱,但军队的战力还在,乱的是上层高官将领,高藏是个聪明人,乱都城而不乱天下的道理他应该懂,下面的军队,他定会刻意安抚,许以好处,所以高层将领会清洗一批人,但下面的将士却不会乱,女王殿下夺回故土,高句丽无话可说,若是不知足而继续北进,则会激起高句丽军队同仇敌忾之心,如此,反而会让高藏抓住机会,借此事立德立威,迅速将军心收拢,而女王殿下的北伐军队,则会得不偿失…”

女王神情渐渐失望,喃喃道:“我新罗历代君王皆以统一辽东半岛为毕生志向,如今这么好的机会近在眼前,本王难道只能拿回故土而已吗?”

李绩叹了口气道:“辽东半岛局势复杂,半岛上三国鼎立,互为牵制,若说统一,谈何容易,就算高句丽军队一触即溃,女王殿下难道没考虑百济会否参与其中?若是百济也派兵出手,女王殿下恐怕连夺回故土都是无比艰难了。”

女王愈发失望,垂头黯然不语。

许久之后,女王抬起头,期待地看着李绩:“若大唐的王师相助本王,不知胜算几何?”

李绩惊了一下,随即急忙摇头:“女王殿下,此事不合规矩,我大唐王师不可能参与辽东半岛之争,从名义上来说,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皆为大唐藩属,大唐身为宗主国,没有道理帮着其中一个藩属国去攻打另外两个藩属国,传出去会令大唐威望尽失,被天下万夫所指,从此大唐周边的所有藩属国会离德离心,从此不尊。”

女王不甘心地道:“高句丽从名义上来说是大唐的藩属,但天可汗陛下还是发起了东征之战,为何现在又不能了?”

李绩语气有些加重了:“那是因为高句丽失臣礼!藩属不臣,宗主国自当举兵伐之,可现在若出兵帮殿下无故攻伐邻国,性质就不一样了,师出有名,天下多助,师出无名,人心背离。这个道理难道殿下不懂么?”

女王垂头黯然一叹:“是本王失言,令大将军为难了。”

李绩沉默片刻,叹道:“殿下,非我不愿帮你,大唐与新罗向来为友邦,正是互为守望的关系,可是这一次,大唐实在不能出兵,出兵便乱了礼法,陛下也不可能答应的,还望殿下体谅。”

女王眼中闪过失落之色,随即脸色却飞快恢复如常,坦然笑道:“酒宴正酣,何故说些刀兵之事坏了气氛?来,二位上国公卿,且满饮此杯。”

三人饮尽,女王搁下酒盏,便待换个话题,谁知李素却忽然道:“其实大唐可以帮助新罗,不过不是出兵,而是另一种方式…”

女王和李绩一怔,接着女王脸上露出狂喜之色,李绩却勃然变色,重重一拍桌案,怒道:“子正你喝醉了吗?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李素嘿嘿一笑,举杯自饮,却不说话了。

女王急了,你这是吊老娘的胃口呀。

“李县公若有主意,不妨直言,若是合乎情理,又不会让大唐为难,何乐而不为?”说完女王扭头看了李绩一眼,眼中充满恳求。

新罗国的国力太弱了,辽东半岛三国的国力和军队战力如果排个名次的话,高句丽第一,百济第二,新罗第三,尤其是高句丽和百济还是盟国,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势,新罗才会成为大唐的铁杆粉丝,死死抱着大唐的大腿不肯松开。

高句丽和百济经常联合起来欺负新罗,很明显,新罗单打独斗的话必然打不过,这些年在两国的欺凌之下,新罗国在夹缝中生存,多喘口气都觉得艰难无比,而大唐远在中原,有时候鞭长莫及,新罗受了欺负也只能忍气吞声,这次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征讨檄文上便提了一句,大意是高句丽经常欺负新罗,侵占新罗国土云云,檄文传到新罗,女王感动得涕泪交加,只恨不得对李世民以身相许。

这样一个国度,确实是非常需要外力的帮助,尤其膀大腰圆的大唐的帮助。

李绩显然也明白新罗的艰难,见女王眼神恳切,李绩狠狠瞪了李素一眼,却也不说话了,大抵是默许了李素继续胡说八道。

见李绩神情松动,女王急忙扭头望着李素,道:“早知李县公是大唐的英杰,天可汗陛下无比倚重,今日还请李县公不吝赐教,本王万分感激。”

李素沉吟片刻,缓缓道:“殿下,大唐确实不可能出兵相助新罗的,原因刚才李大将军说过了,陛下不可能冒此天下大不韪,不过帮助的形式可以稍微变通一下,要帮助你们,不一定非要出兵不可…”

“敢问李县公之意是…”

“刚才我从营房一路步行而来,见贵军将士甲胄不整,大部分穿戴的不过是布衣,而且颜色制式不一,手执的兵器和盾牌大多也是木制,贵国大约是缺少生铁打造兵器吧?”

女王若有所悟,点头。

李素笑了:“打仗没有趁手的兵器可不行呀,铠甲,横刀,长戟,铁盾什么的…”

女王愈发急切地点头,她大概明白李素要说什么了,于是一双略见苍老的凤目紧紧盯着李素的脸。

一旁的李绩大概也明白了李素的意思,神情微动,若有所思。

李素接着笑道:“女王殿下,我们大唐呢,多少比新罗富裕一些,所以这些兵器,盾牌,甲胄倒是不缺,比如说,咱们今日所领的两万轻骑,基本都配置了这些东西,我们可以将这些东西借给你用,殿下用这些兵器甲胄,打造出一支精锐之师应该不难,有了这支精锐,殿下就算面对高句丽和百济的夹击也不怕了,不仅能重新夺回故土,而且多少还能占点便宜,往后就算高句丽和百济缓过气来,殿下有这支精锐在手,也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出意外的话,能保新罗至少十年的平安,殿下觉得如何?”

“太好了!”女王兴奋得击案而起,朝李素行了一礼:“有了这批兵器甲胄,本王有信心夺回故土,再狠狠打高句丽和百济一个措手不及!多谢李县公对新罗的帮助,李县公是我新罗的大恩人,我新罗对李县公的大恩永世铭记,不敢或忘。”

李绩坐在一旁皱着眉头,欲言又止。

李素老神在在地啜了一口酒,对李绩的脸色视而不见。

女王犹豫了一下,略见苍老的眼中浮出几许贪婪之色,望着李素轻声道:“既然李县公愿将兵器甲胄借予我新罗国,我见今日贵军两万轻骑,而战马…”

李素笑了:“女王陛下,知足者常乐呀,您有了我大唐的兵器甲胄还不够,居然打上我王师两万匹战马的主意,这个…我可真不能答应你了,否则回到长安陛下真会一刀把我剁了,不仅如此,我大唐借给您兵器和甲胄也不是没有条件的,虽然我大唐比贵国的国力强那么一点,毕竟地主家也没余粮呀,所以,这批兵器甲胄您得拿点什么东西来换…”

女王呆住:“拿…什么东西换?”

李素眨眨眼:“这个要看女王殿下的诚意,话不能由我说,不然太尴尬了,搞得咱们两国好像在做一笔无情无义的交易似的,天下人都知道,我大唐与新罗向来是情深意重,此爱绵绵无绝情…”

女王:“…”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冷不丁突然立出一座牌坊,有意思吗?

不过女王对李素的话确实没异议,这批兵器甲胄不是小数目,大唐自然不可能真的因为情深意重而白送,必然要付出代价的,而且女王清楚,这个代价恐怕的价值恐怕比这批兵器甲胄要高得多,所以女王确实需要时间来考虑,究竟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令两国皆大欢喜。

有了李素的提议,酒宴的气氛愈发融洽了,女王心情大好,对李素更是频频敬酒,看着李素的眼神分明变了许多,娇滴滴水汪汪的,若非李素的身份是大唐的县公,今晚李素必然难逃一劫。

酒宴散去,宾主尽欢。

李绩和李素向女王告辞,走出王帐后,李绩不满地瞪着李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