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掌柜此时也忘了跟伍大厨之间的恩怨,赞同地连连点头,道:“我吃了几十年的美食,每日才算是大开了眼界。”

一个老厨子颤抖着手,指着那大汤碗道:“姑娘,这豆腐一煮,都是沉入汤底的。你怎么能让它们都浮在汤面上呢?”

大家全都盯着林小竹,希望能从她的嘴里,知道这个秘诀。

林小竹轻轻地一笑,道:“抱歉,我不能说。”

其实这是一道淮扬菜,最讲究的就是刀功。没有刀功,便是知道做法,也是枉然。所以她刚才她做的时候,就没有避开大家。这道菜的做法,大家都看到眼里了。她是先用湿淀粉勾了芡,再放入豆腐丝,这样才能使豆腐丝均匀地分布在盛器中,似沉似浮地飘荡在其中。如果连这种脑筋都不肯动,只光顾着问别人,捡现成的,这样的厨子也没多大前途了。

“来,林姑娘,咱们外边谈。”余掌柜搓搓手,满脸的红光,跟刚进厨房时比起来,简直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他想来,连个豆腐都能做出如此品相、如此味道之人,想来那鸭子的做法,必然是精妙无比的。想要把伍大厨压下去,实在不是什么难事。现在还没谈价钱,他都准备把那道菜谱买下来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花几百两银子买菜谱,他就能赚出几千两来。这个账,他还是会算的。

第三部 美食之旅 第二百四十二章 烤鸭

领着林小竹出了厨房,余掌柜道:“林姑娘,我这酒楼有间静室,甚是僻静,您看咱们是不是去那里谈谈?还有您家的公子,要不要派人请他们一起过去?”

见得余掌柜这迫不及待的样子,林小竹便知道这道菜谱能卖出好价钱了,心里一稳,停住脚步道:“余掌柜,不要着急。您先上一盘伍大厨做的鸭子,待我尝过之后再说。”

“这…”余掌柜有些犹豫。照理说,这件事理当如此。他们的鸭子就是这么敞开来卖的,又不是什么秘密。林小竹刚才展示了那么高的厨艺,他们拿出最好的这道菜来招待一下林小竹,让她心里对这道菜有个数,也是理所应当的。但私心里他又不大愿意在事情谈成前让林小竹品尝。一旦林小竹觉得自己做出的鸭子要比伍大厨的味道要好,那她岂不会漫天要价?

林小竹看出了余掌柜的心思,笑道:“想来余掌柜之所以要买我这菜谱,就是期望能超过伍大厨。说实话,我这里有好几种鸭子的做法,都是新颖而味道好的。但也得让我尝过伍大厨做的鸭子之后,才知道哪一种比较适合卖给余掌柜。否则费了半天功夫,把炉子造好,做出来的鸭子不如余掌柜的意,那岂不是耽误时间?到时候我家公子的侍卫找到这里,公子说一声要走,余掌柜就是出再高的价钱,我也没办法把菜谱卖给余掌柜了。”

一听这话,余掌柜就吓得把自己那点小九九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赶紧笑道:“林姑娘说的甚有道理,我这就叫人上菜来给林姑娘尝尝。”

“如此,还是到大厅去吧。待我尝过鸭子,吃过饭后,再一起跟余掌柜到静室去谈。”

“好好好,林姑娘有请。”余掌柜对林小竹所说的话再也不敢有任何异议,吩咐了小二再上几道菜,又亲自领了林小竹到了大厅。

远远看到袁天野和沈子翼低着头在说话,而桌子上的饭菜根本没有动,林小竹很是意外,走到近前,问:“你们怎么不吃饭?”

“你回来了?”两人抬起头来,笑道,“想要等你出来一块吃。”

“等我干什么?”林小竹心里一暖,坐了下来,又招呼余掌柜,“余掌柜,要不要一块吃点?”

“不了不了,你们慢用。”余掌柜笑着对袁天野和沈子翼微微颔首,又转头看着林小竹,“林姑娘,等你吃完了饭,让小二领你们到静室去,我在那里等你们。”

“好。”林小竹点点头。

看着余掌柜离开,袁天野便夹起一筷子菜,放到林小竹碗里:“辛苦了。”沈子翼不甘示弱,也夹了一筷子过来。

本来就饿着,刚才还到厨房去做了一道菜给别人吃,林小竹可真是难受坏了,也不罗嗦,端起碗就开吃。吃了几口,把心里的饥火都压了下去,这才道:“你们怎么一点也不关心我这菜谱卖得怎么样了?”

“这还要问吗?就凭你的厨艺,一个小小乡下酒楼算什么?非把他们唬得一个个目瞪口呆不可。”袁天野道。

想起刚才厨房里的情景,林小竹就得意地一抬下巴:“那是,我林小竹出马,还有什么事办不成的?”

沈子翼见她那得意的模样,正要开句玩笑,却见得一位小二端了菜来,道:“这是我们临风居最有名的招牌菜——御厨烤鸭,三位客官请尝尝。”接着又放下几盘菜,这才离去。

林小竹一看,那盘鸭子皮色金黄,应该是用叉叉起来在明火上翻转烤制的,旁边既没配酱碟,上面也没浇卤汁,看来是在鸭腹中填入了香料和调料。她夹了一块放入嘴中,入口便是酥脆的口感,葱姜及豆豉、胡椒等调味料的味道,也都渗入到了鸭肉里,酥脆的鸭皮和咸香的鸭肉合在一起,吃起来满口留香,味道果然相当不错。

“这位伍大厨说他曾是御厨,倒也不是说大话。”袁天野吃了一块鸭子,点了点头。

“不过,这位伍大厨既然是御厨,就算不在皇宫里干了,又何必跑到这小地方来呢?凭他的手艺,在京城或其他大地方做事,赚的钱不是更多吗?”沈子翼道。

他这话正好被路过的小二听到了,小二知道这三位是余掌柜看重的客人,便笑着答道:“因为伍大厨祖籍就是咱们这杨林镇的,他的父母都还健在呢。不作御厨了,自然要回到老家来承欢膝下。”

林小竹恍然。想必这位伍大厨也是怕麻烦之人,回到家乡之后,没有自己开店,而是跑到这临风居来做大厨。大概做了一段时间又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心里不平衡,于是就越发的骄横了。想到这里,林小竹对他的做法很不以为然。照她看来,伍大厨完全可以自己开一个烤鸭专卖店,或是跟酒楼合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做一个每月只拿工钱的大厨。这样做他不舒服,东家也不高兴,何苦来哉。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林小竹对于自己因卖菜谱给余掌柜而损害了伍大厨的利益,一点也不内疚。照着伍大厨和酒楼的关系,就算没有她,他们的合作也不会长久。没准她的出现反倒让伍大厨早些醒悟过来,从来走上自己发展之路呢,这倒是杨林镇的平民大众的福音了。小老百姓跑到酒楼来消费一次,很难;但偶尔买只烤鸭回家打牙祭,倒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林小竹,我看这鸭子的味道已是极好的了,你能做得出比这更好的烤鸭吗?”沈子翼担忧地问。

林小竹看了袁天野一眼,见他似乎并不担心,不由得好奇地问:“公子就没有这样的担忧吗?”

袁天野望过来,微微一笑:“我见你脸上并没有丝毫忧虑的神色,必然是胸有成竹。所以,没什么好担忧的。”

“话虽如此。但我觉得,有些时候,把关心的话说出来,比不说要好。”沈子翼挑衅地看了袁天野一眼,开口道。

本来林小竹觉得自己不说话袁天野便已明白她了,这就叫做懂你,这就叫做默契,这种感觉,非常好;可一听沈子翼这话,却又觉得很有道理。两个人相处,哪怕是明明知道对方是什么状态,问一问、聊一聊,关心关心,比起虽然默契却一句话不说,更很让人感觉温暖。

见沈子翼说完那句话,很期盼地看着她,一副很渴望得到她的认同的样子,林小竹冲着他微微一笑,道:“吴镇是北燕到南海国的必经之路,那刘记的烤鸭你们都吃过吧?你们觉得那里的鸭子跟这伍大厨的比起来,哪个更加好吃?”

虽然没在语言上得到林小竹的认同,但她这一笑,极大地鼓舞了沈子翼。他想了想,道:“刘记的烤鸭,咸中带甜,隐隐有鲜苇和松针的香味,极为独特,但鸭肉却没有这么入味,也没有这么香酥。这两种鸭子比起来,各有特色,倒分不清孰优孰劣。”

林小竹点点头:“说得极对。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你们吃出来没有?”

“缺点?”沈子翼皱起了眉头。

袁天野却道:“缺点就是肉质不够嫩。”

沈子翼今日也不知受了什么刺激,一味地跟袁天野过不去,反驳道:“但它是烤制的啊?烤制的吃食,你又想让它香酥,又想让它肉嫩多汁,怕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很难办到吧?”见林小竹没作声,只夹了一块鸭子进嘴里,他好奇地问,“难道你真能做出既香酥又肉嫩的鸭子来?”

“试试吧。”林小竹眨巴一下眼睛。

袁天野嘴角翘了翘,露出一抹笑容,也伸出筷子,夹了一块鸭肉慢慢吃了起来。

沈子翼看看林小竹,又看看袁天野,也夹起鸭肉放进了嘴里。

三人吃完饭,便让小二带到了酒楼的静室,果然见余掌柜在那里,除此之外,还有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人。见三人进来,余掌柜忙介绍道:“这是我的东家,姓赵。”

几人寒喧一阵,分别落了座,赵老板便直入正题:“林姑娘刚才尝过伍大厨做的烤鸭,感觉味道如何?”

“不错,不愧是御厨做出来的烤鸭。”林小竹道。

赵老板没想到她会夸奖伍大厨的厨艺,而不是挑这鸭子的不好之处,有些诧异地看了她一眼,又问:“那姑娘能否做出比这更好吃的鸭子来?”

“我说好,不算好;赵老板和余掌柜说好才算好。”林小竹笑道,“这样吧,你们找一个地方,然后派两个泥水匠给我,我要砌炉子。然后我列一个清单,明日一早你们把我要的食材派人送过来。等我把鸭子做出来,你们尝了之后,咱们再谈别的。”

“好,就这么办。”赵老板对林小竹爽快的态度极满意,道:“我有座小院在小镇的西边,还算清幽干净,你们三位就住在那里,炉子也砌在那边的小厨房。一会儿我让人把三位送过去,生活上有什么缺的,你们尽管吩咐下人添了便是。”

林小竹没有马上应话,而是把目光转向了袁天野和沈子翼。袁天野还说要去行医的,现在有地方吃住,他应该不用去行医了吧?

第三部 美食之旅 第二百四十三章 铃医袁天野(上)

袁天野见她望过来,微点了点头。沈子翼也没有不同意见

林小竹见状,转头对赵老板道:“如此就多谢赵老板了。”

“马车就在下面,我现在就送三位过去吧。”赵老板站了起来。

三人跟余掌柜告辞,跟着赵老板一起出了酒楼,看到门口不远处果然停了两辆马车。赵老板让三人上了前面那一辆,自己单独坐了一辆,一齐往小镇西边驶去。

这镇子本来就不大,马车只走了一会儿,便在一个小院门口停了下来。这是一座两进的小院,看上去久没人住,有些荒芜。大概是得了赵老板的吩咐,此时正有两三个下人在那里收拾。

“这院子,一共两进,每一进有六间屋子。三位看看,想要怎么住?我好叫下人收拾出房间来。”赵老板道。跟林小竹几人打交道,不过是一桩还未谈成的买卖。他自然不会尽心尽意地去招待。只不过是让人收拾出三间屋子,再一天做两顿饭罢了。

袁天野指着第二进的三间并排的屋子道:“就这三间吧。

沈子翼看着林小竹,目光里隐含着深意,道:“你看呢?”

如果照他们跟余掌柜所说的关系,林小竹原是他们两位公子的婢女,袁天野这样安排是对的。婢女嘛,总要近身伺候公子,不要说住在旁边的屋子里,便是住在同一间屋子的外间,也是应当应份的。

但现在林小竹已赎了身,她又是玉牌执有者。比起他和袁天野来,地位只高不低。那么像这样的身份,再安排她跟他们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就已经不妥当了。这事要传扬出去,就要影响林小竹的清誉的。

林小竹见到沈子翼的目光,颇有些不解。不过一会儿她便想明白了。但同时她也明白袁天野的意思——他只是不放心她跟他们分开住。毕竟这三人中,只有袁天野武功最高。要是分开了,她这里他完全顾不到,晚上发生点什么事那就糟糕了。

“就这三间吧。”她点点头同意了袁天野的意见。人生地不熟的,还是安全最为重要。至于闺誉那东西,人家余玉千里追郎,为了提升身份地位都不在乎了她怕什么?

“赵二家的,你带人把这三间房间收拾出来。”赵老板对一个下人吩咐道,又转头道,“那么二位公子稍微在此等一会儿,等他们收拾好房间,就可以休息了。林姑娘跟我到厨房去看看告诉匠人们应该如何砌炉子,再来休息如何?”

“好,赵老板请。”林小竹道。

“我们也一起过去吧。”袁天野不放心林小竹一个人离开。

赵老板自然不会反对,带着三人到了一间小厨房,那里已有五个男人在等着了,砖头,泥土都已准备妥当。

“小安。”赵老板招了招手。

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走了过来。

赵老板对林小竹道:“这是我家的家生子叫做小安,他老子、娘都是我家厨上的,他也学得了三分手艺,人也算灵巧。往后几日就请林姑娘多多教导了。”

林小竹便明白这应该就是赵家选来学习做鸭子的人了,笑着冲小安点了点头。那小安见林小竹竟然是一个比自己还要小的漂亮小姑娘,愣了一愣,随即红了脸。

见这边都安排妥当,赵老板就告辞离开了。林小竹开始指挥四个泥瓦匠砌炉子。

虽然远古时候的人类在最初,是用烤制的方法得到熟食,即是用铁叉、木叉把食物叉起来,放到明火上去烤,靠转动叉子来使食物均匀受热。但到了后期,中原人最常用的烹饪手法还是煮和蒸,而不是烤。比如同样以麦子为粮食,中国的北方人,所吃的馒头、包子、面条,不是蒸就是煮;而西方人吃的面包,用的方法则是烤。

正因如此,天天吃面包的西方人,却发现这样烤面包,不光容易烤糊烤硬,面包还会有烟味。于是他们就发明了炉子,即用石头或砖头砌炉子,在里面生火,先把炉子本身烤热,使炉壁吸收大量热量。然后再放进食物,靠炉壁散发的热量,把食物烤熟。这样可使食物受热的温度不高而均匀、长久。

而焖炉烤鸭正是源于这样的原理,它的特点是“鸭子不见明火”,即将秫秸等燃料放入炉内,点燃后将烤炉内壁烧热到一定温度后将火熄灭,然后将鸭子放入烤炉内,关闭炉门,全凭炉壁的热力将鸭子烘烤而熟。中间不打开炉门,不转动鸭身,一次放入一次出炉。用焖炉烤出来的鸭子,外皮油酥,肉鲜嫩,肥而不腻,并出肉多,不失水分。在林小竹以前呆的那个“前世”,最有名的焖炉烤鸭,就数北京便宜坊的鸭了。它在老北京,可是与全聚德的挂炉烤鸭齐名,一个肉嫩,一个皮脆,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挂炉烤鸭这项绝技,林小竹自然要留在自己手里,成为自己以后安身立命的倚仗之一。今天她打算要卖的,则是焖炉烤鸭。

当下她指挥着那几名泥瓦匠把炉子砌起来。这种地炉,炉身是砖砌成,大小约一立方米。所以不一会儿便砌好了。

“这炉子要放一夜,等明日干了才能使用。”林小竹转头对小安道。

“是,林姑娘。”小安面对林小竹时开始还有些不自然,可后来发现她指挥大家做事,有条有理,指令明确,态度虽然温和却不容置疑,比起赵家的小姐还要有上位者的气质,由不得人不心生敬意。他便自然而然地把她放到了师父的位置上,再不会把她当成一个普通的小姑娘。

从厨房里出来,袁天野道:“你这砌炉子,是准备把鸭子放到里面去烤的吧?”

“那是自然。”林小竹点点头。

“那你现在把砌炉子的方法都说了,还有什么秘诀可言?赵家人现在根本不用买你的做法,直接把鸭子往里一放不就成了?”沈子翼也是一脸的不解。

林小竹笑了笑:“如果咱们这里没有逸王爷,那么这个炉子自然得咱们三人动手去砌,在赵家没有交银子之前,厨房门都不能让人进。但现在,咱们有逸王爷啊,有这么大个倚仗,那怕什么?他赵家要敢耍赖,逸王爷自然有一千种让他悔不当初的做法。”转过头去问袁天野,“对吧?王爷。”

袁天野用手敲了一下林小竹的脑袋:“没有我跟着,你还不照样把人家刘家父子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想起林小竹在刘家的所作所为,沈子翼禁不住笑出声来。

袁天野看看天色:“现在时日尚早,咱们去镇上转转,看看能不能找些病人赚些银子吧。”

沈子翼也道:“是啊,去转转吧。我想来想去,我别的本事没有。如果这镇上有卖字画的地方,我画几幅画,写上几张字,想必还是能赚些钱的。”

现在虽然不愁吃住,解决了大问题,但两个男人不甘愿靠她活命,想要靠自己的本事赚钱,林小竹是极赞同这态度的。当下跟赵家的下人说了一声,三人安步当车,朝镇上走去。

从赵家小院出来的时候,袁天野手里便拿了一根竹竿。待得出了巷子,他便从怀里拿出一张纸,挑在了竹竿上。然后又从怀里摸出个铜铃,摇了起来。

林小竹大奇,抬头一看,只见那张纸上写着“专治疑难杂症”,不由得笑了起来,道:“你哪来的这些东西?”

“自然是刚才你忙着的时候,找赵家下人要的。”袁天野一本正经,一面摇着铜铃,一面大声吆喝起来,“专治疑难杂症。”

见袁天野丝毫没有张不开嘴,不好意思的样子,林小竹和沈子翼大为佩服,问:“你以前做过这行当?”

袁天野点点头:“以前小时候跟师父学医,就曾这样一起上街找医患练手。”

“那也不容易。”林小竹叹道。小时候跟着大人,凡事不用自己操心,做这种事自然不会难为情。但现在长大了,又位高权重,他还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是让人佩服的了。

这么一路吆喝,治病的没有上门,倒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人。这实在是因为袁天野和沈子翼相貌太过出色,再加上衣着不凡,气质高华,一看就知道是出身大家的贵公子。林小竹虽然穿的是青衣布裙,气质容貌也同样出色。这三人往街上一走,便引来了无数的目光,更不用说袁天野还这么一路吆喝了。

“那个,咱们回去吧。”沈子翼觉得这样被人评头论足,指指点点,大为不爽。想他堂堂南海国五皇子,出门在外不是坐轿就是乘车,走在路上众人也是跪地磕首,不敢抬头偷窥的。想不到现在却被人当猴子一样围观,实在让他受不了。

袁天野不理他,继续面色如常地大喊:“专治疑难杂症。”

转了一条街了,仍然没有人来看病。倒是看热闹的人,越积越多,正当林小竹都觉得不必这么被人当猴看,想要劝袁天野回去的时候,却有人急急从前面的一个大宅院里跑了出来,喊道:“摇铃的,可是大夫?我家有病人,快快随我来。”

第三部 美食之旅 第二百四十四章 铃医袁天野(下)

一听,俱都大喜,连忙走上前去。

“你们三人,哪位是大夫?”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打量了三人一眼,脸上的喜色顿时落了下来。

这也难怪。面前的这两位男子,都不过十八、九岁年纪,实在是太过年轻了。中医这一行,全靠主观诊断,讲究的是经验丰富,没有十年的浸淫,根本看不准病,更勿用说开药方了。更何况这两位男子,身上的衣料一看就不是凡品,气质更是惯于位居人上的,旁边还带着个丫环,这哪里像是游方大夫?分明是出来游玩的贵介公子。

“我就是大夫。”袁天野见老头打量他,肃然道,“老人家不必多疑,我虽年轻,行医却已十余载,治愈的病人无数。救人如救火,还请老人家带路吧。”

这小镇实在是太小了,也就一个药堂,堂里住着一位大夫带着一个徒弟。此时家中已有人快马去请那位大夫了,却不知那位大夫是否正在诊治病人,现在哪里。而大老爷病情紧急,一刻也耽误不得。所以老头儿虽然不大相信袁天野的话,却也没办法,一面对旁边的人道:“快进去跟二老爷说,我请了一位大夫给大老爷看病。”一面把袁天野让进了门,“请跟我来。”

大家往里走,过了两道拱门,就有一位中年人迎了出来。他看了袁天野手里的幡子一眼,又往后看了看,满脸的焦急:“阿忠,大夫在哪儿?”

“二老爷,这位便是大夫。”老头儿指善袁天野道。

“你?”中年人打量了袁天野一眼,极为失望却又没法,对袁天野拱了拱手道,“有劳大夫了。”

沈子翼一见他们这种态度,满脸的不高兴起来,沉着脸道:“你们可知道面前这位是谁?他可是…”

“翼公子!”袁天野打断了他的话,对他摇了摇头转头对中年人道“病人在哪儿?”

中年人狐疑的看了沈子翼一眼,又看了一眼袁天野,皱起了眉头,转身往里走道:“跟我来吧。”

林小竹扯扯沈子翼的袖子,示意他稍安勿躁。以已度人,请大夫自然要请自己熟悉的信得过的大夫。庸医害人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这家人不相信袁天野,也是很正常的事。他们能让袁天野看病就足够了。到时自然事实胜于雄辩,完全没必要这个时候跟人争执。

沈子翼只不过是觉得堂堂一国王爷国医神手,被一个无权无势的小老百姓轻视和怀疑,一时气愤不过而已。不过看袁天野自己都不在意,林小竹又阻止,他只得闭上了嘴巴,绷着脸跟着走了进去。

几人急急往里走。此时内院的女眷丫头早已得了吩咐,避开了去一路通行无阻,到了内院正房。中年人道:“得病的是我大哥。刚才吃了饭他便忽然晕倒在地上,人事不知,大夫请帮忙瞧瞧。”说完带着袁天野到了床边,掀起了帐子。

病人大概五十多岁年纪,体胖脸圆,此时正躺在床上,不知是死是活。嘴唇肿胀,微张着嘴,口水正缓缓从嘴角流出来。

袁天野走上前去,凑近听了听气息,听得这病人呼吸缓慢,还不太规则;伸出手去拿了一会儿脉,发现他脉象无力,诊脉时,病人的手有轻微的抽动。

他转脸道:“把他的嘴撬开,我看看舌象。”

旁边赶紧过来一个下人,伸出手想把病的嘴掰开,却发现他牙关很紧,用了大力气,只掰开一条缝。

袁天野点点头,正要说话,却听得外面有脚步声急急走了进来,一人还喊道:“二老爷,我把周大夫请来了。”

二老爷大喜,也顾不得听袁天野说什么,连忙迎出门去,然后搀扶着一位白胡子老人走了进来,道:“周大夫,您快给我大哥看看,吃了饭只喝了一杯茶,他就倒地晕迷不醒了。

好不容易找到个病人,却不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林小竹十分不快。这家人,明显信不过袁天野。现在这位老大夫一来,他们三人就只有被赶出门的下场了。

她凑近袁天野,轻声问:“怎么办?”

袁天野却不愠不怒,摆摆手道:“只要能治好病人,谁治都一样。”说完还拉了林小竹和沈子翼一把,让到了一旁。

林小竹看了袁天野的侧脸一眼,有些羞愧的低下了头。她光顾着想要赚诊金和跟人一争长短,却忘了医者父母心这句话,惭愧惭愧。

周大夫上前,看了看病人,又把了把脉,也跟袁天野一样,让人掰开病人的嘴想要看舌像,仍是不获。

“周大夫,我大哥这是怎么了?”二老爷见周大夫看完了,在那里兀自沉吟,焦急地问。

周大夫抚了抚胡子,皱着眉头道:“脉象无力,口噤不开,依老夫看,此为中风实证。”

“中风?怎么会中风?”二老爷大吃一惊。而房间里的屏风后,也是钗环之声乱响,一阵骚动。显然是有女眷避于屏风之后。

“我给你开几剂药,先吃着调理看看吧。”周大夫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袁天野本在旁边默不作严的,此时一听此话,眉头紧皱,上前一步拱拱手道:“老先生,此人明明是中毒,怎可能是中风?”

“中毒?”屋子的人听得这话,顿时脸色骤变。

周大夫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打量了袁天野一眼,看到他手里拿着的幡子,脸色一沉,问二老爷道:“这位是谁?”

二老爷忙解释:“刚才生怕周大夫出诊去了,一时找不到,正巧在门口遇上这位铃医,情急之下便请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