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上一章:第 10 章
  •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下一章:第 12 章

060:陈家瞧上的未来儿媳

姓刘和姓陈的咋成一家人?

不同姓,可以结姻亲嘛。陈大嫂睁着眼睛说瞎话,粮站的人也睁只眼闭着眼,把李凤梅家的公粮验收完毕,没有缺斤短两,不过给评了个“二等”。

就这样李凤梅都很高兴了。

“嫂子,您这一开口,少了多少麻烦!”

陈大嫂仗着的当然是公公陈旺达的面子,交公粮要让粮站的人沾点利益,谁不心知肚明?陈旺达再厉害,也不可能让七井村的人都不受粮站折腾。但因为陈旺达说话硬气,七井村的人是受折腾最少的,100斤稻谷咋说也能称出80斤,换了其他村子来交公粮,先不说给你评定成几等粮,家里称好的100斤稻谷,到粮站能有70斤就算好了。

夏晓兰能说啥?

再过30年,农村这些弯弯道道的事儿都不可能杜绝,也不止是农村,水至清则无鱼,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有类似的‘潜规则’。

夏晓兰也是‘潜规则’的受益者。

她是有道德观的,60分以上没问题,要让她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显然不现实。

陈大嫂交了粮暂时不回去,她家几个男人这几天都要在粮站帮忙,夏晓兰和舅妈就先走了。半路上李凤梅就憋不住,言语毫不隐晦的提醒夏晓兰:

“舅妈说句话你别见外,陈庆是个好孩子,但你有机会考大学,处对象的事先放到一边,等高考完了再说行不?”

夏晓兰哭笑不得:

“舅妈,我真的没和陈庆哥处对象,您咋会这样想?”

“陈庆他妈对你这态度,都把你当未来儿媳妇看了…旺达叔有那个面子,陈家的人情却也不是随手就卖的。”

反正这种‘亲近’,七井村姓陈的都轮不过来,哪能轮到姓刘的。

李凤梅心里有杆秤,陈庆对晓兰啥态度,陈家人啥态度,李凤梅都看在眼里呢。

得,被舅妈一分析,夏晓兰不信也得信。

夏老太骂她是小破鞋,说没有谁家长辈会同意夏晓兰进门,一脱离夏家,夏晓兰的桃花处处开。周诚那儿不说吧,夏晓兰发现自己都两次被“见家长”——现在这年代,明明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候啊,又不是后世国家鼓励职业女性回家生二胎的操蛋社会,她凭啥不能有自己的事业了?

要想有事业,就要和人接触,别管男人女人,夏晓兰都一视同仁。

她这张脸的确是个敲门砖,有时会给她带来很大的便利,不可避免的,也会带来类似的误会。

多说几句话就是要处对象了?

幸好陈伯娘和朱放妈还不一样,看样子是喜欢她的…喜欢她啥呢?长辈肯定不是喜欢她长得好看,陈伯娘的心理夏晓兰也能猜到,喜欢她能吃苦,喜欢她有机会考上大学?

夏晓兰不会因此而不舒服。

长得好看不一定能保持一辈子,‘本事’却永远都是她的。

不过夏晓兰对陈庆没啥感觉,为了避免陈家和陈庆本人误会,她以后还得注意保持点距离。

“舅妈,我现在没心思处对象,我把陈庆当邻居大哥看待,不过陈爷爷帮了我和我妈大忙,还陈家人情是应该的,补习英语的事我答应陈伯娘了就会去做。我心里没别的想法,也不想让人陈家人误会,你说我该咋办?”

当邻居大哥?

李凤梅听懂了。

这就是和后世好人卡一样,陈庆样样都好,但夏晓兰对他没有男女间的感觉。

“那就别让陈家把话说明白…”

陈家要是提了陈庆和夏晓兰的事,夏晓兰一口拒绝了,陈家再大度都会有想法吧?就像晓兰说的,她们母女俩,包括自己家,都欠着陈旺达人情。陈庆又是个好孩子,家里条件好,个人也挺优秀,陈家要是被拒绝,肯定会想陈庆哪里配不上你夏晓兰?

得罪人啊,肯定会起嫌隙。

和谁家起嫌隙,也不能和陈家有嫌隙,今天交公粮的事就看出来了,和陈家关系亲疏远近,直接关系到日常过日子!

李凤梅想了半天,呵呵笑:

“那除非你自己找个对象,赶在陈家开口前。”

夏晓兰一头黑线,她去哪里变个对象出来?

周诚?

夏晓兰忽然想到了这人的名字。

除了知道周诚是京城人,今年20岁,其他底细夏晓兰全然不知。周诚走了半个多月,并没有啥动静,夏晓兰想,也不怪别人会看脸喜欢她,她不也是看周诚长得俊,心里才留着印象?

“反正我没考上大学前,不打算处对象。”

李凤梅点点头,“行行行,舅妈心里有数,这事儿我想想办法。”

平时在村里闲聊时把这意思给带出来呗,还能咋办。晓兰要真考上大学,李凤梅还担心她找不到好的对象么!

现在不喜欢陈庆,日久生情了呢?

年轻闺女的心思变化快,李凤梅自己都是过来人。

京城。

跑了一趟沪市,赚了大笔钱,康伟在一群小伙伴里也有点抖起来了。

康伟家条件不是不好。

不过他爸早年牺牲了,爷爷又早从原来的位置上退下来,现在康家比较厉害的是康伟的二叔。叔叔疼侄子毕竟是隔了一层,二叔还有自己的儿女要拉扯,哪能事事都照顾着康伟。

给康伟安排了个工作,不好不坏,先干着呗。

幸好康伟自己争气,用别人的话来说这孩子晓得烧热灶,大院里那么多人,康伟从小就服周诚,就喜欢跟在周诚屁股后面跑。周家就是热灶,周诚从小就是孩子王,别说比他年纪小的全得叫哥,小时候连比他大几岁的都要低头认哥。

现在大家都大了,有些人要脸皮,也得客客气气叫声“周诚”。

周家正是显赫的时候,周诚和小可怜康伟不同,他的前途早就有规划好了。前段时间周诚身上背了个违纪处罚,没声没响的就从部队回来了…别人还以为周诚是被赶出部队了,却不知道周诚是自己没想明白。

事情他没错,违纪处罚他背的心不甘情不愿,干脆打了休假报告,就赖在家里了。

康伟好歹也是从小玩到大的,康伟亲爹就是死在前线,康奶奶死活不同意康伟再参军。

念书吧,康伟也没那脑子。

高不成低不就,工作挺一般,现在还看不出不好,再过几年大家的差距都出来了。

康伟自己也挺消极,求到周诚头上,周诚才带他跑了一趟沪市。

这一趟,两个人赚到的钱,让康伟的腰包充实。别人笑话他拍马屁也好,炒热灶也罢,康伟自己心里有数,诚子哥是真的照顾他——得了周诚的好,康伟就得替周诚考虑。

周诚之前说只跑一趟的,现在要筹划第二趟。

康伟心惊胆颤,就怕周家人找他算账。

诚子哥是有大前途的啊,这种活儿赚钱是没得说,可哪有诚子哥的前途重要?

061:其实她有靠山了

康伟在家呆着,屁股下像洒了一大把钉子。

挨不住了,他就跑去找周诚。

周家他是经常去的,周家人对康伟也不陌生,不过康伟有点怕周诚父亲。刻意挑了中午过去,这个时间点,周叔不可能在家的。

康伟到的时候,周诚在房间里摆弄一堆小玩意儿。

“诚子哥,干嘛呢?”

周诚把东西收到袋子里,“你嫂子独来独往的,我给她弄点防身的。”

这些东西可不好弄,根本没有开发民用版。周诚也花了大工夫才弄到手,要不是为了等着拿货,他早就跑安庆县去了,不可能在家呆两周。

康伟贼眉鼠眼的关上门。

“诚子哥,你还要去安庆?”

“嫌我烦?觉得自己这条路跑顺了要单干?行,我自己找辆车,我们各载各的货,我之前说的话还是算,从前那条路归你,我去找新的门道。”

周诚这样一说,都快把康伟欺负哭了。

周诚的路子多赚钱,康伟比任何人都清楚。就算亲兄弟,也不见得能把赚钱的门路分给他,这里面的利润海了去。周诚不是没同姓兄弟,亲兄弟没有,还没有堂兄弟和表兄弟吗?周诚拉扯他,是因为同情他。

“当兄弟的说错话了,我给哥赔礼道歉,千万别不带我玩…诚子哥你要和我一起跑,我千恩万谢!”

“得,我知道你意思。”

周诚不否认自己对夏晓兰的一见钟情。

男人追求女人,总要多创造见面的机会。拖着时间不回去会影响自己前途,周诚自己也明白,之前他那个违纪处罚部队已经有了新的说法。并不是全靠周家,上面有大领导很喜欢周诚,愿意过问他的事。

但他第一次喜欢人,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周诚也不愿意控制。

“我最多再跑两次,不会耽误正事儿。”

周诚也算给了康伟说法。

他不是要向谁解释的性格,但康伟是知情者,周诚看他心理压力大才说的。

按周诚的想法,一个男人有没有前途,不一定得是在部队或者走仕途。不过家里面对他寄以厚望,周诚十几岁被送去当兵,那身军装也不是他随便赌气就能丢下的。

趁着有时间,多陪陪他未来媳妇儿呗。

周诚收拾东西,让康伟也做好准备,明天就出发。

康伟一边欢喜一边提心吊胆。

欢喜的是他又能跟着周诚吃肉,提心吊胆周家知道后拿周诚没办法,只能剥了他康伟的皮。

周家门槛高啊,会同意夏晓兰吗?

康伟一琢磨这事儿,可能性真的太小。不说联姻吧,周家人对周诚的另一半肯定有要求,夏晓兰的条件不管咋看,都不符合周家选媳妇的标准。自己家这情况还差不多,反正他爸死了,爷爷奶奶都扛不住他闹腾,他妈可能会反对,康伟也有信心能摆平。

打住打住,想啥呢,长得再漂亮也不能想,那是未来嫂子。

康伟也挺搞笑,自己一边觉得周家不为接受夏晓兰,一边其实也被周诚给洗脑了——反正周诚想干的事儿,哪件都成了,康伟对他就是盲目的信任。

周诚把带给夏晓兰的东西塞床底下,“我让你查的事,有眉目了吗?”

周诚让康伟查夏子毓。

“豫南省安庆县的大学生,夏子毓嘛,是在京城上大学,京城师范学院。”

康伟撇撇嘴,还以为考上京大了呢!

都快把夏子毓吹上天,康伟不以为然。他是不想去上大学,真的想读书,也不可能给他安排个京城师范学院。咋说都是烈士的遗腹子,康家就算再不行,康伟也该享受点优待。

“夏子毓那个对象也在京城师范学院…咱俩还都认识,是王建华。”

建华、建国之类的名字太普遍,王更是大姓。王健华这名字一开始根本没有引起康伟的重视,不过他要去查夏子毓嘛,自然要顺便查一查传说中夏晓兰大白天脱光了勾引的未来姐夫。

一查就有意思了,居然是他认识的王建华,世界真是小。

周家、康家和王家,早年都是差不多的。现在周家最好,康家要差点,王家早多少年就被踢出了圈子。王建华要比他们大一点,大家小时候也玩不到一块去,王家不行后,康伟听说王建华也下放了。没有过多关注,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得到王建华的消息。

“王建华?”

自从王家出事后就没见过,周诚都快忘记王建华长啥样了。

反正是没他长得帅的。

周诚瞬间就不太在乎了。

记忆中王建华挺傲气的,看人时眼睛长在头顶,在乡下折腾了几年,有没有改变一点?

周诚很自信,把自己和王建华摆在一起,晓兰肯定是选他。

“能查到这两人就行,先不用管他们。”

谁欺负过他媳妇儿,周诚不会忘,但这两人要咋收拾,周诚要留着问夏晓兰的意见。夏子毓和张二赖还不一样,张二赖那是臭流氓,夏子毓是晓兰的堂姐,周诚就是觉得中间不太对劲,夏子毓具体干了啥并不清楚。

那就留着慢慢查,一个都别想跑,

夏晓兰不知道她是有靠山的了。

就算知道,她也不会真的依赖周诚。靠山山倒,靠人人跑,谁能靠一辈子?还是自己才靠得住。

交完公粮,农民们也不是真的能歇了。再过几天就要播种小麦和油菜,土地要平整,李凤梅要忙的活儿还多呢,她又不同意夏晓兰帮忙,说夏晓兰的手是拿笔的,不是拿锄头翻地的。

“就是你的生意,全靠你和你妈两个人,能忙得过来不?”

李凤梅不仅不让夏晓兰帮忙,她还担心夏晓兰的生意呢。现在是刘芬去商都送货,夏晓兰白天到处收货,晚上才复习。刘芬不送货的时候,就刘芬去收货,夏晓兰一整天都可以在家看书,最辛苦的人其实是刘芬才对。

夏晓兰知道此时农用机械的应用率是极低的,小麦和油菜播种前都要翻一遍田,有人靠锄头,有人靠牛拉犁耕田。刘家没有牛,李凤梅还要请别人帮忙犁田。人家的牛养来不是白用,平时要搭多少工夫去喂?犁一亩田多少钱都是有价的,这钱在舍不得也要出。

家里缺了一个壮劳力,农活都要落到李凤梅身上。本来刘芬也是干农活的好手,加上刘芬和夏晓兰的田暂时没分下来,刘芬可以帮忙…但刘芬现在每天比干农活还忙,李凤梅咋会叫小姑子下田?

刘芬和夏晓兰不是在家里吃白饭的,夏晓兰明里暗里都在日常生活里搭钱,母女俩其实就是在刘家有个栖身之所,并不是要靠李凤梅夫妻养活。

夏晓兰担心舅妈手里没钱,先前舅舅刘勇给了她50元做本钱,家里的黄鳝没积压那么多货,夏晓兰就把钱拿出来还掉。

借的时候是50元,还的时候她准备了10张大团结。

“你干啥?!快收回去!这钱你舅说过,那是给你的零花钱,你要这样,我要生气了!”

李凤梅死活不要。

50元是不少,可也不多啊。别说是50块,就算是5000块,刘勇这个当舅舅的能拿出来,李凤梅就不可能再收回去。夫妻是一体的,刘勇做的决定,李凤梅肯定没意见。

真要有5000块给,李凤梅会心疼,那也不是当着夏晓兰心疼。

舅妈不收钱,夏晓兰想了想自己就笑:

“您不要也行,过段时间我要做别的生意,这钱就相当于舅舅入股了。”

062:准备去羊城

夏晓兰要做别的生意。

李凤梅想,这丫头也太能折腾。

“等黄鳝不能卖了,还有油渣,你还做啥生意,安安心心在家复习,明年考大学才是头等大事。”

油渣生意没有黄鳝赚钱,可胜在稳当。每天几百斤油渣拉倒乡下的集市可以轻松卖掉,赚的是辛苦钱,可在土里刨食的农民,特别是如刘芬般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最不怕的就是辛苦。

再辛苦,每个月能赚几百块,比工人拿的都要多,李凤梅都觉得这门生意简直太好了!

月入几百元在83年是啥概念?

以李凤梅的见识来说,她也没见过比这更多的收入。哪怕是她男人刘勇说自己在外赚到钱,大部分的钱都压在了‘生意’上,拿回家的钱一个月也没有几百块。

这份收入供夏晓兰读书没问题,刘芬要是坚持不下去,不还有刘勇和她李凤梅么。

夏晓兰想了想,也没瞒着:

“舅妈,我肯定会合理安排自己时间,其实我自己复习真的挺好,真要在教室里和别人一块儿读书,我这心反而静不下来…卖油渣的生意,我想交给我妈,也不想她能赚多少钱,就是有个事儿干。我现在想搞的新生意是卖衣服。”

夏晓兰把自己在商都农贸市场的见闻说了遍。

她最近在商都跑来跑去,自然也打听到了更多有用的信息。该进啥样的衣服,卖哪种价位,在哪里摆摊,夏晓兰也有了计划。她迫切想要在80年代出人头地,也想要证明自己。考大学并不是首要目的,这种证明她上辈子就做到了。上辈子虽然也奋斗到了很高的职位,终究是给别人打工,夏晓兰想自己当话事人!

夏晓兰说的头头是道,李凤梅听得发愣。

这些东西,又有几个农村丫头知道?那一撞,真是有后福,夏晓兰真的是开窍了。

夏晓兰特别有主见,李凤梅担心管太多起到反效果,只能和她约法三章:

“如果在学校里的考试成绩退步,就啥生意都不能再做!”

夏晓兰自然是欣然同意。

入股的事儿李凤梅不想占便宜:“50块钱能进几件衣服?别提入股的话,你舅还能赚几个钱,当长辈的能让你吃亏?”

倒卖鸡蛋,几十块钱肯定能顶大用。

倒卖服装么,县里的成衣多贵?李凤梅觉得肯定连两件衣服都买不到,谈啥入股啊。

服装这行是有暴利的,别说80年代,再往后推三十年,服装的出厂价、批发价到终端零售价,都差了好几倍。夏晓兰也没真的要把李凤梅说服,只想着等赚到钱,咋说也要把这部分利润分给舅舅家。

她要的是李凤梅的支持,家里就四个人,涛涛太小没有投票权,她和李凤梅对上刘芬是21,刘芬一张嘴连李凤梅都说不过,几句话就被绕晕了。

夏晓兰就琢磨着要去羊城一趟。

刘芬和李凤梅担心的不得了,“商都也有批发市场,在商都拿货,来安庆卖不行?”

夏晓兰摇头:“商都的款式一点都不新颖,别的摊贩也在商都批发市场拿货,同样的东西不会有竞争力。既然要卖,就要卖独一无二的东西,不是让顾客挑我的货,而是我挑顾客。”

就像她在农贸市场看见的那个服装摊,卖的也不算便宜,可样式吸引不了女顾客,货挤压在手里算啥?她的本钱还不算丰厚,去羊城拿货一次性也带不了多少件,如果款式新颖好看,每卖出去一件就是钱!货足够好,她才有资格挑剔顾客,有人嫌太贵?你不买,自然有其他人买。

现在人们手里都缺钱,同样也缺物资。

好看的衣服,才能把钱从顾客兜里掏出来!

李凤梅和刘芬不懂,她们就知道一个大闺女自己出门不妥当。眼下就看出了人丁不兴旺的弊端,刘家是外来户,没啥亲戚能帮忙,刘芬要给省城送黄鳝、拉油渣回来卖,李凤梅要兼顾田地和家里的活计,还得照顾涛涛。

家里真是分不出人手和夏晓兰一起去羊城。

请谁和夏晓兰去羊城?

李凤梅十分为难,刘家三兄妹,刘勇一共有两个妹妹。李凤梅从前固然是觉得小姑子刘芬老实嘴笨不讨喜,刘勇另一个嫁到临县的妹妹却和娘家没啥走动,几乎是断了往来。

李凤梅嫁进来七八年,都没见过涛涛的二姑刘芳长啥样。

这样的亲戚,能指望?

至于她娘家,就更不用提了。再说也没有让她的亲戚去帮夏晓兰的道理,李凤梅自己都信不过娘家那边的人,别看着夏晓兰赚钱眼热,直接把夏晓兰赚钱的门路抢了!

夏晓兰不觉得自己一个人上路有问题。

是,她是长得很漂亮,火车站和火车上向来是鱼龙混杂的复杂地带。但夏晓兰不是没出过远门的‘村姑’,保持足够的警惕心,不要理会陌生人的搭讪,不要独自走夜路,不要喝陌生人递来的饮料和食物,坏人总不会在众目睽睽下把她抢走!

眼瞧着天就要冷了,不抓紧时间卖这一批冬衣,可是要错过商机。

夏晓兰仔细盘点身上的钱,除去压在黄鳝生意上的一小部分,她有600元现金。这可不是后世薄薄的六张纸币,最大十元的面值,600元也挺有厚度。出门在外,身上的财物得保管好,刘芬直接在夏晓兰贴身的内裤外面缝了一个口袋…夏晓兰被这藏钱的方式惊呆了,她上辈子跑业务是经常坐火车出差的,身上却没带过大笔现金出门,都是谈妥了业务双方单位直接汇款。

把600块钱藏在内裤兜里?

夏晓兰完全不能接受,让刘芬在上衣里面缝了两个内衬口袋:

“钱还是分开放。”

总不会倒霉到两个地方的钱都被摸走吧?

李凤梅没要夏晓兰还的钱,反而又拿出300块塞给她,“借你的,不算啥入股。”

刘勇也没留多少钱在家,李凤梅总要留点钱在手里,想了想能动用的就是这300块。出门在外,夏晓兰又是个漂亮闺女,男孩子没钱住宿了可以在桥墩下蜗一晚,换了夏晓兰可不行。

夏晓兰也没推辞,多三百,就当舅妈多入股呗。

要出远门,离不开‘介绍信’,夏晓兰去找村上开介绍信,邮差正好在送信:

“有夏晓兰的电报。”

送电报的人把一个信封交给夏晓兰,奇怪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夏晓兰。

民用电报是一个字七分钱,需要发电报的肯定是重要事,精炼再精炼不过的一句话,送电报的人揣着个字条就能把活儿干了…第一次送需要信封装的电报!

那得多少字?

那得多少钱?

没见过这样浪费钱的,邮差觉得可以写信啊!

063:电报像信那么厚

真漂亮。

邮差没敢多看,本着职业道德,他给出了良心的建议:

“不是天大的急事,可以写信,信件邮局也要送到乡下。”

夏晓兰接过‘电报信’,邮差觉得发电报的是冤大头,也想她真是漂亮却铺张浪费。谁会给她发电报,如此土豪的作风,想也知道只有周诚。夏晓兰来不及看信,就说开介绍信的事儿。

陈旺达听说她要去羊城,脸色有点严肃:

“大姑娘出远门,路上会有各种情况,你要警觉点。”

“陈爷爷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夏晓兰态度乖巧,陈旺达虽然不赞同,可夏晓兰又不是他家里的后辈,他只能提醒对方,却不能替夏晓兰做主。和陈家关系亲近,开介绍信也没啥困难,夏晓兰要出门儿的事,还不如她收到电报信的影响大。

反正陈家人是知道了。

陈大嫂忧心忡忡的对自家男人说:

“社会关系还是挺复杂啊,咱家儿子老实本分,能降住这丫头不?”

天下当婆婆的心思都差不多,儿子找个普通的媳妇儿吧觉得配不上,找个太厉害的又觉得不安分。陈老大没有那么多弯弯道道的心思:“刘勇家的不是在村里说了,要等外甥女考上大学再考虑处对象的事。”

陈大嫂瞪着男人一眼。

她原本也想,夏晓兰考上大学,那就能配得上陈庆。

眼下不是瞅着夏晓兰好像还有别的社会关系么,有人争抢,夏晓兰的身价就显得贵重了。

“你说会是谁给她拍了电报?谁家有钱也不能这样造啊!”

陈大嫂人呆在家里,心思却飞到了刘家,恨不得把夏晓兰受到的电报抢过来看看。

“晓兰你好,是我。上次一别后,虽然早想再来安庆探望你,却被京城的琐事所累。我十分的想念你,不知你是否有同样的心情。当你见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从京城出发前往安庆县的途中,预计会在三天后到达,我依然会住在招待所,希望能见你一面…想念你的周诚。”

周诚这电报信,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千多字。

除了约夏晓兰见面,其他都是一些如何思念夏晓兰,如何展望两人未来的‘情话’。夏晓兰觉得自己牙根发酸,却也不算讨厌。她以为和周诚是萍水相逢,这人离开安庆后并无动静,没想到卷土重来时这么高调——周诚那么聪明,如果三天后就要见面,发电报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儿,大张旗鼓的搞了一封‘电报信’,七井村的人能不八卦?!

宣告主权。

夏晓兰脑子里冒出这四个字。

说啥先当朋友?

周诚那人真是心口不一。

夏晓兰觉得搞笑,也感到新奇。

她不反感这封高调电报信的原因还有个,七井村的人如果八卦就最好了,反正他们也不认识周诚。各种猜测,总要传到陈家耳中,夏晓兰对陈庆没有一点男女之情,陈家帮助她们母女很多,她不希望双方关系有裂痕。

舅妈说得对,她需要这么一个‘半虚构’的对象来挡挡桃花。

夏晓兰把信装好,带着介绍信回家。

电报还不是最重要的,要是没有这封介绍信,她买个火车票都困难,更别说在外地吃喝住行。这时候人们没有身份证,介绍信是唯一能证明身份信息的东西,上面写着持信人的基本信息,出行大概目的地。

夏晓兰是豫南省奉贤市安庆县七井村的户籍,出行是“探亲”…七井村连个乡镇企业都没有,总不能说她是去批发衣服,也不是替村里采购物资。

“舅妈,介绍信开到了。”

李凤梅也能认字,仔细看过介绍信,又塞夏晓兰怀里:

“你这丫头就是倔!”

李凤梅问夏晓兰啥时候去买火车票,夏晓兰也挺为难:“再过两天吧。”

周诚和康伟救她的事,只有夏晓兰和舅舅刘勇知道的清楚,李凤梅和刘芬都不晓得具体情况。崴了脚载她回来的人情可以用酸萝卜猪肉饺子偿还,从流氓手里救她的人情,又岂是一顿饺子能搞定。

夏晓兰没有让周诚登堂入室的打算,暂时没和李凤梅细说。

估计着周诚该到的那天,夏晓兰带好家里人准备好的干粮,就往县城出发,准备见了周诚再去商都火车站买票。出门在外,大家都是习惯自己带东西,军绿色的水壶和煮鸡蛋,夹着咸菜的烤馍,还有酱卤的排骨。

火车餐不好吃又贵,站台叫卖的食物倒是便宜,卫生和安全情况堪忧,夏晓兰觉得自己带干粮也挺放心。因为不知道要耽搁几天,到了县城夏晓兰先去了一趟学校。

李凤梅和刘芬都说要送她上火车,夏晓兰没同意。

她在通过县一中插班考试又获准在家复习后,已经是第二次去学校。之前夏长征两口子和夏红霞都还在大河村,‘张记小吃店’由张福满和江莲香经营,两口子忙的脚不沾地,有限的精力都用在了如何从小吃店捞钱上,哪有空去留意夏晓兰的行踪。

夏晓兰出没了几次县一中,夏家是一点都不知情。

这次她再去县一中,却被夏红霞给瞧见了!

夏红霞在小吃店帮忙,眼睛都快黏在县一中门口,那些有希望考上大学的男生,全是夏红霞的潜在目标对象。夏晓兰出现在县一中门口时,夏红霞第一个看到。

“她来这儿干啥?”

夏红霞瞅着从小吃店门口走过的人,眼里有疑惑也有妒忌。

夏家人以为刘芬和夏大军离婚,母女俩必然是过得十分拮据的,在夏红霞的猜想中,讨厌的夏晓兰如今不说是吃糠咽菜吧,也是寄人篱下辛苦生活。田里有干不完的农活,名声又糟糕透顶,过得比在夏家时还惨才对…为啥此时出现在她眼前的夏晓兰,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气色好,人也很精神,大大方方来到县一中?!

这样的地方,也是一个声名狼藉的小破鞋能来的么!

夏红霞以己度人,觉得夏晓兰是勾搭上了县一中的准大学生。臭不要脸,没勾引到子毓姐的对象,又找到了新目标?

县一中的门禁是很严的。

夏红霞几次想混进去都被门卫识破,人家知道她是小吃店打工的,没让人乱进校园。

夏晓兰呢,学校的门卫根本没拦她!

凭啥她就能自由出入县一中?!

夏红霞心里有一股火在烧,嫉妒让她浑身难受。

“伯娘,我出去一下!”

064:夏晓兰,我抓住你了!

“夏晓兰!”

夏红霞冲到一中校门前,冲着夏晓兰招手。

夏晓兰走得快了些,没有听见夏红霞的声音,几步就转弯进了教学楼里。夏红霞跺脚,很不服气冲着学校门卫嚷嚷:

“你凭啥放她进去?”

门卫瞅了夏红霞一眼,眼神特别有深意。

大姑娘总往一中的男生身边凑像啥话?马上要高考的男学生,别管谁被夏红霞拿下,都是分了心啊。这样的人,门卫咋会放她进学校搅事儿。

夏红霞被这别有深意的眼神看得又羞又恼。

不过她家传的厚脸皮,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反像受了大委屈:

“你就是瞧不起我是农村人!区别对待!你是不是看她长得好看才偏心,我告诉你…”

夏红霞的声音不小,路人都以惊疑的目光看着门卫。

门卫都几十岁的人了,咋能被扣上这样的帽子,看着夏红霞真是讨厌到不行,“她是一中的学生,和你不一样。”

一中的学生?

打死夏红霞都不信!

夏晓兰就不是读书那块料,心静不下来,和子毓姐没法比。

夏红霞坚信夏晓兰是在一中找到了新对象,小破鞋够浪的,连学校门卫都要替她说谎。

夏红霞最看不惯的人就是夏晓兰,她觉得自己有必要揭穿夏晓兰的真面目:“你们都被她骗了,她是双破鞋,名声有多烂,四里八乡的人都晓得!这种人都能进学校,我也能进去…”

夏红霞嚷嚷着,恰好有个学校领导路过。

“咋回事,大门口吵闹嚷嚷,影响学校的次序。”

校领导是不会骂夏红霞的,人家认识她是哪根葱,这话是对门卫说的。

门卫也很为难,还辩解了几句:“于主任,这位小同志整天都来学校打转,她就是想进学校,又没有正当的理由,我也不敢放她进去骚扰学生啊。”

于主任厌恶地看了夏红霞一眼:

“老赵,你要对工作负责。要进一中的,只能是学生和老师。”

安庆县一中不是啥机密单位,一道铁门把学校和外界隔了起来,学校里面呆着的是专心学习的未来大学生,哪能像菜市场一般随便啥人都能进出?想要坦坦然走进去,行啊,考上县一中。

于主任明明没有骂夏红霞,后者却像被人拔掉了脸皮扔地上踩。

文化人的嘴就是损。

夏红霞恨恨的想,读高中又能咋样,又不是个个都和她子毓姐一样!

忍下气,夏红霞脸涨的通红,不揭穿夏晓兰真面目不肯罢休。不管夏晓兰是一中的学生还是在学校找了对象,她都要让对方在县一中待不下去:

“刚才进去的女生,叫夏晓兰的,她生活作风不正派,在乡下…”

于主任眉头皱着打断她:“你用啥证明自己说的是真?”

夏红霞眼睛里都是得意:

“她是我堂姐,她的事我还能不知道?”

于主任的厌恶不加掩饰,门卫老赵也生气。

哪有这样的人啊,就算夏晓兰真有啥不堪,家里的堂妹来揭短?

这是家人嘛,分明是仇人才对!

仇人说的话不可信,于主任不想和一个脑残浪费时间,丢给老赵一个眼神,又走了。

老赵不用再给夏红霞面子,直接赶人。

“你在前面的张记打杂?再闹事,我要找你们老板反映情况去!”

夏红霞难以置信。

她哪句话说错了?明明都是真的,县一中的人却反过来对她不客气,真是见了鬼,是被夏晓兰给喂了**药吧!

夏红霞不忿,她使劲跺脚,跑回了张记小吃店。

原本气冲冲想向张翠告状,眼珠子乱转,又有了别的主意,暂时居然没提看到夏晓兰的事儿。

张翠脸色也不太好看。

江莲香刚才又挑拨了几句,说夏红霞眼睛里没活,刚才店里的顾客虽然不多,却正好让她们抓紧时间打扫桌子、地面和洗碗,夏红霞倒好,手里的抹布一扔就跑到县一中门口去了。

“干活不利索,心眼可不少,就是笨的很,心思都写在脸上。”

大姑娘想找个好的对象没错,但吃天鹅肉前,总得看看自己是不是癞蛤蟆吧?

你夏红霞长得普通,没有一技之长,还是农村户口,学历不高,用啥迷住那些准大学生。就算要找个目标下手,也得先打听好哪些是真有希望考上大学的,瞅见每个来小吃店的一中男生都两眼放光…有些性格腼腆的,都快被夏红霞吓得不敢进门。

张翠真想把夏红霞赶走了事。

吃白饭,还碍手碍脚,在店里时间长了真的和哪个男生有了不光彩的事,男方家长打上门来,张记还做不做生意了?

“红霞啊,你别有事没事就去校门口乱转,姑娘家本分点好,别和晓兰学。”

张翠苦口婆心。

夏红霞胡乱点头,心想夏晓兰好像也没受到啥名声的影响,人家不也混进了县一中吗?

夏红霞等啊等的,一心二用,留意着县一中的门口的动静。

快三个小时后,才瞧见夏晓兰的身影…一个高瘦的,皮肤微黑的男生把夏晓兰送到门口,夏晓兰冲对方挥手,男生依依不舍的返回学校。

夏红霞心里那股火越烧越旺,果然和她想的那样,夏晓兰是在县一中找了新对象。这男生是谁,难道家里很有能量,为啥刚才那个于主任和门卫都替夏晓兰说话?

夏红霞决定搞清楚这件事。

得,她把抹布一丢,又跑了出去跟踪夏晓兰。

张翠气得胸闷,江莲香忍住笑。姐夫夏长征心眼小,想弄个夏家人在店里杵着,防着她和张福满,但这侄女夏红霞也太不争气了,总打夏长征的脸。

夏红霞像泥鳅一样跑的没了人影,张翠想,不能再忍了,一定要把她送回大河村。

夏晓兰故意慢慢的走。

她喜欢用后世的交际套路,礼多人不怪,县一中的门卫老赵也收过她的烟。

老赵刚才对她说,有个自称是她堂妹的在校门口闹事,让她小心一点,又说这堂妹是在学校门口不远处的张记小吃店打杂。

张记小吃店?

夏晓兰第一次来县一中时就留意过。

店铺位置选的好,生意当然也很不错。夏晓兰当时见了还挺遗憾,原本她曾考虑过开一家类似的点,专卖小吃,就交给刘芬打理。做小吃当然辛苦,但不用承受风吹雨淋,却又比倒卖油渣轻松。如果刘芬开小吃店,倒卖油渣的生意夏晓兰就要收手,她打算把这生意用来还陈家的人情…可惜县一中门口的好位置已经被人占了。

夏晓兰暂时把这想法丢开,安庆县不行,她以后就去商都市或者奉贤市给刘芬开间店。

不一定是要卖小吃,赚多少钱在其次,主要让刘芬有个寄托精力的地方。

有人从后面拽住她。

“…夏晓兰,我可抓住你了!”

065:张记是谁家生意?

果然是夏红霞。

不管是口气还是样子,都依旧像夏晓兰记忆中那么讨厌。

夏晓兰啪一下打在她手背上,夏红霞吃痛,顿时就松开手。

“你敢打我?!”

夏晓兰冷笑,“你是天王老子不成,我和夏家可没有关系了,你对我态度要是不客气,我理你是谁?”

夏红霞被她堵的哑口无言。

原来在家的时候,夏晓兰就掐尖要强,向来与夏红霞针锋相对,两个人经常斗得旗鼓相当。

夏晓兰不是软柿子,假模假样撞墙后,好像更无所顾忌。

夏红霞一缩脖子,转念又想到夏晓兰可是有把柄的,她上下打量夏晓兰:

“你就牙尖嘴利吧,夏晓兰,你现在的对象晓得你的过去不?”

对象?

看来夏红霞瞧见陈庆了,把陈庆误以为是自己找的对象。夏晓兰没有解释,她觉得夏家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让她解释。夏晓兰也不害怕夏红霞乱说话…名声?她的名声已经够烂了。县一中又不是靠名声就能插班,夏晓兰甚至不用天天在学校里上课,她才不担心别人如何看待她。

县一中要的是成绩,要的是明年她能替学校增加一个本科毕业生。

名声?

名声又不影响高考分数。

在一群以嫁人来评判女人是否会过得好的村妇眼里,名声是很重要的。但跳出那个圈子睁眼看世界,名声对人生的成败根本无足轻重!

既不会影响夏晓兰赚钱,更不会让她考不成大学。

她看待夏红霞的眼神里有轻蔑,和这样的村姑多说几句话都是浪费她时间。

“我的事你还是不要操心了,听说你在张记小吃店打杂?张记…有点意思,我和夏家任何人都不想有牵连,你们但凡还要点脸皮,就不要来招惹我。不管夏子毓将来是不是要带着夏家飞黄腾达,夏家的光我不会沾,如果要来骚扰我,那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有些人就是二皮脸。

夏晓兰对夏家所有人都无好感,她不替原主狠狠报复回去,是现在没有腾出手。

夏家人非要往自己往她身上撞的话,夏晓兰又不是圣母,总要狠狠收拾这些人。

夏红霞的确是打杂的,但她怎么肯承认?

张记小吃店是个体户经营,打杂工更没有一点体面。但夏红霞不愿意在老对头面前丢份儿,梗着脖子反驳:“就是张家的店!你嫉妒子毓姐考上大学,有了好对象,连子毓姐的舅家都能赚大钱…哈哈,你却被赶出去,现在想重新找个对象,把子毓姐比下去?”

果然是张家的店。

要没有亲戚关系,谁家能招夏红霞这样懒散的人帮忙。

夏红霞说店是夏子毓舅家的,夏晓兰却想起大伯娘张翠那朴素的装扮下,一双没啥茧子的手。

张翠在县城照顾夏子毓上学?

这店或许就是张翠和夏长征的。

夏晓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讯息,懒得再应付夏红霞这个脑残:“记住我说的话,你别来惹我,暂时还能相安无事!”

夏晓兰那双我见犹怜的眼睛,竟也有凶光一闪而过。

她是当过管理者的,不怒而威,夏红霞一个17岁的乡下姑娘,夏晓兰严肃起来,也吓得够呛。

“你、你…”

夏红霞站在原地‘你’了半天,眼睁睁看着夏晓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