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上一章:第 60 章
  •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下一章:第 62 章

分数一出来,考的好不必说,考得差的哪里还有心情照相。所以毕业照最好选在分数公布前,夏晓兰也觉得有道理,“那我也9点到校,咱俩明天学校见?”

陈庆微微失落,他还以为夏晓兰今晚会住在村里。

仔细想想也对,刘家房子都空了好久,夏晓兰要住一晚还要打扫,不如回省城。

7月15日晚,陈庆口中的雷老师——雷胜利同志结束了为期5天的阅卷工作。

批改试卷的地方闲人免进,试卷也是密封上名字的,改完所有卷子才会拆开登记分数。这样避免阅卷老师在遇到自己学校的学生会偏心打高分,特别是语文作文这样很主观的题,写的对阅卷老师的胃口,可能打40分,落在另一个老师手里,打30分也说不准。

雷胜利来阅卷,每天能有3块钱的补贴,三天拿15块补贴回家还是次要的,他可是肩负着替安庆县一中抄录分数的重任。

这么热的天,每天高强度的阅卷工作,只为补贴老师们不见得愿意来。但这工作是光荣的,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谁也没有他们先接触到高考分数。

困的时候就点根烟继续熬,熬过5天,工作差不多就结束了。

然后是拆分卷子。

省招生办干这个倒是很擅长,拆开密封纸条后,先以学校来分,在登记每个学校的分数。

雷胜利没能捞到这个工作,他想第一时间看到夏晓兰的卷子的希望没有达成。这天晚上,明明是很疲惫,雷胜利却睡不着,高考时夏晓兰的英语还能拿满分吗?阅卷的时候,没听见谁嚷嚷英语有满分卷。满分卷是要小组集体批阅的,雷胜利怀疑夏晓兰的卷子没能分到他们这组。

想太多也没用,明早就能瞧见成绩了。

雷胜利在省招办提供的临时住所里,像烙饼一样翻来翻去。

同宿舍的老师嘀咕了两句,雷胜利才强迫自己躺着不动,免得打搅到别人。唉,这些同行哪里懂他的心思,晓兰同学可是安庆一中有史以来最有可能考华清大学的,学校的哪个老师不关心?

雷老师限制颇多,孙校长睡在自家床上,那是想怎么翻就怎么翻。

一会儿叹气,一会儿又傻笑,他老婆终于忍不了这个犯病的人,将他赶去沙发上睡。

孙校长还振振有词:“你这个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你懂什么!”

他是替夏晓兰操心啊,估584分,究竟能考多少分?那些批改试卷的老师万一心情不好,这里少给一两分,那里扣点卷面分,那总分不就缩水了么!孙校长暗暗发誓,夏晓兰的总分低于560分,打上省招生办,他都要申请查卷!

越是紧张的时候,夏晓兰心态越好,心里有底她晚上并不失眠,第二天七点半出门,坐车去学校。这一天刘芬也没心思去店里,和夏晓兰一起去安庆。

上午九点,夏晓兰和刘芬到了教室。

说是10点出成绩,哪个考生不着急,夏晓兰都算到的晚的了。

豫南省招生办外,已经等候了一群记者。他们等今年的分数线,也在等今年的最高分,这两者都是值得好好报道的新闻题材。雷胜利也在等,9点的时候,有人喊了声“分数线出来了”,雷胜利跟着跑出去。

公告栏上白字黑字很清楚:

重点线(一批):494分。

本科线(二批):460分。

专科线(三批):427分。

雷胜利第一个反应,今年的录取线果然比去年低!

第二个反应,是学校今年的估分太准了,每个学校对录取线的预测都是不同的,安庆县一中今年特别神,估的本科线就是460分,这对学生的报考是很有利的!

“小雷,看你这表现,今年安庆县一中估分不错?”

认识的人凑上前来,雷胜利心不在焉,他看见记者们呼啦啦往办公室跑,自己也跑过去。

“最高分呢?最高分咋没出来?!”

“出来了,听说有点问题,正在复查…”

最高分能有啥问题,雷胜利一脸疑惑。

招生办的人也是崩溃的,你们是不是瞎改的卷子啊?文科就不说了,豫南省的理科最高分,比第二名多了足足45分,这像话吗?!

是不是搞错了,在公布之前,申请复查卷子吧。

“把这个考生的卷子先调出来,情愿我们费点工夫,不能闹出乌龙!”

368:准确无误的省状元(1)

记者吵吵闹闹的,省招办的人也一头汗水。

既然存疑,那就查卷子呗,很快理科第一名的卷子就被找了出来。

查卷的人先看语文,这份卷子肯定不是单科第一,但它也不拉低总分,语文102分。现代文和文言文两部分加起来59分,作文43分。

“这没问题啊,唔,作文写得不错,要是我阅卷,能打45分…”

说到一半讪讪的,这不是来给加分的,而是看看试卷出了啥毛病,第一名的总分比第二名多了足足45分。

“物理也没错,92分。”

“化学卷子复查完了,95分。”

“生物卷子准确无误,46分。”

“英语卷子…是满分,100分。”

哦,满分卷子那就要好好查一查了。几颗脑袋凑过来,对着这份英语卷子评头论足,看了半天,这份卷子也找不到哪里能扣分的地方。

看到政治卷子,总算像是正常人的,省招办的查卷的怪叫一声:

“政治怎么才考61分!”

太让人生气了,政治拉低了总分数啊,虽然也勉强及格了,可这是全省第一的试卷,勉强及格像话吗?!

“可惜了,政治没有复习好吧。”

“别的科都那么优秀,这是临场发挥不好?”

“如果能考到70分…争全国第一都行了吧?”

省招办的几个人,从想找错,到想给第一名加分,心态的转变也是很自然的。

最无可挑剔的,当然是数学卷子。

“又是一张满分!”

数学不用说,正确和错误一目了然。选择题全对,后面的解答题也没有丢分的地方,像是把标准答案直接印上去,哪一道步骤是必须写的拿分点,哪些步骤可以省略…目光灼灼,把试卷都要点燃,今年的数学卷很难,阅卷时大批三十四分的,数学能及格的都是凤毛麟角,考120分是啥概念?

要不是最后两道大题的解法和标准答案不一样,省招办都要怀疑是有人泄题了。

看了半天也挑不出毛病,省招办的人喃喃道:

“人和人之间真的有智商差异啊。”

“那现在咋办?”

“卷子没有问题的。”

“能咋办,外面的记者都快把门给推翻,就对外公布呗,对了,把第一名的学校联系方式找出来,通知他们!“

外面的记者都脑补了好多戏,为啥迟迟不公布全省第一的消息,是有人作弊呢,还是搞错了分数?

办公室的门终于被拉开了。

雷胜利和一堆记者一起寄过去,有人踩住了他的脚,连鞋都掉了一只。这是亲戚帮忙从沪市带回来的皮鞋,平时雷胜利很宝贝,这时候也顾不上捡鞋,拼命往前挤啊,就想第一时间听到确切消息。

“全省理科第一考了多少分?”

“是哪个学校的?”

文科啥的,没多人关心呢,学好数理化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嘛。

雷胜利终于挤到了前面,听见有人说:“…616分,奉贤市的。”

不是省城的学生摘取了理科状元,这也挺正常,省城的高中虽然有豫南省最好的教育资源,不过也是上线的人数占绝对优势,省状元这种事,总归得看天赋和运气,被下面的市拿走省状元也正常。

现在大家关心的是,理科状元是哪个学校出来的。

奉贤有什么好的高中,奉贤二中?

雷胜利的心跳的厉害,他有个直觉,在省招办的人说出“奉贤市”,他的脑子就在嗡嗡响,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他张开嘴,都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其实他那声呐喊,大的镇住了吵吵闹闹的记者和其他学校的老师。

雷胜利用尽全身力气大喊:

“省状元是安庆县一中的吗?!”

你特么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安庆县一中啥鬼,在全省范围内默默无名的学校啊。

认识雷胜利的老朋友,挤在人群外一脸同情。当初大家是一起分配工作,雷胜利坚持要回家乡去,二他则留在了省城高中任教,这些年过去,两人的事业差距自然是越来越大。雷胜利一定是在小地方呆傻了,现在还妄想任教的安庆县一中能教出个省状元?

为啥迟迟不公布啊,听说第一名的分数比第二名高出足足45分,这是安庆县的学生能考出来的高分吗?

教学质量就在哪里摆着呢!

别人觉得雷胜利有毛病,省招办的人却多看了他两眼,脸上带着笑:

“同志,你是安庆县一中的老师?”

毕业照是很珍贵的。

特别是现在,一个高中毕业的,未来几十年见不着面都有可能。

大学毕业后大家会被分配到全国各地工作,回到原籍的反而不多,再相聚时,人生已过几十载,都是退休的年纪咯。三班这点人,再团聚时不一定能凑齐,毕竟人生有那么多意外。

有的班选择在后操场拍,有的班选择在升旗台上拍,三班则是在教学楼前。

不算新的房子,贴着瓷砖的花台,身后的地方是他们在高中呆的最久,也最熟悉的呀。寝室只是睡觉的地方,来去匆匆,只有教室才是大家埋首学习的地方。

拍毕业照时,能到的老师都到了,孙校长也在。

老师们坐在第一排,孙校长强烈要求夏晓兰就站在他身后。第二排最中央,最黄金,最显眼的位置,就留给了夏晓兰。任何人都没有意见,她虽然不经常来学校,并不妨碍她的好人缘。

拍了毕业照,孙校长就等着电话不愿意走开了。

9点10分,这电话咋还不响?

小雷同志咋回事啊,还没看到分数线呢。

9点20分。

回来一定要批评教育下雷老师。哦,3班要拍毕业照,那暂时离开下。

9点40分。

考的好不好,你倒是打个电话来说一下啊,雷老师,雷大爷!5班要拍毕业照?等一等,现在哪有心情拍照,你们都缺心眼是吧,分数线还没出来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办公桌上的电话终于响起,吓了孙校长一大跳,他扑过去把电话接起来,老汪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纸笔还是记录,孙校长一边听,一边说,老汪就一边记:

“重点线494分,本科线460分,专科线427分,一中过线…27人?你是不是搞错了,把本科和专业混淆在一起了!没错?哦哦哦,还有省第一…啊?!”

老汪记录到关键时刻,孙校长声音颤抖:“你再说一遍,我没听清楚!”

电话那边又再说了一遍。

孙校长显然听清了,老汪还没听清啊!

孙校长却顾不上那么多了,他连电话都没挂,抬脚就跑,滑稽的动作像一只猴子在奔跑,几乎是手脚并用。他冲到3班教室,大口喘气:

“…616分,晓兰同学,你考了616分,全省理科第一!”

孙校长声音哽咽,把自己给说哭了。

369:一定是同名同姓!(2更)

616分!

孙校长情难自禁,在讲台上哭着呢。

夏晓兰的心却很静,估分的时候她稍微保守了一些,也觉得自己的总分会在600左右,没想到超过600有十几分,1984年理科总分616分,拿豫南省理科状元是毫无疑问的!

刘芬也得以坐在三班的教室里等候。

拍毕业照时,刘芬看着女儿夏晓兰被叫到最中间的位置,就站在校长后面,她知道这是种看重。

这样的看重当然不是因为夏晓兰长得好看,真刀实枪的考场拼杀,阅卷老师还能透过卷子看到学生长相不成?只有分数,用一点一滴汗水累积起来的,才是学生的实力。离开夏家搬到七井村后,夏晓兰说要考大学,那时候她和大哥夫妻咋想的,只求夏晓兰从高一念起,两三年后考个大专,再不济上中专也行的。

想不到夏晓兰会一次比一次考得好,等到预考前已经是全市第一。

全市第一,那肯定是要念本科的,还是重点大学!

预考到高考也颇为坎坷,夏晓兰伤了手腕,刘芬心疼且心忧,高考那几天整夜整夜失眠。估分出来了不算,直到现在,孙校长嘴里说出来的分数才是最终的定额——616分,再不会出错的分数!

刘芬听见了,又不敢全信。

真是做梦一般的精力,直到教室的屋顶都快被反应过来的学生们尖叫掀翻,夏晓兰也被推到了讲台上,孙校长就那样淌着泪,又说了一遍:“晓兰同学,616分,你是今年豫南省的高考理科状元!”

比第二名多了足足45分的省状元。

孙校长是喜极而泣,夏晓兰也被他感染了,被全班尖叫的气氛给感染。

她好像明白了重生一次的意义,上辈子的一些遗憾,可以被弥补。

上辈子高考不尽如人意,这一辈子,夏晓兰有了重来的机会,她抓住了,也努力拼搏了,前后两辈子的学习累积,才有今天甜美的收获。看着孙校长脸上还带着泪,夏晓兰不由真诚道谢:

“谢谢您,也谢谢每一位老师!”

孙校长这人身上毛病有,耳根子软,容易被骗,但谁是完美的啊。

作为安庆县一中的校长,他偏爱学习好的学生,学校每多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孙校长就像捡了金子那么高兴。

夏晓兰给孙校长鞠躬,孙校长欢喜的都傻了。

别的老师都跑来了,夏晓兰考了616分,是让安庆县一中炸裂,估计整个奉贤市教育界都要抖一抖的消息。但分数线也同样重要啊,全校除了夏晓兰同学,还有其他考生嗷嗷待哺呢!

老汪把消息给带来了,全校27人上了本科线!

去年只有8个考上本科的,今年却有27人,翻了三倍还多!

专科上线就更多了,427分的专科线,从前似乎遥望不可及,今年竟然变得简单起来,安庆县一中有76人分数超过专科线。这已经不是安庆县最高水平了,恐怕和奉贤市最好的高中也不相上下。

孙校长哭了半天,十分不好意思拿袖子胡乱擦了眼泪:“横幅呢,快把横幅挂上去!”

横幅早就印好了,就等着填数字,比如那条“热泪祝贺我校夏晓兰同学以xxx总分取得84届全省理科状元”,这横幅,就是那个“xxx分”没填呢。

当然,高考成绩出来以前,夏晓兰估分584分,这个分数能不能拿到省状元说不定,孙校长还很是谦逊的,找人做了一条“全市理科状元”的横幅备用。现在市状元的横幅用不上了,直接挂省状元的横幅!

说到本科分数线460分,自然又是一阵惊叹。

学校今年估计的分数线太准了,学生填志愿的时候不会浪费分!

前提是,学生对自己的估分也要准确。听到重点线494分,陈庆有点忐忑,他的估分最低可是490分,万一真的差了4分,他想跳河的心思都有了!横幅很快挂了出去,27人上本科线,76人上专科线,远远望着这条横幅,夏子毓心里就有不妙的预感。

去年她那届,一共只有8个本科生,要不她怎么能受孙校长重视呢。

这才一年的时间,安庆县一中就能有27人本科上线,专科线更是有76人,未免也长得太快了吧!

窥视着安庆县一中高考成绩的,可不只是夏子毓,还有藏头露尾的刘芳和梁欢。母女俩找了个借口,从河东县跑来安庆,就是为了查夏晓兰的高考分数。看见挂出来的横幅,刘芳还没感觉,梁欢却很吃惊:

“去年我们学校才7个本科生!”

安庆县一中,居然比梁欢的高中多出20个本科生。同样是县城的高中,教学质量居然相差这么多?

刘芳都动心,“要不,把你转学到安庆来?”

县与县的距离又不算远,让梁欢来安庆念书,考大学的机会好像大一点。梁欢本想一口拒绝,她才不要住校,和那些乡下来的女生挤一间小屋子,但想到她爸丢了职务后,学校里那些人全变了,梁欢又想换一个新环境。

她还没有回答刘芳,就见学校门口在挂另一个横幅。

“咦,这又是庆祝啥?”

“看看…”

站在她们这个角度,横幅还有一部分折叠,依稀能见的是“省理科状元”几个字。

刘芳已经倒吸凉气,瞬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梁欢转学来安庆。

梁欢向前走了几步,垫着脚跟,“不可能吧,安庆还能有人拿理科状元?”

不远处,夏子毓也觉得不可能。

安庆这破地方,也有人能拿理科状元吗?

她们的消息太滞后了,一个远在京城,另一方则住在河东县。眼下信息传递极为缓慢,没有方便的移动信息端,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她们都不知道夏晓兰在两个月前的预考中已经拿过全市第一!如果知道的话,当她们看清横幅的时候,不至于那么惊慌,乃至失措!

“热烈祝贺我校夏晓兰…夏晓兰?”

夏晓兰是豫南省理科状元!

是她们认识的那个夏晓兰吗?

不可能的,夏晓兰怎么会是理科状元,初中毕业后就闲在家里的人,一定是同名同姓的别人!

夏子毓被这消息打击的心窍都堵住,喉头一热,一阵咳嗽,竟然吐出一口血!

刘芳和梁欢坚决不肯信——不看,不听,不信,假的,都是假的!是同名同姓的!

恰此时,一群人跑着来,从商都到安庆,记者们跑的是这样快。

扛着长枪短炮,涌入安庆县一中,着急要采访新出炉的省状元!门卫老赵摸着后腰的警棍,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挡住这么多“暴徒”。

“放我们进去,我是省台的,要采访夏晓兰同学…”

“我是省报的——”

“别挤,别挤,我是学校的老师,老赵,快放我进去…我把学生们的成绩单带回来了!”

370:赵老实,孙忽悠(3更)

雷胜利挥舞着手里的成绩单,老赵一把拽住他手臂:

“雷老师,您咋才回来?校长都催了好几次!”

是,之前催促了好几次呢,后来知道上线人数和夏晓兰的成绩,孙校长已然变成提上裤子不认人的渣男,将雷胜利的动向抛在脑后。那些学生的成绩,急什么急呀,省状元在安庆一中,最大的荣耀都拿了,孙校长特别淡定。

老赵当然不能这样说嘛,表达了校领导的重视,雷胜利眼眶泛着水光,觉得自己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也不枉他在省招办连鞋都挤掉了一只。后来再找到那只鞋,鞋帮子都被踩坏了,可见那些记者和其他学校的老师有多狠。

穿着坏鞋子,雷胜利揣着成绩单,老赵眼明手快,拽住他胳膊将他推进学校。

其他人暂时不能进,没有孙校长同意啊!

“我们是记者!”

“我们有权采访!”

“那人为啥能进去…”

气死了,无冕之王啥时候被人拦过,除了保密的单位,全国任何一个地方,无冕之王都是能去的。今天居然被一个县高中的门卫给拦下,真是岂有此理,要不是省状元出在安庆县一中,花钱请他们来采访都不可能!

真想掉头就走啊!

不行不行,要冷静,省状元只有一个,不采访状元,难道采访第二名?

如果第二名考了615分,他们倒是能问问,是在哪里丢了宝贵的一分,导致和省状元失之交臂,这也算是个新闻点嘛。足足差了45分,省状元616分,第二名571分,有啥好采访的,听对方讲45个小失误,必然是很无趣的。

门卫老赵死死守着门,那些记者吐沫星子都喷到了他脸上,老赵也不为所动。

你们想见夏晓兰,就一定要给见啊?

孙校长没同意,夏晓兰同学没同意,老赵就认死理不开门。

“省状元?你们想采访晓兰同学,要经过校长的允许!”

老赵的态度很坚决,有记者眼睛一亮,“那我们能采访你吗?”

《门卫眼中的省状元》?这个标题也不是不行,另辟蹊径啊。

老赵握着后腰的警棍,彻底傻眼,活了大半辈子,他也能上一回电视和报纸?老赵第一个反应不是激动,而是他的制服下摆昨晚挂了个洞来不及补,早知道他要上电视,那就不穿这件破衣服了啊!

老赵把手从后腰警棍上收回,不自然扯了扯下摆,想把自己衣服的破洞遮住,不知道哪个缺德的记者趁机端起相机“咔嚓”就拍了一张。

这也是个好素材啊,安庆县一中就是这么个学校,门卫都只能穿破衣服,可想而知学校的财政有多么困难。

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安庆县一中培养出了高考状元,这也是一种新闻的切入点——孙校长知道话,会在心中大喊冤枉,县一中也不至于穷成那样啊,门卫的制服还是发的起呢。但孙校长才不会解释,他一定会狠狠感谢这个记者,不这样写,上面咋会向县一中拨款呢!

老赵评价夏晓兰有几个关键词:

“特别有礼貌,对每个人都有礼貌,每次来学校都会和我聊近况…这孩子啊,是我在当门卫这么多年,遇到过最优秀的学生。”

老赵这话发自内心,不是抽了夏晓兰的烟才这样说,哪个学生不用来学校,在家自学都能考全省第一,老赵同样会说对方最优秀的。但夏晓兰来学校的次数太少,老赵对她其实也没有多了解。

除了知道她家里亲戚很极品,老赵能讲啥?

极品的亲戚,当着记者讲不太好吧,毕竟家丑不可外扬。

老赵正为难,孙校长跑出来,拯救了老赵。

“采访夏晓兰同学的?这…算了,各位记者朋友先进来吧。”

拿省状元当然很高兴。

紧接着来的就是省状元的采访,夏晓兰想要闷声发大财,她想要考最好的大学,不代表想当明星学生。孙校长怎么肯放弃这个替安庆县一中扬名的机会,特别是夏晓兰是如此特殊,别的不说,她手上的石膏还摆着呢。

这够不够励志?

不够励志的话,孙校长还能对记者讲讲别的故事。

夏晓兰能说什么,她怀疑孙校长已经掌握了“假哭”技能,她不同意的话,这人能再次流泪。

于是孙校长带着浩浩荡荡的一群人走进学校,一边走,一边像挤牙膏一样,爆出点省状元的秘密事迹。

“晓兰同学,其实是去年才来安庆县一中插班的,看见她的第一眼,我就知道这是个会念书的苗子,我们安庆县一中必须留下这个学生。”

插班生?

校长讲这个事,恐怕还有后招吧,如果只读了一年的话,如何证明省状元的高分是安庆县一中的功劳呢。

记者们追着孙校长问,老汪落后几步,没想到自己的上司是这样的睁眼说瞎话的校长。啥第一眼就瞧出是个好苗子啊,说的就像晓兰同学的入学考试,是孙校长亲自监考一样。当时谁会重视一个插班生,老汪把任务交给齐老师,齐老师又分给新来的小孙。

老汪听见孙校长继续面不改色吹牛逼:

“晓兰同学不仅是插班生,她是被破格同意插班高三年级的,此前她只有初中学历,已经辍学在家几年了。唉,家庭条件不好,夏晓兰同学没有放弃求学的梦想,去年终于又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孙校长深沉的表情拿捏的恰到好处。

记者们都被这信息量炸翻了。

所以,省状元初中毕业后,辍学几年再插班安庆县一中,去年来上高中,今年就直接高考了,还拿了个省理科第一?

有记者对着孙校长怒目而向,吹牛要有个尺度啊,是不是在把大家当小孩哄!

孙校长这点倒是不心虚,他说的全是真的嘛。

一路走,一路讲,开始记者都被孙校长镇住,后来发现孙校长开始掺杂太多的私货,安庆县一中就这么大,孙校长都带着他们转了三圈,到底啥时候才能见到省状元?!

有记者抗议,渐渐大家都在抗议,孙校长干咳两声:

“总之,晓兰同学和大家以往对省状元的固有印象都不一样!”

孙校长真是一个吊胃口的高手啊,有记者后知后觉发现自己被县城高中的校长牵着鼻子走,觉得孙校长在安庆县一中真是屈才了,就这吊胃口带节奏的能力,咋说也该到省报去当个主编,在他的领导下,省报肯定能卖脱销!

371:采访乌龙(4更)

话说一千遍,不如亲眼一见。

安庆县一中是没有图书馆的,倒是有个小小的阅览室,平常很少有人来。

孙校长很有心机,把采访夏晓兰的地点安排在了阅览室。

记者们走进这地方,不由自主就会降低声音。阅览室被临时征用了,闲杂人等都不许围观,只有夏晓兰和几个高三科任老师在。看见夏晓兰的第一眼,记者们都一怔。

这个女生倒是长得漂亮。

不过,夏晓兰呢,我们是来见省状元的!

阅览室的几个人,都不太像是学生,记者们的视线到处打转,落在略显青涩的孙甜身上。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孙甜,师专毕业,年纪也才20出头,很符合孙校长说的辍学几年又重回学校的设定啊。

“夏晓兰同学?”

“夏晓兰同学,我们是省台的,想对你做一个采访。”

“夏…”

孙甜往身后一退,连连摆手:“你们搞错了,我不是晓兰,我是学校的老师。晓兰在这里!”

几个人都指着夏晓兰。

记者们面面相觑,居然闹了个大乌龙。现在录像机还使用的事摄影带,带子是很珍贵的,幸好刚才没有开录像机啊。没想到长得最漂亮的女孩儿,就是今年豫南省的理科状元夏晓兰。

她坐在窗户边上,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她身上。白色的短袖衬衣,红色的百褶裙,头发扎了一个马尾,把所有形容女性外貌好看的词堆砌在她身上也不为过的。

这样好看的女孩儿,就是省台也找不出来。

说她是电影明星他们百分百相信,说她是今年的高考状元…记者们半信半疑。

大众有着一些固有的偏见:女孩子是小学、初中成绩好,到了高中大学就会落后;女孩儿最好学文科,文科简单,她们没有理性缜密的思维;学习成绩和长相是成反比的,长得越好看的女孩儿,她学习时就会越分心。

固有的偏见,让记者们很难相信,这样的女孩儿就是今年的省状元。

进来时,明明看见夏晓兰才是谈话的中心,惊艳夏晓兰长相,却在心里直接跳过她是夏晓兰的可能性,找上了外形清秀腼腆的孙甜。高考状元,就该埋头苦读书,朴实无华的才对嘛,她可以是个插班生,初中毕业后辍学几年重新走进校园,这些统统都没关系!不但不会损坏高考状元的形象,还能增加新闻的可看性。

但她不该是这样的。

和朴实无华的好学生形象完全不符合,长得就太高调了,没有穿着朴素的衣服,没有黝黑的脸庞,没有他们想象中那种贫寒学子…好吧,就是长得太好看,当电影明星都绰绰有余。

如果夏晓兰长得和夏子毓一样,符合时代的主流审美,那记者们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她长得是太娇媚了,尖尖的脸,白皙的皮肤,白衬衣的下摆扎到裙子里,极为纤细的腰,身材玲珑有致。现在央视版的《封神榜》还没有播,不然第一反应就是把“苏妲己”套在夏晓兰身上。

搞错人了,短暂的尴尬之后,终于有眼尖的记者发现了亮点:

“夏晓兰同学,你手上打着石膏,你受伤了吗,是在高考前还是高考后呢?”

“夏晓兰同学,恭喜你获得今年豫南省理科状元的荣誉,我们能问问你现在的感想吗?”

“省台想给你做个专访。”

“夏晓兰同学,根据我们对县一中孙校长的采访,你是插班生对吗?在一年的时间里,你的总分从入学考试的446分,提高到预考的565分,再到高考最终的616分,请问你本人是怎么学习的呢?”

短暂的乌龙后,谁都想第一个采访夏晓兰,记者们根本不会谦让。

一些事,孙校长已经讲过,记者们还是想从当事人嘴里再听一遍。

一个记者,忍不住端起相机,拍了一张夏晓兰的照片。

夏晓兰被闪光灯一晃,终于说出了第一句话,“文字采访可以,我本人不太想自己的照片出现在报纸上…你们的问题我挨个儿回答吧。”

夏晓兰不想自己照片登报,但她说了两句就放弃,因为看见了扛着摄像机的,已经打开了机器。纸媒能控制,省台的新闻怎么控制,别管是夏晓兰还是孙校长,都没有这个面子。

那就说呗。

“手是高考前受伤的,对,别人骑着自行车撞到了我。有没有什么影响?打着石膏照常参加高考,还能为着一点小伤不考试呀。”

“获得理科状元的感想的话,首先是高兴,高兴的同时也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校领导对我的关爱,老师们对我的教导,同学们对我的帮助,这个省状元不是从天而降的,没有大家也没有现在的我…”

“学习方法的话…”

夏晓兰就是实话实话,她真不喜欢卖惨,孙校长估计在记者面前胡说八道一番,已经将她塑造成了励志的小可怜。

夏晓兰一点都没觉得自己可怜,高考过后,她就要大展拳脚了,可不希望看了报道后,会引来一波同情。

同情是最没用的东西,夏晓兰不想自己被塑造成“贫寒状元”形象,那样首先就有一个问题,会有人监督她花钱!自己赚的钱,凭啥不能大方的花,她进了大学也不会装穷,在不超过收入水平的前提下,她想让自己过得舒适。

这个采访,真的是靠记者的脑补来完成的了。

记者们强加给夏晓兰的“形象”,她并不想要。

慢慢的,记者们也看出来这一点,今年的省状元,不仅是长相出众,她的性格也是很有特点的。

不完全和主流意识相符?

就和改革开放一样,夏晓兰给人的印象,就是时髦。不卖惨,时髦而乐观的省状元?这倒是挺新鲜的呀!

夏晓兰硬生生把人设给刷新了,从违和到接受,记者同志们也没用太久时间。没有谁会问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市台的记者刚才在校门口的混乱中,被人塞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不符合主旋律的“爆料”,不管是谁想搞臭新出炉的省状元,市台的记者都不会傻乎乎配合。

省状元全省每年只有一个,必须是7月份全省文化宣传的重点,这个时候要和省内的主流媒体对着干,他脑子又没进水!

谁他妈的在搞事,这不是想让省状元挨批斗,塞纸条给他的人,分明是想搞臭他啊!

372:上电视(加14)

好不容易送走了全部的记者,夏晓兰可算完成了孙校长交待的任务。

今年安庆县一中考的真是好,夏晓兰并不是一枝独秀,她是花开的太好,才压住了其他人的风头。就拿陈庆来说,成绩单一发,今年的分数是真漂亮,515分,比重点线多了21分,考对外经贸大学的大学可能要考点运气,服从调剂的话,北师大应该是没问题的。

现在的师范院校并不太受欢迎,学生报考的很少。

就算是北师大,那也是有加分政策的,大学四年期间,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拿补贴,这些都是鼓励大家报考师范类学校。不像别的大学,要拿每个月的补贴,在校期间的成绩要达到标准。

有人考得好,也有人考的不好。

落榜的肯定痛苦,但高考不是凭同情就能改变结局的,这不是游戏,是真刀真枪的拼杀。

夏晓兰也没空和陈庆说太多话,接受采访的任务完成了,她坚定的拒绝了孙校长要用车载着她游街的虚荣要求,想到她要站在车后面,胸前挂着绸缎扎的大红花…坚强如夏总,还是浑身都起鸡皮疙瘩。

不去看孙校长失落的眼神,夏晓兰在安庆的国营饭店早就安排好了席面,要请所有科任老师吃一顿“谢师宴”,当然也有3班的同学,高考后,大家也该天各一方了。

“在食堂吃一顿就行了,也不用你出钱,吃什么国营饭店?”

孙校长想给夏晓兰省钱,老师加学生,好几十个人呢,跑去国营饭店吃一顿,简单点也要一两百块吧,有这钱干啥不好,上大学也是要花钱的。不过考了全省第一,省教育厅应该会表彰表彰,奉贤市和安庆县,一级一级的,都会有表示。钱加起来也不少,第一年去京城念书是不用愁了,如果各级单位再大方点,念完大学四年都够。

再穷不能穷教育,一个学生如果拿了省状元还会失学,那一定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失职。

夏晓兰知道孙校长还以老眼光看她,都怪她贫穷的形象深入人心。

刚入学时,她也不全是骗人,那时候刚刚做起倒卖黄鳝的生意,的确是个穷人。但从去年10月到今年7月,是夏晓兰的生意迅速发展的时间,夏晓兰已经不穷了呀。

其实,对于她的经济状况,表现出来的不合理的地方不少,孙校长等人都没有去怀疑,下意识就忽略了。

夏晓兰特别正式的解释:“校长,我真的有钱,您忘了我在家自学的原因,就是要自己做生意,侥幸生意做的马马虎虎,不仅赚到了学费,请客吃一顿还是行的。”

不由分说,夏晓兰就把所有人带到了国营饭店。

这地方,她第一次来吃饭,就是为了感谢周诚和康伟。饭店朱师傅的手艺让夏晓兰记忆犹新,一直心心念念要再来吃一次朱师傅做的大青鱼。黄嫂快餐也能请客,对谢师宴来说不太正式,夏晓兰早上刚到安庆,就让李栋梁帮忙去饭店安排了。

本来是吃午饭的,没料到被采访耽搁了好一会儿,到了饭店是快两点。

朱师傅的手艺没得说,瞧见人到了才把鱼下锅,从白溪水库现拉回来的几条大青鱼,每条都超过了15斤。除了鱼还有大肘子,有红烧肉,对工资微薄的穷老师来说,个个都是硬菜。

当然,学生比老师还穷呢。

“夏晓兰,你可真够意思的!”

“大方,爽气!”

只等夏晓兰敬了大家一杯酒,感谢和话说了几句,全体师生就甩开膀子,敞开肚子吃了。

夏晓兰喝了不少酒,不会喝酒的害羞女生也破戒,这顿饭吃到最后,还有女学生抱着夏晓兰哭呢…说实话,她都不知道自己这么受欢迎,男同学说舍不得她,夏晓兰可以放周诚,女同学说舍不得她,夏晓兰只有承诺大家已经多写信,不要断了联系。

孙校长还敬刘芬酒呢,说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女儿。

刘芬先是惶恐,后又想到女儿夏晓兰的成绩,虽不觉自己出了多大力,今天多高兴呀,值得喝一杯!

省台的动作最迅速。

早上才出的分数,到了晚上,今年省状元的采访录像都剪辑好了。播不播放这段录像,省台内部还讨论了一番。夏晓兰和从前那些高考状元都不一样,播出去的话会不会影响不太好?

还是一个领导拍板:

“谁说省状元就要灰头土脸,我看今年的省状元很是青春靓丽嘛。学习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就该找一点这样的正面形象,学习也能很快乐,很积极阳光!”

那就播放呗。

新闻联播后,夏晓兰的采访就开始了。

看新闻联播能掌握国内各地的动向,国家干部肯定要多看新闻联播,包括邵光荣的叔叔邵立民。

只要工作不忙,他会准时收看新闻联播。今天新闻联播结束后,他还来不及关电视,马上就是省状元的采访。夏晓兰那张明丽娇艳的脸闯入视线时,邵立民都愣了愣。

肯定要对省状元介绍一番,奉贤市安庆县一中,同名同姓的,这难道就是周诚的对象?

周诚的对象是个体户吧,怎么又变成高考状元了!

可要说是同名同姓,邵立民也觉得不像。

同一个县,不会有两个年貌相仿,还同名同姓的女孩儿吧,外形这样出色,难怪迷住了周诚。不,岂止是外形出色,省状元可不是那么好拿的,脑子不比长相逊色。这样的女孩子,要是和邵光荣处对象,邵立民会举双手双脚赞同!

只是不知道周家会怎么想?

卓家。

卓娜在厨房热奶,听见她妈在客厅里说今年的省状元咋长这么好看,卓娜好奇一看,嘴里的牛奶顿时喷了一茶几。

“这…她、她…”

她是夏晓兰啊!

今年的高考省状元,总分616分?!

卓娜有点小委屈,骗子,还说自己估分584!骗子,还说自己是个体户!

京城,晚上八点,周家的电话叮铃铃响了起来。

周国斌接起电话,却是儿子周诚的声音,叫了一声爸,周诚就开始傻笑。

周国斌发誓,自从周诚8岁以后,他就再没有听到过这种笑声,周诚是痞痞的,是少年老成的,在不同人面前有不同的面孔,但绝对不会像这样傻笑。

“爸,对不起,我就是太高兴了。”

周国斌等了半天,也不知道周诚到底为何高兴。他挂了电话,觉得是不是要给周诚找个心理医生了?后来关慧蛾嘀咕了两句,“今天是高考出成绩吧?”

豫南省那个种山药的丫头,不也参见了今年的高考吗?多半是没考好,要不周诚早就回来炫耀了。

周国斌了然,原来是这样呀。不过他妻子的性格真是十年如一日,说了不同意豫南省的女孩儿和周诚处对象,关心人家的高考成绩干嘛?当然,这话周国斌是不敢说的。

373:就是很了不起(加15)

你所厌恶的人,你的敌人,取得了耀眼之极,你拍马都追不上的成绩,你应该怎么办?

这种痛苦,想必夏子毓现在是深有体会。

她都不能自欺欺人,电视里,报纸上,清清楚楚刊登着夏晓兰的照片。作为豫南史上颜值最高的高考状元,印着夏晓兰的照片的报纸简直卖到脱销。很正经的报纸,都快被夏晓兰的照片搞成娱乐版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有啥新电影呢!

不是新电影,是高考状元的照片。

是,长得和以往的高考状元是不太像,但长得好看也不是高考状元的错啊!

反馈都是正面积极的。

没办法,“高考状元”的光环太耀眼,凭着一颗聪明的头脑,不会再有人觉得夏晓兰是狐狸精长相。当一个人有了不能忽视的成就,从前那些受到诟病的地方,都会变成优点。只允许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须发怒张不修边幅,不允许高考状元长得好看么。过于艳丽妩媚的长相,被“高考状元”的光环一照,省台的领导都说是青春靓丽、积极阳光。

这就是主旋律的基调,夏晓兰用成绩证明了自己,再多的污水都会被驱退。

这招数,夏子毓也用过。

因为有出息,夏子毓可以得到夏家人的全部偏爱,可以掌握舆论,胡乱摆布夏晓兰的生活和命运。

当伪学霸遇到真学霸,夏子毓的那一套就玩不转了!

她给记者递纸条,认为记者会对深度挖掘“高考状元”的过去有兴趣,哪知电视台的新闻,报纸的新闻,提都没有提一句,没有说夏晓兰坏话的,全是赞誉。

616分,甩了全省第二名45分的成绩。

全国的大学都在排着队等夏晓兰挑选,她可以去最顶级的学府!

夏子毓当时就气血上涌,吐了一滩血。

回到商都后,她更是百爪挠心般难受!

她也付出了四年的汗水,没有一丝的懈怠,不过也只考了京城师范学院。

夏晓兰去年才插班念高三,只有一年的时间,随随便便就考了个省状元?夏子毓觉得老天爷太不公平,看着父母惊惶的表情,夏子毓心情更是暴躁。

“子毓,现在咋办啊…”

张翠的恐惧已到达临界点。夏长征没了一只手,夏晓兰成了省状元。好学生会受到哪些优待,张翠比一般人更深刻了解,夏子毓从前就是享受这样的优待,在读高中时,在高考后。

好学生说的话,不会有人怀疑。

好学生做的事,就算是错的,那也能变成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