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耧了几天的玉米根子,终于是弄的差不多了。佟老爷子决定开始翻地点种,佟家有好地六十多亩,差一些的地十多亩,总共七十五亩地。自家养着牛,春耕上也就能省些力气。都说是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少了肥哪行。家里专有一个攒粪的大坑,这一年积下的牛、猪、鸡还有人的粪尿都在里面发酵着。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把发酵好的粪弄出来,掺上些土晒干,这样方便种地的时候运输。晒干的粪就在大坑的边上堆着,上面苫些草防雨。佟云松把牛车的四周上好了木板,这都是按照车的大小做好的,木板接头的地方有卡槽,这样就成了个车斗子,里面装着满满一车的粪。种地的时候除了佟老太太和几个小的以及轮班做饭的人以外,全家都要下地,就连小四小五都不例外。一大家子跟在车后面,扛着镐头的,拎着篮子的,浩浩荡荡往地里去了。

到了地头,把牛车卸下来,套上了犁杖,大郎在前面牵牛,佟家老四在后面扶犁,扶犁是个重要的活,垄直不直全看扶犁的。因只有一头牛,刚开始的时候只能等着,这时佟老爷子让其他的人把粪装些到篮子里。总共七十多亩地,这施肥当然不能大面积的扬到地里,只能随埯施肥,就需要人手,正好这些小辈的就派上了用场。每个人手里拿个小篮子,里面装着粪肥,前面的人刨个坑,就要跟着施肥,肥不能用太多,要不就不够了。

没多会儿犁开了两垄地,佟云松在前边刨埯,小四小五跟着施肥,每施一埯都要再弄点土把粪盖上,要不然会烧了种子,方氏随后点种,最后二郎再把种子用土盖上,踩实。佟云柏这组,因为刘氏今天轮班做饭,所以佟云柏刨埯,骏熹骏焘施肥,骏杰点种,佟云柏刨完一垄回头再把种子盖上踩实。佟云枫这组,云枫刨埯,三郎玉妍施肥,周氏点种,最后佟老爷子踩埯。玉妍最是爱美,手里拎着篮子,不住的捂着鼻子,“臭死了。”三郎看她那个样子不顺眼就说她:“没有这臭的,哪能打出粮来?没粮食,看你还有什么精神臭美去?”玉妍嘟着嘴,刚想回嘴,佟老爷子咳了一下,吓的玉妍不敢吱声,低头施肥去了。平日里吵吵闹闹的老爷子不管,可是这抢春时的时候只要是能干活的,都得下地干活,没得商量。

今天种的是玉米,玉米产量高,佟家种的就多些。这时的农民还是小农意识,自产自销,很少买东西,所以很多东西也都是要种一些的。像是高粱,就要种好几种,帚用的,糯性的。因为有了玉米,所以那种不是糯性的高粱就不种了,糯性的高粱焖高粱米饭很香的。还要种谷子也就是小米,家里几个媳妇,不定那个生孩子都要用到。然后是糜子,也就是大黄米,这可是冬天包粘豆包,端午节裹粽子必须的。当然别忘了种黄豆,还有红小豆等等,反正就是挨样都种些,根据上一年种的种类安排换茬。

大郎和四叔配合的不错,两人没多会儿就犁出了十多垄,停下了牛,歇一会儿,后面的几组齐头并进,种的也是很快。不得不说,佟家兄弟几个都是种地的好把式,连带这些小的也都挺能干。歇了一会儿又继续干活。一上午的功夫,种了大概有六七亩地。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会家吃饭去了。

玉娴才五岁,还不用下地,可在家也没闲着。早饭吃完了,就出去挖野菜了,家里养着十多只下蛋的母鸡呢,开春又抱了将近三十只小鸡仔。出去挖了一大篮子蒲公英,回家在专门给鸡剁食的菜板上剁碎了菜,拌上些糠皮子喂上鸡。转身进屋,秦氏在屋里看着骏祺呢,“奶奶,我去采点野菜回来,种地怪累的,桌上添点菜也好啊。”玉娴跟奶奶说。

“嗯,去吧,今天你二婶做饭,一大家子吃饭,中午的时候帮着烧烧火什么的,抢春时的时候别耽误了下地干活。”老太太看了玉娴一眼,吩咐着。“出去注意些,别忘太深的林子里去,就在边上薅点就行。”

“哎,”玉娴答应了声就出去了。

春天的山林里野菜多的是,玉娴也没那个闲心单独去采大叶芹了,看着什么就采什么。山菠菜,燕儿以,广东菜看见什么就弄什么,有半个时辰的功夫就薅了满满的一篮子。玉娴趔趔趄趄的提着篮子,走一会儿歇一会儿,好不容易会到了家。

二婶刘氏正要做饭,正愁着中午的菜怎么弄呢,就看见玉娴小小的人儿,拎着个大篮子,磕磕绊绊的进了院子,赶忙接过玉娴手里的篮子,“哎呦,还是闺女贴心啊,知道二婶中午为难这菜,就弄了这么大一篮子来。好闺女儿,快歇会儿,喝口水。”

玉娴跟着二婶进了厨房,“二婶,我帮你挑菜吧,咱今天炒点菜行吗?干活都累,得弄点有油水的。”

“行,昨天你奶让从镇上买回来些肉让这几天炒菜的,种地可是个累活,没点油水那成?”刘氏看了看篮子里的菜,“就来个炒大叶芹,再炒个广东菜,熬个山菠菜汤怎么样?”

“嗯,听二婶的。”虽说这个二婶爱和母亲较劲,大家子的妯娌之间都这样。二婶家就三个儿子,对她和玉妍还是不错的。玉娴一边说着,手里也没停下,把自己采回来的野菜都分好类,把里面夹着的草叶子和小木棍都挑出来。弄完之后,找了个盆子,挨样都洗好,就等着刘氏切了炒熟就行。

刘氏干活也是个麻利的,没多会儿,几个菜就弄出来了。菜上桌,加上刚做好的玉米饼子和小碴子粥,大葱大酱,还有咸菜头,这中午饭也就弄好了。正好干活的人也进了院子,“都洗洗手吃饭吧。”刘氏冲着进来的人喊。

大家干了一头午活也都饿了,各自洗了手就坐下吃饭,唯独玉妍在那一遍遍的洗手。“玉妍,你干嘛呢?还不过来吃饭。”周氏喊她。

“娘,手上臭死了,我洗手呢。明天我可不去了,太臭了。”玉妍手都搓红了,还在那洗。

“你不去也行啊,明天正好你母亲做饭,你在家帮着喂鸡做饭呗。玉娴今上午可是又是挖野菜喂鸡,又是薅菜给咱们吃呢,这一上午就没闲着,桌上的菜都是她自己去薅来的。你要是明天在家,菜比今天少了可不行,难不成还比不上五岁的玉娴不成?”因为玉娴帮着二婶做饭的缘故,这会儿二婶对玉娴更是亲切了,所以直接帮玉娴邀功,别以为我们小就在家闲着呢!

玉妍听二婶这么说立时没了脾气,跟着去种地几个人一组,她干的最少,时不时的就跑去偷懒,这要是在家帮忙做饭,要像玉娴干了那么多活,她还不得累死?她忘了自己还比玉娴大了三岁呢。手也不洗了,赶紧找个地方坐下吃饭。“明天我还去种地还不成吗不跳字。不甘心的嘟囔了句。“就显你能,天生个干活的料。”

玉娴倒是听到她说的了,心里好笑:“生在农村,哪个不是干活的命啊?难不成你还以为是哪家的千金小姐不成?”因着二婶已经夸了她一番,心情挺好,也就不和玉妍一般见识了。

小三却是不干了:“你不是干活的命?那你投生到官家去啊,在农家还不想干活,我妹子就是能干怎么了?像你是的,一头午就知道磨洋工?”小三和她一组施肥,早看她不顺眼了。

这是秦氏开口了:“都赶紧吃饭,吃完了还得下地呢。咱庄稼院里的女人,有哪个不是干活的命的?”今天倒是说了句像样的话来。

大家低头吃饭,吃完饭后又都拿着家什上地里去了。玉娴帮着二婶把碗筷都收拾好,回头跟二婶说:“二婶,我还得去采点菜回来呢,咱家人多,菜不够吃。”

“好闺女,二婶和你一起去,咱多薅些回来,也省得你一个人拿着怪累的。”刘氏背个背筐,玉娴拎着篮子又去薅菜去了。两个人的速度当然快些,没多会儿刘氏的背筐就慢了,两人又把玉娴的篮子也装满。边往回走,刘氏就说:“闺女,晚上包菜包子吧,还简单。”“嗯,听二婶的。”

二人回到家,迅速的挑好菜,然后烧开水把菜烫上。然后玉娴和秦氏换手,玉娴看弟弟,秦氏和面,刘氏剁菜几个人忙着包菜包子。

晚饭变成了玉米面的菜包子,包子里没放肉,只放了些猪油,众人吃的也是很香,刘氏少不了又夸玉娴知道帮着干活,方氏嘴上没说什么,可心里也是高兴的。惹的玉妍又是一顿嘟囔,以前众人都是夸她的,现在没人理她都去夸玉娴,她当然心里不舒服了。

众人又忙了几天,终于把地种的差不多了,六十二亩好地,主要种了玉米,谷子,糜子和粘高粱等,十三亩差些的种了黄豆,红小豆,瓜子,帚用高粱等等。剩下一些犁杖调头时开不到的地,就要用镐头刨垄了,也只差这些没弄了。这天收工回家,天阴沉沉的,老爷子看了看天:“今晚上要有雨啊,多亏把地都抢着种上了,这雨倒是及时,春雨贵如油啊,好。”老爷子美美的抽着烟。

佟老太太在旁边一算,今天是四月十六,哎呦,那不后天就是骏祺的周岁了吗?

是由】.

div>

baidu_…lb_lt_id=”519311”;

第十四章骏祺周岁

四月十八,是佟云枫的儿子佟骏祺一周岁,周氏嫁进佟家九年了,才生了这个儿子,自然是心疼得不得了,简直可以说是捧在了手心里。连日来都忙着种地,佟老太太都忘了这个茬了,这一想起来,连忙叫佟云枫明个到镇上去置办办酒席的东西。

到了四月十八这天,一大早就让几个儿媳妇忙活着准备酒席。大郎几个出去放牛了,因为佟老三家的两个孩子玉妍是女孩,骏祺又小,所以放牛的活就分派给了老大和老2家,两家的孩子轮着来。玉娴也跟着跑出去了,她跟玉妍不对盘,当然不想去厨房帮忙,再者她也小,平日里帮着摘个菜还行,今天人多,都怕顾不上她,所以她出来也没人管。玉娴和小四小五拿着小镐头,拎着篮子又去刨贝母去了,贝母快开过花了,花一败秸子就倒,到时候就不好找了。不得不说在玉娴盯着四哥喝了几天的贝母水之后,小四的咳嗽果然好了,这下几个哥哥对玉娴佩服的不得了,玉娴的话更是言听计从。今天她们是往江边,村子的南头去放牛加刨贝母。大郎把牛栓到了一棵树上,留下小三看着牛,他和二郎两人也进了林子,帮着弟妹找贝母去了。

佟家院子里,妯娌几个正在那择菜呢,周氏的娘家人就来了。周氏的娘,也就是佟家老太太的堂妹周秦氏,领着两个儿媳妇和小女儿来了。周家的小女儿十八了,已经定了亲,秋天成亲,周秦氏看她整日在家绣嫁衣也闷的慌,就带她出来转转。堂妹来了,佟老太太自然高兴的不行,赶紧把周秦氏和两个侄媳妇还有小侄女让进了屋里。今天老爷子没在,他和家里几个儿子去把地头地脑的收拾收拾,前天晚上下了雨,今天正好下地干活。家里有秦氏领着儿媳妇们也就够了。周秦氏进了屋,看见自己的小外孙正在炕上坐着吃果子呢。小骏祺也不知怎么回事,总是闹毛病,也不爱吃饭,秦氏就用鸡蛋、糖、油活了细白面炸些果子给骏祺吃,秦氏对这个孩子偏爱的很。

周秦氏看见外孙,眉眼带笑的抱起来亲了口,骏祺却不干了,直扭着身子不让她抱。“这孩子身子弱,前几天又闹毛病了,才好了些。”秦氏连忙抱了过来。周秦氏从包袱里拿出来一套衣服,给骏祺比了比,“嗯,大小正好,这阵子就能穿。”又拿出来个银项圈给骏祺戴上,“这是在佛前供了的,骏祺戴着可驱魔辟邪,身体康健。”然后又拿出一块深紫红的料子,“阿姐,这是你侄子前些日子去县城里办事买的,这块给你留着作件衣裳吧。”

“自家的姐妹,你还客气什么?”秦氏高兴的收了。“家里的地种的怎么样了?要是没种完就让老大他们去帮着种两天。今年这边种的挺快的。”

“还行,也快了,比不得你,家里种了七十多亩地呢。我那只有四十来亩,也快种完了。”周秦氏羡慕的说:“阿姐,你是个有福的,四个儿子,又一大些孙子,现在孙子也都能干活了吧?真是羡慕你呢。”

“有啥好羡慕的,人多吃的也多,孙子多,可这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要是不细打算也不行。还有老四,这几年一直给他说亲,可他这个也不行,那个还看不上,到现在还没说上媳妇。我这个愁啊。”秦氏看到自己堂妹,就诉起苦来。“对了,秀芹的亲事定了是吧?秋后几月成亲?到时候可别忘了知会一声,我还得去给添妆呢。”

“秋后十月,都闲了,阿姐可得回去多住几天,咱们姐妹好好聚聚。”周秦氏笑着回答。“玉兰,你们两个也别坐在这了,去厨房帮帮你嫂子们。”周秦氏吩咐两个儿媳妇。

“不用了,侄媳妇好不容易来一趟,那孩能让她们干活呢?厨房里有老大家的她们就行了。”秦氏拦着不让。

“大姨,咱都是自己实在的亲戚,那还用这么客气。”叫玉兰的大媳妇一边跟秦氏说着,一边领着弟媳出去了。

秦氏陪着妹妹在屋里说话的功夫,外面佟老爷子的两个堂哥和堂嫂来了,还有村长李福田和他媳妇。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要请他,她老婆也就跟着。秦氏连忙把他们都让到屋里,大家坐着唠嗑,话题无非是男的唠地里的活计,天气等,女的就唠儿女的亲事,这时村长的媳妇突然说:“对了,我娘家在苗岭村,我记得我娘家隔壁住着家姓张的,她家有个闺女今年好像十八了还没说亲呢,这两天有空我回去帮你看看,她家条件倒是不错,家里有百十亩地,两个哥哥也都成亲了。人长得也挺俊的,是她家祖母去世给耽误了。”

“那感情好,那就麻烦他李婶子了,要是这事说成了,可得好好的谢谢你呢。”秦氏一听,连忙道谢,她现在最操心的就是老四的婚事。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也就快中午了,媳妇们把饭菜全都做好了。这时佟老爷子领着几个儿子从地里回来,见了众人少不得寒暄一番。玉娴几个约莫着时间也差不多了,就牵着牛回家了。回家一看,没有多少人来,她那几个姑姑也都没来。想想也是,正是抢春时呢,这一来一回的就得一天时间,春耕的时间可耽误不起。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呢。

人都回来的差不多了,秦氏端出了一个簸箕,里面准备的是让骏祺抓周的东西,有书、笔、算盘、印章、小银锞子等等,都是象征着美好意义的东西。孩子抓到什么都有一套说辞,无非是些吉利祝福的,表达了人们对孩子未来的期许。秦氏把东西百到骏祺的周围,大家都看着他能抓什么?“书,抓书啊。”一个说。“银子,抓银子。”还有的这么说。

小骏祺坐在那,看着这些东西拿个也不去抓,不管众人怎么逗弄,就是不抓。逗得急眼了,“哇”的一声竟然哭了起来,众人无语,周氏急忙抱起儿子哄着,哄了一会儿不哭了才放下。放下了还是不抓,这把大家几的呀。玉娴也挺着急的,她都饿了,这骏祺不抓周,就没法开饭,难不成还要大家都饿着肚子等着不成?想着,她就拿起一块骏祺吃的果子,到骏祺前面晃悠,果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然后引着他一直跟着那块果子。玉娴把果子放到了书的底下,骏祺看见果子藏到了书下,跟过去一把拿起书来。

“好啊,看,弟弟抓了本书呢,弟弟将来定能考个状元会来了。”玉娴高兴的拍手,众人也跟着拍手,都跟秦氏和周氏说着吉祥话。小三在一边低低的说:“一个吃货。”被大郎听见了,瞪了他一眼。

抓完周,大家都落座吃饭,今天的酒席明显赶不上玉娴满月的那次。佟老太太秦氏就向大家说:“真是不好意思啊,因这几天正是忙着种地的时候,镇上也没什么新鲜的菜蔬,昨天老三去镇上,除了肉也没买到什么。多多包涵。”这也是实话,以老太太偏爱骏祺的程度,那会有好的不上?实在是这个季节很多菜都没下来,光是用肉能做出几个菜来?还是方氏妯娌几个想尽办法才弄这八样菜的。只见桌子上肉炒木耳,炒鸡蛋,红烧肉,清炒肉,芹菜丸子,炖鲤鱼,炒花生米,炒韭菜八个菜,按说也不错了,菜里的肉都不少。

“哎呀,佟嫂子,这就不错了,谁不知道春日里菜最少,能弄出这些来就够可以的了。”村子李福田笑着说。

“是啊,这还得是几个做饭的心思巧,要是我还做不出来呢。”周秦氏也说。

众人边吃边聊,都夸赞菜的味道好,一顿饭也算是宾主尽欢。没等吃完饭呢,骏祺就要睡觉了,还不肯马上睡,又哭又闹的,周氏只好抱着骏祺在地上来回的走着,哭闹了大概有两刻钟的时间,才慢慢睡着,又不敢放下,一放下就哭,周氏只好抱着。

“骏祺他娘,这孩子一直都这么闹人吗?”村长媳妇问。

“是啊,李婶子,这孩子从小就这样,一要睡觉就得抱着哄,睡着了还不让放下。”周氏抱着孩子,有些发愁的说:“总是闹毛病,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的,找郎中看了,说是先天底子弱,要好好吃药调养,可就咱这家,哪能吃得起那些名贵的药啊?”

“唉,孩子都是娘的命根子,看你这个样子也真是够累的。”李婶子也叹了口气。

骏祺终于睡沉了,周氏把他放下,又上桌吃了点饭,这时众人也都吃的差不多了,纷纷告辞往外走。

秦氏拉着李婶子的手,“他婶子,可别忘了你说的事儿,我可是等你的信儿了,你侄子的婚事可就拜托你了。”

“嫂子放心,我一定会给你当个事办得,着几天有空我就去帮着问问,你就等我的回信儿吧。”李婶子笑着保证。

是由】.

div>

baidu_…lb_lt_id=”519311”;

第十五章刺嫩芽

玉娴帮着收拾了碗筷,方氏几个把剩菜都收好,又把碗筷全都刷干净就各自去歇着去了。方氏领着玉娴进了西屋。“玉娴,累了吧,和娘躺一会吧。”

“娘,咱俩唠会儿行吗不跳字。玉娴很少沾三婶家的边儿,以前也知道骏祺难哄,可头一次见到原来这么难哄。“娘,我小的时候也这么闹人吗不跳字。

“没有,玉娴乖着呢,都不用娘哄,自己知道睡觉,还知道有尿了叫人呢。”方氏想起女儿小不点时候的样子,不禁感慨时光飞逝。“你抓周的时候啊,左手抓着银锞子,右手拿着算盘呢。都说你将来是个会打算,能挣钱的。”

玉娴当然记得自己抓周时的样子,不过她要说的不是这个。“娘,你有空的时候跟三婶说一声,让她找个明白人给弟弟看看。弟弟是寅时生的对吗不跳字。

方氏一愣,这个时候的人还是很迷信的,玉娴这么一说,她心里就有些明白了。“玉娴,你是不是听说了什么啊?“

“娘,弟弟是四月十八寅时生的,你就没想到什么吗?四月十八是庙会呢,早晨庙门开的时候,弟弟会不会是哪个庙上的童子偷跑出来投胎的?要不怎么总闹毛病?这要是不找人看看,后果可就严重了。这是我昨晚做梦,一个老奶奶跟我说的。”其实是前世的时候奶奶曾经说过,那时候她并不信,但是她能在这个时代重生,有些东西不妨一信。

方氏这下趟不住了,急忙起身去找周氏去了,她虽然和周氏不太对付,可这关系到孩子的事,她必须说。

春暖花开时节,也是农家最忙的时刻。地里忙的差不多了,又忙着菜园子里种菜了。瓜菜半年粮,这可是大事。忙了几天,终于把菜园子里种上了早豆角和土豆,并在这两样的垄沟里撒上了茼蒿和小白菜籽。小菜长出来没几天就吃了,这样既省地还不耽误什么。辣椒和茄子的苗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在屋子里用一个盛着土的木箱子里种上了,小苗现在也长得有一寸多高了,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移栽了。

玉娴没什么事依旧是上山去刨贝母,还有细参,这天她想起来几天前看见江边的那片林子里有刺嫩芽,当时小芽刚刚冒头,这也好几天了,该长得差不多了。正好今天又是哥哥们放牛,于是硬赖着哥哥们往村子南面的林子走去。到了林子边,大郎依旧是把牛拴到树上,留个人在那看着。剩下的就都进了林子。

刺嫩芽也叫刺老芽,学名叫龙牙楤木,它的根皮是一种药材,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对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胃痉挛等都有效。这种植物高一米五到五米,全株密生硬刺。能吃的部分是它的嫩芽,一般长在最顶端,摘的时候一定得小心它那满身的硬刺,被扎到可是很疼的。

大郎从家里带来的镰刀这时派上了用场,遇见高的就用镰刀勾住,然后把芽掰下来。这时节的刺嫩芽能有二三寸长,胖胖比大人的手指还要粗,芽上也长满了嫩刺,等过一段时间芽长大伸开巴掌,那刺也变得很硬了。几个人分工合作,大郎二郎都拿着镰刀勾树枝,剩下的几个小的就去摘那嫩芽。玉娴再一次慨叹没有被开发过的环境就是好,瞧这吃嫩芽,个头多大啊,而且这片林子里竟然有很多呢。听大郎他们的话里也是知道这个是能吃的,可是怎么没有人来采呢?其实玉娴不知道,在这个年代,菜野菜的活都是孩子们在干,没有几家的孩子像玉娴家的这么早就知道主动的帮家里干活,即便是大郎那样的年纪,也是出去玩比较多,哪会去掰什么刺嫩芽,那东西不好玩又扎手。像佟云柏家的几个小子,骏杰只比大郎小一岁,可每天都是跑的没影子,轮到他们放牛也是把牛一拴,然后就跑了。

玉娴一不小心就被刺扎了一下,嫩嫩的小手哪受的了,一下子就出了血。哥哥们都心疼的不得了,不让她再掰了,玉娴只好去刨贝母去了。此时的贝母已经不太好找了,好在细参还是很多的,于是就遇到什么弄什么。细参这东西是全草都能入药,而且它的根系很发达,最压秤的就是根了,所以刨的时候要尽量深一些,把根都刨出来。玉娴觉得这山林就像一个大宝库,只要你肯弯腰去捡,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于是越刨越高兴,手也不觉得疼了。

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大郎看了看天色说:“小妹,该回去了,今天是娘做饭,咱们回去帮娘做饭吧。”于是就领着他们出了林子,把牛解开,小三牵着,兄妹几个往家走。

秦氏正在家里抽疯呢:“怎么养了些白眼狼的东西,一天的就知道往外跑,连个影子都抓不住,一个个就知道疯玩。”这是说孩子们呢,“老大家的,不用给他们留饭,不回来就让他们都饿着。”其实干活的也还都没回来呢,这老太太就是一天不抽疯她就难受,平日里孩子们要是都在家她又嫌闹得慌了。

“娘,我们回来了。你猜我们弄什么回来了?”玉娴早就听到她奶奶说什么了,假装没听到,也不理老太太只和娘说话。“娘,我们掰回来刺嫩芽了呢,又粗又嫩的,中午咱们弄点吃吧。”

大郎把背筐放下,竟是满满一筐的刺嫩芽,这下秦氏也不叨叨了,“哎呀,这可是新鲜物件,老大家的,一会儿我给你拿几个鸡蛋,在舀些白面,今中午用刺嫩芽裹了面炸着吃,这刺嫩芽,下锅炸,最是好吃了。”说着进屋去找鸡蛋和面去了。

娘几个在外面把菜都挑好,进屋烧了锅开水,刺嫩芽吃前要用开水烫一下才行。方氏把菜倒进锅里,用笊篱不断地翻着,保证把菜烫匀,看到菜的颜色变了,就说明烫好了。用笊篱把把菜捞到一个盛了凉水的盆里,等菜凉些了捞出来用手把水分攥掉,放到一个空盆子里,加些盐,花椒面调味腌一下。然后用秦氏拿来的鸡蛋和白面调了面糊,锅里倒了些油,看油热了,就把刺嫩芽蘸满了面糊放到油锅里炸熟,一时间院子里飘满了香气。

周氏原本是在屋里的,不是她做饭她才不会出来瞎晃的,生怕人家让她帮忙。满院子的香气让她忍不住出来看看,“呦,是刺嫩芽啊,大嫂,你还真行啊,整这么些回来。”

“是大郎领着几个小的去掰的。”方氏也很高兴,不光因为添了样菜,也是为儿女们能够知道帮家里的忙。“掰了不少,咱娘说让炸着吃个新鲜。”

“三婶,骏祺弟弟好些了吗不跳字。玉娴想起那天生日后,三婶抱着骏祺去了县城外的仙人洞。但是结果怎么样却不知道,今天正好问问。

“哎呀,提起这事来还真得谢谢大嫂呢,要不是你提醒我,我也不会去让林大师给骏祺看看。你猜林大师怎么说的?竟然和你说的丝毫不差呢。”周氏想起这件事来,还真是对方氏心存感激的,“那林大师说啊,我家骏祺是东华帝君身边的炼丹童子,趁着四月十八庙门开的时候跑了下界来,就投生到咱家来。还说多亏去看得早,现在还有法子破解,扎个替身再许点钱就好了。要是不去看,这孩子准养不过十八岁,东华帝君是定要把他收回去的,这要是养大了再突然间没了,可不的活活坑死我吗不跳字。说着倒是眼泪出来了,“人家林大师说了,那个指点我的人可是俺骏祺的贵人呢,大嫂,以后俺骏祺就是你的亲生儿子,俺要让他一辈子都记得你的大恩。”都说孩子是娘的心头肉,一点也没错,尽管周氏平日里掐尖要强的,可一说到儿子,对方氏真的是从心里感激。

“他三婶子,你可别这么说,我是骏祺的大伯娘呢,骏祺是我亲侄子,那还跟儿子有啥区别。再说这也不是我想到的,是玉娴做梦梦到个老太太对她说的,她怕你不信她的话,让我说给你听。这就是骏祺命里有贵人,在指点着咱呢。”方氏开始没告诉周氏是玉娴说的,是怕周氏不相信,这回周氏找高人看了,竟和玉娴说的一样,方氏也不能瞒着,就实话实说了。

“哎呦,玉娴,你可是三婶的好闺女,难得你小小的人儿,还能记得梦里的事,更难得是能让你母亲告诉婶子。”周氏一把抱起玉娴来,在她小脸上猛亲一口,“来,三婶给你拿糖吃去。”说着抱着玉娴就去了自己屋里。

玉娴被三婶抱在怀里,脑袋也有些发懵,自己只是想起了前世奶奶说的话,才说过了出来,哪想到竟和大师所说一样,难道奶奶是神仙不成?她却不知道这些农村老太太见得多了,自然是有一些经验在里面的。从这往后周氏倒是对玉娴好了很多。

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