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baidu_…lb_lt_id=”519311”;

第十六章进镇

中午下地的都回来了,吃饭的时候老爷子看见了桌上的刺嫩芽也挺高兴的:“人家都说头刀韭菜刺嫩芽,顶花带刺嫩黄瓜。这东西可是三大鲜呢。好啊,大家快都尝尝。”众人也都伸筷子夹了些吃。

“老大家的这几个孩子还真是懂事,上午去掰了一大筐回来,我看还有半筐呢,下午老大给你两个堂伯家送去些,他们可能没人去掰。”秦氏可能是因为周氏和她说了骏祺的事,今天对大房的人倒还挺温和的,难得夸了几个孩子。“老2啊,你家那三个小子也得管管了,成天跑的没影,也不像骏烨他们似的知道往家划拉东西。”这话倒是真的,大郎他们就算是不放牛出去也会往家弄东西,实在没啥还能抗捆柴禾回来,看来老太太心里倒是挺明白,就是一抽疯就不是她了。

“哎,娘我知道了,会管他们的。”老2佟云柏喝着粥,含糊的应着。

“咱庄户人家,讲究的就是手脚要勤快,要不哪能侍弄好庄稼,老2家那几个是该好好管管了,干活的时候叫不动,一说玩跑的比谁都快。”老爷子也说话了。

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吃着中午饭,因为有新鲜菜的关系,倒也比平常吃的香些。玉娴见家里人很爱吃,又听明白不是谁都愿意去掰刺嫩芽,就偷偷的跟大郎说:“哥哥,咱家人爱吃这刺嫩芽,镇上的人也能爱吃吧,咱下午再去掰些回来,明天去镇上卖个试试吧?”

“行,一会儿咱就去掰,我知道一个地方更多,今晚上我正好要去下挂网,要是能挂几条鱼,明天咱就拿着去镇上。”大郎虽然不知道这刺嫩芽能不能卖出去,可鱼是一定的,再说自家小妹一向心眼多,说不定真的能卖动。就算没人买,留着家里加菜也不错。

等着大家都吃完了饭,玉娴又帮方氏收拾完。“娘,我们还想去掰些回来,这东西也没几天,趁着新鲜多弄些回来,就是腌咸菜也好呢。”说完也不等方氏同意,几个人就背着背筐跑出去了。

玉娴一大早就起来了,把自己收拾停当以后就去缠着哥哥,想要跟着去看起鱼。现在正是鱼儿咬汛的时候,昨晚佟云松领着大郎几个去下了挂网,今早应该能起到鱼。这种活当然不能少了佟云松,他可不放心几个孩子去江边。于是一行人拎着桶,浩浩荡荡的往江边走去。当挂网起出来那一刻,玉娴简直惊呆了,竟然有活蹦乱跳的十多条鱼呢!众人手忙脚乱的把鱼都收进了带来的几个桶里,玉娴让大郎指点他都有什么鱼,数了一下后,有细鳞鱼五条,鲤鱼四条,还有两条是鳌花。让玉娴惊讶的是竟然细鳞有那么多,这让她好生兴奋了一下呢。大家拎的拎,抬的抬,高高兴兴的往家走。

到了家,今天轮到二婶做饭,早饭刚刚好,佟老太太一看弄了这么些鱼回来,也是满脸带笑的。“快,早饭也好了,赶紧吃。早晨起来早了,凉,喝点热粥暖暖。”这样的语气反倒让人有些不习惯了。

“奶奶,这么些鱼,咱今中午能吃鱼了是吗不跳字。玉妍开心的问秦氏。

“你就长个吃的心眼子,你知道这鱼卖多少钱一斤吗?吃了我上哪去弄钱去?”秦氏有些不悦,“秀英,你也该管管玉妍了,一天除了美就是吃,她也八岁了,捉不起针拿不起线的,以后这么办?我看你也该看着她好好的学些针线了,以后你也别满街的串门子,多用心教教孩子。”这算是佟老太太对周氏娘俩说的最重的话了。

周氏听了,只含糊的应了一声。秦氏一看她那个样子,叹了口气,对这个媳妇她是偏爱的。“算了,从今儿起,玉妍吃了早饭就来我屋里,我教她。”秦氏以前在绣坊中做过绣娘的,有一手的好绣艺,却并没有教过谁,就连三个女儿也只有小女儿学了一些,现在要教玉妍,这是疼她,可玉妍不领情,还以为奶奶是要看着自己呢。“我不想学。”玉妍跟自己母亲说着:“娘,你跟奶奶说,我不学针线。”

“傻丫头,你奶奶能教你那是你的福气,当年你三姑没能学多少,现在接绣活都一个月挣几百个钱呢,你这傻丫头还不愿意,这要不是亲孙女,你奶才不教你呢。”周氏赶紧劝玉妍,又在她耳边悄悄的说:“等你学会了,挣的钱算你的,到时候就能买漂亮的头花了。”玉妍一听这个,赶忙点头,“奶奶,我错了,我跟你学。”秦氏笑了,她是真心为玉妍好。

玉娴可没心思管她们学不学的事,急忙吃完饭就跑出去了。她这些日子采的药材晒好不少了,都收拾了一下,贝母用一个布袋子装了,细参本来就是用细麻绳拴成串的,也用了个袋子装上。两样都有不少了,反正玉娴是拿不动。

佟云松套了牛车,把鱼都放到一个大木桶里,加了些水,没加太多,多了鱼容易蹦出去。大郎把昨天掰的刺嫩芽也放到了车上,昨晚方氏用块湿布盖着,菜还是新鲜的,满满的一大筐看样子也有二十多斤。玉娴又让三哥帮忙把药材也都放到车上,三哥的力气越来越大了,比大哥都有劲呢。“妹子,你弄的这些东西能卖出去吗不跳字。小三问。

“我也不知道呢,试试呗,药铺总得进药吧,不然哪来的药卖啊?”玉娴有点底气不足。

玉娴自从来到这里,还没去过镇上呢,今天是无论如何也要跟着去的,佟云松嫌人多了看不过来,就只让大郎和小三跟着,再加上玉娴。一行四人坐着牛车往镇子出发了。

“四哥五哥,我会给你们带好吃的回来的。”玉娴坐在车上对小四小五喊着。

从沿江村往镇上走时一路上坡,牛车也走不快,慢慢悠悠的往前走着。玉娴没去过镇上,自然也没走过这条路,只见路边树木葱郁,现在的树叶已经长大了,入目皆是绿绿的一片。远处的一座山上,映山红开的正艳,桃红色的如烟似霞,绚烂夺目。林中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着,偶尔有一只黑乎乎的东西从草里飞出来,竟是只野鸡。小三就后悔没带弓箭来,要不还能打只野鸡,这两年小三跟着佟云松进山打猎,箭法练得也不错了。佟云松也说:“是啊,早晨走急了,还真忘了带,有时候还会有狍子在道上跑呢。”有点后悔的语气。

玉娴知道这年代人口稀少,林子没经过破坏,生态环境完好,所以动物十分的多。虽说北方人很多都善于打猎,可冷兵器时代人们打猎用的最多的还是弓箭,这东西的效率还是不高的,所以野生动物的繁衍速度远高于人们猎取的速度。

车大概走了近一个时辰,渐渐的看见了一个镇子,这个镇子叫做松江河镇,当玉娴第一次听到了这个名字的时候可是狂晕了一把,因为在现代她的家就在松江河镇,没想到在这千年多前的时空里,竟然有这相同的地方。无语啊!眼前的镇子比起前世来差了不止十倍,不过在现在看来已经是个繁华的城镇了,看样子这个镇子能有三四千人口,算得上大镇了,这个时代一万多人口的就是个县城。镇子很规整,一条青石路贯穿南北,把镇子分成东西两部分。集市在西边,佟云松把车赶到了集市边上,今天来的晚了些,里面的位置已经没有了。爷几个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大木桶也放到了地上,玉娴把刺嫩芽上面盖的布掀开,看了看来来往往的人,都没有往这看的。于是扯开嗓子喊了起来:“快来看哎,新鲜的鱼嘞,活蹦乱跳的鱼嘞。”她人小声音可不小,脆脆嫩嫩的童音回荡在集市上。

有的人听见了,往这边看过来,只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上身穿这红色带白花的小褂子,下身穿着青色的裤子,头上梳着双丫髻,绑着两根粉色的发带,齐齐的刘海下一双灵活的大眼睛,透着机灵慧黠,秀气的鼻子,嫣红的小嘴,白里透红的小脸蛋,无一不透着一种灵动健康的美丽。

“小姑娘,你这都有什么鱼啊?”一个能有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问道。

“大娘,我这有鲤鱼,细鳞,还有鳌花呢,都是今早现捉的,新鲜着呢。大娘,您看来条什么鱼?这鲤鱼红烧着好,鳌花清蒸不错。来条回去尝尝吧。”玉娴甜甜的笑着给这女人介绍。“鲤鱼八文一斤,细鳞十二文,鳌花要贵些,十五文,您来那样的?”

“就冲你这个小丫头,还真的买条,今天我家老头子生日,他就爱吃细鳞,来这条吧。”这女人也是个爽快的。

“哎,您等着,爹,快给捞鱼。”玉娴赶紧让他爹捞鱼,鱼捞出来一称,有二斤八两多。“大娘,您看,二斤八两高高的,应该是三十三文六,这您是头一位客人,就给三十文算了。”玉娴心算了一下,就报出了数字,还给抹了零,让这女人喜欢的不行,“好爽快的丫头,账算得够快的,给你,这是三十文。”低头又看见了刺嫩芽,“哎呦,这刺嫩芽都下来了,还挺新鲜的,多少钱一斤啊?”

“大娘,四文一斤呢,这是我和哥哥去采的,把我手都扎破了,这东西就是吃个新鲜,所以就贵些。”以这时的物价,四文一斤的野菜可不便宜。

“嗯,这东西的功夫倒也值这价钱,给我来二斤。”女人也是个痛快的。

玉娴让父亲称了二斤刺嫩芽,放到女人的篮子里,鱼用柳条穿了,交给那女人,女人又给了八文钱,走了。

是由】.

div>

baidu_…lb_lt_id=”519311”;

第十七章卖药

周围的人看那女人买了鱼和菜走了,又见鱼很活,菜也够新鲜,小姑娘嘴甜会来事儿,就有不少人都围上来买。爷几个一阵忙活,十来条鱼就剩下两条鲤鱼了,刺嫩芽也剩了小半筐。把玉娴乐得嘴都合不上,自己只是想试试这菜能不能卖的,没想到还真就卖的不错。

剩下这些也不着急,玉娴就找了块石头坐下来,“大哥,咱们卖了多少钱了?”钱都是大郎收着的。

“五条细鳞卖了八十文,两条鳌花六十文,两条鲤鱼四十五文,一共是一百八十五文。刺嫩芽的钱我单放的,一共十八斤,卖了七十二文。”不算不知道,一算把大郎吓了一跳,鱼就不说了,以前佟云松也卖过,虽没有今天买的贵,可也差不到哪去。可是兄弟几个昨天一下午掰的刺嫩芽竟然能卖上这些钱,可就让人吃惊了,这还有些没卖完呢,都卖完了可不得一百个钱?“妹妹,咱今天回去,下午再去掰些,这东西山上多的很呢。趁着还没老,多卖几回。”大郎是个脑子活泛的,一下子尝到了挣钱的滋味,立刻想着抓住机会。

玉娴笑了,“哥,听你的,下午咱就去掰,明天还来。”在这个小农意识的时代里,像大郎这样的还真不多。

“小姑娘,你这鱼怎么卖啊?”一个穿着很讲究的婆子问,看样子像是大户人家的厨房采买。

“大娘,鲤鱼八文一斤。”玉娴回答。

“两条都给我称了吧。”那婆子看了看刺嫩芽,“这菜多少钱啊?”这个季节真的是菜很少,顶多不过是点韭菜,总吃也就腻了。

“四文一斤,大娘,要不您来点?”

“嗯,把筐里的都给我称了吧。家里人多,难得看见点新鲜的菜,买回去尝尝新鲜。小姑娘,你家是哪的?看这鱼是住江边吧,以后要是有鱼就送去镇东金家大院,敲后面的角门,就说是给孙嬷嬷送鱼的就行,我看你这鱼也挺新鲜的。”这位孙嬷嬷看见玉娴干净利索的样子,心里喜欢,就定下了让玉娴给府里送鱼。

“哎呦,大娘,那得多谢您了,原来您是金家大院的管事嬷嬷啊,我说看着就和别人不一样呢。”玉娴心里高兴,那小嘴更甜,“孙嬷嬷,您看我们几天送一次鱼合适,每次送几条啊?”

“隔两天送一次吧,每次四条,要是有变动咱们再说。”孙嬷嬷想了想说。

“好嘞,您放心吧,绝对不会耽误您的事儿,两条鱼一共五斤七两,八文一斤,一共是四十五文,菜氏八斤半,三十四文,总共七十九文,您是大客户,给七十文就得了。”一下子抹了九文,小三在那边心疼的直蹦。

“好丫头,这账还真够快的,还给嬷嬷抹了九文,看来真没白让你送鱼呢。放心以后嬷嬷有好事会多照顾你的。那,七十文,拿好了。”说着,拎着东西就要走,玉娴看她拎着吃力,忙叫三哥帮着送到金家大院去。

带来的鱼和刺嫩芽都卖光了,只剩下两袋子的药材。“爹,你知道镇上哪有药铺吗不跳字。玉娴跑到佟云松个前问道。

“好好的找药铺干什么?怎么了,小娴儿病了?”佟云松立时紧张起来,摸了摸女儿的头,“不热啊。”

“哎呀,爹,娴儿没病。娴儿是想找个药铺把这些药卖了。”玉娴有些无奈的看着自己的爹爹。

“哦,不是你病了呀,还好,吓死我了。这要是和爹出来卖点东西还生病了,回去你母亲可饶不了我。”佟云松一听女儿没病,松了一口气,女儿后面的话没在意。“什么?你刚才说要去卖药材?你啥时候认识药材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并不懂这些,怕女儿弄错。

“爹,是贝母和细参,哥哥们帮我挖了好多日子呢。你快告诉我药铺在哪?我去试试能不能卖掉。”玉娴有些急了,她还想卖完快些回去,大哥刚刚说还要去掰刺嫩芽呢,可不能耽误了挣钱啊。

“哦,药铺?从这条路往北,过两个路口右转就看见了,有个济世堂是镇上唯一的药铺了。”佟云松想了一下告诉玉娴。

“知道了,爹,你在这看着牛车,还有等我三哥,我和大哥去看看。”玉娴让大哥扛着两个袋子,自己跟在后面,往济世堂的方向走去。

走了两个路口,往右一拐,果然看见一块写着“济世堂”三个字的牌匾,这药铺还不小呢,大概有四五间房子的大小,一进铺子里头,迎面看见一溜的药柜,几个学徒站在药柜前正给人抓药呢,浓郁的药香让玉娴差点打喷嚏,这久违的药香让玉娴的眼有些湿润了。临街的窗边,放了几张桌子,几位坐堂大夫正在给人看病呢。玉娴一数,有四位坐堂的大夫,这药铺还真是够大的了。

一个十一二的男孩跑过来,“这位小哥,还有这位姑娘,请问两位是来抓药还是看病的?”这男孩一身学徒打扮,脸上笑盈盈的。

“小哥哥,我们是来卖药材的,不知道你们药铺要不要贝母和细参啊?”玉娴笑着问。

“哎呦,小姑娘,这事我还真做不了主,你等一下,今天我们大掌柜的正好在,我去帮你问问。”这小学徒脸上依旧挂着笑,热情的领着玉娴兄妹热人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了,然后才转身进后堂找人去了。玉娴一见这情形,心里倒是对药铺的掌柜有些佩服,能让店里的人不管来什么人都热情的服务,倒也有些不简单。

不一会儿,小学徒领着一位年纪比佟云松要小些,穿着一身淡青色的衣袍的男子出来,小学徒往这边一指,那男子就往玉娴这边走来。“小姑娘,是你有贝母和细参要卖给我们吗?能给我看看你的药吗不跳字。男子蹲在小玉娴的面前,丝毫不在意袍子后襟落到地上,沾了灰。

玉娴连忙让哥哥把两个口袋都打开,“大掌柜,您看,这就是我们带来的。”

男子看了一眼细参,笑了笑,“呦,还是个懂的呢,知道用绳拴起来,嗯,干的也不错。”站起来喊刚才的小学徒:“顺子,把药拿到后堂去过称。”然后又对兄妹俩说:“跟我到后堂吧,这说话不方便。”说着,领着两人往后堂走。

到了后堂,让两人坐下,又让顺子倒了两杯茶来。“先喝口茶润润,小姑娘上午没少说话吧,嗓子有些不好了,可得注意。不知道你们的药想卖多少钱啊?”

玉娴一上午真没少说话,见有茶水,也不客气,喝了一大口才说:“谢谢大掌柜,这些药是哥哥们帮着我去挖的,我自己晒的,也不知道要多少钱合适。您看着给价就是,反正不过是挣点钱买糖吃罢了。”玉娴不知道这时代药材的价格,哪敢贸然说。

“好个小丫头,冲你这句买糖吃,我也不能糊弄你,看你的药品质还好。这样吧,贝母十二文一斤,细参十五文一斤,怎么样?”男子笑着说。

玉娴一听价格,与心离想的倒也差不上多少,要知道这时候十五文能买一斤肉了。“都听叔叔的,就这个价吧。”

这时小顺子把药材过完了称,“回掌柜的,一共有贝母十七斤,细参十九斤。”

“按照贝母十二文,细参十五文,去算算多少钱,拿给这个小姑娘。”男子发话了。

“不用了,贝母十七斤,是二百零四文,细参十九斤,是两百八十五文,加起来是四百八十九文。”玉娴在一边没用几下就算出来了。

“顺子,去拿四百九十文来,给这位小姑娘。”男子吩咐,“没想到小姑娘小小年纪,这算账倒是挺溜的,姑娘识字?”男子问。

“嗯,家里娘亲认字,教了我一些。”玉娴正经的回答。“家里几个哥哥也都是跟母亲学的。”玉娴看了看坐在那的大哥。

“方才听姑娘说这药是哥哥们帮你采的,你自己晒的,我看这晒的成色,姑娘是懂药的?”这个年代能懂药的不多,专门的药农尚未出现,一些医生有时只能自己去采药,有的药铺药都不全,就连这济世堂每隔一段日子都得让学徒们去上山采药。所以听到有人来卖药材他才亲自出来接待。

“家中有本介绍草药的书,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掌柜的,你这都收什么药材啊?”玉娴想要问明白,说不定能采到呢。

“原来如此,仅从书上看到就能辨认药材,又能懂得炮制之法,小姑娘倒是难得。我这什么药材都收,只要是你能采到的,送来就是。我若不在,你就找小顺子,我会吩咐他的,价钱上要是他做不得主,就找二掌柜的,就说是方掌柜交代的,他会好好接待你们的。”说着,交代了小顺子几句,又对玉娴说:“我在县城和府城里都有药铺,也叫济世堂,今天倒也巧了,正好在这。以后即便我不在,姑娘不论有什么药,都可送来。好几个药铺,每日都为药的事犯愁。也不必再叫我掌柜,叫我方叔叔就可以了。”他是个极爱才的,见到个好苗子,就心生喜欢。

是由】.

div>

baidu_…lb_lt_id=”519311”;

第十八章方氏怀孕

“原来掌柜的也姓方,竟与家母同姓,那玉娴也就不客气了,就称掌柜的方叔叔吧。”玉娴也不客气,能套近乎就别往那生疏的整。“方叔叔,您先忙着,我爹还在集市那边等着我们呢,先告辞了,以后有药我会直接送来的。”玉娴和哥哥从济世堂里出来。

“哥哥,刚刚你怎么也不出声啊?”玉娴有些奇怪,她大哥可不是那上不得场面的人啊?

“刚开始是因为我不懂这些药材,就没开口,后来是被你卖的这些钱给吓到了。”大郎有点苦笑道:“我们原本只是想哄着你玩的,你从小乖巧,难得想上山去,我还以为你只是想玩的,可没想到咱们玩玩闹闹弄回来的东西真的能卖,还能卖那么多。差十文就五百文了,现在一个好劳力一天给别人帮工也不过是二十多文,这都等于是二十多天的工钱了呢。”大郎想了一下,又说:“还有刚刚卖刺嫩芽的钱一百零二文,妹子,你这脑袋里装的是什么啊?”

玉娴笑了笑,逗哥哥:“哥哥,我这里装的是金子呢。”拉着大郎的手,“哥哥,一会儿先别跟爹说咱卖了多少钱,行吗不跳字。玉娴藏了个心眼,她怕爹爹知道了再说出去。

大郎自然明白她是怎么想的,“嗯,你放心,我懂。”

两人说着就回到了早晨卖鱼的地方,三郎已经回来了,正想去找他们呢,“大哥,小妹,你们可回来了,正要去找你们,咱快回家吧,都快要中午了,我饿了。”几个人上了车,佟云松赶着牛车往家里走去。

“爹爹,今天的鱼卖了两百五十五文,这是钱,您收起来,回家要交给我奶的。”大郎拿出个小包,里面是卖鱼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