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绾道:“半个月前给我看了第一篇,最近又陆陆续续给我看了两篇。”

高展明心道自己被高亮盗走的手稿有七八篇文章,都是他这两个月写的,他本想攒够十篇文章,修改到他自己再也挑不出错来之时拿给苏瑅看,兴许能让苏瑅对他刮目相看,不曾想他费尽心血竟然让高亮捡了便宜!

他又想到高亮最初来和他一起读书之时,他曾把自己的笔记遗留在书房中,李绾说高亮对几本典籍的见解十分透彻,兴许也是因为高亮偷看了他的笔记!高亮从半个月前就开始剽窃他的手稿,一开始大约还是偷偷摸摸地找机会誊抄,到今日都没被发现,他的贼胆越来越大,竟索性将全部手稿一并盗走了!

李绾严肃地问道:“君亮,难道那些文章是你……”

高展明不语。

他此刻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立刻将高亮抓过来一辩是非,昭告天下,可是他手里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高亮的文章是抄袭他的,原本他再三修改的手稿还能证明一二,可现在手稿也让高亮给偷走了。高亮想必是出于心虚,因此急着把那些文章拿给众人传看,先入为主,让人以为那些都是他的著作。

高展明明明是这些文章真正的作者,可是他若当真跳出来指责高亮,反倒很容易将脏水引到自己身上了。他既无决定性的证据,高亮很可能倒打一耙,说他嫉恨自己。别说偷的是文章,便是一只鸡,一头羊,官府难断的案子也多得很,他若是强出头,是非难断不说,即使能把高亮拉下马来,很容易连他自己也落得一身脏水,以后总会有人因此对他指指点点。

李绾道:“你怎么不说话?这些文章究竟是谁写的?”

高展明反问李绾:“恩师,我若说高亮全是抄我的,你会信我吗?”

李绾愣了愣,迟疑片刻,道:“我……我看过你们二人的文章,若是掩去作者名姓,要我在你们二人中猜测,我定然会猜是你,更何况高亮一个月的时间便进步如此之大,的确有些蹊跷了。可文章一事,原本就很难说得清楚。在此之前,你可将文章给谁看过么?”

高展明叹息:“不曾。我尚觉有些地方不够完善,还在修改之中,高亮改了我的用词措句,我原先的文章并非如此。”他便将高亮近日总是不请自来红梅苑、他的手稿丢失等事以及他原本的写法告诉李绾。

李绾听罢起先是震惊,又沉吟道:“这么说,的确更加是你的风格了,高亮拿来的文章,有些地方我确觉得生硬了,原是这个缘故。可如今他已将文章给许多有身份的人看过了,便是我信你也于事无补,你可有什么方法证明他是抄了你的?”

高展明犹豫了一会儿,道:“恩师,我今日来找你的事你不必告诉高亮,他若问你,你也只作不知,恩师可否帮我这个忙?”

李绾一惊:“你不打算揭穿他么?”

高展明道:“即便揭穿,也不是今时今刻。”

李绾叹息:“也好。他若真是抄了你的,可就犯了文人的大忌,便是宗正亦不能偏帮他。总之,你若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便是。”

高展明道:“多谢恩师。”

高展明离开李绾处,平息自己气愤的心情,开始想起了对策。这高亮是宗正高梅雍嫡亲的侄儿,因此宗正处处偏帮他,帮他将文章四处散发供众人传阅。他若要当众揭发高亮盗窃文章一事,他这里唯一能给他作证的人便只有他的伴读引鹤,可高梅雍势必会帮着高亮,一个奴才的话分量自然重不过学中宗正,因此即便他再生气,亦不能贸然行动才是。

就此作罢亦是不可能的,他高展明可不是什么任人揉捏的软柿子。

为今之计,他可先忍声吞气,逼着高亮自己露出狐狸尾巴来。这高亮既然连文章都要剽窃,想必没什么真正的才学,日后要做文章的地方还多得是,他岂不还要故技重施?眼下,这不就有一个机会呢!

第三十二章 设局

高展明来到李绾的书房中,高亮就在书房里,他面前铺着一张宣纸,笔搁在砚台上,面前铺着几篇文章,皆是有名的写景的骈文,而他抓耳挠腮,憋了许久,尚且难以下笔。

高展明走进书房中,到一旁坐下,表现的十分平静,仿佛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文章被人剽窃一事。

高亮贼眉鼠眼地偷偷打量着高展明,赔笑道:“君亮兄,香山的事,你想得怎么样了?”

高展明道:“已有几分头绪。只是最近这几日我家中的外业又出了些问题,我时不时要回府看看,也就在这里能够偷闲看书执笔,在我自己那里,我已许多天忙的连翻书的功夫都没了!”

高亮听他这样说,又见他态度寻常,便以为他尚且不知他的手稿已被自己盗走一事。

这高亮是高家旁系出身,虽说高家名满天下,他却没沾上多少光,就连他能来这宗学读书,也是他的亲叔叔高梅雍动用关系替他谋来的福利。他本不是什么读书的料,诗文一向寻常,为了将来能出人头地,他只好钻于心计,讨好那些出身高的子弟。从前韩白月在的时候,韩白月打着高华崇的名号带头欺压高展明,他便跟着排挤高展明,可没想到韩白月被高展明整的直接被赶出了宗学,于是他立刻转头又去巴结高展明。

先头高梅雍替他在安国公面前说了不少好话,安国公便向李绾提了一句让他栽培高亮。李绾原本并不觉得高亮有什么栽培的前途,可毕竟是安国公吩咐的,他便让高亮用几天的时间读一本《几策》,并分析大略,总结经典。高亮自然没有这样的本事,然而他看见了被高展明遗落在书房中的读书笔记,便抄了高展明的笔记交给李绾,李绾十分满意,便将他留下读书。

高亮第一次尝到甜头,便开始动起了剽窃的心思。他趁着高展明不在的时候溜去高展明的住处,果真翻找到了高展明的手稿,偷偷誊抄了一篇拿给高梅雍和李绾看,不料二人赞不绝口。高梅雍明知高亮是偷了高展明的文章,可是高亮的文采只是寻常,高展明的见解却十分深刻,于是他便鼓励高亮将高展明的文章统统剽窃出来,若是能得安国公等人喜欢,兴许在他入朝之时能助他一把,若不然只凭着他自己的本事,都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混出头了。

高亮从高展明这里尝到了甜头,胆子越来越大,索性将高展明的手稿全部剽窃出来,先下手为强,自处散发,说是他自己的著作。他也没想到,高展明的文章写得极好,那些长辈们看了都赞不绝口,甚至竞相传阅,他的声名立刻传开了。

他一直担心此事被高展明发现,高展明会公开揭穿他,因此他偷出高展明的手稿全部焚毁,想来个死无对证,甚至和高梅雍说好了一旦高展明发明,他们就联手将高展明反诬成因嫉妒他的文采而诬赖他剽窃文章的恶人形象,没料到高展明竟然一直没有反应,想必是还没有发现了。

高展明也铺开宣纸,略一沉思,提笔就写,不片刻便洋洋洒洒写了数段。

高亮忙凑过去问道:“君亮兄弟,你在写那篇骈文吗?”

高展明道:“是啊,择日不如撞日,恰好今日有文兴,我便写了,也省得后几日再为此事烦心。”

过了一会儿,高展明搁下笔,提起宣纸吹了吹未干的墨。

高亮焦急地问道:“君亮兄弟,你已写成了?”

高展明笑道:“是啊,今日文思如泉涌,我亦想不到竟写得这么顺。”

高亮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心里开始打起了坏主意。

高展明道:“仲光兄,你的文章写得如何了?”

高亮道:“我不如君亮兄弟,还没写成呢。”

高展明一抬手,“一不小心”撞翻了手边的茶盏,打湿了他刚写完的文章的一角,他连忙将宣纸救起,纸张虽被茶水洇湿了一部分,好在他救得及时,上面的字迹还很清楚。

高展明连连摇头,啧声道:“糟了糟了。”

就在此时,外面有人敲门,只听引鹤的声音传了进来:“爷,您在里面吗?”

高展明将写着文章的宣纸放到一旁,道:“我在,你进来吧。”

引鹤推门进来,道:“爷,子辉少爷有事找您,您今日早些回去吧。”高展明先前已与引鹤约好了,让引鹤等在门外,以他砸杯子为信号,听到他砸了杯子的声音就进来将他支走。

高展明故作为难地看了看手里被打湿的纸:“这还没干呢。”

引鹤忙凑上来看了看高展明手中的宣纸,高展明偷偷向他眨了眨眼,引鹤忍住笑,装得十分焦急道:“爷,要不您就先放这晾着,明日再来取,子辉少爷找您找得很急,让他等久了怕是不好吧。”

高展明睨了眼高亮,高亮正偷偷看着他们,一见高展明看过来,他立刻装模作样地将视线挪开,一本正经地看起了自己手里的书。

高展明道:“也罢,那我明日再来。”他找来两块镇纸,将自己的文章压在书桌上,收拾了笔墨便跟引鹤离开,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向高亮招呼道:“仲光兄,我先走了。”

高亮装作沉迷书本的模样,茫然地抬起头,寒暄道:“好,好,君亮兄,明日再见。”

高展明道:“明日见。”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李绾的书房。

翌日下了学,高展明再到书房,他昨日留下的文章果然不见了。

高展明装模作样地在书房里翻找了片刻,什么也没找到,不一会儿,高亮就来了。

高展明焦急地问他:“仲光兄弟,我昨日写好留下的文章,你可看见了?”

高亮一惊,道:“可是那篇香山的文章?怎了,不见了么?”

高展明道:“是啊,我昨日走的时候分明留在这儿的,却遍寻不见。”

高亮道:“你一来就不见了?我昨晚上离开的时候文章还在那里呢,是不是学里的小厮打扫书房的时候见那张纸被水洇湿,便以为是废稿给丢了?要不你找李教授问问。”

高展明便推门出去了。

不一会儿,高展明垂头丧气地回来,高亮忙假装关心地问道:“找到了吗?”

高展明摇摇头,颓然地跌坐到椅子上:“若是丢了可真惨了,昨天那篇文章全是即兴所作,我还没背下来呢!”

高亮眼珠转了转,道:“既然写过一遍,再写一遍也没什么难的吧。”

高展明苦笑道:“骈文不过堆砌辞藻,又没什么主旨,昨日的用字,我哪里还记得起?”

高亮暗暗松了口气,假惺惺安慰道:“君亮兄弟文采那么好,既然还有时日,再写一篇又有什么难的。”

高展明摇头叹气道:“罢了,也只有再写一篇了。可惜我昨日那篇文章写得如此顺畅,再写一篇,怕是不如昨日那篇了。”

高亮心中窃喜,表面上故作同情地安慰几句,高展明便到一旁继续去研究新的文章了。

过了几日,各方使节来朝,大量珍宝送入皇宫,皇帝大宴宾客,举国欢庆。

又过了几日,皇帝在香山设宴,宴请皇族亲贵子弟。

一大清早,高展明、高华崇、高天文以及高亮等人便坐上马车向香山驶去。

香山在洛阳城南外数里处,与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京城四郊,尤以香山景色出众。官兵们早已将香山及沿途都封了起来,子弟们坐着轿子来到山上,山上早已设好了酒席,众人依次入座。

皇帝此次设宴,高家在京的嫡系子弟、赵家许家在京嫡系子弟以及皇族子弟都来赴宴,另有几名翰林学士作陪,专为皇帝誊抄编纂文集。共有三四十人赴宴,座位按出身排开,高亮有幸与高家嫡系子弟们坐在一处,殷勤地四处讨好,不过嫡系子弟们都不将他放在眼中,除了高展明外,几乎无人搭理他。

皇上、太后与安国公等人尚未入席,翰林学士与几家子弟都已到场,苏瑅、李景若亦在位中。

这还是高展明头一次见到赵家的子弟。他日日在宗学里念书,宗学虽有其他姓氏的子弟,但毕竟是高家宗学,那些异姓子弟们皆是高家姨表、姑表的亲戚,赵家的一些子弟们虽与高家亦有亲缘,可毕竟两家如今立场尴尬,子弟们亦要避嫌,平日甚少来往。

长辈们还未到,因此这些子弟们便自行交谈起来。许氏子弟显然和赵氏子弟不对付,却和高氏子弟相亲,两边谈笑风生,那里赵氏子弟不理高家、许家的子弟,自成一派,各个春风得意,仿佛对其他人都不怎么瞧得上眼。

高展明的目光在赵氏子弟和高氏子弟中两相来回,只见那些赵家的子弟们各个金冠玉带,打扮华贵异常,不输高家子弟,两拨人的气质十分相像,这赵家眼看着就要成为一个翻版的高家了。

听说前几日的国宴上,皇帝十分抬举赵贵妃的父亲平阳郡公,特特表彰了他的功绩,还当着众使臣的面亲自给他敬酒。此事惹得高家和许家十分不满,就连今日子弟们聚在一起,也都在偷偷声讨赵氏的弊病。

一位名叫许贵的子弟对高华崇道:“高二爷,你瞧那赵永,一双绿豆眼都快长到头顶上去了,也不知他得意什么!你看他的鞋,雀金裘的衣服下面竟配了双赤色缎子的小朝靴,今日可是皇上设宴,他穿得这样不得体,也亏得他不知羞。”

高华崇蔑视地扫了眼对过坐的赵氏子弟,道:“乡野村夫,又指望他如何得体?”

许贵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赵永是平阳郡公之子,贵妃赵金燕的亲弟弟,一直在范阳镇长大,这还是他头一次跟着父亲入京,也难怪高华崇说他是乡野村夫了。

许贵道:“二爷说的可是,一家子上不得台面的人,真不知道皇上抬举他们甚么!”

高展明听得好笑,却看对面赵氏子弟亦对着高华崇等人指指点点,就不知他们又是如何议论高华崇的了,怕是也比“乡野村夫”好不到哪儿去。

突然,李景若走了过来,来到高亮面前,上下打量着他,道:“你就是高仲光?”

高亮受宠若惊,忙起身向李景若行礼:“正是在下。”

李景若笑道:“最近你可是个红人,你的文章人人都在看,我和兄弟们吃酒,都听见他们讨论你的文章呢。我亦看了几篇,你的文采着实不错。若有机会,我可要向你讨教讨教诗文了。”

高亮忙道:“李兄谬赞,谬赞。”

旁桌一位许氏子弟笑道:“我父亲亦看了你的文章,赞不绝口,还将我训斥了一顿,说我不思上进,同样年纪,你的文章写得那么好,我却一首像样的诗词都做不来,都是你害得我挨了一顿训,一会儿我可得罚你三杯酒。”

高展明的文章被高梅雍以及高亮的父亲四处散发,高家的长辈见文章写得极好,亦交给旁人看,短短一月的功夫,文章已被数人传看,高亮在这些亲贵之中一时名声大噪。

高亮出身低,又削减了脑袋想往出身高的人群里凑,因此他惯来被权贵子弟们看不起,何曾像今日这样受人抬举?他不由得意极了,嘴上的笑容已敛不住,迭声应道:“一定,一定。”

李景若悄声道:“仲光兄一会儿的文章,想必也已胸有成竹了?”与会的子弟们都已知道一会儿要写文章,这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毕竟不好公之于众,因此李景若问得小声,只有四周几人听见。

高亮早已将他偷来的文章背熟,此时心中笃定,道:“略有构思罢了。”

李景若笑道:“那我一会儿可一定要欣赏仲光兄的大作。”

李景若与高亮说完话,又来到高展明身边,拱手道:“君亮兄弟。”

高展明回礼:“李兄。”

李景若一双眸子溜溜在高展明身上转了一圈,微微一笑,转身回位置去了。

不一会儿,安国公、平阳郡公等人到来,众子弟行礼后正襟危坐,不敢再说笑。

又过了一会儿,皇上和太后的轿子也终于到了。

第三十三章 高亮吓尿

又过了一会儿,皇上和太后的轿子也终于到了。

众子弟纷纷跪安行礼:“皇上万岁,太后千岁。”

皇帝先从轿子上下来,然后和郭玉莲一起搀扶着高嫱下轿,高嫱望着跪了一地的子弟们,笑道:“今日只是一场家宴,你们不必如此拘束,都起来吧。”

子弟们这才从地上爬起来,重新入席。

这是高展明重生之后第一次见到皇帝李长治和太后高嫱。高嫱年已近五十了,可她保养的极好,看来不过三十出头的模样,和李长治站在一起,不像是母子,更像是姐弟。高嫱一下轿,高展明便被她的气势所震慑。她神情自若、举止大气,一看便有天下之主的风范,而天子李长治站在他身边,反倒显得唯唯诺诺,十分拘束。若仅此倒也罢了,偏生李长治眉间又有一股郁结不忿之气,半屈的脊梁想要挺直了却又挺不起来。

李长治扶着高嫱入座,安国公在高嫱下首坐定,平阳郡公在天子下首坐定,翰林学士在两侧入座。

宴席开始,高嫱和李长治先说了一番致辞,李长治率先敬酒,歌姬舞女们开始表演,酒过三巡,气氛终于缓和下来。

就如李绾所言,待一众子弟们不再拘束,太后高嫱朗声道:“今日风和日丽,天气晴好,山河美景竟收眼底。你们一辈皆是我大周朝未来的栋梁之才,饱读诗书,想来此刻已有吟诗作赋之情了。难得今日众人齐聚一堂,不如每人写一篇文章或诗词,就写今日的盛宴之景,皇上也作一篇《香山集序》,恰好今日几位翰林学士在此,就由翰林整理编纂文章,制成《香山集》收入库中,待他日你们有机会重看文集,记起今日盛景,不失为一桩趣事。”

众人纷纷应和。

于是随行的太监宫女们将早已准备好的笔墨纸砚散发下去。

众子弟们早已将文章背熟了,有人提笔就写,有人装模作样地构思片刻,有人已将自己预备的文章忘了而抓耳挠腮,有人偷偷抽出袖中藏好的文章开始誊抄……

过了两柱香的时间,众人的文章都已写成,太监宫女们开始收缴文章,交给翰林学士整理。

翰林学士们将收上来的文章按照子弟们的家族整理,他们心知肚明这些文章是如何写成的,不过形式总是要过的,歌姬舞女们又开始表演,子弟们又开始喝酒作乐,翰林们审阅这些文章。

苏瑅手里拿了几篇高氏子弟的文章,他匆匆翻阅。经过前几次的事,他已对高展明上了心,因此看到高展明的文章时放慢了速度认真看了看。其他子弟的文章写得十分漂亮,油滑老成,都是长辈们请朝中文采出众之辈代笔写成,那些代笔之人的文章他也看过,粗略看看风格就能猜出是谁代笔,因此文章写得再漂亮,他心里也不屑。可高展明的文章,文骨自然天成,虽是骈文,却不用生僻晦涩之词,只用朴实平易之词就描绘出香山动人景色,功力确实可见一斑。

看完高展明的文章,他默默点了点头,将高展明的文章放到一旁,又开始看其他的文章。

突然,苏瑅翻到一篇文章时停了下来,看了两行,将手中其他卷都放下,捧起那篇文章仔细看,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脸色也渐渐变了。

李长治见苏瑅神色不对,不由放下手中的酒盏,问道:“苏翰林,怎么了?”

苏瑅看了看文章的署名,问道:“高亮是谁?”

李长治见苏瑅神色极为严肃,便抬手示意,他身边的太监得了指示,立刻命歌姬舞女停止了表演。热闹的环境突然安静了下来,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苏瑅身上。李长治道:“高亮?”

高亮听见自己的名字被点出,十分吃惊,心中忐忑不安,忙放下手中的酒盏出席,在李长治面前跪下:“草民便是高亮。”

李长治问苏瑅:“苏翰林,他的文章怎么了?”

苏瑅将手中卷章提起,问高亮道:“这篇文章,是你所写?”

高亮剽窃了高展明的文章,他自觉那篇骈文是写得极工整出色的,也没有什么不对之处,但这三四十个子弟都做了文章,他自知被点名出列定然不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最好的缘故,怕是出了什么问题,因此此时冷汗已下来了。可不管怎样,文章都是他刚才当众写的,又当着皇帝、太后以及安国公等人的面,他只好硬着头皮道:“是草民所写。”

苏瑅眉头皱得越发紧了:“这文中语句,皆是你的构思?”

高亮吞了口唾沫,偷眼打量着苏瑅的脸色,颤声道:“是……是草民构思。”

高嫱已不悦,冷声道:“苏翰林,他的文章,到底有什么问题?”

苏瑅神色古怪地牵着嘴角笑了:“那便奇了。三年前臣曾上香山到香山寺上香,因见香山景色出众,回去后便写了一篇骈文描绘香山景色,那篇文章虽未公之于众,但曾在翰林院和政事堂的同僚之间传看。高亮所写的这篇文章,竟有数段与臣当年所写的文章字字相同,难道他与臣心有灵犀到了这个地步?”

此言一出,一时间席上鸦雀无声。

今日众子弟写的文章是要编纂成香山集收入宫廷内院并在官僚之间传看的,因此子弟们的文章虽有请人代笔,但定然是新成的文章,谁也不敢拿出过去的文章来充数,若不然等到文集制成之时,被查出剽窃抄袭,就会成为一个天大的笑话。

苏瑅的那篇骈文并未广泛流传,但被李绾编纂成册,后来又被李绾赠与高展明。高展明那日便故意背出苏瑅的文章令高亮窃走,他知道今日包括苏瑅在内的翰林学士都会与会,苏瑅会负责编纂,也算准了苏瑅必然会当众揭穿高亮,一来是苏瑅为人向来刚正不阿,二则他若不当场点出,高亮“写”的这篇文章收入文集后被人发现,苏瑅作为编纂亦会有不可推卸之责。

高亮一听此话,顿时吓蒙了。他明明剽窃的是高展明的文章,又怎会成了苏瑅三年前写的文章?!若是高展明敢指责他剽窃文章,他和高展明毕竟同为年轻无名的子弟,因他已四处散发高展明的文集称是自己所作,如今他的文名更甚于高展明,倒打一耙并非难事,可苏瑅却是名动天下三元及第的翰林大学士,他若敢反诬苏瑅,岂不是成了笑话?!

李长治和高嫱亦没想到好好的一场宴席竟会闹出这样的事,高亮毕竟是高家子弟,高嫱的脸色顿时十分难看,寒声道:“高亮,这是怎么回事?!”

高亮吓得脸色铁青,支支吾吾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此时已猜到自己是中了高展明的圈套了,可文章是他主动剽窃的,他又能说什么?

安国公高元照亦坐不住了。高亮原本并没有资格参与今日的盛宴,全是宗正高梅雍再三向他举荐,他又看了高亮的文章,认为此人文章写得极好,若能收入香山集中,兴许能给他高家子弟长脸,这才开恩将高亮带来此处。他缓声道:“高亮,你可曾看过苏翰林的文章?”

高亮立刻明白了安国公的意思,事已至此,他只得战战兢兢地承认道:“草民……草民的确看过苏翰林的文章!苏翰林的骈文写得实在工整动人,方才圣上命我们临时写作,草民一见这香山美景,闭上眼苏翰林的字字句句就浮现在草民眼前,草民一时糊涂,竟然就将那些词句写了下来……这,这……实在是草民一时糊涂了!”

高嫱和高元照的脸色稍许缓和了一些,高嫱正待说几句场面话玩笑苏瑅的文章将高亮的魂儿给勾走了,然后便将此闹剧揭过,却听那里李景若突然出声道:“臣记得,高亮的文章颇有声名,他最近几篇论经济和民生的文章臣也看过,写得极好,是否他不擅长做骈文的缘故?或者,还是苏翰林的文章写得太好,看过苏翰林的文章,就让人不知如何下笔做文章了。”

一旁一名赵氏子弟听了这话,讽刺道:“他先前的文章写得好,该不会也是一时糊涂,从别人那里看来的字字句句就成了他自己的吧。”

高展明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神情镇定自若,还举起酒盏小抿了一口。放下酒盏,他看见李景若正在打量他。

李景若事前并不知高亮的文章是抄袭的,可从高亮被传唤出席之时,他便发现高展明神色得意,不同于其他子弟的茫然好奇,仿佛早就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他脑筋略一转,猜出几分事情的经过,方才便故意出言添油加醋,提起高亮从前的文章,令这出戏更有趣儿些。

李长治问苏瑅:“苏翰林,他这篇文章,全是抄了你三年前的文章?”

苏瑅道:“并非全文抄袭,尚有几段是他自己所作。”

李长治打起了圆场道:“那便……”

他话没说完,却听苏瑅打断道:“皇上,便是除却他抄袭的部分,臣以为,高亮的这篇文章有不妥之处,不能收入香山文集。”

此言一出,众人又都愣住了。

高亮已吓得快尿了裤子。该死的高展明,他到底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多大的坑!明明一篇描绘香山美景及皇家盛宴的骈文,为何又有不妥之处!

第三十四章 影射

李长治奇道:“有何不妥之处?”

那厢高嫱和高元照已十分不悦,尤其是高元照。高亮在宴席上丢了这么大一个人,高元照万分后悔今日将他带来。高梅雍再三向他推荐高亮,说高亮智计过人,文章又写得极好,他也是看了高亮的文章,确实惊采绝艳,才格外开恩令他有了此次面见皇上和太后的机会,没想到高亮的文章竟然是抄的,而且抄谁不好,非要去抄苏瑅,这哪里只智计过人,这简直就是愚蠢过人,自寻死路!他那些写得不错的文章,难不成也是抄了别人的?

苏瑅却并不说出是何处不妥。

他不开口,有些子弟便已明白了:怕是高亮的文中有对天家的不恭之处,因此难以说出口。

李长治心里也猜到几分,便伸出手道:“拿来给朕看看。”

于是苏瑅便双手捧着高亮的文章呈给李长治,指点道:“这几段是臣所写,这一段非臣所写。”

李长治默念苏瑅指出的部分:“韩王宴客,尽东京之美……”他将一段读罢,并未看出有何不妥之处,不解地看向苏瑅。

苏瑅在他耳边低声道:“他将皇上比作韩王。”

李长治悄声反问:“哪一位韩王?”

苏瑅指了指文中“临帝子之西川,天人之江泽”一句,小声道:“韩朝只有韩成王曾被封为西川王,他所用典故,应是将皇上比作韩成王了。”

李长治不由大惊。他读过史书,韩成王的故事自然知道。那韩成王宠幸奸妃,甚至废了自己的皇后,那奸妃被宠幸得无法无天,残忍地下毒杀害了原皇后所出的太子,要求成王将自己的孩子扶持为太子。成王被美色迷惑,力排众议将奸妃的孩子立为太子。后来他被奸妃引诱,一直沉迷于酒色,早早不理政事,令奸妃家人在朝上翻风覆雨,弄得天下大乱,他自己年纪轻轻被掏空了身体,三十多岁就病逝了。因为韩成王宠幸奸妃,竟然坏了礼制废后,还把国运给坏了,因此史书上对于韩成王的评价一直是贬多于褒的。如今高亮在文章中竟然将李长治比作韩成王,显然是指赵金燕就是奸妃,讽刺李长治宠幸妃子冷落了皇后,会闹出一场像韩成王一样的惨剧来。

高亮用典用的再隐晦,可一旦文章被收入香山文集,在百官之中传看,一定能有人看出来,到时候他身为天子的脸面要往哪里搁?!

李长治顿时气得面色铁青,将手中高亮所写的文章丢到一旁,厉声呵斥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在文中影射朕?!”

高亮并没有听见刚才李长治和苏瑅的悄语,但他也知道,一定是文中哪里触了皇帝的逆鳞了。皇帝说高亮在文章中影射他,高亮哪里知道是什么影射,可讽刺皇帝那是大大的罪过,若严重的话便是杀头也有可能的!

高亮顿觉裆下一湿,他惊惧之下竟然尿湿了裤子!

李长治盛怒之下,喝道:“来人!把他……”

高亮以为皇帝真的要治他的罪,此时哪里还顾得上自己好容易靠着剽窃文章盗来的那点虚名,惨叫道:“皇上饶命,皇上,草民没有影射皇上啊,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不是草民写的!是高展明写的!全是他的罪过啊皇上!”比起开罪天子,剽窃文章的罪名已显得微不足道了。

高展明的文章高亮背诵下来自然是知道内容的,他知道高展明将当今天子比作韩王,可韩王有那么多,有文治的韩文王,有武功的韩武王,高展明用典用得十分晦涩,若非通读史书的有心之人,谁能看出他指的竟是荒淫无道的韩成王?!高亮事先更不知道高展明这篇文章是特意为他准备的,他以为这是准备高展明自己拿来用的文章,定然是千小心万小心的,因此亦无戒心,照单全收地背了下来。

李长治听了高亮的话,皱眉不悦:“高展明?”

高展明听见天子点出他的名字,不慌不忙地起身出席,来到天子面前跪下。

“是他!文章是他写的!是他有心要害我!皇上太后明鉴啊!”高亮痛哭流涕地指着高展明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