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端坐着没有应声。

安郡王看着站在长公主身后的裴舒芬,淡然问道:“你也是从宫里出来,伺候夷陵公主的下人?怎么不跟着缇骑出去喝茶?还待在这里做什么?”

裴舒芬未料到看上去如天人一般的安郡王突然翻脸,忙从夷陵公主身后转出来,对着安郡王和王妃屈膝行礼陪笑道:“妾身见过王爷、王妃。妾身是宁远侯的夫人,今儿跟长公主一起从皇后娘娘那里出来的。”暗忖自己点明了跟皇后娘娘的姑嫂关系,安郡王大概不会不给这个面子。

安郡王妃闻声起身肃立,正色问道:“请问宁远侯夫人可携了皇后的谕旨?”

裴舒芬摇摇头,回头看向长公主道:“是夷陵公主带了皇后的口谕……”

“那就不是你传旨了?——对不起,我们王府的内院,非请勿入。”安郡王端起一旁的茶盅,看着裴舒芬,有些端茶送客的意思。

把他的王府当菜园子,想进就进,想出就出,就是打错了主意!

大齐朝这么多年来,就连范氏的皇帝都没有这样对安郡王府放肆过。

安郡王着实对今日不请自来的长公主有几分恼怒。只是长公主到底带了皇后的谕旨,他只好把气撒在宁远侯的填房夫人身上。

裴舒芬见安郡王神色不虞,忙收了笑容,恭声赔礼道:“是臣妇大意了。既如此,臣妇告退。”又鼓励地看了长公主一眼,道:“夷陵公主,臣妇在外面的客院等着公主殿下。”

安郡王妃起身送客,闻言对裴舒芬道:“宁远侯夫人,夷陵公主是贵客,不会去客院同无关紧要的客人在一起厮混。——宁远侯夫人不用挂心,我们会好好招待夷陵公主的。”

已经站到夷陵公主身后的四个女缇骑马上挺了挺胸脯,表示此地有她们照应,不劳宁远侯夫人费心。

裴舒芬讪讪地笑了笑,起身行礼退下。

等裴舒芬走了,安郡王和王妃才看向长公主,恭敬地起身,肃立在她面前问道:“请问皇后有何谕旨?”

安郡王和王妃一番唱念做打,已经打消了长公主刚来时候的气焰。听见两位问起来,长公主闷闷地道:“你们坐吧。也不是正经的口谕,皇嫂说,她很想铮儿,想让二嫂有空多带铮儿进宫去玩。——大公主也很想铮儿。”

大公主是皇后娘娘的嫡女,也是当今宏宣帝嫡长女,受封江阴公主。两年前皇贵妃也生了一个女儿,还在襁褓之中就封了涂山公主。如今皇宫里倒是热闹了一些,比以前多了些人气。

可是让安郡王的独子进宫去,却不是个好主意。

安郡王府因为第一代安郡王范朝风幼时中过毒,子嗣上一直很艰难。后来虽然解了毒,到底毒素在身体里缠绵这么多年,后世的子嗣也都不甚昌健。所以安郡王府的子嗣一向不盛,好在每一代也有一两个儿子传宗接代,撑门面,都是当宝贝疙瘩一样看着长大的。

历代范氏的皇帝,都晓得安郡王府的特殊地位,对他们的子嗣也都厚待有加,等闲正经的皇子都要靠后几分。各位皇子也都知道安郡王府在大齐朝的特殊地位,都不敢去捋虎须,招惹安郡王府的世子小王爷。

皇后娘娘今儿这个话,真是奇怪地很。历来皇宫大内,都是不利幼儿的所在。一般人远着安郡王府的世子小王爷,唯恐惹祸上身还来不及呢。她还专门传旨让小世子进宫,实在是破天荒头一遭。

安郡王也冷了脸,肃然问道:“皇后从来没有招过我们铮儿入宫,今儿怎么突然想起我们铮儿了?”

长公主没了熟悉的人在身旁伺候,浑身不对劲,听了安郡王的问话,笑着道:“也是皇嫂为安郡王府的一片心。皇嫂还说了,若不想去,也使得。她这个做伯母的,只是挂念侄儿罢了。还望王爷和王妃不要多想。”又看着安郡王妃,掩袖笑道:“皇嫂还有话要单独跟王妃说呢。”

安郡王看了王妃一眼,见她神态自若,面色如常,心里放了心,起身道:“既如此,你就跟你二嫂多说几句,我先出去了。”又看了王妃一眼:“你也别在这里太久了,外面的客人大概都到了。”

王妃起身送了安郡王出去,回来将长公主带到内室,亲手给她烹了茶,笑着问道:“皇后有何吩咐?”

长公主端着茶盅,笑嘻嘻地道:“是喜事呢。宁远侯夫人今日进宫,跟皇后娘娘说,前儿带了他们家的姑娘楚中玉,也就是皇后娘娘的妹子,去了大觉寺求签。据说得了一支‘日边红杏倚云栽’的上上签,又得好几个神尼朝过相,说是大富大贵的宜男之相,极益子嗣。”说完 ,长公主目光闪烁地看着安郡王妃,又轻轻加了一句,“按制,安郡王可有一正妃,两侧妃。”皇室的人都晓得,安郡王同安郡王妃结缡十载,只有正妃,没有侧妃。

安郡王妃对长公主的言外之意置若罔闻,伸手揭了茶盅盖子,轻轻地刮了刮起了蟹爪泡的茶水,对着长公主展颜笑道:“那要恭喜宁远侯府和皇后娘娘了。——有此贵女,为何不送进宫里,伺候圣上去?”

第一百零七章 花会 下

长公主到底是冷宫里住过十几年的人,虽然如今有宏宣帝青眼有加,到底十几年察言观色的底子还没有丢掉。

听见安郡王妃不动声色地将皇后娘娘的庶妹挡了回去,长公主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横竖是皇后娘家的事儿,她今日替皇后娘娘传过话了,也算是人情做足了。安郡王府在大齐朝是什么地位,长公主也是心知肚明的,犯不着得罪狠了。

当下不再赘言,长公主只是轻笑着道:“二嫂说得也有道理。各家过日子,管谁肝疼?——谁像他们宁远侯府,左一个右一个地往屋里抬,唯恐家里女人不够多似地。”

宁远侯妻妾众多,自从那日宁远侯填房夫人的及笄礼之后,便在京城里又大大出了一次风头。

安郡王妃见长公主识相,含笑领情,起身拉了长公主的手,亲切地道:“夷陵公主难得出来一趟,让二嫂带你去看看我们安郡王府的花圃。——不知道夷陵公主喜欢什么样的花儿?”一路说,一路起身让丫鬟给她披上轻裘皮大氅,同长公主一道往院外走去。

跟着长公主的四个女缇骑赶紧跟上。

安郡王妃的丫鬟婆子各自捧了盥巾沐盒,浩浩荡荡地跟在两位主子后面去了内院的花圃。

安郡王妃来到花圃中间的问香阁,看了看四围的陈设,大致都差不离了,

安郡王出了内院,直接去了外院书房,在那里让书童磨了墨,铺了熟宣纸,写了几个字。

镇国公简飞扬带着自己的娘、弟弟和妹妹,也来到安郡王府。他是安郡王府的常客,门上的门子见了,派了专门的婆子领着镇国公简老夫人和简飞怡去了内院的客院,又让小厮领着镇国公的嫡亲弟弟简飞振去了外院招待仕子男宾的院子里。

简飞扬对门子笑道:“你们王爷在哪里?”

门子行了礼,笑着回道:“回镇国公的话,我们王爷刚从内院出来,现下正在书房习字呢。——镇国公要不要去见一见我们王爷。”又凑过来,低声对镇国公道:“我们王爷今儿从内院出来的时候,不若往日那样欢天喜地的,而是脸上平静,有些不对劲。”

简飞扬也晓得,安郡王越是生气,脸上越是波澜不惊。他心情好的时候,反而才会嬉笑怒骂毫不避忌。

“怎会如此?”简飞扬也低声在门子耳旁问道。

简飞扬虽然看着端凝沉默,威严自生,可是对下人却特别和气,在下人里很有人缘。

安郡王府的门子赶紧跟简飞扬咬耳朵,言简意赅地把刚才的事儿跟简飞扬说了一遍。

简飞扬眉头微皱:“长公主来了?还带了皇后的谕旨?”

门子点点头。

外面又来了一群客人,门子对简飞扬行了礼道:“镇国公,小的让虎头带您去王爷的外书房?”

简飞扬摆摆手道:“不用了。你这里忙着,正是要人手的时候。我自己过去就是了。”说着,回身进了大门,往外书房的方向行去。

门子躬身对着简飞扬的背影行了礼,回头招呼别的客人。

一拨一拨的客人拿着请柬上门,门子带着数十个小厮婆子,在门口一一查验。又分了男宾女眷,各自带往该去的院子,忙得一塌糊涂。

简飞扬一路畅通无阻地进了外书房的院子,对门口守门的书童咳嗽一声,问道:“王爷可在里面?”

书童赶紧行礼,笑着回道:“镇国公真是及时雨。我们王爷正盼着人来说说话呢。”转身对屋里大声道:“王爷,镇国公到了!”

书房里面传来安郡王范世诚有些惊喜的声音:“飞扬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简飞扬抿嘴一笑,跨步进了外书房,只看见安郡王的大书案上,摆了一张又一张的熟宣纸,一手行草酣畅淋漓,很是快意。

“王爷的字越发写得好了。小的早就想求墨宝来着,不知小的上次求的那个斗方,王爷啥时候能写好?小的也好回去挂起来,日夜瞻仰。”简飞扬做出一幅乡间农人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说道。

安郡王噗哧一笑,搁了笔在墨玉笔架山上,扯过书案旁架子上的小毛巾擦了擦手,手指着书案上写了字的宣纸,道:“呐,这里有好多斗方,你拿回去,把你家天棚藻井上都能贴满了。”

简飞扬装模作样地拿起一张宣纸看了看,摇摇头:“不好。不好。”

“哪里不好?”安郡王对自己的书法还是很有信心的,听不得别人说他的字不好。

“我一个字都看不懂。——好在哪里?”简飞扬做出一幅大字不识的样子,故意把宣纸还上下颠倒地拿着。

安郡王看见素来寡言罕语的军中悍将简飞扬,居然也有耍宝逗乐的时候,心情陡然松快了许多,拿了本字帖塞到简飞扬怀里,打趣道:“知道你不识字,就不要在这里露怯了。——这里有一本米芾的字帖,你拿回去好好练练。”又提醒他道:“你的未婚妻,可是状元贺思平的嫡女,你小心被人家看不起。”

简飞扬将米芾的字帖展开看了看,点头道:“居然是原贴。——王爷心情想是好了,这样大手笔的赏赐,我今儿算是赚了。”

安郡王有些后悔,伸手想将字帖拿过来,口里道:“怎么会是原贴?不是我仿写的那本?——啊,错了,错了,拿错了……”

两个人在书房里就着字帖过了几招,安郡王出了一身汗,顿时觉得刚才的阴郁心情无影无踪了。

简飞扬笑看向安郡王:“我以前在乡下,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下地干活,出一身的汗,心里就松快多了。”

安郡王拱手谢道:“受教。”

外面的书童听见里面王爷的声音已经透出几分轻快,看来心情好转了,忙回道:“王爷,王妃派了惜云姐姐过来,说花会要开始了,让王爷赶紧过去。”

安郡王起身披了大氅,同简飞扬一起出了外书房,往二门上去了。

内院的花圃里,一群群的丫鬟婆子已经女客们进来,在花圃里摆设的条桌前入坐。

安郡王府的花圃,是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玻璃暖房。里面曲曲折折,分了各块地界,种了各样奇花异草。有常见的牡丹、芍药、玫瑰,也有罕见的异草,如薛荔藤萝、杜若蘅芜,还有金簦草、玉璐藤等等,总有成百上千种之多。

宋良玉拉着贺宁馨在花间穿行了半日,也只认出了十几种花草,很是不忿。

贺宁馨笑着劝道:“你不是那花儿匠,就算认全了,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给人赏玩的,喜欢呢,就多看看。不喜欢,就让它自生自灭。犯不着为这点子事生气。”

宋良玉想想也对,转嗔为喜,道:“说得有礼。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呢?——下次二哥再要说我不学无术,认不清大姐姐这里的花草,我就用你的话去回他去。”轻轻拉了贺宁馨的衣襟,道:“你不介意吧?”

贺宁馨当然不介意,莞尔道:“随便用,尽管用。”

两人站在一处杜若蘅芜旁说说笑笑。许夫人站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跟几个熟悉的侍郎夫人说着话。

玻璃暖棚里下面有活水,里面有炉子,比外面暖和许多。

贺宁馨已经脱下大氅,交给扶风包在了衣包里,露出了一身天水碧的衫子。

宋良玉对女子的衣饰首饰都不甚在意。对贺宁馨这身衣裳,只觉得比一般的碧色衣裳要清雅许多,并未想别的,仍然神色如常的同贺宁馨说话交谈。

贺宁馨十分欣赏宋良玉这种不以物喜的气度,越发健谈起来。

镇国公府的简老夫人带着自己的女儿简飞怡也来到花圃。

这么多年来,她还是第一次参加安郡王府的花会,一时百感交集。她四处看了看,并没有认得的人,又拉不下脸跟人去主动结交,便停在了一个条桌旁,并了双腿跪坐在条桌后头。

简飞怡不想坐下来,心不在焉地四处看了看,没有看见安郡王的影子,只百无聊赖地站在一树名为“宝妆成”的芍药旁,伸了手去揪芍药的花瓣。

那树芍药的背后,却有几个人在说话。

简飞怡听了一耳朵,先听见这几个人在说宁远侯府的填房夫人,说她年岁虽小,却生得娴雅大度,待人又和善,值得一交。

简飞怡歪着脑袋往旁边看了看,果然看见众人口里的宁远侯填房夫人,一脸温温柔柔地小意样儿,和和气气地跟人攀谈着。

“娘,你若是闷了,不如去寻那位宁远侯的填房夫人说说话?”简飞怡劝道,一心想把娘支走了,她好溜出去找王爷去。——好不容易来安郡王府一趟,她可不想没见到王爷就打道回府。

简老夫人拿了条桌上的酒壶自斟自饮,闻言头也不抬,对简飞怡道:“怡儿,坐下陪娘喝一盅。——娘是原配,怎么能自降身份,跟填房为伍?女儿啊,看来你二哥说得对,我是该管管你了。”

简飞怡吓了一跳,忙跪坐下来,帮着简老夫人斟了一角酒,讨好道:“娘,我什么都懂得,娘不用为我操心。”

简老夫人嗤笑一声,道:“你哄鬼去吧。看你刚才那样子,八成想溜出去找人去。我跟你说,你给我好好地待在这里,不要出去搞三捻四,以后好多着呢!——若是你今日出了什么茬子,别说我和你二哥会怎样,你还是想想你大哥会将你怎样吧!”

简飞怡摇了下唇,倔强地道:“他能拿我怎样?……”

第一百零八章 反击 上

“至少,在你出嫁之前,是再也别想出门了。还有,你今儿要是有个不妥,以后肯定嫁不了好婆家。所以你的歪主意,趁早给我收起来!”简老夫人俯身到简飞怡耳旁,低声却坚定地警告她。声音还是如同以往一样轻柔,却带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偏执,让听惯了简老夫人声音的简飞怡,生生打了两个寒战,立时熄了偷遛出去的心思,老老实实地跪坐在简老夫人身旁,给她佐酒夹菜。

简老夫人斜眼看见简飞怡的样儿,微微笑了一下,媚态横生,看上去比她的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宁远侯夫人裴舒芬在安郡王府的花圃里,也见到几个以前熟悉的公侯夫人,便带了自己的婆母宁远侯太夫人,和第一次出门应酬的小姑子楚中玉,过来跟人攀谈。

楚中玉今日穿着一袭鸭蛋青三领窄袖襦裙,头上插着一支碧色的翡翠长簪。她发色乌黑,肌肤雪白,那鸭蛋青的服饰,趁着头上碧色的簪子,愈发显得她姿容绝世。

今日来的这么多高门贵女,论容貌,楚中玉绝对是花中翘楚了。

宁远侯太夫人眼看这个一向躲着不见人的庶女,今日居然艳冠群芳,想起她的生母,心里又有些泛酸。

裴舒芬知道太夫人又犯了糊涂,赶紧岔开话题,对身旁那位正对楚中玉赞不绝口的伯爵夫人道:“张夫人过奖了。我家小妹面皮薄,又是第一次出来走动,还望夫人多多提携照应呢。”

旁边另一位夫人觑着眼瞅了瞅楚中玉身上的衣裳首饰,抬手指着不远处那架杜若蘅芜,笑着道:“看见那株杜若蘅芜旁边,穿天水碧衫子的姑娘了没有?还有那位姑娘头上的绿翡头面,啧啧,没有个万把金,是拿不出来这身打扮的。”

说得正是同宋良玉站在一起说笑的左督察御史贺思平的嫡长女贺宁馨。

张伯爵夫人也定睛打量了一番,见那罕见的杜若蘅芜青翠欲滴,居然盖不过那天水碧衫子上的隐隐光华,眯了眼睛艳羡道:“光那天水碧的衣料就得两万金,还要排队等上十数年才能拿到手。——万把金,恐怕只够付绣娘的手工银子吧?还有她头上那绿翡头面,就更不是拿银子能买得着的。”

这番话说得周围的人都纷纷往贺宁馨和宋良玉那边看了过去。

许夫人虽站在一旁同别人说着话,眼角却一直看着贺宁馨这边,唯恐她有个闪失。

对面一群贵妇突然止了说话声,齐齐往贺宁馨这边看过来,许夫人嘴角微翘,心头十分得意。

贺宁馨跟宋良玉说了一会儿话,霎时觉得如芒刺在背,不经意地抬头往对面看了一眼,正好看见对面一群夫人小姐,正直了眼睛往这边看过来。

贺宁馨眉头轻蹙。她最不喜欢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可是许夫人就跟孩子似的,在这件事上格外执拗,非要向众人展示自己也有个才貌双全的好女儿,就像是有了好玩具,忍不住要向同辈小朋友炫耀的小孩子一样。贺宁馨只好依了她,如今也只好忍着。

“良玉,你大姐怎么还没有过来?”贺宁馨推了推宋良玉,想找机会离了花圃。

宋良玉丝毫没有觉得异样,探着头往花圃的门口看了看,道:“我去找管花圃的婆子问一问,看看大姐什么时候能过来。——你可是有不适?若是身子不舒服,我可以……”以为贺宁馨是不耐久站。

贺宁馨忙打断她的话,笑着道:“我没有那么娇气,只是纳闷王妃那里不知怎样了。”她们出来的时候,长公主和宁远侯夫人一起进去的。后来只见到宁远侯夫人先过来了,倒是没有看见长公主。

宋良玉携了贺宁馨的手,往花圃的大门前走去。

对面一直盯着贺宁馨看的贵妇们才收回了目光。

裴舒芬抬眼看见穿着天水碧衫子的姑娘,正是上次在她的及笄礼上故意捣乱的贺大姑娘,微微一怔。

“左督察御史贺思平号称两袖清风,他的嫡亲闺女一身衣衫首饰,就是几万金,真是令人费解。”裴舒芬从一旁的条桌上拿起安郡王府放在那里的一把轻罗小扇,掩嘴轻笑。

她旁边的张伯爵夫人却是很了解贺御史家里的情形,闻言忙道:“宁远侯夫人有所不知。贺御史两袖清风,是先帝赞过的,今上也极为器重。可做不得假的。”周围的夫人们也纷纷附和。贺御史夫人许氏,在京城高门贵妇里人缘十分之好,愿意为她说话的人很多。

看见裴舒芬含着笑,不置可否的样子,张伯爵夫人抿嘴笑道:“看来你是不了解贺家。贺家如今过得不错,不是靠了贺御史,却是全仗了贺御史夫人许氏的陪嫁。”

裴舒芬想起自己大姐裴舒凡的陪嫁,在京城里也算是数一数二了,可还是比不上这贺宁馨一身的装饰。将手里的轻罗小扇往张伯爵夫人身上轻点两下,笑道:“女人家的陪嫁能有多少?几万金怕也是所有的陪嫁了吧?——有人会把几万金的陪嫁都穿在身上吗?”

不等张伯爵夫人说话,旁边的另一位夫人已经插话道:“宁远侯夫人,话不能这么说。这贺大人的夫人出身东阳许氏,豪富是出了名的。听说京城里的两处最大海盐铺子燕阁和海阁,就是许夫人的陪嫁铺子。——不说别的,光这两处海盐铺子,就知道许夫人唯一的嫡亲闺女,穿一身天水碧,实在不算什么。”

“这一身衣料,估计是贺大姑娘刚出生的时候,许夫人就去预定了的。不然等上十几年,等到年纪老大了,再穿也没什么意思了。”旁边有一位姑娘看得出神,对许夫人疼爱女儿的心思十分羡慕。

裴舒芬微笑着的脸上有些僵硬,却没有再言语。流转的眼波往大门处飘去,看见贺宁馨同另一位英姿飒爽的姑娘一起在门口站住了脚。紧接着,听见有人进来通传,扬声道:“长公主到!安郡王妃到!”

花圃里的人纷纷拜倒,迎接长公主和安郡王妃的大驾。

安郡王妃微笑着看向长公主,长公主笑着点头,对花圃里面的人道:“都起来吧。今日本宫是来参加花会的,大家不用拘束,自便吧。”

花圃里的人谢过长公主和安郡王妃,纷纷起身,回到各自的条桌旁。

安郡王妃携着长公主走到中间最大的条桌旁,跪坐下来,对身旁伺候的人道:“王爷带着仕子们也快过来了,把碧纱屏障放下来吧。”

那人应了,对着花圃一角拍了拍手。对面传来几声击掌的声音,似乎在应和这边的拍手声。又过了一会儿,从玻璃顶棚的横梁处,缓缓落下一层碧色轻纱,将花圃一分为二,隔了开来。

女眷们的条桌都在碧纱这边的位置,另一边,便是安郡王要带着仕子过来饮酒赏花作赋的位置。

在座的许多女眷也不是头一次参加安郡王府的花会,对这一套程序心知肚明。

又过了一会儿,安郡王带着一众仕子们到了,隔着碧纱屏障,对这边的女眷行了礼。

这边的女眷在长公主和安郡王妃的带领下,还礼不迭。

楚中玉坐在裴舒芬身边,忍不住抬头看了一下碧纱屏障对面的安郡王。虽然隔着一层轻纱看得不甚分明,却更显得他样貌出众。

楚中玉不知不觉红了脸。

作为庶女,还是不受嫡母待见的庶女,楚中玉从来没有期盼过会有什么好的亲事能落到她头上。只要不做妾,她就谢天谢地了。所以在侯府的时候,大嫂跟她说,楚家有意让她去给安郡王做侧妃,她还别扭过。——侧妃的名头虽然好听,不还是妾?

大嫂当时笑着说,让她别急着拒绝,等见了安郡王的面再说。

今日她才知道,大嫂说得是什么意思。——安郡王生得这样好,还这样年轻,诺大的王府里,只有王妃一个人,真是个专一重情的好男人。

楚中玉又斜瞥了一眼上首的安郡王妃,只见她坐在长公主旁边,正偏了头,跟人说话。安郡王妃本来就生得相貌平平,还坐在美艳的长公主身边,更显得貌不惊人。

有这样的王妃,自己的胜算应该更大一些吧?——楚中玉突然对这桩亲事不再抗拒。

裴舒芬端庄地坐在楚中玉和太夫人中间,当作没有看见楚中玉两眼斜飞的样子,手中取了银箸,一会儿给楚中玉夹菜,一会儿给太夫人斟酒,忙个不停。

长公主坐在安郡王妃身边,也忍不住往那边的仕子看过去。她今年都十六了,试探了几次,皇兄斗没有给她赐婚的心思,她才着了急,跟皇后套起近乎来。若不是自己的亲事没有着落,她才不会过来传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话。——如今看来,若是跟安郡王妃交好,以安郡王府在仕子中的声望,似乎也能帮她寻一门不错的亲事?

安郡王妃将长公主的行止看在眼里,也不点破,从一边的水晶果盘里拿了一串西域大葡萄过来,放在长公主面前的小碟子里,笑道:“夷陵公主尝尝我们果圃里的鲜果。这是我们的人从西域带回来的种子种的,我尝着味道还不错。”

长公主回过神,谢了安郡王妃,拿起葡萄吃起来。

酒过三巡,对面有些仕子纷纷起身,去花圃里折了花,托花圃里伺候的侍女往女眷这边送了过来。

裴舒芬看得津津有味,忍不住问道:“娘,这些人可是看中了谁,就送花过来?”看起来跟她前世里那些配对游戏一样,真是有意思。

宁远侯太夫人却嗤笑一声,道:“你说什么呢?当这里是青楼花街?还送花点客呢?”

裴舒芬脸一红,讪讪地不再言语。

她们旁边桌上的夫人笑着过来道:“宁远侯夫人是第一次参加这安郡王府的花会吧?——不知者不为罪。这些花,是给今日花会里定了亲的姑娘们的。是在告诉别的仕子,这些姑娘已经名花有主了,也是提醒的意思。”

说话间,裴舒芬看见一个侍女手里捧着一株海碗大的白茶花,往贺宁馨那边桌上送了过去。

贺宁馨含笑起身,将那花簪在手腕上,十分趣致。只见她又探身对着碧纱屏障对面一个高大男子躬了躬身,像是在打招呼的样子。

裴舒芬的眼睛忍不住绕着贺宁馨转,也看见了对面的那个男子。见他生得极为高大,从侧面看过去,脸上五官如刀劈斧凿一般,十分深邃,比安郡王的俊美不遑多让,也极为打眼。

第一百零九章 反击 中

“那位是贺大姑娘的未婚夫?”裴舒芬凑到一旁的张伯爵夫人身边问道。

张伯爵夫人回头瞟了一眼,点头道:“正是。镇国公简飞扬同贺家的这门亲事,满京城都晓得呢。我们都以为两年前简家复爵回京的时候,他们就该成亲了。谁知贺大姑娘又病了,镇国公又等了她两年,如今喜事是近了。”

“确是近了。我们家前几日还收到喜贴了。今年九月,就是他们大喜的日子。”结婚生孩子,是妇人间最爱谈论的话题。

说起镇国公简家和左督察御史贺家的这门亲事,真是一波三折。众人私下里谈论起来,觉得就跟折子戏一样波澜起伏,惊心动魄。

裴舒芬不动声色地在旁摇着轻罗小扇,定神听着这些夫人讲古。

“那镇国公这么大岁数了,真的连个房里人都没有?”裴舒芬听了半天,有些好奇。

“没有,真的没有。”旁边的人很肯定地回答,好象她是镇国公府上的管事嬷嬷一样,十分肯定的样子,倒是惹得大家取笑了一回。

裴舒芬跟着笑了,轻言细语地点头道:“家里头肯定是没人,这我信了。不过外头吗……”看着大家,做出一幅“你懂得”的样子。

凑在一起闲话的这几个妇人都是成了婚的,也没有那么多避讳。听见裴舒芬意有所指,俱掩袖笑道:“能够想着不把人带到家里来咯应人,就是极好的男人了。宁远侯夫人莫因为宁远侯,就……”想起宁远侯妻妾之多,这宁远侯夫人肯定是巴不得别人家也都妻妾成群的。各位夫人交换了个“尽在不言中”的眼神,看着裴舒芬,笑得意味深长。

裴舒芬被众人有些嘲笑和怜悯的眼光看得心头怒起,却不得发作,只好在心底里转了几转,轻声道:“男人家管不住自己,也是常事。不过是在家里多收几个人,好歹都是眼皮子底下,好打理。若是在外面收了人,反而多些是非。女人家过于善妒,让男人退而求其次,去花街柳巷留连,染了脏病回来,吃亏的还是女人。——两害相权取其轻,我还是宁愿把人抬进来,好过在外面收人。”

旁边有两个夫人听了裴舒芬的话,心头一动,对望一眼,笑着道:“宁远侯夫人高见,我们就不打扰了。”说着,赶紧离了这里,回自己的条桌旁去了。——这宁远侯夫人看着温温柔柔,可真是不容小觑……

另外几个比较厚道,听不出弦外之音的夫人在一旁附和道:“宁远侯夫人这话说得实在。有时候,也是不得不为啊。”

裴舒芬淡淡一笑,往刚才先走了的两位夫人那边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不再跟剩下的几个人罗嗦,也回自己的条桌旁去了。

花会进行到一半,楚中玉以一首大嫂裴舒芬给她捉刀的长短句《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拔了女眷的头筹。

到会的仕子对此长短句惊为神作,又见楚中玉生得国色天香,乃是真正难得的才貌双全,越发引起了仕子们豪壮的诗情。一时宁远侯府众人面前的条桌上,堆满了对面仕子送来的诗作,请求楚二姑娘品评一二。

安郡王和王妃看了楚中玉的诗作,也都赞不绝口。

这一次的“问香花主”,非楚中玉莫属了。而今年的名花,也肯定是腊梅了。

许夫人心思动得快,立时想到大觉寺观音法堂后面的腊梅院,那里可是有全国最珍稀的腊梅树种。从明日起,肯定要挤破头了。如今已是三月三,腊梅都快谢了,不早些动手,到时候连渣子都不剩……

“回秋,你赶紧回去,跟珍胧馆的大掌柜说一声,让他立即去大觉寺,拿着我的帖子,找方丈,将大觉寺观音法堂后面腊梅院里所有的腊梅花都买下来。——有多少,买多少。将腊梅花瓣收了,给调香房送去提取腊梅香精。记得要快……”许夫人声音压得很低,说得又快,谨防别人听了去。回秋常年跟着许夫人,自然晓得她都说了些什么。

珍胧馆是许夫人诸多铺子里面的一个香料铺子,平时也做女人生意,有各色香袋、香饼、香巾、香扇出售,走得是上层路线,件件价比黄金,俱是精品。

等许夫人交待完,回秋已经完全明白了,笑着给许夫人行礼道:“夫人放心,奴婢理会得。”

每年安郡王府的花会,都会推出一位绝代佳人和一支倾城名花。佳人也就罢了,那名花可不得了,可不是只让人赏玩的。

安郡王府每点出一种名花,当年同那种名花有关的东西都会大卖。整个大齐朝的仕女贵妇,一到三月三,全盯着安郡王府,就为了知道今年流行的是什么样的首饰,什么样的花样,还有什么样的香味儿。不知道的人,会被人笑话土老帽儿,都不好意思出来跟人走动。同时与之相关的各个银楼金铺和首饰作坊,以及各色裁缝铺子,香料铺子,都会闻风而动,趁机赚一笔。

往年许夫人没有来过花会,等听到消息的时候,往往都迟了一步。做生意讲究的就是先机,而对许夫人来说,是从来不肯跟在人后面拾人牙慧的。——失了先机的生意,不做也罢。

这一次,许夫人要确保从明日开始,京城里最高档的腊梅香,都来自许氏的珍胧馆。

许夫人这边谈笑间,已经给许氏的铺子定下一盘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