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闻言尚未来得及答话外头已传来了冯嬷嬷的通报声,却是那马管事到了。张氏忙令丫鬟将人迎进来,马管事上前见了礼,张氏已问起这些日京城风传的万氏偷人一事来。

马管事这些日在江州想尽各种法子已将事情打探的极为清楚,他细细地将姚老太太寿辰时,姚府下人传言姚大姑娘觊觎妹妹婚事;小寒山上万氏欲害锦瑟不成,反累了自身清誉;锦瑟姐弟归府在路上遭遇不测,姚氏族人责罚吴氏,以及后来吴氏被罚送往别院,武安侯世子被打…等等事情一一道来。

张氏早便听的面色一阵比一阵难看,听闻文青当着姚家族老们的面儿说出自己若死了,家产便平分给全族之人的这话时,张氏心中已如明镜,忍不住浑身发抖起来。

三老爷显也没想到事情是这样的,待马管事言罢,他见张氏面色苍白,眼眶发红,显已没精神细问,他便忙令马管事退下。待屏退了下人,张氏抓起手边炕桌上的茶盏便摔在了地上,那茶盏四分五裂,她才觉胸中堵着的一口气稍稍去了些,落泪道:“都是母亲糊涂,还得两个孩子竟受了这么许多苦。这些年也不知两个孩子是怎么熬过来,母亲一直想着微微和茂哥儿未曾送信儿过来,那便必然是过的极好,又因当年你大哥之事,我们和姚家人闹翻,他们顾念着姚家人不敢和这边多亲近,却没想到姚家人竟是这般卑劣无耻,依着此情况,只怕两个孩子的信都被暗中扣押下来也是有的…不行,你快去打听下微微一行如今落脚在哪里,母亲这便去将他们接回来。”

三老爷见张氏火急火燎地便要起身,他忙将她扶下,劝着道:“母亲莫慌,便是要接也总得和父亲商量过后才是,如今孩子们已进了京,也不急在这一日功夫。再说,两个孩子一路风尘,也该叫他们好生歇息一番,母亲若然此刻去了,便又是一番伤怀劳碌。更有,府中给微微和茂哥儿总得先准备了院子,这事儿也还要和大嫂好生打过招呼,若然瞒着大嫂将微微姐弟接来,只怕大嫂心中会更加生出芥蒂来,大嫂掌着中馈,她若对两位孩子不能释怀,孩子们进府只怕也不能得到安宁。”

张氏闻言一叹,半响才道:“你说的是,只是你大嫂什么都好,就是心眼太小,只怕一时半刻是明白不过来的…”

三老爷却笑着道:“母亲多虑了,原先大嫂只当两个孩子是姚家血脉,恨姚家人害了大哥,自便也容不下微微二人。可她得知微微两个孩子在姚家所受之苦,这心中想法就要有所改变。再说,大嫂不明白,意哥儿明白也是一样的,这回微微进京的事,儿子自作主张向意哥儿透了些风,母亲猜怎么着?”

张氏目光一亮,三老爷便又笑着道:“意哥儿听闻微微姐弟今日到京,却又不知从那里得知府尹家的三公子今儿一早便带着人往渡口去了,将才便也点了一队手脚灵活的小厮也往渡口方向去了。”

张氏听罢便又是一叹,复又拧起了眉,道:“到底是血脉亲人…微微这次进京是为退亲一事,武安侯只怕难容被个破落户当众甩脸子,这亲必须得由姚家来退才成,不能叫武安侯府抢了先。你说的对,如今两个孩子已进了京,接过来之事倒也不急在一时半刻,当务之急是退亲一事。容母亲细细想想此事,只是两个孩子处你还是要派几个信任的人暗中照看着些,母亲是难再相信姚家人了。”

三老爷闻言应了,又劝慰了张氏几句,这才退出。

此刻锦瑟也已到了姚择声一房在凤京的别院,这别院在城东一条黑水巷中,院子两进两出,虽不算大却极是干净。王嬷嬷和柳嬷嬷指挥着丫鬟们将行李都归置好,锦瑟已随意吃了些东西躺在了床上。这么些天皆在船上,只觉着下了地倒头晕目眩的。她一觉醒来已是一个时辰后,王嬷嬷拧了帕子给锦瑟抹了脸便笑着道:“刘管事已侯姑娘多时了,姑娘现在可要见他?”

锦瑟闻言忙将手中茶盏递给白芷,匆匆自床上下来,道:“嬷嬷快给我收拾下,白芷将刘管事迎到暖阁回话。”

白芷应命去了,王嬷嬷给锦瑟穿上一件月白色小袄,外罩一件宝蓝色领口绣海水瑞兽纹的束腰长比甲,又挽了十字髻别上鎏金芍药花开的步摇,这才扶着锦瑟到了暖阁。

暖阁中一位瞧着四十余岁,留山羊胡穿缂丝衣裳的男人已等候多时,见锦瑟进来忙站起身来,上前两步恭敬地行礼,道:“老奴刘权请姑娘安。”

刘权是母亲廖华当年出嫁时陪嫁丫鬟紫鹃的男人,一直帮母亲打理着一间药材铺子。锦瑟见他见礼忙上前两步虚扶了下,道:“刘叔这些年辛苦了,坐下回话。”

刘权闻言面色震动,眼圈微红,道:“姑娘和小少爷一去就是三年多,如今可算是又回京了…”

两人落座又寒暄数句,刘权才想起欲回禀之事来,忙道:“姑娘来信所交代之事老奴已依信中吩咐办妥了,老奴四日前赶到白家村时官兵已在准备焚村,老奴使银子疏通关节才将那两车白诘草送了进去,如今村中百姓多数已经转好,今日一早官兵见村民们皆已好转,知道那病果不是瘟疫,已经对白家村解禁放村民们出村了。”

锦瑟闻言面色一喜,大舒了一口气。此事却是她在前来凤京的船上时派人送信儿吩咐刘权去做的,刘权口中的白家村正在凤京边儿上,因突然闹起疫病来,故而被凤京府尹派官兵封锁,因白家村临进京城,故而官府不敢轻忽,虽大夫们都还没能确定村民所得病症便是瘟疫,可官府秉持着宁杀三千也不能让疫病扩散到京城的原则,已然决议杀掉所有村民。

可其实那病根本就不是瘟疫,只是寻常时疫,不用药病过十日也能慢慢病愈,用了白诘草更是能药到病除。当时村中便有老人向封村的官兵提过这白诘草之事,可官兵们根本不顾百姓死活,只担心怕事,恐承担责任,竟然只知遵照府尹的命令火烧白家村。

前世时白家村一村之民一夜之间尽数死在灰烬之中,后来此事传到江州,还曾引得百姓们议论多时。只因当年关府火烧白家村是在万寿节前整整三个月,皇后寿辰的前七日,故而锦瑟将此事和此事所发生的时间记得一清二楚。

今次上京她首先叫刘管事办的便是此事,一来能重生一回,她便不忍那么些无辜百姓枉死,再来也是她需要如此去做。

祖父当年虽有清名,可所谓人走茶凉,祖父留下的美名已经不能护佑她和弟弟,如今她急需经营起自己的名声,急需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和人脉来。

想到今日在渡口撞上的那黄三少爷,锦瑟唇角抿起冷冷的弧度来,垂眸间暗波涌动。

锦瑟又吩咐刘权几件事,待送走刘权没片刻,文青便风风火火地闯了过来,锦瑟见他一脸喜色,跑的满头大汗,便笑着令白鹤拧了帕子亲自给他抹了脸,这才问道:“这是去哪里疯了?”

文青将锦瑟的手扯下来,却是目光晶亮地道:“姐姐,我将从街上听到一个消息,你猜是何事?”

锦瑟心中微有所悟,见文青兴致高,便只一脸茫然地摇头,文青当即便灌了两口茶,眉梢一扬,笑着道:“外头百姓们都在议前不久北燕武英王在咱们江州遇刺一事。说是北燕皇帝听闻爱子失踪,龙颜震怒,当即便派了使臣过来,礼部尚书和北燕使臣就此事商议不下,北燕人咄咄逼人之下,皇上便降罪江州知府,只姜大人被押解进京已然要问斩了,谁知就在前几日失踪多日的武英王在青河镇被寻到了,他归京之后替姜大人求了情,如今皇上已释放了姜大人,还允其官复原职了呢。”

锦瑟闻言挑了挑眉,只道完颜宗泽倒真会省事,早先他答应不会叫姚礼赫升任知府,如今姜大人官复原职,自便没姚礼赫什么事儿了。

见文青犹自乐着,锦瑟不觉笑道:“此事关你何事,你倒高兴成这般。”

文青便用笑盈盈的眸子打量着锦瑟,道:“姐姐揣着明白当糊涂,自武英王在江州出事,姚礼赫便觉着知府一职已探囊取物,姜大人获罪一事姚礼赫可没少添砖加瓦,如今事与愿违,姜知府又官复原职了,姚礼赫如今白忙碌一场不说,还平白得罪了上峰,姜大人岂能放过他?这官大一级压死人,姚家最近又丑事极多,姜知府怎会被趁机拿捏姚礼赫?我看姚礼赫那同知之位也做不稳当了。”

锦瑟见文青说的头头是道,摇头晃脑不觉爱怜地抚了抚他的乌发,文青便又拧着眉,沉声道:“那武英王这回倒算帮我姐弟的忙,只可惜到底非我一族,北燕以武英王身受重伤,而我大锦又不能交出真正的凶手为名勒使皇上将…的土地皆割让给了北燕,如今武英王已被接回了北燕,受个刀伤便能换取一大块城池,这武英王古今第一金贵人儿了。”

锦瑟听文青语出讥讽,目光微闪了下,却未多劝言,只叫他出去疯了这大半日早些回去歇息便罢。待文青走后,锦瑟逗了阵兽王,想着完颜宗泽为姜知府求情一事倒摇头笑了,他这般真是比直接夺了姚礼赫的官职更叫姚礼赫难受,只怕姚礼赫这会子正如热锅上的蚂蚁,日夜难安呢。

翌日,锦瑟起了个大早,坐在梳妆台前由着王嬷嬷和柳嬷嬷二人给她好一番精心打扮,不为别的,正因这日是姚择声前往武安侯府退亲的日子。

此事锦瑟虽要回避没有跟着去的道理,可她心情好,却是要坐在马车躲在暗处瞧着那些聘礼被退回去才爽心的。

她换上一身蕊红绣缠枝海棠的锦缎斜襟褙子,底下着银红色裙摆起紫红碎花的镶深边褶子裙,头上梳着朝云髻,插上一对金丝八宝挂珠的步摇,又在项上戴上赤金璎珞圈,这才笑着起了身。待出了屋,文青正瞧大步过来,他今日穿一件宝蓝色儒袍,翌打扮的精神奕奕,瞧见锦瑟便两眼一弯,笑着道:“姐,聘礼都已装好车了,太叔公正要出门呢,咱们也快出门吧,后门的婆子我已打点好了,咱们偷偷出去,不会被太叔公发觉的。”

锦瑟见文青笑的高兴,便也弯起漂亮的唇角笑了起来,而王嬷嬷见两人如此不觉无奈地摇头一笑,道:“这也就是姑娘,退亲倒当成是一件喜事。”

锦瑟闻言歪着头去瞧王嬷嬷,反问一声,“难道不是喜事一件吗?”

王嬷嬷眼眶便是一红,叹声道:“姑娘高兴便好。”

锦瑟和文青自后门出来,早已有马车等候,两人登上车,马车咕噜噜转动着出了巷子,文青稍稍掀起车帘一角,正见前头姚家的人抬着大件小件的箱子,一路在姚择声的带领下吆喝着往武安侯府去。

寻常送聘礼自是炮竹开道,鼓乐相随,而姚家这一行却两样皆没有,那抬着物件的奴才们更是一脸怒容,气势汹汹,在看那抬着的红木箱子和上头的红绸带,分明便该是聘礼嫁妆之物啊。这般反常之态,登时便引得一路百姓纷纷拥上来打听,姚择声早已吩咐下去。姚家下人但凡被询问,皆大声回答,只说武安侯府眼高于顶,姚家攀不上这门亲,这便前往退亲。

这些日,崔家大闹武安侯府一事已传的满城皆知,如今百姓们见姚家竟然要退了武安侯府的亲事,哪里又不好奇的,当即便跟着姚家队伍后头跑,凑热闹的人是越聚越多,没行出东城便浩浩荡荡了起来。

锦瑟的马车远远坠在后头,便是坐在马车中也能听到外头百姓们的议论声。

“这姚四姑娘已是孤女破落户了,如今却要退了武安侯府,这只怕其中真有缘故!”

“嗨,这些日江州崔家大闹武安侯府,非说那武安侯夫人偷男人,我原还不信,如今瞧着只怕十有八九是真的!”

“说的是呢,真没想到啊,这些个富贵夫人们人前儿都端庄娴雅,背着人竟那样的事儿也做的出。”

“我看这姚家姑娘今日退亲只怕还要生出波折来,那武安侯府的大姑娘可是宫里头的娘娘,听说还很是得宠,武安侯又是朝廷重臣,这样的门第怎会任着姚家来退亲,这事…嘿嘿,不定最后谁退谁呢。”

“说的是,要说那武安侯世子听闻一表人才,又学识极好,年纪小小的就中了秀才,这姚家姑娘也是眼高于顶,这样的好夫郎竟也往外推,要是咱能得这样一个夫婿,那别说他有个偷人的老娘,就是她老娘是窑子里抬出来的,咱也不计较啊!”

外头不知哪个婆娘嚷嚷了一句,登时引得众人哄笑着打趣,接着便响起一个铜铃般的声音来。

“谁说那武安侯世子是个好的?!奶奶的,老子刚从江州跑商回来,俺那妻弟的一个远房亲戚便在姚家帮工,老子从他那里可是知道的清楚!那武安侯世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京城时好不会装,到了江州便露了相,竟在人家姚府中勾搭丫鬟,未经人家主子同意便自收用了那丫鬟,这倒不说,他竟还带着堂兄在姚家胡作非为,令得他那堂兄酒醉之下玷污了人家的嫡长女,如今这退亲的姚四姑娘那长姐已上吊向姚家祖宗谢罪了!这姚四姑娘和姐姐一向情深,早先那武安侯夫人便陷害于她,如今又发生此等事,只怕已恨上了武安侯府,这亲事岂能不退?”

这说话者声音极为洪亮,又说的有凭有据,头头是道,登时便引得一众百姓结舌不已,轰地一声议论开来,对那武安侯一家指骂起来。

锦瑟侧耳倾听却总觉将才大声吆喝的那声音极为熟悉,见文青面带笑意,兴致勃勃的,她登时便想起来了,那声音可不就是寸草发出的嘛!

八十五章

外头百姓们的议论声不绝于耳,因这年头女子退亲的实属稀罕事,而且锦瑟如今处在低微的位置上,故而百姓们皆觉她退亲是必然有因的,再有崔家的闹事,大家倒皆站在锦瑟一端,对武安侯府多有非议。

锦瑟侧耳聆听了一阵便晒然一笑依着车壁闭上了眼睛,倒是文青听的兴致勃勃,一脸开怀。

待姚礼赫一行到达武安侯府时天色已然不早,太阳半挂在天空将侯府朱红大门和其上的金色铜钉照的熠熠发光。武安侯府的大门紧闭,外头却已拥了一群人,那主事的老爷被一众小厮护着正坐在席地而铺的棉锦垫子上喝着喝汤,此人却正是崔梁的父亲崔一奇。

他和姚择声同是江州地面上数得上号的生意人,故而自是认得的,见姚择声带着人抬着大大小小的红木箱子,而箱子被打开,露出里头的珠宝古玩,字画锦缎来,崔一奇当即便知姚择声这是来替姚四姑娘退亲来了。

却说姚择声一行快到武安侯府时,姚择声便令下人们将所有箱子都打开,目的却是叫众百姓们瞧个清楚,他们姚家可不曾贪下武安侯府当年的聘礼。

如今到了武安侯府门前,姚择声下了马车,便冲黄管事使了个眼色。黄管事领了意,当即便冲围观的百姓们示意,见众人都安静下来,他才扬起嗓门道。

“凤京的乡亲们,早年我们江州姚氏女姚四姑娘和武安侯世子曾指腹为婚,如今彼时姚四姑娘还是首辅家的嫡亲孙女,父亲也是年轻有为,前程似锦的状元郎,这门亲事实在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可如今时隔多年,姚四姑娘家道中落,而武安侯府却如日中天,这世上结亲皆讲求一个门当户对。如今现在这门亲事已算不得门当户对了,武安侯府富贵,世子爷志向远大,我们四姑娘贤淑端方,最是善解人意,大度宽厚。她自卑于身份轻微,不过微末门庭,不愿再攀附权贵,更不愿罔顾两家多年情义,阻了侯府富贵,碍了武安侯世子的前程,故而便求族中族老们做主退婚,族老们感知姚四姑娘一片纯善之心,已然同意此事。今日我姚氏的老太爷亲自带着当年武安侯府所下聘礼及四姑娘和武安侯世子的婚书前来退亲。这份是当年武安侯府所下聘礼的清单,上头还有老武安侯的私印,乡亲们都来看看,一会子在下念清单,还请乡亲们帮忙对下物件,也对我姚家做个凭证人!”

黄管家这话说的甚为精妙,几句话便将姚家摆在了低处,虽句句都未诋毁武安侯府,还大肆渲染其富贵,可却也句句都透出武安侯府嫌贫爱富,不念旧情,反倒是锦瑟深明大义,颇有傲骨,不愿再碍人前程。

而之后他拿出那份清单令百姓们做个凭证,那更显示了姚家不贪人钱财,不慕富贵的傲骨。而且还杜绝了以后武安侯府拿这聘礼一事来诋毁锦瑟,污蔑姚家的可能。

众人听闻黄管事的话果真便轰的一声炸开了锅,纷纷议论起来。

“瞧!果真是武安侯府欺贫爱富!”

“说的是,这姚家四姑娘倒是个豁达的,不计较武安侯夫人陷害,还将聘礼这般爽利地退了回来,可见是个真高洁脱俗之人。”

“当年姚四姑娘的祖父,父亲皆是清廉的好官,姚四姑娘有此风骨可见是承袭了两位姚大人的气节,也不足为怪!”

“果真有老武安侯的私章,果是当年的聘礼单子。”

“放心,我们皆瞪大眼睛看着,一定给姚氏,为四姑娘做这个凭证人!”

众人吆喝着,好不热情,黄管事冲大家作揖后这才又请了两个百姓在旁观看大声念着那清单上的物件。那边自有下人将物件从箱子中取出供百姓们核对。

而台阶上,姚择声正拉着崔一奇的手寒暄着,他见崔一奇面色枯黄,皮包骨头,仅仅一月未见竟似苍老了二十岁,登时便蹙眉叹息,道:“逝者已去,老弟可要想开些,多顾念着自己个儿的身子才好啊。这才数日,怎便…”

他说着又是一叹,崔一奇自到了京城银子大把大把地往外洒,可武安侯府势大,崔梁的案子凤京府尹根本就不受理,他再闹也无人替崔家出头。想着惨死的独子,崔一奇是日夜不眠,加之武安侯府对他们的各种欺压,崔一奇怎能不瘦骨嶙峋。

他异乡逢故交,当即便老泪横流,哽咽着摆手难言。一旁管家见此却落泪接口道:“姚老太爷不知道,我们少爷的案子府尹不接,只说少爷是江州人,命案有发生在江州,自该由江州官员受理。老爷没法子,自上京次日便抬着少爷的尸首堵在这侯府门前,可没两日便来了一队官兵非说我们无理闹事,影响了凤京安定,将我们老爷抓去下了牢狱,老奴们在外头焦急如焚,使了不少银子这才疏通了门路将老爷接了出来,老爷病了两日,这不昨儿刚能下床今儿就又带着奴才们来此堵人。”

当日崔梁因是知晓所做恶事非同寻常调戏个街头夫人,或抢占个农门小女,他也怕闯祸,故而将事情是隐瞒的严严实实,只想着等事成,也好叫父亲另眼相看。故而他和武安侯府合谋害锦瑟一事,也便他身边的那叫蝈蝈的小厮清楚,可偏巧那小厮事后竟不见了。

崔家当时正因假药害命一事担忧不已,倒是皆忽略了崔梁,故而当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崔老爷到现在也没弄清楚。只从当日在山上瞧了事情始末的百姓口中听来了事情经过。那崔梁是个混账的,倒也玩过那妇人,故而崔老爷是真信了万氏偷情不成,反杀人灭口这一说来。

崔一奇在生意场上自对吴氏中饱私囊,贪没文青家产的事有所耳闻,故而锦瑟姐弟在姚府是个什么状况,崔一奇是清楚的。故而他根本就不相信锦瑟有害武安侯夫人和自家儿子的能力,所以到现在他也不曾怀疑过锦瑟一分,只将一腔的恨意记在了武安侯府头上。

如今他见姚家前来退亲,自然便将姚家当做了战友,和姚择声半响的拉着手垂泪,接着他才反应过来,用衣袖拭了拭泪水,握了握姚择声的手,这才令管家前去令百姓们安静下来,待众人皆看过来,他才在小厮的掺扶下缓缓下了台阶,冲百姓们道。

“这些时日想来乡亲们也都听说了我儿亡命之事。老朽不瞒大家,我儿在家中是三代单传,难免娇惯,在江州地面上也算一霸,被不少乡亲邻里视为祸害,这是在下没有教养好儿子,他落得此种下场也是罪有应得,只是…只是这白发人送黑发人,却叫我情何以堪啊…便是我儿做了那不仁德之事,若有官府出面惩治于他,小老儿我二话不说,亲手绑缚了他送往官衙,可如今…”

崔一奇言罢,缓缓作揖,这才又道:“当日武安侯府的别院总管万管家和我儿在仙鹤楼上饮酒作乐,相谈甚欢,不少人都瞧见了。后来我儿在初十旁晚到灵音寺,和武安侯夫人是前后脚进寺,当日我儿出事,武安侯夫人见事端暴露,便欲污蔑姚四小姐,无奈我儿身上却装有其偷情的罪证,那便是一张侯夫人的画像。那画像被众人瞧见,武安侯夫人便恼羞成怒,这才杀我儿灭口的。武安侯府草菅人命啊,我儿死的冤枉,滥用权力,将小老儿下狱,企图平息此事,乡亲们给评个理,为小老儿做主啊!”

这些日崔家大闹武安侯府的事已闹的沸沸扬扬,这却是围观百姓们第一次从崔一奇口中听到事情经过。听他说的中肯,并不一径地指骂武安侯府,也承认自家儿子行为不端,众人便更信了他几分,反倒对他又多了两分同情。再见他头发灰白,疲倦悲恸,形容槁枯,便愈发对武安侯府不耻起来。

“原来真是武安侯夫人偷人,反嫁祸给姚四姑娘啊!”

“这可真是骇人听闻,太不要脸了!”

“说的是呢,这也难怪姚家要给四姑娘做主退亲,有个这样的当家主母,这侯门一家上下又能好到哪里去,这若嫁过来不是糟蹋闺女嘛。”

“这般厚颜无耻还嫌贫爱富,还是功勋之后呢,真是世风日下了…”

“那崔家公子虽说行为不妥,可人不轻狂枉少年,只怕也是被武安侯夫人勾引这才做了错事,谁知道…哎,也是可怜。”

众人议论纷纷,形势可谓一面倒,皆指责起武安侯府来。

锦瑟的马车远远的停在人群之外,她将众人的议论声听在耳中却也并不觉着奇怪。一来她和崔家身份家世都比武安侯和万氏要低,再来位低之人不畏强权,事出反常必有妖,故而众人自也觉着他们的话该是真相。更有,这里围观的差不多都是百姓们,也有那大户人家的奴仆等人,这世上之人皆是仇富的。武安侯如今闭门谢客,也不露面,这不正是心虚的表现嘛,这么一看,形势会一面倒也是正常。

姚家下人早便叩门投了拜帖,这会子许是武安侯也得知外头闹的凶了,这才令人请了姚择声进府。

姚择声又安抚了崔一奇两句,这才入府,一路被引至侯府花厅,他用了两盏茶等的急了,那武安侯谢增明才姗姗而来。

谢增明进了花厅便冲姚择声拱手,道:“公务繁忙,公务繁忙,叫姚老太爷久候了。”

姚择声见谢增明一脸笑意,便也忙站起身来,见礼过后两人一同落座,姚择声也不绕弯子直接将那婚书奉上,道:“江州之事想来侯爷也都听闻了,侯夫人不喜我姚家女,世子又瞧上了侯府丫鬟当着那么些姚家仆人的面和那丫鬟…这也是当众打锦瑟丫头的脸,夫人和世子爷的意思想来也是侯爷您的意思,侯府既然不愿和姚家结亲,我姚家也没有上赶着嫁女的道理,老朽今日前来便是退还婚书和聘礼的,侯爷您是朝廷股肱之臣,深明大义,想来不会为难我姚家。”

谢增明听了姚择声的话,脸上笑容不变,只是那眸中冷意却迸射而出,好不锐利。他端着茶盏轻叩茶盖,缓缓吹了吹茶沫用了两口,这才道:“既姚家执意要退亲,本侯自没强娶姚四姑娘的道理。只是,这退亲一方需得我侯府来做,倘若我堂堂侯府被个微末商户退亲,本侯的脸面,宫中云嫔娘娘的脸面又要往那里放?!吾妻名声受损,吾儿在姚府遭受毒打,此事侯府尚且还没跟你姚家算账,你姚家倒打上了门来,既是寻了百姓们前来评理,那本侯倒也要说道一二,也叫被尔等愚弄的百姓们清楚你姚家的嘴脸!”

谢增明言罢竟是豁然起身,大步便往大门处走,姚择声本便觉着武安侯不会任由姚家摆布,爽利的将亲事退掉,如今见他如此不慌不忙倒是微微心惊,他忙起身跟上。

侯府禁闭的大门终于被推开,众百姓们见武安侯出来,登时轰然,一拥而上,有那性子急躁又胆大的已是破口大骂起来。

谢增明却也不慌,抬起手来,沉喝一声,“乡亲们且听本侯几句,这些天本侯闭门谢客,任由这崔家在我侯府门口胡作非为,这非是本侯心虚,实是体谅崔老爷失子之痛,不忍再为难于他。本侯只念着清者自清,乡亲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定不会听那些污蔑本侯府的无根无据之言,却不想奸人颠倒黑白,巧舌如簧,愚弄大家…本侯今日便只得出面澄清此事。”

谢增明言罢便冲那怒目瞪来,似要扑上来将他撕裂的崔老爷冷眸瞧了一眼,道:“乡亲们也都听到了,将才崔家老爷自认没能教养好儿子,说其子是江州地面上的一霸,邻里皆视其为害,试问能养出这般子嗣的人家又会门风好到哪里去?所谓商人最奸,这样的人家其说的话可能相信?此且不论,崔老爷你口口声声辱骂吾妻,可有真凭实据?!没有真凭实据却信口污蔑诰命夫人,仅凭此点,本侯便可将尔等高上公堂,下狱查办。若然本侯当真以权欺人,你进了大狱便是使多少银子也无人敢放你出来。”

谢增明言罢,那崔一奇见他如此颠倒黑白,竟是气得浑身发抖半响都说不出话来,而谢增明见百姓神情已有些松动之色,当即便又大声道:“乡亲们,我妻贤惠端庄,主持侯府中馈仅仅有条,宽待下人,相夫教子,在凤京素有美名。我儿人品贵重,更是凤京出名的青年才俊,又品性高洁,从不贪恋美色,怎到了江州反皆性情大变了?有句俗语叫强龙不压地头蛇,我侯府便是门庭再高,到了江州地面上那也及不上崔家和姚氏,本侯实不信夫人会…”

谢增明说着竟是眼圈一红,淌下泪来,显是无法成言,他侧身压了压泪,这才又道:“本侯不明何以崔家和姚家要联手污蔑侯门,只知道崔家和姚家同是江州大户,在生意上多有往来…只知道我侯府世子在姚家遭受毒打,如今还躺在病床之上生死不明,无法回京,而姚四姑娘竟在吾儿危难之时提出了退亲!若然我侯府果真嫌贫爱富,吾妻又怎会携世子不远千里地带着寿礼前往江州给姚老太太贺寿?”

他言罢摆手难言,神情好不委屈无奈,侧身间冲管家使了个眼色,那管家当即便大声道:“乡亲们,那崔家公子分明是被鹰所伤,京兆尹已令仵作检验了尸身,确为意外伤亡,怎能说是我武安侯府草菅人命?!我家夫人和侯爷情比金坚,鹣鲽情深,若然夫人真做出那等伤风败俗之事侯爷大丈夫又怎会忍此耻辱,处处为夫人辩白?我家夫人从未见过那崔家公子,又谈何杀人灭口?!侯爷念着当年旧情,本不忍道明真相,如今看来…”

管家摇头叹息,这才回头吩咐,道:“去将那姚家的婢女请来!”

小厮闻言应声而去,管家才又道:“乡亲们且再想想,我们夫人和世子尚在江州,姚家却急慌慌地上京来急于退亲却是为何?我侯府下人回报,夫人和世子在江州时,姚四姑娘却和夫人极为生疏,反是和京中某位权贵走的极近,老爷请恕老奴今日说这不敬的话。只怕那姚四姑娘是眼高于顶,已瞧不上侯府,欲另攀权贵,这才急于退亲的!”

管家一言,登时下头百姓便又轰然一声议论了起来,形势显然已另有变化。

“武安侯府这么一说,倒也不无道理啊!”

“另攀附权贵,我看不能吧,武安侯府已是这样的门庭,世子又出众,这还能有比这门亲事更好的亲事可攀吗?”

“这可未必,京城富贵人家多了去了,听闻镇国公夫人前些时日出京便也是去了江州,说是平乐郡主生产在了江州…”

“嘿,若真是镇国公府,那这姚家胃口可也真够大的,退亲也不足为怪了。”

“不能吧,这可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笔糊涂账了。”

姚择声见不过片刻这形势已然大转,登时面色就变了,可百姓们正激动,他一时又不知该如何措辞,便神情难看地站在那里一时无措。

片刻却见一个上穿桃红袄子,下套墨绿襦裙,束着褐色汗巾,做丫鬟打扮的女子被武安侯府的小厮带着出来,众人这才皆静下来,瞧了过来。那婢女一来竟不跪拜武安侯,反而冲姚择声行了跪拜礼,脆声道:“奴婢妙红请太老爷安。”

百姓们闻言已知这婢女竟非是武安侯府的人,而是姚家的下人,见她自武安侯府中出来,登时便皆知事情将会有新的变化,皆兴奋异常地瞪大了眼睛,侧耳聆听,似生恐错听了一个字。

姚择声根本就不认识妙红,一时间有些搞不清楚状况,愣在当场,而那边武安侯府已先发制人,谢管家不待黄管家给姚择声多说便冲妙红道:“姑娘有什么话便对乡亲们讲吧,乡亲们定能辨个分明的。”

妙红闻言起了身,下了台阶冲众围观之人盈盈一福,这才道:“奴婢乃姚家大姑娘身边的贴身婢女,奴婢原不该出来说话的,可实在是看不惯大姑娘和四姑娘所作所为,替武安侯世子抱屈,也不能叫乡亲们被哄骗,为人所利用,这才少不得要将真情相告。”

妙红言罢叹了一声,这才又道:“四姑娘和我们大姑娘感情深厚,凡事皆不瞒我们大姑娘,故而据奴婢所知,四姑娘实早先便心有所属,而那男子却并非武安侯世子。奴婢不好透露那人是谁,只能肯定四姑娘退亲绝非现下才起的念头,也并非姚家所言那般。而我们大姑娘更是儒慕谢二公子翩翩风采,这才做下了糊涂事儿,大姑娘自戕已视贞烈,那更是无稽之谈!试问姑娘她倾心于谢二公子,又怎会自戕谢罪?”

妙红言罢见众人已然震惊,议论纷纷,便又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声道:“奴婢敢指天发誓,奴婢所言句句属实,若然有一句虚言,天打五雷轰,死后不得超生!”

百姓们听到妙红这般说,已然有半数人已信了她的话。加之这世道本便对女子更为苛责,女子稍稍犯下过错罪行便会被扩大数十倍地渲染,而且世人也皆会不自觉地站在男子的立场上去宽容他们,对女子却严苛地鸡蛋中挑石头。

如今见妙红起誓,岂会不信?将才还指骂武安侯府的那些声音瞬间便转了方向指向了锦瑟。

“这姚家姑娘真会如此无耻?不守妇道竟还敢厚颜无耻地来退亲,这也太惊世骇俗了!”

“这奴婢既是姚大姑娘的贴身婢女,想来是知晓实情的,将才崔家和姚家不过是自说自话,而武安侯府却有此证人,兴许武安侯府真是被冤枉了…”

“我看不然,这婢女既是姚家婢女如何便到了京城?既从武安侯府中走出,未必便不会做出悖主之事。”

这边大家议论纷纷,姚择声已然焦头烂额,那边武安侯谢增明却抛出个更为震惊的消息。

“乡亲们,姚家说大姑娘如今已谢罪自戕,并且已在多日前发丧,本侯如今便叫乡亲们见一个人,乡亲们见了此人定然就能将一切都辨个分明了!”

他言罢竟是冲身后管家道:“你去,亲自将姚大姑娘请出来!”

姚择声闻言面色巨变,瞪向那管家,管家竟果真应了一声匆匆而去了。姚择声见谢增明神态镇定,目露讥嘲和冷意地看向他,登时脸色就发白了起来,双手握起更是出了一手心的汗。

他当日前往姚府,见珞瑜院前情景便知其中猫腻,只是姚礼赫已然那般做了,他只想着息事宁人,早些揭过此事就罢,又一时心软,想着姚家给姚锦玉发了丧这事便算完结了,而姚礼赫既做下了,也定会将姚锦玉藏好,故而他便没有再紧抓此事。

可他万没想到姚锦玉竟会落到了武安侯的手中,如今事态发展成这般,武安侯真可谓打了姚家一个措手不及,谁知道一会子姚锦玉会说些什么出来,再来便是她什么都不言,只叫众人瞧见她还活着,便再不会相信姚家!

而马车中,锦瑟也面色发白,浑身僵硬了起来。文青更是惊得瞪大了眼睛,无措地抓了锦瑟的手,手心一窝冷汗!

将才武安侯颠倒黑白,胡说八道已叫他气愤难言,后来见妙红出来他更是银牙紧咬,血眼猩红,恨不能扑上去撕了她,如今得知姚锦玉身在武安侯府中,他的愤怒去一下子散了,只有心一下下往下沉,惊慌失措了。

锦瑟眸子眯起,实也没想到会出如此惊变。当日她便察觉姚锦玉未死,而且也已叫寸草二人秘密找寻姚锦玉,便是恐其会再生事端,谁知寸草二人到底人少力微,寻了数日都未曾发觉一点蛛丝马迹。如今看来,兴许她早便落入了武安侯的手中,也难怪会遍寻不到。

见文青已经慌了,锦瑟舒了一口气,这才拍了拍他的手,肃声道:“若然敌人刚刚亮剑,你便丢盔弃甲,自乱阵脚,那这场仗便真的输地彻底了。成大事者,便是泰山压顶亦能不动声色,只有这般才能寻到敌人的漏洞,反败为胜…莫慌,且先看看。”

文青闻言松开锦瑟的手,也舒了几口大气,这才道:“谢姐姐教诲,弟弟记下了。”

锦瑟点头,那边自武安侯中已缓缓走出一个少女来,她被一位嬷嬷搀扶着,锦瑟瞧去却正是姚锦玉和随她一起失踪的贺嬷嬷。

锦瑟眯了眯眼,眸光掠向一脸惋惜站在侯门高阶之上的武安侯,暗道,谢增明果真不若谢少文年少不经事,手段果真老辣,出其不意,一击必中!

------题外话------

八十六章

锦瑟紧紧地盯着被贺嬷嬷扶着走出侯府的姚锦玉,只见仅仅这数日不见,姚锦玉已似变了一个人般,双眼无神,身影消瘦,原先娇俏粉嫩的面颊如今更是呈现一种不正常的蜡黄色,且两颊深深向里凹陷,一张脸皮包骨头,更显得下巴尖锐如钉。

锦瑟细观姚锦玉的眉目,却又见她眉眼间凝着一股浓重的麻木之色,再没有了往昔少女的灵动姿态,像是一下子苍老了十岁,被什么可怕之事折磨地麻木不仁,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了一般。

锦瑟犹记得,当日姚锦玉被发现衣衫不整和谢少川在一起时,她虽面色苍白,跌倒在地,失神落魄,但起码还能瞧出是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情绪的人,而如今的她,瞧着却更像被人提线才能动作的皮影和人偶。

如今距离姚锦玉离府不足一月,她到底经受了竟然便成了这般模样!毫无生气的姚锦玉,前途注定一片黑暗的姚锦玉…锦瑟想着心中一紧,眸光闪动不已。接着她便突然抬手将头上的金步摇,脖颈上的金项圈尽数取下,这才冲文青道:“陪姐姐下车。”

而众百姓们见到姚锦玉主仆出来,又观姚择声面色难看地盯着那年纪轻的姑娘,登时已明了这位形容槁枯的姑娘一定就是那姚家大姑娘。姚大姑娘相传已经发丧,如今竟被发现是诈死,这样欺世之事姚家都能干出,可见将才姚家人的那些话是当真不能相信的!

一时间众人只觉被欺骗了感情,皆神情愤怒又鄙夷地将矛头都对向了姚家,谩骂之声轰然四起,那些话比之将才更为难听。

“真是从没见过这样恬不知耻的人家,连自戕这样的事也能造假,就不怕被老天一个雷劈了祖宅。”

“看来那丫鬟说的都是实情,这姚大姑娘果真是自愿委身给谢家公子的,一个闺秀,竟如此不检点,真是不要脸!”

“是啊,这姚大姑娘如此,姚家四姑娘能好到哪里去,武安侯世子为这等女子伤身实在不值!”

“竟还想欺骗我等,为其做主退亲,要我说,这姚家姑娘都该被沉塘!好在武安侯爷早便有所准备,要不然岂不是被奸人害了名声。”

武安侯听到这些声音面上已有了隐约的笑容,而姚择声完全没有料到事情会出这么大的披露,被百姓们指指点点登时面色真是一阵青一阵白,浑身都冒出了冷汗来。

而那边谢增明上前两步微微抬手,待众人安静下来,他才冲木愣愣站在一旁的姚锦玉道:“你可是姚家大姑娘,江州同知姚礼赫的嫡长女姚锦玉?”

谢增明问罢,姚锦玉的身子便是一僵,接着竟然淌起泪来,谢增明见她不言语就只垂泪,登时便有些不耐。但是想到姚家大姑娘遭遇的事情,他心中便也了然,微微侧了身,他压低声音,道:“好好回答,不让本侯从哪里找到你,便仍能将你送回去!”

姚锦玉闻言当即那滚动的泪便是一凝,身子摇了摇,却忙点头着道:“是,是!我是姚锦玉,我是同知府的大小姐,我不要回…”

姚锦玉的神情微显癫狂,谢增明尚不待她说完便大声打断了她,道:“乡亲们,这位便是姚家那位已自戕发丧的姚大姑娘。姚太老爷该也认识吧?”他冲姚择声含笑而问,姚择声自是无言以对。

谢增明便又冲妙红使了个眼色,妙红几步奔至姚锦玉身边哭着道:“姑娘,奴婢没能劝住您,让您和谢公子做了那等糊涂事,奴婢万死啊。只是,如今老爷和族老们为了姚氏的名声令姑娘假死,好在谢公子还一心爱重着姑娘,姑娘才能有容身之地。姑娘发丧,未曾见四姑娘有多悲痛,反只想着退亲。姑娘您到了如今地步,得为自己多考虑些,四姑娘未将姑娘当姐妹看待,姑娘有何必再替四姑娘遮掩,当告诉乡亲们实情,莫叫世子被世人误解,反被退亲啊。”

妙红这话本便是要提醒姚锦玉,让她想起锦瑟的坏来,想起所爱的谢少文来,好和自己一同联手污蔑锦瑟,而姚锦玉也确实有了反应,她抬起头来,眼睛中翻涌着各种情绪,接着竟是一巴掌猛然闪在了妙红的脸上,厉声道:“是你!是你,那晚若非你我怎会落到如此地步,我杀了你!”

妙红被姚锦玉的模样吓得一惊,她跌倒在地,怔了一下,这才忙道:“是,是,都怨奴婢,奴婢应该拦着大姑娘的。大姑娘快将四姑娘心有所属一事说出来吧,侯爷和世子都是宽厚之人,不能叫他们蒙受不白之冤啊。姑娘进了谢府,有侯爷关照才不至被欺负啊,姑娘怎到此刻还只顾念着姐妹情,不为自己多想想呢!”

姚锦玉被两个丫鬟拉着,听到妙红的话,她身子似又震了下,正欲张口,那边人群外却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来。

“大姐姐!”

姚锦玉闻声望族,正见文青搀扶着锦瑟自人群后挤过来,锦瑟一张素面上挂满了泪痕,一双眼睛氤氲中正惊喜又悲伤地望着她,阳光下她那一张小脸还是那般的绝美,被泪水洗过更如雨后带着露珠的白梨花,好不高洁清雅。

瞧着锦瑟缓缓过来,姚锦玉只觉一颗心不住被揪起,倒分不清楚是何种感觉和心情来了。

瞧着锦瑟,她想到了许多的事。她想到第一次见锦瑟的情景来,那时候锦瑟还是首辅府的千金时,她曾随着爹爹和娘亲一同前来京城拜会,彼时锦瑟才五岁,生的粉雕玉琢,她拉着自己的手柔柔的唤她大姐姐,拉着她在首辅府的园子中游玩。

那时候,她是那般卑微而羡慕着她,一心因结交了首辅家的千金而欢悦开怀,直至回到江州还总是寄信,亲手缝制荷包等物件送来京城。

便是后来姚锦瑟扶灵归族,她一度也精心照料她,卑微地小心翼翼地对待这位新来的妹妹。是什么时候这份感情改变了的,是这小她数岁的妹妹出口便能成章,引得原先皆奉她为嫡长姐的妹妹们皆只赞赏着她的才智时?是这个妹妹总能得到母亲更多的赞赏和关爱时?是族中姐妹再也不围着自己讨论绣花花样,织锦布料,反围着这个妹妹听京城的繁华趣事儿时?还是父亲母亲为这个妹妹大修依弦院,每每有好东西母亲都先送去依弦院,却反倒叫她忍让时?亦或是在偶然间听到奴婢们说这个妹妹不过是一个孤女却比姚府嫡亲的大姑娘更加得脸的时候?

姚锦玉已经记不清楚了,只知道便是因这张脸,因这个人,因嫉妒她再也没有了天真无忧的童年,因这嫉而生恨,而时刻都在比较,在计较。最后竟是属于这个妹妹的东西便都想抢过来占为己有,疯狂地渴望着有一日能高高在上地俯视着这个妹妹,也叫世人都瞧瞧姚家还有一个嫡长女姚锦玉!

若然没有姚锦瑟,若然姚锦瑟还是首辅家的千金,会不会一切皆不同今日,她仍旧能当那个无忧无虑的姚家大姑娘,等待着母亲为她挑选良人,是不是她也如世上万千女子一般此刻正在绣楼中满面绯红而心中甜蜜的捻着绣线,缝着嫁衣?

姚锦玉想着这些眼前已一片迷蒙,也模糊了锦瑟的容颜,而锦瑟已奔至了姚锦玉身前,哭喊着上前抱住了她。

“大姐姐!你还活着,还活着,太好了!猆芃[∪鱼]收撸”

锦瑟颤声喊着抱住姚锦玉,却在她耳边低声耳语,道:“妙红的话,大姐姐可想过承认了会是何种后果?族人会放过大姐姐吗?姚氏女的名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姐姐已然这般,是想族人皆恨了叔父一房?是想婶娘被叔父迁怒,再出不了别院?想叔父和两位哥哥的前程皆断送在大姐姐手中,想他们恨你吗?!大姐姐想好,族人要大姐姐死,便是武安侯也护不住你,他也不会护着!”

锦瑟的语速极快,她刚扑上来,姚锦玉身子便是一颤,接着便挣扎着欲推开她,只锦瑟却死命地抱着她。也不知是姚锦玉根本无力挣脱,还是她听进了她的话,挣了最初的那一下,便由着她抱着,再没了动静。

察觉到手下的瘦骨嶙峋,锦瑟心一寒,这才推开,见姚锦玉目光闪动着,泪珠凝滞在眼眶中,她便知道自己的话姚锦玉定然是听清楚了,也听到了心里去,锦瑟微微安心。

而将才文青扶着锦瑟冲出来,百姓们听锦瑟喊着姚锦玉大姐姐,便自觉让开了道。见锦瑟抱着姚锦玉痛哭,他们才反应过来,纷纷猜想这位是不是就是那要退亲的姚四姑娘。

“四姑娘!我们姑娘都这般境地了,还顾念着姐妹亲情,不愿说出四姑娘的事情来。四姑娘也可怜可怜我们姑娘,为我们姑娘在姚老太爷处求求情吧!”

跪坐在地上的妙红也反应了过来,跪着爬至锦瑟脚边磕头道,言罢她抬起头来,哀求地看着锦瑟,那姿态当真是一心为姚锦玉着想的忠仆模样。

锦瑟回过身来,目光清冷地盯着妙红,缓缓放开抱着姚锦玉的手,竟是迅雷不及掩耳地挥手便狠狠地一巴掌甩在了妙红的脸上。妙红完全没料到这众目睽睽之下,又是此番情景,姚锦瑟竟会,竟敢动手打她,她脸颊疼痛,人却愣住,只那么呆呆的看着锦瑟。

锦瑟却神情一厉,反手便又是一巴掌,啪啪两声,直惊得武安侯府门前一片死寂,连谢增明和姚择声也都愣住了。

锦瑟打了两巴掌这才趁着众人都还在愣神中,厉目瞪着妙红,冷声道:“你这刁奴,当众胡说八道,污蔑主子!再敢多言一句,我便代大姐姐发落了你!”

她言罢,妙红先是被她的气势慑到,只觉锦瑟的眸子冷的似一汪寒潭,又似能迸射出刀光剑影来,竟叫她遍体生寒,浑身一震。可接着她便又回过神来,身子瑟缩着露出一脸惧怕之色来。

众人见此,当即便愤怒了起来。

“这姚四姑娘定平日便是个毒辣的,当众便敢如此虐待丫鬟,幸而武安侯府早发觉了她的真面目。”

“真是厚颜,这会子竟还敢露面,还敢如此嚣张跋扈!首辅家怎么会养出这样的姑娘,两位姚大人只怕英灵都不能安宁。”

锦瑟却似根本没听到这些声音,她上前几步竟是冲台阶上的武安侯跪了下来,接着便流着泪恭恭敬敬地给他磕了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