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额心的红宝石颗粒极大,映了阳光迸射出流光来,趁着她一张保养得当的面容愈显年轻,只是那双眼眸却沉淀了岁月的磨砺,显出穿透人心的光彩来。锦瑟正笑得得逞而畅快,冷不防地对上镇国公夫人精湛的眼眸,心中一紧,忙收拾着神情站起身来,盈盈拜下,道:“今日若非夫人,小女只怕已被毁了名声,承蒙夫人仗义解救,小女感激不尽。”

她刚拜下,手已被镇国公夫人拉住,锦瑟站起身来,便见镇国公夫人正含笑望着自己,道:“长的愈发肖似你母亲了,你母亲当年在闺中时,不仅美名远扬,更有贤淑温婉,端庄明理的名声,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名媛闺秀,倒不想她的女儿也是这般出众,青出于蓝了。”

锦瑟闻言面上一红,忙道:“夫人笑话小女,小女不及母亲之处多矣。”

镇国公夫人在车中坐下,拉了锦瑟在她身边,却是笑着摇头,道:“你这孩子自谦,岂不是说本夫人没有眼力劲儿?”

锦瑟听罢倒不知如何回答了,面色赧然地低了头,镇国公夫人便拍着她的手,道:“你是个好孩子,比你母亲更机敏,更从容也更睿智和沉稳,也比你母亲有主意的多…将才便是我不来,你也吃不了亏。再来,我来也是为着镇国公府,你勿庸多谢。”

锦瑟本觉平乐郡主是个爽快的性子,却不想她那性子承袭自镇国公夫人,听了镇国公夫人的话,锦瑟更不知该如何言辞了,神情便显得有些拘谨。倒是镇国公夫人见此,笑着道:“云姐儿如今已在国公府中安置,往后多到国公府走动。”

锦瑟忙自应了,却闻外头远远的响起一声喊来。

“姚四姑娘可在前头?”

文青原站在马车旁,闻声望去,却见十多个人跟着刘管事挤开人群正迅速地往这边而来,转瞬间这些人便到了近前。

刘管事见到文青忙上前见了礼,文青知晓刘管事是母亲身边的老人,忙侧身避过,这才瞧着他身后那些人,见他们一个个手中还都提着篮子,挎着箩筐,不觉诧异地道:“刘伯这是?”

刘管事闻言却大着声音道:“小少爷不知,这些都是京郊白家村的村民,前两日这白家村被凤京府的官兵给围了,非说村民们患了瘟疫,要焚村。村中一老人却言用白诘草便可治愈村民的病,当时老奴恰巧听闻了这件事,也和那些官兵一般,只以为村民是为了脱困这才欺骗人,好哄过官兵逃出村子。故而老奴给姑娘通信问及姑娘和少爷何时入京时,便和姑娘说了此事,特意嘱咐姑娘千万莫莫靠近白家村,就是恐有村民逃出来,冲撞了姑娘,再令姑娘和小少爷染病。不想姑娘听了此事竟连夜叫人送了回信过来,令老奴将铺子中库存的白诘草尽数运往白家村无偿给村民们救急。”

刘管事的声音很大,已引得不少围观百姓皆又围了过来,听了刘管事的话他们已料想到这些百姓提着东西来定然是要感谢姚家姑娘。

就听刘管事又道:“姑娘来信说宁可少赚些银钱,宁可信其有,也不可因一时失查,罔顾了那么多条人命。老奴奉命行事,如今这些村民用了那白诘草熬的汤药竟真的都病愈了。现在官兵已经撤离,这些乡亲们都是今日一早进城前来道谢的,听老奴说这都是姑娘的意思,他们便非要老奴带着他们当面给姑娘道谢不可,小少爷,姑娘她没在这里吗?”

文青对此事一无所知,闻言一诧,而马车中锦瑟和镇国公夫人自也听到了外头刘管事的话。镇国公夫人瞧了锦瑟一眼,这才笑着道:“出去见见他们吧,这是好事。”

村民们前来道谢,原是锦瑟刻意安排,本不觉有何不妥,如今被镇国公夫人一说,锦瑟倒觉有些不好意思,只敢自己那些小动作都被她瞧了出来般,她面颊又红了红,这才起了身。

而外头,那些村民正央求着文青叫他们见上锦瑟一面。

“姚姑娘不在这里吗?姚少爷叫我们见见救命恩人吧,我们十几人是代表乡亲们来的,若是见不上姚姑娘一面,回去可怎么和乡亲们交代啊。”

他们正说着,却见停在一旁的马车车门一开,自里头倾身走出一个穿戴简朴的姑娘来,那姑娘瞧着年纪尚小,可却已出落的极美,冰肌玉骨,神情温婉恬静,那双剪水眸子瞧过来,但见其间盈盈晶莹,散发着亲和的暖意。她举止从容优雅,这般女子似生来就是做人生人的,不管在何时何地是何种情况,她一出现便势必不容人忽视。

众人一愣,直觉这位仙女般的姑娘必定就是良善又热心,救了他们全村百姓的姚四姑娘了,果然便闻那边姚家少爷见那姑娘出来就喊了一声姐姐。

众人闻声,竟皆跪了下来,那带头的老汉已白发苍苍,他领着十多人给锦瑟跪下,便道:“姚姑娘救了我们白家村近八百条命,请受我等一拜!”

说着竟是冲锦瑟叩起头来,锦瑟救人一来是出于同情,再来却也是有私心的,如今见白家村的村民们如是,她羞愧的面色潮红,匆忙地扶着文青的手下了马车,避开众村民的礼,冲文青慌声道:“快去扶老爷爷起来!”

待文青扶起那老汉,众村民也都跟着起来,锦瑟才上前两步,温和地关心地道:“老爷爷和村民们可都已经大好了?”

那老汉忙笑着道:“都好了,都好了,有了姚姑娘送去的那些活命草药,如今乡亲们都已病愈了。白诘草是贵重药材,官差根本不会为村民们买药,乡亲们也多无钱买药,更何况当时村子被围,也买不到药。这回若非是姚姑娘,我们村如今已被官府一把火烧成平地,乡亲们也都做了孤魂阴鬼了,姚姑娘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

“是啊,我家中还有不足三个月的幼儿,我那媳妇如今也大着肚子,险些就一家几口人便要被活活烧死,如今逢凶化吉,多亏了姚姑娘啊,姚姑娘活命之恩,我们便是万死也是难报的。以后姑娘若有用得着白家村村民的地方,我们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是,姑娘可一定要给我们报恩的机会啊!不然我们心中难安啊。”

“姚姑娘,这些都是村民们让我们带给姑娘的,姑娘一定要收下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皆是感激难言,那带头的老汉却自袖兜中摸出一个袋子来往文青手中塞,道:“那白诘草贵重,我们不能白拿姑娘的东西,叫姚姑娘既救人,还蒙受莫大的损失,这些银两虽是还不够十分之一的药银,可却是乡亲们凑出来的,姚少爷万望先收下,其它的银子容我们慢慢还上。”

文青闻言忙将那银子推回去,道:“这银子我和姐姐不能收,若是收了岂不有违当日姐姐一番救人的心意?那白诘草便是再贵重也是药材,若然不能治病救人的话,搁置在库房便和一堆废柴一般,没有什么不同了。姐姐将白诘草无偿送给白家村的村民们那也是叫这些药材物尽其用呢。”

锦瑟见文青说话头头是道,极为得体,眸中闪过笑意,也忙道:“村中刚刚出了这等事,也算是遭了一场灾,老爷爷还是将这银两带回去吧,归还给大家,叫他们用这银钱多给家中生病的家人买些补物,叫孩子们尝尝荤腥,乡亲们送的这些东西我都收下了,心意也都领了,往后我和弟弟若然有事相请,自也不会和乡亲们客气的。”

众村民闻言又是一阵好谢,他们这边寒暄着,那些围观的百姓们也皆瞧着锦瑟姐弟纷纷露出赞色,称颂了起来。

“这姚家姑娘分明便是个最最慈悲的心肠,这样的一位好姑娘,险些便被武安侯一家给糟蹋了!”

“说的是啊,这般高洁善良的姑娘,幸而是退了亲,不然进了这满是奸佞之人的武安侯府不定被欺负成什么样儿呢。”

“这武安侯一家可真是有眼无珠,姚四姑娘不仅人长的好,心底也这般善良,又那么聪慧,小小年纪就卓尔不群,再过两年也不知会长成怎样的绝代佳人呢。”

“那是,姚四姑娘的母亲当年便是京城第一美人,姚四姑娘定然青出于蓝,只不知将来哪家贵公子能有福气迎她为妻。”

众人议论纷纷,已是一片赞誉之词。这边锦瑟和乡民们说完话,令姚家的下人们将村民带来的东西都收下,念着村民们还要走几里地回村去,便和村民们道了别。她望着他们远去,眸中充满了笑意,只觉重生便该如此,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幸福。

文青见锦瑟笑了,便也呵呵傻笑起来,只因他知晓明日姐姐的美名和贤名,她的聪慧和机智便会传遍京师。

------题外话------

八十九章

杨松之站在锦瑟数步开外有些怔怔地瞧着她,只觉她这会子瞧着和往日极为不同,冬日暖暖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映的她肤色胜雪,一双清澄的眸子笑意盈盈,犹如两泓被清风吹地微荡的清水,潋滟着明光粼粼。

她唇瓣上挂着的笑意是那般的柔和,绝丽,如明珠生辉,美玉莹光般照亮了整个面容,寻常锦瑟也是爱笑的,甚至何时瞧她,她那唇角都挂着一丝温婉的笑意,可那笑意总叫他感觉少了些真情。

而此刻她的笑如同天上的太阳,带着浓浓的暖意;如同雨后怒放开来的海棠,恣意清理;如同午后燥热后的一缕清风,清朗舒缓,令人瞧上一眼便移不开目光,一颗心因这笑颜怦然而动,而那笑颜也似瞬间便刻在了心房一般,再不能遗忘。

想到锦瑟刚刚退了亲事,杨松之更是不自禁地也跟着扬起了唇角。偏此刻锦瑟似感知到了他的愉悦,美眸流转竟瞧了过来,她那眸子如黑曜石般熠熠生辉,杨松之不知为何,竟心中一个紧张,本能地垂了眼眸,倒似偷窥着渴望着一样宝贝,正目不转睛地觊觎着,却被那宝贝的主人发现的偷儿一般,他的心也狂乱地一阵失速。

只接着他便又觉不对,忙又抬眸去瞧锦瑟,而那边锦瑟却已移开了目光,正和文青低语着什么。他心中一阵失望,握了握拳头,暗骂自己一句孬种。他这边正挫胸顿足的难受,那边锦瑟已和文青商议好了一件事,锦瑟冲文青笑着点了头,文青便走了两步冲未散的围观百姓们大声道。

“乡亲们,承蒙皇上恩旨武安侯府的这些聘礼不必退还,我和姐姐商议后决定将这些钱财用来开一间药铺,这药铺每十天将开一日的义诊,无偿为患病的百姓们诊病抓药,具体此药铺如何义诊惠民,我和姐姐会再行商议。等药铺经营起来,还请大家来捧个场啊。”

众人听闻文青的话,微微一怔后纷纷叫好。大锦如今百姓生活困苦者众,寻常百姓之家平日里根本就吃不饱肚子,更勿庸说是看病了,京城倒也有那么两个大药铺,每月会开义诊,可这所谓的义诊不过是坐堂大夫无偿给人诊病,开方子,抓药的银钱却还是要付的。

如今这姚家姑娘和小少爷竟然要开一间仅十天便义诊一回,而且还无偿抓药的药铺,这简直就是赔本买卖,完全是为了惠民啊,众人岂能不震惊感动,故而一怔之后他们自连声喝彩。

武安侯府这份聘礼一来锦瑟本便不稀罕,再来她留下,被不得将来便要被人以此嚼舌,说她是贪财之人。更主要的是,有了这间义诊药铺,不仅有助于她赢得好名声,更能时刻提醒众人武安侯府的不仁不义之举,这么一举几得的事情,锦瑟自没有不做的道理。

这日锦瑟回到姚府已是半下午,王嬷嬷和柳嬷嬷已然知晓了武安侯府门前发生的一切,两人又是后怕又是高兴,将谢少文一家老小很是诅咒了一阵,这才算渐渐消气,又喜的笑起来。

只是想到姚锦玉撞石而死一事,柳嬷嬷难免感叹,道:“大姑娘太是要强,事事要挣个长短,偏又识人不清没,落得如今下场倒真是叫人…哎,早年老太爷还在时老奴瞧那谢少文实在是个好的,那回姑娘冬日在园子中得了一只受伤的鸟儿,养了一年谁知竟突然去了,谢少文还曾陪着姑娘伤心了好些时日,那么个悲悯的性子如今怎就长成了铁石心肠。”

自打谢少文在姚府丢了脸面之后,王嬷嬷和柳嬷嬷几个便没再尊称过他世子,改而直呼其名了。

锦瑟闻言却只清冷一笑,谢少文哪里是铁石心肠,他那副心肠不知何时已经被武安侯府那对无耻夫妻给熏黑了。

王嬷嬷见锦瑟面色变了,扯了下柳嬷嬷,柳嬷嬷才忙转了话题,道:“不说这个了,好容易今儿姑娘和大家都高兴,老奴去厨上瞧瞧看有什么好食材,亲自下厨好好为姑娘做上几个爱吃的菜。”

锦瑟闻言便笑了,却起身拉了欲出去的柳嬷嬷,道:“被嬷嬷一说,我这肚中馋虫已被勾了起来。今儿我请嬷嬷和几个丫头吃酒,嬷嬷且拿二十两银子叫来东家的去采买些新鲜的食材,摆上一桌席面,今儿我要好好吃上一回子酒,谁都甭拦着我。”

柳嬷嬷听罢只当锦瑟心中到底有些不太畅快,握了握锦瑟的手,这才千肯万肯地应了,快步出去。

锦瑟回身,见王嬷嬷眸光含泪不觉一怔,这才意识到她们只怕是生了误会,她买醉可是全然因为高兴,半点的伤心都没呢。她想着上前两步,撒娇的抱住王嬷嬷的腰,小猫般往她怀中拱了拱,哼哼着道:“乳娘是怕微微退了亲便嫁不出去吗?”

王嬷嬷见她这般倒含着泪笑了,抚摸着她的头发,道:“怎会,姑娘这般的好品貌,配那谢少文本便是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如今没了这婚约,姑娘自能再嫁更好的门第,自有好千倍的后生和姑娘携手白头,到时候可不气死那武安侯一家。”

锦瑟听王嬷嬷说什么鲜花插在牛粪上,当即便噗嗤一声笑了,谢少文如今离京一趟,不过一个月功夫,可真真是身价大跌,再回京城只怕真要从什么美男子变成一坨臭牛粪了。

她咯咯地在王嬷嬷怀中好一阵乐,这才抬头冲王嬷嬷眨巴了两下眼睛,道:“既是有更好的亲事等着本姑娘,乳娘可不准再伤怀了。再说,便是嫁不出去也无关碍,有文青和嬷嬷们,白芷几个陪着我,每日想睡到何时就睡到何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又高兴又自在,这才真真叫好呢!”

王嬷嬷见锦瑟说起混话来,一张绝丽的小脸明媚的如同花蕾半开,粉艳娇憨,不觉刮着她挺秀的鼻梁又是一阵好闹。

两人正说着话,外头却传来了白芷的声音,“姑娘,宫里头来了位老嬷嬷说是奉了宫中贵人的面儿来见姑娘,如今快到这院子了。”

锦瑟闻言不觉一惊,今日宫中会有旨意下来她便觉着好生奇怪,想来想去便觉是皇后帮的忙,可她试探着问了镇国公夫人,镇国公夫人却说没和皇后提起她欲退亲一事,这便叫锦瑟有些纳闷。如今听闻是宫中来了人,她也最先想到会是皇后的人,只接着便又觉只怕是云嫔知道了武安侯门前的事,令人来找她算账了,若是云嫔那她动作也太快了。

锦瑟前世时也只见过谢少文这位姐姐一回,她是个容貌极明艳,性格挺泼辣的女子,瞧着便不是个好相与的…

锦瑟思虑间,王嬷嬷也已变了面色,有些担忧地拉了下锦瑟的手,锦瑟便笑着冲她又眨巴了眨巴眼睛,起了身,王嬷嬷给她披上一件银狐轻裘披风,锦瑟便出了屋子。

她刚到廊下,便见二门管事婆子焦妈妈几个宫装婢女过来,那打头的嬷嬷瞧着已年过半百,头发黑白交杂,容长脸,长相不过中上,却有一双于这个年纪不太相符的清澈眸子,她眸光温和,瞧见锦瑟便扬起了亲切的笑意。

锦瑟见此,心中微定,又见那嬷嬷穿着一件柳青色缎镶边儿的长褙子,外套墨绿色的比甲,比甲的襟口滚着紫貂毛,通身上下没戴两件首饰,可那头上插着的玉钗却玉质上乘,她知是得脸的老嬷嬷便不敢轻忽,忙迎下了台阶,盈盈福了福,尚未开口那嬷嬷已几步到了近前,错身将锦瑟扶起,道:“老奴不过宫女卑贱之身,姑娘却是首辅嫡孙,状元郎千金,且莫折杀了老奴。更何况,姑娘救了我们二小姐,对国公府有恩在先,应受老奴大礼才是。”

锦瑟闻言便知这位定然是皇后娘娘在闺阁时便惯用的老人了,自不敢受她的礼,两人一推一让地客套了两句,这位孙嬷嬷才笑着道:“皇后娘娘有赏,姚姑娘领赏。”

锦瑟听罢忙退后一步,白芷将早准备好的蒲团放在地上,锦瑟恭恭敬敬地跪了,那孙嬷嬷才唱道:“姚姑娘贤良温婉,纯善敦厚,机敏无双,本宫甚喜,特赏水苍玉如意一对,白玉三鹅摆件一对,青镂玉枕一只,和田玉兰飞蝶头面一副,烟紫垂花点金滚珠步摇一双,青玉巧作螳螂佩一对,东珠三十颗,烟罗浮纹云锦一匹,上等紫貂毛料一张…”

锦瑟没承想皇后的赏赐竟会如此丰厚,待孙嬷嬷好容易唱完,她才诚惶诚恐地领了恩扶着白芷的手站起身来。

那孙嬷嬷便笑着道:“皇上后宫佳丽三千,娘娘贵为正宫之主,少不得要费心操持后宫之事。今日宫妃们到坤宁宫中晨昏定省,那云嫔气色极是不好,娘娘自也因此忧虑一场,听闻姑娘退亲一事高兴非常,这才叫老奴出宫来给姑娘贺喜。”

锦瑟闻言便是一诧,听孙嬷嬷的意思皇帝那道口谕竟不是皇后求来的吗,她笑着又谢了回恩,才道:“今日多亏娘娘为小女求得恩旨,小女才能顺利退亲,嬷嬷定要代小女向娘娘谢恩才是。”

孙嬷嬷却道:“这回姑娘可谢错了人,娘娘并不知姑娘今儿要退亲,何来求旨一说。”皇上突然下旨孙嬷嬷也是纳闷的,见锦瑟露出诧色,便好心地和她道,“今儿一早皇上便进了养心殿,其间就只有吴王觐见了万岁爷,姚家可和这吴王有过交情?”

锦瑟听闻这话更是一诧,那吴王可和姚氏半分关系都扯不上啊。这吴王的生母不过是掌灯宫女出身,吴王生来也不得先帝宠爱,如今封王尚是今上登基后的事情,他又是个贪恋美色的闲散王爷,早年祖父和父亲在世时自也不会和他有什么交情…难道是完颜宗泽那厮动使的手段?

锦瑟想着,却又暗自摇头,那吴王再怎么说也是先帝血脉,应不会受完颜宗泽这个北燕王爷的驱使才对。

锦瑟一时想不清楚,神情只一晃便又恢复的恬静的笑容,道:“谢嬷嬷告知小女。”

孙嬷嬷见她应对得体,从容娴雅,宠辱不惊,小小年纪处事便不动声色,不觉又多了两分喜欢,笑着道:“后日便是皇后娘娘的生辰,娘娘在宫中设宴,娘娘早便先见见姑娘了,后日姑娘可一定要前往宫中赴宴。”

锦瑟念着宫宴,外祖母和几位表姐该都会赴宴,早便惦记上了那场盛宴,如今听闻孙嬷嬷的话自欣悦地应下,谁知道她刚刚送了孙嬷嬷离去,便有更大的惊喜自天而降。

却说锦瑟刚回到内室脱掉斗篷,又脱掉鞋子爬上床,靠着月白色绣水纹凌波的大引枕捧起书来,便见柳嬷嬷匆匆忙忙甚至是跌跌撞撞地奔了进来,她一双眼睛含着泪水,似因走路太快站定后尚且呼哧哧地喘着气儿,却又满脸激动地瞧着锦瑟。

锦瑟和王嬷嬷,白芷一同瞧去,皆是一诧,锦瑟忙坐起身来,道:“嬷嬷这是怎么了?快,快给嬷嬷倒杯茶。”

白芷忙去倒茶,却闻柳嬷嬷颤着声音道:“姑娘…恭喜姑娘,将才老奴和来东家一同出府采办,刚出角门便瞧见了廖府的马车,是二舅太太陪同着老太君来瞧姑娘了啊!”

白芷闻言手上一颤,那滚热的水溅落在她的手背上她却不感痛意,只惊喜的瞧向锦瑟。而锦瑟却似没能反应过来,径自僵坐在床上,半响才瞪着眼睛,不置信地道:“你说谁?谁来瞧我了?!”

柳嬷嬷闻言忙又说了一遍,锦瑟清澈明净的眸子中便突然蕴藉了泪水滚滚而落。

是了,她怎会以为只有去了皇后的宫宴才能见到外祖母呢!她真是蠢,外祖母是那般的疼爱她,她不过因大舅舅的死一时难以面对她和弟弟罢了,爱他们的心岂会有变?!如今已过三年,外祖母听闻了他们姐弟的事,自知道这些年来他们所受的委屈,她和外公又怎会不心疼怜惜,不原宥他们?!

是呢,前世时,她便是名节被毁成了武安侯府一个卑贱的小妾,外祖母尤其不厌弃于她,多次派人嬷嬷和丫鬟到侯府给她送东西,是她自己无颜再面对她和外公,生恐因她而辱了尚书府的名声这才避而不见。今世想来,她何等愚蠢,竟然那般去伤害疼惜自己的外祖母,后来外祖母因病过世可曾怨过她,可曾和她一般是带着千般万般的遗憾而去的?

前世时,外祖母尤且在她受了委屈时,便如小时候一般原宥她所有过错,只剩下满心疼惜,更何况是今时今世?是她错了,她蠢,太蠢,怎可以质疑外祖母对她的爱!

想着这些锦瑟泪雨迷蒙,一掀被子,跳下床汲了鞋子便一阵风般冲了出去。

“姑娘倒是披件衣裳啊!”王嬷嬷忙拽了斗篷追上,出了屋,院子中却已没了锦瑟的身影。

锦瑟是在二进院的月洞门处撞上廖老太君一行的,眼瞧着二舅母搀扶着外祖母就在数步开外,锦瑟猛然顿住脚步,一瞬不瞬地瞧着廖老太君。只无奈她越是想瞧个清楚,那眼眶中的泪水便越是和她作对,越汇越多,迷蒙中她只瞧见外祖母也停住了脚步身子微微一踉跄,被二舅母及时扶住。

锦瑟抹了一把眼泪,这才将廖老太君看清楚,她随祖父归乡时外祖母还是满头乌发,容颜不老,如今才仅仅三年功夫,她已生了华发,面容也苍老不少,原先圆润富态的面颊此刻更是清瘦黯淡,锦瑟如何能不知这是为何…

不出五年,痛失两个爱子,母亲的过世本便已叫外祖母的身子坏了一大劫,更勿庸说大舅舅了,大舅舅是外公和外祖母的嫡长子,两位老人对他寄了厚望,他骤然过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岂能不叫两位老人日夜忧伤。

锦瑟想着,那刚刚抹掉的泪水便又涌动了出来,前世今生所受的委屈,那些点点滴滴,本以为皆已释然远去的记忆,在见到亲人,见到可依赖的慈爱长辈时,便又翻涌着扑向她,前世悲凉自戕时那股撕裂她的孤寂和绝望,在此刻再度清晰起来,令她似个受了苦楚的孩子见到母亲般突然娇气起来。

泪眼迷蒙中她瞧见外祖母向她伸出了手臂,锦瑟提裙奔向那温暖所在,泪珠儿便晃落,滴却一地的忧喜。

她扑进廖老太君的怀中便被廖老太君拥住,耳边传来外祖母哽咽的声音,“我的儿啊,莫哭,莫哭…是外公和外祖母的错,是我们对不住你和茂哥儿…”

此刻的锦瑟哪里还能止得住泪水,鼻翼间涌动着熟悉的气息,暖暖的香香的,叫她闭着眼睛泪水横流,只能声声地唤着。

见两人如此抱着痛哭,二夫人本想劝的,可喉咙却似被一团棉花塞上,堵的她难受的紧,半响她才拿帕子压了压眼角,道:“母亲,这孩子出来的慌,怎连一件斗篷都未披。微微,也快莫哭了,本是高兴之事,若是因高兴之事哭伤了身子岂不要滑天下之大稽了。”

锦瑟这才缓缓止住了泪水,她抬起被泪水洗的明澈的眼眸瞧向廖老太君,拿帕子亲自给外祖母擦拭了泪水,这才道:“是微微不好,竟爱惹外祖母伤心,外祖母快随孙女进屋。”言罢忙又吩咐白芷去叫文青,却是半刻也不愿松开廖老太君的手。

一众人进了花厅,锦瑟和廖老太君一同在靠窗的美人榻上坐下,被廖老太君细细打量着,半响她才又眼圈一红,哽咽地道:“长大了,越来越像你母亲未出阁时的模样了。”

锦瑟见廖老太君伤怀,忙便笑着道:“是呢,母亲容貌便随外祖母,孙女也越长越肖似外祖母了呢。外公真是好福气,娶了外祖母这么个大美人,这才惠及娘亲和我。”

廖二夫人闻言便笑着道:“瞧这丫头,不光是个头见长了,这张嘴也见长,连父亲和母亲都敢打趣儿了。”

锦瑟便转而瞧向廖二夫人,细细地瞧了又瞧,待瞧的二夫人不明所以,她才惊疑一声,道:“呀,三年岁月二舅母怎还变年轻了?莫不是这世上有那芳华永驻的奇药?”

廖二夫人被锦瑟个小辈打趣,面色微红,瞪了锦瑟一眼,两人一言一语倒引得廖老太君有了笑意,又抱着锦瑟好一阵热乎,这才露出心疼和愤恨之情来,道:“当年你母亲在世时,瞧着那武安侯夫人着实不错,也极是喜爱你,怎料竟是那么户人家!这事儿的始末到底如何,你和外祖母细细说来,外祖母不会叫我孙女平白遭人欺负的。”

锦瑟闻言便只将头靠在廖老太君的胳膊上摇着她的手臂,道:“如今微微和那武安侯府半点关系都没了,今日武安侯府丢足了脸面,往后便谁也不欠谁了,外祖母也莫再在意此事,好吗?”

二夫人忙也劝着道:“为着那么户人家生气不值当,母亲心疼微微,往后多疼惜着她点比什么都强,再说,能退亲是好事,那样的人家谁稀罕谁攀去便是,母亲将来自能为咱家微微挑选门更好的亲事。”

廖二夫人见锦瑟满心欢喜,当真不曾伤怀,又自下人那里听闻了侯府门前发生的事儿,知晓这亲事只怕是锦瑟一心要退的,便舒展了眉宇,道:“昨儿我和你外公还商议着你退亲一事该如何行事,没想着今日你外公出府寻门路尚未归来,你便自退了亲事,当真是长大了。这次也多亏了镇国公府,等你和文青在廖府安置好,祖母带你亲自去谢谢镇国公夫人。”

锦瑟听到廖老太君说接她和文青到廖府安置,一时间当真是百感交集,径自愣住,二夫人见她如此便笑了,道:“你两个舅舅,三舅母和几个表姐也都惦记着你呢,既回了京城,自然要回家住的。”

锦瑟闻言这才笑了,却也听的清楚,二舅母口中并未提及大舅母和大表哥,她见廖老太君含着笑意和期待瞧着自己,犹豫了下还是道:“外祖母和二舅母容禀,微微想暂且先不回廖府…”

锦瑟话尚未说完,廖老太君慈爱的面容之上便没了笑意,眼神也忧伤而心疼了起来。

九十章

廖老太君哽了一下,拉着锦瑟的手也有些微微发颤,道:“孩子,你可是心中怨怪外公和外祖母这些年对你姐弟的疏忽…这原也应该。你们父亲母亲都去了,外公和外祖母本是该好好疼惜你们两个,可我们…我们竟因你大舅舅遭遇不幸,竟因和姚家闹翻,便将愤怒都发泄在了你们两个无辜的孩子身上,外公和外祖母自视为明白人,竟一心的当姚家那般争抢你们姐弟便必定会好生待你们,却连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都不懂,是外公和外祖母的错啊!”

锦瑟听廖太君说出这样的话来,便再次泪眼迷蒙,却也因她的误会和内疚而不安,忙道:“外祖母且莫这般说,外祖母能依旧这般毫无芥蒂地对待微微和茂哥儿,微微已觉掉进了蜜罐中呢。微微不是不愿现在就随着外祖母回家,而是不能这般做。想来大舅母也还没能做好迎接我们姐弟的准备,祖母若然因疼惜我们姐弟便罔顾了大舅母的心情,微微和茂哥儿便是回家也不会开心的。更何况小时候大舅母最是疼爱我和弟弟,因我们大舅舅才…我和弟弟又怎忍心再叫大舅母难过。更是不能因私欲便跟着您回府,再陷您于两难之中,那样我和弟弟便更罪加一等了。”

锦瑟本便是想着等海氏渐渐接受了她和弟弟已经回京之事再入府,又念着早先托付李冠言的事,故而没打算进京便去拜见外祖母一家,如今她还是一般的想法。前世时她失去的太多,今生她不愿再失去任何一个亲人,更不愿因自己而伤害到任何一个曾真心对待她的家人。

听锦瑟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又见她美丽的小脸上挂着泪痕,目光却澄澈的洋溢着亮丽的光芒,眉宇间闪动着沉静的气质,廖老太太当真是感叹万千。

她一方面感叹着外孙女的懂事和周全思虑,孝顺和宽厚,欣慰着没有人教导她的外孙女也未曾失去一颗纯善之心,更没有被姚家的丑恶熏染了一颗明亮的心,另一方面她却又万分心疼和歉疚,她的微微该是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磨难,才小小年纪便如此的行事沉稳,思虑周全啊。

她爱怜地抚着锦瑟的发,正兀自压抑着泪水,念着好孩子,外头已传来了柳嬷嬷给文青请安的声音。转眼,文青便进了屋,廖老太君瞧去,但见原来还是孩童的外孙当真是大变模样,穿着一身湖水蓝色缎面绣长青藤的袍子,腰间束着和田玉宽纹腰带,头上扣着赤金缀玉十六翅的宝冠,外披一件银丝素锦披风,映衬的他面若冠玉,身量挺拔,竟已有翩翩小公子的风采。

锦瑟见廖老太君瞧着文青不言语,眸中却有震惊和欣慰之色,似没想到文青已长成了小男子的模样,她便扑哧一笑。只因今儿文青本便是刻意装扮了的,因今儿她要去退亲,故而文青早在江州时便叫白易去成衣铺子买了件老成的衣裳,他今儿为了给她撑腰,通身上下也皆是按着成年男子的穿戴来的,加之他个子本便是比同龄人高些的,所以猛一看倒真似那十二三岁的男子,只细瞧面容才能看出稚嫩和青涩来。

文青显然也愣了一愣,大概是有些不能将头发微白的廖老太君和记忆中那个雍容年轻的外祖母对上。

“高兴傻了吗,还不快过来给外祖母磕头。”

锦瑟说着便也起了身,她将才一直在和廖老太君亲热,却是一直也忘了行礼的。文青听到姐姐的嗔怪声面一红,忙走上前来,白鹤和冬雪放了锦垫,锦瑟和文青一同跪下磕了头,又重新给二夫人见了礼,这才再次坐下说起话来。

廖老太君将文青唤在跟前儿,拉着他的手细细地问着回京可还习惯,在江州时可请了先生,进京时是哪位先生授业,都读了些什么书云云。

文青恭恭敬敬地回着,开始还有些拘谨和,后来许是感受到了外祖母的慈爱之心,也许是被唤醒了记忆,便也开怀自在了起来,和锦瑟一左一右地簇拥着廖老太君讨好卖乖,逗的她不住笑出声来。那边二夫人间或也插诨打科的,屋中气氛当真是其乐融融。

而老太君见锦瑟坚持要先住在姚家别院,又再三说着姚择声待他们姐弟宽厚,这才算允了她,又闻她后日也要去参加皇后娘娘的宫宴,便连声道好,只说叫后日锦瑟定要和几个姐姐好生聚聚。

直到外头太阳西斜,天色微灰,廖老太君和二夫人才被锦瑟姐弟送回了二门,依依惜别后离了姚府。

这日锦瑟兴致极高,嬷嬷和丫鬟们也知道她今日高兴,在花厅中摆了两桌席面,一桌锦瑟拉着王嬷嬷和柳嬷嬷二人坐了,另一桌白芷,蒹葭几人并几个带来的小丫鬟和粗使婆子,一众人吃酒品菜,到极晚才散。锦瑟喝的有些多,被白芷和白鹤扶着回到内室,倒在床上便沉睡了过去。

白芷小心翼翼地给她脱下外衫,散了头发,又怕她口渴劝着灌了一杯温水,用热帕子给锦瑟抹了下脸,这才将她腰后靠枕去掉。锦瑟头一沾床,便舒服地哼哼了两声,只笑容甜美又安宁地往床里滚了滚便趴着不动了,引得王嬷嬷和白芷,白鹤一阵掩嘴好笑。

锦瑟一觉睡到快天亮才迷迷糊糊睁开眼睛,睁开眼倒没觉宿醉的难受,只感后脑勺处一阵的疼痛,她动了动头,但感头下分明放着个硬物。她蹙了蹙眉诧地翻身去瞧,只见那青瓷琢莲花的瓷枕旁静静地躺着一块掌心大小,色艳如血的弯月状半透明滴坠儿,那坠儿用细细的金链挂着,沐浴在淡淡的晨光下,映衬着那赤黄的精美金链,和青瓷枕,显得更加晶莹艳美,惹人眼前一亮。

锦瑟素来喜欢稀奇而精致的东西,瞧见这锁链登时便目光一亮,只接着便哼了一声,她翻身趴起来,用素白的指尖轻轻拨弄了下那坠子,但觉一股幽香扑鼻而来,味清雅中又似透着股暖香,极为特别,而那坠子在她指尖翻弄一下,便显现出里头的精妙绝伦来,锦瑟经不住咿的一声叹。

将那坠儿放在手心把玩,才瞧清楚血红的玉石中分明镶嵌着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那姿态栩栩如生,蝴蝶的色泽透过晶莹的红色石体更见斑斓,这竟然是一块难得一见的精美虎珀。

虎珀在大锦可是难得的贵重物品,像这样一块精美绝伦的虎魄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无价之宝。早年人们说这虎魄乃老虎的眼泪,龙血入地而成,可前朝卢至的《石缘记》中却道这虎魄乃天地孕育而成,说它采大地之精华,不仅能辟邪化煞,更是安神定气的绝妙之物,不仅如此,其因蕴藉了大地之精华故而还有调和阴阳,男女之功效,女子经年佩戴更可多子多孙。

这才使得虎魄为贵族夫人们所喜爱,昨夜她睡的极好,原当是心结打开,又吃了酒的缘故,如今瞧来只怕这块虎魄功劳也不小。

这么漂亮的物件,也不知完颜宗泽是从哪里寻来的。

是的,在自己的闺房之中发现了本不该出现的东西,锦瑟根本不做二想,便知道定然是完颜宗泽令人放在这里的。

她原本脑后起了大包,闺房被闯,还有些恼火,这会子倒也散了恼意,往床上平躺,将那金链缠绕在手腕上,摇动着虎魄滴坠儿细细把玩了起来。

这日锦瑟刚刚用过早膳,廖府便来了人,却是廖老太君派了身边的兰草来送东西。兰草是廖老太君身边的老人了,早先是贴身丫鬟,如今已然当上了管事娘子,锦瑟拉着她好一阵寒暄,她才说明来意。

她此番竟是专门来给锦瑟送衣裳和头面的,说是老太君回府连夜叫人准备的,专门为锦瑟参加明日宫宴用的。锦瑟瞧出,但见那是一件淡水红色的对襟织锦长裳,广袖收腰,身后裙裾微长摇曳在地,裙上用金线绣着牡丹,点了碎红宝石。衣襟和腰间的绶带上缀满了细密的珍珠,几颗大的红宝石则编成压裙坠儿,垂在腰侧。

石榴红的银线福纹立领上尚且滚着白狐腋毛,随着屋中光影流动,那衣裳也似跟着变幻色彩一般,当真是华丽非常。

而那套精美的赤金头面也很是别致,掐丝累金缠枝海棠飞白玉蝴蝶的步摇,振翅的蝴蝶之下镶着颗硕大圆润的珍珠,下衔着几串金珠,每串金珠下都坠着剔透的红宝石,当真是晶莹华耀。

锦瑟瞧着这些东西半响才结舌地道:“我记着离京时外祖母最喜素淡的衣裳首饰,如今怎倒偏好起着华美的物件来了。”

兰草闻言便笑着道:“老太君这两年年纪也不比当年了,人长了自喜欢闹热喜庆,瞧着姑娘们打扮的花枝招展也高兴。老太君听闻小姐也要参加宫宴,只恐姑娘不及准备衣裳,便依着姑娘的身段尺寸叫三老爷去铺子寻的成衣连夜改制成的这件衣裳,这花色和样式皆是今年凤京最时新的,头面也是老太君亲自挑选的。就是怕穿着不合身,这才叫奴婢赶早送了过来,想着姑娘上身试试,不合适便再改改。”

锦瑟闻言虽不想拂了外祖母的心意,可总觉着这样一身衣裳穿着有些太过,她笑着道:“不知三位姐姐准备的是什么样子的衣裳?我听说这次皇后娘娘办宫宴,是为了给镇国公世子和江淮王世子挑选世子妃的?”

兰草听锦瑟这般问便知她心中所想,笑着回答道:“三位姑娘皆选了喜庆颜色,老太君说了,叫姑娘放心的穿戴自是,那两位世子爷如今年纪皆已不小,明日的宫宴上闺秀云集,万紫千红,娘娘和江淮王夫人自是要选那年纪登对的,定是要挑花了眼去。姑娘年纪小,便是穿戴的再出挑也不会抢人风头的。何况穿的华贵一些,原才妥当呢。”

锦瑟听罢便知外祖母的意思,这是天子脚下,不比江州,这里富贵人家多了去了,她便是穿的再华贵,能贵过宫里头的娘娘和公主们去?估摸着明日只怕香衣鬓影,金钗宝簪都要晃花人的眼,她穿这身也不会起眼。更可况,如今她刚刚大闹武安侯府,明日一准要受人指点,穿戴的富贵一些,也能少些非议,多得人两分高看。再来,只怕外祖母也是私心地不想委屈了她。

既这般,外祖母的心意锦瑟没有不领的道理,当即便笑着应了到屏风后换了那身衣裳,不想外祖母昨日仅见她一面,这衣裳的尺寸却是分毫不差,锦瑟心中泛暖。兰草也惊叹了两声,这才领了锦瑟好生照顾老太君的命归府而去。

待送走兰草,锦瑟抚摸着衣裳,眸中蕴了笑意,她恨不能现在就住进廖府去,常伴在外祖母身边。只是小舅舅那边的消息还要等,另外当年大舅舅的死也还未曾寻到蛛丝马迹,如今却还不是进府的时候…

皇宫,翊清宫中,丽妃坐在主位的太师椅上,下头云嫔正哭的梨花带雨,好不凄美。

丽妃被她哭的心烦,可又不能明着斥她,便又耐着性子劝道:“好妹妹,你快莫哭了,哭的姐姐这心都乱糟糟的。如今你母亲的事已没了回转的余地,想要翻案,那不是明着打皇上的脸嘛。妹妹且放宽心,侯爷便是瞧在妹妹和世子的面儿上也不会对夫人太过苛责的。”

丽妃如今已人至中年,便是保养的好,脸上也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她有大皇子傍身,娘家也算在前朝有势,在后宫中倒也是只位在皇后之下,她素来擅长招揽新人聚拢在身边,巩固自己和大皇子的势力。本来她是极看重新得宠的云嫔的,却不想武安侯府竟会闹出这么大的丑闻来。

如今武安侯府已然被镇国公盯上,只怕这一口他回死咬着不放,武安侯府势不如前,倒是平白浪费了她这么些时日对云嫔的栽培。

谢婵娟听了丽妃的话,非但不喜反而更见忧愁,道:“娘娘,妹妹如今已经成了全后宫的笑柄,这妹妹忍一忍就过去了,可妹妹不能不顾母亲啊,若然父亲当真怀疑了母亲,或是不肯原宥母亲,生母受苦做女儿的岂能开怀?娘娘帮帮妹妹吧…”

丽妃闻言便是一叹,道:“妹妹好生糊涂,这会子与其哭哭啼啼,不若打扮的花枝招展去赢得皇上欢心,有了皇上的欢心这后宫之中还有谁敢当众取笑妹妹?她们不是说你八成要失宠了吗?那你便叫她们自打嘴巴!你得宠了,武安侯又怎敢不顾念你而发落了你的生母?!妹妹趁着如今皇上心中对你有愧,正当行事啊。”

谢婵娟听了丽妃的话,当即便拿帕子压了压泪痕,又道:“姐姐说的是,妹妹都急糊涂了。只是父亲他一心辅佐大皇子殿下,娘娘的话父亲定然是会听的,还请娘娘务必在父亲面前替我母亲好言一二。”

丽妃见谢婵娟明白过来,自是笑着应了,道:“你放心便是,本宫听说今日书梅园那边的红梅开的极好,妹妹不妨去那里瞧瞧花儿,赏赏景儿,也散散心。”

谢婵娟眼眸一亮,正欲告退,却又想起一件事来,她艳美的面庞上不觉闪现狰狞厉色,道:“娘娘,那姚四姑娘害我武安侯府名声尽失,妹妹实不甘心,定要将她折磨的生死不如才能罢休。可她人在宫外,妹妹实在是鞭长莫及,听闻那姚四姑娘相貌出众,明日她要参加皇后的宫宴,妹妹欲令皇上偶遇这姚四姑娘,等她到了宫中,再慢慢收拾!”

丽妃闻言直气得掩在袖中的手紧紧握着扶手这才没表现出怒容来,心中却暗骂谢婵娟徒有一张美艳面容,却蠢不可及。如今宫中没有新人,皇上才爱重她两分,她倒自视甚高,要弄个年轻貌美,又和她仇深似海的女子进来分宠。

谢婵娟见丽妃半响不语,便面露忐忑,道:“娘娘…可是妹妹此举不妥?”

丽妃这才道:“妹妹报仇心切,姐姐自能理解,可这姚姑娘进了宫岂不是要分妹妹的宠爱?再来,这和亲手给皇后送帮手又有何不同?那姚姑娘一个孤女,只是运道好些罢了,前次在渡口也是我那不争气的弟弟轻敌叫她逃了一回,明日宫宴那姚家姑娘既进了宫,凭借着妹妹在宫中的地位,还不是多的法子令她生死不能。”

谢婵娟听罢,若有所思地应下,这才快步出了翊清宫。待离了丽妃的地方,她脚步慢下来,回望了眼阳光下的宫殿,冷冷地挑起一抹讥笑来。

半个时辰后,书梅园中,阮妃和皇帝相伴着,一路嬉笑赏梅而来,刚进入梅林便闻一声声压抑的低泣声自梅林深处传来,两人一诧,又走两步便见一穿着素淡的宫装女主跌坐在梅树下垂泪,梅花瓣飞散在她四周,落了一肩,她却恍然不知,兀自落泪,好不忧伤。

朱厚旭登时便眼前一亮,只惊疑宫中何时竟有此等美人,他竟不知,可又匆匆行了两步却瞧清了那女子的侧颜,见竟然是一向穿戴华丽浓妆艳抹的云嫔,他一诧,接着便想起了昨日做下的对不住谢婵娟的事情来。他忙冲欲出声的阮妃使了个眼色,转身便往回走。

只刚刚转身,后头竟就响起了云嫔的声音。

“皇上?皇上!”

听到云嫔的唤声,朱厚旭忙加快了脚步,只是身后云嫔似急了竟是快步追了上来,又唤了两声。朱厚旭无奈,只得站定,回头时却又是一诧,只见云嫔一张脸上泪水已被抹的干干净净,只剩一双水洗的眸子透着还透着泪意,她眼中有悲伤,可那脸上却挂着灿若烟花的笑容。

素面朝天,唇淡似水,竟别有一番不同往日的美丽,一袭淡绿色牡丹纹齐胸襦裙,月白色水纹凌波裙,梅花银珠长簪,无处不美。尤其是她分明伤心,瞧见他却强颜欢笑,更叫他心中怜惜非常。

他尚未说完,谢婵娟便笑着道:“皇上和阮妃姐姐一同来赏花吗,臣妾数日未见皇上,一时情急,这才打搅了皇上和姐姐赏花游园,臣妾…臣妾这便告退…”

她说着尤且舍不得地又抬眸瞧了眼朱厚旭,直瞧的朱厚旭眼睛都发僵了,这才欲转身告退,可刚一扭身她便又哎呦一声的叫,接着便似扭了脚般往后倒,这一倒可不就倒在了朱厚旭的怀中,她面庞一红,闪动着水灵灵的眸子瞧向朱厚旭,似惊慌的小手便在他的胸膛上那么似轻似重的撩了一下,娇滴滴的低吟一声,“皇上…”

“爱妃这是怎么了?”

得到朱厚旭的回应,谢婵娟不觉委屈地道:“将才追皇上追的急,好似扭到了脚,臣妾无碍,皇上还是陪伴姐姐赏梅吧。”她说着欲站起来,可还没站起身便又娇喘一声倒在了朱厚旭的臂弯中。

朱厚旭听了她的话,又念着她竟半点责怪之意都没,当即哪里还记得刚才欲躲之事,揽着谢婵娟柔声安慰着。

一旁阮妃见谢婵娟分明有备而来,又见皇帝显然一颗心都记挂在了谢婵娟身上,虽心中气恨的心肺都颠位了,可还是挂起贤淑的笑意来,道:“既然妹妹受了伤,皇上便先送妹妹回去吧,臣妾一会子还要去皇后宫中协理办差,自这边过去却也顺道。”

皇帝早便被谢婵娟撩拨的不行,闻言瞧都没再瞧阮妃一眼,抱起谢婵娟便大步而去了,他怀中谢婵娟勾起笑意来,却道:“皇上待臣妾真好,臣妾…臣妾当真生报答皇上才好啊…”

“云嫔不是最懂如何报答朕吗,朕也就爱婵儿的善解人意。”

云嫔见朱厚旭说的意有所指,娇笑两声,嗔怒着捶打着他的胸膛,心里却在想着此刻侯府有难,她必须也一定要牢牢抓住皇帝的心,才能报仇雪恨,得到她想要的,得到至高无上的位置,在后宫呼风唤雨再不仰人鼻息!

------题外话------

九十一章

皇后的宫宴,众夫人贵女们将陪同皇后一起游园赏花,后在御花园的龙凤亭中享用皇后娘娘赏赐的珍肴美味,和皇后娘娘共用午膳。

故而众参加宫宴的夫人贵女们今日皆是天蒙蒙亮便起来穿戴打扮,锦瑟自也不例外,王嬷嬷亲自给她打理好,锦瑟用了些极为充饥的糕点和一盅燕窝粥,这才出了院。

她到达皇宫时天已大亮,只是天空黑沉沉瞧着倒似要下雪的样子,风也更为凌冽了。可这都无法影响宫中的喜庆气氛,到底是正宫娘娘的寿辰,宫门处已停放了不少府邸的马车。锦瑟刚下车便有太监迎了上来,恭恭敬敬地给锦瑟见了礼,道:“奴才是坤宁宫当班的,皇后娘娘吩咐奴才来接姚姑娘前去坤宁宫说话,姑娘请上车。”

锦瑟闻言含笑点头,“有劳公公了。”

她说着示意白芷,白芷忙自袖兜中摸出一个荷包来塞给那公公,那公公倒也不推辞眉开眼笑的收了,态度极为热情地照顾着锦瑟上了车。锦瑟坐好,见白芷不放心地站在车外,便冲她笑了笑,道:“天眼见着似要下雪,你先回府吧,待宫宴结束再来接我也是一样。”

进宫却是不能带家奴的,宫中自有宫女照顾各夫人小姐。白芷听闻锦瑟的话,只笑着福了福身,却坚持在此等候。王嬷嬷昨夜已特地交代了她,怕宫中那位云嫔对姑娘起了坏心,叫她今日一定要警醒些。不过现在白芷见皇后竟然这般重视自家姑娘,便稍稍放了些心,那云嫔便是再嚣张也大不过正宫皇后去,想来有皇后撑腰,姑娘当不会有什么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