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不知道你的心,我却是知道的,偏铁石不懂事不能领会你的心意。”卢指挥佥事叹了一声就说:“已经不早了,我就留在这里歇一会儿。”

“这里是佛堂,老爷留下不大合适,”周老夫人十分坚决,“若不是有了铁城,我早就出家了。现在留在这里,也不过为了老爷和儿子。就说如今姐姐不吃肉,我便在府里吃斋念佛陪她,姐姐独守老宅,我就在佛堂里清修,断不能留老爷在此的!今夜老爷若是不肯去姐姐那边,就去四姨娘那里吧。”

“四姨娘算什么!”卢指挥佥事就说:“仗着年青总是生事,今晚我要是过去了她更不知天高地厚了!”

“四姨娘要是不懂事,那过了年我就给老爷再纳个五姨娘!”周老夫人的心里早已经烦透了,勉强保持着客气的神态让人将卢指挥佥事送了出去。

卢指挥佥事便在佛堂门外踌躇了一会儿,他如今两妻四妾,但还真是无处可去。发妻吴氏那边是因为答应了周氏再不会去的;周氏自知道了吴氏还活着就住进了佛堂,就连铁城也是在佛堂里生的;大姨娘见面就会与他叨咕宝珠的亲事,他如今很不想听;二姨娘也差不多,会说铁垣的差使,他更是为难;三姨娘倒是不会多话,可她总是怯怯的神色自己从来没喜欢过,再加一个也是怯怯的宝璐更是让他烦心;四姨娘又是不懂事的…

可若是回外院一个人住,毕竟是除夕,下人们见了个个都要瞪大眼睛吧?

因此卢指挥佥事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去四姨娘的屋子。穿过半个园子,再绕过花厅就到了,他方要进门,却抬头向一旁看了一眼,这里紧挨着正院,周氏从来没有住过,专门留给吴氏的,平日都空着,但是今夜里面倒是住了人。不过,眼下灯火俱息,就似平日一样没有人。

“唉!”卢指挥佥事不知为什么突然就叹了一声气,明明今年的年三十家里人最全,又难得地没有生出什么纷争。但是,莫名地,他却觉得更是悲凉。

第204章 钟声

在一起过的第一个大年夜,卢铁石和宁婉回了房便悄声私语,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有许多话儿要说,因此一直到着实困倦不已时方才合眼睡了一会儿,不过一个更次天色方亮时两人就醒了。

在这里又不能做平日早上做的事,宁婉赶紧起身穿衣裳,“我去看看婆婆。”

卢铁石也明白再不起来就难忍了,因此也坐了起来,“这么早我娘恐怕还没醒呢,我带你到安平卫里逛逛吧。”

宁婉听了不由得奇怪地问:“这么早可有什么看的?”

卢铁石就笑说:“我带你去看看那口大钟。”

原来除夕午夜大钟响起之时,宁婉就露出些想往之色——她先前虽然来过几次安平卫,但却没有去看过那钟。那时她到安平卫多是陪着赵太太,并不好自顾自到处逛,后来赵太太年纪大了,她接下赵家的事,更是没有到安平卫玩乐的机会,因此那口闻名已久的大钟仍旧还只是闻名。

不想铁石觉了出来,一大早地就要带她出门见识一番。宁婉被他拉着手悄悄地走了出去,就见院子里一片寂静,下房里的丫头婆子们还没醒,他们打开门闩竟没有人发觉。

昨晚回来时天气已晚周围一片漆黑,如今宁婉才知道这里果然是指挥佥事府的正房,青砖灰瓦,十分气派,回首望见匾额上书着三个大字“荣华堂”,心里立即想到“婆婆这一生与荣华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毕竟是过年,却也不与铁石说。

他们从正房的侧门出去,穿过两道小门进了花园,又在花园里七拐八拐地到了一处角门,这里正是早上送水送菜的,下人们见他们的衣着连问也不敢问,出入十分容易,宁婉就转头笑,“不想你对府里竟这样熟!”

卢铁石带着她走进一条很窄的小路,“我七岁的时候我娘把我送到这里读书习武,所以这里的路我都记得。”

宁婉还是第一次听到,非但过去的传言中没有,就是婆婆也没有提过,因此就问:“你在安平卫里住了几年?”

“其实不过几个月。”卢铁石回想了一下,“确切的时间我记不得了,正是过年后娘将我留在府里,然后外面柳枝青了的时候我就回家了。”

那就是三四个月的工夫,的确很短,无怪自己不知道。宁婉又问:“公公和婆婆既然让你留在安平卫,后来怎么又同意你回家了?”

“那时我虽然小,可就是不愿意留在这里,年还没过完就一个人跑回去了,我爹骑着马一直追到家里打了我一顿,又重新将我带回来,可是我又跑回来了,几次之后,他们就不管我了。”

“那你怎么学会读书和武功的呢?”

“娘在家里给我请了个武学师傅,在家里教了我几年;字在学堂里认了几个,后来又跟着洛冰读的书。”

原来如此!宁婉完全明白铁石为什么在府里住不下去,正如昨日自己所感觉到的,这个家里的人对他们十分地轻视,即使铁石已经成了从五品的军官,他们也依旧不喜欢他,排斥他和自己,那么当初小小的铁石遇到了什么不言而喻。她就说:“我也不喜欢来这里。”

卢铁石却笑嘻嘻地说:“我现在已经不在意了。”

想到几天前的铁石还不情愿来卢府,再看到他现在轻松自得的神色,宁婉也笑了。这个男人的性子再强硬不过,谁也扭不过的,但是他若是想通了,又能十分通彻,比自己还要强呢。因此她便道:“我是小家气了,其实来这里也不错,一个晚上就赢了几十两银子,若是天天有这个收益,比德聚丰那么多人辛辛苦苦做生意挣得还多,我就留在这里长住了!”

铁石最欢婉儿如此俏皮的样子,心痒难耐,就抬手在她脸上捏了一下,凑在她耳边小声说:“回家我们俩人打牌,不赢钱的,谁输了要…”

宁婉就臊了,拍了他一下,“这是在外面!”

“我早看了,周围没有人!”

一大早的,是没见个人影,但是宁婉还是说,“庄重些!”

“那好,回家里我再向你说。”卢铁石就正了正神色说:“婉儿,其实过去我不止不愿意去安平卫的指挥佥事府,过去就连家里我也不愿意回,宁愿住在军中。”

若是别人听了一定会不解,明明铁石是那样孝敬婆婆的,可是他却说不愿意回家。但是宁婉却懂得,卢家的老宅,其实并不算是家,虽然有着关切,但却没有快乐,每每令人觉得压抑,谁又能愿意回来呢?先前她就有所查觉,但是今天的感触却更深。

刚刚告诫铁石在外面要庄重些的宁婉就将一只手臂伸了过去,自披风之下环住他的腰,整个人紧紧地靠在他身上说:“铁石,我们从现在起,要快快乐乐地过日子,把过去的事情都忘记了!”

“我听媳妇的。”近来卢铁石最爱说的就是这句话。

两人就相拥着向前走去,又低低地说着些什么,间或笑了起来。

指挥佥事府离钟楼并不远,卢铁石带着宁婉自卢府角门外的一条小路穿到大街上,没走多远就看到了钟楼。

宁婉就停在街头仰望,钟楼之所以称楼是因为果真这里正是一幢三层的青砖高楼,几乎是安平卫里最高的楼,最顶一层没有墙壁,四根大柱子支起一个盖子,与亭子十分相似,只是正中间挂了一口巨大的铜钟。她拉了铁石问:“你说这口钟是不是比我还要高?”

卢铁石就笑了,“我们上去看看不就行了?”

“能行吗?”宁婉从没想过她能上钟楼,那里可是再重要不过的地方,每日里城门开关、打更都要以钟声为准,且遇有敌情,钟响就是示警,因此驻着兵士呢,不由得就退缩了,“我们在下面看看就好了。”

“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卢铁石可是不知道什么是后退的,因此拉了她的手向前走去,不从钟楼下面的门洞穿过,却直接上了台阶。

原来钟楼正处于十字街头中心,因此一楼其实是一个四面贯通的大门洞,四面来往的人正可以穿行,上了台阶到了二楼,这里却是有门有窗与寻常的屋子相同,屋前还有两个守卫的兵士见了他们就喝道:“钟楼不许百性擅入!”

卢铁石就笑着上前一步道:“我是虎台县副千户卢铁石,今天带媳妇想看看大钟,不知能不能行个方便?”

那两个兵士就呆住了,其中一个机灵,就抢先问:“你可是铁石将军?”

“正是,”卢铁石说着从腰间拿起腰牌,“这上面有我的官职名字。”

不想这兵士并不看,却转身跑进了屋子,“铁石将军来了!”屋子里忽地一下子涌出来十几个当兵的围着卢铁石看,为首穿着小旗衣甲的人就大声嚷嚷道:“真是铁石将军!我先前见过你带夷首到安平卫的!”

宁婉原也知道铁石在军中极有声望,但是铁石在虎台县久了也不过尔尔,不想在安平卫却见了大家的热望,因此就悄悄退了一步,心里既是得意又有些不好意思,因为铁石正与那小旗说:“我想带媳妇看看大钟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要看大钟,是不是会影响了他的威名呀!

那小旗早将头点得有如鸡啄米,“那自然行!那自然行!”又向后退了一步,抬手道:“请夫人上楼检阅!”

宁婉不觉手足无措起来,赶紧笑着摆手道:“我就是随便看看。”

卢铁石却大大方方地拉起她的手拾阶而上,转过一个平台就上了三楼。

大钟正在眼前,正悬在钟楼顶心的梁柱之上,钟身正对着宁婉的眼睛,真的好大呀!钟的高度比宁婉还要高一些,宽度更是她的几倍了!黄铜的钟面十分明亮,上面铸着的字和回形纹饰清清楚楚,宁婉绕着钟读了一遍,才知道这钟竟是本朝初年平定辽东时征虏将军所铸,上面还记着铸钟的时间及匠人的名字,不由得道:“果然长见识了。”

那小旗就在一旁说:“听说铸钟的匠人是极有名气的,京城里的钟就是他带着徒弟们铸的,因此征虏将军才将他自京城调来为安平卫铸钟。而这钟果然声音极洪亮,不只这安平卫之内,每次鸣响便是附近的村庄都能听到。”

正说着,有人便道:“就快到晨时,该敲种了。”

那小旗就上前扶住了钟杵,见宁婉一直看着他,突然间又放下道:“嫂夫人试一试。”

宁婉又是兴奋又是担心,“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只要听人报晨时已到,用力将钟杵撞过去钟就响了。”

卢铁石便说:“我来帮你吧。”也过来一同扶住了钟杵。宁婉就见这钟杵竟用木头雕成了鲸鱼形,尾部还缠着红绸,突然想起在书上曾经看过“摐鼍鼓,铿鲸钟”一语,方才明白了。

就听看着时刻的军士道:“晨时已到!”

宁婉就与卢铁石一起将钟杵撞向大钟,然后她就想起了没有问应该撞几下,可是回头见铁石十分笃定地将钟杵一下下地撞过来,便随着他而动而停,心里数了一下正是一十八次。

为什么会是十八声?宁婉心里一转,自己过了年正好十八岁,他还真有心呢!

回首眼波一转,就见铁石向自己笑着,那样的和煦温暖,而他对自己的爱意尽在那钟声里。

当然自己也是一样的。

第205章 年华

宁婉敲过了大钟,方要下楼,自己借了铁石的名上了钟楼观赏,但总不好多留。

不想一转身眼前却是另一番风光,原来她上了楼只一心盯着大钟,并没有向别处看,现在抬眼就见整个安平卫尽在脚下,将她惊得呆住了。

诺大的安平卫,平日里那样威严高大,如今在晨曦中说不出的宁静安然,重重的屋顶从眼前一直排了开去,将街道尽数遮住,只间或有几株大树自屋顶之间耸出,再远处就是一带城墙,将成片的田野隔住。

此时钟楼对面响起了阵阵鼓声,原来安平卫的主街道为四条,正好交叉成一个井字,钟楼和鼓楼就在北边两个十字街口遥遥相对,从外面看几乎相同,只是鼓楼之上放着的是一口大鼓。如果说钟声是洪亮清脆的,那鼓声便是沉稳幽远的,各有动人心魄之处,宁婉不由得神摇意动。

守着钟楼的小旗就笑道:“大家平日都说晨钟暮鼓,其实安平卫每日晨时是先敲钟后鸣鼓,到了晚上戌时却是先鸣鼓后敲钟。”又道:“安平卫里城门开启关闭都是依据钟鼓之声,现在城门就要开了。”

就在钟鼓声中太阳缓缓地升了起来,将耀眼的光芒射进字平卫,此时城门亦缓缓地打开,城门外排着的人有如流水般地进了城墙之内,街面上亦多了许多人,安平卫新的一年开始了!

小旗就又殷勤道:“嫂夫人不如再去鼓楼里一观,那边的小旗我亦熟识,不若我带将军和嫂夫人过去。”

宁婉哪里会再打扰他们,“今日得了你们关照,能上钟楼之上一观已经尽够了。”

小旗与兵士们就都笑让道:“请铁石将军和嫂夫人有空只管过来!”

其实钟楼这样的地方,虽然十分好看,但来过这一次就已经够了。宁婉再三道了谢便要回去,向铁石道:“不知婆婆是不是醒了,会不会担心我们。”

“不要紧的,”铁石就笑道:“难不成我们两个大活人还能丢了不成?”

宁婉就也笑了,刚好迎面遇到一个挑着担子卖肉馄饨的,便招他过来,“你这担子有多少馄饨?要多少钱?”

卖馄饨的人见问话的人穿着打扮,再听了话音就知道是大生意了,赶紧放下担子笑道:“我这担子一头是炉火和水,一头是包好的鲜肉馄饨,今早刚刚出来,总共有五百只还一只没有卖呢,正好是五十碗,一碗十个钱,夫人若是想要,不拘哪里我放下炉火煮馄饨,一会儿便得。”

宁婉就摆手道:“如此,我给你半两银子,你挑了担子到钟楼之上将这担子馄饨给守钟楼的兵士们吃吧。”说着拿出半两银子。

半两银子合八百多钱,卖馄饨的得了喜不自胜,“我今年财运一定好,大年初一出门就遇了贵人!”打躬作揖地道:“多谢夫人打赏了!”又向宁婉身边的铁石谢赏,“我这就把担子挑过去给军爷们煮馄饨,保大家吃得满意!”

馄饨小贩走了,卢铁石就向宁婉笑道:“你心思果然是极细的,又知道体贴人。自我们订了亲,军中的那些同袍们便时常说得你许多照顾。”

“他们跟着你打仗修城墙的都不容易,我自然应该关照,”宁婉却又瞧了一眼铁石道:“但论细心,其实我倒不及你。”

铁石就听出些意思,赶着问:“既然你不及我,还不赶紧告诉我?”

“别的且不论,方才那钟为什么要敲十八次?”

“我心爱的婉儿今年十八岁了呢!”卢铁石说着,又凑过来贫嘴地道:“正是花儿一般的好年华!”

“你不也正值男儿的好年华!”

多好呀!他们正当最好的年华成了亲,在一处过着甜甜蜜蜜的日子!

两人就相视一笑,三转两转地回卢府进了正房,见婆婆已经洗漱过了,见他们回来便道:“正等你们吃饭呢。”

二人便赶紧洗漱一番,这时早有下人将饭菜摆上了。辽东习俗,初一早上也是要吃饺子的,因此早餐依旧上了好几样饺子,又佐以精致点心、小菜,两样米粥。吴老夫人就招了儿媳妇一起坐下,“府里的规矩就是早饭各用各的。”

宁婉点头,高门大户多固然是富贵,但吃饭很少有一家几口团坐在桌旁的机会。毕竟家里人口多,身份又复杂,正妻姨娘、叔伯妯娌,十分麻烦,坐亦是不好坐的,特别是早饭多是送到各房倒是方便。便给婆婆挟了两个素饺子,然后便坐在一旁,她嫁给铁石也有一个多月了,他们三人若是在一处倒都是一起用饭的。

吴老夫人只吃了个饺子应景儿,就靠着一个枕头半躺着,没有多少精神的样子。

宁婉明知道婆婆的心结,但哪里会说破,只劝道:“一定是昨晚睡得太晚了,就走了困,等一会儿吃过饭再睡一觉吧。”

卢铁石也劝,“娘,吃过饭你好好歇一歇,下午还要坐车回家呢。”

吴老夫人就笑一笑,“我没事的,就是换个地方有些择席,回家就好了。”却吩咐儿子和儿媳,“你们多吃点,然后去花厅里找大家玩吧,昨晚多开心啊!”

宁婉便盛了半碗清粥送上去说:“娘喝了粥我们再去。”

吴老夫人就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不想卢铁城和卢铁垣却来了,笑嘻嘻地道:“军中有一个好友相约,不如一同去吧。”

铁石自是不想去,可还没开口,吴老夫人就说:“你们兄弟难得在一处,一起玩一玩自然是好的。”

正这时突然一个小丫头子跑了进来,手里捧着精美的礼盒送了上来,“这是给二奶奶的,夫人让我送来。”

宁婉见礼盒上面有一张大红的贺年贴子打开一看,就笑了,“原来是她。”

大家都知道宁氏是第一次到安平卫,且她昨日才到,今日竟能接到拜年的贴子,也是奇事了。

卢铁垣就上前一步伸头来看,又笑问:“竟有人知道二嫂到安平卫来,恐怕是一同做生意的人家吧。”身为庶子他对大哥这位嫡长子从来不敢有一点攀比之心,但是对同样为嫡子的二哥却有着十分地不平,总想比上一二。

虽然昨晚他背地里贬低自己的媳妇,但是如今在兄弟面前他却想显示自已的媳妇总归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因此来往的也都是官宦人家,可二嫂来往的只能是商家和农家,就算是商家农家再有钱,也要差上一头呢。

宁婉本不欲说出是谁的,但听卢铁垣之言便懂得他的小心思,便没有将那拜帖收起来,笑着说:“是表姐家的姑姐,如今嫁了路指挥同知长子,听说我到了安平卫就打发人来拜个年,又问我是不是有空去路家作客。”

指挥同知虽然比指挥佥事低上半级,但同归指挥使手下,分管不同的事务。指挥佥事以协助指挥使守城作战为主,指挥同知更偏重于卫所中的其他事务,如军械、粮草、军功等等方面,因此倒是掌着更多的实权。尤其是路家,管着安平卫所有军中文书、记录军功、伤亡、抚恤册子,正是大家都愿意交好的。

卢铁垣听了立即就泄了气,原来二嫂娘家的亲戚官职还颇高的,不觉悄悄地向后退到了卢铁城身后,卢铁城知道的毕竟多些,因此笑问:“路家的嫡长子娶的是虎台县典史赵家的女儿,可是她家?”

安平卫最有权势的也不过指挥使、指挥佥事、指挥同知等人家,他们的子弟认识也属寻常,宁婉点头一笑,“不错,我表姐嫁的正是虎台县典史赵家。”

“今日路家大少爷也会来的,铁石更要与我们一同去了!”卢铁垣便更加死活拖着铁石出门了,“你们亲戚总要多来往。”

赵太太给女儿许的这门亲十分不错,路家管着文书,因此安平卫与上下所有事情都瞒不过他们,且又有军功登记的牵制,就是周指挥使对他们家也客客气气。而路家人平日里不大显山露水,正是过日子的好人家。宁婉也愿意铁石与路家多来往,就给他使了个眼色,示意让他出门,正好自己悄悄劝一劝婆婆。

有些话只能女人间说,他在倒不方便。

卢铁石就明白了,便道:“我随你们见见大家倒没什么,只是我们明日要回岳家拜年的,因此一定要早回来。”方才与兄弟们出去了。

家里宁婉就吩咐白氏,“将我车上的节礼拿出一份给路家来人带回去,拿一个二钱银子的红封打赏,再给送信的丫头抓一把钱买糖吃。”

白氏与那丫头下去了,她便与婆婆将那些礼盒打开,见是几样补品,又有十条新式样的绣花帕子并精细的点心、各色的果脯等等,虽然都是些家常之物,但正对卢家婆媳心思,便笑道:“路少夫人果然与她娘一样长于应酬。”

说着洗了手拣几样点心请婆婆尝尝,又将路少夫人的事讲给婆婆听,“听赵太太说,她家的女儿是高嫁,上面有老太太、太太两层婆婆,又有几个没有分家的叔婶,下面小叔子小姑子也不少,其实最不容易的。可是赵太太教女儿自己过好日子最重要,其次是生下儿子好好养大,其余倒是可有可无的。”

赵太太固然说过类似的话,但宁婉其实是借机劝婆婆,如今铁石已经长大了,又如此出息,为什么还会因为公公想不开呢?公公的心早偏到了爪哇国,根本拉不回来了。若是不能认清这一点,婆婆的日子还是不好过。

吴老夫人与平日一样,并没有立即听懂儿媳话中之意,只随口问路少夫人的事情,宁婉一点也不急,她早知道不可能一下子将婆婆劝好了,只能潜移默化一点点来,就笑着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她,“赵小姐长得极好,几年前虎台县里游城隍时她就是扮仙子的,听说路少爷一眼就看中了…她又有福气,到了路家就生了一个儿子…”

婆媳俩儿说着话儿,宁婉见婆婆眼皮垂了下来,便靠在枕上睡着了,情知她昨夜恐怕一夜未眠,便将被子替她盖好,退了出去。拿了些银钱吩咐白氏叫了老林到外面买些东西,也不必拿回卢府,直接放在车上就好,预备回虎台县里送人。

第206章 无意

宁婉将回程的车子以及带回去的礼品等事情一一安顿好,才回到屋里,将自己与铁石的东西打成两个包袱,到了时候只一提着就能走了。

她又悄悄去了正房的里间,将婆婆的东西也打理一番,只等铁石回来在卢府吃过午饭便离开安平卫。

过去,婆婆每年带铁石到安平卫也只住一天的,现在自己嫁过来了,自然也不能改。且初二正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自己自然也不会例外。

因只住一夜,东西并不多,宁婉又仔细查看一回。婆婆的药是最要小心的,她看得最细,到哪里都要带着,又要放在随手就可以拿出来的地方备用。正觉得妥当了要出去,突然听外面有男人的声音道:“你回去了好好保养身子,若是银子不够用了只管向周氏要。”

原来是公公!宁婉知道他一早去了指挥使府上拜年,现在应该是回来了,便来与婆婆话别。她本该回避的,可偏又无意间被挡在了里面,此时倒不好出去了。

宁婉与公公只见过两三面,可是却听过外面人说他无数的坏话。不必说那些同情婆婆的人都要骂他一声无情无义,就是说周老夫人好的人也没有几个说他不错,且又有人传言他对铁石十分讨厌,甚至铁石伤了腿也与他有关,将他说得恶毒极了…

可是宁婉觉得他其实没有那么恶,就比如眼下的话里她倒听出公公对婆婆其实也是关心的。但是,这种关心,若是自己一定不会要的,带着高高在上的俯视和嫌弃,要它做什么?

接着果不其然地听到婆婆的哭声,可是她却呜咽着说:“家里银子够用,铁石时常给我,儿媳妇也总给我买东西。只是老爷也要保重身子,平日不要喝那么多酒,也少与人生气,当年婆婆总是说…”

还不待婆婆说完,公公便道:“有话就好好说,你哭什么!”语气里满是不耐烦。

婆婆的哭声一下子停住了,可是她再忍不住的,就变成了哽咽,“我也不想,可是一见你眼泪就掉下来了…”

“其实你还是怪我!”公公声音大了起来,“难道是我愿意的!当年我派人去找你,可是你却不在家中,听了传回来你过世的消息我才娶的周氏!铁城还没出生,周氏听说你还活着就进了佛堂,从那以后与我断绝了夫妻情份!”

“她接你到府里当正房夫人,可是你连自己院子都管不好,更不用说整个家里了,若没有周氏早闹出乱子了!我送你回了老宅,你想再要个孩子我就给了你铁石,我的俸禄每年全都送给你,周氏还补上些,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现在外面的人都传言我对你和铁石刻薄,谁不知道是你说出去的!就连铁石也与我仇人一般,自然是也你挑唆的!其实我对你们倒底刻薄不刻薄,你扪心自问!其实周氏比你还要可怜,她一个指挥使家的小姐,跟了我之后受了多少苦,我觉得我真心对不起她!”

宁婉听着婆婆只是抽泣却一声不响,真想冲出去向公公喊道:“你对铁石母子就是刻薄!一点错也没有!”

“你对不起周老夫人与婆婆没有关系,那都是你自己做下的孽!”

“婆婆当初不在家里,还有她不会管家,那难道是她的错!身为丈夫的你应该更尽心些,用心打听消息,总能问到准信!至于管家,谁生下来就会,慢慢学不就行了!”

“现在你只知道心疼周老夫人,可想过婆婆有多不幸!”

可是她终究还是没有出去,毕竟这些事情公公和婆婆都不希望小辈们知道,自己现在出去了就算不管公公是什么神态,但婆婆肯定会觉得没有脸再见自己了。

好在公公突然大吵了几句之后就停了下来,外间突然只剩下婆婆间或的哽咽之声,就在宁婉坐立不宁,不知如何是好时,又听公公缓和了语气,“你别哭了,我不该生气的,只是我现在心里也不好受,所以一时压不住火儿。”

婆婆的回应一如先前,她只是在抽泣,却什么也不说。

“我走了,中午周氏备了酒宴,还请了戏班子,到时候你喜欢什么戏就点了看…”

宁婉听着官靴的声音远去了,然后就是婆婆突然提高了的哭声,知道事情都已经结束了,悄悄自里间探出头来,见婆婆正伏在炕上痛哭,便无声无息地溜了出去。

午宴果然十分丰盛,但只有卢指挥佥事坐在正中,另外三个儿媳妇、两个女儿再加一个小孙子来捧场。

婆婆肿着眼睛让宁婉去说她犯了病,宁婉到了厅堂里就面沉似水地将话传了,这时佛堂那边也有人传话说今天是周老夫人斋戒日就不过来了,而卢氏兄弟们是在开宴半晌之后匆忙回来的。看着公公的脸黑得堪比锅底,大家都知道出了什么事,因此各各心不在焉地用了些饭菜,宁婉连唱的什么戏也没有弄清就拉着铁石告辞了,好在所有东西都已经收拾好装车,他们上了车就走了。

回程时婆婆依旧与白氏同乘,宁婉十分不放心,但也明白婆婆不愿自己知道的心思,便要她先服了一粒苏合香丸,又嘱白氏好生照料,自己方才与铁石上了车。

车子驶出了卢府,宁婉就告诉铁石,“婆婆哭了。”她并不打算将听到的事情一一说出,毕竟铁石知道了只会更难过,且也没有宜处。

不想铁石并没有多奇怪,“娘每次回去时都要哭一场的,可她就是永远也不死心。”

原来铁石什么都明白,他心里的气与其说是因为公公的无情,不如说是因为婆婆的软弱。因为他早不在意爹了,因此不管卢指挥佥事如何也无谓,却不能不关心娘,却又不赞同她。宁婉不知说什么好,就拉了他靠在自己身上,“睡一觉吧。”

铁石反手将她抱在怀里,“你也累了,我们一起睡一会儿。”两人果然睡了一路,到了家门前才醒,相视一笑,“总算解了乏了。”在卢府里过的一天真是十分疲惫。

到了家里,吴婶早回来烧了炕,又做了饭,宁婉坐在暖洋洋的炕上,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就笑,“无怪人说金窝银窝比不了自己家的土窝,家里可真是最好的啊!”

指挥佥事府就算是金子做的,可在那里就是浑身都不舒服,家里就算是土窝窝,但回来就自在得很。更何况卢家老宅如今也不差许多,宁婉早将房子里重新收拾过,添置了许多东西,又请了下人,平常过日子并不比指挥佥事府差。

卢铁石听了连连点头,就连婆婆也露出了一点笑意,她其实也是赞同的。大约一路上缓了过来,加之明日儿媳妇回娘家,吴老夫人饭后总算想起来问:“明天回娘家的礼品可准备好了?”

宁婉去安平卫时都会多带两份礼品,早定好的回娘家岂会没有准备?现在就笑道:“自然备好了。”又让白氏将上午买的东西拿来,“我见安平卫的铺子大多开着,就买了些东西,有给婆婆的,有我和铁石的,也有给我娘家的,大家分一分。”

婆婆接过给自己的羊皮坐褥很是满意,又问:“可给你表姐的夫家准备了?”

“赵家的年礼早送过了,现在倒不好立即补送些什么,且亲戚们相处,最在长远。我这次也给表姐带了些小东西,但赵太太那里倒不好如此随意的,但我都记着了。”

路少奶奶能公开向自己示好,其实是极大的面子,毕竟卢家的事情谁不知道?与自己这边的人来往也就是与周老夫人作对。但是赵太太就是让女儿如此行事,说明她是想与铁石和自己交好的。

还有她先前送给自己的那只红宝石钗子,也是用心良苦。

自己心里果真也是感谢的。

将来自然要回报。

因说起了路家,铁石就道:“我今天见到了路家大少爷,很是稳重的一个人,很客气地主动与我论起了姻亲,且我们说起话来也投缘。他还说回家里要请路指挥同知到虎台县里看看城墙修缮的情况,想办法帮我们要朝廷拨下些钱粮来。”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但宁婉并不确定先前铁石是不是得到过路家的帮助,且她才不信卢铁城和卢铁垣邀铁石出门是为了好心给他介绍路少爷的,便瞅了一眼铁石不语。一旁的婆婆听了倒十分开心,“路少爷一定是因为我们是亲戚才会帮忙的,婉儿你一定要记着路家的情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