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虎台县城修好了,不论于公于私对路家都是有好处的,且路少爷过来查看,就算是有姻亲的关系也是公事,但是宁婉却明白婆婆希望铁石能有助力的想法,便笑着应下了,“这些事哪里还用婆婆吩咐?我自然记得,也会在合适的时机将人情儿还了。”

“婉儿果然是能干!”婆婆就由衷地赞了一声,她一向是理不清外面的事情,也为此被丈夫看不起,这一次去安平卫她再是迟钝也明白儿媳妇给自己挣了面子,笑道:“铁石娶了你可是有福气了!”

宁婉的嘴也是很巧的,此时自然会挑婆婆喜欢的说,就赶紧笑道:“若是有福气,还是婆婆有福气,铁石才跟着有福气的。”

果然婆婆笑得越发开怀,再没有卢府时难过了。宁婉便觉出铁石向着自己别样的一笑,飞了一个眼神给他,示意,“瞧我!多厉害!”

婆婆便从随身带的荷包里拿出两个金子打的制钱来,“给你们的压岁钱!”

第207章 入股

宁婉眼尖,早见婆婆的荷包里鼓鼓的,里面闪着一片金色的光,就猜应该还有十几个同样的钱,这时才明白为什么自己还没有嫁过来时婆婆就会有多余的钱给自己做压岁钱,原来她去卢府前给小辈们备了压岁钱,但是却一直没有给出去!

因为周老夫人不提压岁钱的事,她也没有主动拿出来。

宁婉就赶紧笑着接了,却又笑道:“我们已经是大人了。”

婆婆就说:“虽然成亲了,可还没有孩子,就可以拿压岁钱的。”

宁婉就笑嘻嘻地收到了怀里,“我已经攒了好几个了,都藏在钱匣子里呢!”

铁石却是才知道,赶紧问:“娘,你从什么时候起给婉儿和我一样的压岁钱?”

“那年你去了多伦,她过来看我,我就想着幸亏婉儿救了你,你才能从军,因此就给她一个和你一样的金币做压岁钱。”

当时宁婉接了心里还觉得吴老夫人做事不靠谱,但不想她误打误撞竟然做得对了,眼下听卢铁石笑哈哈地说:“娘,你真有眼光,看出来我会娶婉儿的!”不知怎么突然觉得铁石恐怕早就对自己有了心思,心里思量回房一定要审一审他!

婆婆还是不会说话儿的,“我当时可没想那么多,只是那时家里也没有别的人来,只婉儿来看我,就给她了。”她说过后倒不以为意,只道:“我也乏了,你们也累得很,赶紧回房早些歇着吧。”

两人回了房,倒了水洗漱,宁婉就笑问:“你可有什么事瞒着我?”

卢铁石正在解衣裳,正好从怀里掏出一块光闪闪的金锭放在桌上说:“他们两个一定拉我出去是找了个赌钱的高手与我比试,又叫了许多人看热闹,只盼着我输了。”

“不想,你却又赢了!”宁婉就笑,“对不对?”

“对也不对,”卢铁石笑着告诉她,“起初我真输了,那人是赌场出身的,练过多少年,手法极好,从上来开始就全是豹子,我根本没有机会碰骰子。”

“但是你一定还是赢了!”

婉儿那满怀信心的神情让卢铁石说不出的开心,“不错,后来我就想出法将他扔出的骰子破坏,于是还是我赢!”

宁婉十分好奇,“怎么破坏呢?”

炕桌上正有一盘榛子,铁石便将两颗放在桌上,然后用手在桌边一敲,桌子没怎么动,但那榛子却翻了个儿,“我让他的骰子一落在桌上就变了。”

“于是你就赢了这个金锭?”宁婉用掂了一掂,足有十两余,要值一百多两银子呢。

“其实赢的钱还要多,都让我随手散人了,后来却想起你说我们除夕挣了几十两银子的话,就拿了块最值钱的金锭回来。”

宁婉猛然就想起了自己的梦中,那时的铁石守在城墙上与夷人拼杀,虎台县里富户们送了金银上去,他看也不看地随手扔给手下的兵士们,现在的他虽然还是那样的性子,可是却记起了自己,拿回了一块最值钱的金子!

宁婉曾被那个视金钱如粪土的冷酷将军震撼过,也升起无尽的敬仰,但是她更喜欢现在这个能想着家里想着自己的铁石!这块金子在她的心里远远比金子本身还要值钱!她满怀欣喜地扑了上去,“铁石,你真好!”

卢铁石哈哈地笑着,张开手正将婉儿抱个满怀,“婉儿才好呢,知道我正想你呢!”又埋怨道:“刚刚你只顾讨我娘开心,都不理我!我就想着,如果你们再说下去,我就自己先回房睡了!”

铁石不是第一次在自己面前胡闹了,宁婉就笑他,“你要是自己先回房,我就在婆婆那里住下!”

“坏婉儿!”口里埋怨媳妇的卢铁石却早在她脸上身上香了起来:“你知道我早忍不住了,还不急着回来,现在可要好好补偿我!”

说的好像两人有多久没在一处了似的,其实不过一天!

但宁婉如今也不再是刚成亲时总要求饶的那个了,一天没在一处,她竟也想了,因此就咯咯地在他怀里笑着,“是你补给我才对!”

新婚燕尔,两人情分又极好,回程又睡够了觉,现在闹起来还不是精神十足?不过到了后来,宁婉就知道自己又错了,她怎么也比不了铁石的,只得求了饶,“我明日还要回娘家呢,有正经事儿要商量!早些睡吧!”

“你每到这个时候就拿正经事儿来推我,今天不许!”

宁婉就求他,“好铁石,我真有正经事儿,想与大家商量合伙儿入股做新生意呢!”又再三许愿,“明天,还有后天就都听你的,好不好?”

“不好。”

“那就再加上大后天、大大后天才行。”

“还不好。”

“那你要怎么样才行?”

“…”声音低了下来,倒不知最终这二人如何商量的,只见大年初二的早上,宁婉装扮得漂漂亮亮地坐了马车由铁石陪着回了娘家。

宁家女儿多,因此这一日竟热闹得不成,大姐和大姐夫带着囡囡和志诚——狐保本是小名,自上了学堂之后就由先生给起了名叫志诚,一家人都过来了;大姑因万记那边地方狭小,又做着生意,就让姑父看着生意自己带喜姐儿来了,眼下又有宁婉和铁石,将炕上坐得满满的。

爹和娘早备好了许多小零嘴儿,上好的酒菜,大家就一面吃喝一面说话。

铁石平日不大喝酒,宁婉就给他倒了一杯说:“这酒是我家作坊里酿的,不似高粱酒那样烈,你喝点没什么。”

娘就笑着说:“我也正想告诉婉儿呢,这酒卖得特别好,年前就断了货,亏得我知道大姐爱喝先留下两坛,要么今天我们只能在外面买别的酒了。”

爹也说:“婉儿,听说你还留了一半的酒没卖,不如也拿出来吧,安平卫那边的铺子要加一倍钱收呢,我算着赚得也够了。”

去年是第一次酿酒,做得不多,有着试探的意思,今年就会再加上一倍。但是即使是酒早卖得脱了销,宁婉也不会把存下的酒拿出来,此时笑着说:“若是家里人想喝我可以拿出一坛两坛的,可卖是不能卖的!”

大姑家的万记也自宁婉作坊里进的葡萄酒,卖得也好,此时她也劝侄女,“现在能卖高价就赶紧卖了吧,别放久坏了,还不亏了本?”

“你们不知道,这酒是越发越味道越醇厚的,藏在酒窖里怎么也放不坏!你们没听过女儿红吗?那酒就是生了女儿做好了埋在树底下,等女儿长大了再挖出来喝,才得了这个名的。”宁婉又告诉他们,“等今年新酿的酒卖的时候,我会放几坛去年的酒,价要高上两倍;明年再放前两年的酒,价又要高两倍!”

大姑就“呀”了一声,“那要是过上十年八年的,你去年酿的酒还不得贵到天上去!”

宁婉就点头一笑,“正是这样儿!”好酒的价本就是极贵的,她可是知道的。

喜姐儿就仔细地看着酒坛子,突然问“婉儿,你买的酒坛上子上面都烧了年份,看来是早有这个打算的?”

那是自然的,宁婉早想到了,如果酒坛子都是一样的,就会有人不信是贮藏过的酒,如今在坛子上烧了年份,更能取信于大家。不过她倒发现了另一件事,就笑问:“表姐,你认字了?”

喜姐儿就红了脸,“其实也不认得几个,只是当今的年号我还是见过的。”

宁婉最初认字就是从匾额、皇历、点心盒子、帐本等等日常见到的字开始的,因此就赞同道:“哪怕一天认两个字,一年也就有了好几百呢,帐也就能看得懂了。”

既然提到了生意,宁婉就说:“过了年我想再做一样生意,大家可都愿意入些股?”

虽然也是想多凑些本钱,但宁婉找大家入股更是因为想有钱一起挣,爹娘不必说了,给了自己德聚丰一半的股儿,再没有哪家能对女儿这样好的;而大姑和大姐在自家穷时一直都帮着,她有什么好事也不能忘记她们。

这几年大家亲眼见的,婉儿挣钱的本事十分地高,因此还不待她说要做什么生意呢,就纷纷地答应,“我们都入股!”

宁婉就笑了,刚要将想好的法子说出来,喜姐儿就插话说:“我婆婆说的果然没错,你真要再做生意!”

见大家都吃惊地瞧着她,喜姐儿就解释说:“前些日子我们在家里闲话儿,婆婆就说婉妹过了年一定会做新生意的,到时候让我问问婉妹能不能入一股。那时我还说,婉妹才成亲,又嫁的官宦人家,定然没有心思做生意的,不想竟让我婆婆说得对了!”

赵太太果然是有眼光的,宁婉嫁了铁石虽然衣食无忧,但铁石是自小兵一步步靠着军功升到的副千户,比起差不多品级的传承了几十上百年的武官或者供出读书人做官的大家族,他们家底其实非常薄,宁婉哪里会在家里白白闲着呢?

而且她真心觉得做些事很有乐趣,比整日闷在家里要好得多了。

铁石又是懂得自己的,从不拘着自己做什么。

对于赵太太的提议,宁婉犹豫了一下,她其实从没想过与赵家合伙做生意的,但是想想年前年后这些日子,赵太太对她的帮助,还真有些不好意思回绝呢。

大约赵太太连这一点都算到了,所以才让喜姐儿来传话呢。

既然不能置之不理,宁婉就问喜姐儿,“赵家想入股,不知道是用谁的名入?拿多少银子入股呢?”

第208章 小钱

喜姐儿出门前婆婆早有交待,现在婉儿相问,她就答道:“我婆婆说要是婉妹能同意就用我们这一房的名入股,将来有了收益也是给我们的。至于入股,若婉妹要银子也可,不过我们家在县城里北大街靠近城门口儿有一处铺面原是租出去,去年年底正好到了期,还没有再租呢。请婉妹有了空儿与我一同看看,觉得好呢就用这个铺子入股。”

当年宁婉在赵家立住了足,成了名正言顺的二少奶奶之后,赵太太第一个交给她的铺子就是这个北大街靠近城门口的门面!先前租给别人做客店,因正挨着北门,生意也算不错,只是有一样不好,客店里往来的是四方宾客,也就难免会良莠不齐,又有做皮肉生意的女子经常上门去揽生意,因此时不时就会出些事情,赵家虽然是典史家,不怕官司,但赵太太终是嫌麻烦,就让她拿着试手换了生意做。

当年宁婉接了铺面,很是费了许多心思,最后决定做皮毛生意。后面大大的院子里硝皮,前面的铺子里卖给外地来的客商,要知道辽东的皮毛十分便宜又很容易收上来,制好的皮毛一转手就翻了几倍的价儿!

正是第一间铺子就做得不错,赵太太就又给了她第二家的铺子,后来更将赵家在外面的生意全交给了她,自己享起了清福。

如今兜兜转转,这间铺子又要回到自己的手里,宁婉在一瞬间便也决定还是做皮毛生意,毕竟那间铺子无论是从位置还是格局都极适合做皮毛生意的——她原本一直在犹豫是选皮毛生意还是另一桩呢。

大概自己许多为人处事都是向赵太太学来的,因此宁婉此时便已经觉得与赵家合伙儿竟是很合适的事了,铺子赵家拿了出来,衙门里的事儿有赵家自己也不必费心,唯有一事,“赵太太可说想要多少股儿吗?”

喜姐儿就笑道:“我婆婆说这铺子既然是给我们这一房的,就让我和婉妹商量,一家一半也行,婉妹多些也行,反正我都听婉妹的!”

看来赵太太还是不放心喜姐儿,就想与自己合伙儿,既能挣钱也能让自己带带喜姐儿学会做生意,还真是赵太太的行事风格,算计得一丝不差。自己就是看在喜姐儿的面子上也不能亏了赵家,而喜姐儿跟着自己做生意,多少也会有些进益的。最关键的是自己明知道赵太太算计自己,但还是会答应!

宁婉果然就笑着点头,“那好,就一家一半吧,不过生意上的事可要我做主!”

“那当然!”喜姐儿十分开心,“我跟着拿红利就行了!”

宁婉就装做打听铺子是哪一个,然后点头说说:“我知道那里,要是转手总能卖上五百两的,现在我拿出五百两做本钱,怎么样?”

“我早说都听你的了!”喜姐儿就笑,“我婆婆也说能值五百两,但是我想你说四百两我也点头!”

宁婉见喜姐儿兴头头的,本想告诉她有点心机,别像个传话的下人似的,可是眼下人多,倒不是机会,就向家里人笑问:“愿意入股的回家商量商量,等过了初五把钱送到我那里,然后就等着年底分红利吧!”

大姑在家里一向是能做主的,且万记的帐也全由她管着,现在也不等回家里商量,就向侄女儿说:“我拿三十两银子!”

宁婉就笑,“大姑,万记可真挣钱啊!”当初大姑和大姐自德聚丰出去开了万记的时候,本钱尚且不够呢,才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轻松拿出三十两银子了!再算算万记现在添置了许多厨具,又存着几十袋面粉、上百坛酒,还有各种肉菜,挣的钱还不是小数呢!

大姑就笑,“你不说过做吃食生意本钱小,回钱快吗?果然不错!”

大姐和大姐夫就凑到一处嘀咕了一会儿,这时也过来了,“我们拿二十两吧。”

爹娘却将宁婉招手叫过去,“婉儿,你们说我们拿多少?”

年前铺子里刚分了红,宁婉知道爹娘手里有二三百两银子,可是一则日常有用度,二则就是做生意也要用些钱周转,因此就帮他们出主意,“你们就拿一百两吧。以后再有别的生意我还是会叫家里人入股的。”

股份定了,宁婉就又告诉大家,“过了初五我和表姐去铺子看看,找了工匠重新修缮,等到衙门上了班我们就立契书。”

大姑就说:“都是一家人,还立什么契书?听说还要给衙门里交税呢。”

宁婉就笑着告诉她,“契书还是要立在前头的,这样才能不会有纠纷,再说铺子里有喜姐儿的股儿,就是交税也是只是最低的。”

赵家毕竟管着这事儿,自家人办事儿当然要方便了,所以生意还没开始就已经占了便宜。大家听了都十分开心,尽情热闹了一天方散。

过了初五,卢铁石就要带着媳妇回了虎台县,既然路指挥同知要过来看看虎台县城墙修缮的事儿,他自然要早些准备。正好宁婉也要到县城里准备开皮毛铺子。

儿子儿媳都有正事儿要忙,吴老夫人就点点头,“你们回去吧,不必隔三差五地回来看我。”

宁婉就再次劝道:“婆婆,你与我们一同去县城里住多好?平日与我娘她们几个人在一处说说话儿,铁石和我孝敬你也方便。”

“不行不行,”只要一说起离开老宅的事儿,婆婆就固执得紧,“我在这里住得好着呢,而且我也不喜欢县城,太过热闹我吃不消。”

宁婉其实早知道劝不动的,只是身为儿媳不劝一劝倒不大合适,此时便转过头向吴婶说:“如今家里添了两个人,毕婆子做饭,林氏做杂事,吴婶就只管陪着婆婆,若是有什么事就让吴叔去虎台县里告诉我们。”

吴婶就点头,“我知道了。”

这时林氏自厨房端了热酒进来放在婆婆面前,又到炕桌下面拿了一粒苏合香丸放在里面化了送给婆婆喝下,收了碗才要退下,宁婉就叫住她,“你去将毕婆子也找来,我有话对你们说。”

待毕婆子也到了,宁婉就说:“吴婶本是家里的亲戚,一向在我家里帮忙,我们也相信她。今后有什么事儿你们都听吴婶的,只要将婆婆照顾好了,我就赏你们。”

原来宁婉这一次回去要做生意,恐怕就不能像先前一样隔三差五地到婆婆这里,因此就提前将家里的事情安顿好。特别敲打敲打新来的两位则是因为吴婶与婆婆一样性十分软弱,又因她们先前都没有用过下人,只怕一时管不好。

毕婆子和林氏过年时都回了家,今日才回来,因此都赶紧躬身答应,“夫人只管放心,能到卢家这样待人大方和气,活计又轻省的主家做事儿,我们都知道极难得的,就算为了能干得长久,也会服侍好老夫人。”

宁婉早知道毕婆子是有见识的人,林氏又是个老实的,因此果真也是放心的,就笑道:“只要婆婆好,我再不亏你们的。”说着将自安平卫得来的银锞子拿出来一把,每个人都赏了。

自指挥佥事府里转了一遭,颇弄了些小钱,自那后无论是给小辈的压岁钱还是下人的赏钱便都自这里出,倒将她先前准备的钱都省下了。就是铁石给她的那锭金子,她便用来做本钱,手里宽绰极了。

这些小事倒不好向别人说,但是宁婉心里却是极开心的,用起这些银子花得更加痛快,毕竟是白来的嘛!

小夫妻俩初六回了虎台县,白天便各自忙各自的,但是中午和晚上必是要相聚的,各自说着自己的事儿,倒是更有意思。因都忙着,到了灯节白天才回了老宅,婆婆怎么也不肯来看灯,最后只两人晚上在县城里逛了逛,一番柔情蜜意自不待言。

路指挥同知果然来到了虎台县,而且还是正月十六就来了,他因是公出,因此便住在了驿站,倒是随行的路大少爷和少夫人住到了赵家。

赵太太前几日才见了女儿,现在又得知女儿能回家里住上好几日,哪里不欢喜?张罗了酒宴请了虎台县里的头面人物给亲家接风。

卢副千户和夫人自然算得上是头面人物之一了!

宁婉自回了虎台县里,就被邀了去县衙还有徐家、诸家等几处作客,已经在虎台县上层夫人中露了许多次面,与大家重新“熟”了起来,这一次去赵家自然轻车熟路,穿了一身新衣裳——当初娘给她做陪嫁的衣裳时便做得多,眼下还没穿过一遍呢,又拣了两样新巧的首饰戴——如今并不必要显示自己的富贵了,只按自己的年纪选些好看的就行,她在这些夫人中本就是最年轻的,当然要打扮得俏一些。

到了赵家见了路少夫人,这位宁婉梦中的大姑姐依旧是个八面玲珑的人,且她知道了母亲对二弟妹这位表妹寄予的希望,自然会与之好好相处,笑着拉了宁婉的手赞道:“我还没谋面呢,就听母亲不住地夸你,当时倒还有些不信,只觉得自己并不差,凭什么人母亲也不应该觉得比亲女儿还好,不想卢夫人真是有如那半山之上的映山红,美得让人心悦诚服。”

宁婉先前就常得这位姑姐的夸赞,又每每得她送许多精巧的玩意儿,因她是真心感谢自己对她那个傻弟弟好的,如今身份变了,却也十分亲切,就笑道:“路夫人拿我比那映山红,那我竟不知拿什么比路夫人好了!谁不知道路夫人是我们虎台县里第一美人,当年城隍巡游时扮过仙子呢!”

大家听了便都纷纷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可不是,当时路夫人的扮相风靡了多少人,自那以后竟没有人比得过!”

在路夫人之后扮仙子的现在就有一位,那就是丁三小姐,如今也在场,可见说这话的人却一点也没有把丁三放在眼里,可她却不想得罪宁婉,就又笑道:“若是卢夫人也扮上一回,说不定能与路夫人比上一比呢!”

可是想扮仙子并不容易的事,宁婉当时的家境是不可能争得上的,路夫人就笑,“那不过是个虚名罢了,卢夫人倒不看中那些。”

第209章 成熟

赵太太为亲家办的接风宴自是好的,宁婉又是大家说笑,又是看戏。可她心里一直惦记着与封少奶奶“结交”。

与虎台县上层人家也有了不少次来往,今日才与封家少奶奶见面,无论如何也要找个机会攀谈。毕竟在她的梦里,封少奶奶对她有半师之谊,也是她在虎台县里最好的朋友,而前些天听说她又病了,自己很想劝慰她的。因此就一直留心,瞧着封少奶奶起身到下处,就赶紧也站了起来,“我也想出去散散呢。”

封少奶奶就轻轻一笑,“卢夫人请先行。”

宁婉就携了她的手,“我们一同去吧。”路上就笑着说了些家常,又论起品茶,慢慢投机起来,便邀她到家里作客,“我们家里并没有别人,副千户白天总在外面忙着,过两日空了你就过来,我们在一处品茶。”封少奶奶最爱品茶的,宁婉就向她学过煮茶品茶,此时暗地里想回家后赶紧要买一套上好的茶炉茶具,再挑些茶饼、茶叶备着,免得封少奶奶来了瞧不上家里的日常东西。

不想封少奶奶摇头道:“真是多谢卢夫人的抬爱了,只是我身子不大好,近日天冷咳嗽又重了,大夫不许我多吃茶。”

大夫好像一直不让封少奶奶多喝茶,可是她却从来没听从过,依旧每日把烹茶品茶当成最重要的事,除了想方设法买好茶之处,还要夏天收雨水,冬天集雪花,清晨采露水,到处寻找清泉山溪,又配了好几套极精美的茶具。如今她听了自己请她品茶竟然还能相拒?

宁婉其实早觉出封少奶奶言辞间的客气,只是她因着梦里的情谊便忽视了她的疏离。明明在梦里她们一见如故的,现在却不知为什么她要躲着自己,宁婉摸不到头脑,却也觉出不宜再多说,因此两人更了衣便重新回到戏台前,分头坐下看戏。

因陪着路指挥同知,铁石今天也在赵家盘桓了半日,夫妻二人一同回家,宁婉就说:“我们不如也借赵家的园子请客吧。”自家将男女客分成两日虽然也能摆下酒宴,但怎么也摆不开戏的,但请客有戏方才热闹,而虎台县里戏台的只有几处,除了县衙、城隍庙之外,只有徐老知府家里和赵家有戏台,而赵家的戏台又更好一些,因此她便打算向赵家借园子。

不料卢铁石反问:“我们为什么要请客啊?”

宁婉惊讶极了,“路大人不是来看你修缮城墙的吗?”

“对呀,那可是公事。”

宁婉突然想起了去年自己给铁石送礼让他退回来的情形了,而且当时他还对自己说他从不送礼的!

今年的节礼都是自己打点的,他没有过问,自己也没向他说,因为他一直忙着公事,而两人见面有的是情话,根本顾不上说这些没趣的事儿。而且宁婉觉得铁石早变了,定亲以来他对自己十分体贴周到,成亲后更是整日粘在一起,因此竟将过去那个冷酷无情的将军渐渐淡忘了,也就忘记了他先前的行事方法。

那时的铁石不只是不收礼不送礼,甚至他不与同袍之外的任何人往来,特立独行,再加上他身有残疾,凶名远播,因此很多人都对他心存忌惮,再加上周指挥使的打压,他的仕途一直十分坎坷。

现在宁婉就正色说:“路指挥同知来虎台县固然是公事,但是你做为下属招待他也是正事儿,更何况我们也是姻亲呢!”

大约最后一句姻亲说动了铁石,他并没有再反对,他只是茫然地看着宁婉,“我从来没请过客。”

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公公一向不大管这个儿子,婆婆什么也不懂,而军中的生涯又让他并不大通人情事故,虽然他现在身子健全,也比过去开朗可爱,但其实还与过去的那个他有几分相似呢!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铁石与自己在一处时亲亲密密的,但是他与旁人话就少多了,就说前些天他陪自己回娘家时就坐在一旁悄悄看着自己,并不大与大家说话的。

“这事儿你听我的吧,”宁婉就大包大揽地说,然后拿出一张纸来将请客的事都记了下来,又嘀咕着,“就借赵家的园子,明日我就去找赵太太说;戏不去安平卫请,路家人都看过了,不如去南边的得胜县请,听说那里有一个戏班不错;菜呢,我让爹请望远楼的大厨来赵家做,第一道我们不用燕菜,太俗气了,我想一想,对了,就用猴头菇,到德聚丰取,只给本钱就行了,还省了钱呢!第二道呢?是用烧鹅还是鹿肉呢,我想想…”

卢铁石见婉儿费尽心思地为自己琢磨请客的事,说不出的喜欢,却将她手里的笔拿了下来扔到一旁,“这些事不急。”自后面将她抱了起来,低下头下香她的脖颈,又白嫩又腻滑,便一路向下去了。

宁婉就在他怀里转过身子,“我做正事呢,你偏捣乱!”却闻到了他口中淡淡的酒气,就知道他定然忍不住了。原来铁石很少喝酒,但若是喝了一点,就会更加凶猛,先前成亲的时候不知道,前些天回娘家宁婉让他喝了酒之后可是记忆犹新。

小夫妻俩儿早早地进了被窝,折腾了半晌宁婉浑身上下酸酸软软的,靠着铁石连眼睛也睁不开了,可是她还没有忘记请客的正事,就含含糊糊地说:“总要先把日子定下来,然后才好下贴子、定戏班子、借花园呢。”

卢铁石就笑了,“你倒还想着呢。”

宁婉一动也不想动,就将原本放在铁石胸口的手轻轻地在他胸前点了一点,“不定下来我怎么能睡着!”

不料这一下子又捅了马蜂窝,欲念便铺天盖地压了上来,又似未完全灭掉的灰烬里洒了一瓶油,火苗腾地一下子蹿起老高,若是平日也就罢了,但是眼下宁婉悔之不及,请客的事还没商量好呢!

可是在他那凶猛的进攻下,她再忍不住叫了起来,然后就将什么戏班什么酒菜都统统都忘记了,也不知什么时候缩在他怀里香甜一觉,还是在第二日早上帮她穿衣裳时醒来的,原来这也是她新近订的规矩,只怕他走了白氏见了自己看出端倪。

宁婉虽知铁石有事,却还是抓住了他的手腕问:“请客的事怎么着?”

铁石就俯身在她的脸上蹭了又蹭,笑嘻嘻地说:“真舍不得走呢!”方才抬起身上告诉她,“我想好了,就在城外砖窑那里请路指挥同知!我会让洛大哥买羊打酒,再麻烦岳父请了望远楼里的大厨做几样菜,还有戏班子,本来想让洛大哥一会来问你的,你既然醒了,就告诉我吧。”

自正月初六起,铁石就带着兵士们在城外烧砖预备修缮城墙用,每日他们一早出城,晚上方回,又在那里搭了帐篷轮流守着砖窑,因此那处俨然成了他们的驻地。宁婉去过两次,一次是送些生姜和红糖给他们煮姜汤喝,一次是正月十五送了元宵,知道那里十分简陋,因此遽然一听觉得很是古怪。但是她毕竟是最懂得铁石的人,转眼间便明白了,就笑道:“你只管忙去,一会儿我找洛大哥将那些小事都商量好。”

心里惦记着事儿,宁婉便也不睡了,打着哈欠起来将外衣穿好,叠起被褥叫了白氏帮自己梳头,又匆匆用了早饭便将昨天写了一半的那页纸又拿了出来,抹了一些,又添改了一些,想了想又写了几笔,然后放下笔又想。

正在沉思间,白氏过来笑道:“隔壁住着的那个伙头军来了,说是副千户吩咐有事找夫人的。”

宁婉就连说几个“请”字,自己也穿了鞋下炕迎了洛冰进来,“我正等洛大哥呢。”

洛冰也不再与宁婉拘礼,点一点头就在下面的椅子上坐下了,瞧着宁婉笑道:“不想我们的铁石将军娶了夫人果然变了!”

宁婉觉得脸上有些发热,正好白氏送茶进来,就借此掩饰,“洛大哥喝茶。”

洛冰也觉出自己唐突,低头喝了一口茶,再抬起头来就稳重地说:“我自铁石到多伦时便认识他,也算得上深知他的人,他的好处自不必多说,但是性子里的孤僻固执也是很大的缺陷,因此他虽然战功卓著,却也颇受大家排挤。我曾劝过他许多次,既然身在官场,总要有些应酬往来的,只是并没有什么效果,不想弟妹却能将他说服宴请路指挥同知。”

洛冰初听卢铁石让他办宴请路指挥同知时只以为自己听错了,的来又听他道可以与宁氏商量立即就明白关节在何处了,对卢铁石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他新娶的媳妇了。

而宁氏,果然是个贤内助。

自己还有许多兄弟,自多伦浴血杀出一条血路,忠心自是无虞,誓死都会跟着铁石的。铁石走得越高越远,大家才能越有前程。特别是自己,身负血海深仇,更是希望铁石一步步走向高处,自己才不至于埋没于边城。

因此洛冰对宁婉满心的感激,“弟妹真是辛苦了。”能将执拗的铁石劝动,宁氏一定费了不少心思。

宁婉听出了洛冰的言外之意,其实她当然是要用心劝说铁石的,但事实上却是只说了一句他就同意了。至于他怎么想通的,谁又知道?也许真是被自己媚惑了?

这些话宁婉怎么能说?只端庄地笑着点头道:“我自然是劝了,但其实应该还是大哥的功劳吧——无怪铁石一向敬仰大哥,他自小家里与常人不同,明明上有高堂,但却与母亲孤零零地守在老宅里,受了不少的委屈欺凌,心里便也与常人不同了,全靠大哥教导他读书明理呢。”

“我们成亲后他免不了陪我与亲友们往来,恐怕这些人情世故也让他更想得通了。但他毕竟还是与别人不同的,一定要在军营中摆酒请客,我听了先是要反对,后来却越想竟越有道理,请的虽然是路指挥同知,但其实也是所有的人。洛大哥,你说对不对?”

洛冰就慨然道:“弟妹说得极有道理,铁石是成熟了!”

娶了这样好的媳妇,越来越懂事还不是自然而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