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盆景

既然都是为了铁石好,宁婉和洛冰商量起事情就越发容易。

“帐篷容易,我知道你们本来就有好多,只是铁石既然要在军营里请客,那里可能临时搭个戏台?”

“这个好办,去年伐的木头还有许多,只要堆起来再加固一下就是一个大戏台了。”

“我听铁石说要买羊打酒,一定是想烤羊了,可是那么羊你们能忙得过来吗?”

“军中的人差不多都会烤羊肉,特别我们自多伦来的。”

“…”

宁婉将想到的事情都与洛冰商量了,又怕忘记了什么,便悄悄将刚刚写好的纸拿出来看了一眼,原来她怕洛冰见了自己的字不成样子,便在他进来前将纸收了起来。

洛冰就在下面轻轻地笑了。宁氏是他见过最懂事的女子之一;最美丽的女子之一;最坚强的女子之一;也是最可爱的女子之一。世上懂事的女子很多,美丽的女子很多,坚强的女子很多,可爱的女子也很多,但是拥有所有的优点女子他却只见过宁氏一个。

她实在是太难得了!

洛冰见过许多出色的女子,但今天特别被宁氏悄悄打开一页纸看这个小小的动作所打动。她一定是担心字迹不够好看才如此的,其实自己怎么会笑她?

自己当年风光无限的时候也没有遇到过这样动人心弦的女子呀!还是铁石有福气!洛冰想着,就暗自决定要给宁氏寻一个好字帖,她那样聪明,用心练上两年,字就能拿得出手了,再不必见了人就把纸藏起为。

宁婉确定了没有忘记什么,就放下心。又因与洛冰商量起事情十分轻松愉快,就是她先前觉得难的事情他也都有好办法一一解决,不禁就想到,将来有一天与铁石闲来说起,当朝中极殿大学士曾经在自家帮忙准备酒宴,岂不是很有趣?就笑了起来,就问:“过去你们家里怎么宴客呢?”

洛冰其实很不喜欢与别人说起自己家里过去的事,毕竟洛家已经败落了,那些事情早就有如飞灰一般不见一丝踪影,因此每每有人谈及,他都会几句话就推脱掉了。但是偏偏宁氏问他,他却用心讲了起来,“那要看是什么时候,请什么客人了。”

“春天的时候,家里暖房里的牡丹提前开了,祖父就请人来观赏,他最得意地有两盆,一盆是姚黄,一盆是魏紫,宝贝似的捧出来,但不许任何人碰一下;夏天时就在水边的排轩里放上桌子,十分凉爽,又有乐师隔了水吹笛子,曲子十分婉转动听;秋天要开菊花宴的,非但摆上几架菊花,每人都要簪了菊,就是菜也都是菊花做的;冬天自然要赏梅,煮了酒再烤上肉,与辽东的烤肉又不相似…”

“我那时年青,又颇以文才自诩,所以最喜欢诗会,大家在水旁坐了,用一个杯子盛了酒放在水中,漂到谁的面前那人就要将酒喝了,然后立即写出一首诗来。”

宁婉很爱听这样的故事,眼睛都亮晶晶的,“我原先在书上也看过,总觉得不像真的,现在听你说了方才相信——无怪你能考中榜眼呢,只听请客的事就知道你们家非同凡响。”

只可惜那些全部都没了,就连祖父一手建起来的闲园也没了,洛冰将一声叹息压在心底,却笑着说:“弟妹若是有机会,将来去江南看一看吧。”

宁婉不觉得起了促狭之心,就笑,“若是洛大哥请我们夫妻去,我就跟着铁石去江南看看!”

“我——”洛冰想说自己再无出头之日,恐怕会埋骨辽东,但突然想起宁氏先前话里话外鼓励自己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就不忍用悲伤的情绪让她不开心,遂点头,“如果能有机会,我一定在江南家里仿着过去的酒宴请铁石和你。”

宁婉是真相信的,立即笑道:“那好,我就等着了!”

虽然洛冰并不大相信,但是他还是不免要被宁氏影响到,心里的哀伤不觉也淡了下来,不由得随口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偏巧宁婉会背这几首词,就赶紧诵道:“江南忆,其忆是吴宫。竹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原本这三首词最后皆是问句,但到了她的口中,却变成了肯定的语气,十分肯定的语气。

其间的意思十分明白。

洛冰听了心神一荡,仿佛真回了江南故园,半晌方才醒过神来,起身向宁婉拱手道:“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宁婉其实早见洛冰鬓边生了白发,又觉他语气间还是难脱悲伤,就笑道:“等你离了辽东,就会忆起辽东的好处。”

洛冰到了辽东六七年了,自温暖的江南一路跋涉到达王朝最北的多伦,他眼看着亲人一个个地倒下,只觉得天气越来越冷,心里越来越寒,脑海中只余下“苦寒”二字,从没有觉得辽东哪里好,可是不想宁婉却说:“辽东也一样好啊!春夏之季,田野里一片生机;到了秋天,成片的红高梁、黄麦子有多喜人!我最喜欢冬天了,一场大雪之后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就连树上都挂满了雪…”

“辽东最好的还是人,我们辽东人多是又豪放又热情…”

洛冰听着,心里果真想,“如果我能离开辽东,说不定还会想这里呢!”

又随口闲聊了几句,洛冰终不好再多坐便起身告辞,“我回去先安排了,待明日有空儿再过来。”

宁婉看看天气就笑道:“眼见就到午时,铁石也应该回来了,不如洛大哥就留下,我下厨做几个小菜,你们吃过再一同走。”

正说着,卢铁石果然大步走进了屋子,因听了媳妇最后一句话,也笑道:“正是,吃过饭再走!”

洛冰便不再推让,“那我就叨扰了。”说着与铁石坐在一处将商量过的事情一一道来。

宁婉早起身去了厨房,白氏买了牛肉从一大早就炖了起来,现在正好到了火候,就拿出一个窖藏的大红萝卜,洗净了切成与牛肉一样大的方块加到锅里,同时放了盐再炖上一刻钟就好了。

这边炖菜,另一边就炒了粉条、木耳、白菜等常见的几个小菜,却又回屋子里剪下一把蒜苗,用鸡蛋炒了送了上来。铁石和洛冰中午吃了饭就要去城外,是以既不用备酒也不必太多的菜,只这样家常就好。

洛冰见宁婉转眼间端了一盘炒蒜苗就将眼睛瞪大了问:“这不是弟妹养在屋里的盆景,怎么竟然剪了吃?”

“洛大哥竟把蒜苗当成盆景?”宁婉也不想洛冰在辽东过了十来年,竟然连蒜苗都不认得,再一想他到了辽东就被发配多伦,又一直在军中,没有见过也有可能,就笑了,“其实也不错的,我把蒜苗养在屋里桌上也是为了这一抹绿十分好看。”

在辽东的冬日里,虽然有人会在暖房里种各种青菜,但那样的菜价十分高,并不是日常里吃的,寻常人家并不大买,但是想吃青菜并不是没有办法的——养一盆蒜苗就是又容易又实用的。

将大蒜摆在浅浅的沙盆里,放在温暖的屋子中,隔上三五天浇上一回水,没多久就会抽出嫩绿色的蒜苗来,蒜苗长到一尺来高的时候就可以剪下来吃了,炒肉、炒鸡蛋,或者切成小段放在汤菜上面,带些蒜的味道,可又不那样辛辣,十分鲜嫩,又好看又好吃。

眼下宁婉养的这盆蒜苗无怪被洛冰当成盆景,原来她爱干净又爱俏,因此用了一个白瓷盘盛了寸许高的清水,然后将大蒜剥了皮一个个地摆在水中,白生生的蒜头,青青的蒜苗,冬日里放在桌上可不是很漂亮?

宁婉就又说:“不过,这蒜苗可比盆景有用得多了,就是今日吃了,还会再长出来一茬,过些日子就又能吃了。”

洛冰毕竟还是不懂稼穑的,就惊问:“若是如此,我们也应该种起来,那样冬季里不管什么时候都有青菜吃了!”

就连铁石也笑了起来,“洛大哥真是没见过的,这蒜苗最多能长出三茬,再多就不成了。”

“我就是想呢,若是一直能长出蒜苗来,我们岂不用不必贮存秋菜了!”洛冰就也笑,却也拿定了主意,“我们也有好些蒜,明日我也在屋里养一盆,我瞧着竟不比那兰花差呢!”兰花的叶子也正是这样细细长长的,如果没有开花可不有些像蒜苗?

宁婉听了他说兰花就说:“其实要看花也容易:平日里吃白菜时将叶一片片地摘下来,剩下小小的白菜心还在根上,再用水将白菜的根泡着,没几天白菜心里就开也小花来了。”又道:“洛大哥若是喜欢这些东西,还有好多东西都能做呢,萝卜头泡在水里也能养出绿叶开出小花,我还喜欢把芹菜心养起来,虽然不开花,但那绿色最好看。”

洛冰方知自己到辽东这几年心如死灰,人就似瞎子聋子一般,宁氏所说的一切他未必从没见过从没听过,但的的确确没有进过他的心,因此他心中才唯余“苦寒”二字。其实辽东的苦寒里还有更多的生机和乐趣。他原是绝顶聪明的人,眼下一经想通便豁然开朗,点头笑道:“明日我便做起来!”他要给自己的生活里添上几许生机!

午后铁石接了路指挥同知出城看砖窑;洛冰带人搭戏台、雇戏班;宁婉回娘家找了爹陪着去望远楼里请大厨、商定了菜单,回头与洛冰又见了几次面将事情一样样定下,也就到了请客的日子。

第211章 烤肉

这一天,铁石给所有修缮城墙的兵士们都放了假,就在砖窑前请了路指挥同知和路少爷等等随从人员。

那边都是男人,因此宁婉在正日子并没有过去,但是她知道一定办得不错:羊都是新自北边买来的,当日早上才宰杀,新鲜得紧,洛冰早拌好了调料,他在多伦时常烤肉,经验十分丰富;望远楼里最有名的大厨会在一旁新垒好的灶上做出拿手菜;酒是在酒庄里买的上好高粱酒,自己还让人特别开了窖送去了十坛葡萄酒;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唱戏了,宁婉与洛冰商量了点的都是武戏,《挑滑车》、《铁笼山》、《八大锤》等等。

自城内都能听到锣鼓的声音,虎台县里好多人都跑去看热闹了。

宁婉不禁想到铁石做事果然与旁人不同,宴客竟是这样大的手笔,仿佛是盛大的仪式,将修城墙的大事隆重地推了出来,应该会让许多人记上很久吧。

而被请的路指挥同知一定会很满意的。

至于今日一同吃席的兵士们,更会欢喜异常。

比借个园子摆酒看戏好得多!

正想着,白氏进来笑着说:“夫人,中午想吃什么?”

平日里铁石天天回来,宁婉每日算着要做什么,十分用心,今天只有自己一个便觉得些没意思,就道:“什么都好,你看着做吧。”

“那我擀面条怎么样?家里有野鸡汤,再用白菜、木耳、蘑菇切丝下到汤里。”

宁婉还没来得及说“好”,就听院门前响起了马蹄声,接着门就被猛地推开了,老林冲了进来,“夫人!副千户让我火速送来!”

宁婉吓了一跳,却见老林手中捧着一个大包,竟是用铁石的披风包着的,不知是什么,只得赶紧接过来打开,原来里包的是倒扣了盘子的大碗,揭开盘子,里面竟是一大块烤羊肉!

白氏也被惊了,站在一旁伸着脖子看,如今见了一块烤羊肉就骂老林,“不过一块烤肉,你急的是什么,竟把夫人和我都吓了一跳!”

老林平日话不多,嘴也笨,被骂了就向后退了一步有些结巴地道:“副千户,副千户让我骑马赶紧送来,说是凉了,凉了烤肉就不好吃了!”

宁婉此时也想骂人,不过她不是要骂老林,是想骂铁石,现在外面有多冷!为一块烤肉,他竟把披风脱了!因此就赶紧将披风叠起递给老林,“赶紧骑马火速给副千户送回去,让他披上,别凉着!”

老林听了火速就转身走了。

白氏便赶紧将门重新关好,转身回来正想向夫人说话,就见夫人的脸是红的,却正正捧了那烤肉在吃,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悄悄退了出去,情知夫人不会再想吃什么面条,便回了自己的屋子,关了门再没出来。

宁婉拿起羊肉,一口咬了下去,新烤出的肉还有些烫嘴,表面是脆的,里面是软的,浓郁的香气早已经充满了她的鼻子、嘴巴,当然还有她的心。她品尝着,又细看了看手中的肉,原来是一大块肋排,肉色金红,上面还留着刚刚被火烤出来的小小气泡,真是她所吃过的最美味的羊肉啊!

她完全能想得到,铁石最初并没有想到给自己送烤肉,他不是那种十分细腻的人,但是当尝到了烤肉,或者仅仅闻到了烤肉的味儿就想到了自己,然后让老林火速把烤肉送来,只怕这肉的味道变了,自己尝不到最好吃的。

这份心思,自己再也想不到他会有的!

但是他竟然就有了。

平日里宁婉并不吃太多,甚至她还会告诉娘和大姐她们也不要吃得太胖,但是今天她越吃烤肉越觉得香,也根本舍不得把这烤肉送给别人,其实她不是小气,就是家里买了很贵的牛肉也一样给白氏老林吃。但是,现在,她一个人把烤羊肉都吃光了!谁也没有分一点!

宁婉摸了摸肚子,才意识到自己竟吃撑了,喝了一杯茶仍然觉得肚子里饱饱的,只得披了披风出门走动走动,在街上绕了两个圈子进了牛记药铺,“给我拿一颗大山楂丸。”

平日里德聚丰偶有谁不大舒服,都是在牛记看病取药,因此药铺的伙计是熟识的,笑着应了回身去药丸,还不忘向宁婉说:“还是你家的小弟弟贪嘴吃多了吧,不如拿两颗留着一颗备用。”

“除了他还有谁能吃撑?”宁婉昧着良心将丢人的事推到了石头身上,“拿两颗也好,万一下一次再吃多了就不必过来了。”

伙计将两颗大山楂丸包好递给宁婉,“这大山楂丸最适合小孩子了,味道又好,虽说是吃药,但也跟吃果子似的,吃了让他再玩一会儿就好了。”

宁婉回家吃了一颗大山楂丸,浑身上下都懒洋洋的,就躺到了炕上,不知不觉睡了香香的一觉。等她醒时就见铁石正坐在她身旁看着她,一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正看着她的脸,连眨也不眨的。

“什么时候了?大白天的我怎么就睡着了?”

“这两天你一直忙着宴客的事,能不又累又困吗?”卢铁石见她醒了就笑着凑过来,“你睡着的样子真好看!”

宁婉想说自己真不是累的,而是撑的,只是这话她如何说出口?且她此时又发现睡一觉也能消食,起码她现在觉得好了,拢了拢头发欠身看看外面的天色,“不想一觉竟睡到了晚饭时分!”又笑着问:“你中午吃了羊肉一定不大饿,晚上不如我给你下碗面,清淡些的,怎么样?”

“我才从宴上回来不想吃了,你让白氏给你下面吃吧。”

“我晚上也不想吃了。”

“那也好,我们早点睡。”

宁婉这时还有些迷糊,但却突然意识到,“你喝酒了?”

“嗯,今天还喝得多了些。”

无怪今天他的眼睛格外明亮,带着别样的光芒,让宁婉不由得又想起了梦中那个穿着铠甲向自己压迫过来的冷面将军。充满力量的爱抚一时间竟让她恍惚了,将两个人混成一个,当然他们本也是一个人——卢铁石。

两人没吃晚饭就歇下,真正到了入更时分,肚子却觉得空了。宁婉才知道,原来那种事比大山楂丸和睡觉两种法子还要能消食!枕在铁石的胳膊上吃吃地笑,“好丢人!”

卢铁石却不觉得,“有什么丢人的,我去叫白氏给我们下两碗面吃。”

宁婉赶紧拉住他的胳膊,笑了半晌才道:“这样的事你还想闹得大张旗鼓不成?还是我悄悄去厨房下了面端来吃。”

铁石将手臂一揽,正将要起身的宁婉重新抱回怀里,“你躺着,我去给你熬粥。”

“你只会熬粥!”宁婉早清楚他的本事,“那要等上半晌,还是我去下面能快得多。”

“下面也慢,不如我们找些点心吃。”

“昨天老林要出城买东西,赶不上饭时,我让白氏把点心给他包了去,现在点心匣子是空的。”

“那我悄悄去飘香居敲门买些。”

“不必了,我有法子!”宁婉眼睛一转,“我们烙鸡蛋饼!”

两人舍不得分开,终还是一同起来了,宁婉拿大碗盛了半碗白面,又向里面打了几个鸡蛋,铁石在一旁切了葱花,再加些盐、花椒粉,掺些水搅成糊状,在平底锅里倒了油然后将面糊倒入,稀稀的面糊自己就摊成一张薄饼,略等一下翻个面将两面都烙成金黄色,鸡蛋饼就做好了!

鸡蛋饼刚烙好时是极软的,宁婉也不拿碗来盛,将薄薄的饼卷起来用筷子夹给铁石,“你先吃!”

铁石接了却送到宁婉口边,“你先吃!”

鸡蛋和葱花的香气混在面中,又烙得热腾腾油汪汪的,宁婉就着铁石的手咬了一口,“味儿不错,你也吃!”

卢铁石接着咬了一大口,“是好吃!”

一块饼很快吃没了,这时下一块就烙好了。两人就这样,一面烙着鸡蛋饼一面就站在锅台前吃,一会儿就吃饱了。再回了屋子,却还不困,说了会儿话又是一番恩爱。

宁婉就点着他的头说:“以后不许喝酒了!”

铁石却笑道:“我原是不喝的,现在觉得少喝些也不错!”

第212章 小聚

没两日,宁婉在家里请路少夫人。

她并没有大张旗鼓将县里大户人家的太太小姐们一股脑儿都请来,而是只请了十几个年纪相仿的少奶奶和小姐。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第一个要请的赵太太身子不大舒服,她为了瞒下赵国藩犯的错费了不少的心思,又要打理着赵家上上下下一应事情,特别是年前年后赵家的几次宴客让她心力交瘁,那日给亲家接风之后就病倒了。服了汤药之后虽然没有大碍,但也要在家里静养,因此宁婉才一提请客的事就拒了,只让路夫人和喜姐儿过来。

第二个就是钱夫人,她自己倒是没病,可是唯一的儿子自年前就犯了咳嗽,到现在非但没好却又重了,因此一心在家里照顾儿子,也不肯出门。

另有徐老夫人,她本就很少出门,又有些人其他夫人太太心里也不大想动,大家年前年后忙了一个月,现在都宁愿在家里歇着。

宁婉就势就改了请客的人选,毕竟她年青又才与大家往来,表面看与那些长辈们不太熟,与其请了大家来了没什么话说,还不如直接办成一个小范围的聚会。而且如此,场面上虽然不是太大,但其实最能使得大家轻松自在,也会很快地熟悉起来,甚至有了深厚的交情。

当年自己做了赵家的二少奶奶时,就通过这个法子与虎台县里许多高门的少夫人少奶奶交好,大家非但在一处品茶斗酒赏花上香消磨时间,而且也能将一些事情于无形间办好了。

当初宁婉心里还有一个打算,那就是提前与虎台县里未来的夫人太太结交,毕竟这些人早晚要接了各家当家夫人的位置。事实也证明她的打算没错,她后来能将赵家管得比赵太太时还要好果真也借了这些人的力。

现在的宁婉虽然还是如此行事,但其实在她心里却与先前不同了。那时的她以一个弱女子支撑着典史家,又要兼顾娘家,不得不殚精竭虑,事事小心谋算。

眼下的她已经不必如此了!

她嫁的是武略将军,虎台县里的副千户,整个虎台县谁不给她颜面?铁石是了不起的英雄,虽然他与人相处未免太耿直了些,但本领是谁也否认不了的,根本用不着自己担起家里的重担,费尽心机地与所有人交好。而自己的娘家呢,现在开着铺子,又体面又有钱,更不必靠着别人的脸色活。

所以宁婉如今请客也只是单纯的请客,与大家在一处说说话,品品茶,尝尝美食,对铁石的仕途、对自家的生意就算有些好处,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根本不必刻意谋求!

不过宁婉这一次请路少夫人,除了还路少夫人在安平卫的人情之外,其实果然有一个小小的目的,那就是与封少夫人重结友情。她是个念旧的人,怎么也忘不了当初封少夫人和自己相互帮忙相互扶持过的那些日子。

到了巳时前后,大家便纷纷来了,个个面带笑颜,“今日卢夫人请客,我们也好好轻松一回!”

宁婉是做过少奶奶的,因此她明白大户人家小辈女眷的不容易。就如赵太太前两日请客,这些少夫人少奶奶虽然是座上之宾,可是哪个能真正安下心来坐着不动看戏吃喝的!

当初自己在赵家,随着赵太太出门事事都要想到头里,赵太太在上面坐着吃酒看戏,自己虽然坐着,可也眼睛却一刻不离赵太太,只要有一点小事都要过去看看的,总不能让长辈有了事却还要吩咐下来吧。

因此她单请少奶奶少夫人们时,大家因没有了这些拘束就都会特别快活。

如今她虽然上面有婆婆,但却自己在虎台县里过日子,这其间的差别可真是太大了,宁婉更知道了自己享的福和大家受的苦,就笑着让,“我们家虽然简陋,但大家只管随意!”

虎台县副千户的房舍是一处二进的小院,宁婉就住在内院三间宽敞的青砖正房中,平日便将家里收拾得十分干净讲整齐,如今在家里请客,她嘴里说着简陋,但其实自觉得颇能拿得出手。

这些少夫人少奶奶们多有自己的院子,平日里管着自己院的事情,都是有眼光的,立即看出卢夫人过得舒服自在,又诚心让大家玩上一天的,她们便也都宾至如归,早果真随意起来了,这个到处看看,那个吃些小点心,又有人将宁婉摆在架子上的书拿下来翻看。

宁婉正与大家说笑,听封少奶奶过来了,赶紧笑着迎了上去,“外面冷着呢,你赶紧到火炉旁坐着暖暖。”

封少奶奶被她引进了屋子里,就见进门的小厅里摆了桌椅,还置了一个小小的红泥炉,炉上面放着茶壶,正咕咕嘟嗜际冒着热气,浓郁的茶香散了出来——正是正山小种的红茶。

卢夫人正笑着问:“封少奶奶来的正好,这壶茶刚刚好,我帮你加一勺蜂蜜尝尝可好?”

封少奶奶喜茶,饮茶时也极为讲究,每到了冬天必喝红茶,当年她告诉宁婉红茶味甘性温,善蓄阳气,生热暖腹,冬天里喝最好了,可以抗御、解油、开胃、养生。且她最喜欢正山小种,概因正山小种乃红茶之祖,味道最为醇正。而平日喝红茶时她又习惯在里面加上一勺蜂蜜,说是又好喝又养胃。

自己的茶经是封少奶奶教的,就连读书认字也有大半是她指点的,因此她的爱好知道得再清楚不过了,如今投其所好,正是一段友谊的开始。

茶香气一个劲儿地往封少奶奶的鼻子里钻,她本应该拒绝的,毕竟那日在卢夫人面前用病了不好多吃茶回绝了邀请,今日怎么也不应该喝这茶的,可是爱茶之人见了好茶是怎么也忍不住。

封少奶奶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待饮了一口热茶之后不由得赞道:“真不想卢夫人如此高雅。”平日虎台县里各家请客,茶虽也有好茶,但今天却是第一次喝到烹得恰如其分的。因此将原来只想喝上一口就放下的心思忘记了,又饮了一口,品出一种特别的清洌,急忙就问:“这是用的什么水?”

宁婉参加赵太太的宴席时想起了封少奶奶,过年时就捎信求了大河哥到山溪的源头接了一瓮泉眼里刚冒出来的水——也是因为封少奶奶一向喜欢收集各种水煮茶,并且说茶好固然重要,但是水亦是不可轻忽的。

先前来的人已经不少,喝了茶也都说茶好,如今听了封少奶奶这样一问才知道原来这茶里另有玄机,就都看过来,“可是什么好水,也告诉我们,免得我们太俗,糟塌了这好水好茶。”

“只要大家喝了觉得还好就不是糟塌,”宁婉笑盈盈地道:“这是我家乡山泉源头的水,那里到了初夏时还有冰块不能完全融化呢,只这眼泉却一直有水流出来。”

封少奶奶又品了一口茶,“这水竟是我喝过最好的,能不能告诉我你家乡的那眼泉在哪里?我也想遣人去取些。”

宁婉先前出了三家村便没有再回去过,与那边的人也不大来往,因此并没有请封少奶奶尝过家乡的山泉水,眼下得了她如此的赞许,竟也有些兴奋,“我在家乡时就觉得家里的水很好喝,似乎带着些甜味,但竟不知能得了封少奶奶的青眼呢。”说着告诉了她地方。

徐家四夫人听了羡慕,便也道:“我也遣了人与你家下人一同去。”又有旁人凑热闹。

宁婉听了只得又嘱咐道:“那里山路难行,若是要在冬日里进山,一定要找了我们村里的人带路,免得迷了路或者不小心摔了。”

因封少夫人是最后一个到的,吃了茶宁婉就打开大红的绣双喜字牡丹花的门帘请坐在厅间的人进东屋。

东屋是宁婉平日起居的地方,也是家里最大最舒服的屋子,南北大炕特别的宽敞,上面铺着厚厚的大红毛毡,几张炕桌摆在上面,有的放着点心糖果,有的放着纸牌围棋,此时喜姐儿正替宁婉陪着路夫人几个玩牌。

宁婉就张罗着又开了一个牌局。虎台县里这些大户人家的女子虽然有读书识字的,也有会些诗文的,但除了封少奶奶并没有谁真正习过琴棋书画,因此在一处最常玩的是打牌,就是用围棋也不过是玩猜子之类,因此没一会儿大多数人就都在牌桌上了,纵有些人自己不玩,也在他人身后看热闹。

唯有封少奶奶独自坐在棋桌前拿了棋子自己下棋,宁婉就坐了过去,“不如我陪少奶奶下一局?”

封少奶奶并没有想到卢夫人会下棋,有些吃惊地笑了,“那好呀!”

下一盘棋要很长的时间,宁婉曾与封少奶奶曾下过整整一天,现在她于自家请客,不好将别的人客人都扔在一旁自己下棋的,因此忖度着时间道:“一会儿我要到厨房里看看,不过我们下九道的小棋盘?”

正式的棋盘是十九道横线十九道竖钱,但是小棋盘时可以用九道或者十三道的,这样就会快得多,而且许多新学棋的人因大棋盘很难掌控,便也用小棋盘。

封少奶奶倒是无所谓,就点了头拿了颗黑子在右手边上落了子。

宁婉拿了白子却正落在盘棋的中间。

封少奶奶立即就意趣廖廖了,俗话说金边银角草肚皮,哪有这个下围棋的?卢夫人恐怕是不会,只是为了陪自己才硬着头面乱下吧。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一个人下呢!

宁婉也看出她的想法,封少奶奶不是个会掩饰情绪的人,其实她第一次见铁石如此下棋时也是大吃了一惊的,后来被折服后才学了,因此就笑道:“下棋有如用兵,冲锋陷阵攻人敌人阵中其实是最简单明了的法子。”

封少奶奶听了这话一正颜色,认真地看看卢夫人,再拿起一子投下时就多了些慎重。你来我往地下了大半个时辰,两人收了手,算起来宁婉竟赢了半目。

“还真是奇了!”封少奶奶有些不敢相信,“我们再下!”

宁婉也没想到这样的结果,她的棋本是跟着封少奶奶学的,又因为她要管家事并没有太多时间琢磨,一直是封少奶奶的手下败将,不过跟着铁石学了几日竟能赢了还真是惊喜。只是眼下却不是再下棋的时机,就摆了摆手,“我要去准备午饭了,改天空了我们相约下上一整日。”

第213章 相配

宁婉第一次在家里请客自然是十分看重,她真心要大家在自己这里好好放松一天,因此一切都极认真地准备,午饭是宴客的重点,她尤其费了许多心思。

山珍海味对今日来的青年女子们只是平常,就是望远楼的席面大家也都常吃的,因此宁婉并没有弄那些燕菜、熊掌什么的俗套,而是另辟蹊径。

今日的主菜是烤肉——没错儿,她的确是从铁石请客中得到了启发,但又有不同,她弄得要精巧得多,更合内宅女子们的喜好。

新鲜的鹿脼肉切成一片片的,用各种调料腌了大半天,外面刷了油,放在铁丝网上架在炭盆之烤熟,就没有人不爱吃的!

大家爱吃还不算,更爱自己去烤!没一会儿鸠占鹊巢地把白氏赶到一旁弄了起来,就连一向性子冷清的封少奶奶也摘去了手镯加到了中间,因为没有了束缚,大家各有奇思妙想,没一会儿又将鹅肉、馒头、花卷、蘑菇、蒜头都拿去烤,然后又有人试着烤起了青菜。

自然也会有人反对,“青菜怎么能这样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