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铁石升职的事依旧不成?那样路总旗也会一样,所以才急忙来告诉他?

又或者周指挥使见铁石在家里住了这么久,便找出一个最坏的差使给他?

但是宁婉万没有想到,路总旗竟带来周副千户失踪的消息。

铁石没一会儿就过来说:“周副千户带着三个百户的兵进山剿匪,一个多月了就没有人出来,竟不知所终。现在安平卫急令我去援救,我就要走了。”

当初铁石被周副千户顶了剿匪之职时,宁婉就生气地说过让周副千户吃些亏好,现在乍一听这消息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拍手称快了。毕竟除了周副千户,还有三百多兵士们也不知怎么样了。当初自己送铁石出征百般不舍时,这些人的父母亲人也都出城相送自家的子侄,哪个又是舍得的呢!

“进山一个月没出来?会不会迷路了?”宁婉说完自己也不大相信,“毕竟三百多人呢,总不能都迷路呀!说不定是土匪们将他们困在了哪里?毕竟土匪时常在当地的山里转,路再熟不过了,你去援救他们时一定要当心啊!”

“我自然会注意,你不用担心,”卢铁石对媳妇唯有愧疚,“本想陪着你坐完月子的,竟又要走了。还有趟水呢,恐怕也不成了。”自己最快也要几个月后才能回来,那时天早凉了,根本不能去趟水了。

宁婉却笑了,“不过是随口的玩笑罢了,我根本没放在心上,偏你当真!”又道:“我这就将出门的东西帮你打个包袱,你赶紧去跟娘说一声吧。”

上一次铁石剿匪前,家里还包了饺子送行,这一次军令传来没一会儿他就走了。宁婉拿了块帕子包在头上就要出门,却被他拦在屋里,“等我回来再带你去骑马!”又叫白氏,“看着夫人别让她出来冒了风。”

宁婉只得退了回来,见女儿正睡着,就轻轻地点着她的小脸说:“其实你爹在家里也没什么用,他最多就是帮着娘梳梳头,拧拧帕子什么的,还不如白氏能干呢。再说他到现在也不敢抱你,是不是很笨?”

女儿醒了,从包被里伸出两只小手,又“咿呀咿呀”地叫了两声,也不知道她是不真的听懂了,可是宁婉还是笑了,“你爹走就走吧,他是一个大英雄,总要去建功立业,不可能一直在家里陪着我们。等他再回来时你也就大了,那时你爹就能抱着你玩了。”

不知不觉地,宁婉就习惯跟女儿说话了,每有什么消息都会告诉女儿,“你爹找到周副千户他们了,原来他去剿匪,却反让土匪给劫了,军粮、军马、铠甲、旗帜都丢了个精光,就连身上的衣裳也几乎没了,被困在一个小山谷里喝山溪吃野草勉强活下来——幸亏不是冬天,否则早冻饿死了。”

“这一次周副千户丢人可丢大发了,就连周指挥使也跟着丢脸。本来你爹拿下虎踞山,又拨了几十个土匪寨子,一路打胜仗,可他才接了多久就一败涂地,就连先前拨下的寨子也被土匪又夺回去几个。好在你爹能干,又重新抢了回来。”

小槐花儿现在会笑了,听娘对自己说话就“咯咯”地笑了起来,又将白白胖胖的小胳膊小腿用力挥着,仿佛她真听懂了一般。原来天热,宁婉恐她起了痱子,便不再用被包着,却做了一身浅绿色纱衣纱裤给女儿穿在身上,肚子既不会凉,动起来也容易。

有这么一个小宝宝在身边,宁婉纵是想铁石也不甚伤心,无论心里有多少忧伤只消看了女儿也就都没了。

如此可爱的小孩子,当然不只是当娘的喜欢,婆婆更是把槐花儿当成了心肝儿,每日一早就催着将槐花儿抱到正屋里,又时常抱了孙女儿向宁婉说:“我就说你是个有福的,第一胎就生了个女儿,长大了就是个贴身小棉袄,比儿子要体贴呢!”

辽东这边说起女儿来,常叫贴身小棉袄。因在这寒冷的地方,冬天时贴身穿着一件小棉袄是十分暖和舒服的,正如自家的女儿对爹娘的关爱十分亲切妥帖,比起粗枝大叶的儿子来,更加细致温和。

就如铁石对婆婆,孝则是十分孝,他的孝道表现在给婆婆银钱,替婆婆出气等等上面,但是生性刚硬坚毅的他毕竟很难真正体会婆婆的心境,更不会像女儿家一般与父母依在一处细语款款地说话儿。

若是别人,也许会以为婆婆不喜欢儿子,或者对儿子有什么不满,但与婆婆十分熟悉了的宁婉完全明白,婆婆先前有个儿子没养活儿,现在只余铁石一个,其实是把这这个儿子看得比她的命都重,但这不等于婆婆不想要个女儿。

如果一切都能按婆婆的心意,她一定还想要好几个孩子,至少要有一个女儿。她盼着儿子在外面建功立业,也想有个女儿在家里与自己说说知心知意的话儿。

因此婆婆羡慕自己有女儿,其实说到底还是羡慕自己还会再生孩子,将来一定又有男孩又有女孩儿。

宁婉不觉就想到了那次在指挥佥事府里无意间听到的一句话,更是可怜婆婆。她能有铁石还不知怎么自公公那里求来的,再想要个女儿的心思就没能实现,也可能是她自己没敢说出来吧。毕竟听公公的语气,给了婆婆一个儿子可以支撑门户似乎已经很仁至义尽了。

宁婉不会说让婆婆当自己是亲生女儿的话,并不是她对婆婆不好,事实上就是铁石也一向说自己与婆婆相处得比他们母子还好呢。但是有自己娘比着,宁婉还是觉出婆婆和娘是不一样的。

自己跟着娘可以撒娇,可以生气,可以不讲理,但那都没有什么,娘什么都能容下自己;但是婆婆面前哪里能行?自己若是犯了错,就算婆婆不说什么,但也不会高兴,因此样样事都要做得尽善尽美才行。

而婆婆呢,对自己已经很好了,可是她若是真有女儿,肯定还是不同的。

辽东有句俗话就是“隔层肚皮隔座山”,意思很明白,亲生的和不是亲生的就是不一样!

因此宁婉就笑着说:“婆婆总说我有福气,其实要我说,槐花儿才真有福气呢。生下来就是官宦人家的小姐,才两个月她爹又升了五品,现在她可是武略将军的女儿了!”

婆婆一听就笑开了怀,“可不是,我的大孙女儿是最有福气的!”看着孙女儿怎么也爱不够,又说:“天又热了,奶奶给你做了一件白绫子里儿红纱面的小肚兜,上面还绣了一串槐花儿,一会儿让你娘给你穿起来!”

第256章 为难

婆婆看了一整日槐花儿还不够。晚上宁婉要抱着女儿回房时,她就不舍地说:“要么你们娘俩儿就住我屋里吧,晚上我还能帮着哄哄孙女儿呢。”

宁婉哪里能答应,“婆婆的身子哪里经得住她来捣乱?每晚都要起来吃一次两次奶不说,有时候错过了困头还会玩上半夜,要么我屋里怎么又添了一个万氏?”

在宁婉的梦里,婆婆是没有见到孙辈的,这时候她已经过世了。但是现在她身子依旧够不上硬朗,但总归还不错,甚至脸上的青色比过去要淡一些,却多了浅浅的红润,人也开朗多了,时常还会与大家一起说笑。

婆婆的胸痹有两年多没有大犯了,大夫来诊脉时也说保养得好,在她这样的病症中是难得的。但不管哪一个大夫看,都要再三嘱咐病人不能生气不能劳累,因此宁婉哪里会让婆婆帮忙看槐花?

婆婆就说:“我夜里其实睡不了多少,槐花儿要是不睡跟着我不是正好嘛。”

“那怎么能一样?”宁婉就摇头,“婆婆就是睡不着,闭着眼睛养养神也是好的,若是经槐花儿一闹,第二日恐怕就要起不来了。”

“铁石小时候都是我亲手带大的,现在哪里就娇贵成那个样子了!”

“婆婆,我们娘俩儿都是有福气的,你老人家更是有福的,现在铁石这样出息,你可一定要保养好身子,好好享儿孙福呢,养好了身子长命百岁,等槐花儿大了再帮她看重外孙子呢!”

“我可没有那么大的福,也不能有那么长的寿。”婆婆从自己嫁过来时就说过,她的事儿都完了,哪怕就是立即闭眼也不要紧。但其实人谁不想长命呢?且近些时候她又一向觉得自己康健多了,因此听了宁婉的话虽然还是下意识反驳,但脸上却满是笑意,显然在心里也默认的。

宁婉其实并不是虚辞相劝,而是真有一件好事,她梦里并没有过的——那就是婆婆的诰命封号有些眉目了。

因着周副千户的大败,铁石夺得虎踞山的功劳功越发显得非同一般,又有路指挥同知一力支持,兵部便批下了他升任五品千户的文书。当然与此同时批下的还有路总旗的百户军职以及随铁石出兵数位有功之人的任职升职等等。

这一次升职后,铁石就又一次上书为婆婆请封诰命。

其实铁石成为六品武官后就开始为婆婆请封诰命,几年下来他已经是五品的千户了,可婆婆的诰封还是杳无音讯。

明明是正常的请封,却这么久没有批下,不必想也知道一定是被卡在哪里了——周家是最不乐于见到的,他们在京城又有人,因此就想法子拖住了。

宁婉知道铁石的性子不够圆融,且他一向不屑于去求情,因此便在路少夫人来看自己时悄悄向她说了,请路家通过他们的人脉帮忙将诰命批下来,又封了八百两银子交给路少夫人当运作的费用。

当时路少夫人可是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能做成的。毕竟路家自与卢铁石亲近起来后颇得助力,这一次路大少爷平白得了一个六品百户,再加上路指挥同知的从四品官职,将来路少夫人的两个儿子就都有了袭职,她开心得不成。

加之婆婆的诰封完全合乎朝廷的律令,就是不管公公和周老夫人,母从子得诰封也是天经地义的。只要铁石的上书被拿到主事人的面前,再没有不成的。

事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宁婉估计着时间应该就快有回话了。

诰命夫人的文书是由官驿一路送过来的,传诏之人在门前宣读后便将文书交给了卢家。文书用的是抹金轴,看着就沉甸甸的,上面绘着葵花,背面用柳叶篆写着“奉天诰命”四个大字,又有织金升降龙纹盘绕,一片金光闪耀,高贵不凡。

宁婉见婆婆手里捧着诰命文书跪在地上不动,整个人都呆了一般,周围看热闹的人正吵嚷着要赏钱,便赶紧让白氏拿出两个银锞子打点诏书的信使,又将十串铜钱拆了散与众人,自己与吴婶扶起婆婆回房。

婆婆呆呆地由着她扶进屋里,半晌无言,突然用手握住了胸前,眼泪有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掉了下来,哽哽咽咽地哭了起来。

宁婉瞧着不对,赶紧让吴婶拿药喂她吃了一丸苏合香,又拿帕子帮她擦脸,瞧着她神情缓了过来才笑着劝道:“这可是大喜事呀,婆婆怎么倒哭了!”

婆婆半晌才静下来,却道:“不想我竟能得了诰命夫人的封号!”

“你生养了一个好儿子,自然就应该得诰命夫人的封号,”宁婉就笑着说:“赶紧擦了泪赏我们些银钱才好!”

吴婶也在一旁帮着哄道:“可不是,外面的人都得了,唯我们家里的人没得呢!”

吴老夫人就有些不好意思,“你们想要什么,打开箱子随意拿!”

宁婉就赶紧说:“那我就把箱子整个抬回自己屋里去了!”

吴婶就笑,“平日里夫人整日往老夫人这里送东送西的,现在竟要抬箱子去,这笑话有趣!”

大家说笑一回,婆婆果然开箱子给大家都赏了东西,屋子里一片欢笑,又都围着朝廷送来的东西看,“原来这就是凤冠霞帔呀!”

宁婉也是第一次如此细看凤冠霞帔。虽然说是凤冠,但其实诰命夫人的礼冠上并没有凤,而是在金丝冠上饰有五只五彩的雉,上面点翠镶宝,流光溢彩。

而霞帔其实是深青色的绣花帔子,但上面有许多金银丝绣,婆婆这件正用的是五品命妇的绣云霞鸳鸯纹,两条彩练绕过头颈,披在胸前之处还坠着金玉坠子,艳丽如彩霞,真不愧名为霞帔。

“婆婆不如现在就穿戴起来!”宁婉就拿起一同赐下的朱红色大袖衫帮婆婆穿好,外面罩上霞帔,再戴上凤冠——“哇!婆婆整个人都变样了!”

无怪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平日里懦弱而不起眼的婆婆换了一套凤冠霞帔,脸上不知不觉就现出了几分气派,仿佛整个人都变了,宁婉就觉得八百两银子花得实在是值得,当然她是不会告诉婆婆的。

婆婆欢喜了几日还是想到了儿媳妇,“等过些日子铁石回家就让他也给你请封诰命,到时候我们婆媳两个就都有凤冠霞帔了。而且当了诰命夫人还有俸禄呢,虽然不指望着那点钱过日子,但毕竟也是难得的恩典不是?”

“铁石刚为婆婆请封了诰命,不好立即再为我请封,还是再等等看吧。”宁婉还有一事没有说出来,当时她请路少夫人帮忙时,路少夫人曾悄悄告诉她,与其花银子为婆婆请封不如直接为她自己请封,那样不但不必花银子,也会很快就能批下来。毕竟婆婆的情况特殊,而她是铁石的结发之妻并没有一点争议。

虽然自己没有做诰命夫人,宁婉却一点也不遗憾,她笑着向婆婆说:“我还年轻,享福的日子在后面呢,不用着急。”

但是其中的隐情,宁婉只在铁石回来时透了两句。

这时已经又进入了冬季,先后算起来铁石正用了一年时间将安平卫东北部的匪患全部平定,而安平卫便命他继续驻在虎踞山一带防匪。

宁婉时常会感慨,明明眼下与她的梦中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有许多事情却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极相似的境况,就比如铁石,他竟然再次驻在虎踞山!

小两口分开了小半年才又重逢,真是久旱逢甘霖,说不尽的恩爱缠绵。明明疲乏已极,却都不肯睡,此时在被窝里相拥着喃喃而语,彼此心意相通。

兵士们驻在虎踞山,铁石自不可能在家中多留,因此小夫妻两人缱绻情深,却也得打算接下来怎么办。

铁石就说:“虽然这一次有许多军士家眷随行,但我还是不想你们过去,那里一片荒郊,衣食住行都不方便,不如等到明年开春后我带着兵士们整修一番再于山谷间开一些田地,到时我们一家人一同搬过去。”

宁婉一想到此事就免不了发愁,先前铁石去剿匪自是无法有家眷同行,现在明明可以带家眷过去了,可槐花儿又太小,只说这路上她恐怕就经不住,铁石不让大家去自是对的。但只铁石一人在那边,身连连个做饭洗衣服的都没有,她又舍不得。因此再三犹豫,却不知道应该如何。

婆婆就说:“槐花儿太小了,这么远的路万一着了凉可怎么着。不如让媳妇跟着你过去,把槐花儿留在家里我看着。”

这也是一个法子,但是槐花儿还吃奶呢,宁婉哪里舍得?且婆婆年纪大了,身子又不好,把槐花留下她不放心。但一边丈夫,一边女儿,真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两边都要顾,可却没有法子两全。

宁婉迟迟疑疑下不了决心,“我再想想。”

头天晚上没怎么睡,午饭后奶了槐花儿她便困了,依在铁石身上合上了眼睛。迷迷糊糊间感到铁石的手在她的脸上轻轻地抚着,粗糙的手指让她觉得十分地安然,不知不觉就睡了一觉。

当她醒时,就见铁石还是她睡前时的姿势,稳稳地坐着不动,一只手将她揽在怀里,另一只手正放在她的肩上,而他的眼睛就在面前,黑黝黝地,里面却像有两簇燃烧的火苗,然后这火就将她点燃了。

宁婉颇有些害羞,“大白天的,让人知道了多难为情!”其实以前夫妻俩儿单独住在虎台县里时这种事儿没少做,但那时毕竟家里没有别人呀!现在万一婆婆或者哪一个过来人有些知觉,可真是把脸都丢光了。

“我想好好看一看,记得清清楚楚的,在山上难熬时就可以想一想。”

“你知道我不能跟你过去了?”

“我和槐花儿你都舍不得,可是槐花儿小,你只能先顾她了。”

第257章 祸患

知妻莫过夫,铁石的话完全说到了宁婉的心事。

眼下的情形,宁婉若是跟了铁石到军中就要将槐花儿留下,若是带着槐花儿就要与铁石分开。虽然哪一边她都不舍,但是到了最后选择的时候,她只能选槐花儿。

槐花才五个月大,小小的肉肉的一团,什么都要靠着自己。就算婆婆会看顾,奶娘会给她喂奶,下人会照料她,但是怎么能比得了亲娘?宁婉是万万不能放手的!

那只能让铁石一个人回军中了。

这些想法固然已经在她的心中,但其实她还没有真正想明白,现在经铁石一说,宁婉才觉得真正清楚了,但她也更舍不得铁石,勾住他的脖子贴了上去,“你再忍一忍,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了,我就带着娘和槐花儿过去陪你!”

铁石就笑了,香香她的面孔,“没关系的,我又不是没忍过。”

俩人打算好了就一同禀告了婆婆。宁婉就又说:“东西我帮铁石重新收拾了,毕竟不打仗了,不再只图便利,能带的都要带去,越全越好。再者听说那边穷山恶水的,吃用都不足,就多备些。这两日我们再做些肉脯、煎饼、杠头什么的。”

又笑着请教婆婆帮忙想想还有什么遗漏的。

婆婆原以为儿媳妇一定会过去的,如今听了倒有些吃惊,便劝他们,“槐花儿交给我好了,再雇个奶妈就行。你只管跟着铁石去,免得他身边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山里。”

宁婉听了婆婆将铁石说得可怜心里也不自在,但她既然想清楚了就不会再改,就笑道:“我请洛大哥帮忙在那边找一个能干的妇人帮忙铁石打点衣食,等到明年天气暖和了,槐花儿也大了,我们就跟着他过去。”

“难不成你们怕我带不好槐花?”婆婆就笑,“铁石小的时候,家里只有我自己,不也将他带到这么大?现在有吴婶、毕婆子、林氏帮忙,还有你新买来的万氏,你放心好了!”

宁婉还真不放心,但是她自不会如此说:“婆婆将铁石养得这样好,自然能带好槐花儿的。但是婆婆如今年纪大了,我们做小辈的哪里舍得累了婆婆?”

铁石就也劝道:“娘,我一个人在多伦好几年,现在还不是好好的?如今离天气暖和能带槐花儿出门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又有什么可急的?”

婆婆听了倒底还有些不情愿,宁婉就赶紧笑道:“敢情婆婆是厌了我不成?竟要赶我走呢!”

铁石也说:“虎踞山没多远,且现在土匪也灭得差不多了,我一定时常回家来看你们。”

两人好话说了一箩筐,总算将婆婆哄住了。老人家就起身到厨房,“给铁石带的肉干还是要我亲手做才行!”

宁婉赶紧跟在婆婆身后,讨好地说:“我也要学一学呢!”

婆婆就说:“这也是我们老家的做法,铁石和他爹都爱吃。”说着将成块的肉加葱姜花椒大料等调料煮熟,然后拿出来切成厚厚的大片,重新放回锅里加入酱油、盐、白糖煮入味,将汤收干,这时再将肉片用铁钎子串起来熏干。

卢家的肉干宁婉是知道的,婆婆切的肉片都是三分厚,一寸宽、三寸长,整整齐齐的,颜色红润,吃起来鲜香可口,滋味浓郁,而且越嚼越好吃。下饭也好、佐酒也好,都很适合,又最方便携带。因此她就笑道:“我也爱吃呢!”

婆媳俩儿说说笑笑地将肉干做了,宁婉就说:“家里买了这么多肉,不如我也做点肉脯吧。”

婆婆就想起铁石剿匪时媳妇给他带的肉脯,就说:“我看铁石也喜欢,你就再做些给他带着。”又笑道:“我也瞧瞧你是怎么做的肉脯。”

“其实很简单,”宁婉说着就剔下一块没有筋络的肉,加上各种调味料一起剁成极细的肉茸,“这时我们就把肉茸擀成薄薄的片,用平底锅煎熟,再撒了芝麻就成了!”

同样的肉,加的调料也相差无几,但做成肉干和肉脯味道却相去甚远。肉干吃着有嚼头,滋味醇厚,肉脯入口绵软,更为鲜美。

宁婉便一手拿了一块比着吃,品了半晌终还是道:“若是我自己,还是爱吃肉脯,但想来铁石一定会更爱吃肉干。”

婆婆每听到这样的话就会十分开心,可她竟也肯称赞儿媳妇,“你才多大,竟会做这么多好吃的,也算不容易了!”

过了婆婆这一关,其余的事情就好办了。宁婉这一次给铁石收拾了十个大包袱,吃穿日用,面面俱到,而他也难得地没有反对,看着摆在炕稍的一溜包袱只笑道:“这么多的东西,可怎么带过去呢?。”

宁婉就与他逗笑,“要么我再去买一匹马帮你驮东西?”

铁石就捏了她的鼻子,“瞧你调皮的!”

“其实这算什么呢!”宁婉就说:“明年天气暖了之后我们上山,别的先不论,槐花的尿布就要一大包!”

可不是?没有槐花儿前宁婉在屋子里摆放的东西不多,又一向井井有条的,如今卢家的东厢房里却像开了染坊似的,炕上放着一叠叠的尿布、小衣裳、小被褥以及拨浪鼓、木头玩具等等各色东西,每一样都是时常要用的,收都没法收。

以前整齐利落的屋子现在略有些凌乱,便是屋里暧暧的气息中又萦绕了奶香,但却更有一种居家的温馨之感,也让铁石更加地眷恋。他不说不舍,却笑道:“我到了虎踞山可要赶紧带着大家把房子盖起来,而且还要盖大房子,否则都不够你们娘俩儿摆东西的了。”

“听说那边山里人住的都是土窝子,想修大房子怕也不容易吧。”

“你竟连这个也知道?”卢铁石吃了一惊,明明他回来一直说虎踞山那边很好,怕的就是家里人担心,甚至不想家人现在过去也是为此。

宁婉就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铁石,这可是他亲口告诉自己的呢,便笑了起来,“你以为你怎么说我就都相信了?”

卢铁石只当她问了哪个亲卫,便不好意思地垂下了头,前些日子他可不是将土匪窝夸得再舒服不过了,但其实呢,他还是挑最好的地方说:“那里果真有许多石炭,用热水十分方便。”

“这个我也知道。”宁婉一笑,而且将来你还会卖石炭养兵呢。

“什么都知道,真是个鬼精灵!”婉儿对自己的事真是十分用心呢。卢铁石就一笑,“我接着想说什么,知道吗?”

宁婉眼睛一斜,“我又不你肚子里的小虫,怎么能猜得出?”其实她知道,明天铁石就要走了,今天一定会哄着自己高兴的。

“等槐花吃了奶睡了我带你到外面骑马散散心。”

宁婉好久没骑过马了,确切地说她好久没出门了,因此骤然一听果然欢喜,“我是想出去逛逛了呢!”虽然在家里守着女儿日子过得也不错,但是出门还是有不一样的感觉,眼前天辽地阔,人的心胸也就宽阔起来了。

虽然逛得开心,但宁婉与铁石亦不敢走得太远,估量着时辰回来了。到了家里就听来了客人,原来是吴家的几个亲戚来与婆婆在说话。他们俩儿换了衣裳赶紧进了屋,铁石见是女眷招呼一声就走了,宁婉奉了茶又坐了坐,没一会儿白氏过来将她叫了回去,原来槐花儿醒了。

客人们走时,宁婉不便出去就让白氏替她相送,等槐花吃饱了便抱着她去婆婆屋里,“刚刚我和铁石出去,正好遇到了杀羊的,就买了半只回来,已经让毕婆子煨了羊肉。明天早上就包羊肉馅的饺子吧。”

“好,铁石一向喜欢吃羊肉。”婆婆自是赞同的,又笑着说:“先前你说到虎踞山找个人服侍铁石的,我当时没多想,如今倒有一个更好的主意,不如就有家里这边找一个让铁石带过去,比那边的人知根知底的多了。”

宁婉心里原就有些病,路百户这一次也跟着铁石去虎踞山预防匪患,因此路少夫人要给他带了个丫头贴身服侍,还特特地打发了亲信的婆子过来问她用不用帮忙选个懂事老实的丫头给卢千户。她倒是好心,知卢家没有合适的人,怕自己匆忙间找不到好的,真心帮她。

论起收个丫头甚至纳妾,本朝律令十分清楚,庶民四十无子方可,但官宦士人皆不在此列。虽然铁石年轻,与自己成亲时日又不长,但如今事出有因,在身边添个人也是应该的。这道理宁婉早就明白,只是她并不想如此,因此才拒了路少夫人,在家里一句也不提,只当没有此事。

以婆婆和铁石的性子,自己不说,他们也未必能想得到。宁婉心里打算着,过了这几个月,天气暖和了,槐花儿也大了,事情也就水过无痕了。

不想倒有人来撺掇婆婆了!

宁婉她脸上略一红,却挺直了腰说:“婆婆,我知道你疼儿子,其实我也一样疼铁石,但是就为了这几个月就在铁石身边放人,将来恐怕会留祸患的,毕竟我才生了槐花儿一个,万一那个就生了儿子…”

铁石这才明白娘话里的意思,立即就生气了,“娘,你说的是什么!亏得婉儿对你这样孝敬体贴!”

第258章 大哭

宁婉明白铁石待自己好,也懂得他不是那种寡情好色之人,但再想不到他竟能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帮自己说话,紧着的心一下了就松了下来。

只要铁石与自己同心,那些人的心思就不会成。

因此就赶紧推他,“家宅里的事儿不必你管,先去忙你自己的吧!”毕竟铁石太偏着自己婆婆看了心里会不舒服,且母子两个真要吵起来自己也尴尬,还不如自己劝劝婆婆,对此宁婉还是满有信心。

而且,她很清楚,这个主意不是婆婆自己的,她并不坏心肠想儿子儿媳不好的人。

将铁石推出门,宁婉就在婆婆身边坐下柔声劝道:“他就是这个脾气,有时候跟着我也急,婆婆千万别生气。”

儿子从小就孝敬,不想今天当着媳妇的面就说了重话。婆婆颜面上颇有些过不去,此时也胀红了脸,她一着急便说不出话来的,现在一个劲儿地摆手,半晌才说:“我不是那个意思,真的!”

宁婉这时才觉出自己太急了,也太想当然了。婆婆是说另找个人陪着铁石去,但是她并没有说找个年青女子服侍铁石,自己怎么就一下了认定她是想给铁石添个身边人呢?“那婆婆是想让谁过去呢?”

“还不是刚刚闲话时说起铁石一个人在那里没个人关照,她们就帮我出的主意,从亲戚家里找个人帮忙,铁石有好几个表妹都是很能干的。”

要是去个能干的表婶表嫂还好,偏偏是能干的表妹!宁婉就不信这些人没什么别的心思,就问:“又是上次的朵儿?”

“说起朵儿,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上次你二婶让她帮你侍候月子真是好心,只是她不会说话才惹了你,”婆婆就说:“偏偏铁石发犟脾气,不让她们上门。今天她本也来了,求着要见我一面,但我想着我总不能驳了铁石的面子,就也没答应。”

“婆婆这话说得对,你与铁石是亲母子,他的话若是婆婆不肯听,那别人岂不是觉得你们母子间不和?”宁婉赞了婆婆一句,又问:“这一次来的究竟是谁呢?”

“你三婶娘家的花儿,也是很能干的姑娘,做饭洗衣带弟弟妹妹,在家里什么活都做。”

“农家的姑娘哪一个不干活?我没嫁时在家里不只做饭洗衣带弟弟,还能做生意呢!”宁婉就冷笑一声,“就是从没有单独去照顾过表哥表弟什么的,我爹娘也不能让我去!何况去了还回不回娘家!还嫁不嫁人!”

婆婆此时也听出了不对,她毕竟也不是不知道人情事故,娘家的几个亲戚都说让女儿去帮着洗衣做饭,但其实表兄表妹的单独在一块儿,就算没什么,果真也是好说不好听。若是有些什么,女孩家更是没法回娘家再嫁人了。也不知当时自己怎么只想到了有个可靠贴心的人服侍儿子,竟没有想到这里。

如今被儿媳妇几句说破了,反倒像自己离间儿子和儿媳妇似的。儿子已经生了气,媳妇也不高兴。

论起儿子走前说的话,自然是不错的,儿媳妇对自己再好不过,自己倒是个坏人了。吴老夫人脸越发红了起来,又觉得委屈,便掉了眼泪,“婉儿,我真没有让别人给铁石生个儿子的意思!我就是想有人服侍他,帮他洗衣做饭什么的。”

婆婆正是这样的人,她其实没打算好,只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相处了两年宁婉还是知道的。但是宁婉还明白,婆婆虽没想到给铁石身边添个妾,若有人就势撺掇,却也未必反对,毕竟与儿媳妇相比,她更疼的是儿子。

现在势态还没到那个程度,吴家的人并没有敢直接说要把女儿送来做妾,只是想一点点地赖上门,但自己更是要坚决反对。

可越是要反对,就越是要想出好办法。

宁婉刚刚已经很强硬地表示出了自己的心意,现在婆婆哭了,她自然也要换个法子,便也陪着婆婆一起抹起了眼泪,“婆婆,我岂不愿意铁石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不只婆婆在家里放心,我也能放下心来。”

“按说凭着铁石的官位,纳个妾服侍着也没什么,但我想着一则是他年轻,沉迷女色没什么好处。就像许千户,最是好色,身子都掏空了,竟然让羊家的大小姐一推就倒了,整个虎台县都传为笑谈。若只是个笑话也就罢了,要我说其实竟是极可怕的事,万一夷人南下,怎么能带兵打仗呢?”

“再就是我们成亲满打满算还不足两年,如今只有一个槐花儿,若是我不能再生也就罢了,铁石总要有子嗣承袭家业的。可现在就急着弄个表妹服侍他,在我之前生下儿子,将来家里又会是什么样?”

不比别人家,只说卢家,周老夫人明明是后嫁进门的,可是她身上有四品诰命,生下的卢铁城现在是长子,摆明了要承袭公公的爵位,又将自己的婆婆逼得只窝在老宅里。

当然宁婉若是婆婆,绝不会把日子过成如果窝囊。但是如果家里多出来一个表妹,她就是再有本事,想都不必想日子会糟心成什么样?

这话正说中了婆婆的心事,她明明是卢家三媒六聘娶进门的媳妇,给公婆送过终,给卢家生下子嗣,可还不是因为周氏失去了丈夫?方才的委屈就化成了痛心,哭得一发不可收拾,呜咽着再说出不话,只断续地道:“我,我,不想你,也受那样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