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几个人实在是太慢了,铁石挥了挥手,便有几骑上前将他们带上马送了进来。宁婉便带着些不屑打量着这些人,跟着许千户跑,哪里会有好下场!正是因为识人不明,才遭了大难,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留在虎台县里呢。

然后她就看到了周氏。她正由一个丫头扶持着从城门口走来,头发散乱得不成样子,那只镶了红宝石的步摇早不知去了哪里,而她身上的衣衫早就凌乱得不成样子,幸而外面披了件军袄勉强遮了羞,更糟的是她只有一只脚上穿着鞋子,另一只光着,上面混着尘土、血迹,走起路来难免一跛一跛的。

宁婉在她走到自己面前时忍不住问了一句,“周夫人,别来无恙乎?”

待周氏睁大眼睛看向她时,她便又摆了摆手,“回见了!”像赶一只苍蝇一般将她挥走了。

第307章 守城

宁婉是等着要与铁石说几句话的,但铁石真到了她的面前,她反而不知道要说什么了,虽然这一天过得格外惊险,但其实他们分开不过几个时辰,早上还在一处说了话,现在真没有什么要急着说的。

好在铁石似乎明白她的心思,笑嘻嘻地握住她的手捏了两下,“回去先好好泡个澡,然后带着槐花儿和松儿早些睡,我得了空就过去。”

宁婉就安心地回去了,走前又嘱咐道:“你不必惦记家里,明日一早别吃军中的饭菜,等我给你送过来。”

卢铁石原想说不必麻烦,但是看着媳妇的眼神却点头答应,“我就等你送早饭了。”

宁婉便欢快地回了德聚丰,刚要进门,却被愁眉苦脸的宋太太拦在了前面,“卢夫人,是不是有好消息了?夷人其实没来?”

宁婉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没有一点夷人压境愁苦的感觉,就连嘴角还一直翘着呢,赶紧放下正色道:“夷人已经南下了,我们在城外遇到了他们的先锋,想来他们的大队人马也就要到了。”

看宋太太失魂落魄地回去了,宁婉也顾不上安慰她。在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侥幸的想法,只盼着所有的坏消息都是假的,大家还能过上与以前一样的安稳日子。这样美好的愿望,只有看到大批的夷人驻军城下时才会彻底息灭,到时候宋太太自然就醒了。

德聚丰里一切都好,爹娘早换了衣裳,伤口重新包了起来,大夫说不过是些皮外伤,没有动了筋骨,石头正陪着外甥女和外甥正在炕上玩儿,他们还小,当时就是吓到了,现在也早不放在心上。留在老宅和三坡堡的人如今也都进了城,他们不比宁婉几个遇了事,而是由着铁石派兵与周围百姓们一道安安稳稳送进城的,宁婉没回来前就知道了,现在见了面更是彼此安心。

又有大姑和大姐过来看他们,说了半晌后怕的话。原来她们不比许千户及那些大户人家得到消息早,想出城时许千户早带着人跑远了,再三犹豫,竟还留在城里。好在没多久就听到了铁石将军派兵入城了。

大姑就用力拍了一下巴掌道:“当时我一听有人喊铁石将军到了,那颗一直提起来的心呀,一下子就落回了肚子里!”

大姐也轻声说:“我也差不多,先前还打听爹娘什么时候回来呢,忽就听夷人来了,吓得不知怎么办好。你姐夫又去打听了,知道妹夫去接你们,我们才安下心来。”

宁婉就道:“今天能平安回来,还要幸亏爹娘不肯分开。若是当时他们去了安平卫,现在真不好说能怎么样呢?”将当时情形讲给家里人听。

原来还有这事,大家更是后怕不已,大姑就说:“二郎和于氏如今可是有见识的人了,要紧的时候想得很对,毕竟去过几千里之外的地方呢!”

爹娘都说:“我们哪里有什么见识主意,其实是老天保佑!”

宁叶就道:“我们隔壁的宋家二儿子去了安平卫取货,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了呢?”

宁婉方知宋太太为什么拦住自己问话,可一时也没有办法。自己一家人平安回来了,的确不容易,当初跟着许千户出门的人,可是有许多没能回来的,想必还会有更多无辜的人也遭遇了厄运。

大家叹息了一会儿,小柳便转而说起了生意上的事,“卢家那边来的人我都安置在德聚丰了,倒还往得下。”又道:“今天东家吩咐我往军营里送了一千斤猫瓜儿菜,一百斤蘑菇,还有几袋子松子、榛子、山核桃什么的。又给住在县衙里的百姓也送了些米粮菜蔬过去。”

宁婉点点头,“这都是应该的,谁没有为难的时候呢。眼下各处免不了会乱些,待过几日理顺了,也不会让这些百姓吃不上饭。”

爹就问:“婉儿,明天我们怎么办呢,是开门做生意还是关板?”

宁婉想了一想,“也不知外面的情况如何了,我们先正常做生意吧,若是有了变化再说。”她原来就是德聚丰掌事的,现在回了家不知不觉又将铺子里的事都担了下来。再加之她气定神闲的意态,让大家更都放下心,因此便都早早熄了火烛睡了。

宁婉要了热水,给槐花儿和松儿洗过,自己又泡了一会儿,便将所有的疲劳惊吓都洗去了,沉沉地睡了一觉。醒来时天已经亮,这时便急了起来,铁石还等着自己送饭呢!

急忙穿了衣裳到厨房一看,家里竟放着半扇猪肉,宁婉赶紧问:“怎么这时节还能买到肉?”记得虎台一被围,城内各种东西便都紧缺起来,幸而这一带耕地不少,并不缺粮食,城内几家大粮商又都屯了许多麦子高粱大豆方不至于挨饿,也才守得住城。

毕婆子就笑,“夫人昨日自安平卫方向回来被夷人吓到了,并不知道我们这边的情况。自看到狼烟,大家便收拾了东西,赶着大车来虎台,不必说粮食,就是猪、羊、鸡、牛什么的都带了回来,一路上各村子也陆续加入,竟一点也没有慌忙。今日这猪价非但一点也不高,反比先前还低了一点儿呢,毕竟城里没有地方养这些畜生,各处都在杀猪杀鸡呢,只是耕牛大家都舍不得,先还养着。”

又打算道:“待吃了饭我还是要再去买几扇肉回来,做了咸肉留着,万一夷人要围上几个月的城呢!那时候肉一定少了。”

给毕婆子打下手的刘氏就笑着说:“你老人家也未免想得太长远了。”

“你懂什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毕婆子说着就问:“夫人和小姐少爷想吃什么,我就做了来。”

宁婉见大家多半没想到夷人会有多凶残,也不点醒,就道:“我们随着家里人吃就行了,只是我想着给铁石送早饭过去——既然有肉,不如裹些馄饨,又好吃做得又快。”

家里人多,这个和面擀皮,那个择菜剁馅,一会儿就裹了一面板的猪肉蘑菇馄饨,用鸡汤煮了,又添上些虾皮小白菜盛在食盒里,宁婉便提着给铁石送去。

铁石就在箭楼里吃了,放下碗筷道:“趁着夷人还没有围城,我们还要把外面的粮食收了。”说着叫亲卫给钱县令传话,商量收粮的事。

宁婉便笑道:“我正要回去,不如就替你传个话吧。”说着自告奋勇地去了县衙,与钱县令说了,钱县令自然无有不赞同的,“那好,我就发下告示,然后与铁石将军一同出城。”宁婉便又去找钱夫人和封少奶奶,分头带人告诉城中各处百姓出城收粮。一路走一路想,幸亏铁石与铁县令,自己和钱夫人交情都好,如今城里有何事文武之间十分和气,竟没有半丝掣肘,事事容易。

城外便是大片的麦田,大半是军屯的,亦有少数民田,麦子已经垂下了沉甸甸的麦穗,正是收割的好时候。现在铁石带兵在外护卫,又放出数十骑四处哨探,城内百姓不论男女老少便都出城收粮。特殊时刻,也不必管是哪一家的田,所有人集中在一处,一片一片地开始收,前面的人割麦,后面的人打捆送回城里。如此这般收了两天半,夷人终于到了城外,虎台县城便关闭大门,用巨石封闭,严密防守。

尽管不是第一次看到,但是宁婉站在城墙上向下一望,黑压压望不到边的夷人还是让她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他们能有多少兵马?”

“估计有三万人。”铁石说过后就一笑道:“你别看我们人比他们少,但我们是守城的一方。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如今算起城内兵将加上青壮百姓,亦有近万了,夷人奈何不了我们!”

“我知道。”在宁婉的梦里,虎台县里根本没有这么多人,千户所的兵跑光了,城内的人也跑了大半,城外进来的更是很少,但那时候他也一样守住了虎台。

卢铁石在虎台县任过副千户,重修了这里的城墙,满城百姓听到自己来了箪食壶浆相迎,又肯尽力配合自己守城,他们都盼望自己能守住城池。但若论起相信自己,没有人能比过自己的媳妇。但也想想也是应该的,媳妇儿不信自己,还有谁会相信呢?

不知不觉地,卢铁石便在嘴角展开了一缕笑意,轻轻握了宁婉的手道:“虎台一定要守住,这里与安平卫互成犄角之势,此城一失,安平卫危矣。当然,若是安平卫不保,虎台亦难守。”

所以呢,非但许千户不应该跑,就是周指挥使也应该在得到军情后派兵驰援虎台的,宁婉早就知道了这些道理,现在只道:“虎台我们自己能守住,只要周指挥使管好安平卫就可以了!”

铁石顿了顿,“不错!”

围城离攻城之间总要间隔几天,毕竟城之外的护城河要填,否则到不了近前。夷人扎下帐篷后就开始砍树填土,而城内呢,自然也有许多要做的。

城墙上及和处角楼都加了来往不绝的巡逻兵将,各种守城的器具、箭支自军械库里运来,铁石将城内所有守军分成四部,由四个百户分别把守四面城墙,帮丁、青壮们也各司其职…至于城墙下,钱县令带着人将城墙下的房屋全部拆除,这些房屋原本是没有的,按说城墙下并不许随便建房,但边城多年平安,早有百姓搭建了许多房舍棚户居住,如今拆起来竟十分不容易。

但这些房舍必是要拆的,一则是防着火箭入城引燃导致大火,再就是将拆下的砖木运到城墙之上,待夷人攻城之时推下去,比箭只还有用呢!

好在不管多难,但是钱县令听了铁石一声吩咐,立即就强硬地带着衙役百姓们将房舍一间间地拆除掉,没有居所的人另行安置。

宁婉看着钱县令的官帽上落了许多灰土,身上也蹭得一块黑一块白,但是那身官袍却始终不换,再次感慨起来,虽然有许多地方自己还是看不惯,但他也算是个好官了吧!

再一瞥见到更加狼狈的付捕头——不,现在不应该叫付捕头了,他的捕头之职被钱县令免了!当日钱县令准备以死明志时也顾不上衙役们,但转过头发现无事时,再找人竟找不到,一一查去,有跟着许千户跑的,有回家顾家小的,还有吓得躲在县衙后面井里面的,其中付捕头当时的情形最令人捧腹。

原来付捕头前一天晚上与付少奶奶大打一架,一早便在钱县令面前借口出城查案离了县衙,其实他并没有出城而是去了相好处喝酒睡觉,狼烟起来时他因酒醉睡死了过去,相好的拿了银钱跑了也不知道,醒来时县城里已经平安无事了。他亦不知道已经发生了大事,懵懵懂懂地进了县衙谎称自城外查案回来,当时便被钱县令揭穿了真相免了职。

不过他终究是个能干的人,因此虽然被免了职,但是再三恳求后钱县令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戴罪立功,因此这时候真是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劲头跟在钱县令身旁干活儿。还别说,拆屋的事他做起来十分顺手,他那张凶恶的脸比钱县令穿着的官袍有用得多,百姓们被他挥着铁链子吆喝几声就赶紧抱着东西跑了,比钱县令讲什么家国大义快上几倍。

同时也被免职的封典史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当时他带着老娘和儿女们到庄子上接了魏姨娘跟着许千户去安平卫,再回来时受了伤、丢了家财不算,被钱县令当众骂成无君无父之人,斯文败类,名声扫地,只待夷人退兵就要上书请朝廷革掉他的官职和功名。毕竟以钱县令的道理论起来,付捕头所犯的错是“小过”,而封典史失的是“大节”。

如今虎台县的百姓对于跟着许千户出城的人都没有什么好感,毕竟虎台县的驻军、还有封典史这样的官吏绝对不应该弃城而逃,因此听说许千户被夷人杀了——立即都呸道:“真是活该!”而封典史——所有人都赞同钱县令将他免职,其实钱县令根本没有权力免掉典史,但是眼下虎台被围之际根本没有人在意这些,只当他真地被免了职。

至于那些本想逃到安平卫又跑了回来的商家富户们,大家就在干活儿的时候嘲笑他们,反正这些人折腾了一回不是受了伤就是损失了银钱,或者二者都有,很容易就编出些笑话来,正好能解了心里的恐惧。

大家说些笑话倒觉得轻松了,只是那些人倒更加灰头土脸,因跟着许千户跑了的多是有钱有势的人家,此时便纷纷捐钱捐物,盼着大家知道他们的好,忘记了那丢脸的事。

而钱县令准备自焚的事儿还是传了出去。小城里许多事原是瞒不住的,尤其当时钱县令又抱着必死之心,故而也没有躲着谁。现在免不了也有笑话钱县令的,只不过这种笑话,与前面的笑话又不一样,却满是善意的。

第308章 失贞

封典史名声扫地,恰好他又受了伤,便借机不出家门。封太太、魏姨娘更是没脸见人,虎台县里到处传着他家的笑话呢。

但是封少奶奶却依旧每日出门跟着钱县令夫人、卢千户夫人一起做事。大家对她还是一样尊重,谁都知道当年封家是怎么欺负她的,也都知道封典史出城时她独自留下,更何况她品行高洁,能写会算,钱夫人和卢夫人都特别信任她,让她管着登记新入城百姓,发放粮食的大事。

守城期间,男人们差不多都上城墙了,其余的事情自然就由女人们接下。如今县城里安置百姓、照料伤兵、为守军做饭送饭等等事情,大都落到了女人们身上。

辽东的民风原就粗犷,大姑娘小媳妇出门皆是常事儿,眼下到了此时更没有人想到什么礼节,守住城活命才是最要紧的。

因此当宁婉被钱夫人拉着问了一句,“你可听了周氏失贞的事?”便有些发怔,“周氏?是说许千户家的那个?”

“不错,我正是说她。”

“许千户已经过世了,她愿意再嫁就嫁吧,虽然急了点,但也算不上什么失贞吧。”宁婉毕竟出身农家,贫家女子改嫁并不少见,与读书人家不同,周氏想再嫁与她并无关系。

“诰命夫人是不能改嫁的!”钱夫人就说:“眼下倒也不是她要改嫁,而是那日周氏和一些妇人被夷人掳去,后来被你们家千户带兵救回来的。”

宁婉就想起了周氏进城时的惨相,忽然就明白了。许千户被杀,而周氏正乘着马车在许千户身后,又打扮得花枝招展,被夷人掳去也是顺理成章,接着铁石赶过去将她们抢回来才回了虎台县,应该就是如此的。

但她又一想,这期间其实没有多久,又是青天白日的,也不至于出什么事。因此就道:“铁石并没有提起,想来也没有什么大事。”

钱夫人就一跺脚,“对于寻常妇人自然不算什么,但周氏可是诰命夫人!”见宁婉还有些不以为然,就拉了封少奶奶评理,“你说周氏是不是应该一根索子吊死了?她一个堂堂的诰命夫人,被夷人掳去了竟然还好意思苟活于世!”

封少奶奶轻轻地拿起腰间的那把弯刀,自那日后她不论换什么衣裳饰品都会将这把刀挂在腰间,“人各有志,原不应该勉强,但是身为朝廷的诰命夫人,享受品级俸禄,却于夷人围城时弃城而逃,被夷人掠去亦不觉得羞愧,的确令人不齿。”

钱夫人听了亦愈加气愤,“我昨天听人说起,竟还不肯信,后来问了许千户的亲兵才知果不其然,因此才来找你们商量。”

宁婉便问:“那钱夫人是何意呢?”

“周氏若是要脸面,早就应该自尽了。”可周氏既然不肯死,钱夫人也不能去勒死她,毕竟她和钱县令说说道理还行,真动手就差远了,当时他们想让家里不肯跟着自焚的小妾自尽都没成,就道:“正是因为我没有办法,才来找你商量。”

宁婉才知道做了诰命夫人还有许多规矩要守,那钱夫人和封少奶奶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而周氏也处处令人讨厌,可她毕竟出身经历与钱夫人、封少奶奶不同,总觉得就算周氏真失贞了也罪不至死,便不想管,“算了,夷人已经填平了护城河,也就在这一两天要攻城了,我们要做的正事还忙不过来呢,哪里有时间理她,由着她去吧。”

钱夫人的气没有平,最终只得道:“诰命夫人是可以给皇后娘娘上书的!待夷人退兵之后,我定要上书请皇后娘娘免了她的诰命身份!”

周氏的事暂时就这样过去了,实在也是大家没有时间去关注了,因此夷人就在第二天开始了攻城。

先前虎台县里的气氛便紧张到极点,但是自从攻城开始众人才明白夷人的刀箭要比想像的还要可怕。不过大家紧绷着的心反而松了下来,事情已经不可能再糟了,只管竭尽全力守城就是,其余什么都不必想。

带着尖利哨音的箭自头上呼啸而过,笨重的长木撞击着城门,嘴里衔着刀自云梯向城上攀爬的夷人们…大家忘记了前些时候嘲笑出城的人,忘记了为了拆城墙附近房舍的怨气,忘记了所有正常的日子应该做的事,只一心守住虎台。只有虎台守住了,大家才能活下去!

夷人的进攻是凶猛而没有尽头的,一波刚被打退了下一波立即就涌了上来。他们生性野蛮,悍不畏死,对中原的财富充满着渴望,把烧杀抢掠作为获得一切的唯一通道,虎台县正如一块绊脚石一般拦住了夷人的脚步,他们正要一脚将它踢开。

但是,虎台县的城墙刚刚重新修缮过,墙高大而结实,新建的马面使得城墙周围没有一处死角,城门上包着厚厚的铁皮,里面用巨石抵住;更重要的是有铁石带着勇武的将士们守着,他们将箭如飞蝗般地射出,把砖木如大雨般地扔下,让夷人明白这块绊脚石虽然看着不大,但其实只是露出地面小小一角而已,而埋在地下的巨石是任谁也踢不动的。

一连十余日,夷人昼夜不停地强行攻城,而虎台城内自然也昼夜不停地守城,一批批的伤兵抬下城墙,所有青壮都编入了守城军中,在震天的杀喊声中,几乎所有人都不眠不休,尽自己所能保住虎台!

最初大家还盼着安平卫能派出援兵,毕竟夷人如此疯狂地进攻虎台其实就是为了折去安平卫的一翼,安平与虎台互为犄角,安平是主,虎台为辅,不论是城池大小还是兵力布置,安平都远远强于虎台,在夷人进犯时驰援虎台是应该的,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住安平卫。

但是,一天、两天…十天,安平卫始终没有一兵一卒,虎台城里的人都死了心,也许安平卫也被夷人围住攻打,抽不出兵马支援。

铁石将军说的不错,虎台城还是要靠大家自己保住,而且也能靠自己保住!

终于,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在攻城的第十六天,夷人退了下去,只是远远地围住虎台城。

城墙上,宁婉站在铁石身旁向城外看去,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原本一望看不到边际的麦浪已经被夷人的骑马践踏得不成样子,就连那纵横的阡陌也看不大出来了,四处散着破烂的旗子、损毁的刀枪,人马牛羊的尸骨,再远处就是一座座的帐篷,凄凉而冷清,但是,她说:“没有关系的,只要我们守住了城,明年开春播种后这里又与往常一样了。”

“我知道,”铁石侧身向她笑着,尽管连续在城墙上守了十几日,血染铠甲、满脸尘土,但是他身上依旧没有一点宁婉梦中曾见过的阴郁,竟还明朗地笑了,布满血丝的眼睛依旧亮亮的,一口整齐的牙显得更白了,“夷人真是不长于攻城啊!”

“若是你带着这么多兵将攻城,早就攻下了!”宁婉立即笑着接过来说:“夷人虽然个个悍勇,但他们并不长于相互配合;攻城虽猛,但不会用器械;更主要提他们看着好像一点也不怕死,但其实却经不起人口的损失。”

“哈哈!真不愧是我的媳妇儿,竟颇懂得军旅之事!”

这些话都是你曾经对我说过的呀!当时的情形可比现在差多了,铁石手下的兵士们远没有现在这样多,虎台城里又逃走了许多人,在夷人疯狂地强攻之下损失极为惨重,几次城池差一点就失掉了。那时铁石就突然对自己说了这样的几句话,虽然他板着一张脸,语气更是冷冰冰的,但是宁婉还是听出他是想安慰自己。

原本他们并不熟,宁婉只听过瘸子将军的名声,而铁石最初还不知道她是谁呢。后来送饭送水的接触多了,才知道自己是典史家的少奶奶,但也不过见面点个头而已,却是从这一次才真正开始说话。

正如瘸子将军看出宁婉的恐惧,宁婉也早发现大家口中那个不孝不悌、无情无义的他其实受过许多的委屈,他冷酷的外表下本有一颗任何人都不知道的受过许多伤的心。然后每每他的伤腿发作,或者他没来得及吃上饭菜、再或者累极了靠在冰冷的城墙上睡着了的时候,宁婉都会悄悄地关照他——他其实是很可怜的。

除了怜惜,宁婉更敬仰他。好像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感觉,但的确是她最真实的感觉。

就这样,他们慢慢熟悉了,在一起话也多了。

当然说的都是守城的事。

宁婉还记得那时夷人也在猛攻了半个月左右突然缓了下来,那时铁石有过猜测,现在她就问道:“你说他们前半个月是不是也进攻安平卫了呢?”

安平卫到底是无力营救虎台还是根本就没想救?

铁石便将笑容收了,“我想就算是夷人同时进攻安平卫和虎台县,但他们一定将大半兵力放在虎台,准备先拿下虎台再取安平。毕竟虎台的位置极为重要,若是不保,安平卫也独立难支,夷人早看了出来,而且他们的兵力也是有限的。”

还是在梦里铁石就这样想的,自己从他冰冷的目光中看出他的无奈和痛心。现在铁石显然也是失望的,但他却平静多了,只说:“我早对周指挥使失去信心了,也知道他不可能来救虎台,现在只希望他能守住安平卫。”

安平卫哪里能被夷人攻下?宁婉就摇头笑道:“你真是杞人忧天了。”

“我也但愿自己想多了。”

夫妻俩儿正说着话,钱县令走了上来。夷人暂退,铁石让大家轮流歇息,他方沐浴更衣过,将那身脏得不成的官袍换了下去,如今头戴方巾,身穿青缎袍,可如此家常装扮却依然透出赫赫气势,要知道他先前穿着官袍也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感觉,但现在却满身散发着强大的官威,面带笑容地上前说:“我们皆轮流休沐过了,还请铁石将军归家歇息,由本官在城上守着,若有紧急军情,本官自遣人有请将军。”

卢铁石便笑道:“我也正要回去呢。”却又道:“虽然夷人暂停了攻城,但其实只不过退下去想办法,我们不能就此放松,各样防务皆要与前些时候一样。”

钱县令便严肃地用力点了点头,“本官亦正做此想。”

看着两人又说起防务之事,宁婉就抢先回了家,只待铁石一回来内衣都是齐备的,又细心地服侍他吃饭、洗澡,然后让他躺下好好睡一觉。

他实在是太累了!

第309章 好玩

夷人对虎台县的进攻在几日后又重新开始了,但这一次与先前不一样了。在虎台城下丢掉几千条性命之后,他们终于小心谨慎起来。

对于他们更巧妙的进攻,虎台自然也有应付的办法。

夷人先制了蒙了牛皮的巨大木车,人躲在车里挡住弓箭一点点推到城下妄想破坏城墙城门,但虎台县人在城墙上烧了热油淋下去,然后放火箭,一辆辆的攻城车在干燥的秋季烧得噼啪做响,里面的夷人哇哇直叫,不逃出来是死,但逃出来也一样躲不过利箭,还是死路一条。

几十辆车都烧光了之后,夷人们又悄悄挖起了地洞,他们不知道铁石自守城起便在几面城墙下面都放了大瓮,挖土的声音一传过来,这边早有了准备,却只做不知,待到了差不多的时候将水引了进去,只要进了地道的人就没有能生还的!

斗了几个回合后,夷人就开始佯攻城引城上放箭而不拼命登城了。

很明显,虎台被牢牢围住,各种东西都会越用越少,最紧缺的应该就是箭只,一但箭没了,虽然有砖石之类,但却又不同。

当铁石要带兵去夜袭夷人营地时,宁婉早就知道了,因此帮着他穿上了轻便的皮甲,挂好弓箭、匕首,最后又将腰刀递给他,“要小心!”

“别害怕,”铁石轻轻拍了拍她的脸,“夷人本不长于布置哨卫,现在万万想不到我们会偷营,而我们呢,也不过杀杀他们的锐气就回城了。”

“我不怕,我等你回来。”宁婉笑着送他走了,她知道这一次的行动会成功,结果也是如此,去偷营的一百个人回来了一百个,他们半夜里悄悄潜入了夷人的大营中提刀砍杀了一气,然后又放了几把大火,最后偷了夷人的马跑了回来。夷人的营帐当时大乱,一时竟没有人追上来,之后足有几天没有攻城。

第二次就要危险得多,但是铁石还是有许多安慰宁婉的道理,“这一次我们不但要偷袭,还事先在城外安排了伏兵接应,只一得手立即就回城,”

然后他们果然也按约定回来了,虽然有了一点损失,但是杀掉的夷人更多。夷人自以为即将追杀成功的时候,就被黑暗中突然出现的伏兵用绊马索绊倒一大片,地上早设了鹿角铁钉之类,他们又自相踩踏撞击,死伤惨重。接着城上又放了一阵箭雨,天亮时就见尸骨遍地,血流成河。

接下来铁石便让媳妇将城里的女人们集中在一处,把麦秸扎成一个个的草人,皆与真人一般大小,外面套上军袄,每个草人上面再系了一根长长的绳子整齐在排在城墙下面,远远看着就像那里站了一排排的兵士一样。几天后一个夜晚,草人被送到了城墙上,铁石带着兵士们无声地将它们自一面城墙上慢慢放下。

忽然间一声鼓响,无数火把亮了起来,夷人早埋伏在城外等待了许久,这一次他们学精了,根本不上前拼杀,高声呼喝着将箭如急雨般地射向草人。

第二日起,宁婉与钱夫人便带着大家拆草人,将上面扎着的箭取下。这活儿其实不容易,要十分小心,只怕箭镞扎了手,夷人的箭镞不仅锋利而且还带了毒的。

但是大家依旧十分欢快。夷人大大地吃了两次亏之后又被骗了,所以虎台县的人都与有荣焉,大家一遍又一遍地谈论着。而取箭的女人们更有一种特别的乐趣,大家每将一个草人上的箭取下来后都要比一比谁拆下的箭多。

“天呀!我这个草上人取下了一百零一根箭!”

“比昨天九十八只的还多三根!”

“夷人那天着实下了本钱,箭就像不要钱了似的往草人身上射,幸亏我们的草人扎得结实,要么恐怕要被箭射散了呢!”

又有人嘻嘻笑了起来,“你们说夷人现在会气得怎么样?”

“我想他们一定正跺着脚嗷嗷乱骂呢!”

“没准儿还气得吐了血!”

正说着,铁石与钱县令携手同来,笑问:“已经拆下多少箭了?”

宁婉就笑,“现在已经有上万支了,估计总数能有十万。”

钱县令满意地点头,“铁石将军果然不凡!”又道:“夷人上了这一次当,一定会长了教训,恐怕也不容易再骗他们了。”

铁石就道:“想让他们上当的法子还有,钱县令不必着急,过几日再看。”

一席话说得大家都满眼敬仰地望向铁石将军,宁婉就放下手中的草人道:“你们来了正好,让人将拆下的好箭送上城墙吧,另有些残损的,刚让军械库的羊百户取了过去,说是上面的东西都能用。”说着就要将铁石打发走,毕竟这里女人太多,大家又都喜欢看他,宁婉心里不大自在呢。

卢铁石自是来看箭的,如今心里已经有了数,可他却没打算立即就走,打算再与媳妇说几句话,他们夫妻如今见面的机会并不多,更是难得有在一处说话的时候。夷人又败一阵,士气低沉,免不了要偃旗息鼓几日,倒可以轻松些。因此一面答应着让军士们搬箭,一面就绕到了媳妇身后看她正拆的那个草人,身子向前一倾将一支箭拿了下来说:“这箭是夷人首领的。”

宁婉先前倒没大在意,现在细细一看发现这只箭果然做得比别的箭更加精细,而箭镞又不同,并非铁质,却似玉非玉,打磨得十分光滑,又有几根小小的倒刺,便接下来细细看过,“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夷地产的一种玉,叫珣玗琪,俗称玛瑙的,这种箭头非夷人王族不能用。”铁石正站在宁婉身后,因身上向前俯着,便与她靠在一处,说话时的气息正落在宁婉的脖颈之上,热乎乎又痒痒的,宁婉的身子不知不觉就酥了半边,不由自主地倒向了他,却拿着那只箭颠来倒去的看,又举了半透明的灰白色箭镞对着光瞧,“呀!这箭镞上还雕了一个小小的兽头呢。”

铁石便将手臂从后面伸过来指着那兽头说:“这正是王族的标记。”

大家都接过去看了,便更加叹服,钱县令就道:“铁石将军对夷情果然十分熟知,不止风俗人情,便是矿产竟也如数家珍。”说了便向宁婉讨那只箭,“卢夫人,能不能赠与我,待我回乡后留着将来给后世子孙看。”

钱县令夫妻迟早会回南边的,带着这样一只箭做个念想儿倒也合适,宁婉便笑道:“你们便收着吧。”说着将那箭递给了钱夫人。此时她又不欲铁石走了,因此就拉了他道:“我们再拆一个草人,看看还能不能找到这样的箭镞。”

铁石自然愿意留下与她多相处一会儿,便拿过一个扎得刺猬一般的草人拆了开来,宁婉将箭一支支地拿出来,只是那样特别的箭哪里能经常遇到,毕竟只那箭镞打磨起来就要费无数的工夫。

虽然没有再找到夷人王族的箭镞,但是他们在一处拆了半日草人,却觉得比找到了那样的箭镞还要高兴。到了铁石走时,宁婉就说:“今儿是立冬,望远楼、德聚丰、万记几家一同捐了生姜和红糖,以后每天做姜糖茶送到城墙上,下午我带人熬了送过去。”

铁石点了点头,“这样贴心的主意一定是你想出来的吧。”

“虽然是我提议的,但也要大家有这份心意。”宁婉并非虚言,自虎台被围之后,满城之人越发齐心合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尽其能协助守城,如今捐姜糖水只是其中极小的一件而已。

钱夫人也笑道:“瑞泓丰也正在赶制冬衣,今日应该能将第一批送到城墙上了。”

铁石就与钱县令笑道:“有百姓如此,方使得虎台固若金汤!”

宁婉送的姜糖茶虽然名为茶,但正与三家村的炒米茶一样,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茶水,而是用老姜去皮切碎,加了红糖在一起蒸得融化在一处,然后再用开水冲泡就成了。这茶本是一味发表去寒的药,但在辽东严寒的冬季,大家常用来抵御寒气。

铁石早在城上等着姜糖茶了,接过媳妇递来的碗便一口饮尽,笑道:“这茶好,喝了之后身上立即就暖和了!”

宁婉笑着将姜糖茶分给大家,又说:“晚上时还会再送一次。”

因姜糖茶煮了很多,将士们喝过后还有余下的,宁婉便让给城上送砖石的百姓们也过来喝,“放冷了就没有效力了!”

忽见赵国茂也杂在一群人中过来领茶水,见了宁婉就没心没肺地笑了起来,“表妹,给我一碗茶!”

宁婉早知道赵家来了虎台县躲避兵祸,他们原要去安平卫的,但在路上遇到了跟着许千户出行溃退回来的人就又转路进了虎台,赵国茂自然也跟了来。于是就倒了一碗茶给他,又向一旁看到赵家跟着赵国茂的小厮,便道:“这里乱糟糟的,你们怎么让他来了?”

那小厮跟了赵国茂已经很久,对二少爷先前所娶万氏家的亲戚都大略知道,明白卢夫人一向对二少爷很关照的,就笑着上前回话,“如今我们都来运送砖石,家里没有人顾二少爷,二少爷又是坐不住的,因此一定要跟着来,太太也就让我们带着他了。”又道:“二少爷力气比我还大呢,每次都能搬十块砖!”

赵国茂闻言就笑了,放下手里的碗向宁婉得意地说:“我能搬十块砖!,不信表妹你看!”说着蹲身从地上的砖堆里捡出砖头,“一块,两块,四块…”

“我信我信!不用看了,”宁婉赶紧上前将他拉起来,见他身上虽然脏一些,但穿的还厚实整齐,知小厮的话不假,替他拍拍身上的灰,“去吧,小心别砸了自己的脚!”

看着赵国茂听话地跟着小厮去了,宁婉不由得笑了一笑,赵国茂一定把搬砖当成了他平日里的游戏,又觉得有这么多人陪着他玩就更加兴致勃勃,走路的姿势里都看出欢快。

回头接着给大家盛姜糖水,突然一块桂花糕被一只脏手送到了眼前,“表妹,给你吃!”

原来是赵国茂突然想起了身上带的桂花糕又跑了回来。此时虎台已经被围了一月有余,虽然大家依旧吃得饱穿得暖,但日常生活已经有很多不便了,桂花糕如今已经是难得之物,宁婉就一面给大家舀姜糖水,一面摇头说:“你自己吃吧。”

赵国茂可不管这些,他一定要把自己最喜欢的桂花糕给宁婉,因此便又上前一步将桂花糕往宁婉口中塞,“给表妹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