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百天的国孝,正好也转过年去,朝中改了年号,陆续便有两位阁老致仕,六部里也换上了好几位先前东宫詹事府的人,老皇上留下的痕迹慢慢淡了。

宁婉便与铁石商量,“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虽说我们与端王关系一向也不错,但比先皇毕竟差着一层,现在朝中大臣们换了许多,不如我们也活动活动回辽东任职?”

“先皇在的时候我就提过想回辽东,可都被驳回了,”铁石就说:“眼下皇上根基还没有稳,我若是现在就提恐怕不大合宜,还是再等一等吧。”

“那就等一等,”宁婉就说:“我总觉得皇上未免太急了,东宫詹事府的人是他的旧臣,但朝里的大臣不也一样是皇家的臣子吗?如今只要是过去东宫的人都升了职,老臣们都放在一边,难免会伤许多人的心。”

“我倒更担心的是小青木任了神枢营都统一职。”

提起这事,宁婉也叹道:“无怪过去大家都说端王脑子不灵光,竟让小青木做神枢营的都统,不论哪个大臣反对,他都坚称曾有好几个夷人做过都统。但是,现在与高祖的时候可不一样了呀!”原来神枢营最早是高祖收归降之夷人组成的骑马,曾在征讨南安时立下过汗马功劳,后来便慢慢以民间丁壮增补,现在虽还留有降夷之后裔,但早非当年因部落血仇忿然离开草原的夷人了。而小青木的亲爹正在北地,说不定还对中原虎视眈眈呢。

铁石便道:“也是机缘巧合,当年敬王谋反时,偏偏端王惊了马被小青木救了,是以他一直相信小青木的忠心,谁劝也说不通。”

“小青木实在狡诈,他刻意交好太子绝不会没有目的。”

“而且这些年来,青木的部落越发兴盛起来,先前的王族已经完全成了他手中的傀儡。”

“前些日子丁千户自北边回来后说,青木一向标榜臣服我朝,最近又派属臣前来进贡了,”宁婉就叽讽道:“皇上听了欢喜不已,再三嘉奖,只当这对父子是天下最好的,说不定哪一天还会被他们骗到草原上去呢。”

夫妻二人正说着话,槐花儿带着两个弟弟走了进来,便笑问:“娘说谁要去草原?”

宁婉早掩了口,“不过是没用的闲话。”又笑道:“你们下课了,正好让人摆饭。”

大家坐下吃饭,卢家一向规矩不大严,并不禁着孩子们在饭桌上说话,槐花儿就道:“过几日是炳儿的生日,木朵儿请我们过去玩一天。”孩子们在一处上学,每日都能见面的,有什么事传个话也方便。

炳儿是洛冰的庶子,宁婉点了头,“那就去吧,你们各自备些礼品送去就是了。”小孩子的生日不好大办的,且洛炳毕竟只是庶子,她也不过送一百束银丝面罢了。

卢松就说:“娘,我们家孩子太少了,不如洛伯伯家热闹,你怎么不买妾多给我们生几个兄弟呢?”

槐花就在弟弟的头上敲了一下,“我们家有你和柏儿就已经每天闹得沸反盈天的了,再多几个我就不情愿!”

松儿就说:“姐姐你又打我,木朵儿就从来不打弟弟们,还对他们特别照顾。”

“那你就认木朵儿做你的姐姐去吧。”

“可是她明明比我小!”

“所以,你还是要当我的弟弟!”

铁石就笑着打断他们,“都好好吃饭吧,你娘就要再给你们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了!”

卢柏就说:“我想要妹妹!”

卢松赶紧嫌弃地说:“当年你没生出来时,我就说我想要像木朵儿一样的小妹妹,可是娘却生了你!”

宁婉便笑,“你们再这样吵,小妹妹就不肯来我们家了,只得又生一个小弟弟!”

卢松和卢柏便都不响了,只怕将小妹妹吓跑了,赶紧低下头扒饭。

槐花儿给两个弟弟挟菜,“多吃肉才能长高。”看他们吃好了便道:“去拿棋盘摆好,等爹跟你们下棋。”

铁石正吃好了,起身笑着说:“瞧,我们家的槐花儿多能干!当年你刚生下来,你奶奶就说你娘是有福气的,如今果然不错,能替你娘担起一半的家呢。”便听闺女的话带着两个儿子下棋去了。

这边槐花儿就陪着娘坐在桌前给没出生的小宝贝做小衣裳,却悄悄问:“娘,你说洛家为什么要买妾生孩子呢?”

洛冰与卫夫人成亲时,两人年纪都不小了,子嗣的压力的确比别人大。卫夫人生了木朵儿后便急忙又怀了洛灿,可是接连生了两个就伤了身子,不能再生养。她便做主买了两个妾给洛冰收到了房里,陆续生下了好几个孩子,都养在正房里,视同已出。

对于洛家这样差不多灭族的人家,最需要的就是后嗣兴盛,卫夫人此举一向被称为贤良淑德,便是宁婉也不能说她做的不对。可是若是自己,是怎么也不肯的。虽然卫夫人也曾向自己说过,洛大哥根本不好女色,不过是为了洛家才纳妾的,而且家里有了妾室,与她们比着,更显出正室的不同,夫妻的情分更深。

现在女儿问到了自己的头上,宁婉还不好不答,毕竟她长大了,不像松儿和柏儿那样能随意哄过去,“大家都说多子多福,还不是家里人多了势力就大了,你看那些有名的大家族不都是这样的?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也有些大家族里内斗得更凶,亲兄弟为了抢家产打得仇人似的。所以,怎么做最好全在各人的心思。”

“娘,你放心吧,就算你再生一个弟弟,我们家也不会为了家产打起来的,毕竟都是一个娘生的!”

宁婉便寻思着,“看来这孩子是长大了。”

第347章 怒斥

最初朝中有小御史对铁石的弹劾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身为朝廷的官员,特别是从二官的高官,时不时有人上折子弹劾是常态,御史有权风闻奏事,也就是说他们本就可以胡言乱语而不必负任何责任。当年铁石初掌锦衣卫时,被严御史盯住骂了好久,直到严御史被人发现纳了个犯官的家眷做小妾被罢官才好了。

可是,皇上很快就把弹劾的折子发下来,让铁石停职写折自辩。

宁婉看着那一条条的罪状,气得压不住心里的火,“什么蒙蔽圣听!难道你有什么不想让皇上知道的吗?什么中饱私囊!抄家你连沾都没沾过,都是户部派人造册登记!什么托付不效!如今锦衣卫比过去强了多少…”

铁石就笑着拍拍她的头,“别生气,你现在要好好养胎。”

宁婉果然就不气了,起身给铁石倒了茶,“如今不用上衙,你也不必着急,折子慢慢写,就当在家里把这么多年欠下的休沐都补上。”

话虽这样说,但心里却说不出的伤心,铁石这样耿直正派,一心为公的人竟然受到皇上的猜疑,这官做得又有什么意思?真不如回辽东老家过寻常人的日子呢!只是,自己尚且如此不平,铁石心里又该多难过?

宁婉挺着大肚子下了厨房,熬了绿豆粥,炒了两个素菜,苦瓜和百合端进屋里,“如今月份大了容易饿,你陪我吃点宵夜吧。”铁石这两天一直没吃多少东西,宁婉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这几样饭菜都是最清心去火的,怎么也要哄着他吃些。

卢铁石不想媳妇这时候竟还下了厨,“你身子重,要小心一点才好,怎么还去做菜呢?”

宁婉就笑道:“才五个月,做个菜又算什么?我原也是想吃点东西,自己做了更可口些。”说着给铁石挟了一筷子苦瓜。

铁石一向不大喜欢吃苦瓜,勇武英雄的他其实更爱吃甜食,与宁婉一样特别喜欢果仁糖。如今媳妇将苦瓜挟到自己碗里,他便硬吃了下去。不料一连吃了几块,倒吃出些回甘来,就笑道:“无怪媳妇今天特别做了这个菜呢,原来是为了告诉我苦有甜的道理。”

“我哪里能想那么多,”平时家里很少用苦瓜做菜,今日她见厨房正好摆着几个,想着能去火就顺手做了,“但大家都说吃苦瓜很好的。”

“是不错,”铁石就又一连吃了几大口,“以后我们也常吃苦瓜吧。”

正说着,洛冰来了,看到他们正在用饭便笑道:“我从邸报上看到了消息,急忙赶了回来,一路担心不已,不想你们正在用宵夜。给我也加一副碗筷吧。”他前些日子到湖阳做提督学台,主持一地之院试,回程路上得了消息,到礼部交割过公事便直接到了卢家。

“不管怎么样,饭还是要吃的。”宁婉笑着让人添了碗筷,自己又去厨房亲手做了几个小菜,烫了一壶酒,才走到门前,就听洛冰的声音,“只怕弟妹不肯带几个孩子走。”心里一惊,原来情形已经到了这样坏的地步。

铁石却已经听到她过来了,起身笑着接了菜说:“你早些回去睡吧。”

宁婉却走了进来,“这些日子我身子重,又有国丧,并不大知道外面的事,你们有什么不许瞒我!”

铁石就陪笑道:“并不是瞒着你,只是我想着京城里太乱,你不如先带孩子们回辽东,将来平静了再回来。”

宁婉不理他,“你是什么样的人还不知道,若是不是情形着实不好,岂能让我带着孩子们回辽东?”转过头向洛冰道:“洛大哥,你告诉我实情。”

洛冰迟疑了一下,“还是告诉弟妹吧,不可能一直瞒着,”就道:“铁石早想调回辽东了,可是皇上不放,如今小青木和杨御史等人正联起手来要害他。”

杨御史就是当年想骗娶洛嫣的那个,当年的科举他高中探花,留在翰林院做了一年编修之后很快借助家族势力钻营到御史台,如今正做着监察御史。原来弹劾铁石是以他为首呀!想想严御史虽然可恨,但他的弹劾大家其实更多的只是当笑话看,现在的杨御史,他是真恨铁石的,网罗出种种罪名害人。

宁婉不禁骂道:“小青木忌惮铁石,虽然其心可诛,但他本非我族类,想除去辽东的一员大将倒可以理解。最可恨的是杨御史,他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铁石若是被害了,将来夷人南下,他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当日我若是将他打死就好了!”洛冰亦气忿地道:“真是畜生!”又骂如今的几位阁老如同泥胎木偶。

宁婉却突然说:“其实还是皇上最可恨,小青木和杨御史之所以敢公然网罗罪名害铁石,还不是他默许的!!”

铁石就过来按住她的肩,叫了声,“媳妇儿!”示意她不要再说。

洛冰瞪大眼睛张着嘴怔在了原处,半晌就低声道:“可那又有什么办法?我们洛家几十口人都死了,我也不能去怪皇上。”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雷霆雨露,莫非君恩。

可是宁婉从小在乡野长大,没上过正经学堂,更不可能出仕,骨子里并没有对皇权的深刻畏惧,如今事关铁石,就是皇上她也不会放在眼里,“明明就是皇上的错!”

铁石和洛冰其实也明白,他们便交换了一下眼神,“看来皇上还是因为那件事才默许他们对你动手的。”

“我也知道,可就是现在我也不后悔!”

宁婉不想还有内幕,“究竟是什么事?你们赶紧告诉我!”

洛冰就道:“恭王迁出皇宫时,车驾遇到了惊马,是铁石将马拦住救了恭王。”

“皇上为什么会这样恨恭王?他才几岁?又懂什么?”

铁石就道:“先皇驾崩前几次想废太子,立恭王为诸君,只是顾虑太多而作罢。”

宁婉就想起了东平王府,皇家一代代的故事何其相似!

而铁石这个人,怎么也不可能亲眼看着一个小孩子在眼前被人害死,不管是不是皇上授意的!

洛冰便道:“我们还是想办法将自辩的折子写得更合皇上心意才好,不大重要的小错认了几条也不要紧,不能一直与皇上对着。”说着研了墨便提笔帮忙修改。

修改后的折子认了错,也更加谦恭,文词古朴、诚挚动人,宁婉读了觉得简直可以比拟本朝最有名的策论了,但一样没有用,皇上依旧打了回来,又添了几本弹劾的折子,批复的语气更加严厉。

洛冰、卫夫人、洛嫣、东平郡王、还有锦衣卫的兄弟们都来了,大家四处联络人员上折子为铁石申辩,提起杨御史为铁石网罗的新罪名都气愤异常,“竟然污蔑卢指挥使通夷?他们是怎么想的!”又纷纷帮忙出主意如何自辩,“只把过去卢将军在辽东的战功列出来就什么都明白了!”

洛冰拿起笔来,才要落笔,铁石一把抢过折断了掷在地上,“请大家回去吧,不必再来!我已经没有要辩的了!”

为了辩白,铁石已经不得不承担了许多莫须有罪名,还能再退到哪里?

宁婉一句也不劝,送了大家出去,却悄悄求了洛嫣,“能不能让我见皇太后一面。”

“婆婆已经去了宫里,想来能求来的。”洛嫣愁容满面地道:“只可惜我们王府一点力量也没有。”

宁婉反劝她,“能帮我求见太后已经很好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没几日皇太后果然宣诏了前锦衣卫指挥使夫人宁氏,“送大行皇帝到帝陵时哀家着了凉,又见朝廷上乱糟糟的,因此便关上宫门养病,竟不知道出了这样的大事!你原是个机灵人,怎么不早传了信进来?”

宁婉听了这样的话,先前一直忍着的泪反而落了下来,拿帕子捂着嘴堵住了哭声,半晌哽咽地道:“原没想会如此严重,现在是没法子了才求到皇太后跟前。”

东平王妃就说:“我们先前也没有当成一回事儿,卢大人多好的一个官儿,如今提起锦衣卫谁不夸奖?就是再有人弹劾,至多也就贬官而已。后来致仕的两个阁老一个就在京里没了,一个在路上投了水,大家才害怕起来。”将事情先后说了一回。

皇太后早让双喜亲自守着门,此时就冷笑一声道:“大家都说他敦厚,我从没信过,果然先帝尸骨未寒,他已经迫不及待了。卢大人若是能狠下心将恭王除了做个投名状,前途自然不会差,但如今已经得罪了他,便早动了杀心。”

宁婉便跪在皇太后面前道:“求太后娘娘救救铁石!”

皇太后就拉了她起来,“别看哀家表面上尊贵,其实一点权柄也没有——若是我有一丝揽权的意思,哀家也活不到现在了,不必说当今,就是先皇也不能容我。”

宁婉知道太后说的是实话,她之所以能成为皇后、太后,除了聪明清醒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无宠无子,从不插手前朝的事。但是她既然来了,自然是有自己的主意。

皇太后却又摆手,“不过,我能保得了你和孩子们的平安,你这样告诉卢大人,他心里一定是极安慰的。”

东平王妃就劝,“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说着声音便滴下了眼泪,“我们家王爷病重的时候一直特别高兴,一再说他若是去了,我和郡王就能活下来了。”

宁婉都懂,她发自内心地叩首感谢,但她更想一家人都活着,擦干了眼泪道:“我想求皇太后让我见皇上一面。”

皇太后和东平王妃就都摇头道:“没用的,那个宝座上的人心都比石头还硬!”

“我还是想试一试!”

“那好,”皇太后点点头,“如今哀家病着,皇上散朝后会来探病,哀家每次都在他问了安就让他告退,然后他就会回后宫,你就在慈宁宫后面等着,就会见到他。”

宁婉不出意料地等到了皇上,亦不施礼,只上前道:“皇上,你完全知道卢铁石是什么样的人!他少年从军,与夷人大小上百战,保安平、虎台、多伦平安;到京城舍身救驾,接掌锦衣卫指挥使后从没仗着天子的信任欺压过任何人,收受过任何贿赂!皇上还未入主东宫时,铁石就一向对端王十分尊敬,一直到现在未改初衷!他本就是一个耿直正派的武官,没有太多的心机,不会争功邀赏,但真正在危难时却能挺身而出,为家国君上担起大义!”

“如果皇上想置铁石于死地,我们做臣子的又能怎么办?唯有引颈就戮而已!”宁婉用力压住心里的悲愤,声音却不由自主地高昂起来,“那么皇上立即下就旨杀了我们夫妻吧!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说我们通夷了,一个以杀夷军功起家的武将被污蔑为通夷!我们再驳斥那些无中生有的弹劾又有什么意义!”

皇太后和东平王妃都以为她要恳求皇上,但其实并不是,皇上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求得动的,她要以下犯上,斥责皇上,最后一搏,成功了他们便能逃出命来,不成功,她陪着铁石死就是,总好过被钝刀子一块块地割肉,慢慢杀死!

皇上被这突出其来的指责惊呆了,他成为九五至尊之前被父皇责骂惯了,因此下意识就瑟缩了一下,然后重新挺直了腰,他已经是天子,再不必怕任何人!他完全可以令人将挡在他面前大放厥词的卢夫人拖下去杀了!

可是,皇上迟疑了一下并没有下令,因为卢夫人站在那里,青白分明的双目就那样看着自己,一个女子,那样的坚定,似乎她化身成为正义,让他一时竟不能开口。卢夫人说的一点也不错,皇上的心头不由自主地还生出了一丝丝的愧疚,他毕竟才登上了宝座,心还没有硬到无坚不催的程度,不由得尴尬地道:“卢夫人,朕并没有想杀卢指挥使。”

“那么皇上放了我们夫妻吧,我们离开京城回辽东,或者去皇上愿意我们去的任何地方,哪怕是最偏僻的地方做一个自种自吃的百姓就好,如果朝廷有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会与过去一样杀敌卫国!”

皇上便迟疑了,道理都不错,但是他并不想放卢铁石走。这个人救了他一直厌恶至深的恭王,那样好的一个机会,杨御史设计小青木亲手做的,一但过去就很难再等到了。就是他贵为天子,也不可能公开下一个旨意杀了自己的弟弟。而恭王进了恭王府后,有丽太妃、陈家等人护着,也不会轻易出府。

当然,也不仅仅恭王一事。卢铁石一向对他尊重不假,但他终究还是父皇的心腹,曾经的锦衣卫指挥使,他亲耳听过父皇骂自己的种种不足,亲手将父皇斥责自己的旨意送到东宫,还亲自处置过东宫的一个宦官,虽然那个宦官犯了事,但他也是东宫的人呀!

他要怎么处置卢铁石呢?

就在这时,跟在皇上身旁的太监宫女们都跪了下来,“请皇上恕了卢将军的罪吧,我们都知道他是个忠臣!”

慈宁宫后面的动静太大,惊动了皇太后,她老人家扶着双喜走了出来,将手中的沉香拐在地上敲了一敲,“皇上,卢将军可是救过先皇的人呀!”

朝中一片为卢铁石求请的,宫内也是一片,从来不参与朝政的皇太后也出来说话,自己若是真杀了他,一定会被骂成桀纣的!就是登上了至尊的宝座也不得不顺应所谓的民心,皇上便冷笑了一声,“卢夫人既然这样说了,那朕就饶过卢铁石,让他去靖海王手下打倭人去吧!”

第348章 离京

皇上金口玉言,宁婉接了旨意当日就与铁石简单地收拾了几个包袱,带着三个孩子走出了锦衣卫指挥使衙门。

宁婉喜欢的拨步床,铁石用惯的棋具、孩子们收罗的种种小玩意,家里所有的用品、库房里的财物,全部都不要了,如今能逃出命就是大幸!

十几匹马、两辆马车,一家五口,再加上十几个随从,卢家赶在下午城门关闭前就出了京。遥想当年,他们自辽东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地上京,再没想到会落魄如斯。

宁婉脸上却全是笑意,“我们要赶三十里外的驿站住下,来不及停下吃饭了。槐花儿,你把茶叶蛋拿出来分给大家。”她自宫里回来,遣散下人、收拾行装,又急忙给亲朋好友处送了消息,就是这样乱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到厨房里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到锅里煮上,当时还将家里最好的茶叶顺手扔了进去,反正也带不走了。

茶叶蛋煮了快两个时辰,酱油的鲜咸和茶叶的清香完全浸到了蛋里,剥去皮便露出被染成了深深浅浅茶色的蛋清,又好吃又顶饿,“到了驿站,我们再吃饭!”

到了这时候还跟着卢家的人,都是最最亲近最最忠心的,大家许久都没好好用过饭了,更不用提今天,中午家里根本就没开伙。眼下这一行人或是骑在马上,或是坐在车里,如今看到茶叶蛋,突然都觉得饿了,胃口大开,围着槐花儿车旁伸出手来,“小姐,再给我来一个!”“我来两个!”

又有人讨好地说:“夫人煮的茶叶蛋真好吃,比什么山珍海味都要好!”

宁婉就道:“正好山珍海味吃不起了,我们就天天吃茶叶蛋!”

“谁说山珍海味吃不起了?”铁石就笑,“不管我们走到哪里,辽东家乡的山珍总是有的,而现在我们正是要去海边呀,什么海味没有?”

“不错,只要我们人还在,什么能没有!”

夕阳已经西下,只将余晖撒下,为冬日的傍晚添了一抹暧色,卢家一行人远远就见城外十里长亭聚了许多人,大家不觉放慢了脚步。

铁石不得新帝的喜欢,此番被贬出京,他与媳妇商量只给亲近的几家送了信,让他们放心,一家人就急忙出了城,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行期,就是想避开送别。

锦衣卫已经交给了下一任指挥使,想必送行人员的名单会送到皇上的案上,于大家并没有好处。他们不想给任何人带来麻烦。

但是,长亭里还是满满的人,亭子里站不下的,就排到了外面,一桌桌的酒宴散发着袅袅的白气。

平时外出的人谁不选大早上出门呢?这时候送的人只能是自家,午后得了圣旨,傍晚前出城。

宁婉觉得自己的眼前一片模糊,抽出帕子擦了擦泪水,可是还有更多的泪水涌了出来。她之所以敢去宫里向皇上叫板,其实也是仗着这么多支持铁石的人。除了那几个跳梁小丑,满朝的人都帮着铁石,皇上新登大位,他不得不顾及民心。

大家已经给了他们夫妻最大的帮助,现在果真没有必要再来送行,白白地惹皇上不高兴,恐怕会影响大家的仕途前程。因此她一下车就向洛嫣道:“东平王府一向要藏拙,你们这时候出来做什么!难不成我不知道你的心意!”

洛嫣已经生了一儿一女,面颊微丰,容貌却还精致得如同画中人,此时哽咽道:“只恨我们无权无势…”

宁婉早收了泪,此时就赶紧抚了她的手笑道:“我们并没有怎么样,家里的细软都带了出来,人也平安无事,靖海王又不是老虎,不吃人的!”

夫人们围在一处,便有人强笑道:“卢夫人还是过去一样的风趣。”

亦有人拉着她入席,“听宫里传出了消息,我们心里都松了一口气,便赶紧出城在这里送行。”

女眷们用了长亭外的一处房舍,低矮狭窄的农家屋子里挤得到处都是人,可却热闹得紧,一桌桌的酒菜摆不下便将盘子叠了起来,没有人为了吃什么,大家说着这几年的事情,到了有趣处笑声差一点将屋顶掀开。

也不知到了几更天,宁婉困倦起来,卫夫人体贴地拉着她道:“你如今怀着六个多月的身孕,虽然身子康健,但总比不了平日,我在一旁的屋里给你铺好了床,你去躺一会儿,这里我替你陪着。”这些日子一直没吃好睡好,宁婉果然觉得支撑不住,告了罪起身先去下处。

黑暗中,突然有一个人拦住了她,拉住她的袖子小声说:“卢夫人,当年我们家大人与敬王多有往来,又时常写诗应酬,虽然他其实根本不知道敬王要谋反的事,但若是传了出去谁又能信?是卢大人救了我们一家,可我们却一直没敢出面承认过,就是这一次卢大人被皇上为难,我们家大人也不敢出头上折子驳斥,我们对不起卢大人!”说着将一个包袱塞到她手里跑了。

宁婉原没叫侍女,此时捧了包袱也不能追出去,摇了摇头便走了回去,借着桌上的残烛打开一看,原来里面包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银锞子,有成锭的大元宝,有海外流进来的银钱,还有年节时给小孩子压岁的各色花式小银锞,无怪很沉手。重新将包袱系上,便轻轻地笑了,先前她心里一直委屈得紧,觉得好人没有好报,便是吵到了皇上面前也是凭着这股精气神儿,现在突然间却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拿出这包银子的人家境看样子并不十分富裕,胆子又有些小,想必是朝中的一个小官,先前恐怕觉得能与敬王往来有多荣耀,其实并不知道皇家里面有多少龌龊,而且以他的身份也够不上参与到谋反中。若不是铁石烧了敬王府的书信,他一家人的性命恐怕都没了。现在就算他没能勇敢地站出来替铁石说话,但是宁婉也不会怪他。

人世艰难,仕途坎坷,只要没有害人之心就好了,她也愿这家人将来安好。

如此想着,一时竟睡不着,宁婉便悄悄出了院子,就见长亭旁燃起了篝火,又有许多灯笼挂在周围的树上,男人们坐在火边喝酒说笑,“卢大人,我最敬重你是一条好汉!我们干一杯!”

“卢大人,若不是廷杖时你手下留情,我恐怕也不能还有今天了,我敬你一杯!”

“卢大人,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大家一起喝一杯!”

宁婉想上前劝一劝,铁石一向大不大饮酒,且他的酒量也不太好,但还是又停住了脚步。男人们就是需要这样的豪情,就让他们尽兴吧,从此之后,大家还真就是天涯海角相隔万里了。

天亮时,篝火变成余烬,一坛坛的酒一滴不剩,众人脸上却没有一丝颓废,卢家人登上车子,与大家挥手道别,“各自珍重,相会有时!”

出京城百里后到津口,卢家一行弃车登船,一路向南。

卢铁石、宁婉和孩子们都生在辽东长在辽东,平日极少乘船,到了京城也不过坐着画舫游过湖,如今第一次登上大船,便就一气行了三千多里。

原本一家人都特别担心宁婉,她可是怀着身孕的,但不知为什么她竟没怎么晕船,饮食起居倒比前些日子还强些,又时常笑道:“我只想着我们一家人都没事了,便觉得坐船也不错,非但不累,还能一路看景儿。”

柏儿也好,每日里依旧活蹦乱跳地淘气,家里发生了这么多大事,他并不大懂,最初几日还惦记时常在一处玩的几个小友,但很快就也忘记了。因他喜欢在船上到处乱转,宁婉和槐花儿只恐他不小心掉下水里,专门封了两份银子请了船家的两个半大小子轮流陪着他玩。

而其余的人,铁石、槐花儿、松儿,还有亲卫和侍女们或多或少都有些眩晕、恶心、呕吐之症,不过随着在船上的时日长了,大家便也就适应了。

有了空儿,铁石便与宁婉将槐花儿和松儿叫到身边,将先前的事情挑能说的告诉了他们,又道:“我们家如今被贬到闽地为靖海王效力,虽说还有三品指挥使的袭职,但并无实职,且强龙不压地头蛇,靖海王原就是海盗出身,朝廷无奈才招安封了王,但他一向不把朝廷命官放在眼里,反多加折辱,我们此去一定要小心为上,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能忍的就忍了。”

女孩懂事儿早,槐花儿又是老大,因此格外贴心,这些日子家里的事情皆是她在打理,平日饭食衣物,船停时上岸采买,听了爹娘吩咐就赶紧答应,“我都知道了,这一路上遇了人便打听闽地的风俗人情,也好与靖海王打交道。”

松儿也应了一声,却有些没精打采,却问:“我们家就再不回京城了吗?”

铁石就道:“将来的事情谁又说得上呢,只眼下看几年之内都不会回京了。”

槐花儿便问:“京城里还有什么惦记的,你告诉姐姐,姐姐看看能不能帮你写一封信求了人办了,免得你时不时地就唉声叹气。”

“也没什么事,”松儿有事倒不瞒着家人,“灿儿和炳儿不小心把洛伯伯给木朵儿的水晶砚台打破了,木朵儿一直替他们瞒着,我答应帮木朵儿买一个一模一样的砚台,可是我们家突然出京了。”

“水晶砚台可不便宜,”槐花儿看娘点头就答应了,“等再停船时,我们一起下去看看有没有水晶砚台,买了送回京城。”

“你能想着木朵儿的砚台很好,”铁石就道:“如今告诉你亦无妨,临行前我和你洛伯伯给你和木朵儿定下了亲事,以后你们便是一家人了,以后更是要像爹对你娘一般好好待木朵儿,你可知道了?”

卢松再没想到,怔了半晌,突然涨红了脸,蹭地一下蹿出了船舱。槐花儿伸手就拉,一时竟拉了空,便嘻嘻笑了起来,“弟弟这是害羞了,不过他一向喜欢和木朵儿在一处说话,如今心里还不知道怎么高兴呢!”

宁婉就埋怨铁石道:“他如今才十岁,还不大懂,应该过几年再说的。”

铁石一笑,“我原也没想说起,只是他既然提起,就早些与他说清,从现在起便将木朵放在心上,不要辜负了洛大哥的一番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