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门口,本来想直接送到家,三姨奶不让。…都没说啥。”蒋氏就道,因为看着周氏面色柔和,就大了胆子试探着又说了一句,“三姨奶好像不大高兴。”

“她是不高兴。”周氏用帕子擦了擦手,然后放下帕子,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抿了抿嘴道,“…让我给老四家说,宝容成亲那天让他们务必都去。”

“今天我去添箱,碰见四婶了。四婶好像说了,那天有事,怕去不了。”蒋氏就道。

“这一回一回的,我也不能啥事都应。”周氏沉默了半晌,才开口说道,“让给老张家捎信儿,我也说了。老张家没来人,礼送到了。一回回的,我没驳回过她。…都不待见我,把我当个老厌物,我图稀个啥?我对得过她!”

蒋氏微微有些诧异。她发现,周氏身上似乎发生了某些细微的变化。自打周氏因留连芽儿大哭一场,最后留下了连芽儿,连守义两口子搬走之后,周氏整个人似乎都柔和了一些。

比如说今天这个事,就算周氏心里明白。小周氏和商怀德是利用她,按着她往常的脾气,也要逞强应下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在小周氏跟前表明她腰板硬,能使唤得动连守信和张氏。

“奶,这话是不该我说,你这事做的挺对。”蒋氏就道,“我年轻,有些话不一定对。我就说说,你老要是觉得不合适。你老尽管说我。…亲戚是亲戚,不管咋地,她也没有亲儿孙近是不?真有啥十万火急的事。真要动真格的了,能上前来出大力,不是光用嘴白话的,那还得是你老的亲儿孙。”

“…平常这也能品出来,谁总求你老给她办事。谁啥也不求你老,总给你老办事,这都是明摆着的。”蒋氏一边偷偷打量周氏的脸色,一边慢慢地道。

周氏没说话,只眉头略动了动,就把眼皮子耷拉了下来。

蒋氏深知周氏的脾气是极护短而且非常急躁。将吃里扒外当做理所当然,所以才这样小心,话也说的极委婉含蓄。见周氏的反应是这样。蒋氏就不肯再往下说了。

蒋氏本来还有许多话,不好就对周氏说出来,只能先咽下,心里想着,以后找合适的机会。一点点地劝解周氏。最最首要要劝周氏的,就是要分清楚远近亲疏。不可再一味地听外人挑唆,对连守信一股摆脸子、胡乱提要求。

要知道,周氏没做一次这样的事,外人或可暂时得利,她们却是半点好处也没有,还会遭连守信一家迁怒,对她们越发的疏远、厌烦。

“你公公和继祖那?”周氏就问蒋氏,“炕还没烧吧,该歇着了。”

“他们在外头,我这就去叫。…柴禾我都抱进来了,这就烧炕。”蒋氏忙说着话,就站起身出去了。

连芽儿和大妞妞也跟了出去帮蒋氏干活。

周氏一个人盘腿坐在炕上,见人都走了,就扭过身,脸朝窗户坐着,垂下了头,长长地打了个唉声。

“…真当我说啥人家就听啥!当我发那个誓是放屁! 搬走了,就不能再搬回来?!…没一个好东西!”周氏低声咕哝道,喃喃地,仿佛呓语。

听见门帘响,周氏就知道是连守仁提了尿桶进来。周氏立刻闭紧了嘴巴,将眼睛合上。从背后看去,就好像是在打盹。

连蔓儿家此刻也已经掌起了灯,前院有事,连守信和五郎都过去了,小七也去了书房,跟小龙、小虎两个读夜书。

张氏就拿出笸箩来,在灯下做针线。连蔓儿见时辰还早,也不回西屋,也拿了针线,和张氏对坐着做活。

很快,连蔓儿就发现,张氏今天做活总是走神,似乎是有什么心事。

“娘,你寻思啥那?”连蔓儿就停下手里的活计,笑着问张氏道。

“没寻思啥。”张氏就摇头道。

“娘,你别瞒着我了。你这样,就是心里有事。”连蔓儿就笑,“娘,你有啥事,就说说呗,这里也没有别人。…你有啥事,还用得着瞒着我?再说,你说出来,或许我能帮你出出主意啥的。”

“我有啥可瞒你的。”小闺女说话太帖心,又太会套人的话,张氏很快就投降了。“我就寻思着,该给你哥说个媳妇了。”

“哦,原来是这个事。”连蔓儿又笑,怪不得张氏出神,这确实是件需要费神的大事情。

“可不就是这个事。”一旦开始说了,张氏就有许多话,“你哥年纪也到了,像他这么大,咱们村里的都有抱孩子的了。是,你哥念书,和他们不一样。可现在也该到时候了,鲁先生不也说了,等你哥中了举人,再说亲就正合适。”

“对。”连蔓儿就点头。

“这回我和你爹商量,要去府城住几个月,也是为了这个事着想。你哥的事,接着就是你的事,都得提前准备。”张氏说着,就抬起头看着连蔓儿,“蔓儿,你心里有啥想法,你趁早都告诉我…”

见话题扯到自己身上,连蔓儿干咳了两声,立刻转移张氏的注意力。

“娘,你打算给我哥找个啥样的?”连蔓儿问张氏道。

“给你哥找个啥样的?这我现在还真说不大好,肯定得你哥自己个看中了,满意的。性格得要好,最好是家里的老大,懂得持家,知道疼人。”张氏一边想着,一边就说道。

显然,张氏看重的是女孩子的 ,对家境背景这些则全不在意。

“…老关家是真烧了高香了,宝容那丫头,一开始多少人说啊。就是她爹娘两个,挑挑拣拣的,让老关家给捡了个漏。不过,老关家的条件也还算不错的,宝容嫁过去也受不了苦。…模样好,活计好,那肉皮,身段…一看就能生养…”说着说着,张氏就又说到了商宝容的身上。

连蔓儿不由得暗自翻了个白眼,张氏还真是喜欢商宝容啊。

“娘啊,你不会是看上她了,想给我哥找个那样的吧?”连蔓儿见屋内没人,干脆就问道。

“啥?”张氏回过神来,顿了顿,就摆手,“不相干的,不相干的。你哥这个事,主要是他看对眼,姑娘人品好,别的都是小事。”

连蔓儿笑了笑,就也没再说什么了。

转天,商宝容出阁。吴王氏、陆家媳妇、罗小燕、蒋氏、赵氏等人就相伴着去关屯赴席,连蔓儿家并没去人,只打发了个管事媳妇过去坐了一回,告诉说连守信和五郎有事,张氏身子不大好,都不能到场。

张采云因为怀着身孕,并不能去赴席,就约了连枝儿一起过来,连叶儿也没跟赵氏去赴席,也过来,大家一起坐着吃东西、说话。

“不是说家玉也来骂?”连蔓儿一边逗着张氏怀中的大宝,一面就问连枝儿道。

“是那么说,大老远的,哪那么容易来。礼捎到了,意思也就到了。”连枝儿就道,“而且,她也来不了。昨个下晌,那边刚给捎信儿来了,家玉有了。”

大家听了,都很欢喜。

“你公公婆婆这回可高兴了吧。”张氏就道。

“那能不高兴吗。”连枝儿就笑道,“今天去赴席,明天或者是后天,就打算去看家玉去。”

“你们都谁去?”张采云就问。

“公公婆婆都去,家兴也去。我也想去看看,婆婆说大宝太小,怕路上着凉啥的,再说那边也不是家里,怕不方处,就说不让我去。”连枝儿就道。

“那他们都去,当天能回来吗?”连蔓儿就问。

“公公婆婆要住一天,家兴当天就回来。”连枝儿就道。

“那你那天就回家来待一天。”张氏就道,“家兴回来,就让他上这接你来。他要是回不来,你就在这住。你家那边,我让你爹打发个人去,帮着你们看家。”

“嗯。”连枝儿点头答应。

“娘,咱也得给预备点东西吧。”连蔓儿就对张氏道。

“没这个说法,就别准备了。”连枝儿就道。

“虽是那么说,可那毕竟是家玉姐。”连蔓儿就笑道,原本连枝儿没出嫁的时候,要给吴家玉准备什么,她都不会拦。现在连枝儿这么说,也不是真的拦,只是身份不同了,有的话总要说一句的。

连蔓儿就立刻跟张氏商量,找了一个石榴百子的尺头出来,另外定了再送些肥鸡和鸡蛋。连蔓儿又去自己房里,拿了两根簪子出来,打算一并送给吴家玉。

第九百一十八章 仲秋

到晌午,连蔓儿就留张采云、连枝儿和连叶儿吃饭,三个人很痛快地就都答应了。连枝儿和连叶儿两家里都去赴席了,回去也是自己吃饭。张采云家里虽然有人,这边打发人去说一声就可以。

等她们吃过了饭,没多久,赴席的人也回来了。

吴家兴和陆炳武就相约了来接各自的媳妇,吴王氏也跟了过来,跟张氏唠起赴席的事情。

“…人挺不少的,这头添箱的,差不多都去坐席了。老关家那头,亲戚朋友也都来了。我特意看了看,那一个村的,几乎家家不落地,都去了。”吴王氏就告诉张氏道。

“这么说,老关家人缘正经不错啊。”张氏就道。

“我看着挺好。听说,他们家也爱随礼,一个村的,不管谁家有事,他们都没落下过。…他家老爷子,有名的老实厚道,话不多,就知道闷头干活,是正经过日子的人。他家的老太太挺到了去的,说话咔咔的,比一般人都利落。”吴王氏又告诉张氏道。

“我是听说,一开始这边还不大乐意这头亲事,就是三姨相看过了,别的都还行,就说男方的娘看着不是个善茬。”张氏就略压低了声音道。

商宝容之所以到现在才成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周氏和商怀德的挑拣的太厉害。商怀德挑对方的家世,小周氏则盯着未来的婆婆和妯娌,一旦人家利落点,说话便捷些,她就说人家厉害,不好相处,怕商宝容往后受气。可一旦人家老实些。话语少些,她又嫌人家不利落,不能干,看不上人家,还怕往后拖累了商宝容。

最后,同意了关家这门亲事,还是因为商宝容的年纪,实在不好再拖延,而对方很喜欢商宝容,请的媒人又舌灿莲花。才勉强将亲事说成了。

“今天这样的大喜日子,平常的人,都还满脸带笑的。三姨过去了。坐席干啥的,都板着脸,一点笑模样都没有。我们妯娌还劝她,她也不听。”吴王氏又对张氏说道。

张氏笑着摇头叹气。

“这真跟我们老太太是一样一样的。”张氏就道,“我进这门的时候。办事情,她也是板着脸,跟谁欠了她十吊钱似的,不就是看不上我吗,还生怕别人不知道。”

“也不单是我那时候,他三伯娘过门的时候。说脸拉的更长。就是另外那两个,她也没啥好脸。”

“这人要是特性,可真没法。”吴王氏也笑。“这种事,就算心里有点不乐意,那也不能露出来啊。不为别的,就为了儿女往后顺当点,别因为这个让亲家心里有疙瘩。也不能拉着脸。”

“她们才不那么想那。”连蔓儿在旁就笑道。小周氏和周氏的性格一样,都很直接。根本不屑于伪装。她们活的都非常自我,哪怕是在关系心爱的儿女的事情上,她们也绝不肯让自己委屈半点。

“这可真不应当。这还跟我们那时候不一样,我们老太太是往家娶媳妇,她那是往外头嫁闺女,往后宝容要在人家过日子的。”张氏就道。

“可不是,可劝她她也不听,万幸她也没说啥,也没闹。”吴王氏就道。

“那她要再说点啥,再闹,就得把亲事搅合黄了,今天还能把宝容抬回来是咋地。”张氏就道。

“到不至于那样。”吴王氏就笑道。

“席面咋样?”张氏又问吴王氏。

“不错。”吴王氏就道,“挺体面,啥都有。就是现在不年不节的,大家伙肚子里没啥油水,差不多都吃了,没剩下啥。”

“够吃了那也就行了。”张氏就道。

“对。”吴王氏点头,又对张氏道,“今天你们二当家的那口子也去了。”

吴王氏这说的是何氏。

“她咋也去了,咋后来随礼了?”张氏就诧异道。

“没看见她随礼,就听她说,她和二郎现在是一股日子。”吴王氏就道。

罗小燕那天已经随过礼了,一般的情况,婆媳两个,如果是一起过,那么随一份礼也就够了。而何氏他们现在的情形,就有些特殊。

“我们老太太都支使到我娘家了,让随礼,她可没敢跟二当家说让随礼。”张氏就道。

“那是她知道你们是体面人,也不在乎这一点半点的。你们二当家的,她说了也是白说,人家也不能听吧,还得碰一鼻子灰。”吴王氏就道,“你们二当家的那口子,今天好像是从二上去的,二郎媳妇应该不知道。她看见她婆婆,还挺吃惊的。”

“我看她把她婆婆拉出去说话,好像是让她婆婆回去,别坐席。她婆婆就大吵大嚷地,二郎媳妇后来去捞忙了,让她婆婆坐的席。”吴王氏又告诉张氏道。

罗小燕给商宝容的添箱礼并不厚,应该是不好意思两个人都坐席,所以才这么坐。

“二郎这个媳妇还挺懂事,也不拿腔作调的,是个当家过日子的人。”张氏就赞许地点头。

两个人又说了一会话,吴王氏就起身告辞。连蔓儿忙将给吴家玉准备的东西拿了出来。

“这是干啥?”吴王氏不解地问道。

“是给我家玉姐的。”连蔓儿就笑道。

吴王氏就知道,是连枝儿将吴家玉有了身孕的事情告诉张氏和连蔓儿了。

“这才得着信儿,打算后天过去看看。哪也没到哪那,送什么东西。”吴王氏就笑道。

“就是没这个事,也正打算捎带点东西过去。看那簪子,还是上次蔓儿买了回来,叶儿、采云她们都有,那是给家玉留的。”张氏就笑道,“那个尺头,是个吉祥意思。另外还有些鸡和鸡蛋,给家玉补身子。”

吴王氏推辞了一下,也就收了。两家人处的亲密,走动的勤,像这样的礼也是常有的事。况且,吴家玉有了身孕,媳妇娘家也给送东西,这是极有体面的事情。

过了一天,吴家三口果然去看吴家玉,五郎亲自带着车子去镇上,将连枝儿和大宝接了家来。可巧,这天还是商宝容三日回门的日子。商宝容两口子回到娘家坐了一会,就来拜见连守信和张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