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的脸当下一阵青,一阵白,吓得再不敢说话;这冰雪交加的天儿,乡亲们都等得急,纷纷擎着火把在原地跺脚揉耳朵,其中一人问道:“庄主,他说得证据,行得通吗?”

张大连忙点头:“行得通,行得通。”

张大听了萧平的话,片刻不敢再留下,轰了众人往回里走;他回了家,躺在榻上如针毡似得,心里疙瘩难平,生怕萧平哪日不高兴将他和寡妇的事儿抖了出来;他暗暗下了心,定要将萧平赶出庄子。

轰走了张庄主一干人,躲在屋里的秦氏这才蹑手蹑脚地出了屋子;秦氏捋袖子便对着萧平骂詈:“你赶紧把那个扫把星撵走,他这浑身血洒了我整个院子不说,大半夜的招来这些人。”

秦氏声音颇大,耳房的陈泽听得清楚,心里自有些过意不去。

萧晴坐在他榻前,瞧出陈泽在想什么;

说起来,萧晴同这陈泽倒有些同病相怜;前世的萧晴同陈泽父亲一般,为陈帝洒尽一腔热血,到头却逃不了被斩杀的宿命;

萧晴心头涌起一阵温热,伸出手放在陈泽胳膊上拍了拍,以示安慰:“大哥哥不必理会我娘,她口无遮拦,阿爹很不喜欢她!我也不喜欢她!大哥哥受了伤,好好养伤,论她怎么说,你当作空气就是。”

陈泽看着小女孩那只稚软的小手,手节处还有几个肉窝窝,可爱的紧;这小女孩看着年龄不大,面容蜡黄枯瘦,却与其它同龄孩子不大一样;

俄顷,萧平将秦氏赶回了房,进了耳房,将门阖严实,遂上前伏地叩首:“萧平拜见世子。”萧平拽住萧晴的细胳膊,拉着她一起跪下。

陈泽重伤在身,不好下床,赶忙道:“萧叔快些起来,现在哪儿还有什么世子,子陵王府已经不复存在,日后我将如何,也没个打算。”

萧平道:“世子莫要担忧,我这条是子陵王给的,便是豁了我全家的性命,我也定护世子周全;萧家家境如此,不能予世子丫鬟服侍,亦不能另起烟鬓,只能委屈世子暂住我家;为了掩人耳目,世子便与我父子相称,如何?”

陈泽坐在榻上,对萧平作了个揖:“多谢萧叔收留,等过些日子,待我伤好,我便随着萧叔找些活计做,补给家用。”

两个男人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倒也好听;堂堂子陵王府嫡子,平日丫鬟仆人服饰得妥妥帖帖,更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一群匪徒都能将其伤着,谈什么补给家用啊?

萧平拉了一把萧晴,对她柔声道:“晴儿,日后他便是你哥哥。”

萧晴听老爹的意思,这位世子打算长住咯?对于家里这位新成员,萧晴是千千万万个不愿意;她重生农家,没有什么屏障,如过她就这么死了,这一世活得岂不是太亏?凭空冒出个劳什子落魄世子,朝廷追缉的重犯;这若是给人发现,便会祸及他们全家性命,她能平安长大么?

她还没能替东平侯府上下报仇,还没杀了负情郎陈赢,断然不能就这么死了,她要好好活着。

第4章 兄妹

翌日一大早,秦氏便将萧晴从榻上给踹醒,撺掇萧晴去给她烧洗脸的水;

萧晴迅速跳下塌,穿上靸鞋去了灶房;灶房在耳房隔壁,每每烧火做饭,便熏陶着那间耳房,日而久之耳房四壁便黑黢黢的;陈泽坐在榻上,打量着灰黑的四壁,委实不习惯这里的环境;就连他腿上盖的被子,都是硬棒棒的,丝毫不暖棉舒服;

冬日化雪是极冷的,陈泽重伤在身无法下榻,只能干坐着;

吱呀一声,破旧的木门被推开,一只小脑袋鬼搜搜地探了进来,一双乌黑的眼珠子溜溜转着,冲着陈泽做了一个嬉皮的鬼脸;陈泽坐在榻上对她招手,声音破喉般嘶哑:“过来。”

萧晴端着盆热水,小身板儿一滑,挤了进去;萧晴捧着木盆极是费力,呼哧呼哧将一小盆子热水放在了榻前的矮凳上;末了,将脸帕用热水浸湿,攒劲儿拧干,递给陈泽,声音脆如清水山涧:“大哥哥给,擦擦脸。”

陈泽打量着萧晴,萧晴虽生得清瘦,皮肤又因先天营养不良有些蜡黄,五官却生的极端正;尤其是她那双眼睛,水灵灵的;不难看出,是个美人胚子。

陈泽看了眼萧晴手中破洞不堪的脸帕,敛了眉头,未曾伸手去接;

萧晴就是要让陈泽知道,她家是多么贫困;萧父养她一个闺女已是不易了,再养一个儿郎,可真是吃不消了;萧父虽能干,可打了猎物须得上缴给庄子,余下的口粮不多;

萧晴心道,这位世子自小生在侯府,娇生惯养哪儿受得了这窘困生活?她便刻意取了一条破旧脸帕给他,让陈泽知道萧家现在过的多苦,呐,连这擦脸的帕子都破着几只洞咧!

僵持了好一会儿,秦氏砰咚一声踹们进来,端的是泼辣性子;

秦氏撺掇萧晴去烧热水,哪儿知道这丫头竟将热水端来了陈泽的屋子;秦氏气儿大,性泼,一把夺过萧晴手中的脸帕,骂骂咧咧道:“你这死丫头,端着洗脸水到这里来做什么?”秦氏瞥了一眼榻上病怏怏的陈泽,道:“某些个人,来我家蹭吃蹭喝便也罢了,还拿我家丫头当丫鬟使?要脸不要?”

萧晴借秦氏那张利嘴让陈泽难堪,热水是她故意端来的,她料想到秦氏会过来撒泼。

陈泽脸色并不好,蹙着眉头一阵沉默;

萧晴想,这位世子应当受不了她家的环境,加上有个恶婆娘在,伤好一定不会留下罢?

萧平为了给世子买伤药,去镇上当了自己的弯刀;那把弯刀刀鞘虽普通,可刀刃却是一等一等的精铁炼制,打磨的相当锋利;他将当刀的钱同家里积蓄混在一起,买足了陈泽的伤药;之后,萧家餐桌上的吃食便愈发清澈,就连平日里吃的豆饭藿羹都变得极其寡淡,寥寥几片藿叶,同喝清水无甚区别;然而萧平给陈泽送去的吃食,却是一家子难得吃到的肉脯;

萧晴也嘴馋哪,她都快不记得肉的味道了。

秦氏吃了几顿寡淡的藿羹,便撒起泼来,赖在榻上吆喝自己命苦:“姓萧的!你老实说!那个杂碎是不是你私生子?这几日又是买药,又是肉脯供着他,皇帝都没他享福!”

别说是秦氏了,就连萧晴这幅小身子骨也有些受不住;这一天两日的清淡藿羮她还能扛得住,可日子久了身体再壮也受不了这样折腾啊?

萧晴也扯了扯萧平的衣袖,眼巴巴望着自己老爹:“阿爹,晴儿饿…”自打重生后,她就没有一日吃好过,想着上辈子行军打仗条件虽然艰苦,但好歹时常有肉吃,再不济糇粮总是有的;

糇粮便是将粮食炒熟制成的干粮,行军打仗,出门在外必备食品;味道口感虽然不佳,却能果腹,营养也较比藿羮要充足。

萧平看着妻子撒泼,女儿拉着他眼巴巴喊饿,他更是心烦;饿?他也饿,可是有什么办法?每餐保证世子吃好,家里人就得挨着饿;

陈泽身上的伤已经开始结痂,他吃过饭菜,下地散步;却在院中听见秦氏撒泼,他手扶在堂屋门框上,咳了两声,他道:“萧叔,大可不必为我苦了家里人;日后你们吃什么,我便跟着吃什么。”

萧平连忙起身去扶他,将他扶在堂屋上席坐下:“哪里的话,您怎能和我们这些糙民吃同等的伙食?您这不是折煞我么?”

秦氏不知陈泽身份,只蔑了陈泽一眼,阴阳怪气道:“哟,还真将他当皇帝供着啊?”

萧平撇过头对秦氏喝道:“妇道人家插什么嘴?屋里头去!”

秦氏黑着一张脸,也不敢反驳萧平,起身跌了跌脚,鼓着气回了屋子;

萧晴则一言不发,继续埋头喝着自己那碗藿羮。

陈泽道:“我既与你父子相称,日后便从你姓;你也不必拿我当子陵世子来待,免得让周遭人起了疑心。”

萧平要伏地叩首,却被陈泽手快拦下:“从此刻起,你便是我父亲,我应当拜你才是。”说着,陈泽对着萧平伏地叩首;萧平可是慌了,颤颤巍巍去扶陈泽:“使不得使不得,世子是在折煞我啊。”

陈泽拽着萧平结实的小臂,双目坚定:“父亲,从今日起,我定当好生照顾妹子,好好孝敬您。”

萧晴喝了口清汤,瞪圆眼睛瞧着陈泽,由此她总结:此人皮厚;他堂堂世子在这种地方隐忍,要么是为了勘探时机大展抱负;要么,苟且偷生。

陈泽改名为萧泽,认萧平为父、秦氏为母。

家里多添了一张嘴吃饭,家里伙食有些撑不开,好在萧泽逃命时身上带着些贵重物品;萧泽将身上的玉佩交予萧平拿去镇上的当铺换了些钱,换的那些钱财正好够一家人一年的粗淡饮食;

萧平平日教陈泽射箭,偶尔也会带着陈泽上山打猎;萧泽不过十一岁,身子也未曾发育完全,力气却是大得惊人;一张弓成人拉开都吃力,萧泽却能轻松拉个满月;

萧晴知道父亲打定注意留下萧泽,便断了赶走萧泽的念头;萧泽练习射箭时,她也会在一旁瞧着;萧泽根骨虽好,武功技巧却是一般;萧父箭术百步穿杨,那是有先天根骨在的,经她观察,萧泽右臂有力且灵活,倒是很适合提剑。

平日萧父教萧泽箭术技巧时,萧晴也会旁听,听后她便默默记在心里;她生怕忘记,编了一个朗朗上口的口诀,时不时拿在嘴边念叨;

萧晴五岁时,萧父才给她重新腾了一间卧房出来;那卧房本是养豕的圈子,萧父找来木板粗简将四周钉了钉,再将打磨光滑的石头放置在屋内,搭上木板,铺上干草、被褥便成了她的床榻;她往上面坐了坐,干草被压地咯吱作响;卧房虽简陋了些,她却十分满意,这可比和秦氏、父亲挤一张床好受多了。

二月仲阳某日,一家子吃过夕食各自回了房,中宵时分萧晴穿上鞋、裹好衣服偷偷从卧房跑出,蹑手蹑脚取了挂在堂屋的那把弓箭;那把弓比她人还高,她将弓扛在肩上却是说不出的滑稽;

她摸着月色,扛着弓箭上了山;夜空明月朗朗,星光寥寥,时不时从庄子里传来几声犬吠;她扛着弓箭一路跌跌撞撞摔了几跤,却哼也不哼,咬着嘴唇爬了起来。

山坡顶上四周空旷,中央有颗百余年的梧桐树;萧晴用铁镞在梧桐树上刻了一道,以此作为箭靶;她一手握弓,一手提箭,正弓挟矢,用了劲去扯弦,奈何她力气实在太小,使出奶劲儿,才将将弓弦扯了个半月;正欣喜间,手上却一滑,箭嗖一声飞了出去,羽箭落地之处,却是离着那“箭靶子”还差个十来米。

仅仅是这一番折腾,便将她累个半死;她的性子急躁,一泄气,丢了弓,瘫坐在了地上;夜深露重,沾的她浑身是露水;

她一阖上眼,脑中全是前世父亲被腰斩时的惨痛模样;她抬手掐了自己一把,浑身又打足了气。

自打萧晴能行走开始,她便尽量做些重活,锻炼体力,再配上心法吞纳吐气,到了现在,理应将弓弦拉个满月不成问题;可她现在,连拉半月都是极费力。

梧桐树上的人正倚在粗壮树干上打盹,忽的被拉弓射箭的呼啸声吵醒;

那人唤名刘讯芳,是个四处游历的江湖侠客,他趁着月色往下瞧了一眼,嘴角拉扯起一抹弯弧,权当自己是在做梦;他瞧见了什么?他瞧见一个不过七岁的小女孩,正气鼓鼓拉着弓弦,鼓着腮帮子,硬生生扯开了那张弓。

听着那羽箭飞驰的落地声,却是真真切切的,哪里有这般真切的梦?

刘讯芳低头看着树下,瞧那小女孩泄气之后又将弓箭拾了起来;这一回,小女孩没有用箭,只将箭咬在嘴里,空手去拉弦,直到将弓弦来回撑了几个满月,她才松气;

萧晴来回练了几次拉弦,小胳膊酸疼不已,她正甩着酸疲的胳膊,忽的从树上跳下一个玄衣长衫的男人;这深更半夜,萧晴不免被吓了一跳,哆嗦着往后退了一步;

长衫男人怀中抱剑,身材挺拔,正居高临下打量着她。

刘汛芳特意轻声问她:“你想学射箭?”

萧晴估摸着眼前这人是个江湖侠客,栖息在梧桐树上,又听他那口气,似乎对她很感兴趣;萧晴慧黠的眸子里流光微转,冲着他点了点头。

刘汛芳看了眼她手中的弓,吩咐她:“再拉一个,给我瞧瞧。”

萧晴抿着嘴,果真照他的吩咐拉了弓弦;奈何她体力消耗实在大,这会儿连拉半月的力气都没了;

刘汛芳捏了一把她的手臂,觉着这小姑娘体质挺好,加之她敢深更半夜上山练箭,天生胆识必是不凡,小小年纪有此造诣着实让人惊叹。

萧晴这几年练习吐纳,个头较比同龄姑娘要高;刘汛芳问她:“必是7岁有余了吧?”

她摇头,声音清脆,如同珠玉落盘:“整好五岁。”

刘汛芳连道:“奇了奇了!”顿了顿道:“你若想学射箭,光是知道些技巧是不成的,还得有些力道和功夫底子,从今儿起,我做你师傅可好?”

萧晴上一世的功夫在东齐过是数一数二的,无论有无师傅,她若勤加练习,定能如同上世一般;而今有人认她做徒弟,她自是愿意;拜师之后,她便可同萧泽一样,名正言顺在家练功,也不用这般藏着掖着。

她低头想了一会,抬头问刘汛芳:“您能再多收一个徒弟吗?我哥哥射箭很厉害!力气特别特别大!”说着,萧晴的胳膊在空中比划了一般;

萧泽既成了她萧晴的哥哥,自然不能比她差;好歹萧泽是子陵王世子,依着他的身份,指不定以后还能招些兵将旧部;打着这个算盘,她也要对萧泽好些。

第5章 拜师

东齐在齐景帝陈赢之前,并无女将先例,萧晴是东齐史书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一笔;刘汛芳的遗憾,没能一睹女将萧晴的风采,她便英年早逝,葬于帝城外虻山深处;刘汛芳想去虻山拜祭那位传奇女英雄,经过虻山途径张家庄时,连赶了几日的路不曾休息,他栖在梧桐树上打盹,不想,却遇见了小萧晴这么个骨骼清奇,聪颖非常的小女娃;

刘汛芳蹲下身子,弯下腰,问萧晴:“你叫什么名字?”

萧晴将弓箭扛在自己肩上,咧开樱桃小嘴,笑说:“我叫萧晴,阿爹叫我晴儿。”她的声音稚嫩清脆,和着微凉夜色更像是清涧雨露;

刘汛芳讶然:“萧晴?可是晴天的晴?”

萧晴点头,抿着嘴抬头望着刘汛芳。

半晌,刘汛芳一双粗粝宽厚的手箍住她窄小单薄的双肩,惊喜之色挂了满脸:“好,这名儿甚好!倒是和东齐国那位镇国女将的姓名一模一样!晴儿,明个儿一早我便亲自去你家,拜访你父,收你为徒!”

萧晴认真点头:“师傅别忘了哦,明天我在家里等师傅哦!”她告知了刘汛芳住址,便扛着弓箭溜溜跑回了家;下山时脚下露水重,不免又摔了好几跤,她觉得自己心快跳到嗓子眼儿了,感叹自己有这般奇遇,深更半夜拜了师傅。

刘汛芳看着萧晴跌跌撞撞下了山,她横抗在肩上的那把弓,却是比她都还长,看上去甚是滑稽;由此也见她年龄虽小,脾性却坚韧的紧,同龄的娃娃还窝在父母怀中哭鼻子咧!刘汛芳踩住脚下石头,纵身一跃,衣袂一阵翻飞,跳上了粗壮的梧桐树躯干;他怀抱着剑,背脊靠在树干上,和着月色阖上眼,入了眠。

萧晴扛着弓回了家,方才推开院门,却被人叫住;

“深更半夜,带着弓去了何处?”萧泽听见院里有细碎的脚步声,神经紧绷,捏着匕首翻身下了塌;透过窗户缝隙瞧出去,竟是萧晴那小丫头,横扛着他的弓,气吁吁地朝堂屋走。

听见萧泽的声音,她赶忙转身,对萧泽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她蹑手蹑脚将弓挂回了堂屋,拉着萧泽进了卧房,俯在萧泽耳边说了自个儿晚上的遭遇;她说自己也想学射箭,想有朝一日成为爹爹那样的射箭高手;她言语间满满都是憧憬,末了,露出一口小虎牙清脆笑着,一双清澈的清亮的小圆眼裹满了期待。

卧房里燃了微微弱弱的烛火,一大一小并肩坐在榻上,却是说不出的和谐。

萧泽捏了捏下巴,哦了一声,对她道:“如此说来,你也算有一番奇遇;那位师傅长的是如何模样?功夫如何?比起父亲又怎样?”

萧晴抿着嘴唇摇头:“光线太暗,看不大清楚;功夫的话…他从树上飞下来,可厉害了!”萧父虽有一手好箭术,却没什么内功底子,那位侠客从梧桐树上飘然而下,显然是有些内功底子的,比萧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萧泽蹙着眉点头:“他可有说让你在何时、何地找他?”

萧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揉了揉自己冻得冰凉的耳朵,点头:“说了,他说明儿一早来家里。”

萧泽伸出手勾住她的小脑袋,蹙眉看着她:“瞧你一身,都被露水湿透了,赶紧去换干净衣裳,别冻着了。”

被萧泽这么一说,她还真有些发颤;萧泽特意去厨房捡了些灶里烧剩的炭火,重新引燃,捡进泥盆里,火星涌起,烤得人暖烘烘的;萧泽将泥盆端进她的小屋子,蹲在榻前,招手让她过来烤火;

萧晴趿拉着靸鞋,在烤火盆前蹲下,将一双冻得红彤彤的小手移到火盆上烤,一双手立马被烘烤的暖融融地;

萧泽拉过萧晴的手,将她一双手放在自己手心里揉搓,道:“女娃的手可别冻坏了,生了脓疮可不好收拾,疼痒得很。”别看这萧晴瘦弱,一双手却是肉呼呼、软绵绵地,指节指骨处还有几个讨喜的小肉窝窝;萧泽仔细将她的手揉捏了一番,确定没有血液淤塞才放开;末了,他又蹙着眉嘱咐道:“你既想学射箭,便好好保护你这双手,没事儿就揉揉捏捏,莫要让血液淤塞,生了冻疮才好。”

萧晴的脸被灶火烤的暖红,她瞧着萧泽,他不过也是个十二岁的孩子,说话却跟一个小大人似得;萧晴四岁的躯壳里住着二十四岁的灵魂,却被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当着孩子宠溺着;虽然觉着怪异,心里却是一片暖洋洋;

萧晴思绪飘摇到上一世,那时她为侯门将女,富贵荣华,文武皆通,又生得一副好相貌,让帝城那些王侯子孙好一番垂涎;她谁也看不上,唯独喜欢那位同她青梅竹马的皇子陈赢;她时常随着陈赢外出打猎,有时手冻得狠了,陈赢便将她的手捂在自己衣服里捂,捂得暖和了才将她给松开;彼时,她一十四岁,对陈赢一片痴心。

次日清早起来,可喜这日天气晴朗无云;萧晴洗漱完毕出来,见父亲和哥哥在院子里削箭杆,秦氏正拿着扫帚扫落叶;没一会儿,一位身着玄衣长衫的男人前来扣动柴门;

萧父闻声望去,却见柴门外立了一位英姿飒爽的长衫男子,男子怀中抱剑,纵是隔了这般远的距离,依旧给人凛然威慑之感;

萧父不敢怠慢,起身拍了身上的木屑,连忙奔去开门;

刘汛芳说明来意之后,萧父颇觉欣喜,将刘汛芳引进堂屋坐下,吩咐秦氏去煮了水来招待;萧父对着刘汛芳拱手作揖,道:“实不相瞒,萧某家境实在贫寒,小女虽有天赋,却交付不起先生的束脩。”

家里养着一个哥儿家里已经不堪重负,更何况送女儿去拜师学艺,拜师学艺的学费可是一大问题啊!

刘汛芳一眼觑着门里,瞧着萧晴探出的那只小脑袋,借着日光他才真真看清那小丫头,她身形尚小,两腮如新荔,俊眼修眉,一双小杏眼水汪汪的,使人见之生怜;刘汛芳爽朗一笑,对萧平挥了挥手手道:“我游走天下,难得遇见这么个讨喜的女娃;既是缘分,又谈什么束脩?”说着,刘汛芳从自己衣袂里摸出一枚玉扳指递给萧平:“这枚扳指于我来说无甚用处,便赠于萧兄,作为见面礼。”

扳指是射箭之人时常戴在手指的物什,戴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开箭弦,可护手指;然刘汛芳手中的那枚扳指是玉制,颜色通透的紧,想来价值不菲。

萧平连忙推辞:“使不得使不得,我没给你束脩,你倒是这般大方送我扳指,这般贵重的物品我收不得,收不得。”

刘汛芳将扳指托在掌心,笑道:“这哪儿是送你的?这是送我那小徒弟的。”刘汛芳冲着门里的萧晴招手:“来,晴儿,过来。”

萧晴暗道老爹傻,有人送东西还不肯收;她赶忙出去,缓步走到了两个男人跟前;学着大人的模样敛衽作揖:“徒儿拜见师傅。”

刘汛芳的外貌不属于粗犷型,身材颀长,虽常年在外奔走,皮肤却是白净,不似一般走江湖汉子那般粗糙;鼻挺眼深,剑眉薄唇,倒是给人一种清俊之感;萧晴估摸着他不过也才二十出头,一身的凌然正气,却是洒脱;

瞧着萧晴这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两个男人忍不住对视笑了起来。刘汛芳将扳指递给萧晴,萧晴将扳指托在白嫩干净的小掌心,只见扳指内路绿纹相缠,却又极其通透,莹润如酥;

这根本就是男人用的玩意儿嘛!

萧晴转身出了堂屋,拿着扳指奔到萧泽跟前,拽起他的手,将扳指套进了他的大拇指。替哥哥戴好,她这才自顾自的点头:“日后哥哥射箭,就不怕伤着手指了!”

萧泽看着妹妹,心里暖意洋洋,说不出的感动;

之后几天,刘汛芳在东村村尾租了间宅院,请了负责看门、伙食的婆子,暂时落脚扎户;每日一早,萧泽便带着妹妹翻一座山,过一座桥,到东村刘汛芳住处,学习武艺;接触了几天,萧晴发现刘汛芳同一般侠客不大一样,虽行走在外,吃食确实极为讲究;

萧泽和萧晴的朝食皆在刘汛芳家里吃,刘汛芳在堂屋设立三条食案,上位为刘汛芳之座,右侧为萧晴之座,左侧为萧泽之座;因体谅两个孩子处在长身体时期,朝食刘汛芳会让婆子准备肉羹和蒸饼;

甭提肉羹,光是蒸饼萧晴就已经很满足了;她家一月到头吃的都是素羮,偶尔尝到肉羹中的鲜肉味儿,馋得她跟几辈子没吃过肉似得,小手攥着蒸饼,捧着碗呼哧呼哧喝;刘汛芳见萧晴这般饿怂,知晓她是许久没尝过肉味儿了,倒也理解;再看萧泽,正襟跪坐在食案前,用羮勺缓慢地在碗里搅了搅,颇为斯文的将肉羹送入嘴里;缓慢吞咽,一行一动,却像是个公子哥儿,没有半分农家子的粗鄙。

刘汛芳对新收的两位小徒弟很是满意,女娃聪明伶俐,男娃谦卑有礼;

头几日刘汛芳并不急着交予他们内功心法,而是款慢地教他们习字念书;教了几日,刘汛芳才发现萧晴认字识书的能力也颇为厉害;萧泽显然是有些文学功底的,诗词歌赋、兵法战策一一知晓些,一手字更是写得刚劲端正,停笔必有刀锋;

刘汛芳高兴极了,心道自己是走了什么鸿运,竟收了这样两个好徒儿;

过了大概半月有余,萧晴正捣鼓刘汛芳给她做的一把小弓,却听门外响起隆隆马蹄声;萧晴拿着弓箭门,瞧见门外是一阵的尘土翻飞,漫天扬起的沙尘呛得人睁不开眼;尘落之后,十几匹枣马簇着一辆红漆平顶马车停在刘汛芳家门前。为首的一名青衫大胡子双腿夹着马肚在门前停下;

青衫大胡子擎着缰绳在萧晴跟前停下,大胡子糙声糙气的问她:“小姑娘,知道虻山走哪条路么?”

萧晴不知,一颗小脑袋木木地摇着。

马车里的人显然有些坐不住了,抬手拢开红绸绣花车帘,清俊的男子露出半张脸,对着大胡子道:“去问问屋子里的大人。”男人的声音清冽,嗓音低沉;萧晴看着男人的那半张脸,脑子里轰隆隆地,手一松,短弓落地,腿软跌在了地上。

陈赢!

就算萧晴再重活三世,她也不会忘记陈赢那张脸。

第6章 上山(修改版)

车舆里的人拢开红绸绣花车帘,微露出半张脸;那人皮肤白净如玉,脸侧轮廓明朗如刀刻,剑眉深眼,鼻梁高挺,鼻尾恰似鹰钩,端的是俊俏风流;

萧晴腿一软,跌倒在地,她断没想到会再见陈赢,还是在这样的穷村僻壤;

大胡子以为是自己太凶恶,吓着了小姑娘,连忙翻身下马,将她从门槛上抱了起来;大胡子轻着声音问她:“家里可有大人在?”

萧泽正在屋内听刘汛芳讲《军谶》,却听外头一阵马蹄子响;他与刘汛芳面面相觑,放下手中兵书,提裳起身,出了书房;他跨出门槛,瞧见门前停了十几匹高头大马,并兼一辆平顶绸帘的红漆马车;刘汛芳挡在他身前,他赶忙拉着妹妹退到门后,敛声屏气听着门外的动静。

刘汛芳对着大胡子作揖,以示礼节;大胡子拱手对他回礼,糙声糙气的问他:“先生可知上虻山是哪条路?我同我家公子绕着村子转了两圈,迷了路,望先生指一条明路。”

刘汛芳看了一伙这些人,瞧着骏马之中簇着的那辆红漆平顶马车,又端详了那些并无多疲惫的马,暗自思付:这些人个个目光如炬,马匹又精良,必是从帝城来的什么贵族;他们去虻山,必定是去祭拜镇国女将的。

刘汛芳指着村尾那座平板桥,道:“沿着那座平板桥一直往上走,便是虻山;只是你们这些马和车,怕是上不了山。”

大胡子低头凝思半晌,走到马车前,隔着车帘问里边的人:“公子,马车不能上山,是否…回城?”

马车里的人声音清冷低沉,如软玉侵肤,他道:“不必,带上东西,步行上山罢。”驾车的随从赶忙下马,双膝跪在泥地上,背脊朝上;

车内的人掀开车帘,弯腰出了马车,扶着大胡子的手,踩在马夫背上下了车;

萧晴将一只眼睛贴着门缝,望着此时高高大大的陈赢;他再不是从前那偏弱的皇子,经过时间打磨,如今的他已经变得心狠手辣,早没了从前那份赤子之心;他目光如炬,眉宇间压着丝帝王的肃杀冷冽,他身高七尺有余,头戴缨冠,身着天青莲青直裾深衣,腰系杏子黄云纹绅带,往那儿一站,端的是潇洒风流。

大胡子上前一步,问刘汛芳:“先生可愿为我们带个路?我家公子久仰镇国女将英名,想去虻山祭拜,如若先生愿意,必有重金答谢。”

刘汛芳看了眼门后两个徒儿,心道自己来这里最初目的也是祭拜女将,却因两个徒儿将此事给耽搁了下来;如今有人同行,又有酬报,何乐而不为呢?他可用酬金给两个小徒儿买些果脯,甚好甚好;如此想着,他便应了下来;

萧晴见师父应了陈赢一干人等,从门后跑了出来,抱住师父大腿,叫嚷道:“师傅师傅,晴儿也要去祭拜那位女将军!”萧晴倒是今个儿才知道,自己陵寝竟在虻山;

萧晴暗自思付,陈赢早已将他们从前的情分给断了,如今上山,表面儿上虽是祭拜,暗地里却不知要打什么主意;陈赢带来这些侍从,个个持着刀剑,就算师傅不答应带路,他们怕也会用些强硬手段;俗话说伴君如伴虎,陈赢此番低调出行,必是上山做什么秘密之事,既是秘密,师傅此行带路,凶多吉少。

她上一世对陈赢好歹是知些根底,加之师傅为人和善,指不定就着了陈赢那阴险小人的道;她不放心,索性撒娇耍赖跟着去。

刘汛芳将她抱了起来,哄她道:“虻山山路难走,你就在家好生习书,待为师下山归来,给你买果脯吃,可好?”

萧晴将头摇得跟拨浪鼓似得,声音清脆:“不好不好,晴儿就是要去!我若不去祭拜她,日后不受神灵保佑,定无所成。”她搂着师父的脖子,撒娇道:“晴儿保证不给师父添麻烦,晴儿可以帮师父背剑!”

大胡子有些不耐烦,拱手对他道:“先生,事不宜迟,赶紧带路上山吧。”

刘汛芳收拾了水囊,拉着萧晴在前方带路;虻山底下溪水清澈,乳白梨花簇拥而开,芬芳馥郁;众人沿着农夫砍柴小道上了山,一路上的四季林木茏葱,三月嫩草清香扑鼻,到了半山,树木山石之间更是夹带着葱蔚洇润之气,使人心旷神怡;

刘汛芳拉着萧晴,一大一小是健步如飞,小萧晴更是活泼,时刻跑在前头开路;陈赢大概没走过这般崎岖的山路,被侍从护在中间,颇小心地走,生怕林木树枝刮了衣服;陈赢是私访出行,跋山涉水只为祭拜故人,消除噩梦。

自打赐死萧晴后,陈赢几乎每个日夜都被噩梦缠绕,梦里萧晴身着银甲,身披麒麟绣战袍,手提长剑朝他刺来;一片氤氲之后,那把剑停在了他的喉部,萧晴满脸血垢,似从修罗地狱里走来,她的声音极为粗粝嘶哑,刺耳难耐:“陈赢你今生负我,必当下世偿还!”

之后他请来侍诏龟卜吉凶,侍诏龟卜之后乃大凶先兆;

侍诏对他说:“萧晴虽故,但民间百姓却仍对她爱戴崇拜;且在那帝城外的虻山深处为她造了衣冠冢,隔三差五有百姓前去祭拜,为她提供烟火;烟火旺盛,她的怨气便盛,自然而然有余力化作鬼魂痴缠陛下;陛下若想断了噩梦,须得亲自前去毁了她的衣冠冢,日后她便不能再缠着陛下。”

如此,他便带着羽林军着了便衣,低调前往虻山;不想车马不能上山,徒步跋涉在这山林水涧,颇为恼人。

快到正午时分,众人才行至中山处,找了块空旷地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