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吧,没有外人在,不必如此多礼。”顾老夫人的语气淡淡的,听不出喜怒来。

“给母亲见礼,原本就是儿媳该做的。”董氏语气温柔,“儿媳知道母亲疼爱儿媳,就更不能乱了礼数,失了规矩。”

第十二章:分歧{中秋快乐}

顾老夫人最不喜欢的就是董氏这副古板的样子,明明年岁不大,偏比她这个老太太还要沉稳,府里人口少,再都这样死气沉沉的,让顾老夫人总会想起当年家里爷儿们战死在战场上的那些日子。

顾老太太眼睛看着董氏,却思绪飘到了旁处,这般没有接董氏的话,董氏也不觉得尴尬,或者说她早就习惯了,婆婆看着她的时候,透着她在想着什么。

董氏刚嫁进侯府的时候面对婆婆的这番做派,心里不是没有过怨言,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发现婆婆并不是故意为之,而是真的想起了什么,故也不在计较这件事情。

顾老太太一时之间不作声,董氏便自顾的坐在丫头拿过来的锦凳上,她举动端庄,作派又透着大家子气,端坐下之后抬眸间略往榻上另一侧的顾宜风看了一眼,微微勾起的红唇带着甜而娴静的笑,不过待目光落到顾宜风胸口处袍子褶皱的地方,眉头微微蹙了一下。

侯爷向来注重礼数,身上的袍子胸口满是褶皱,明显是被人抓的,董氏眼帘微垂,男子不可能近侯爷的身,哪怕近身也不会碰到侯爷,那也就是说是个女子了。

侯府有两位姨娘,一个是先前的通房丫头提上来的何姨娘,生下庶长子。另一个就是董氏嫁进来三年无所出,抬进来的远房表妹,生下一女,比董氏生下来的嫡女大三个月。

顾宜风向来不近女色,平日里除去在安排的日子到各姨娘处安歇,多数都是在正院,就是在姨娘处时,也少有晚上叫水的情况。

所以哪怕府里有两位姨娘,董氏也没有放在心上过,这个男人不是对她冷淡,是对女子皆是这般,只是如今这衣襟被人抓的褶皱,也不见侯爷放在心上,董氏的心微微一动,记在心上却没有表露出来。

董氏想到这些,也不过是眨眼的功夫,上面榻上的顾老夫人已经开了口,“府里人丁单薄,你生了慧姐,可见身子也没有什么毛病,要抓紧生下嫡长子才是。下次太医来府上,你也一起看看,开些补药调理下身子。”

“儿媳多谢多母,是儿媳不孝劳母亲操劳了。”董氏听了,起来又是见礼。

董氏嫁进侯府之后,顾老太太便将侯府内的一切都交到了董氏的手里,没有对新妇的刁难,更没立规矩,反而因要念佛免了董氏问安的礼数,只每月初一十五才过来。

这几年来,对府上的事情顾老太太事事明了,却从不过问,今儿却突提起这个,又是在热孝的期间,董氏面上神色不变,心下却是大惊,知婆婆这是真急了这件事情。

也难怪顾老太太向来注重规矩的人,此时会提起这事来,大房长嫂突去的急,顾老太太就不由得想到自己,生怕也是不知哪时就去了,若顾家连个嫡孙都没有,下去又怎么和老爷祖宗交代呢。

董氏再坐下的时候,可就没有刚刚那么淡定了,平日里虽然一向稳重,到底年岁在那里,不过才二十岁的年纪,还是少了些历练。

就听上面榻上的顾老太太抱怨道,“老二闹着要成亲,只是如今你大伯母刚去,这亲事自是要往后推,得了空你带些东西往国公府走一趟,把事情原委和国公府那边说了。”

说起二儿子,顾老太太的话也多了起来,“小时候还挺喜欢囡妹的,现在这都要成家的人,也不知与囡妹到远了,不时的与囡妹计较一番,囡妹向来有事放在心里憋着,到是我要为这对小冤家操心。只盼着我闭上眼那刻,两个小冤家能和和美美的不叫我操心,我也有脸下去见列祖列宗和你大伯母了。”

说到这些,顾老太太又抹了抹眼角的泪。

“母亲莫因这事伤了身子才是,二叔年岁小,待成了家待知母亲为他操劳的苦,自会体谅母亲的心情。至于与囡妹之间的事,母亲也莫急,俗语不是有这么句话,‘不是冤家不聚头’,我看这也是他们有缘分才聚到一起,二叔又是看着囡妹长大,感情自不是一般。”董氏劝人时语气也不快,话虽说的好,到底是少了几分情意在里面。

顾宜风坐在一旁,剑眉微蹙,“这事交给儿子,下响儿子找他谈谈。”

加上一旁的文心和素衣的劝慰,顾老太太这才收了泪,而在场的人也都听出了些味道来,虽然二爷肩挑的事情早年就定下来,不过这几年来一直也没有被人提起来,众人也都没有重视,如今听了顾老太太的话,才深知她对这门亲事的看视,那也是在心里早就把顾二爷和囡妹看成了小夫妻,不然怎么会用‘小冤家’这三个字。

‘小冤家’多被形容感情深而又时堂吵架的小夫妻,顾老太太这般说,那是在心里早就认同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待劝过好了顾老太太,又说了会话,董氏这才告退,过了藤萝架旁的东角门过了夹道,回到了影水院,正是侯府的正院,与侯爷的书房相邻。

影水院很中规中矩,四面抄手游廊,院中涌路相衔,花草只有几个盆装的做装饰,到是院子的西南角那边有一处小荷堂,山石点缀,已入秋池里的荷花败落的多,有些残荷韵味。

过了穿堂,便进了董氏的院子,正房一进去就是中堂,八仙桌的上面是一副山水画,两边是对连,一边写着:铁石梅花气概,一边是:山川午花风流。

字迹龙飞凤舞,可见其功底。

进了东侧间便是一面绣着兰花的屏风,屏风后是红木的软榻靠在窗下,在往里看就是挂着珠子的帘幕,帘幕后面便是梳妆桌和挂着帷帐的床。

董氏直接就进了帘冪后面,坐在梳妆台前面,由着贴身丫头卸妆。

看着铜镜中自己隐隐的容颜,董氏叹了口气,囡妹才刚刚入府,老太太就偏疼起来,刚刚说起二叔与囡妹的事情,全然不顾忌国公府那边的感受,这样岂不是乱了规矩?

第十三章:失误

董氏梳的是高椎髻,因也算是大孝,所以发髻上也没有戴过多的饰品,只是椎髻的右下角处别了一朵白玉的簪子。

董氏本就是一张圆盘的脸,看着有福气的样子,再梳了这个高椎髻把脸盘都露了出来,整个人看上去越发的端庄和和蔼。

静芙待立在身后把头上唯一的玉簪子摘了下来,放到首饰盒里,就听董氏道,“怎么不见绮兰?”

“刚回来的时候还在后面,也不知道这转身的功夫做什么去了?待一会儿回来,夫人也好好训训她,越发的没了规矩。”绮兰笑着接过话。

董氏有两大丫头,都是跟董氏一起长大的,随着董氏陪嫁过来,当年抿绝了董氏提她们做通房的提议,两人就在董氏带过来的陪房里找了人嫁了,如今仍旧在董氏身边服待。

主仆之间的情议自不是一般。

董氏笑道,“那也行,只不过等绮兰回来的时候,你可别不敢承认现在说的话。”

“夫人只管说,我是不怕她的,绮兰除了张嘴厉害,也不过是刀子嘴豆腐心。”

“我到听有人是在背后说我呢。”清脆的声音没落,一抹身影也走了进来,张嘴说话间眼睛眯成一条缝,看起来笑的格外喜气。

“看看,我就知道咱们背后不能说绮兰,不然指定要被她听到。”董氏难得有露出这样与平日里稳重样子不相符的一面。

主仆三人逗趣了一番,因是在孝期也顾忌着没有再多说,绮兰便已经把自己打探到的说了出来,“奴婢问了一下世苑院里的下人,听说当时是侯爷抱着姑娘进的老夫人房,姑娘如今被抱养到咱们府上,连向来侯爷都起了怜惜的心。”

屋子里都是聪明人,马上就明白绮兰话里指的真正地方,董氏心里的疑惑也被解开了,难怪侯爷的衣襟会褶皱,原来是这样。

想到这,董氏嗦了绮兰一眼,“我看静芙说的对,你是越发的没了规矩,老太太院里的事你也敢打听。”

绮兰忙福礼认错,“奴婢知错。”

夫人语气并没有责怪,绮兰自是知道夫人没有真生气。

董氏挥了挥手,“罢了,这次就算了,日后莫这般没有规矩,丢了董府的脸面是小,传出去做儿媳的伸手到婆婆院里可就不好了。”

听到这个,绮兰的神情一凛,人也跪了下去,“奴婢愚钝,今日若没有小姐指点,还不知道做下错事,多谢小姐怜爱,奴婢日后定谨记规矩,再不敢了。”

绮兰此时连称呼也从夫人变成了小姐。

“静芙,把她扶起来。”董氏吩咐,一直静立在一旁的静芙才走上前。

她扶起绮兰,“你是为小姐解忧小姐也明白,小姐也是为了咱们好,侯府后院虽是小姐做主,可上面到底还有侯爷和太夫人在。”

心下一边叹气,到底是在侯府这几年的生活太过安逸,连起码的谨慎都忘记了,纵然现在侯府是小姐当家,可太夫人那也不是个蠢的,侯府内院不说,独说太夫人自己的院子有个风吹草动的又岂会不知道,这次绮兰真是给小姐惹了大祸。

这事传进太夫人耳里,岂不是落实了小姐善嫉的名声。

“好了,也不算什么事,只是日后注意些便罢。”董氏见绮兰眼圈也红了,全当没有看到,只道,“你去看看慧姐醒了没有?醒了便叫奶娘抱过来这边。”

见小姐并没有心里生气,还这般重视自己,绮兰忙应下,这才侧身退了出去。

内间没有了外人,董氏脸上的笑才退下去,“左右这些年我在老太太眼里也不是个招人喜欢的,多做一件少做一件也没有什么区别。你一会儿去库房挑些东西,明日带上咱们去国公府,国公府那边也递个贴子过去。”

“你去拿笔墨拿来,还是我亲自己写吧。”董氏想到这个就觉得头疼。

静芙一边应下一边取了笔墨过来铺好,“夫人万事可着自几个的身子才是,小姐还小,奴婢们还盼着夫人今年再有喜事传来呢。”

“我到是想,只是这肚子不争气。”董氏轻轻的磨着墨。

提到子嗣脸上的神色也低沉了些。

“夫人可不能这样想,咱们这院里可不单是夫人一人般,姨娘们还不是如此。”静芙只差直接说毛病是侯爷身上。

董氏也没有喝斥她,到底静芙的话说到了她的心坎上,若是她一个人有问题,那后院里的那两个姨娘难不成也有问题?

静芙看着夫人一个人沉思,便没有再作声,安静的待立在一旁。

世家苑那边,顾老夫人也赶着儿子走,“你不是闲人,该忙该你的去,我这边也没有什么大事,不用垫记着,且还有老二那个冤家闹腾我,我这里也不会无趣。”

顾宜风听了这才站起来告退,“那儿子手头上还有些事,晚上再过来陪母亲一同用饭。”

“去吧,到时让老二也过来。”顾老太太挥挥手。

顾宜风应下之后才退了下去。

文心就从外面走了进来,小声在顾老太太耳边嘀咕了几句,顾老太太紧锁着眉头,挥了挥手,“知道了。”

文心才退到一旁去。

素衣看了文心一眼,近了顾老太太身前,“老太太,您也到榻上歇歇吧,如今身子可还病着呢。”

顾老太太明显没有先前心情好,也没有多说,任由着素衣扶着到了榻上歇着,文心拿了被子盖上,待老太太睡了,两人才轻手轻脚的退了下去。

屋里没有了人,安静下来,榻上原本一直在睡觉的林攸宁也慢慢的睁开了眼睛。

第十四章:姑侄

林攸宁并没有睡着,所以先前屋里的动静都听了个清楚,既重生回来总不能再走以前的路,眼下看婶娘的意思,是认准了让她与顾宜宣在一起。

眼前她要做的就是改变婶娘的想法,然后再做最坏的打算,真有一天不得不再嫁给顾宜宣,也要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才是。

绝对不能像上辈子一样像傻子一样被牵着鼻子走,最后落得那般的下场。

既然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总要把身子养好才能行动。

林攸宁在心底给自己打足了气,心情也开朗了许多,只是如今这副身子还是太娇弱了,迷迷糊糊的就又睡了,这次可是沉沉的睡了过去,等被叫醒的时候,外面的天都黑了,半响才打起精神来。

顾老太太早就醒了,正在喝素衣端上来的药,满嘴的苦涩味,待素衣接过端,就见一张笑盈盈的小脸在自己的身前,手里还端着一个果子盘,“婶娘,吃颗梅子就不苦了。”

顾老太太当时心就化成了一滩水,“好,婶娘吃。”

嘴里的梅子,甜到了顾老太太的心里,低头亲自任着身前的小人把梅子喂到自己的嘴里。

文心在一旁有眼色的把果子盘接过去,林攸宁就靠进了顾老太太的怀里,“婶娘,以后我乖乖的,再也不生病让婶娘担心。”

“婶娘相信囡妹的话。”娇弱的声音,让顾老太太心疼的恨不得揉进自己的身体里。

林攸宁就咯咯的笑,心里也暖暖的,能重活真好。

可以不再让婶娘失望,可以不再上婶娘为难,可以…太多的可以,林攸宁觉得自己现在有好多的事情等着她去做。

在看看四下里的景色,都觉得生动了不少。

到了用晚饭的时候,顾宜风和顾宜宣一同来的,兄弟二人年岁相差五岁,加之顾宜风在边关一战就是三年,虽才弱冠,身上却已有了封建大家族男人那种冷静睿智的气势散发出来。

又是年纪轻轻就被封为定远侯,身份显赫,长相不俗,自然是丰神俊朗。

相比之下,一旁的刚及笄的顾宜宣纵然有一派风流作派,到底是在气势上差了一大截。

偏是个青涩的年岁,还要装出大人的作派来,就显得有些幼稚。

林攸宁只扫了一眼就把目光收回来,过去就过去了,从她重生那一刻,她便不会和这个男人再有牵扯。

“母亲。”顾宜宣到了顾老太太跟前,马上就变回了孩子模样。

顾老太太抬手假意推他,“还像个孩子似的撒娇,也不怕被囡妹笑话。”

哪里是责怪,满满是是宠溺。

顾宜宣就抓耳挠塞的,还一脸委屈的看着顾老太太怀里的林攸宁。

这窘迫的样子,让屋里的众人都笑了。

顾宜风到是在进来之后就坐在左上首的位置上喝茶,并没有因为厅里的气息脸上的神色有会变化。

顾老太太扫了一眼长子,心下叹气,当年长子也是个性格开朗了,可惜当年的那场变故,加上在战场上三年,儿子变的沉默了,与谁都远远的,就是和她这个当母亲的也生疏着。

这时听到外面下人禀报说夫人来了,就见帘子被挑起董氏走了进来,董氏不是自己过来的,身后还跟着一抹瘦弱的身影,林攸宁看了微微一愣,是顾朝轩。

她的侄子,又是上辈子被与她扯到一起背上禁忌私情的受害者之一。

不,他怎么可能是受害者呢。

上辈子林攸宁死前侯府也没有男子嗣,顾朝轩是侯府唯一的男子嗣,自然是要接了爵位的。

所以说受伤害的也只是有她一个人。

“轩哥快到祖母这来,这几天怪你姑姑把病气过给你,也没有让你过来。”侯府唯一的孙子,当年又在那样情况下有的,顾老太太自是放在心上。

顾朝轩白肤白净,浓眉大眼,与父亲顾宜风长的并不像,顾宜风是长相俊朗型的,顾朝宗却是长的有些粗犷。

顾朝轩与林攸宁同岁,只是比林攸宁大三个月,小小的人身着白色长儒外面配着个白色又黑边的褙子,配上一双大眼睛,虎头虎脑的很是可爱。

小人到了顾老太太身前先是规规矩矩的见了礼,叫了声‘祖母’,这才问对顾老太太怀里的林攸宁道,“姑姑好些了没有?我前做了风筝,等姑姑好了我们一起去花园里放风筝。”

“你姑姑才刚好,可经不得这个,你要去自己去,不许带你姑姑疯。”顾老太太忙叮嘱他,“你现在开了蒙,要把先生布置的公课做好,待你姑姑身子大好了,就让你姑姑也跟你一起去听先生的课,到时你可要好好照顾好你小姑姑”。

厅里众人被这一幕给逗笑了。

“我是姑姑,不用宗哥。”林攸宁忙着撇开与顾朝轩的关系。

只是到底年岁小,稚嫩的声音透着一抹娇嫩之气,软软的跟本没有把自己真正的意思表达出来,到让人觉得可受。

“看看,我们囡妹也长大了,是大人了。”顾宜宣在一旁插话逗趣儿。

“不是要像二叔一样成了亲才是大人吗?”顾朝轩歪头问。

“臭小子,几日不见,还敢调侃二叔了是不是?”顾宜宣一听到成亲,也露出抹窘迫来。

难得看到顾宜宣也有这一面,众人又是一轰的哄笑。

顾老太太高兴的又是把林攸宁搂在怀里一阵心肝的叫着,直到下人传说可以摆饭了,这才松开怀里的小人。

第十五章:混账

吃饭的时候气氛很好,说起来侯府的主子难得在一起吃了晚饭,特别是这阵子大房办了丧事,一家人在一起聚的时候更不多。

饭后众人移到了偏厅喝茶,顾宜风简单的问了一下顾朝轩的学业,这才让人带了下去,临下去时顾朝轩还往林攸宁的身上望了一眼,眼里满是不舍。

顾老太太便笑道,“看看这姑侄两个,到像是咱们成了恶人,分了他们似的。”

“囡妹性子静,轩哥平日里也不出府,姑侄两个打小一起长大的,又是一起玩耍,难得感情要深一些,这阵子大伯母去了,两人在一起碰面的时候少了,改天得空也让他们一起玩耍一下便是。”下坐的顾宜宣语气轻挑,手端着青花瓷的茶杯,靠在红木椅里也是一副慵懒的样子。

“又说这些混话,你都说是姑侄两个,又怎能乱了辈份在一起玩耍?”顾老太太不喜这话,不过因偏疼小儿子,也只是笑哭了一句,“日后可不许再说这样的混话,不然可别怪我跟你急。”

顾宜宣混不在意,眼睛还往母亲怀里的小身子看去,只见囡妹正拧着眉看着他,显然也很不满,眼角似还带着湿意,仿若梨花落雨,明明那么小的一个人,偏就给人一种女子纤弱娇楚之色来,让人心生怜爱,顾宜宣一进看呆了。

只觉一道视线看过来,顾宜宣才晃过神来,嘻笑的刚要反驳,抬眼见到对面的兄长看过来,脸上的嘻笑之色也敛了起来,就是慵懒坐在椅子里的身子也端正起来,“母亲教训的是,自子自当谨记。”

顾老太太又不糊涂,自是看到小儿子突然之间听话是因为长子在跟前,便也没有戳破,对一旁的董氏道,“天色也不早了,你和老大回去歇着吧,我有话单独和老二说。”

“母亲身子还没有大好,也要早些歇着才是。”董氏站起来见礼,抬眼见对面的侯爷起身走了,这才又对着上面坐着的顾老太太做了万福跟着退下。

顾老太太一个眼色,素衣也忙上前来,抱着顾老太太怀里的林攸宁去了里间,其他的下人也被文心带了下去,偏厅里独留下顾老夫人母子两个。

“母亲有什么事只管说便是,何必还弄的兴师动众的。”一没有了外人,顾宜宣马上就又变的随性起来。

顾老太太懒得和儿子计较这些,“你和国公府的婚事原本提上日程,只是如今你大伯母去了,将来你又是要肩挑两房的,这婚事就往后再推推,我白天和你大嫂说过,让她明天提着东西到国公府走一趟。”

顾宜宣的笑僵在脸上,人就差跳了起来,“母亲,这怎么行?日子都已经定了,再往后推让人怎么看恬如?你都说是肩挑,抛开大房那边,我还是侯府的二爷呢。”

顾老太太旁的不在乎,可是在对大房的感情上却从不含糊,当时脸色一沉,直拍桌子,“你说的这是什么混帐话?什么你还是侯府的二爷?顾家大房二房那就是一家,侯府的二爷?定远侯府是怎么来的你心里该清楚,那是你祖父、大伯、你父亲及大堂哥他们用命换来的,不然你以为你会有今天的定远侯府二爷的身份?不知长近的东西,今日你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真真是平日里我把你给宠坏了。”

第十六章:训话

顾老太太是孀居之人,家里的男人去了之后,就一直和大房的长嫂相伴过日子,她向来就是个脾气好的人,哪怕儿子被封为定远侯,在她这边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儿子成亲之后更是将府里一切都交了出去,只在老宅这边。

对这个十岁就失去父亲的小儿子,顾老太太心疼,这才对小儿子在管教上宽了些,看到儿子被养带了些富家子弟的那些纨绔秉性,心里后悔也晚了。

好在儿子虽然胡闹了些,可心不坏,也并没有闯过什么祸。

可今天听到儿子说这样的话,顾老太太太失望了。

虽然已是深秋,外面的花草有了败落之相,世安苑的偏厅里山茶花开的正盛,伴着昏黄的烛火,夹杂着淡淡的花香,让人烦燥的心也慢慢的平静下来。

顾老太太她今年也不过四十多,却已是满头白花,看着比实际年岁大了十多岁,在家里穿的也随意,藏青色的比甲,整个人身上又透了几分沧桑。

此时她脸上一团悲哀之色。

偏厅的花石地面上,顾宜宣垂头跪着,“母亲息怒,儿子知错。”

“不,你并不知道你错了,也不知道你错在哪里。”顾老太太陈述着事实,“我一向对你宽和,对你大哥严厉。你大哥要顶起顾家的未来,你是幼子,我又心疼你早早没有了父亲的教导,却将你养成这样的性子,我知你是怨了我,怨我对你的关注少。”

“儿子是羡慕过母亲对大哥严厉,觉得母亲把关注都放在大哥的身上,直到后来儿子慢慢懂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才明白。所以儿子并没有怨过母亲,是儿子糊涂,儿子再不敢说那些混话,母亲莫在动气,伤子身子才让儿子更无脸面对母亲。”顾宜宣把头已经贴在了地面上。

顾老太太脸上布满落漠之色,种什么果得什么果,当年她只想着督促长子顶起顾家来,忽略了幼子,奈何幼子懂事早,觉得她这个当母亲的偏心,到底还是不如打小亲近了。

“老二,不管你怨我也好,这事就这么决定了,明日你大嫂便会到国公府那边去商讨婚事推迟的事情,天色也不早了,你也回去吧。”顾老太太失望的挥了挥手。

心里又担心老二这样的肩挑两房,将来也不知道能不能担起这份责任来。

再想到囡妹那梨花弱雨般的样子,眉头又紧锁了几分。

“儿子全凭母亲做主。”顾宜宣坐地上站起身来,如释重负的吁了口气,又对上面的母亲行了行礼,这才退下。

偏厅里一没有外人,文心这才走近来,近身劝道,“老太太,天也不早了,您身子还病着,早早的歇了吧。”

顾老太太纵然对幼子失望,到也是个心宽的,没有在失落中沉寂太久,“歇了吧,今儿就加床被子,让囡妹在这睡吧。”

“就知道您会这么想,素衣那边已经让人把床铺好了,姑娘这会怕是已经歇下了。”文心笑着回着,一边扶着顾老太太往里间走。

“囡妹这孩子万事喜欢藏在心里,爱多想又总是独自伤心,不然身子也不会这般娇弱,如今养在我身边,总要把她的性子养开些才是,明儿个买几个性子活泼年岁年相当的丫头进来给她做伴。”顾老太太一边说一往绕过了屏风,“她身边的两个丫头性子太安静,哪像十岁的小丫头。”

里间素衣听到动静就迎了上来,扶过顾老太太另一边,到了床边见床上的小人已经睡了,一张娇弱的脸虽稚嫩,却已看出几分娇媚来,可见将来也是个大美人。

“这样弱的性子,加上老二那个混账的性子,也不知道将来能不能担起大房来。”顾老太太不由得担心。

“二爷虽胡闹了些,却也是孝顺的,况且二爷已经过了举人,可不是靠府上,又是老太太的儿子,老太太也该相信二爷才是。”文心脆声的笑道。

顾老太太被逗笑了,“你们就在这里给我打马虎眼吧,只念着等将来囡妹长大了,老二的性子也稳了。”

“老太太就放一万个心在肚子里。”素衣轻手熟练的把顾老太太发髻上的饰品摘掉,这才和文心扶着人去了床边。

顾老太太由着两个大丫头擦脸退了衣袍,眉头却一直紧紧的,并没有松开。

第十七章:透话

清晨,世安苑里下人穿窜走动,看着比平日里还要热闹,不过仍旧很安静,林攸宁仍旧梳的丱发,穿了件黑纱的褙子,内里是绣着暗蓝色珠纹交领的白色襦裙,由着堂嬷嬷抱到了顾老太太身前。

“哟,快看看我们的囡妹,真是好看。”顾老太太手一伸,林攸宁嘴里叫着‘婶娘’,一边坐到进顾老太太怀里。

顾老太太拉着怀里的林攸宁满意的点头,“嗯,看着比昨日的气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