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闻言苦恼了,自家爹爹为人也太正直死板了,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变通?

她当然也知道宋为民干了蠢事,别说他被人抓了个正着,即便没有这事,过后周小宝出了事,旁人难道猜不到他?

要知道整个宋家庄会挖陷阱的人也只有宋二柱这个从部队队伍回来的老兵。

当然,宋二柱的想法肯定和她不一样。

不过欢喜认为,只要让孩子改好就成了,至于坏名声,能不背的话还是不要背为好。

要是二十一世纪还好,这个时候,坏名声有时候是要人命的啊。

她正头疼要怎么说服自家爹爹的时候,一旁的冯淑华和宋三柱却是反应过来了。

第8章 傻

“欢喜你的意思是,为民并不是被冤枉的?”冯淑华瞪大了眼睛问道。

欢喜点了点头,她之前那话之所以不避讳三叔和小婶娘,就是不把他们当做外人。

通过小欢喜的记忆,她知道自家爹爹和三叔的关系一向很好,三叔打小身体不好,干不了农活,小时候是爹爹将念私塾的机会让给了三叔,现在三叔才能做队里的出纳。三叔快三十才结的婚,建新房的时候自家爹爹也出了钱。

现如今两家关系更是紧密,说句不好听的话,将来若是两家有谁被抓住把柄抓去批斗,另一家也不能独善其身,理由都是现成的——同流合污。

欢喜有些担心三叔和小婶娘的想法会和爹爹一样,不想冯淑华又道:“别管是不是被冤枉的,反正你们一定要上老周家讨说法。”

见自家男人和二伯一脸莫名,她恨铁不成钢道:“即便为民今儿被打并不冤枉,咱欢喜呢?欢喜就不冤枉了?趁着这个由头,怎么也得让老周家恶心难受一回才是!”

这话…好像还挺有道理的。

两个男人顿时面露犹豫。

欢喜正琢磨着要不要加一把火,一旁的冯淑华就道:“再说了,刚刚欢喜可是没少帮为民遮掩,这会你要带着为民上门道歉,人家怎么看欢喜?说谎精还是心机鬼?以后欢喜长大了还怎么说亲?”

闻言,宋二柱彻底歇了带儿子上门道歉的想法,但是…倒打一耙这种事,像他这样脸皮薄的人实在做不出来。

这边欢喜已经用崇拜的目光看自家小婶娘了,看不出来啊…

似乎看出宋二柱的顾虑,冯淑华开口道:“到时候你上门也不要说话,冲上去就把周大贵往死里揍,嘴上的事交给我们家三柱!”

旁边宋三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对这事却没有推诿。

别看是兄弟,宋三柱的心可比宋二柱黑多了,要不然也没法和冯淑华成为两口子。

宋二柱还有些犹豫,“这不太好吧?”

“怎么不好?”冯淑华道:“这世上不单有父债子偿的说法,还有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二伯你既然没法对个孩子下手,那为什么不拿罪魁祸首出气?”

欢喜明显感觉到,自家爹爹心动了。

“这事宜早不宜迟,吃完了吗?吃完了咱就去!”冯淑华紧接着道。

小婶娘简直有毒!

可惜自己不能去看热闹。

眼见着三个长辈连带着宋卫国出门,欢喜满心遗憾地想到,转头就对上了宋为民古怪的目光。

“你不去看热闹?”欢喜奇怪道。

闻言,宋为民看她的目光更奇怪了,“你怎么转性了?”

“什么?”欢喜一脸纳闷。

宋为民扬起下巴道:“以前我要教训周小宝,你不是总当和事佬吗?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就是惦记着周家。他们有什么好的,周莲花周荷花根本就不把你当妹妹,周小宝就更别说了。他们就会欺负你,从你手里抢东西。你自己说说,二叔省给你的鸡蛋,大哥寄回来的红糖,二哥上山给你采的枸杞子,还有上回我给你的桃子,哪次不是被他们抢去了?还有那赵秀荷,上回你在河边洗的衣服是她硬塞给你的吧?你是不是榆木脑袋?我跟二叔二哥都舍不得让你干活,那女人凭什么让你帮她洗衣服?就凭她生了你吗?可是她当时都要把你溺死了,是二叔用十斤粮食换了你!”

一口气把话说完,宋为民难免有些喘,他却顾不上这些,目光直直地看着欢喜。

这些话他原来从没有说过,不是不想说,而是他觉得说了欢喜听不进去,反而还可能伤心难过。他是知道的,因为他总是为了她亲近周家人对她生气,她是有些怕他的。

但是这会,他却没理由的知道,欢喜能够将自己的话听进去。而之前她的行为又让他觉得,经历过周小宝将她推入河里的事之后,她对周家人或许已经冷了心了。

欢喜的脸都黑了,说实话,她虽然得到了原主的记忆,但这记忆其实是非常片面,或者极具主观性的。更别说小孩子的记忆力本来就不好,记忆中又很多断层。

恰巧,刚刚宋为民说的那些,她就没有从小欢喜的记忆中得知。或者说不是没看到,而是在小欢喜眼中,那些鸡蛋、红糖、枸杞子、桃子,都是她出于自愿送给周家姐弟的,就连帮赵秀荷洗衣服,也是她自愿的。她的记忆中根本就没有旁人哄骗的话语,以至于欢喜虽然觉得原主有些傻,但也没觉得那几个周家人有问题。

毕竟要是换她自己,有人傻乎乎将好吃的送上门,还给白干活,她要还是富二代的时候自然不稀罕,但要是个在宋家庄糊口的农民,那自然是求之不得,所以也不能怪周家人占原主的便宜,谁让她傻。

——以上,是她在见过周大贵之前,听到宋为民这番话之前的想法。

回过神对上宋为民执拗中带着忐忑的目光,欢喜心中一叹,开口道:“我以前不是傻吗?都死过一次了,难道还能继续傻下去吗?”

周家人吗?

占了小欢喜那么多便宜不说,她可没有忘记,虽然她现在好好活着,但小欢喜却是切切实实死了!

那些人,怎么可以一点代价都不付出?

欢喜微微勾起唇角,眼底划过一抹幽暗的光芒。她这人,最喜欢让做错事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了。

宋为民不知道为什么,这会突然觉得特别冷,看了看四周,自然是什么都没有发现。

“对了,你赶紧回屋躺着,我要赶紧去上学了。”宋为民突然开口道。

他不傻,等到二叔从周家回来,铁定会想起自己干的事,到时候自己肯定要倒霉。虽然知道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但能躲一时是一时。

走出家好长一段距离,宋为民才突然反应过来自家欢喜刚刚说了什么。

她说以前是傻,以后不会再傻下去了!

以后欢喜就不会理周家那些人了,他再也不用担心周家人把他妹妹抢回去了!

第9章 双抢

留在屋中的欢喜一脸若有所思,对于这个小哥哥,看来自己需要重新评估一番了。

哪怕是在刚刚得到小欢喜的记忆的时候,其实她也能看出来,这个孩子对于所谓的亲生父母怀抱着很深刻的期望。

宋二柱不是不爱女儿,甚至哪怕和几个亲侄子相比,欢喜在他心中的地位也极为特殊重要。

当初,他为了照顾几个侄子,从而将自己的后半生都搭进去,十里八乡再没有姑娘能看上有几个侄子拖累的他,为人正直重情的他从不曾有过后悔,一心一意抚养侄子。

但侄子再怎么亲,到底不是儿子。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总是会想要拥有自己的孩子。而欢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个不是叫他二叔,而是叫他爹爹的闺女。

对宋二柱而言,欢喜虽然和他没有血缘关系,但过继给了他,那就是他实实在在的亲闺女。

——当初赵秀荷虽然有心占便宜耍赖,但宋二柱要真心不乐意,她难道还能逼他?

不单是宋二柱,三个堂哥对她也极为疼爱。在部队的宋保家除了每个月送回来的津贴,隔上两三个月还总是会寄个包裹回来,小到各地的特产干货,大到棉花布料,但每次总有一两样特地为她准备的,像红色的头绳、难得的水果硬糖、漂亮的糖纸。宋卫国是三兄弟中最木讷的,但哪怕是他,上山砍柴的时候总也不忘给欢喜采些枸杞子蛇莓野板栗。宋为民就更不要说了,嘴上别扭,实际比谁都疼妹妹。

再来说宋三柱一家。

欢喜刚来宋家的时候,是冯淑华照顾的。那会她刚刚怀孕,正是母爱泛滥的时候,对着漂亮乖巧的欢喜不知多喜爱疼宠。后来虽然爱国出生了,但因为是个男孩,一点也没有分薄冯淑华的注意力,说她将欢喜当做亲女儿看待也不为过。

受到宋二柱和冯淑华的影响,宋三柱对着欢喜也从来当做自家闺女看待,以宋爱国为首的几个小不点对欢喜更是亲近得和自家姐姐一样。

可以说,欢喜除了没有母亲,她的际遇其实非常好,至少比周莲花周荷花他们要好。要知道在周家,周莲花和周荷花姐妹俩有干不完的活,有好事却从来轮不到她们,从来只看得到周小宝穿新衣服。

但是小欢喜却并不是这么想的。

或许是因为总有人跟她说你是你妈不要的,甚至还有人不怀好意地说她是宋二柱买回去给侄子做童养媳的关系,欢喜总是对周家人抱有不该有的期望。

这种事情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其实并不算错,如果小欢喜能够好好活下去,她总有一天能够看清谁才是真正对她好的人,看清谁才是真正的家人。毕竟,这其实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好孩子,下雨天会惦记着爹爹的腿伤,会在弟弟摔跤的时候小声哄,会在有事的时候挡在弟弟妹妹面前。

但是,因为周家人的自私自利,这个小女孩的生命就这样半路夭折了。

欢喜之所以惊奇,是因为原主这样的心思藏得很深,宋家上下不管是宋二柱几个长辈也好,还是宋保家这个哥哥,都没有发现。

她以为除了自己并没有其他人察觉原主的这点小心思,但却没想到,宋为民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居然看出来了。

不但看出来了,他还一直憋着没有说出来。

聪明细心又沉得住气,欢喜这下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家里人都认为宋为民应该好好读书。

正想着事呢,以宋二柱为首的几个大人就回来了。看冯淑华的表情欢喜就知道,这一行应该很是顺利。

她倒是好奇想要问,可惜想也知道大人不会将这种事告诉她。不想等到大人们又去上工之后,爱国却是凑过来道:“姐姐,我们今天看到了,大贵叔被二伯打得都哭了。”

欢喜眼睛一亮,“你偷偷跟去看热闹了?”难怪刚刚几个小的不见踪影,还以为是和凤贞一样去午睡了。

爱国点了点头,“我一个人去的,敬业留在家里看美贞和凤贞。”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笑了,抿起两个酒窝道:“还有我爹爹,他可厉害了,周小宝他阿婆还想要撒泼,但我爹爹一开口,把她气得都翻起眼白了。”

“还有周小宝他阿娘,她想拉二伯的衣服,但被我阿娘啪地打掉了手,你都不知道,我阿娘的力气可大了,我看赵小宝她阿娘的手肯定红了。”

在小孩子眼里,大人从来都是小伙伴的谁谁谁。哪怕周小宝再怎么讨厌,宋爱国也会记得他的名字。

虽然有些遗憾爱国的语言能力和记忆力还不足以将发生的事情一一道来,但即便如此,欢喜也非常满足了。

只要知道周家人不好,她就高兴了。

倒不是她对周家人有多大仇恨,讨厌是有的,但要说她这么惦记他们也不可能。

实在是…这不无聊着吗?

欢喜倒是想要趁机去厨房看看,可惜,有小婶娘盯着,她是在找不到机会。

更何况,自己这会可是肋骨骨折呢,她是不矫情,但也不想要瞎折腾自己的身体。

没事,估计自己再有十天半个月就能下床走动了,到时候机会多得是。

正在欢喜琢磨着怎么改善家里的伙食的时候,接下来几天却发现自家爹爹和二哥突然开始忙碌起来了。问了宋为民,才知道这是农忙要到来了。

“清明过了就要开始播种,然后去年霜降种的小麦要在小满芒种节的时候收,夏至的时候则要插秧,每年双抢的时候都是最忙的时候,也是最不能错过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工分给的多。我们家有两个壮劳力,每天最少能得四十个工分,二哥力气大干活快,说不准还能一人得二十五个工分。”宋为民说得头头是道。

听着那些节气,欢喜只觉得头晕,同时又疑惑道:“双抢?”

“抢收和抢种啊。”宋为民一脸理所当然道

欢喜皱起眉头,开始算起时间来,按照小哥哥说的,所谓的双抢应该是从芒种开始的,估摸着离现在也有两个月了,自己的伤势虽然没有好全,但也差不多了,应该能帮上些忙了。

第10章 麦乳精

“你今天不用去上学?”这天,欢喜正打算让小婶娘教她生火,就发现宋为民居然在家。

“你什么你,叫哥哥!”宋为民瞪了她一眼,然后道:“双抢最忙的几天,学校会放我们回来帮忙。”

欢喜恍然,是了,好像是听土豪爹说过,他那会农忙学校是放假的。不过土豪爹自己才总共上了两年小学,连字都认得不全,这事说得不多。

有宋为民在家看孩子,冯淑华就也去上工了,双抢不比平日,虽然累,但得的工分多,便是女人每天也能有十几个工分。

到了这个时候,哪怕宋为民平日里再怎么活泛不听话,这会也是不敢给大人添乱的,每天按时把早中晚三餐给做好,白天也不一个人出去疯玩了,老老实实在家里看孩子,便是再怎么不耐烦,也没撒手不管。几次小伙伴来喊他出去玩,他也按捺住了。

这一日,却是宋大妹带着儿子李建设和闺女李玉珍大包小包跑来了。

“你小婶娘呢?”看到门口坐在小板凳上发呆的宋为民,远远的宋大妹就问道。

宋为民一愣,随即咧开嘴笑了,高兴地喊道:“姑姑!建设哥!玉珍姐姐!”

等走近了,宋大妹拍了拍他的脑袋,又问了一次:“你小婶娘呢?”

“今年小婶娘去上工了,我在家里看弟弟妹妹。”宋为民颇为得意道。

宋大妹果然一脸惊喜,“真的?我们为民真厉害!”

“姑姑你怎么这时候来了?二叔这会没空招待你。”宋为民高兴过后,就为难了。

“招待什么?就是知道这会正双抢我才回来的。”进了屋,宋大妹一边指挥李建设和李玉珍把带来的东西拿出来,一边道:“建设和玉珍这些年没少吃他们舅送来的粮食,今天刚好他们两个都有空,我就带他们过来帮忙。”

宋大妹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前些年闹饥荒,乡下都差点饿死了,城里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那会大哥刚得病去世,江雪仙那女人就丢下三个侄子,卷走家里所有钱粮远嫁了。那时候她婆婆还在,她根本就当不了家,更别说家里也真没有粮食,三柱那会也还没当上出纳,又是光棍一个,眼见着三个侄子要饿死了。他们没办法,才寄信给在部队的二柱求救。

后来二柱就伤退回来了,还带回来两袋用退伍津贴换的粮食,靠着那两袋粮食,宋家和李家的人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之后,二柱也将三个侄子接过去抚养。

也是后来保家去当兵,写了信回来,他们才知道,二柱当时虽然伤了一条腿,不能在部队待下去,但他的老上司赏识他,将他介绍给了一位首长当司机,这事本来都已经定下了。偏偏当时他们的信寄过去,二柱才放弃了那么好的机会,选择退伍回乡。

只要一想起这事,宋大妹就觉得对这个弟弟亏得慌。以前便算了,有她婆婆在,她是一点也做不了家里的主。但是现在是她当家作主,能帮衬的就帮衬一把。

李建设和李玉珍对于被老娘拉过来干活倒是没有意见,对于舅家他们一向亲近,不说二舅舅三舅舅,便是当初大舅舅对他们也极为照顾。再者,别看下乡干活辛苦,但回头把这事往单位里一报,好好运作一下,对于以后晋升可是不小的助力。

把儿女赶去干活,宋大妹就开始忙活起来,她先是取出一罐麦乳精,“这东西可是好不容易弄到的,听说可有营养了,给欢喜喝,让她身体快点好起来。对了,她人呢?”

宋大妹这才反应过来,进屋还没看到欢喜呢。

“在睡呢。”宋为民小声解释道:“二叔和二哥三四点就起来了,欢喜被吵醒了,天亮之后就又睡着了,我没叫她。”

“那爱国他们呢?”宋大妹点了点头,又问道。

“在屋后玩泥巴呢。”宋为民道:“二哥拿废木料将后院的自留地围起来了,他们在那边玩也走不远。”

宋大妹点了点头,又从包裹里取出一块青布和一块花布,“天快热起来了,这两块布虽然不大,但做个褂子还是够的,你和欢喜一人一块,等以后还能留给爱国美贞他们穿。”

欢喜听着声音出来,就听到了这样的话。

想想就明白了,虽然原身没有穿过姐姐的旧衣服,但那是因为她上头没有姐姐,宋为民可是没少穿宋保家和宋卫国小时候的旧衣服,就是美贞和凤贞,现在穿的也多是欢喜的旧衣服。

“姑姑!”欢喜喊了一声。

宋大妹回头看到是她,连忙招呼道:“赶紧坐,你怎么自己走出来了?”

欢喜抿嘴笑道:“这都两个月了,我早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宋大妹闻言就笑了,然后将那罐麦乳精塞给欢喜道:“给你的,赶紧回去藏好。这可是给你补身体的,可别因为爱国他们嘴馋给分出去了。”

欢喜低头看到铁皮罐上的“麦乳精”三个字,顿时便眼睛一亮,这可是好东西!

虽然她上辈子那会,大家对热量和蛋白质避之唯恐不及,但是这会,这两样哪样都是大家需要的。

一罐麦乳精当然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关键是,有了这个,自己的金手指才有操作空间啊。

宋大妹不知道她的想法,见她高兴,开口道:“这东西不好弄,不过我跟你玉珍姐姐说好了,以后再有的话再给你送来。”

欢喜抿嘴笑,也不解释。

宋大妹来了,这做饭的事儿自然也轮不上宋为民了。她今天还带了一斤肉和五斤馄饨皮,来时就准备好包馄饨。

当然,她知道五斤馄饨皮包出来的馄饨这么些人是不够吃的,所以还买了几斤面。

欢喜好奇地打量了一下那面,她是第一次看到这种面店里买的面条。上辈子她吃面都是吃的手撖面,后来倒是用过面条机,超市里的挂面偶尔也买过,眼前这种团成一团晒干的面条倒是没有看到过,看着倒是像压面机做的面条,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吃。

第11章 心疼

去地里割了几把韭菜,洗好切碎和剁好的肉以及调料拌好,宋大妹就招呼欢喜和宋为民包馄饨了。

馄饨倒是不难包,别说欢喜有原身的记忆,便是没有,也难不倒她,除了一开始包的几个被宋大妹指出馅有些少,后面是越包越好,和宋大妹包的放一起都分不出来了,惹得宋大妹直夸她手巧。

五斤馄饨别看多,但几个人没一会就包好了。刚好这会爱国把水烧开了,宋大妹便将包好的馄饨分两次下了下去。

因为天气热,所以宋大妹做了冷面。这会的冷面自然不可能像欢喜印象中那样有许多配料,甚至按她的想法,要做冷面就应该用凉开水,可是宋大妹却是直接将煮熟的面条放到了冷水中。

别怀疑,这里的冷水就是井水。

要换个讲究的,说不准根本就吃不下这面。好在欢喜别看长着一张精致漂亮的女神脸,上辈子坐在轮椅上的那些年,也一直是个似模似样的名媛,但她骨子里却依旧是那个漫山遍野疯玩的假小子。

更何况,仔细想想,这会不比后世,在小欢喜的记忆中,别说井水,便是路边随便一条水沟里的水也是干净清甜的,指不准比她上辈子喝过的冷开水要干净许多。

弄好了面,宋大妹就开始弄油头汤。

欢喜一开始还闹不明白什么是油头汤,后来才明白所谓的油头汤就是面汤。不过,这个面汤却是简单的很,烧开的热水里面放点猪油、酱油、麻油,再切点香葱也就成了。

午饭做好了,宋大妹又决定去送饭,欢喜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说来到这么多天,她还从来没出去过呢,天天躲在房间里练习走路,都快闷坏了。

于是,宋大妹拎着两个大篮子,宋为民拎了一个大篮子,篮子上又用布盖好,一行人浩浩荡荡去送饭了。

“欢喜你小心点,田埂上的路窄,可别给摔了,爱国,扶着你姐。”一边在前面走,宋大妹还不忘招呼道。

爱国脆生生应了一句,便过来扶她,但是却被欢喜拒绝了。

“爱国你去抱凤贞吧,敬业他力气小,可别把凤贞给摔了。”欢喜颇有些心惊胆颤。

话说这会的人实在是太大胆了,居然敢让爱国敬业这么大的孩子抱婴孩。还有凤贞,说是4岁,其实周岁才两岁多点的孩子,走在田埂上,已经好几次摔了,她自己不哭,爬起来拍拍膝盖继续走,旁的人也不以为意。

若不是这时候欢喜才刚刚练习好走路,在田埂上有些自顾不暇,否则她早就忍不住去牵着她走了。

宋家庄的地离得有些远,欢喜一行人走了十多分钟才到地头。路上,他们还遇到很多同村和他们一样来送饭的人,宋大妹和这些人都熟,打起招呼来一点都不含糊,很快就亲亲热热说起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