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宜皱着眉头听完,道,“此事你不用担心,只要你好好呆在童家,我想他们没那个胆子敢上门来闹。”

不管如何,杨秀竹都是他们童家的客。尽管不乐意帮她料理她惹出来的麻烦,但该兜着的还是得兜着,若是连个小姨子都护不住,岂不是打他们童家的脸面么。

杨秀竹当然知道留在童家是最稳妥的办法,可是,她的本意不是这样的。若一直窝在童家,那她来钦州还有什么意义?

“堂姐,我答应了孙小姐过两日与她一道去灵音寺理佛的——”

“推了。”杨宜不耐烦地说道,她此刻就想端茶送客了,实在不耐烦与她作纠缠。

“可是,失信于人,终归不好吧?”杨秀竹犹豫地说道,“堂姐,可不可以这样,届时你让两个侍卫陪我去,就不用担心了。”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还想出门咯。杨宜真不知道该说她没脑子好呢,还是说她太过急切?

那孙少成什么货色,来往了一段时间,杨秀竹心里能没点谱?可是这样的人,她也愿意与他纠缠不清,杨宜真的没话可说了。况且,今儿孙少成匆匆将她推给那三个泼皮,她现在就忘了不成?

那孙少成是孙成益大哥的庶长子,因为他生母与孙府的老夫人有些渊源,所以比起孙府其他的庶子,孙少成无疑要好上许多。也正因为如此,才养成了他一副敏感又自大的性格。

孙成益的夫人,就是孙二夫人,与杨宜林夫人交好的那位,很是看不上他。那天她不过是受人所托,才向杨宜打听了她那两个妹妹的情况,之后便是问都没问过一句了。

其实她这样,杨宜还松了口气呢,若孙夫人执意要做媒,她还真不知道怎么拒绝了,料想孙夫人与她有一样的顾虑吧。

“府里的侍卫都是有定数的,实在没法抽两个给你。”都这种情况了,还不放弃外出与孙家兄妹相会,想来也是个脑子不清楚的。

笑话,她提了请求,她就一定得答应?杨秀竹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要求,真当她是佛祖了啊,有求必应!

说完,杨宜不理会被拒绝后不甘不愿咬着唇的杨秀竹,下了逐客令,“没什么事,你就回去歇着吧,女孩子家家的,还是文静点好。”

杨秀竹一听,勉强行了个礼告退了,出了门,便把脸给绷上了。

待她走远了,春雪看着她的背影呸了一声,转身进了屋,“真当自己是咱们童府里正经的小姐了,摆个臭脸给谁看呢。瑜姑娘都没她架子大!”

春雪的话,杨宜自然也听见了,心下微恼。

自己帮得还不够么?杨秀竹及自己妹妹甫到钦州时,自己就让长泰银楼一人打了两套精致的头面首饰,随后又以锦绣纺给她订制了三四套衣裳。虽说自己一直没有答应把她带入自己的圈子,可她在钦州城内行走,别人肯对她好颜好色,还不是看在他们童家给她撑腰的份上?

如今不过是拒绝了她的一个请求,转过身就摆脸色给她看,可见也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

此时二爷也回来了,听了杨秀竹想借两个侍卫护着她出门的事,冷笑一声,“这种人不摔她一摔是不长进的,侍卫那是没有给她的,若她硬要出门,你让门房也别拦着。她也十五了,该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任了,别什么事都想让别人给她兜着。”而且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也该给个借口来修理一翻了。

二爷不耐烦再理这事,便换上了干净的袍子去抱儿子玩儿去了。

杨宜去安排了饭菜回来,见大宝正穿着一件红肚兜趴在二爷光/裸的身上流口水,嫩嫩的小屁股一撅一撅的,手里捉着一枚玉佩,口中哦哦地叫着。

见到杨宜,小家伙讨好地扬起左手,口中哦哦两声,想把手中的玉佩递给杨宜,哪知力道一时没掌握好,举手时太用力了,整个人往后仰倒。

这下把杨宜唬得不行,箭步上前,才发现小家伙整个全在柔软的被子里。

“你小子,吓死我了。”杨宜无奈地点了点他的额头。

小家伙见到他娘那放大的脸,还以为在跟他玩儿呢,拍着小手咯咯地笑得欢极了。

“你反应也真是太快了点。我在呢,怎么可能让咱们儿子被伤到?对吧,儿子?”说着,二爷捉着宝贝儿子很是亲了两下。

二爷粗糙的下巴弄得大宝痒痒的,大宝两只手捉着二爷的耳朵咯咯地笑着。

逗了儿子一会,二爷才抬起头,看着在他们面前表演啃脚丫的大宝,勾起唇笑,“也不知道这小子一天到晚在傻乐什么。”

杨宜白了他一眼,嗔道,“哪有这么说儿子的?”

离晚饭还有一段时间,杨宜就随手拿了针线在做。自打成亲来,夫妻俩人的里衣都是她亲手做的,外袍什么的才会交给绣娘或者绣纺。

此时杨宜在绣肚兜,这个时候的孩子对大红大紫的东西正是感兴趣的时候。小家伙远远见着他娘拿着一团紫色的东西,还以为是拿来和他玩的,身子一翻,伸出胖胖的小手就想够。可还没等他完成行动呢,整个小身子又被翻了回去,四脚朝天地躺在柔软的被子里。

小家伙有些茫然地看着头顶的帐子,不明白他怎么就回到原地了。扭过脑袋一看,他娘还在那儿和那团紫玩着,于是小家伙又兴奋了。

努力一翻身,正想把手伸得长长的,这样就能够得着了。这娃才半岁,会坐,但还不会爬。他爹欺负他,又把他翻了个四脚朝天。

如此来来回回几次后,小家伙委屈地皱起小脸。

眼见着儿子就要被他无良的老爹弄哭了,杨宜忙一把拍开二爷作怪的手,“儿子还小呢,你别欺负他,把他弄哭,一会有你好受的。”

“我哪是欺负他了?我这是锻炼他的心性呢。”二爷光棍地说。

杨宜白了他一眼。这回小家伙没有老爹的故意使坏,憋红了脸总算够着了那团紫,小手用力一扯,紫色的肚兜就被他拿到手了,小家伙抱着它朝杨宜哦哦地叫着,口水都流了下来。

杨宜摸摸他的头当奖励,“咱大宝真棒!”

小家伙笑得更欢实了些。

二爷枕着双臂,微笑地看着他们母子俩人。

突然,门外有小丫头来报,“老爷,夫人,青总管派人来报,说大舅子来了,正在外头呢。”

第六十五章...

林威到钦州的次日,便把此次的目的与杨宜交待了。

“妹妹,你也别怪爹娘,他们只是老糊涂了,加上没人和他们说道其中的关键,才会一时脑热答应揽下这种事。他们如今知道给你揽了麻烦,正后悔着呢。”

杨宜能说什么?不过幸亏她大哥是个明白人,以后娘家那头由他撑着,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了。

接着杨宜又问了他这一年多的情况,得知他已经升为他们铺子的二掌柜时,很是为他高兴了一翻。接着,杨宜就琢磨开了,大哥这么一直帮着人家干活也不是个事。等他们那片香料有收成的时候,或许可以让大哥开个杂货铺子,以卖香料为主。她呢,也好帮衬一下娘家,给他一个成本价。这样,总比直接给银子支援娘家的好。

每年一回的年礼不算,若频繁资助娘家,她也无颜面对夫家。毕竟这些资本都是二爷拿命相搏,预留给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她虽是他的妻子,总不好把他的东西一个劲地往娘家扒拉吧。

不过让她大哥开铺子卖香料一事,现在还不宜透露,还得再看看再说。

兄妹俩又聊了一会,便各去回房不提。

*******

杨威在知道堂妹给自家妹妹惹了麻烦后,本来想多留几日的他,立即就改了主意,打算休整两天,便回程了。

吃饭的时候,杨威便把这个打算说了。

杨秀竹自然是满心不愿的,可杨威说她爹娘想她了,而且他来钦州时她爹还病了什么之类的,做人儿女总不好还在外头玩儿下去。虽然知道他说的话有水份,来钦州之前,她娘和她交待了,让她攀上一户殷实人家要紧,不用记挂家里。

尽管知道杨威的话八成不是他爸妈的意思,但杨秀竹却无可奈何。而且她堂姐与堂姐夫都冷眼旁观,完全没有一句挽留的话,连句客气的都没有,这让她完全没法顺势留下来。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留你了,堂妹还是早点家去吧,也好让大伯大伯娘安心。”杨宜的声音里不无遗憾。

杨宜的话把她的路全给堵死了,她这做女儿的,总不好说出我爹娘不要紧这种不孝的话出来吧。

“那瑜妹妹与我们一道回去么?也是,我们离开了挺久的,我爹娘都想我了,二婶一定也想堂妹了吧?”既然她不能呆了,他们就好意思单独把杨瑜留下?

“二妞这回就先不和你们回去了,我有些事得交待她办。”杨瑜完全不理会杨秀竹那越来越黑的脸。

杨秀竹倒是很想追问什么事要交给杨瑜来办,可她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借口,就算她问了,得到的答案不过也只是用来唐塞她的罢了。

于是,杨瑜被留了下来。

杨秀竹对此恨得不行,回到屋里,她气恨地想,二叔家的几个孩子真是偏心得可以。杨瑜是他们的亲妹妹,自己也是啊,虽说只是堂妹。他们给杨瑜吃肉,为什么就不肯让她跟着喝口汤呢?这对他们来说,本就是举手之劳的事,为什么就是不肯帮她?!

杨秀竹越想越不甘心,寻思了好一会儿,她咬着唇下定了决心,拿来纸笔,铺开纸张,奋笔疾书。一会后,她看着纸上工整的字,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字,是她最自豪的地方,比杨瑜那歪歪扭扭的字不知强了多少倍。可惜自己不是投生到二叔家,要不然,有个好姐姐铺路,她也不用走得那么艰辛了。

宁为富人妾,不为穷人妻,这是她打小的心愿。

孙少成和她透露过,他不会娶她为妻,不过妾的名份倒是可以给她的。

她曾因此质问过孙少成,难道她就当不得他的妻么?

孙少成当时只是嘲弄地看了她一眼,说,你以为你也能像你堂姐一样,嫁给童二这样的人家做正妻?

她当时还不服气来着,为什么她堂姐做得,她做不得?她比她堂姐又差在哪了?她堂姐不过是幸运罢了。

当时两人闹得不欢而散,不过孙少成却说,他的话永不失效。

尽管对此不是很满意,可目前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法子摆脱这个局面。

选孙少成,也是她深思熟虑后决定的。孙少成是她在钦州认识的人之中,家世品貌各方面都比较出挑的,最重要的是,对她最用心,而且也是她较熟悉的。其他人,她的把握就更小了些。可惜,她的时间太少了。要不然,她就能好好地挑上一挑选上一选了。

不过,她相信,总有一天,她会证明,杨宜他们不帮她却帮那个笨蛋杨瑜,是多么错误的决定。

“小青,帮我做件事,这些银子就全是你的了。我知道你有个哥哥在外头做事,这件事对你来说很简单的。”小青是杨秀竹住进童家后,杨宜拔过来照顾她的小丫头。刚才杨秀竹就被告知,她这两天最好别出门。所以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小青身上了。

桌面上的碎银子不多,才一两左右吧。

此刻小青看着桌面上的银子,暗自撇了下嘴,假装很是贪财的样子把银子全拔进怀里,然后一脸讨好地笑道,“秀竹姑娘有什么吩咐,奴婢一定照办。”

小青的识相叫杨秀竹满意极了,当下便吩咐开了。

*******

杨宜看着桌面上的碎银子和信,无奈地摇了摇头,看来她这堂妹还不死心啊。

“秀竹姑娘是让你把信送到孙少爷手里?”

“是的——”小青低着头道。

杨宜低头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那便照她的吩咐去做吧,还有,那银子既然是她赏给你的,你便拿着吧。”罢了,既然她要往火坑里跳,她也懒得拦着。她拦着,她堂妹也不会感激她,反倒会埋怨她阻着她的富贵呢。

杨宜早就对她之前的某些做法不满,但看在亲情的份上,也只是小小教训一下,并不会用那种不干净的手段去算计她。但不主动算计,不代表有机会也不会顺手推一把。

如今她执意要往火坑里跳,她不过是没拦着而已。以后就算她倍受煎熬,也是她自个的选择,怨不了别人。

随后发生的事,果然不出杨宜所料。

次日,孙少成就派人来童家说亲了。不过待那人说明来意后,被宋妈妈一把轰了出门,“给我滚,要纳妾去正主娘家去,再敢来我们童家撒野说些不三不四的话,仔细你的狗脚!”

本来就是,杨秀竹又不属于童家,孙少成使了个媒人上门来和他们童家说纳小是什么意思?打脸是吧?

杨宜对做事颠三倒四的孙少成也恼火不已,这两人惹人生气的本事都是一等一的,真是绝配了。

杨威住了两天就走了,连带着,杨秀竹也一道走了。

上车前,杨秀竹意味深长地说道,“堂姐,谢谢你和堂姐夫这段时间的款待,秀竹铭记于心,日后有机会定当报答。”

杨宜平静地看着她,“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得意什么?从你挑了孙少成那货起,你就输了一大半了。

杨秀竹走后,之后她与孙少成的事她也懒得关心。

随着那批出去历练的士兵们回来,二爷的名单也选好了。杨宜拿着名单,开始替杨瑜筛选适合她的儿郎。

九月上旬时,一张十五人的名单只剩下最后两名了。杨瑜看着两人,一时之间,天人交战,难以抉择。

方少刚内敛稳重,家庭背景简单,比较合适杨瑜。

而王强多情温和,外表俊逸,对杨瑜颇有好感,家境也好。

按杨宜的想法,挑方少刚会好点,至少方少刚稳重,思虑周到,便是杨宜一直这么单纯下去,有他护着,也不成问题。

王强嘛,想法有时太过理想,而且对父母的话极重视,若选王强的话,会辛苦很多,以后要学的东西怕是不少。而且当王强夹角在她与他父母之中时,杨瑜往往是被放弃的那个,也就是需要做出退让的那个。不与他的父母站在对立面这点,杨瑜恐怕要吃足够多的苦头和委屈,才会成长到那个程度。

不过,这一切都得杨瑜自己来做出抉择,没人可以替她完成这点。

在杨宜看来吧,不管自己帮杨瑜选哪个,她以后都是会后悔的,世人不后悔的事太少了。唯有让她自己选,就算以后后悔了,也能心甘情愿一点,然后才会懂得去努力去改变,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别人。而杨宜,只会在一旁,将两个的优劣分析出来供她做出选择。

最终,经过一番挣扎,杨瑜选了方少刚。其实杨宜知道,她这妹妹更喜欢王强多一点的。

不过,既然她已经做了选择,杨宜便不会再多说什么,有得必有失,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第六十六章...

杨瑜走了,在杨威成亲前一个月赶回去了。杨宜给杨威准备的礼物,也叫她一并带回去了。

杨瑜最后挑了方少刚,倒是出乎了杨宜的意料。她以为,杨瑜会挑王强的呢。因为好些人,尽管明白道理,却往往会遵从心中的欲/望行事。杨瑜能战胜心中的欲/望,顺从理智来选择,便叫杨宜高看了一回。

杨瑜走后,童家开始进入收获期。不说那大片的稻谷及香料,其他的如花生黄豆的都成熟了。童家也进入了繁忙期。

童家种下的木薯也成熟了,那会两大车的木薯梗也仅够种完三亩地。不过由于知道东家很重视这些木薯,奴隶们照料得很是用心。

杨宜眼见着成熟了,便让人到了童家村(奴隶佃户住的这片小村落,为了方便,他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就叫童家村)。让人挖了四棵,因为木薯被照料得好,块茎都很肥大,仅四棵,就有一百多斤重了。

“这东西,能吃吗?”一个奴隶忍不住问。

“应该能的吧?不能吃的话夫人让种来做什么?”

“这东西生的时候是有毒的。不过晒干或用水泡过后,就没事了。”杨宜说完,吩咐下人挑了一些鲜嫩的块茎准备拿回童家。准备刨了皮,然后切成片状,放进锅里烧开,然后再放到木桶里泡几天,每天要换两回水,三天就能吃了。

剩下的,杨宜把吃的做法教给了他们,也让他们尝尝鲜。

三天后,厨房照着杨宜说的法子把那些木薯片给炒了,快得的时候放了一把蒜苗段子。

炒是炒出来了,可厨房里的众人心里直打鼓,这东西听说有毒的,煮过泡过后,真的能吃了吗?

杨宜好笑地看着众人一脸面面相觑的表情,“冬梅,去盛一碗给我吧。”

众人一惊,纷纷叫出了声。

“夫人——”

“夫人...”

夫人要是出了事,他们也别想活了。

“没事的。”杨宜安慰。

“夫人,还是我先吃吧。”

一下子,窜出几个人,手飞快地从锅里拿了一片木薯片儿往嘴里塞去。

杨宜好笑地看着他们,他们吃了后,一脸忐忑。

好一会,他们感觉不到任何异样。

“没事?”

“应该是吧?你肚子痛么?”

“不痛!”

“痛...”

众人惊——

那人接着说,“其实,我只是想上茅房——”

众人笑骂,“滚——”

过了半天,吃过木薯的人都没事,大家总算有点放心了。

次日,杨宜又让人炒了一些,这会众人可算是能敞开肚子来吃了。

“夫人,这木薯的味道真不错。香香的粉粉的,好吃。”春雪吃得一脸满足。

“那是自然,你也不看看厨房里放了多少猪油下去炒。”冬梅正在收拾偏厅,把那些脏的东西都收拾好。大宝如今会爬了,而且爬得很溜,稍不留神你就追不上他。加上他这会在长牙,基本是看到什么都喜欢往嘴里塞。

“春雪,这样你就高兴了?这木薯还有其他吃法呢。”

“还有什么吃法?”春雪眼睛一亮。

接着,杨宜又将木薯的其他几种吃法说了。第一种是直接晒干了,磨成粉,做成饼子吃,咸的甜的都行。另一种是把木薯放进麻袋里,然后扔进河里泡上一个月,然后整个木薯都会变得绵软,到时直接剥成一截截来炒,又香又糯,比他们现在这种吃法要好吃很多;或者再将在河水泡过的木薯晒干,磨成粉来制饼子,这样的木薯粉做成的饼子粘性好,还糯,不管咸的甜的都比前一种法子要好。而且口感不比面粉米粉煎的饼子差。

听着杨宜说,春雪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她忙挟了一片木薯进嘴巴,吃完后就眼巴巴地看着杨宜,“夫人,咱们快点把那几亩地的木薯挖了吧?这样再过一个月,我们就有木薯饼子吃了。”

“就光会吃!”

杨宜看着两人斗嘴的样子,摇了摇头。那些木薯是一定得挖起来,不过该怎么操作,今晚还得和她家那位商量一下才行。

********

“这是什么?”看着出现在饭桌上的新鲜吃食,二爷难得好奇地问了下。

“这是木薯,前两天我叫人挖了些,你尝尝。”杨宜笑着道。

“就是你让人从广州那边弄回来的那东西?”二爷感兴趣地问,然后试着吃了些,点了点头,赞了句,“不错。”

接着,杨宜又把今天对春雪说的那话搬了出来,“......等过两天,我们把剩下的木薯全挖出来,保守估计至少有八千斤吧,到时咱们留一半晒干,一半——”

本来二爷含笑地听着妻子唠叨,不过,“等等,你说,那三亩地能产出七八千斤的鲜木薯?”二爷惊得站了起来,身为军人的他,没人比他更了解粮食的重要性了。

全国各地每年都有这样那样的灾难,赋税能收上来的并不多,许多地方都拖欠着朝廷的赋税。因此,钦州这边的兵营自组建至今,朝廷对粮草卡得很紧。因为朝廷的粮草一般都优先供应云州藏州那两处兵营。

尽管钦州兵营也有自己的囤田,可地里的产出赶不上兵营里的人头增长速度啊,如今的钦州兵营可是有十八万士兵的大兵营了,比去年扩大了一倍不止。随之而来的,便是士兵的口粮问题。最近他一直在头疼这个问题,现在听到他妻子说到三亩地能产出如此多的木薯,怎能不叫他激动万分?若这是真的,那粮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杨宜看着一向沉稳的二爷失态的样子,调皮地笑了,决定再给他加把火,“怕是不止呢,过两天全挖出来你就知道了。”

“我的好宝儿,若这事是真的,你可是帮了为夫大忙了。”二爷激动地一把抱过她狠狠亲了一下。

边上的贴身丫环忙低下头,掩住笑意出了门外,还贴心地给老爷夫人关上门。

杨宜伸手推他,娇媚地横了他一眼,“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