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马上举手说:“当然当然,人家是国手哇,我是什么人?一个茶楼的伙计!你看看人家出的棋局,就是字写得不好,不也一样把大家震得一愣一愣的?”

季文昭已经开始看棋局,但还是分心反驳道:“谁说他的字不好?!”他的字很不错好不好?

伙计像是看惯了季文昭这种马上变主意的人,又附和说:“您看您,又说他字好了,这字,说实在的并不能真说好……”

季文昭已经听不见伙计在说什么了,他看着这险恶的布局,开始想如果黑先,白棋怎么可能活,一步一步地,他在脑海里演算着……不行,这样不行,如果这样……我得找个棋盘……

他猛地抬头,大厅里还是满的,那个啰嗦伙计远远地见他扫视周围,忙小跑过来:“客官,累了吧?您说是‘看看’,可是在这里已经站了一个时辰了。好几个人跟您说话您都不搭理人家,包括我们东家,可我们东家说您这样的才是真的爱棋之人,他问您有空能不能跟他下盘棋?”他小心地问,以防对方愤然离去。

季文昭回过神儿来,问道:“你们东家在哪里?”

那个伙计眼睛大亮:“您同意和他下棋了?!太好了,您跟我来!我们东家在那边小侧厅里呢……”

他领着季文昭出了大厅,到了一个偏厅前,在虚掩的门前高兴地说:“东家,我给你找到了想和你下棋的人了!”

“真的真的?!”门一开,一个胖乎乎的人笑着迎出来,对着季文昭举手抱拳:“快请进快请进!在下姓包名轩字乐庭,不胜荣幸……”

季文昭不说话,冷着脸进了屋,包官人也不计较,从袖中掏出几个铜板给了伙计,伙计大声地说了句“谢谢”跑开了。

季文昭见这偏厅中间一张桌,桌子上有一盘下了一半的棋局,旁边几把椅子,墙边条案上摆着茶水点心,马上就觉得饿了。心中有求于人,脸上就放缓了些表情。

包官人笑着请季文昭坐下,手忙脚乱地收拾棋盘上的旗子,嘴里说:“多谢官人能与我下棋,我方才看官人专注的神情,就知官人必是深谙棋道之人,不知官人高姓大名……”

季文昭道:“我姓季,名文昭,字修明。”

包官人点头:“哦,季官人……”他停住,手里的棋子“啪”地落在了棋盘上,眼睛瞪得巨大:“季文昭,季修明?!季国手?!”

季文昭沉重地点了点头,包官人差点流泪了,合掌说:“诶呀,您可算来了!不然我可怎么办?!”

季文昭再次莫名其妙,皱眉看包官人。包官人从怀里拿出一个小包,继续说:“自从人家给了我您的棋盘,我这里生意大火呀。可我若是办不成人家托的事情,这不占了大便宜吗?我这心里可慌死了!这是要折寿的……”

季文昭明白了,心中一动:“是有人给了你那个棋盘?”为何属了自己的名字?

包官人连连点头,刚要把小包递过来,突然停下,小心地问:“您是季修明吗?”表示尊重,要称对方的字。

季文昭傲慢地说:“当然是!”

包官人又问:“是那个国手季文昭?”

季文昭皱眉:“正是!”说罢从怀中拿出一方印信,上面有“衡山文昭”,是他一向用的。可包官人还是有些犹豫,小眼睛使劲眨:“这个,真的印信其实我也没看过……要不,您与我下几手?”

季文昭不耐烦了:“我和你下一盘,让你五十个子!只小半个时辰。”

包官人脸上放光,连连点头道:“多谢多谢,五十个是不是多了些?三十个就可以了……”

季文昭挥手:“快点!也不猜子了,你持黑先下吧。”他想看看那个包裹里是什么。

包官人不推辞了开始下子,季文昭几乎不看棋盘,下子迅速,脑子里却在想着这件事:有人用他的名字放出这棋局,引来了众多的注目,看来也是料定了自己见了会问一下究竟。肯定是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想见自己,可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才如此曲折。如果要做得这么隐蔽,大约不是什么好事。但这人能出这样的生死局,可见其思虑之甚,也许是自己未得谋面的高超棋手,想借此邀自己对局……

一边想,一边自己伸手从条案上取了点心放在嘴里,见包官人只看着棋盘不抬头,就喊道:“上杯茶来。”

包官人还是没抬头,可跟着季文昭大声吆喝:“快点快点!来杯茶!”

啰嗦伙计跑进来,给季文昭上了新的茶杯,倒了茶,小声说:“我们东家人可好了,您慢慢下,把点心都吃了也没关系,他还会让人送来的。” 对他一通挤眉弄眼后走了。

季文昭郁闷:这是把我当成来骗吃骗喝的了?!

不多时,这局棋就结束了,棋盘上一片白色,包官人的黑色就剩了两个连环眼,可包官人还是留恋地看着棋盘问道:“能否请季官人再不吝相赐一局?可否让我七十子?”

季文昭断然道:“否!”

包官人叹了口气,有些不甘心地打开包裹,从里面拿出一把扇子和一封信,临要给季文昭时,忽然说:“如果我说这扇面上是一卦,季官人会猜是何卦?”

季文昭只觉后背一阵发凉,他有些迟疑地说:“该不会是……革卦吧?”

包官人一拍手道:“正是革卦!看来官人果然是季文昭!与你那位友人心意相通啊!”说完再无梗介地把扇子和信递了过来,讨好地笑着说:“我看了扇子,可没有看信。”

季文昭打开扇子,看着扇面上那简单的卦象,冷意从后背蔓延到了前胸。他把扇子和信一并放入怀中,起身行礼道:“多谢包官人为我传信。”

包官人长舒一口气:“不要客气,我也算是完成了别人托付的事情。哦,还有一事,”他神秘地压低了声音:“季官人什么时候会给出棋局的答案?还是就这么一直挂着?当然,如果官人不想说也没什么,可是能不能私下告诉我,我甚是好奇……”

季文昭故作高深地咳了一下,说道:“还是……暂且……不说吧……”我也不知道,怎么告诉你?

包官人面露失望,但忽然又想起来一件事,笑着说:“大皇子的管家给我留了信儿,说如果哪天季官人前来收这个棋盘,就告诉季官人,说季官人随时可以去大皇子府上,大皇子对官人的才华十分赞赏。那位管家还说,如果官人忙碌,他可以代大皇子上门拜访,只须给他递个消息。”

如果没有这个棋局,这本来就是季文昭私心想通过打擂台达到的目的。现在他还没与京城的棋手对局,仅凭这一棋局,就给自己闯出了名声,得到了大皇子的邀请。可现在他倒不想去拜见了,首先,万一大皇子问起这闻名京城的棋局怎么解,他怎么说?难道说不是自己出的?至少要先自己想出来解答,再去应承。再者,有人这么近切地知道了他的心思,这人肯定不是大皇子,他也得看看这人是什么人,再做打算。

想到此,季文昭对包官人说:“我现在才到京城,尚不知道是否要在此长留。”

包官人连忙点头说:“明白明白,那我就不多嘴了。”季文昭转身就要走,包官人胖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季官人随时可以来观弈阁,我可给季官人免费茶点,专置偏厅,决不让人打扰官人清思,只是……”

季文昭见他说出这些优惠,就怕他又拉着自己下棋——他的棋实在太糟,真辱没了自己的棋艺,忙往门口迈步,包官人赶忙说:“日后季官人如果与人对棋,可否就选观弈阁?如果是私下对局,尤其是与这个送来了棋盘的高手,能不能让我在一旁观看?我不求官人与我对局了——一次就够了,我日后可以跟所有人说季官人与我下了一盘棋,看他们谁还敢推辞与我下棋!——我只是想旁观季官人下棋。行不行?”

季文昭看着包官人眼中孩子一样真挚的神情,点头说道:“我若是与人对局,肯定选你观弈阁。若是在此下棋,无论公私,包官人都可旁观。”这本来正是他想要的,而且,你是东主,谁能把你赶出去?

包官人喜笑颜开,季文昭低声说:“还要请包官人不要告知他人我拿到了这个包裹。”

包官人捣蒜一样点头:“知道知道,那位高手的人送棋盘来的时候,也说要保密,我肯定不说。你看,这么长时间,根本没人知道那棋盘不是你给我的。”

季文昭再次谢了,出了偏厅的门。从大厅慢慢地走过,眼睛瞥着周围人们摆放的棋局,看是不是有人解开了这个难题。刚走出大厅,身后传来啰嗦伙计的叫声:“这位客官,我们东家送您的茶叶和点心,谢谢您陪他下了棋!”一路箭步而来,这是给他东家拉棋友呢吧?季文昭真怕了他了,连连摇手,脚下如飞,从桌间穿过,在啰嗦伙计抓到自己前出了大门。

回到住所,季文昭就打开了信,读了自然知道这是邀请自己四月四日,正午时分,去香叶寺外的看月亭相见。想来对方费了这么大心思,不该是为了谋害自己的性命,心里就决定去见见这位高人。

打定主意后,就吩咐了下人去准备饮食,自己拿出棋盘,摆下了那生死局,坐下来好好琢磨。他可不能去见那个人时此局还没解开,太丢脸面了。于是这近一个月时间,季文昭大多时间都是在屋中枯坐,苦苦研究,没有太在意城中的大事:大皇子十里红妆迎娶了太傅之孙女吕氏。

嫁妆所经之处,路两边站满了围观的人。看热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为沾沾喜气儿。一担一担的嫁妆,有许多是珍本书籍,各色文房用具,虽然不能说值多少银子,可显示出了新娘超俗的书香世家背景,连带着把大皇子的格调也提高了许多。

因为沈汶沈湘与大皇子和四公主在元宵夜的龌龊,侯府的人都没有去观嫁,可婚礼的当夜,沈汶却对苏婉娘说她要去看看大皇子的新婚之夜。

苏婉娘心中震惊沈汶丝毫没有女儿家的廉耻之余,还要为了沈汶担心,因为这次毕竟去的是大皇子府,与以前沈汶去的什么万花楼观弈阁之类的不可同日而语。沈汶临走时,苏婉娘左叮嘱右叮嘱让她千万小心。沈汶离开后,她认真地考虑去请一尊菩萨供上,自己太担惊受怕时,也好有个能跪下祈祷的地方。

沈汶倒不是去看大皇子的新婚之夜的,她想的是正值大喜之夜,大皇子府中人来人往的,乱得很,她可以去试着找找大皇子的书房所在,日后好去听壁脚。

沈汶一点也不紧张,孩子的重心低,行动迅速,虽然耐久力不行,但她自信自己短时间内跑的比谁都快。有苏婉娘在,她都不用再自己亲自探路了,早让苏婉娘把大皇子府的方向打听好。她一路向那个方向疾奔,入夜后,离着老远就能看到灯火通明,人声喧嚷的,自然就是大皇子的府邸。

跑到了附近,沈汶在一处民宅的房顶休息了一会儿,才摸到了大皇子院墙的阴影处,悄无声息地爬上了围墙。她在墙头上端坐了片刻,闭目用意识力探索了周围,发现隐蔽处没有人,才牢记了周围的特点,从墙上滑下,进入了院落。

才走了不久,沈汶就听见前面有脚步声,忙躲在了一处山石后面。

“前面宴席的酒够吗?今日来宾不少。”

“我这就去酒窖拿。”……

脚步声远去,沈汶犹豫着是不是去酒窖看看,又听见人说:“东院的玉姝姑娘想要夜宵呢。”

有人答道:“要这要那的,不知道大家正忙着呢。”……

如果我找不到书房,也许该去厨房,今日大院宾客,肯定少不了吃的……沈汶想。

又往院子里走了段路,听远处两个人对话道:“……你这是要去殿下的书房吗?”

“是,等一会儿,殿下也许还会过去。”

“殿下实在是操劳,大婚之夜,还不去陪新娘子。”

“天欲降大任呗,况且大约只有半个时辰,新娘子肯定等得及……”

他们告别后,各自行路,沈汶高兴,自然跟上了那个要去书房的。

一处院落外站着几个侍卫,那个人和他们打了招呼进了院子。沈汶不能上前,就藏身在角落。发现不仅那几个站着的人,周围还有来回走动的护卫。

远处一阵人声,五六个人簇拥着大皇子一路说笑着走过来。

大皇子一身红衣,在提灯的映照下,满脸喜色。众人都进了院落,后来听着声音又进了屋子,周围安静下来。

沈汶沿着院子外围慢慢地绕圈,终于等到了走动的人之间的一个空档,摸到了黑暗的院墙下。她刚要提气往墙上跳,忽有警觉,又猫腰蹲下。果然,墙头上有阴影轻轻行过,看来不仅有明哨,还有暗哨。

沈汶也知道可以做些声东击西之类的事情引开这些人,可现在还不到关键时刻,不必要打草惊蛇,她反正也找到地方了,就决定今夜到此为止,可以回家睡觉去了。她屏住呼吸,等待巡逻的空挡再出现,好离开她藏身的院墙。

就在这时,一个黑影也猫着腰闪过,躲在了离沈汶不远处的院墙暗影里。这个黑影虽然算得上灵活,可动作比沈汶慢许多,但沈汶还是警惕起来,弄不清这是暗哨还是也如自己一样来踩点儿的人。

黑影停了会儿,忽地起身,就要往上去,沈汶已经听到了暗哨走过来的细微沙沙声,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朋友的原则,还有万一这个笨人惊动了哨卡,自己也得倒霉的忧虑,就闭眼用意识力催起一片枯叶,轻轻地打在了那个黑影的肩上。

中国古代有许多文字记录了人们御气飞箭、隔空打牛或者拈花伤人的故事,譬如一个女子一拍后脑勺,脑后的簪子就飞出,取了对方性命。仇家将手放在棺材外就震碎了里面的石头。其实这些都是意识力对能量的运用,有些人把这种精神的力量称为内力,这并不完全准确。后世的人们强调力量的练习,而渐渐忽视了意念的专注,让那些神奇的功夫渐渐失传了。

沈汶现在的意识力远没有她作为灵魂时强。如果有凭借物,用意念加强已经存在的频率,或者只是瞬间出力,比如击碎朽坏锁芯,都比凭空持久地移动物体要容易。以她这么多年通过打坐对意识力的修炼,也只能挪动一片叶子,小石子都拿不起来。比起过去她是鬼时能把沉重的书搬出架子差多了。

可这片叶子也够了,那个黑影马上俯下身去。墙上的暗哨正好走到,站在那处墙上片刻,又慢慢离开。

沈汶不再停留,见到空挡再现,急窜出去。她记路记得很准,几次曲折就到了她进来的院墙处,翻身上了墙头,听见院子的黑暗里远远地有低低一声:“谢……”

沈汶哪敢深究,头也不回,纵身跳下了围墙,疾步奔入了深夜的民居巷陌中。她这次出来为了怕人看出身材,不仅蒙了头脸,穿了深色衣服,还穿得鼓鼓囊囊的,在他人眼里就像是一个小黑球,隐没在了暗影里。

作者有话要说:

☆、亭约 (抓虫)

沈汶没听到壁脚,自然不知道大皇子在微醉中,听着幕僚们汇报了当日的事务后,忽然没头没脑地说道:“怎么能让镇北侯府大大地丢一次脸才好,最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听着像是醉语,众人停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大皇子是借着酒意,吐出了心里话。他对长乐侯府的事还记着仇,散布流言还不够,想再做点儿什么。

大皇子的话可不能被忽视,一个人说:“那就得找个那府里的……人们出府的时候。”就不用点出那只是个孩子了吧?

大皇子点头说:“你们好好想个法子。”

大家忙应了,大皇子这才笑着起身,去享受他的新婚之夜了。

沈汶可不知道自己被关注了,她跑回了自己院落,轻轻地碰了下房门,房门马上无声地打开。沈汶闪身入内,从外面进入更黑的屋子里,她眨了半天眼。

苏婉娘低声地说:“谢天谢地,阿弥陀佛!我头发都快急白了!”一边手忙脚乱地帮着沈汶脱衣服。

沈汶听了听院子里,发现没动静,才小声说:“我发现还有别人夜探大皇子的府邸。”

苏婉娘也轻声答:“真的?你没让人看出你是个孩子吧?现在大家都知道大皇子不喜欢的小孩子就是你。”

沈汶低声笑:“就是让人发现是个孩子也想不到是我,那个人的个子也不高。”

苏婉娘拉着沈汶往床那边去,悄声道:“小心使得万年船,你不能大意。”

两个人一起到了床上,沈汶说:“你听着像个老婆婆。”

苏婉娘叹气道:“我觉得一个时辰就长了十岁!”

沈汶笑着轻推了一把苏婉娘:“那可不是老婆婆,是小媳妇。”

苏婉娘掐了沈汶肉胳膊一下:“才几岁就说笑这个?平常可不能这么说!”

沈汶叹气:我有千岁了好不好。

苏婉娘又小声问:“你肯定我们四月四能出府?这都三月中了,怎么也没听见有要出府的安排。”

沈汶笑:“你又等不及了,每年那个时候大哥他们都会带上沈湘出去踏青,在香叶寺住两三天。我往年太小,他们不带着我。今年我肯定会求着他们带着我去,他们若是不答应,我就……”

苏婉娘接口道:“你就哭!”

沈汶嘿嘿笑,苏婉娘又问:“你若是和他们出去,怎么去见季文昭?“

沈汶低声说:“我不去,你去!”

苏婉娘叹息道:“我今夜是睡不了好觉了!”

次日,沈汶果然去问沈湘什么时候去踏青,沈湘这次都不等沈汶要求,就主动说带上她一起去玩,让沈汶当时高兴得连连拍手,抱着沈湘笨笨地跳了跳。

沈湘轻推开沈汶,理了理自己的衣服,摆出大人的样子说:“你出去可不能乱跑,要一直跟着我!”

沈汶马上说好,一副乖乖的样子。沈湘觉得当个长姐很不错,就继续说:“哦,还有,不要告诉别人你自己的名字,不要吃别人给的东西,不要随便就相信别人说的话,如果有陌生人来对你说母亲找你……”

沈汶呆呆地说:“可是母亲并不一同去呀。”

沈湘挥手说:“这不是我要说的,我说的是你要小心再小心,你这么大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

沈汶在心里望天,什么叫这么远的门?我见得不比你多?可表面却老实得很,忍住哈欠,郑重地点头。

沈湘告诉沈汶这次定了四月二日离府,六日回来,让她准备些换洗衣服,只带一两个下人就行了。沈汶说就让苏婉娘和奶娘何氏跟着。

定了行程,苏婉娘就开始失眠。每夜临睡时,她会反复与沈汶念叨她要说的话和要背诵的棋步。季文昭是国手,是天才,是已经闻名天下的能人,她唯恐无法说服季文昭去帮助她查她父亲案子的真相,心中紧张,于是就睡不着了。

沈汶不能告诉他有关季文昭的前世,只能一个劲儿安慰她,但是苏婉娘听不进去。沈汶只好教她瑜伽功,希望她能放松。

黑夜里,卧室里没有点灯,只有窗格子透纱而入的淡淡月光。地上的绒毯上,两个女孩子在悄悄说话。“这样,放松,吸气,一二三……六,屏住呼吸,再吐出来……换成这个姿势……别动,就这么抻着……”

一连几夜,苏婉娘必须练到精疲力尽才能睡一会儿,可早上还坚持去习武一个时辰,到她们出行的那天,她眼睛下面是黑色的阴影。

出行那天,天还黑着沈汶就起来了,可到了正厅时,自己还是最后一个。杨氏和老夫人面前已经站了一排人。沈汶赶快道了早安,错步站在沈湘的一边。沈湘皱眉看沈汶,小声说:“你怎么这么晚?不是跟你说了我们要早早地走吗?路上人少,能快些。”

沈汶马上一副小女孩样子,打了个哈欠说:“我起不来呀。”

老夫人忙笑着说:“不晚不晚,汶儿应该多睡睡。”

沈汶马上笑着对老夫人点头,沈湘撇了下嘴。

杨氏看着站在面前辞行的五个儿女,又骄傲又担心。

她最近得知京城内到处传言沈汶是个“愚蠢无教养的女孩子”,她能猜出这传言的来源非大皇子或者四公主莫属,老夫人说为了不给侯爷惹事,还是不要反击,所以她只能在家生闷气。有时和老夫人私下讲起,就忍不住眼睛发红。她自从生了长子,一直感觉顺风顺水,已经许多年没有哭了,可现在看到自己这么乖巧柔弱的女儿被人污蔑,心疼难忍。老夫人除了叹息也没办法,只说等几年,这流言过去了,就以沈汶的名义办些善事,人们自然就会忘记这些坏印象。

这次出行,杨氏心里其实不想让沈汶去,怕中间见了别人,说些不好听的话让沈汶听见难受。可沈湘的大嘴巴已经答应了沈汶,听说沈汶还特别高兴,如果这时再不让去,她怕沈汶伤心。一想到沈汶受的非议,她就舍不得让沈汶失望,总希望她一直高高兴兴的才好。况且,因为沈汶正遭着非议,侯府也不敢举办花会什么的了——万一没有几个人来或者来的人说些风言风语,不是自取其辱吗?春天都没有玩乐的事情,也该让沈汶跟着去。好在香叶寺地处僻静,有沈毅护着,应该没事。

杨氏看向身材挺立,肩宽背直的长子,张口道:“毅儿……真是长大了。”

老夫人说:“可不是长大了?都要成亲的人了!”这个儿媳今天怎么了?

沈毅也有些诧异,母亲一向干脆利落,临行时大概会说一些让自己照顾弟妹之类的老话,怎么现在这么欲语又止的?

杨氏看向两个女儿,大女儿还是一身武打装束,脸上有种自傲的神情。小女儿穿了嫩绿色的春装,对襟衣衫曳地长裙,衣边绣着五色蝴蝶,还剩了些婴儿肥的脸上带着孩子气的笑容。杨氏忽然心疼,忙转了眼睛,又看向儿子们,说道:“你们日后,要好好护着你们的妹妹……”

沈湘翻了下眼睛,小声说:“谁需要他们护着,我自己能行!”

沈汶却笑眯眯地附和着点头,像个讨好的小松鼠。

杨氏眼睛红了,带了点艰难说:“无论别人说什么,都不要惹事。侯爷不在京城,这么多人在看着,许多人……也没安了好心……你们可千万……别给侯爷添麻烦……”

沈汶还是笑着点头,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沈毅心中却是一紧,他与二弟沈坚互看了一眼。他们两个年纪只差了一年多,两个人从小一起习武一起启蒙学字,有了其他弟妹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比与其他弟妹要默契,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元宵灯会后,沈卓和沈湘早把四公主和大皇子欺负沈汶的事告诉了他们。少年人心性骄傲,况且又是朝中首位武将镇北侯之子,两个人一直在私下里商量着怎么给对方个难堪才好。可惜那边一个是大皇子,不能随意报复,一个是四公主,平时也不出宫,一直没机会能让他们干什么,这事就一直搁在了心上。现在听杨氏的话,是让他们听见了闲言碎语也不能行动,一时两个人心中不服,都沉默不语。

沈卓最近天天读棋谱,恶补那些对弈之术,自己深觉开始领悟战略之道。他见两个兄长不说话,大妹妹根本没听出话茬,小妹妹混沌无知,杨氏眉头皱起来,眼里含泪看着他们,马上有了种重任在肩的感觉,笑着说:“母亲不必担忧,我们怎么会公开惹事?”

沈坚反应过来,恢复他了平时笑眯眯的样子:“就是呀,母亲也太小看我们了。”惹事也不用“公开”。

沈毅终于点头说道:“母亲请放心。”

老夫人哼道:“别耍心眼,要知道别人也一样精明。”

沈卓马上嬉皮笑脸地说:“不会不会。”

杨氏叹气:“你们都长大了,不听娘的话了。”

沈汶赶快说:“我听话,我听娘的话。”

老夫人招手道:“汶儿,来让我抱抱,真是好囡囡……”沈汶过去卖了通萌,才与兄长姐姐们告辞出来。

杨氏又把随着出行的沈汶沈湘两个贴身丫鬟苏婉娘和春绿,以及沈汶的乳母何氏三个人叫了进去,嘱咐了一些多加小心,不可在外面让两个小姐露面的话。

众人离开侯府时,天稍透亮。

去城外香叶寺的路上,苏婉娘昏昏欲睡,头一次次地碰到车板上,同坐在车里的沈湘笑着问:“你这是怎么了?夜里没睡够觉?”

苏婉娘不好意思地笑了下:“第一次和小姐出城……”

沈湘啧声:“你担心个什么劲儿,有我和哥哥们,还能出什么事?”苏婉娘没敢接茬:沈汶明显担心着她的这些兄长们和姐姐,才在暗地里使劲折腾。

如果紧赶慢赶,一个时辰也能到香叶寺。可沈毅知道沈汶第一次出来,怕她受不了颠簸,就让马车慢慢行走,接近午时,他们才到了香叶寺。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大皇子也得到了镇北侯府的儿女们早上如期离府,前往城外香叶寺的报告。

大皇子正在新婚中,情绪很好,语气淡淡地问:“都准备好了?”

幕僚回答:“都安排下去了,这次,肯定让镇北侯府丢尽脸面,沦为京城笑柄。”

大皇子伸展了下双肩,提前放松了一下。

香叶寺地处偏僻的山脚,只是一个小寺院,里面加上主持,总共就三个和尚,平时根本没人来。侯府这些年一直给着供奉,支持着这个寺院的开销,大概就是因为这几个孩子春天总要到这里踏青游玩几天。

寺院里早就准备好了给他们的斋居,是一排院落,因为沈毅带了侯府几十个护卫,屋子不够,沈汶和沈湘以及自己的丫鬟都挤在一个房间。

众人用了午饭,再安顿下住的地方,寺院里走走,一个下午也就过去了。明天才正式踏青,大家早早地用了晚餐就去睡了。

苏婉娘与人同住,就无法练什么瑜伽功,她已经到了城外,眼看就要见到季文昭,更安不下心来,一夜辗转反侧,没睡多少觉。

次日清早,大家在寺里用了早餐,沈毅就带着众人出了寺。

香叶寺建在山脚下的一片缓坡上,周围种了各种果树,还有小块农田,靠山泉灌溉。此时仲春时节,各色果树有花有叶,农田上一片新绿,漫步其间让人心旷神怡。

这群五谷不分的勋贵儿女,走了大半天,见天色过午,就让人在一处林间围了幕帐,地上铺了绒毯线毯,席地坐了,吃了午饭。

几个孩子很少这么聚在一起,去年沈汶还没跟着出来。今年算是他们第一次离开了长辈的监督,自在地玩在一起。他们聊着各种趣事,八卦他们听到的传闻,自然没有人讲到有关沈汶的那些传言。

到了下午,沈卓最近迷恋围棋,就缠着沈毅和沈坚和他一起下棋,沈湘却想到周围走走。沈毅就陪着她出去了,沈汶则要看沈卓和沈坚对弈。

阳光微斜,树影渐长。两个少年席坐于地,面前摆着矮几,轮流放下棋子。清脆的落子声夹杂在空山传来的鸟鸣间,远处山泉的潺潺水声里,让沈汶好几次差点应声落泪。她一手托腮,半眯着眼睛安静地看着棋盘。有时,她会在意念里给沈卓出主意,有时又往沈坚的头脑中输送画面。偶尔他们接收到了她的信息,走出她想出来的棋步,沈汶就会傻傻地笑起来,掩去眼睛里的泪光。

苏婉娘在早上周围走动时就找到了寺外果林间残破的看月亭,想到明日就是与季文昭会面的日子,她感到一阵阵心跳过速。这毕竟牵扯到她父亲的死,杀父之仇,怎能淡然?

太阳快要西斜时,沈毅和沈湘回来了。沈卓与沈坚相峙了一个多时辰,沈卓赢了一子半,算完了棋,沈卓高兴得在草地上翻了几个跟头。沈坚翻了翻眼睛,沈毅笑着说道:“三弟,胜负乃兵家之常事,你二人尚有明日,不必如此。”

沈卓忙整理了下衣服,咳嗽了一下,对沈坚行礼道:“多谢二哥相让。”

大家笑起来,沈湘撇嘴道:“这还差不多。”

沈卓仰着下巴对沈湘说:“我现在肯定能赢你,你信不信?”

沈湘插了腰说道:“不就赢了盘棋,你就来显摆,你忘了我在你五岁的时候就把你打倒过了!”

沈卓皱眉喊:“怎么可能?!你那时才三岁吧,你肯定那时你不是在做梦?”

沈湘上前挥拳说:“你才是在做梦!”两个人在人们收拾东西的空档里打打闹闹,丫鬟小厮们一边笑着躲避,一边喊着让他们小心碗碟。沈毅和沈坚则去拉架,间或还趁机踢打沈卓几下子——这个三弟开始得瑟起来了,得教训他一下。沈汶在一旁看着,眼泪终于流了下来,又赶忙擦去了。

这一夜,苏婉娘自然又没睡着觉。等到次日起来时,她端茶的手都开始发抖了。沈汶在吃了早饭后,握了下她的手说:“别这么紧张,真的没事,他肯定会答应的。”

苏婉娘一个劲儿点头,可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次日,沈毅决定去登山,沈坚等都跟着去,可沈汶说自己怕累,就留在了寺里。沈毅带走了大半护卫,给沈汶留下了五六个人,又再三叮嘱沈汶不要出寺,有事就让人放信号,才带着众人走了。

将近正午,她们用了午餐后,沈汶让苏婉娘出去给自己折几支花来,苏婉娘应了。何氏陪着苏婉娘对守在院门外的护卫说了,然后苏婉娘匆匆地离开了她们的院落,穿过游人稀少的寺院,出了大门。

寺门外停了三四辆马车,侯府的车马都在寺后,这些就是今日到来的了。苏婉娘仔细看了看,那些车看着都是好材料,可没有任何标记,该是今日到寺中烧香的人。苏婉娘猜测这几辆马车里可能就有季文昭的车。

看月亭是在果林里的一个小高坡上,已经年久失修,漆皮剥落,亭子角都掉了一个。人在里面能越过树枝看到天上的月亮,可周围的果树又遮掩着亭子,让这个地方很清静。苏婉娘远远地绕着看月亭走了一圈,确定疏散的果林里没有人,才从林间穿过。快到亭子时,她隐约能见里面站着一个人。

苏婉娘的心都快跳出了来了,她不急反慢,一步一步地走过去,平息自己的呼吸。

季文昭站在亭子里,看着阳光树影间走过来的少女。虽然才十岁出头的样子,可已经能看出日后必是绝色。她衣衫简单,头上也没有贵重的首饰,应该只是个婢女。季文昭感叹这必然是极为权贵的人家,连一个下人都如此美貌。

苏婉娘进了亭子,对着季文昭先施了一礼,季文昭还了礼。苏婉娘不说话,没有报出自己的名字。毕竟,她是丫鬟装束,谁会关心一个丫鬟的姓名?

季文昭等了片刻,先打开了手中的折扇,露出了那个革卦,这算是介绍了自己。

苏婉娘一笑问道:“请问先生为此卦曾经斋沐了几日?”

季文昭却没有笑,盯着苏婉娘,苏婉娘还是微笑着:“我家主人精于术数,想以此看公子是否是季文昭本人。”她脸上虽然还是笑着,但袖子里的手却是紧攥成拳。

季文昭说道:“一共五日。”

苏婉娘点了下头。季文昭问道:“如果我没有说五日,小娘子又会问什么话?”

苏婉娘再次微笑:“会问公子所定之亲是何人家。”

季文昭心里发憷:他临行之前,恩师才与父母定下了亲事,说好在他成为幕僚之前不对外言说,以免让人觉得他奇货可居,如果得不到他,会向他下手,以防便宜了对手。他所在的城市离此地几百里,若是有人送信,倒也有可能……

季文昭又问道:“若是我还是没有答对,小娘子还会以何来证?”

这次苏婉娘叹气了:“若是公子两次都没有答对,那么要不你不是季公子,要不就是季公子不能以诚相待,我家主人也就不想结交季公子了。日后季公子的祸福也就不会再让我家主人挂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