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3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5 章

来到这里的第一晚,她就在时而激动,时而消沉的患得患失中度过,如置于冰火之中反复煎熬,待到天蒙蒙亮的时候,才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没等她迷糊多久,广播里就响起了雄纠纠气昂昂的《大海航行靠舵手》。

她摁着太阳穴,极力忍着睡眠不足导致的头疼坐了起来。

刘学习早就起床和程招娣一起到灶下忙活了,刘长生去外头挑水还没回来,屋子里只有她和刘天天、刘向上。

刘天天揉着眼睛坐在床边,一脸没睡醒的样子,而刘向上索性将头埋在被窝里,继续呼呼大睡。

想到在屋外忙活的刘学习,她不由得有些愧疚,昨天还信誓旦旦地说,要让这个妹妹专心读书,她带着两个小的帮着她做家务,结果第二天就食言了。

“快起床!”她跳下床,推了推还在呼呼大睡的刘向上,将他搁在一边的衣服扔给刘天天,“盯着他穿衣服,快点!”

“我还要睡!”刘向上不依不挠地乱哭乱叫起来,这熊孩子的起床气还挺大的。

刘好好没生过孩子,更没带过孩子,但是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步,面对他的哭闹,半点都不妥协,直接将他的被子掀开。

刘向上打了寒颤,彻底清醒了,哭得更凶了,“我快冷死了,我要睡啊,要睡啊…”

“全家都起了,你还睡什么?没看你二姐一早就起来做饭了吗?快去帮忙!”她一边干脆利落地叠被子,一边说着风凉话,“你要是待会儿上学迟到了,我就让你站在学校门口,让全校的人都来好好看看,到时候你会更冷。”

刘向上虽然熊,但也是要脸面的,刘好好拿这件事来威胁他,正好打到了他的七寸,声音立刻小了下去,虽然还在抽抽搭搭地埋怨着,但到底不敢再撒泼了。

看到刘向上这个样子,刘天天也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给他穿衣服,就连全家最熊的刘向上都服了软,她也没什么耍赖的了,反正她也醒了,起了就起了吧。

第十七章 饥饿

小学是七点半开始上课,学校就在生产队旁边,离家里只有十分钟的路程,又也没有什么早读的习惯,无非是大家到齐了就开始上课,刘天天和刘向上懒散惯了,磨磨蹭蹭地洗漱,顺便在院子里挖几窝蚂蚁玩。

“啪”两册课本从天而降,正落在他们俩的头上,“去,把昨晚学的那篇课文用普通话好好读五遍。”

“为什么要读!”刘天天炸毛了。

“你还想不想读高中?想不想去公社买头花?穿胶鞋?”刘好好知道她爱美,一下就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刘天天刚刚竖起的毛,又垂头丧气地垂了下去。

她想读高中,也受够了刘好好一天到晚在家里耀武扬威的样子,总有一天,她会比她更强。

刘天天攥了攥拳头,扯着嗓子读起了书,刘向上却不干了。

“我不买头花,我不读书。”

“行,不读也可以,待会儿你就站到校门口,读给全校的学生听,让水伯家的来生、建叔家的依狗都来听听…”

熊孩子悲愤了,但是无力反抗,只好扯过课本不情不愿地念了起来。

一直闷不吭声在一旁整理柴火的刘长生愣了愣,心里莫名有些发堵,老爷子最喜欢子孙读书,如果他还在的话,看到这一幕一定很高兴。

刘学习看到刘好好朝她走过来,有些心虚地往后缩了缩,她昨晚刚答应她要好好读书,可是一早起来还是没有碰过半页书本。

“大姐,我不是读书的料…”刘学习瑟缩了一下,眼神闪烁不定。

刘好好朝她笑了笑,没有搭腔,只是跟在她的身边,给她打下手,时不时地朝屋外吆喝几句。

“不是吃换,是吃饭!”

“不是花生,是发生!”

“记住了,上牙咬住下嘴唇发音…”

刘天天和刘向上被她折磨得烦躁不安,几次想要扔掉手里的书本,可是被她用阴恻恻的眼神一瞪,又只得顶着发麻的头皮往下念。

“学习,你说我是不是也不是干活的料?”她似乎没有关注刘学习的忐忑,慢悠悠地说着自己的事儿。

她做不惯这些家务,笨手笨脚的,虽然没有添乱,但也没有帮上多大的忙,就连烧个火都能把自己熏得满脸是泪。

“嗯,”刘学习低低地应了一声,“大姐,别干这些粗活,我来就行了。”

受家里人态度的影响,老实巴交的刘学习把自己的态度放得很低,似乎认为自己生来就是做丫鬟的料,照顾全家人就是她的职责。

“学习,没有人是天生做什么事的料子,我会读书只是因为我懒,为了逃避干活才下了狠心读书的,你这么勤快,多花一点时间在读书上,怎么可能读不好?你就是太不够自信了,我不是天生的读书料,你也不是天生的干活料。我现在跟着你学着多干一些活,你能不能也跟着我学着读书?”刘好好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特地没有用方言,轻声细语地用普通话认认真真地说出来。

她的姿态放得很低,说话的语气十分诚恳,刘学习受宠若惊地张了张嘴,突然有些想哭,她长这么大都没有人这么好声好气地和她说过话,她知道大姐是为了她好,可是她这样的人不值得大姐对她这么好…

“大姐,我笨,只会干活…”她讷讷地说,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大姐对她这么好,她这么说岂不是驳了她的一番心意。

“你不笨,咱们生产队里也没有几个初中生,尤其是女初中生,你比她们文化高,尽管抬头挺胸做人,别这么委屈自己。”

刘学习这副小媳妇的样子,在娘家的时候就抬不起头来了,今后要是嫁到别人家,还不被人踩在脚底欺负啊?

刘好好强势惯了,见到她这个样子,心里很不舒服。

“大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是彻头彻尾的透明人刘学习握紧了锅铲,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萝卜丁要炒焦了。”刘好好提醒道,改变她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有可能这辈子都无法改变,她没有指望刘学习变得和她一样强势,只希望她能在关键时候强硬一把,不要随便被任何人决定自己的命运。

刘学习这才手忙脚乱地起锅,中午一家人都没回来吃饭,刘长生和程招娣带了饭到地里凑合一顿,刘好好和两个小的则在小学里把饭热一热将就吃了,刘学习就读的初中在隔壁生产队,学校里也有食堂,她每天都会带个铁饭盒去学校蒸饭吃。

所以刘学习一大早起床,不仅得做早饭,还得把一家人的午饭都给准备好。

当然无论早饭还是午饭,都简单得可怜,早饭是地瓜粥配咸萝卜丁,午饭是白米饭配咸萝卜丁和螃蟹酱,程招娣每年都会腌制大量的咸菜,这些咸菜是他们一家餐桌上的主角。

咸萝卜丁刚出锅的味道很香,刘好好暗暗吞了一口口水,现在竟然连萝卜丁这种东西都能让她犯馋了。

她小时候听外婆说过,最困难的时候连咸菜都吃不上,有些人就把小石子放在盐里翻炒一下,用咸味下饭,故事的真假无从考究,她只能庆幸自己还没有重生在最困难的时候,家里至少还能吃上米饭和咸菜,虽然吃的并不饱。

她悄悄捏了一把自己的腰际,线条优美得没有一丝赘肉,前世的她天天减肥,每天都精确计算摄入和支出的卡路里,还是没有做到这么毫无一丝赘肉的地步,可见现在的瘦是真瘦,如今总算是尝到饥饿的滋味,知道人要真的饿了起来,再难吃的东西也能吃得下去。

她伸手帮着刘学习把饭盒装好,“阿爹阿妈要下地干活,给他们多盛一些饭,我的饭盒里别盛那么多,我成天坐在教室里,没费多少劲儿,少吃一点也没关系。”

这个家就靠刘长生和程招娣撑起来的,他们干的是重体力活,绝不能吃不饱,相比之下她消耗的能量少,少吃一些也是应该的。

第十八章 盘算

刘学习点点头,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刘好好饭盒里的饭也太少了,她从自己的早饭里捞了两块地瓜塞进刘好好的饭盒里,“大姐,你在学校也不能总吃不饱,地瓜虽然不好吃,但好歹能填填肚子的。”

大目村的耕地少,土地贫瘠,很多庄稼都种不好,但是地瓜和花生却很高产,特别是地瓜,家家户户都种了不少,白米饭不够吃的时候就靠地瓜撑过去,所以虽然地瓜又香又甜,但天天吃地瓜的村民们看到这玩意儿就难受,几乎没有人爱吃,完全为了果腹而已。

初来乍到的刘好好倒是个例外,觉得这地瓜比糙米还好入口一些,笑眯眯地谢了刘学习两声。

刘学习受宠若惊,觉得这两天的大姐实在是太奇怪了,这么点儿小事也值得谢,对她的态度未免也太好了一些。

“学习,今天到了学校好好听课,一定要认真听,有什么听不懂的就多问问老师,要是实在不好意思问老师,就回来问我,千万别闷着,读书就是这样,弄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多问,否则不懂的问题越来越多,堆到最后就什么都听不懂了。”刘好好一边帮着她张罗饭菜,一边叮嘱道。

刘学习一下子就脸红了,刘好好说到了她的问题所在,她脸皮薄,什么事都闷在心里,不懂的问题从来不敢问老师问同学,结果弄不懂的问题越来越多,脑子里就像被蒙了一层油布,现在老师在台上讲的课她几乎完全都听不懂了。

“大姐,我…”刘学习满脸通红,无比羞愧,“老师说的那些,我全都听不懂。”

“你说的是数学和工基吧?”刘好好想了想,刘学习的课本只有四本书,语文、数学、工基和农基,工基和后来的物理化学有些相似,农基则是农业的基础知识,刘学习下地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农基水平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一般女生的文科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理科才是她们的弱项。

刘学习羞愧得连话都说不清楚了,“我,我,书上许多字都认不得…”

通过昨天的简单摸底,刘好好对她的水平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听说她连课本上的字都认不全还是被惊到了。底子差到这个地步,恐怕还真不是短短几个月能够补上来的。

程招娣喂完家里养的猪和鸡鸭,又到河边把一家人的衣服给洗好了,这才卷着裤管,端着木盆回来了,刘长生收拾好柴火,两人一块儿进了屋,发现两个小的唏哩呼噜地喝着粥,两个大的气氛却有些古怪。

刘好好想了一会儿,才对刘学习说道,“没事儿,我晚上给你从头补起,只要你想学,就一定能行。”

“补什么?”刘长生昨晚回来的时候,她们已经睡了,并不知道刘好好的“雄心壮志”。

“大妹让二妹好好读书,也去考高中哩。”程招娣想起刘好好昨晚的许诺,还是觉得心潮起伏,不能自已,今后他们一家都能进城里去了,光是想想就乐得不行。

“读什么高中?瞎扯淡!”刘长生嗤笑一声。

他的不屑让刘学习好不容易攒起的勇气瞬间崩溃,除了刘好好,没有一个人支持她,她果然不是读书的料。

“读了高中,二妹也能像大妹一样做个老师或者会计文书什么的,到时候就是吃公家饭的了,还不比我们在地里刨食的强?”程招娣已经成功地被刘好好洗脑了,觉得读书的确是一条再好不过的出路了,别的不说,高中生说起亲来可挑选的余地也更大一些,刘学习的性格木讷,刘大力又去世了,她想要像她姐姐那样高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能在农村里随随便便找个人嫁了。

程招娣虽然老实巴交,但是心里并不是没有数的,早就为几个女儿默默盘算起来。

当初如果不是刘好好也是高中毕业的,庄家未必就肯认下这门亲,毕竟庄立军不是庄南生,他本人和刘家的感情并不深厚,他是庄家的长孙,自幼长在京城中,生活条件比他们这些农民要优越得多,要他娶农村出身的刘好好已经算是委屈他了,如果她是个目不识丁的农妇,那刘大力恐怕无论如何都开不了这个口。

程招娣想到这里,突然愣了一下,当初自家公公一门心思地护着刘好好,什么活都舍不得让她干,让她一路读到了高中,不会是一开始就打着要和庄家结亲的主意吧?

“吃公家饭哪有那么容易?”刘长生冷哼一声。

“是不容易,可是读高中也不容易,咱们农村不比人家城里,他们读高中容易,才有那么多知青一批又一批地来上山下乡,咱们生产队这些年一共出了几个高中生,阿爹阿妈你们一只手都能数得出来吧?这几个高中生哪个不是吃公家饭的?物以稀为贵,现在的高中生兴许还能谋到个好前程,别的不说,这碗公家饭也是能吃上的吧。学习和我都是吃公家饭的,再加上天天,有这么三个姐姐在前头撑着,向上今后的日子也能过得好一些。”刘好好笑道,虽然来到刘家的时间不长,但她一早就看出来,刘长生和程招娣心里把独子刘向上看得比谁都重,要想打动他们,就必须要把刘向上抬出来。

虽然不知道那位素未谋面的爷爷是怎么想的,但是刘长生夫妇不遗余力地供自己读到高中,又这么眼巴巴地想让自己嫁到庄家,打的就是要她一个人反哺整个家族的主意。

如果他们争气,她当然得拉他们一把,但如果他们想要一直这么浑浑噩噩过日子,等着自己今后拿钱拿物养活他们,给她惹麻烦扯后腿,她也没那么宽广的胸怀供养这么一大家子人,让她的将来被他们所左右掌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了她自己的未来,一切都要从娃娃抓起,不管有多么困难,现在就得逼着三个弟妹把学给上了。

第十九章 说服

刘长生的脸上闪过一丝犹豫,刘好好说话文绉绉的,他听不大懂,大概也知道是说读高中好,可她也不想想,家里当初为了让她读高中,已经勒紧裤腰带过了这么多年,要不是老爷子坚持,他才不干哩,现在竟然想让他要再供一个注定不会读书的刘学习,他又不是脑壳坏掉了。

“阿爹,我能够保证,只要学习能够读到高中毕业,我一定能帮她找一份好工作。”刘好好一脸认真地说。

刘长生抬起头,一时被她唬住了,这话从家里其他人嘴里说出来,或许他并不会放在心上,可说这话的人是刘好好,家里唯一的高中生,又是和庄家订了亲的人,自从她当上代课老师之后,经常被叫到公社里去开会,别说在家里了,在生产队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说不定她真的能给刘学习找一份工作…

可是刘长生对这个二女儿并不看重,供她一路读到初中已经很不情愿了,本想着等她初中毕业之后,就给她说一门亲事,一两年后把她嫁出去的,如果刘学习接着读下去的话,家里岂不是还得再供她三年。

这么一想,刘长生又不乐意了,“女孩子家的读那么多书做什么?早点嫁人才是正经,你们几个都是被你们阿公惯坏了,要我说女孩子家就不该读书,趁早回来帮家里干点儿活。”

刘长生虽然是刘大力的独子,可是他和父亲的观点完全不同,刘大力一去世了,他就动起了让两个女儿辍学在家的心思,刘学习可以去下地干活,刘天天可以在家做家务,总之都比供她们读书划算,村里那么多女孩子都没上学读书,让她们辍学也不是什么怪事。

虽然刘学习自己对读书也没多大信心,但刘长生这么说,她还是有些受伤,默默黯然地低下头去,逆来顺受地接受现实,刘天天则动动唇,一脸不忿地想要说些什么,最终还是没敢说出口。

刘长生为人老实,但也是一家之主,过去是被刘大力压着,现在他在这个家里说话可是算数的,他要是不想让她们读书,她们就读不成书。

“嫁人也得看能嫁个什么人了,阿妈刚才也说了,书读得多一些,也更好说亲事,”刘好好一个未婚的女孩子,说起嫁人倒是半分羞涩也没有,刘学习却早已经羞得抬不起头来了,“学习要是嫁个种田的,或者舅舅村子里那些捕鱼的,今后能不能填饱肚子都还不知道,别提今后帮衬向上了。如果她高中毕业,找一份像样的工作,也能找个吃公家饭的男人。你看庄立军还没娶我过门呢,每月就能寄五块钱,如果他种田捕鱼能有这么多余钱?咱们供学习读书,一年也就花个十来块钱,今后一个月她自己的工资就能进账十来块钱,再让他男人也给五块钱,一个月可就是二十块钱,一年两百多块钱呢,只要一年时间就把这些年花的钱给赚回来了。阿爹阿妈你们有三个女儿,一个女儿一年就能给家里带来两百多块钱,三个女儿就是六百多块,再等上几年,我们三个姐姐一年就能把向上娶媳妇的钱攒齐,到时候给阿爹阿妈盖一座新房子,给我们向上娶一个漂亮能干的媳妇,这日子只有越过越好的份儿。”

刘长生和程招娣都被她说懵了,他们本来就是老实本分的农人,哪里架得住刘好好这样巧舌如簧地忽悠,迷迷糊糊地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要真能让刘学习读下去,对家里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程招娣昨晚本来就被洗脑了,再听刘好好这么一说,越想越激动,一年能有六百多块钱呢!“这书该念!学习,你可得听你大姐的,好好读书,一定要考上高中。”

“可是你看看咱们生产队就没几个姑娘读书的,谁像你们一个个读了这么多年,花了家里这么多钱。”刘长生始终对钱的事情耿耿于怀,读书要真的这么好,为什么别人家的姑娘都不念。

“所以说他们的眼光不长远啊,咱们生产队有几个能比得上阿公那眼光的?阿爹你谁都可以不相信,却不能不相信阿公啊。那时候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怎么只有阿公和庄爷爷成了结拜兄弟,只有阿公把南生叔当成亲儿子抚养?庄家只对咱们家刮目相看?要我说啊,不止是咱们生产队,就算在整个公社里,阿公的眼光都是一等一的长远。那些不让姑娘念书的人家,今后还是挨饿受穷,几年之后,他们只有眼巴巴羡慕咱们的份儿,现在他们不就一直在眼红咱们了吗?人要是眼红起来,比什么都可怕,就和那林婉英似的,恨不得我们过得比她差,所以啊,你们别把那些风言风语听进去,那都是眼红咱们呢,巴不得咱们和他们一样越过越差呢。”

这回刘长生埋头喝粥,不再反对,显然是把刘好好的话听进去了,他们夫妇俩的耳根子都极软,完全就是人云亦云,没什么主见,很容易被外人洗脑,也容易被刘好好忽悠。

刘长生和程招娣吃过饭,就带着饭匆匆下地去了,收拾饭桌和洗碗向来都是刘学习的事情。

刘好好却把饭盒往刘学习的书包里一塞,“你学校远,你先去上学,家里的事就让我和天天、向上来收拾。”

“这怎么行?”刘学习大惊。

“怎么不行?你忘记阿爹阿妈说的话了?你得抓紧这几个月的时间,好好读书,其他的就别瞎想了,有什么问题告诉我,我来解决。待会儿到学校,把语文书拿出来读一遍,所有不认识的字都用铅笔做个记号,回来后我来教你。”刘好好一边说着,一边把她往门外推,“现在咱们分秒必争,就别浪费时间了,你还不如把和我争的时间放到读书上。”

刘天天和刘向上一脸不情愿,这种杂事向来都是刘学习做的,现在落到他们身上,会高兴才怪。

“我才不干,这些活儿本来就是你们女人干的。”刘向上大喇喇地往椅子上一靠,十分嚣张地说。

第二十章 骗小孩儿

“女人干活是吗?”刘好好不怒反笑,“不劳动者不得食,天天,我们把碗洗了,桌面收拾了,顺便也把刘向上饭盒里的饭给分了。”

“不行!”刘向上“蹭”地跳起来,这年头谁都吃不饱,少吃一顿饭对这些孩子来说是十分残忍的惩罚。

“那我再说一次,不劳动者不得食。”刘好好的脸上露出蜜汁微笑,刘向上的饭盒在她手里,他的午饭能不能吃得成完全掌握在她的手中。

刘向上简直要抓狂了,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生活质量竟然都掌握在刘好好手里,过去的刘好好不屑也懒得为难他,所以他完全不知道她较起真来,能把他整得这么惨。

看着刘好好笑眯眯地敲着他的饭盒,刘向上简直要被气炸了,可是面对她的威胁,他又无计可施,只能憋着一肚子气,不情不愿地帮忙抹桌子,暗暗决定晚上去捉一条蛇来塞进这个大姐的被窝好好吓唬吓唬她。

“大姐,你觉得二姐真能念高中?”刘天天一边洗碗,一边心不在焉地问,刘好好给刘长生和程招娣算的那笔账也把刘天天给唬住了,对刘好好的精明也生出了几分佩服,连带着对她的态度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当然,只要认真学,就一定能考上高中,只要能考上高中,我就有办法让你们读下去,你想不想读高中?”刘好好笃定地说,她难得这么和颜悦色地和他们说话,导致他们一时有些回不了神。

“当然想。”刘天天昨天就已经说过想要读书了,今天回答得毫不犹豫。

“既然想,到了学校就得认真听课,小学的基础很重要,基础没有打好,你们看,学习这样学得多辛苦。”

刘天天没有说话,她没有想到刘学习也有机会读书,她向来虚荣好强,觉得自己样样都比刘学习强,如果刘学习都读了高中,而她却没有考上高中,那她还有什么脸见人?

“向上,你呢?”刘好好仿佛完全不计较刘向上刚才的出言不逊,笑眯眯地问道。

“我不想读书。”全家最被寄予厚望的小弟刘向上翻了个白眼,赌气地说。

“你不想读书,那你想做什么?”她没有呵斥刘向上,一脸真诚的好奇。

“他想去做篾匠。”刘向上还没回答,刘天天就毫不留情地耻笑道,“就他这点志气,也就是编个蝈蝈笼子了,隔壁生产队的李二狗和他玩得最好,他阿爹就是篾匠,今后他就跟着李二狗的阿爹去编蝈蝈笼子…”

刘向上被刘天天羞辱得满面通红,又说不过她,只能狠狠地踢了一脚椅子泄愤。

“做篾匠也没什么不好的,”刘好好端着废水一边往后院走,一边说道,“等你高中毕业了也可以去做篾匠啊。”

后院养了不少小动物,有两口猪,六只鸡,六只鸭和两只鹅。

这样的养殖规模在村里算是挺大的了,谁让程招娣有本事,不仅下地干活是把好手,而且伺候这些畜牲也是把好手。

尤其是那几只鸭和鹅,家里没有人手去赶鸭子放鹅,索性就一直把它们圈在后院,圈了一块半干半湿的泥潭供它们玩乐,竟然也能养得健健康康的。

“哗啦啦”一盆废水往泥潭里一倒,鸭子和鹅一边叫着一边扑着翅膀,显然十分高兴。

她十分无语,满身都是灰泥的鸭鹅,已经脏得看不出来身上本来的颜色了,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适应这样恶劣环境的。

“李二狗他阿爹连小学都没读过,也能做篾匠,为什么我要读高中?”刘向上逆反地跟了上来嚷道,去学校得成天被她管着,还不如就在家里呆着。

“李二狗他阿爹没文化,编出来的蝈蝈笼子只能给你们这种小孩儿玩玩,你要是好好读书,今后等你高中毕业了,再去做篾匠,编出来的蝈蝈笼子能够送给伟大领袖玩儿。”虽然只是嘴上不负责任地跑火车,但搭配上她那真诚的表情,还真把刘向上给唬住了。

刘向上只是个七岁的孩子,走过的路哪里有刘好好的套路多,一时间呆若木鸡,半天缓不过神来,他编的蝈蝈笼子能够送到伟大领袖的手里…

哪怕他只是个七八岁,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儿,此刻也激动得满脸通红,眼前仿佛出现了伟大领袖亲切接见他的画面。

刘好好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低估了人们对伟大领袖的热爱,就连熊孩子刘向上提到伟大领袖也是一脸崇拜敬仰。

刚才还嚷着不想读书的刘向上,完全呆住了,脸上再也没有了桀骜不驯。

“走吧,上学去了,别站在这儿发呆。”刘好好领着二人出门,这才回头将门仔细锁好。

“大姐,你是说真的吗?”刘天天小心翼翼地问。

“什么真的?”她来到这里之后,说的话基本没几句是真的。

“你说向上能给伟大领袖编蝈蝈笼子的事儿啊。”刘天天急了,刘向上更急,生怕她说话不算话。

刘好好愣了一下,发现自己有些跟不上熊孩子的脑回路了,没想到这个年代的熊孩子这么单纯好骗啊。

“当然是真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们好好学习,说不定还能见到伟大领袖呢。”她无比诚恳地说。

“骗人的吧,你都没见过伟大领袖。”刘天天撇撇嘴。

“那是因为我的书读得还不够好,你们俩都比我聪明,要是肯用功,一定能读得比我好,说不定就能见到伟大领袖了。”她的瞎话是张嘴就来,不过脑不走心,脸不红心不跳气不喘,哄得俩小孩儿信以为真。

“大姐,你是说真的?”大概是幻想到了那激动人心的画面,刘天天和刘向上的脸都红了,“我们见到伟大领袖该说些啥啊?”

“这可真是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想想,不过你们要真见到伟大领袖记得帮我带声好啊。”刘好好使劲儿憋着笑,看起来格外一本正经。

第二十一章 老师

刘天天和刘向上虽然生长在这座荒僻的村落,但是他们从小就天天在村广播里听着歌颂伟大领袖的歌曲,听着伟大领袖的传说,伟大领袖在他们的心中就是天上无所不能的神仙。

而刘好好没有经历过这个年代的洗礼,没有他们这么强烈的敬畏之心。

刘好好这一两天给他们俩灌了不少迷汤,又是许诺带他们进城,又是忽悠他们能见到伟大领袖,她自己没什么强烈的感觉,俩小孩却被她忽悠得迷迷瞪瞪的,连眼神都有些直了。

看着他们这副深信不疑的样子,她心里是不无惊奇的,过去每回看到新闻里有人被离谱的谎言给骗得倾家荡产,都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总算是明白了,不是骗子的谎言太高超,实在是有些人很傻很天真。

“不过这事儿你们可得保密。”她清了清嗓子,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成了个大忽悠。

“什么事?”

“就是努力读书去见伟大领袖的事儿啊,你想啊,大家要是都努力读书了,到时候未必就能轮得到你们去见伟大领袖了。”她故意神神秘秘地说,“你们都得记住了,平时要少说话,多做事,自己认真学习就好了,别咋咋呼呼的把这事儿往外说。”

“这事儿不能说?”俩小孩儿都挺失望的,本来还想到学校好好炫耀一番的,刘好好不让他们说,他们憋得可难受了。

“当然不能说,你们要是说了,李二狗他们也好好学习了,到时候也考上高中了,成绩比你还好,说不定到时候他见到了伟大领袖,你们还没见到,到时候他肯定要来下你们脸面,咱们一家都得跟着丢脸。”

“李二狗他敢?亏我和他这么好!…”刘向上愤愤地骂道,“太不是个东西了!”

李二狗同学无辜躺枪,刘好好并未表示同情,“你先努力学习,把成绩搞上去再说,到时候别说是李二狗了,全公社的人都羡慕你。”

看着刘天天和刘向上红着脸,憋着一股劲儿的样子,她突然觉得自己很有做传销组织头目的天赋,这才没多久呢,竟然就快把两个熊孩子给成功洗脑了。

她领着两个小孩儿到学校,校长唐明亮正站在门口敲钟呢,看到她来上课,惊得差点把嘴里的茶水给喷出来了。

“咳咳咳…”唐明亮穿着洗得发白的涤卡工装,一手拎着搪瓷茶缸,一手叉着腰咳个不停。

“唐校长,您没事儿吧?”刘好好快步上前,一脸关切地看着这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刘好好小学的时候,唐明亮就是校长了,可以说是看着她长大的。

唐明亮摆摆手,边咳边问,“你不是跳河了吗?”

“谁和您说我跳河了啊?”刘好好痛心地说,“我就是在桥上绊了一跤,不小心掉河里去了,怎么传到您这儿就成了跳河?”

“真没跳河?”唐明亮半信半疑,昨晚刘家拉着林婉英动静闹得挺大的,他也大概知道是刘好好说林婉英诬赖她跳河寻死,还说林婉英是有意推她下水害她的,现在整个生产队都传遍了。

他却不大相信,刘好好和林婉英都是他教出来的学生,平时又都在一个生产队里生活,对她们俩他也算是了解的,这一对好得比亲姐妹还亲的女孩子,怎么会突然翻脸?他才不相信是林婉英有意推她下水的。

“我好端端地跳什么河啊?”刘好好爽朗地笑了笑,“天这么凉,跳到河里不是自找罪受吗?”

唐明亮狐疑地看着她,她这一阵子的状态很不对,自从刘老爷子去世后,她就成天阴阳怪气的,有好几次还一个人在那儿哭,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儿,她也不肯说,那副伤心的样子明明就是要寻死觅活的,他还偷偷关注了她一段时间,生怕她做出什么傻事来。

后来林婉英说她喜欢丁志成,不想嫁到庄家去,他倒是有几分相信,刘好好和丁志成平时就走得挺近的,年轻男女互相爱慕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但现在她做出这副若无其事的爽朗模样他才觉得奇怪。

在孩子面前,唐明亮也不好多问,只得将疑惑压进心底,随意地问了一声,“河水凉,你身体没什么事吧?要不要回去休息两天?”

“不用不用,亏得夏医生的药好,喝了一帖下去,没出什么大问题,在家躺着闲得发慌,还是来上课好。”刘好好脆生生地应了一声,精神状态好得出奇。

唐明亮心里奇怪的感觉更甚了,刘好好一向不耐烦和这些小萝卜丁在一起,怎么会在自己让她休息的时候,主动说要来上课?这也太不合常理了,他看着突然变得很奇怪的刘好好,动了动唇,最终还是神色古怪地说了一句,“既然没事了,就快去上课吧,别耽误了孩子们。”

刘好好的好心情在她见到这一教室叽叽喳喳,吵吵闹闹的小萝卜头时,顿时烟消云散了,听着几百分贝的尖叫声哭闹声,她觉得自己的脑袋快要炸开了。

无论是过去的刘好好,还是现在的刘好好,都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她深吸一口气,拿起教鞭往桌面狠抽两记,“安静!”

小萝卜头们似乎被吓到了,直愣愣地盯着她看,闹哄哄的教室总算静了下来。

教室里坐着的是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年级的孩子,平时她就负责教这三十几个孩子的语文和数学,还有全校孩子的美术和音乐,工作任务并不算重,这个年代的孩子又没有升学的压力,她就更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了。

对她来说来这里纯属应付差事,既没有备课,也没有教案,更没有高大上的PPT和延伸拓展,唯一有的就是手里的课本,这课上起来可轻松多了。

她从来就不喜欢和孩子打交道,现在赶鸭子上架当了小学老师,压根就没有多少责任心,就想着按部就班地把课文给孩子们细细说一遍,之后索性让他们去自学算了,可孩子们毫不掩饰的崇拜眼神却让她有了强烈的负罪感。

第二十二章 讲故事

“咳咳,你们想不想听故事啊?”最终无法抵抗这一双双纯真的眼睛,她无奈地妥协了,课本上的内容乏善可陈,三两下就上完了,作为一个不习惯尸位素餐的老师,她还是决定给他们加点儿料。

“想!”孩子们的眼睛更亮了,他们这个年纪的小孩儿,正处在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的阶段,偏偏课本枯燥无味,老师上课照本宣科,乍一听刘好好要给他们讲故事,一个个都兴奋得眼睛放光。

“那就给你们讲个小兵张嘎的故事吧。”她拖了一条凳子,坐到讲台前。

这个年代任何风花雪月都会被扣上小资产阶级的帽子,她这么小心谨慎的人,自然不会讲什么安徒生童话之类的故事来给自己惹麻烦,想来想去还是讲讲主旋律吧,既安全也不易惹人怀疑。

小兵张嘎在六十年代就被拍成电影了,但是大目村不是市中心,孩子们看电影的机会很少,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所以都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

刘好好前世从小就被父母送去上语训课,无论是讲故事、主持,还是朗诵,都是她自小练起的基本功。

她说得绘声绘色,既生动活泼,又扣人心弦,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孩子们哪里听过这么有趣的故事,一个个都如痴如醉,无法自拔。

直到下课铃响了,这帮孩子还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眼神直勾勾地盯着她。

“刘老师刘老师,再接着讲嘛…”小孩儿们急了,不住地催促道,刘好好正好说到了张嘎将游击队排长误当做汉奸,出现了一连串误会的紧要关头,急得他们抓耳挠腮,恨不得她能够一刻不停地说下去。

“下课了,你们先出去活动活动,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刘好好端起茶缸喝了一大口,得意而幼稚地把教鞭当作惊堂木,轻抽了一记桌面。

“老师,我们想听故事…”孩子们可怜兮兮地哀求道。

“剩下的故事呢,明天接着讲,不过这也是有条件的,讲故事之前布置的作业,你们要是完成得好,明天我就多讲一些,要是完成得不好,明天就没有故事听了。”她耸耸肩,“待会儿的美术课,你们就在纸上画一画你们心中的张嘎,画好之后,我会把你们的画贴在教室里,由你们自己来评选谁画的最好,画的最好的同学,我就奖励他一朵大红花。”

村小学一共也就三间教室,每间教室里都挤了两个年级的学生,包括刘好好在内,全校也就只有三个老师,唐明亮校长就是其中之一,亲自负责高年级学生的教学。

三个老师中,刘好好承担的课程是最重的,低年级的学生不懂事,本身就比高年级的难教,除了要管好自己的学生之外,她还要负责其他两班学生的音乐和美术,所以她一直觉得很不公平,没少为这事儿闹过,可是唐明亮很坚持,音乐美术这种课程本来就该让她这种年轻的小姑娘教。

闹了几次,却没得到解决后,刘好好的情绪更坏了,上课迟到早退,敷衍了事,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十分恶劣,每天下课铃还没响,她就迫不及待地离开教室了,怎么今天这么反常地留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