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4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6 章

唐明亮趴在教室的窗户上朝里头张望,只见这些孩子一个个眼睛发亮,望着刘好好的眼神中有着毫不掩饰的喜爱,让他大吃一惊。

他教了这么多年书,不敢说自己教的有多好,但再怎么样也比刘好好教的好啊,可是这么多年,却没有哪一个班的学生用这样的眼神看过他。

这个认知让唐明亮有些失落,不知道刘好好在教室里搞什么鬼,心里又不由得有些忐忑,他对刘好好的人品始终不乐观。

刘好好终于给孩子们布置完任务了,这些孩子还算懂事,虽然意犹未尽,却没有人耍赖撒泼,除了一两个尿急的出去上厕所,其他的孩子全都在位子上热烈地讨论着今天的故事。

她是真的觉得意外了,没想到这个年代的孩子精神生活贫乏到了这个地步,一个小小的故事就能让他们激动如斯,这让童年泡在大量书籍和动画片中的她,在不可思议的同时,又对他们多了一层怜惜。

“唐校长?”她回过神来,这才发现趴在窗户上,一脸诡异的唐明亮,“有什么事吗?”

“你和孩子们说什么了?看把他们一个个激动的。”唐明亮一脸狐疑地看着她。

“给他们讲了个故事,大概他们之前没听过,难免反应大一点儿。”她不以为意地笑了笑。

“说什么故事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准讲给孩子们听,要是惹了麻烦,我可保不了你!”唐明亮的脸上染上了怒意。

“乱七八糟的东西?”她一脸懵,“我给孩子们讲了小兵张嘎的故事,前阵子公社上不是还放过这部电影吗?”

“你只讲了小兵张嘎?”唐明亮情绪微缓,但还是一脸审视地看着她。

“那当然,我也讲不出其他的故事来啊,何况其他的故事他们也不一定能听得懂啊。”她苦笑,这个年代说话做事果然要小心,幸亏她之前思虑周全。

“那就好。”唐明亮点点头,心里还不是很放心,谁不知道她和那个知青丁志成走得近,而那个丁志成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听说还藏了一口袋的手抄本,他就不信刘好好没看过,万一她把那些手抄本里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那事情就闹大了,“你自个儿可得把握好,别把丁志成那里的坏东西讲给孩子们听。”

“丁志成?”她还是一脸懵,“这和丁志成有什么关系?”

唐明亮觉得她就是在装傻,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转身就走。

刘好好没有继续在这件事上纠结,她又回过头把每一个细节都仔仔细细想了一遍,自忖每个环节都无可挑剔,就算是唐明亮或是其他人真要来鸡蛋里挑骨头,也绝对挑不出任何可以大作文章的东西。

果然在这个年代,谨言慎行才是头等大事。

第二十三章 转正

“唐校长,我想向您打听个事儿。”她亦步亦趋地跟在唐明亮身后,笑意盈盈,“我妹妹刘学习想要考高中,我想要帮她好好复习一下,您知不知道现在初中考高中的复习范围?”

“你们家要让学习读高中?”唐明亮上下打量着她,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

“如果她能考上高中,为什么不供她读下去?多读些书总是有好处的。”

唐明亮脸色稍缓,可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刘好好的优越感向来很好,就是因为她是他们家唯一的高中生,她这样自私的人会愿意让刘学习和她平起平坐?

“不过高中不是那么好考的,所以我想问问哪儿能拿到前几年的考题,让她试着做一做,看看她的程度到底如何。”

“你要前几年的考题?难道想要作弊?”唐明亮一脸惊吓地看着她。

刘好好终于有些气馁地发现,自己在这位曾经的老师,现在的上级心中,形象很是不堪,不管她说什么做什么,他都习惯往最坏的方面去想,当初的刘好好到底造了什么天怒人怨的大孽,把人得罪成这个样子。

“总不至于每年的考题都是一样的吧?”她干笑两声,唐明亮这副样子搞得她还真有些拿不准了。

现在恐怕没有真题这一说,万一每年真用同一张卷子考试,那这种卷子是肯定搞不到的了,她本想着刘学习的底子太差,如果从头补起,显然的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只能走捷径做真题,这条路要是被堵死了,那刘学习只能靠赌运气了。

“当然不一样。”唐明亮虽然没有教过初中,对考高中的试卷并不熟悉,但也知道卷子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不过有可能会有一些题目重复考到。”

“我就想让刘学习多做做题,了解一下卷子的套路,这不能算是作弊吧?”

“套路?”唐明亮的眉头拧了起来,这可不是什么好词。

“就是出题的思路。”她抿抿嘴,在这个年代说话必须小心翼翼,字斟句酌才行,“了解一下老师更侧重考哪一方面的知识,复习的时候才能更具有针对性。”

刘好好说的话突然变得文绉绉的,唐明亮听着觉得奇怪,又皱起了眉头,不过这回倒是没有继续挑刺,还真为她出起了主意,“下周去公社开会你去吧,去找找教委的领导,他们那儿应该会有卷子。”

“去公社开会?”她一脸茫然,“什么会?”

“说是要布置什么任务,”唐明亮压低了嗓门,“但我估计十有八九是你转正的事。”

学校里有三个老师,目前只有唐明亮一个人是正编,刘好好和另一个老师赵一德都是代课老师,虽然赵一德的资历要比刘好好老,但是上头却属意让刘好好转正。

唐明亮心里觉得很不公平,明明是赵一德对孩子们更上心,在学校里工作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是就是这么不公平。

其实也不能怪刘好好,刘好好本来要被推荐进大学的,可是她的名额突然被人给顶了,她家在公社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身后还有个有深厚背景的未婚夫,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上头就想给她一个正式的编制,每个月也能够多几块钱,算是补偿他们家了。

这其中的关系就像是个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赵一德这样的人就属于最底层的浮游生物。

唐明亮虽然同情他,但也没有办法,只得暗暗安慰赵一德,许诺今后一定想办法让他转正。

“赵老师心情不好,你转正就转正了,别没事去刺激他。”唐明亮叹了口气,手心手背都是肉,就算他不喜欢刘好好,却也不会在转正这种大事给她使绊子,但是刘好好的性格很不讨喜,是那种得了便宜还要卖乖的人,他就担心她转正后,还要特地跑到赵一德跟前去炫耀。

刘好好含糊地应了一声,对转正这种事并不热衷。

虽然明知道转正之后,她的工资会比原先高了几块钱,最重要的是能够进入编制,成为真正吃公粮的人,不管什么时候正式编制这种东西都能让人不顾一切地撕破脸皮争抢。

可是正式编制这种东西她还真没看在眼里,一来她不耐烦和孩子们打交道,想到要在这里教这些熊孩子一辈子她就头大,二来她的志向从来就不在这个小山村,她一直在等着明年高考的机会,这编制要留给了她,那才是浪费。

而赵一德是个老实巴交,沉默寡言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是个孤儿,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家底薄的可怜,前几年刚娶了一个残疾妻子,生下两个孩子,平时妻子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他一个人下地干活赚的工分根本不够养活一家六口。

好在他当初读到了初中毕业,唐明亮对自己的这个学生十分同情,赵一德聪明肯学,如果不是家境不好,读到高中是肯定没有问题的,可惜他初中的时候,他的爷爷瘫痪在床,家里失去了劳动力,为了养活家里的老人,他没有继续往上读就下地干活了。

不过唐明亮一直惦记着他,想办法让他当了代课老师,老师赚的工分和下地干活差不多,却比下地轻松得多,还有更多的富余时间照顾家里。

赵一德索性就让自己那个残疾媳妇在家里的院子里种些菜,养些鸡鸭,活不多,也能顾得过来,而他一下课就风风火火地回家帮忙,照顾一家老老小小,总算挺过了最难的那些日子。

赵一德也就比刘好好大了几岁,两人同为教师,境遇却是天壤之别。

刘大力是老革命,在生产队里是头面人物,就连公社书记都对他另眼相看,刘好好是彻头彻尾的根正苗红,刘大力自己就有一份补助,再加上还有城里庄家人三不五时的接济,刘长生夫妇也是勤俭持家能干活的料子,刘家的生活在村里可是数一数二的。

刘大力又总是惯着刘好好这个孙女,将她娇养得和城里的那些姑娘差不多,甚至就连城里的那些知青都没她娇惯。

人都是同情弱者的,所以平时唐明亮难免更偏心赵一德一些。

第二十四章 一诺千金

刘好好知道唐明亮不喜欢她,倒也没将心思放在讨好他身上,反正她没打算在这个地方呆多久,而且她也能看出来唐明亮不是个小人,就算再不喜欢她,也绝对不会对她下绊子。

她便把心思放到了下周去公社教委开会的事情上去,别看刘好好过去在家里挺横,在村子里天天摆出一副清高的架子,到了公社却总是一副畏畏缩缩的小媳妇样子,如果不是看在刘大力和庄家的面子上,公社上的领导压根就不会注意到她。

她的性格不好,人缘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在公社读书这么多年,竟然连一个要好的同学都没有,唯一要好的朋友就是同一生产队的林婉英,不过这也是个一心想置她于死地的假朋友。

她扶额长叹,如果她在公社教委里人缘稍好一些,通过熟人找到卷子,并不是什么难事,现在却真得好好想想办法了。

“校长,我明天想请半天假。”

“又请假?”唐明亮一脸不虞,刚才他主动让刘好好回去休息,她不愿意,现在又嚷嚷着要请假,谁也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看她现在的气色明明好得很,总不可能时隔一天回家休养身体吧?

“昨天的课和明天的课,我会补上的。”刘好好赔笑道。

“你补上有什么用,孩子们可没法子陪你上课,”唐明亮没好气地看着她,犹豫了几秒,还是准了假,“去吧去吧,早点把事儿办完,早点回来。”

唐明亮抱怨归抱怨,但是这个年代的学校还没有那么重视教学质量,平时老师们有什么事也都可以自由请假,请个一天两天假的并不算很过分,何况唐明亮是个耳根子很软的老好人。

刘好好请假是为了去刘学习的学校,找她的班主任谈一谈,全面了解一下刘学习的情况,同时也看看能不能打探出来,他们考高中会考些什么题目。

她满腹心事,刘向上却不能理解,满脑子都是她刚才讲的小兵张嘎的故事,跟前跟后地围着她转,软磨硬泡地非要她讲故事。

“我要听!我要听!”刘向上小嘴一扁,顺势往地上一倒,又要开始撒泼。

她警告地瞪着他,“你要是再不起来,明天在班上讲故事的时候,我让你站到门口去,到时候全班都有的听,只有你听不到…”

刘向上倒也干脆,一骨碌爬了起来,使劲儿憋着眼泪要掉不掉的,“大姐,你就先给我说一遍吧,我保证不告诉别人!”

“不行,我已经答应了大家明天再讲后面的部分,不能先讲给你听,言而有信,这是原则。”刘好好斩钉截铁地说。

“你是我姐啊,大姐,我带你去山上摘好吃的果子,你讲给我听吧…”刘向上可怜兮兮地哀求道。

“不行,君子一诺千金。”

“什么?”刘向上一脸懵。

“就是说到要做到的意思。”私下相处的时候,刘好好就没有那么多忌讳了,刘向上和其他孩子一样,精神生活极度贫乏,他甚至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在上小学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书本。

“小兵张嘎的故事我明天再说,我现在就和你讲讲这一诺千金的故事吧。”刘好好下定决心要好好调教这个家里唯一的男丁,他的年纪最小,正好能够赶上好时代,绝对不能让他在这么小的时候荒废了。

“好啊!好啊!”刘向上眼睛又圆又亮,他长这么大,都没听过几回故事,尤其是刘大力去世之后,更没有人讲故事给他听了。

“我给你讲故事,你带我去山脚转转。”眼瞅着放学之后,天还大亮着,刘好好又打起了大山的主意。

大目村靠着山,她就想去山里转转,看看能不能寻到什么山珍,几天后带去公社上面,看能不能趁机改善改善生活。

但是论起上山,她还真不如刘向上这个七岁小孩儿,昨天刘向上那手耍蛇绝技已经彻底折服了她,没有刘向上帮忙,她是无论如何都不敢上山的。

南省自古以来就多蛇多虫,前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蛇虫在城市里已经很难见到了,她很少和那些蛇虫打交道,对它们有一种下意识的恐惧。

但是在现在的时代,这些蛇虫随处可见,她一想起就头皮发麻,可是既然生在这里,也只能硬着头皮面对了。

“到山脚转转有什么好玩的?咱们上山吧?”刘向上立刻就来劲了。

“不行,”她给了他一记爆栗,“别成天就想着玩,去山脚转一圈,咱们就得回去做饭了,阿爹阿妈也快下工了。”

“这不是有二姐嘛。”刘向上觉得很扫兴。

“咱们不是说好了,让你二姐好好复习,咱们帮着做饭吗?”

“谁和你说好了?我可不管…”刘向上哼了一声,他是家中独子,父母向来纵着他玩。

“那你还想不想听故事了?”刘好好可不想把他惯成一个游手好闲的懒汉,“要想听故事,待会儿你就回去老老实实地帮忙做饭。”

“大姐,听说你今天给他们讲故事了?”刘好好一边说着,一边领着刘向上往外走,刘天天挎着书包跑了过来,“我也要听!”

刘天天一脸不服气,刘好好竟然在班上给那些小屁孩儿讲故事,听说讲得还特别生动有趣,她这个亲妹妹没听过,未免也太不公平了。

“行,向上要带我去山脚那儿转一转,咱们一块儿去,路上我给你们讲故事。”刘好好一口应了下来,虽然刘天天只是个小女孩儿,但是山里长大的姑娘,武力值肯定比她高,多一个人就多一分保障。

要是刘天天和刘向上知道她打的主意,肯定得笑晕过去,山脚下又不是山里头,连只野兔都没有,压根就没什么好怕的。

“我和你们说说这一诺千金四个字的由来,话说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个叫季布的人…”

“秦朝末年是什么东西?”

“秦朝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历史是什么?”

“朝代是什么?”

第二十五章 山

“你们的问题还真够多的…”她在心里叹了口气,只得从远古传说开始讲起,随便拣了几个传说,好不容易刚刚讲到春秋战国,就到了山脚下。

两个毛孩子听得入了神,叽叽喳喳地缠着她问个不停,把她讲得口干舌燥,暗恨自己怎么没有随身带个水壶。

“大姐,别往那儿走。”刘天天突然拉了一把刘好好。

“怎么了?我还想去讨碗水喝呢。”山脚边有户人家孤零零地立着,她渴得不行,就想着都是乡里乡亲,上门去讨碗水喝解渴应该不过分吧。

“那可是陈瞎子家,你忘了?”刘天天压低嗓子,一脸惊恐地看着她。

她这才想起来,那个小破屋里住着的是村里原来的大地主陈瞎子,说是大地主,其实他的地也就比别人多几十亩而已,他们虽然有佃农,但也都亲自下地干活,平日里的生活并不比普通农户好多少,和在他们家干活的佃农吃的都差不多,也都是用咸菜下饭的,和真正意义上的地主豪强并不一样。

大目村靠着山,离海近,耕地本来就不多,还有不少盐碱地,能种得活的作物本来就不多,产量还低得可怕,哪个真正的地主豪强会看得上他们这儿的地啊?

但是陈瞎子是外来的,又拥有这么多地,在村里的日子过得还算是不错,很快就给自己招来了祸患,一夜之间家里的地就没了,还成了村里的批斗对象,他们一家被赶到山脚下搭了个小破屋住,平时没人看得起他们,完全被这个村子孤立了。

尤其是根正苗红的刘好好他们姐弟四个,性格清高,连走近他们的屋子都嫌脏,更别提去向他们讨水喝了,所以刘天天才会被她的举动给惊到了。

陈瞎子家的水能喝吗?说不定喝了要肠穿肚烂的。

“我这不是渴得不行吗?嗓子都要冒烟了,要不是你们俩一路上缠着我讲故事,我也不至于想去他们家讨水喝啊。”她一脸无辜,虽然觉得陈瞎子一家挺可怜的,可也不至于同情心爆棚,去做什么不合时宜的事情给自己招惹麻烦,脚下很顺从地跟着刘天天拐了个方向,但这并不影响她可怜兮兮地抱怨。

“去溪边喝些水吧,这里有口泉,水甜着呢。”刘向上蹦蹦跳跳地将她引到一个草丛中,草丛里有几块大石头拦了个泉眼,正往外冒着泉水。

“哎,这水还没烧开呢,怎么能喝生水?”她上前洗了把脸,还没来得及阻止,刘天天和刘向上都凑上前去“咕嘟咕嘟”喝了几口生水。

刘向上还发出了一声满足的喟叹。

“过去不都这么喝的?我看村里人也都这样…”刘天天不以为然。

“就是啊,这水甜着呢!大姐,你不是口渴吗?快来尝尝…”刘向上热情地招呼道。

“你知道这水里有什么吗?说不定就有铁线虫,血吸虫什么的…”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她其实对铁线虫、血吸虫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并不确定这个泉眼有没有被寄生虫污染,只是隐约记得在这个年代,这两种寄生虫很常见,由此引发的传染病四处肆虐,“学校里不是都一直告诉你们水一定要烧开了才能喝?”

“麻烦嘛,喝了这么多年都没事。”

“你们知道这些虫被你们喝到肚子里去会发生什么事吗?它们不会被你的胃消化,然后排泄掉,因为它们是活的,它们会在你的身体里到处乱蹿,会爬到你的脑子里去,甚至爬到你的眼睛里去,还会在你身体里产卵,让你满肚子都是虫,说不定哪天有一条虫从你的耳朵、鼻子爬出来…”刘好好说话本来就生动,搭配上一惊一乍的语气和动作,把好端端的科普知识说得和恐怖片一样。

刘天天和刘向上一脸惊恐,捂着自己的肚子,好像肚子里全是虫子在爬,难受得他们抓耳挠腮,刘天天甚至被恶心得找了个草丛呕吐起来。

“你们今后可不能再喝生水了。”刘好好拍了拍他们的肩膀,看着他们这副狼狈的样子,她竟然奇迹般地不觉得渴了,自顾自地在山脚转悠。

“咦?”她在一丛灌木前住了脚,指着灌木问道,“这是不是雷公藤?”

“这是山砒霜!阿妈说这草吃了会死人的。”刘向上瞪大眼睛嚷道。

“应该是雷公藤,”刘好好抚着下巴思忖道,“雷公藤的毒性大,能毒死人,也能救活人。”

她向他们招了招手,“来来来,帮我把它挖出来。”

“大姐,你要做什么?”刘天天和刘向上都是一脸惊恐,仿佛走近这丛灌木就会被毒死一样。

“挖出来卖钱啊!”她压低嗓子,“这可是中药,过几天去公社赶集的时候,说不定收购站会愿意收购。”

“真能卖钱?”刘向上呆住了,“山上还有很多呢。”

这种中药毒性强,生产队里的人不懂怎么合理利用,只要不是想轻生,都离它离得远远的,平时都无人问津,而大目村的环境正适合雷公藤这种灌木生长,所以它便越长越多。

南省的山区多毒虫,同样也多草药,她相信再往山里头走,还能找到不少草药。

她虽然不是学中医的,但是前世的外婆却是南省有名的中医专家,确切地说外婆的家族是南省最出名的中医世家,就连南省的中医学院都是外婆的父亲在建国前创办的,为南省培养出不少中医人才。

她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各种草药也见了不少,外婆有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正是治疗风湿的一味很重要的药材,当初外婆为了买到药性好的雷公藤,常常托人到乡下去花高价买野生雷公藤。

“下次再去山里挖几丛,过几天一起带到公社上面去。”雷公藤虽然不是多么昂贵的中药,但也不会像甘草金银花那么廉价,应该还是能够卖些钱的。

刘向上掀起裤脚,露出绑在小腿上的镰刀,吓了刘好好一跳,“你什么时候把刀带在身上的?”

第二十六章 茶

“打猪草啊,”刘向上莫名其妙地看着她,旁边挎着竹篮子的刘天天也一脸奇怪,她的小腿上也绑着一把镰刀呢。

她这才反应过来,每天放学后,刘天天和刘向上都要负责去山上打猪草割野菜,家里的猪和鸡鸭都等着吃呢。

这些活她小时候并没有做过,所以对此一点印象也没有,看着他们手里的镰刀也十分陌生。

“咳咳咳,”刘好好干咳两声,刘天天和刘向上比她小了好几岁,代沟如天堑,她从来就不去关心他们平时放学做了什么事儿,就连他们要去打猪草都几乎不记得了,“我是没想到你会把镰刀绑在小腿上,多危险啊!”

“方便嘛。”刘向上嘿嘿直笑。

他们说话的功夫,刘天天已经拿着镰刀开始割上了,这里的野菜不多,应该刚被人割过一茬,但是猪草却有不少。

能够有实力帮助生产队养猪的人家,整个大目生产队没有几户,所以很少人打猪草,刘天天拎着镰刀,手起刀落,“唰唰唰”就是一大篮子。

刘向上年纪虽小,但皮得很,没少干这种刨根挖土的事儿,便在刘好好的指示下,只用了三两下功夫,就将那么大一丛雷公藤挖了出来。

刘好好让他将根砍了下来,自己坐在一旁,仔仔细细地把根上的皮给刨了去,雷公藤的皮毒性极大,所以平时是以刨去了皮的根部入药,她处理好之后,发现这么大一丛的雷公藤真正可用的根部倒也不多。

他们在忙活的时候,刘天天已经完成了今天的任务,篮子里满满的猪草,喂猪是绰绰有余了,便在一旁摘野花编花环玩儿,正值春天百花盛开,草丛里也长了不少各色小野花,虽然不起眼,但是聚成一束也挺漂亮的。

刘天天爱美,将花环戴在头上,对着溪水左看右照的。

“咱们把树枝斜插进土里,说不定过一段时间,这丛雷公藤还能活。”她又招呼刘向上斜切了树枝,扦插了不少雷公藤,“不过活不活就看它们的造化了,随缘吧。”

几人在山脚下折腾了这么一阵,眼见夕阳西下,快到了下工的时间,刘好好连忙带着两人匆匆往家里赶。

到家的时候,炊烟袅袅,刘学习又已经回了家,在灶上忙活起来了。

连续两次言而无信,刘好好觉得羞愧难当,刘学习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些家务向来都是她做的,她压根就没把刘好好之前的承诺当真,见他们仨走得一头汗,便招呼他们过来喝茶。

刘学习平日一到家就忙着烧水,稍稍放凉一会儿就冲了一大茶壶的茶水,南省人嗜茶,无论男女老幼家家户户都有喝茶的习惯,哪怕在这种物资贫乏的年代,也改不了这个习惯,大目村的地理条件不算好,产不出什么名茶,但还是在山头种了一大片茶林,除了上交公社的茶叶之外,几乎还剩下一半残次粗茶,生产队里就自己分了,刘家在村里算是有头脸的家庭,一年两收分到的茶有三四斤,够一家人喝上一年的了。

当然刘学习每次冲茶的时候,都只敢拿一小撮,冲一大壶的茶水,也就只能喝个淡淡的茶味解渴,家里只有刘长生每晚出去窜门的时候,才有资格用刘大力留下来的茶壶喝几口浓茶。

对于喝惯了茶的人来说,就算是晚上喝浓茶也不存在睡不着的危险,反正刘长生晚上是一沾床更就睡,呼噜打得震天响。

刘好好对这里的茶有些好奇,便伸手到茶叶罐子里拿了一撮出来看了看,又闻了闻,就索然无味地扔了回去,果然不是什么好茶,不过是最普通的绿茶,应该是自家炒出来的,茶树的品质不好,炒制的技艺也不行,真的只能算是粗茶而已。

而且今年的新茶还没出来,这也是放了一年的陈茶了,也就只能勉强喝个茶味而已。

她前世也常常在各种场合接触到茶,在喝茶上也格外精细,不同的茶叶都要搭配不同的茶具和冲泡手法,就连泡茶的水都讲究得不得了。

她有些朋友得了那种千金难求的好茶,还常请她一起品茶,鼓捣一整套玄之又玄的品茶仪式,所以这世上恐怕还真没有多少好茶是她没喝过的,所以在茶之一道上,她虽然谈不上专家,但却也能算是个“叮叮当当”的半桶水。

“学习,下次冲茶的时候记得要把头道水倒掉。”她随口说道,茶树容易生虫,这个年代已经有了农药,但还没有什么环保原生态的概念,生产队拼命地往茶树上打农药以提高产量,这些茶叶的农残绝对超过了几十年后的标准。

好几次刘长生和程招娣回来,身上都带着浓浓的剧毒农药味儿。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产量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质量,在饥饿这个大难题面前,什么有机食品全都可以被抛到爪哇国去。

“为什么?”刘学习一脸奇怪,用来泡茶的茶叶本来就少,头道水要是倒掉了,就这么丁点儿茶能有什么味道?

“农药呗,你忘了阿爹前阵子在茶山上打药的事儿了?那些农药可是剧毒,隔壁村不是刚有个媳妇儿喝了农药寻短见?才刚喝下去她就后悔了,结果立刻送到医院去还是没有救回来,可见这农药有多毒了。这农药留在茶叶上也有毒,咱们这么天天喝着,农药也就一直留在我们肚子里,日积月累的,总有一天被毒死。”她说得夸张,但也不是危言耸听。

刘学习果然被吓住了,看着茶水的眼神就好像在看农药,“把第一道水倒掉有用吗?”

“当然有用,茶叶上农药会溶于沸水,百分之九十的残留农药会在这第一道水里,你把它倒了,第二道就安全了。”刘好好也有喝茶的习惯,但她不想一直喝这种高农残的茶水来荼毒自己的身体,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必须扭转他们的观念。

第二十七章 考校

刘好好一边说着一边切了几片姜,压了点姜汁到她的茶缸里,才举起茶缸将里头的茶水一饮而尽。

“大姐,你要喝姜茶?”刘学习惊讶地看着她。

“我昨天不是刚掉到水里吗?夏医生说要多吃姜去寒气。”毕竟昨天落到那么冷的水里,她现在年轻感觉不到受了寒气,但是等到再过几十年这些陈年老毛病很有可能就会发作出来,她绝对不敢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开玩笑。

何况绿茶性寒,嗜茶的南省人不少都喝出了脾胃虚寒的毛病,所以几十年后,喝绿茶的南省人已经不多了,大部分都改喝温和养胃的红茶。

“大姐,你现在可真讲究。”刘天天坐在一边剁猪草,一边奇怪地说,“前几天你还没这么讲究呢,自从跳了河被捞起来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净瞎讲究。”

刘好好手一顿,没想到这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的感觉还挺敏锐的,不过刘天天虽然发现她的变化,但绝对不会想到她已经换了个芯子。

这是一个打到一切牛鬼蛇神的时代,没有人敢真往封建迷信上想,哪怕差点被刘天天揭了底,她也半点不露怯。

“我讲究还不是为了你们好?只有像我这样差点死过一次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宝贵,身体健康有重要。”她淡定地笑道。

一向刻薄的刘天天这回倒是没有顶嘴,反正她也更喜欢现在的大姐,不再整天摆着一副臭架子,还会给他们讲故事…

“大姐,你再给我们讲个故事呗。”刘天天任劳任怨地剁着猪草,一脸期待地看着刘好好。

“行,”刘好好倒也爽快,一边坐在灶膛前烧火,一边应了下来,“既然咱们在做饭,那就说个范仲淹划粥断齑的故事吧,古时候啊,有个孩子他叫范仲淹,他家里很穷,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了另一户人家,他的继父家境也不好,但是他却一心想要好好读书。那时候读书需要花很多很多钱…”

“你看他这么个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穷孩子,都能想尽一切办法给自己创造学习的条件,做出一番大事业,咱们生活在红旗下,不知道比他幸福多少倍,国家让我们免费读书,还给了补助,阿爹阿妈勒紧裤腰带送我们去学校,我们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伟大领袖,怎么对得起国家,怎么对得起阿爹阿妈?”她骨子里是个官场老油子,说起这些场面话一套一套的,唬得三个思想单纯的孩子羞愧不已。

“水开了,天天别愣着了,快把猪草倒进锅里去。”刘好好的提醒让刘学习和刘天天如梦初醒,两人手忙脚乱地将猪草倒进锅里,又加了些盐和谷糠,一锅热乎乎的猪食就煮好了。

猪食的味道虽然称不上很香,但在晚饭前饥肠辘辘的时刻,这种食物的香味显得格外诱人。

“咕咕,”刘好好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两声,一向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她窘得脸皮发红,身为几个孩子中的大姐,她竟然连猪食都馋?

几个孩子都没有嘲笑她的意思,他们也饿也馋,刘天天熟练地将热腾腾的猪食倒进桶里,很真诚地问了一句,“大姐,要不吃块地瓜干垫垫肚子吧?”

地瓜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不高,就算在大目村这种贫瘠的地方,也能有很高的产量,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不少地瓜,他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地瓜,早晨是地瓜粥和蒸地瓜,晚餐是地瓜饭,还有这种垫肚子的干粮地瓜干,就算再爱吃地瓜的人,这么吃下来,也会怕的。

刘好好在心底叹了口气,恐怕现在的人不会想到,几十年后在南省的大小餐馆又开始盛行地瓜粥,还被文人雅士称为“乡愁的味道”。

她的父母也常在家里煮上一锅地瓜粥,一边喝一边忆苦思甜说着当年有多么怕吃地瓜这种东西,那时候的她完全不能理解,地瓜这么香甜,怎么会有人不爱吃,让她一日三餐以此为主食,完全无压力啊。

事实证明,是之前的她太傻太天真了,才吃了不到两天,她一看到地瓜,就觉得胃不舒服了。

看着刘学习塞过来的地瓜干,她摇摇头,坚定地拒绝了,“马上就要吃饭了,我还能撑得住。”

“那我马上做饭。”刘学习去刷锅,刘好好帮忙淘米,刘天天在一旁洗菜,就连最皮的刘向上都没有到处乱跑,有模有样地凑在刘天天身边帮忙择菜。

“刘向上,今天上午教你的那几个字,学会了吗?”刘好好一边干活一边问道。

“早学会了!”刘向上毫不犹豫地说,刘好好虽然会给他们讲故事,但对他们课业上的要求却很严格,今天是每个学生都在她那儿考校了功课之后才放学的。

“写出来看看。”刘向上是她的学生,她自然知道他的程度,决定拿刘向上来探探刘学习和刘天天的底子。

刘向上就着草木灰在地上扒拉了几个字,结果是喜忧参半,刘学习全部认识这几个一年级教的简单汉字,但是五个字里,刘天天却有两个字不认识,可见她的底子有多么不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