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7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9 章

刘好好朝他们做了一个手势,就蹑手蹑脚地走到墙角侧耳倾听起来,两个小的继续给她们打掩护。

刘向上很会选地方,这堵墙恰好就是刘阿灿的外墙,这种有一定年月的旧墙只能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隔音效果极差,屋里的人打个嗝,外头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丁志成刚开始还有些别扭,和刘阿灿这样不学无术的粗人,根本无话可说,但是几杯地瓜烧下肚,又被刘阿灿奉承了几句,他也彻底放下了矜持。

刘阿灿虽然是个闲汉,但是他的口才却很好,否则也不会哄得族里的长辈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三两下功夫就把原来很看不起他的丁志成哄得和他称兄道弟了。

“志成啊,要我说,你和好好可是天生一对…”刘阿灿拍着丁志成的肩膀笑道,“我就认你这个妹夫,庄家那怂货不就仗着自己是城里人吗?你也是城里人,还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配得起我们家好好…”

丁志成这段时间也没少听这种话,但是他们嘴上这么说,眼神却是幸灾乐祸的,他虽然单纯,可也不是傻子,只有刘阿灿说得情真意切,让他心里很是受用。

只是刘好好对他的态度变得十分冷淡,现在流言传得满天飞,他想去看看她,问问她到底是怎么想的,但一想到她那双犀利的眼睛,又半点勇气都没有了,于是丁志成唉声叹气地把自己的苦恼说给这个“大舅子”听了。

第三十九章 偷听

“好好过去对你怎么样,我们都看在眼里,她现在对你冷淡,一定是有原因的。”刘阿灿虽然好逸恶劳,却是个人精,很懂得察言观色,一下子就看透了丁志成的想法。

“什么原因?”丁志成果然上了套。

“林婉英啊,你不会不知道她也中意你吧?”刘阿灿大大咧咧地说着,还不忘偷觑丁志成的脸色。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丁志成的脸上飞快地掠过一丝得意,立刻落入了刘阿灿的眼里。

刘阿灿在心里暗啐一声,这个小白脸端什么文化人的架子,还不是满肚子男盗女娼,嘴上惦记着刘好好,心里还是想要揩林婉英的油。

“她们俩本来是好朋友,就为了你闹翻啦,现在刘好好想把你让给林婉英,林婉英想撮合你和刘好好,她们让来让去,别到了最后,你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哦…”

丁志成觉得刘阿灿这话犹如醍醐灌顶,他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刘好好这段时间待他如此冷漠了。

多情最让人烦恼,丁志成沉默了,一言不发地喝着酒,他最喜欢刘好好的清丽脱俗,不仅带着农村姑娘的纯真,还有着知识青年的内涵,完全符合他对美好女性的想象。

但是同时他对林婉英的美丽婉转也很受用,想着生产队里最优秀的两个女人为了他争抢不休,得意之余也生出了许多忧愁。

“你不会是两个都想要吧?”刘阿灿大笑起来,“还真别说,这俩小丫头长得都挺不错的,那腰是腰,胸脯是胸脯的,肯定特别带劲…”

刘阿灿虽然还没娶妻,但是从小就偷看大姑娘洗澡,小夫妻圆房的,说起荤话来一套一套的,听得丁志成目瞪口呆,虽然鄙视他的粗俗,可是小腹处的火却止不住地直往上烧。

“要我说啊,只要生米煮成熟饭,这煮熟的鸭子就飞不走了…”刘阿灿似乎是喝醉了,说话有些颠三倒四的,“我当你是兄弟才和你说这些的,只要你要了女人的身子,她就跑不出你的手掌心…”

丁志成沉默着,似乎没把刘阿灿的话听进去,又似乎有些意动,过了许久才犹豫着开口,“好好可是你妹妹…”

“我这不是为你们好吗?谁不知道好好喜欢你?还为了你跳河,你们俩要不在一块儿,那多可惜啊,听哥一句话,有的时候对女人要狠一些…”

“狠一些?”丁志成的声音很茫然。

“直接找个机会把好好给办了,等她成了你的人,她还能对你这么冷淡?”刘阿灿贼兮兮地笑了起来,隔着屋墙传出来显得格外瘆人。

丁志成再次陷入了沉默,虽然他常常感情用事,可也不是傻子,大目生产队可是刘家的天下,要是他真对刘好好做了什么…

不,还不需要做什么,只要他乱碰刘好好一根手指,刘家人就能把自己生吞活剥了,到时候别说前途尽毁了,能不能走出农村都是问题,他是疯了,才会听刘阿灿的话做傻事。

“不过好好和庄家的那门亲,我叔他们几个都看得很重,要真坏了她的亲事,他们非得找你拼命不可,”刘阿灿话锋一转说道,“你倒是可以和林婉英走得近一些,女孩子家家的心眼小,说不定好好自己捺不住了,到时候巴上你非要和你在一块儿,我叔他们总不能怪你吧?”

丁志成这才有些意动,刘阿灿这话倒不失为好主意,不过,“我和林婉英是朋友。”

他们已经算是走得很近了,要再近恐怕就要越界了。

“我知道你脸皮薄,谁让咱们是兄弟呢,我一定会帮你的。”刘阿灿大着舌头道。

丁志成一脸懵,不知道刘阿灿到底要怎么帮他。

墙外的刘好好却无声无息地笑了起来,黑夜里露出一口的大白牙,看得离她最近的刘学习寒毛直竖。

“大姐,他们在屋子里到底说了什么啊?”不得已陪着小孩子瞎闹的刘向上一句都没听到,便缠着刘好好不住地问道。

“小孩子别瞎问!”刘学习红着脸拉了他一把,她站在刘好好身边虽然并没有把话听全,但隐约觉得那些话都不是什么好话。

刘向上别扭了,他辛辛苦苦跟了丁志成一天,结果现在用一句小孩子就把他打发了?

“他们在密谋怎么害你大姐呢。”刘好好揽过刘向上笑道,并不想瞒他太多,否则岂不是成了过河拆桥?

刘向上总算是不别扭了,可是她的话又把三个孩子吓了一大跳,一脸紧张地看着她,“那怎么办?”

“别担心,他们想要做的坏事已经被我们提前撞破了,难道还怕他们害我?”刘好好一脸无所谓地说,“多亏了我们家天天和向上,真是我们家的侦查小英雄,这回可救了你们大姐一命。”

“他们想要把大姐杀了?”刘向上骇得脸都白了。

“他们想要送你大姐去浸猪笼呢。”刘好好就连在说这种事的时候,都带着轻松的笑意,仿佛他们谈论的不是自己。

“他们这是要坏了大姐的名声。”刘学习双手握拳,眼里燃烧着愤怒。

“大姐,我们该怎么办?”刘天天急了,“林婉英会不会和他们勾结在一起?”

“十有八九了,不过不管林婉英现在有没有和他们勾结在一起,我们都要让他们勾结在一起。”她语气轻快地说。

她的话让三个孩子一脸茫然,不过大姐总是说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话,他们都习惯了。

“大姐,你怎么都不着急生气?”

“为什么要着急生气?应该高兴才是啊,刚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这是好事啊。”她朝他们眨眨眼,“走吧,明天就能把这事解决掉了。”

可是第二天,刘好好并没去上课,甚至没留在生产队,她得去公社教委开会,这是上周就说好了的事儿。

她觉得自己在这个时候去公社,离开是非之地,可以彻底避嫌,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可是刘天天和刘向上却有些慌了。

第四十章 公社

刘天天和刘向上可怜兮兮地跟在她身后,“大姐,你怎么知道林婉英中午一定会在丁志成的屋子里?”

“大姐,你怎么知道刘阿灿会一直跟着林婉英?”

“大姐,要是丁志成不跟我出来怎么办?”

“大姐,到底能行吗?”

俩小孩就和问题宝宝一样,缠着她问个没完没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们就按我说的做,要是不行,再说吧。”刘好好似乎完全没把这些当一回事,麻利地把厨房收拾好,揣上两个蒸熟的地瓜,带了一壶水就准备出门去了。

“大姐,万一林婉英今天不去找丁志成怎么办?要是那个刘阿灿没跟着林婉英怎么办?…”

俩孩子还是不放弃,变着花样缠着她问。

谁让刘好好也不把整件事和他们说清楚,就让他们在丁志成和刘阿灿面前说上几句莫名其妙的话,他们实在搞不懂,就靠着那么两三句话,怎么就能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可惜无论他们怎么追问,刘好好都是神秘兮兮地笑笑,绝不肯和他们细细解释。

“哎,大姐,怎么能就这么走了…”刘天天和刘向上失望地看着她的背影。

“听大姐的话,不会有错。”闷声闷气的刘学习对刘好好盲目地崇拜和相信。

刘好好背着背篓,呼吸着沁凉而清新的空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脚步十分轻快。

南省没有什么骡马,大牲口也就只有耕牛,可是生产队的牛很少,用来下地都不够使的,谁会奢侈地把牛用来运输?

所以这里的一切交通都是靠人的两条腿,当年的刘好好在公社读书,一周回一次家,不知道鞋走坏了多少双。

好在她家还算是家庭条件不错的了,程招娣有一手好针线,会给他们几个孩子缝制布鞋,寻常人家甚至连草鞋、拖鞋都没的穿,全靠一双光脚。

大概是体恤他们出来一趟不容易,公社开会的时间常常安排在赶圩日,早早开完会,大家散了,还能各自到圩上买些东西回去。

刘好好这次带到公社去的不止有程招娣交代她带去的一篮子鸡蛋鸭蛋和鹅蛋,还有一背篓的草药,都是她这段时间带着弟弟妹妹在山上挖的,她对这个年代的物价心里没数,也不知道能换多少钱,但只要能换钱,都是聊胜于无。

刘好好原本是个性格孤僻的人,读高中的时候没有什么朋友,做了小学老师后,虽然也来公社开过几次会,但总是低垂着脑袋,从来不和人主动打招呼,自然也没有交上任何朋友。

但现在的她性格却截然相反,开朗活泼却又不失稳重,多年的宦海生涯把她打磨得鲜血淋漓的同时,却也让她的为人处世更加圆滑。

“今天这刘好好是怎么回事?”她身上的变化太过明显,一下子就让人注意到了,立刻有人朝她投来好奇的眼神,私下议论个不停。

一个四十来岁的大婶更加直接了,看着刘好好那让人望之可亲的笑容,一脸疑惑地问道,“好好,瞧你这满脸带笑的样子,是遇到什么好事儿了?”

换作过去的刘好好,被人这么打趣,早就羞愤得低头要掉眼泪了。

“今天这不是赶圩嘛,在家盼了几天了,就想着要上来凑凑热闹。”刘好好咧嘴一笑,露出一嘴白牙,“宋老师,你今天带了什么好东西上来?”

“我们家还能有什么?不就是和你差不多的东西。”宋老师虽然惊讶于刘好好反常的热情,但身为一个爱聊天的妇女,还是顺着她的话很自然打开了话匣子,“家里的鸡鸭下蛋,我们从来就舍不得吃,好不容易才攒下这一篮子蛋,就想着能换多少钱是多少钱,好歹能贴补贴补家里。”

“可不是嘛,每回去捡蛋我阿妈都不让我们吃,把我们给馋坏了,但有什么办法,忍着呗,好歹能换点针头线脑的。”

宋老师笑起来,她家的孩子和刘好好差不多大,十几岁的孩子了,也馋鸡蛋馋得不行,她这副模样让她想起了还在家中的三个孩子,眼神也变得亲昵起来,“你们这些孩子啊,就是嘴馋,从小生长在红旗下,这是没吃过苦啊。”

这还不苦?她唇角微抽,这几天吃的苦比她上辈子吃的所有苦加起来还多。

“宋老师,你知道这次教委让我们上来开会,是要布置什么任务啊?”

“这次市里出了个典型,说是一个孩子为了保护公家财产,被敌特分子给捅伤了,现在号召全市的孩子们都要向他学习呢。”宋老师一脸漠然地说着,脸上并没有太多崇拜的表情,毕竟这种典型事迹满课本都是,那个孩子在市里算是典型,放到全国还真没什么看头。

“哦,”刘好好也是一脸无所谓,她前世还是个典型呢。

宋老师突然换上了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样,“我听说这次准备解决你们几个人的编制问题呢,估计只给你们学校一个名额,赵一德好像也还没上编制吧?你可得好好争取了。”

宋老师拥有中年妇女最典型的特征——八卦,话里虽在鼓励她好好争取,实际上却存了看热闹的心思。

刘好好又是咧嘴一笑,笑容阳光灿烂,不带一丝阴翳,“也没什么好争的,赵老师年纪比我大,资格比我老,论理就该先解决他的编制,我不争。”

宋老师傻眼了,搞不懂她是真傻,还是假傻,“上了编制,一个月能多八块钱呢。”

“我知道啊,但是论资排辈肯定得让赵老师先上啊,我还年轻,慢慢等,总会等到我的。”刘好好爽朗地说。

宋老师这回真是无言以对了,虽然口号上喊得好听,但是她见过的人里,可没有几个人是不自私的,八块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孩子莫不是疯了,竟然把这么多钱往外推,想当先进也不是这么个做法的。

“你家里知道吗?要知道你犯傻,你阿爹阿妈非揍你不可。”宋老师摇头叹息,这要是她儿子,她非摔他几耳光,直到把他摔清醒了为止。

第四十一章 耍嘴皮子

“宋老师,你就别吓我了,”刘好好眨巴着双眼,爽朗地笑了起来,“哎,对了,宋老师,你认识金花中学的老师吗?”

她不想在编制的问题上浪费时间,直接问了她最关心的问题。

刘好好的高中并不是在金花中学读的,那时候县一中正好搬到金花公社,那一届的孩子们不少都被划去了县一中读书,现在县一中又搬回了县城,到了刘学习这时候只能上金花中学了。

“认识几个,怎么了?”宋老师一脸疑惑。

“我大妹今年初中马上就毕业了,想考高中,但是她的程度太差了,我想向金花中学的老师打听打听考试的范围,要是有往年的考卷,能借我看看,那就更好了。”

“你要是就想看看往年的考卷,有什么难的,直接到楼下档案室看不就成了,还用得着找金花中学的老师吗?”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一节,还是宋老师有阅历有经验!”刘好好拍着大腿一脸感激。

宋老师对她的马屁很是受用,愈发得意地面授机宜,“我待会儿就带你去档案室,你送看档案室的大姐两枚鸡蛋,保管她把你要的东西全都拿出来给你看。”

在物资缺乏的时代,两枚鸡蛋简直就是硬通货,何况教委的档案室本来就没有半点油水,也没有什么机密的内容,两枚鸡蛋足够收买管理员了。

“话说回来,你们家还真准备让你大妹读下去啊?”宋老师一脸惊奇,在农村家里能供一个孩子读到高中,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刘家竟然还想供出第二个,说不定还会有第三个、第四个…

他们的心可真够大的。

“还不就是图个轻松嘛,她要是能够也念个高中,说不准也能找个清闲的工作吃公粮,就我和我大妹这身板,下地干活一天最多赚五六工分,一个月累死累活十来块钱,赚得别说没你们多了,就连我这种代课老师都比不上。”刘好好嘿嘿一笑,看上去很淳朴。

“你这话在理!要是勤快一些还能像你们学校那个赵一德一样,家里家外都被他张罗得红红火火的,听说他这几年的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啊。”宋老师的言语中有着自豪,也有着羡慕,这年头虽然大家都穷,但还是吃公粮的比下地的要好一些。

“赵老师的确是吃苦又肯干,不过这日子也就只能算过得去而已,哪里比得上宋老师你啊…”刘好好不着痕迹地捧了宋老师几下,没多久功夫宋老师已经和她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得意和家中的难事全都倾吐出来。

“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听着宋老师咬牙切齿地骂完自己的婆婆,刘好好感慨道。

“瞧我,和你一个还没结婚的小姑娘说这些做什么。”刘好好不像别的大姑娘一样,一谈到婚姻生活,就羞得不说话了,宋老师谈性正浓,倒是把她的年龄给忘了,还真把她当成自己的同龄人狂倒苦水了,这会儿反应过来,不由得有些尴尬。

刘好好丝毫不以为意,她前世听同学同事朋友抱怨伴侣和婚姻,已经听得耳朵起茧子了,哪里还会觉得害羞,见宋老师尴尬,也不厚着脸皮继续,很自然地转了话题,恭维起她的几个孩子来。

宋老师有四个孩子,一个大女儿已经结婚了,还有三个儿子只有十几岁。

最让她得意的是大女儿,她嫁到了城里,丈夫是H市造纸厂的工人,造纸厂是H市的大厂,拥有一两千职工,自成一个小社会,工人的待遇非常之高,逢年过节都会发不少福利,最重要的是她的丈夫还是城市户口。

如果不是宋老师的女儿读到了高中,长得又漂亮,无论如何都攀不上这一门亲事。

宋老师也觉得自己高攀了,言谈中流露出浓浓的得意,刘好好的恭维让她的腰杆挺得更直了,笑得也愈发真心。

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来开会的老师,见她们聊得欢也都凑了过来,老师们的年纪都不小,不是大叔大伯就是大妈大婶,年轻人屈指可数。

会凑在一块儿说话的那几个年纪都挺大的,几个年轻人除了刘好好之外,个个脸嫩,不好意思也没兴趣往上凑,都和过去的刘好好一样,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眼观鼻,鼻观心。

刘好好没有什么金手指,但却有两个特长,一是嘴皮子,二是笔杆子,这也是她多年历练下来的职业素养。

她上下嘴唇一碰,无论是政坛大员还是普通民众,都能够相谈甚欢,再加上她擅写官样文章,那花团锦簇的锦绣文章往上头一送,几乎没有领导不满意称赞的,依仗这两个特长,她才能一路官运亨通,这其中固然也有天赋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她这些年苦练的结果。

所以不到二十分钟,她就和这些大叔大伯大妈大婶们打成一片了。

“我们刘老师这张嘴今天这么甜,来之前吃了糖吧?”

“可不是嘛,今天出门前,特地把我家小弟过年时藏在床板下的糖给吃了,结果他当场就哇哇大哭,我说你哭什么哭?大姐我得吃颗糖甜甜嘴,上公社开会去,说不定因为我嘴甜,领导能发一袋糖给我带回去呢…”

“想的倒是美,咱们这些做老师的是臭老九,上面什么时候给我们发过东西?”眼神沉郁的中年男人另一个生产队的小学校长高飞,当年曾是名校的大学生,因为年少轻狂说了不该说的话,被送到乡下小学里当老师,这么多年来,他天天都沉浸在郁郁不得志的哀怨和悲愤中。

“长的不美,就只能靠想的美了。”刘好好叹气道。

明明是说笑的话,可被她这么一本正经地说出来,立刻就把这些精神生活极度贫乏的中老年人们给逗乐了。

就连看什么都不顺眼的高飞,也弯了弯唇角,觉得刘好好的话虽然是玩笑,却给他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他的生活到了现在,也只剩下想的美了。

第四十二章 开会

“哎哟,我说刘好好啊,我过去怎么没发现你说话这么逗!”说话的正是大目隔壁的水澳生产队小学的老师胡海花,她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我之前不是害羞嘛,大姑娘都脸皮薄,现在一回生,二回熟嘛。”她大大咧咧地说,她刚当上小学老师不久,并不经常来公社开会,这些老师们虽然认识她,但和她并不熟。

“就你还脸皮薄?”众人又大笑起来。

在笑声中,人们已经完全忘记了当初那个沉默寡言,甚至还有些清冷倔强的刘好好,瞬间接受了这个能说会道,擅长插科打诨,调节气氛的刘好好,仿佛真正的刘好好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公社教委王主任穿着灰蓝色的中山装,背着手走了进来,很有几分官威,他的几个手下恭恭敬敬地跟在他身后。

在座的老师们显然有些怕他,满屋的笑声一滞,所有人都迅速换上了为人师表的正经神色。

王主任满意地点了点头,在台上坐了下来,眼神缓缓扫过众人,见众老师一个个低眉顺眼的样子,很享受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

刘好好也和所有人一样,将笔记本铺在膝盖上,一手按着本子,一手握着笔,作恭顺状。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这个会,这个,主要是学习这个,这个小英雄米多多。”王主任一开口就是普通话,而不是他们几个老师之前闲聊用的方言,立刻就彰显出了他的身份高贵不同,不过他那一口带着浓重腔调的普通话,还不如方言听着顺耳呢。

刘好好没敢抬头,生怕自己眼中的笑意会被人发现,米多多这是多么淳朴而吉祥的名字啊。

王主任的官腔将这场会拖得无限长,每个人都听得乏味至极,昏昏欲睡,其实他翻来覆去就是一个意思,要大力宣传米多多同学的精神,发动公社所有的小学生向米多多同学学习,还要求每个小学的全校师生都得写学习心得,每个小学甄选两篇学生学习心得和一篇老师学习心得交到教委来。

原本安静的会议室,因为这个要求而有些躁动了。

学生写心得也就算了,老师为什么要写?

“闹什么?闹什么?安静!安静!”王主任拍着桌子,冷哼了一声,“这是上头的要求,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一个个觉悟都太低,我看你们都得好好地接受接受思想改造再教育!”

老师们终于安静下来,脸上还有些不忿,但更多的是畏惧。

“好了好了,散会吧。”王主任挥挥手,臭着脸前呼后拥地走了出去。

“什么上头的要求,明明就是他自己的要求,学习的任务上头一早就布置下来了,我都打听过了,其他公社压根就没让老师写什么心得!”

“他就是喜欢折磨我们,你又不是不知道。”

“还是过去的胡主任好,自从这个王主任来了以后,就没一天安生的日子过。”

“可不是嘛,要孩子写也就算了,要我们也跟着写是什么意思啊?”

老师们议论纷纷,而这个时候,刚才还很活跃的刘好好却沉默了,坐在原来的位子上,在本子上埋头写着什么,似乎无暇顾及他们的议论。

她的眼里闪烁着笑意,她太清楚为什么王主任要每个老师都上交一篇心得了,他这把年纪了还坐在这个位子上,只能对着几个老师耍耍威风,应该已经急不可耐想要往上走了,可是他的能力水平太低,实在找不到什么机会了,就打起这次学习活动的主意了,搞得越轰轰烈烈就显得他的功劳越大。

她抿了抿嘴,并没有像刚才那样掺合进议论领导是非的谈话中去。

很快王主任那张不阴不阳的脸突然再次出现在会议室门口,把所有的人都给吓了一大跳,王主任冷笑两声,“你们一个个为人师表的,却在背后非议领导,我要把你们全都给开除了,每年县里的高中都有那么多毕业生,不愁找不到人替你们。”

好大的官威!

刘好好不由得抬起头来,怔怔地看着王主任,适时地流露出一抹敬畏。

这个王主任按照几十年后的职级换算,最多不过乡科副职,在庞大的政治生态系统中不过是个小虾米,现在竟然有任意开除教师的权力?

不知道是这个王主任故意夸大其词吓唬他们,还是事实真的如此,但是这几年教师的地位不高且没有任何保障,确实是不争的事实,老师们再次被成功地吓唬住了。

看着一室噤若寒蝉的样子,王主任又哼了一声,“王敏,刘好好,你们俩出来一下。”

刘好好知道是要找她们说编制的事情,心里十分平静,却还是故作慌里慌张地匆忙跑了出去。

这种恨不得一个箭步冲到领导跟前聆听教诲的姿态,立刻取悦了王主任,望着她的眼神也温和了不少。

刘好好和王敏算是同学,都是去年刚从金花中学毕业的,两个十八岁的小姑娘对领导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敬畏,比屋子里那些老油条不同,王主任对这两个识相的新老师十分满意。

“你们俩现在还是代课老师,我准备这一两个月给你们办理入编手续,这些表格拿去填一下再交上来。”王主任从抽屉里抽出几张表扔给她们。

王敏欣喜得连连点头,却也只懂得嘴笨地低声道谢,“谢谢主任!谢谢主任!”

“主任,我和王敏的情况不大一样,她的学校里只有她一个代课老师。我们大目小学,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代课老师叫赵一德,他年纪比我大,资历比我老,我觉得我应该把这个机会先留给他。”刘好好虽然在反驳领导,但是态度讨好得近乎谄媚。

“你要把机会让给他?”王主任想起来那个叫赵一德的,他并不大喜欢,不仅沉默内向还是个残疾人,不过刘好好的态度实在太好了,让最享受别人的尊敬,却在现实中得不到太多尊重的他心里舒坦,所以虽然有些不悦,但并没有发火。

第四十三章 让

“我年纪轻,应该要把机会留给比我资格老的同志,毕竟资格老的同志有经验有阅历,我要多向他学习,有机会该先让资格老的同志先上才对。”她故意反复强调着“资格老的同志”,王主任总算有了一丝动容。

刘好好其实并不认识刚才老师们议论的“胡主任”,但是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明白这个刚调走了的胡主任年纪比王主任轻,王主任在公社这么多年,却只能来接年轻人胡主任的班,还要忍受这一屋子老师成天拿他和前任相比,心里会舒坦才怪。

还有新来的公社书记,年纪也很轻,王主任天天被这么个年轻人管着,心理早就失衡了。

像他这样小肚鸡肠爱摆架子的人,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会把责任怪到那些年轻人身上,怪他们不识相,年纪轻轻的也敢和他来争,怨组织不公平,不考虑他年纪大资历老,竟然先提拔年轻人,不考虑他这个老人做了多少贡献。

刘好好说了些什么,其实王主任根本没听清楚,但是那几句要让“资格老的同志先上”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瞬间就对刘好好这样懂规矩的人印象好了起来,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她这样识趣,那这个世界就完美了。

连带着他对赵一德也没有那么看不顺眼了,他带着赞赏和羡慕说道,“赵一德算是运气好,遇到你这么懂规矩的同志,愿意把机会先让给他,你真的不后悔?”

“不后悔,”刘好好咧嘴笑道,“先解决赵老师,我相信有王主任的关照,组织今后一定会考虑我的。”

王敏傻傻地看着她,不明白怎么会有人把拍马屁的话说得这么自然悦耳,她明明知道刘好好在讨好王主任,可看着她那坦荡的样子,愣是生不出一点反感,更不用说王主任了。

“你啊,真不知道该说你厚道,还是该说你傻了。”王主任难得笑了起来,指着刘好好摇了摇头,“放心吧,好好干,明年还有转正的名额。”

“谢谢王主任!”刘好好不住地点头道谢,看起来比她自己转了正还高兴。

从王主任办公室里出来,刘好好匆匆往外走,她得找宋老师带她去档案室找卷子呢。

“刘好好,”王敏从她身后叫住她,内向的少女脸上有着倔强的神色,“你知不知道转正以后一个月能够多八块钱?”

她知道刘好好家境不错,可是八块钱不是一笔小数目,她就不信刘好好的家境好到可以对这笔钱熟视无睹的地步,可她到底为什么要放弃这个机会?

“知道啊,”刘好好转头对她笑了笑,笑容如阳光一样明媚灿烂,“可是赵老师比我年纪大,家里的负担也比我家重,这个机会应该让给他。”

她看起来是那么坦荡,就如书本里宣传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模范典型一样,王敏迷茫了,她相信世上有这么的模范典型存在,可她不相信这样的人会出现在她身边,尤其是那个总是闷不吭声的刘好好,她怎么会这么无私?

刘好好的无私恰恰衬托出她的自私,王敏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觉得难受。

“我和你的情况不一样,你们学校就你这么一个代课老师,你又是高中生,怎么着都该让你转正,没人敢说你的闲话。”刘好好无奈地笑了笑。

这才让王敏心理平衡了点儿,原来刘好好是怕回去不好交代,怕校长和那个赵老师刁难她,估计她在大目小学的日子也不好过吧。

王敏立刻换上了一副同情的神色,“没事儿,也就一年的时间,王主任都答应了,明年你一定能够转正的。”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刘好好笑眯眯地拍拍她,“我先走了,回聊!”

宋老师还真是个守信用的,还在会议室门口等着她,她气喘吁吁地一路跑过来,一边不好意思地说,“宋老师,让您久等啦。”

“不久不久,王主任是叫你过去说编制的事儿吧?解决了吧?”宋老师一脸八卦地问。

“嗯,我说我们学校的赵老师更合适,把名额让给他了。”她大大方方地说。

“你真让了?我还当你之前是说笑的!你这孩子是不是傻啊?把名额让给他?你知不知道一个月能多八块钱啊?”宋老师一惊一乍地嚷道。

“我知道,我知道,”她半撒娇地拉了拉宋老师的手,“您小声点儿吧,我这不是不忍心嘛,他们家那么困难,他教了这么多年书也没有转正,我还年轻,今后有机会,还是先解决他吧。”

“你啊你,真不知道该说你傻,还是说你心好了。”宋老师摇头叹息,对她却更有好感了。

刘好好能把这样的好事主动让给别人,可是个难得的厚道人,谁不喜欢和厚道人打交道?绝对不会吃亏,何况她的嘴还那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