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顾皇后一定也在担心和他一样在担心的事情——皇帝身体一年不如一年,顾皇后本身却身体健康。可以想见,皇帝一定会走在皇后前面。若到了那一天,即便皇帝留下遗诏,要顾皇后殉葬,萧重钧又岂能忍心那样做?

所以皇帝很有可能等这件大事结束了之后,再有动作。但那具体是什么时候,谁也说不准。三年之后?一年之后?半年之后?

只能说顾皇后在太子大婚之前是安全的,大婚之后…她这个皇后更用不着出场了。

安平看着萧重钧的脸色,道:“哥哥…”

萧重钧在夕阳的余晖里看向她,她微笑着说:“你知道吗,京中最近好热闹。街上到处都是敲锣打鼓,去哪都能闻到酒香。还有丹支邪派了好大一支队伍来,听说这是百年来丹支邪第一次送质子来。”

萧重钧淡淡道:“你怎么知道?谁带你出宫了么?”

安平说:“康王妃带我出去的。她答应了我,等你大婚之后就带我去王府上住一段时日。”

萧重钧叹了口气,连安平都要逃走了。

安平道:“四哥从宁州也送了礼物来,沅姐姐还写了好长的信给我。他们都很关心你。”

萧重钧笑了笑。

安平眼中有了水光,她说:“你看看宫中,你周围,谁不是兴致高昂,兴高采烈?”

萧重钧道:“我很高兴。”

安平道:“看着你,我只想到一句话——哀莫大于心死。”

萧重钧摇摇头,刮了刮她的鼻子,仿佛她还是个不知事的小姑娘:“你想多了。我只是因为婚事有些累而已。”

安平心中涌起一阵无以言表的悲哀,她知道了,这问题她不能为萧重钧解决。如今她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那位还没有过门的太子妃。若那位乔姑娘能与萧重钧心意相通,那她的太子哥哥还能救回来,免于浑浑噩噩行尸走肉般活着的命运。

太子大婚一事,宁州也有庆祝。

陆道之已经离开,新太守高叔伦到了。高叔伦前世差不多也是这时候来到宁州,但当时边境战乱已起,他临危受命,在调度粮草,组织人手上都极为出色。萧广逸对他十分欣赏。

高叔伦一到宁州,先不忙吃洗尘宴,二不忙拜访权贵,尤其是城中还有个王爷在。他立刻先将太守府上下的人都见了一遍,尤其是最近丹支邪商队潜入的案子,他尤其关心,一来就叫人将此案涉及的卷宗全部都拿出来给他看,并且亲自去看了还关押在太守府的康克苏和纳云两人。

做完了这一系列事情,高叔伦终于来燕王府拜访。

与陆道之本来就糊涂再加上装糊涂,于是彻底稀里糊涂不同,高叔伦并不轻易放过对燕王的疑惑。

他一来寒暄了几句,就问了燕王几件事情。那天酒宴上,为何王府家仆会与康克苏打起来?当夜就地在王府审讯,燕王有没有旁听?之后后续的处置,王府是否也参与了?

萧广逸道:“当天的事情,我会慢慢告诉太守,不必心急。”

他是王爷,他不愿意直说,高叔伦不能拿他如何。而且卷宗中都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燕王早有谋划。这些也只是高叔伦自己的推测而已。

萧广逸微笑反问:“我只想知道,如果我确实帮了些小忙,太守觉得我这么做,是越界了么?”

高叔伦淡定道:“宁州本就是殿下的封地。殿下只要所作所为有益宁州,仆看不出有什么越界之处。”

萧广逸笑了笑,递了一杯酒给他。

上辈子高叔伦就丝毫不反对他帮助处置宁州和边境事务,他能掌握兵权,也有高叔伦的支持。

所以萧广逸对高叔伦很放心。等高叔伦走后,清沅听他说了,也很高兴。她已经见过了高叔伦的妻儿。她也对高叔伦印象极佳。来宁州的官员,很少将妻子儿女带来的,高叔伦将妻子和两个儿子都带来了。

萧广逸饮了些酒,但似乎还没尽兴,他要清沅陪他一起。

清沅没有推辞。桌上重新布置了,她亲自为他斟酒。

“我知道你为什么难过。”她为他倒上一杯酒,又为自己倒了一杯,与他轻轻碰了碰。

萧广逸笑了起来:“我难过什么?见了高叔伦,我心里高兴。感觉像见了老朋友——故友重逢,不能更高兴了。”

清沅慢慢饮了一口,伸手握住萧广逸的手,将他的手贴在自己面孔上,道:“明天是什么日子,你怎么会忘呢?”

明天是太子大婚的日子。清沅知道萧广逸一定是很遗憾,不能回京亲自观礼。

萧广逸道:“王妃不也没忘么?”

他这话竟然有些酸溜溜,清沅被他逗笑了。

“你呀,”她笑话他,“不高兴的时候喝酒就是容易醉。”

萧广逸道:“清沅,你想不想…”

他顿住了,又觉得这话没必要问。

他知道她不会后悔,他也知道她心中只有他。

清沅笑盈盈地看着他,仿佛“我看你敢不敢问出口”的神色。

萧广逸就自嘲地笑了一声,坦然道:“他毕竟是与我一起长大的兄弟。我想他,想母妃,也想京城,说来可笑,我甚至有点想皇宫的样子。不知道宫中为了他大婚,该是如何热闹。清沅,你想不想家?”

清沅终于叹了一声,她已经坐得与他靠在一处,头靠着他的肩。

“怎么会不想呢。”她只有短短一句话。

萧广逸只觉得她声音比夜色还温柔,她说:“可是你看,我们两个人在一起,就已经是个家了。”

他终于释然。

第151章

萧重钧一夜未眠。近来他本来就睡得不太好,只有用裴神医的药才能睡得香,但他不想总是用药。何况这一夜给他睡觉的时间本来就不多。

皇子大婚与平民百姓家不同,大婚当日新郎不必亲自去新娘家接亲。自有宫中使者前往新娘家。太子只需要在宫中等吉时。

萧重钧天色微明时候就起身了,东宫诸人一起向他行礼道喜。他身边几个大宫女面上说的都是吉利话,但心中到底有些不安。

曲盈衣是太子最喜欢的宫女,今日这日子,她却比平常笑得少。她拿不准这位新太子妃是什么样子。这几个月来,东宫的人因为两仪宫的事情,没少担惊受怕。曲盈衣从前与怀恩县主,顾家的伴读,还有后来来宫中的吴姑娘都来往过,处得不坏,任凭这其中哪个做太子妃,她都有心中有数。

唯独这位乔姑娘,她是一无所知。

太子一早起来,脸色就有些苍白。曲盈衣担心他,他一会儿就要去天极宫,皇帝面前去。等太子妃进宫,一对新人要行礼,虽然太子除了跪一下皇帝,其他人都不用跪,但站也要站很久,还要去祖宗牌位前祷告。

万一成礼中途太子撑不住,那就是大事。

曲盈衣悄悄背着众人问太子:“殿下要不要吃一颗裴神医配的丸子?”

萧重钧知道自己的心情为何如此沉重。为乔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担忧只有很小一块,真正压在他心头的是顾皇后的事。

今日他大婚,是皇后几个月来头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人人都已经知道顾皇后已经失宠,顾家已经失势,顾皇后形同软禁。若是一般人,也许会心灰意冷了此残生,但那是顾皇后。萧重钧无法预料她会做什么。他也不知道皇帝会如何应对。

一想到这些,萧重钧就没了多少新婚的喜悦。他有些后悔前两日去看顾皇后的时候,没有直接对她说,恳求她不要做出什么惹怒皇帝的举动。

两仪宫中这一日是几个月来最热闹的一次,宫门打开,顾皇后也要盛装一番,前去天极宫。她仍是皇后,即便凤印被收回了,但她名分在,又是太子生母。皇帝让她出现在这个场合,不是为她,而是为太子。

顾皇后梳妆的时候,平静仔细地看着镜中人。她有段时间没有好好打量镜子中的自己。这几个月她一直在两仪宫,很少出门,因此肤色还比原来更白了,只是这白太过苍白,一看就是捂出来的。

自从太子消夏过后来看过她一次,顾皇后就一直在揣摩皇帝的心思。

她察觉到皇帝一开始并不想杀她,但最近似乎有些动摇了。

她原来想过装病,用装病来显得无力,一个病重的人不会对皇帝和太子有威胁。装病很简单,甚至为了逼真,她真病都可以。但就怕皇帝趁她生病,顺势让她“病死”。

顾皇后心中也有些懊悔——她之前显得太好强了,这时候再向皇帝低头,他是不会相信的。她这时候装病,以皇帝的心思,一定会怀疑她。

宫人为顾皇后梳理好了头发,轻轻戴上凤冠。宫人也忍不住赞叹:“娘娘这容貌,与二十年前别无二致。”

顾皇后没有微笑,没有说话,她连眼珠子都没转一下。宫人有些害怕,默默退下了。

顾皇后是在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她想知道什么样子看起来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疯子,但又不确定她疯没疯。

装疯比装病这条路更冒险,但她总得试一试。眼下的情形,如果她一直不动,那就只有等着皇帝来处置她。情况只会对她越来越不利,她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

但即便装疯,她也不会一开始就疯得十分厉害。至少在今天太子大婚的日子,她不会做出太疯狂的举动。她只是在考虑稍露迹象。

念及此处,顾皇后不由怀念起她从前身边的女官。她只知道蔡嬷嬷被安插在了安平那里,谢阿竹和迦楠这几个都不见了,多半是凶多吉少。如今她身边剩下的也就是伺候日常生活的人,一个有头脑能为她出谋划策的都没了。

她只能自己一个人,一步一步凭直觉走下去了。

吉时就要到了,天极宫像个大戏台,所有重要人物都粉墨登场。

皇帝安排了四名宫妃来观礼,除了两名年长的宫妃,就是许婕妤和袁昭仪。许婕妤是因为燕王,袁昭仪则是皇帝最新的心爱,这样重要的场合他是让她有机会长脸。

顾皇后一到,许婕妤就去给她行了礼。顾皇后没有想到许婕妤会是第一个主动行礼的。她也难得对许婕妤这样颜悦色,亲手扶起许婕妤。

见许婕妤给皇后行了礼,其他人纷纷向皇后行礼。

皇帝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只觉得厌烦。顾皇后看起来妆容精致,华贵富丽,看得出年轻时候容貌决不输这里任何一个人。这几个月的软禁似乎也没有让她变化太大。但她越美貌,越竭力和原来一样,皇帝心中就越不满。

袁昭仪也向皇后行礼。顾皇后见到一个眼生的年轻妃子,立刻就明白了,这就是皇帝的新欢。

“你叫什么名字?”她柔声问。

袁昭仪并不知道顾皇后出了什么事。她从前一直在行宫,对宫中的事情一无所知,皇帝也不希望她知道太多过去。

她真以为皇后是在“养病”。听顾皇后这么问,她立刻回答:“妾姓袁,小字莲华。”

顾皇后道:“你的名字很妙,看来是有福之人。”

袁昭仪与皇后寒暄了几句,宫人就过来说皇帝要袁昭仪过去说话。

顾皇后也不气恼,她只微微点头,不再与袁昭仪多说一句。她心中只是不屑,好像与她呆那么一会儿,说几句话,皇帝就害怕她把他的新欢生吞活剥了一样。

袁昭仪一离开,顾皇后就默默看着自己的手,她瞪着眼睛,神色专注。皇帝不时就看一眼顾皇后,她这神色,让他有些隐约说不上来的不安。

礼部的人过来,将一切都布置好,众人不再寒暄,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该坐的坐该站的站,就等新人到了。

顾皇后这几个月来第一次与皇帝坐在一处。但她看也不看皇帝一眼,她只是笔直地看向前方,目光近乎不屈不挠。直到太子与新娘入内,她的神色才柔和些。

她不看皇帝,但皇帝还会看她。他不确定自己到底想看到什么。

太子与乔姑娘两个人一步一步上殿来,他们走得很慢,很慎重。顾皇后好像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儿子,她目不转睛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

太子妃给顾皇后磕头敬茶的时候,顾皇后顿了一下,她迟疑了一下,才对太子妃柔声道:“免礼。”

她这句免礼一出,太子的心才算放下了。顾皇后应当不会在这时候失态。

天色全黑时候,才终于全部礼成。

顾皇后立刻被送回了两仪宫。萧重钧和太子妃回了东宫。皇帝在酒宴上略饮两杯,就要袁昭仪陪他。

皇帝甚至想,顾皇后是不是在故意“污染”他的新欢。

“顾皇后今天对你说什么了?”皇帝问袁昭仪。

袁昭仪并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厉害的,如实回答到:“皇后问了我年龄名字,还说了我要尽快生一个孩子才好…”

这话太普通了,全不像顾皇后所说。

皇帝皱眉道:“她真说你该生一个孩子?”

袁昭仪点点头。皇帝就又想起了顾皇后今天几个眼神,总觉得那眼神有些不对,盯着一处使劲看的样子,想想还是不太对劲。

他这一思索,袁昭仪就道:“陛下为何不去看望皇后?”

皇帝道:“你希望我去看她?”

袁昭仪温柔道:“皇后在养病。陛下总是宿在妾这里,不太好。”

皇帝这时候看袁昭仪怎么看怎么喜欢,只称赞她:“你就是菩萨一样的心肠。她若能和你一样,也不至于落到今天。”

东宫中,太子正与他的新太子妃相对而坐。

他终于见到了这位乔姑娘的真容。平心而论,乔姑娘的容貌并不令人失望,可称得上是眉清目秀,身量也不矮。

但他一见之下,并无心动之感。大约是因为她脸上的神色愉快满足。萧重钧就想,她还对这宫中的复杂毫无准备,高兴得太早了。

他看着她,问她的名字。

乔姑娘道:“简简。”

太子喃喃道:“简简。”

乔姑娘解释道:“妾还有个姐姐,名优优。”

萧重钧这才觉得有点意思,他微笑道:“优优简简,百怨不起。好名字。”

太子妃也笑了,颔首道:“今后还请殿下垂怜。”

第152章

乔简简半年前与其他官宦闺秀没太大区别。书香世家,族中子弟都忙于功名,女子也会读书识字,多半是与亲友联姻。

她的父亲近一年渐得皇帝重用,她又芳龄未婚,因此来求亲的人陡然多了起来,甚至连丞相的侄孙也找人来问过。

族中人都说乔简简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因她的姐姐乔优优如今过得并不如意。乔优优是乔煦的元配所出,元配只得优优这么一个女儿。后来元配病故,乔煦又续娶了一房,才又生了简简和小儿子。

因此乔优优与乔简简差了有四岁。简简十一二岁的时候,大姐优优就出嫁了。嫁的是乔煦同窗之子,两家人本来知根知底,夫妻两个青梅竹马,本也算一桩好姻缘。不承想两年前大姐的公公官场失意,多少也与顾家有关。如今在外地,只得一个六品小官做着。简简这边来求亲的却已经是丞相的亲戚了。

乔简简对丞相的侄孙没有太多想法。她有暗自得意过,但还不至于因此就飘上天或者对着大姐优优炫耀。她的母亲常说她没定性,担忧她今后掌管不了一大家子事务。

“丞相的侄孙而已,那又如何了,又不是丞相大人的亲孙子,嫡长孙。”乔简简私下对母亲这么撒娇。

她的母亲直摇头:“你呀,你这样眼高手低的,配个丞相的侄孙已经是抬举你了。你当你是顾家的姑娘么?”

乔简简不吭声了。不过她并不是承认了母亲的话,只是不想回嘴而已。

顾家的姑娘仿佛是京中闺秀的标杆,他家的姑娘嫁的都不错,因为顾皇后的这一层关系,夫家也没有人敢欺负她们。

年初宫中刚有一位顾姑娘嫁给了燕王,听说太子也会选一位顾姑娘做太子妃。她的父亲对此还曾发表了一番议论,她的母亲也不屑顾家,但那不屑中还是含着一丝羡慕。

乔简简对此没有太多想法。她没有见过顾家的姑娘,但想来顾家姑娘也不会有什么三头六臂。顾家姑娘能嫁权贵,她为什么不能嫁。

乔简简只是不敢把这话说出口。乔家人都看不上顾氏。乔煦教训儿女侄儿的时候,一直说顾家因外戚得势,不值得艳羡。真正的书香门第,做学问,考功名,才是正道,方可保一族长久。

这话说得多了,终于被乔煦给说着了。顾家今年春天就突然出了事,被查了一片,燕王妃的父亲丢了官职都算轻的,还有好几个下狱的,连累了儿女。

乔简简在深闺中,也听说了皇后失宠的传闻。

但这与她似乎还没有太大关系。她将来嫁给谁,都会相夫教子,督促夫君专心科举,生下孩子,一样也要走这条路。她的母亲常常说希望她嫁哪家的小儿子,担子没那么重,还最招老人疼。

圣意下来的那天清晨,乔简简其实隐约有所察觉。早几日她的父亲就一直在与族中的长辈见面,与几位同僚彻夜长谈,连母亲都不怎么见得到他的面。有一次晚食时候,父亲终于与他们一起吃饭,她听到父母低声和母亲说到“宫中”两个字,但她一过来,他们就不说话了,只是看着她。

但她还是没能猜到是太子妃这件大事。

毕竟这与她父亲一贯说的不同,如今乔家也成了外戚。不过她的父亲没有丝毫想违背皇帝的意思。

圣旨一下,宫中就来了十几个宫女嬷嬷,亲自来府上陪伴她,伺候她,还教她宫廷礼仪。她身边原来也会一直有丫鬟伺候,但自从宫中来了人之后,她身边任何时候都有至少五六个人围着,连吃东西都有人先试过。说是因为再过几个月就要入宫成为太子妃,这时候任何一点差错都不能有,入口的东西一定要小心。